第一篇:24近代前夜的危机导学案(2016新版本教材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设计人__ 审核人 学生姓名 班级 组号
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
【温故互查】
说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次数、影响
【设问导读】
一、清中期的社会矛盾(内忧)
1.________盛世后不久,清朝迅速衰败,陷入深刻危机。
2.道光二十年,全国人口剧增至,人均可耕地面积进一步下降。3.嘉庆初年,被抄家,传全部家当不下8亿两白银。
4.清中期的社会矛盾导致朝廷、,清王朝迅速由盛转衰。
二、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外患)愚昧自大、固步自封的__________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英国19世纪初推行的_________后,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
【自学检测】
1.从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封建帝国开始,先后出现过秦汉、隋唐繁荣时期,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A.明前期到清前期
B.明中期到清中期
C.明中期到清前期
D.明前期到清后期
2、清王朝由盛转衰是在()A、康乾盛世后 B、康熙帝时
C、乾隆帝时 D、雍正帝时 3.19世纪初,以()为首的西方殖民者对中国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4.从《清王朝周边形势图》中,你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A.危机四伏
B.博大开放 C.道路畅通
D.兼收并蓄
【巩固提升】
5、“盛世”是中国人不解的情结,荧屏上,清宫戏频繁播出,小说
家言语中的康乾盛世,演绎的眼花缭乱,在史学家眼中又是如何?假如你是一个历史学家,就康乾盛世的有关问题接受记者的采访:
(1)记者(以下简称记):常常听人们说起盛世,作为历史学家,你能谈谈盛世的表现吗?中国历史上又有哪些盛世?
(2)记: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那么,是什么
因素促成了康乾盛世呢?
(3)记:在康乾盛世的繁荣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危机,表现何在?
(4)记:从康乾盛世的那段历史中,我们可以汲取什么教训?
【拓展探究】
清中期面临的危机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篇: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导学案范文
《近代前夜的危机》
【学习目标】
1.掌握清中期的社会矛盾的表现,理解清中期社会矛盾带来的影响。
2.通过对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的学习,了解被马克思称为“奇异的悲歌”的这场衰变的原因。
3.比较清朝后期中西方的社会状况,了解清末面临的危机。【自主学习】
1.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世界____________的发展的历史性大变动毫无认识,对外_____________,对内坚持“__________”政策,压制打压___________,鄙薄_____________,严重摧残近代化因素的萌芽。在思想领域中热衷于大兴_________,把___________推向顶峰。2.最终,愚昧自大、固步自封的__________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合作探究】
1.为什么盛极一时的清王朝会从盛世的颠峰跌落下来?
2.材料一:江广黔楚川陕之无业者,侨寓其中,以数百万计。
——《清实录·宣宗实录
(一)》第33册
材料二:田虽买而无人为耕,大率买二十顷田,而所耕者不过二顷。
——(清)徐坷:《清稗类妙·讥讽类》
清中期经济上出现了什么问题?
3.阅读教材P121:回答清朝中期危机出现的原因?
【当堂达标】
1.清朝中期出现“田虽买而无人为耕,大率买二十顷田,而耕者不过二顷”。该材料反映了清中期哪一社会矛盾()A.人均可耕地面积进一步下降
B.土地兼并恶性发展,自耕农纷纷破产逃亡 C.政治腐败 D.武备废弛
2.清政府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其根本原因是()A.中国实行闭关政策 B.清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 D.清王朝实行文字狱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答案见《近代前夜的危机》 课件 【合作探究】
答案见《近代前夜的危机》 课件 【当堂达标】
答案见《近代前夜的危机》 课件
第三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复习导学案北师大版剖析
第三单元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1)掌握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的基本史实;(2)了解并掌握科举制的影响。
2.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知道明清帝国的更替过程,明朝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史实,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大体了解清军入关与农民军失败的基本情况。
4.(1)掌握清朝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2)掌握清朝加强文化专制的措施,并理解这些措施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5.列举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二、预习要点
1、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
2、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
3、明清易代
4、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三、课上自测
1、明初撤销中书省及丞相官制,皇帝秘书班子内阁的地位上升,主要反映了。
2、对明清时期为专制集权而采取的措施的评价。3、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
4、清朝为强化专制统治而采取的措施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办事效率的是。
5、清朝统治者采取的强化集权统治,阻碍了学术文化发展,造成万马齐喑局面的措施是。
探究案
要点一: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
一.明朝的建立
1.元朝灭亡的原因:元朝末年,政治腐败黑暗,社会矛盾激化,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江淮地区的红巾军起义沉重打击了元朝的统治。
2.明朝建立的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都城:应天(今江苏南京)同年,明太祖派军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3.明太祖治理国家的措施:朱元璋奖励垦荒,减免租税,发展农业生产。同时,他还大力整顿吏治,严惩贪官。这些措施对明初的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起立重要作用。
二.明初强化皇权
1.明初强化皇权的手段: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设内阁制度;设立“厂卫”特务机构,设立“廷杖”制度。
三、科举之弊
1.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只能以宋儒朱熹集注为依据,“代圣贤立言”。答题必须按照八个部分进行,主要部分要对仗、排比,不得违背。
2.科举考试的影响:八股取士考试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脱离社会发展大势,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影响:
①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② 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③ 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影响:
① 君主专制,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暴政; ② 过度专制易造成腐化,导致政治制度的落后; ③ 在阻碍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等方面带来严重后果。要点二: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
一、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起止时间:从1405年到1433年
2.郑和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3.郑和下西洋的作用:(1)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2)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3)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二、抗倭斗争
1.倭寇的组成: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2.倭寇的危害:明中后期海防松弛,倭患严重。倭寇到处抢劫财物,屠杀人民,掠夺和奴役人口,危害极大。3.抗倭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今浙江临海)等地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此后,戚继光率军开赴福建、广东,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4.倭寇斗争的目的:为了保证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全。要点三:明清易代
一、晚明的社会危机明朝灭亡的原因(1)官府赋役苛重;
(2)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3)常年对后金用兵;(4)连年天灾。
二、明末农民起义
1.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1627年,陕西饥民发生暴动。
2.闯王李自成: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粮”、“平买平卖” 等口号,1644年,他率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今景山)上吊自杀,明朝灭亡。
李自成(1606-1645),陕西米脂人,出身贫苦。他加入农民军后,艰苦朴素,作战有勇有谋,深得将士的爱戴。人们到处传唱“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歌谣,欢迎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
三、满族的兴起与清兵入关
1.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了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逐渐崛起,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
2.从后金到大清: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他利用明朝忙于镇压农民起义的时机四处征战。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3.入主中原:吴三桂降清。1644年,清军大举入关,打败农民军,占领了北京。9月,清朝将首都由盛京迁都到北京,夺取了全国最高统治权。要点四: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一、军机处的设立
1.皇权的强化:雍正时期,中央设立军机处;取消监察官员封驳皇帝诏旨的职责。
2.设立军机处的影响:由皇帝控制,既简化了行政手续,又便于保密,使皇帝得以最大限度控制政局,独断朝纲。
二、文化专制
1.清朝在思想文化方面实行严密的控制,严厉镇压不利于统治的思想言论。制造了大量“文字狱”。
2.厉行文字狱的目的:制造恐怖,震摄人心,用屠刀禁锢钳制思想,维护专制皇权绝对权威。3.文字狱的影响:使当时的文人不敢表露独立的思想,遣词造句都要小心翼翼,以免触犯忌讳。思想界陷入“万马齐喑”的沉闷气氛中,严重阻碍了我国科学文化和社会文明的发展。
要点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册封**、**:清初,**五世应召到北京觐见顺治皇帝,被册封为“**喇嘛”。后来,康熙帝又册封**五世为“**额尔德尼”。从此,**、**的继承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正式册封。
2.清政府在西藏设置管理机构:1727年,清政府正式设立驻藏大臣。
3.对西藏的管理措施: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共同管理西藏事务;“金瓶挚签”制度的确立,使清政府紧紧握住**和**继承人的确定权。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二、西北边疆的巩固
1.平定准噶尔:康熙帝三次亲征,击溃了葛尔丹的叛军,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2.对边疆其他地区的管辖:清朝还在伊犁、吉林、黑龙江、盛京、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立将军,在西北各地设立参赞大臣等官职,监管军务和民政。
三、郑氏复台与清朝对台湾的统治
1.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还以台湾为据点骚扰大陆沿海地区。1661年,郑成功从金门出发,在当地人民的帮助下,顺利在台湾登陆,并包围了入侵的荷军。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清朝对台湾的管理:郑成功去世后,他的子孙继续统治台湾。清廷认识到,台湾是拱卫东南的屏障,海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绝不可放弃。1683年,清廷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攻打台湾。1684 年,清朝正式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驻军一万镇守。至此,台湾重新回到清朝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当堂达标
1.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④是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的重要原因
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歌谣中的“戚爷”()
A.统一了女真各部 B.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打败了沙俄侵略军
3.明末农民战争爆发于()A.1616年 B.1627年 C.1636年 D.1643年
4.明末农民战争中,提出“均田免粮”、“平买平卖”等口号的是()A.李自成 B.张献忠 C.黄巢 D.李密
5.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皇太极改国号和族名 ②八旗制度创立 ③军机处设立 ④清军入关 A.①②③④
五、作业布置
6.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早在18世纪,清政府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后在新疆设置了什么行政机构来管辖新疆地区()
A.驻藏大使 B.伊犁将军 C.安西都护府 D.西域都护
7.“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8.清朝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下列选项与此无关的是()A.设置西域都护 B.设立驻藏大臣
C.确立册封**、**制度 D.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6 参考答案
一、课上自测
1、君主专制统治大大加强
2、对阻碍社会变革等方面带来严重恶果
3、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4、设立军机处
5、大兴文字狱
二、当堂达标
1D 2B 3B 4A 5B 6B 7B 8A 7
第四篇:近代前夜的盛世和危机-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掌握康乾盛世、商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鸦片贸易等。
2、能力培养:①通过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由盛转衰的过程。②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较,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历史现象。③通过观察“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周边形势”图,学习识读国家周边形势图的方法。
3、思想认识:①通过清朝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等政策的学习,了解国家政策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②通过文字狱的学习,了解封建专制的残酷性。③通过列举鸦片的危害,了解殖民主义的罪恶。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1、明初谁七次下西洋?(郑和)首航带了多少人去?(27800人)远航以前的朝代有这样的规模吗?没有。这说明朝是否强盛?(强盛)
2、清朝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什么政策?闭关政策。虽是闭关中国是否有产品卖出去?有。这说明清朝的手工业发不发达?发达。
课前导入:
以上都说明了明清的综合国力比起历代皇朝明显提高。在世界范围内仍属头等强国。但从乾隆之后的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中国从一个头等强国变成一个受侮挨打的国家。这其中发生什么事情了呢。将是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首先请同学们看第一框题,思考明清经济的发展表现在那些方面?
进入新课:
一、明清经济发展(板书)
1、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板书、提问)
从明中期到清前期(板书)清前期出现了一个盛世是?
2、康乾盛世(板书)
这个是盛世是从康熙到乾隆年间,为什么说这一时期是一个盛世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板书:农业、对外贸易、商业),请同学们从书中找出答案。
农业: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增加。(板书)
对外贸易: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白银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板书)解释顺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贸易的出口值超过进口值。
商业:形成商帮、农村变成市镇和市镇的发展。(板书)解释商帮,是某一地域某一产业的商人为了对付市场竞争而组成的商人组织。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中国就有六个。
以上都说明了中国明中期到清前期的强盛,中国在当时仍属头等的强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
二、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
近代化是指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板书)封建社会是以什么业为主?(农业)封建社会之后产资本主义社会,那么它又是以什么业为主?(工业)。近代化就是指农业向工业过渡的阶段。明清时期近代化萌发的那些方面呢?课本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社会方面、观念方面、思想方面)请学生回答问题。
农业: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变化。原来从事农业的人中已有一部分不务农了。有的做佣人,有的在官府做事,有的从事工商业和服务业。都说明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变化。为什么会把这一现象作为一个近代化因素呢?封建社会人们以农业为主,而农业的生产资料是土地,而土地能随身带走吗?不能。也就是说在封建社会人们祖祖辈辈都只能在这块土地的住,不能离开。而工业社会,就象现在,你在公司做得不高兴了,你可不可以离开?当然可以。这就是工业社会人口流动性大。
观念:士农工商,变成“商贾大于农工”,商人的地位升高。分别解释士农工商,提出商人的地位已超过农工。
思想:出现抨击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从课本的小字来分析。
这些方面的变化,都说明了中国明清时期出现了从农业向工业演进的趋向。在前两框题中我们说了明清时期的强盛,那么在强盛的背后有没有危机呢?有。好,我们进入第三框题。
三、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
看录像,思考问题:19世纪的中国和19世纪的西方都在干些什么?学生回答,然后总结:
西方: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同时向外扩张殖民地。
中国:紧闭国门、重农抑商、大兴文字狱,鄙视科学技术,强化专制主义。
特别利用课本的“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周边形势图”来讲述说明英俄等国在我国附近的殖民扩张,也就说明了当时的清朝面临怎样的危机。
中国闭关锁国,英国是否就放弃打开中国的国门呢?没有。英国用什么来打开中国的国门呢?鸦片。
看一段清朝时英国走私鸦片入中国的纪实片,让学生了解这一段史实,了解鸦片是一种什么东西。现在鸦片等同一类的东西统称为什么?毒品。毒品的主要种类有那些?吸毒品后当毒瘾上来时,会有什么症状?流眼泪,流口水。抱着头撞墙壁。全身的象蚂蚁咬一样,最后大小便失禁。让学生想象出的毒瘾上来时的恶心,从心中对毒品产生厌恶。同时强调正是由于这鸦片和清政府的各种政策,使中国从自古以来的世界上的头等强国沦落为挨打、受侮的国家。
小结:从三个框题,说明中国由康乾盛世逐步走向衰落的过程。
练习:
一、填空题
1、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称为____。
2、明清前期手工业生产十分兴盛,盛世时期,中国的贸易出口值超过进口值,称为__差。3、19世纪初,中国的商业及城镇建设也很迅速,全世界有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__个。此时人们的观念也发生变化,__的社会地位上升。但这些都遭到统治者的压制。
4、明清时期,___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的货币之一。
二、简要归纳明清时期的主要危机
典型例题
例1下列文学作品中不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思想的是()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分析 题目中的四部作品是明清时期的著名古典小说,要求归类,给的内容限制是“不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思想”,解答时既可以从肯定入手,也可以从否定入手,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入手,都要以对这些作品的内容有大致了解作为基础。A项《红楼梦》就是通过对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史和一对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的描写,来揭露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B项《水浒传》歌颂了北宋晚期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反封建思想跃然纸上。C项《西游记》更是借一个神话人物的英雄形象,来反映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斗争的精神。可见,只有D项《三国演义》不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它主要是描写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答案 D
例2明朝的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都有丰富的语言和高超的艺术手法
B.都描绘人间的爱情故事
C.都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D.都有反封建思想
答案:D。该题意在考查考生比较选择能力。题干的题眼是“共同点”,题项摆出类似点,经辨析可知:A、B、C三项不具备同点之意,“反封建思想”是共同点。
习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2组添一个适当的词,使第2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与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相同。
①景帝→文景之治 ②()→康乾盛世
A.顺治帝
B.乾隆帝
C.光武帝
D.隋文帝
2.清朝前期,下列由福建、浙江等省推广到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高产作物是()
A.甘薯
B.棉花
C.玉米
D.双季稻
3.清朝前期,成为全国性的贸易市场的城市是()
A.南京
B.广州
C.北京
D.上海
4.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是()
A.农民贫阻,无力购买手工业品
B.民族资本受到外国侵略势力的控制
C.政府限制商品买卖
D.统治者控制专卖权,阻碍生产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康熙采取的发展农业的措施中包括()
A.奖励垦荒屯田
B.严禁土地兼并
C.重视兴修水利
D.多次减免租税
2.清朝前期已经成为商品的经济作物是()
A.棉花
B.甘蔗
C.粟
D.烟草
3.清朝前期,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部门包括()
A.云南的采矿业
B.四川的制盐业
C.台湾的制糖业
D.北京的采煤业
三、填空题
1.清朝前期的100多年里,耕地面积增加了_______(百分比)以上,人口迅速增长到________亿。
2.清朝_______时,政府严禁民间开矿,后来不断放宽开矿政策。乾隆年间_________的铜矿,有500多处;_________、______等地方的丝织业超过了苏州。
四、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清朝统一台湾后,曾开放四个海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处海港通商,关闭了其他海港。
请回答:
①清政府后来的政策是什么?
②从材料中分析,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③这种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五、识图题
观察下图,请回答:
①这个画面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一种什么经济现象?
②这种经济现象比前一朝代有什么不同,表现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B 2.A 3.C 4.A
二、1.ACD 2.ABD 3.ABCD
三、1.40% 3.6 2.顺治 云南 南京 广州
四、①闭关政策。
②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③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由于与世隔绝,也妨碍了同国外的科学技术交流,从而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五、①清朝初年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部门和地区比明朝增多了;手工工场的规模也比明朝扩大了;大商人控制生产过程,成为早期的资本家。
第五篇:《近代前夜的危机》优教教案
《近代前夜的危机》优教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清中期的社会矛盾的表现,理解清中期社会矛盾带来的影响。2.通过对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的学习,了解被马克思称为“奇异的悲歌”的这场衰变的原因。
3.比较清朝后期中西方的社会状况,了解清末面临的危机。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长城和故宫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朝从盛世到危机出现的原因,认识到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成为历史发展趋势,提高学生以史为鉴,与时俱进、不固步自封,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清中期的社会矛盾 教学难点: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 “大帝国”指的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时期?文中说的“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指的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 2
探究点一 清中期的社会矛盾 师生共同探讨:
1.为什么盛极一时的清王朝会从盛世的颠峰跌落下来?
2.材料一:江广黔楚川陕之无业者,侨寓其中,以数百万计。
——《清实录·宣宗实录
(一)》第33册
材料二:田虽买而无人为耕,大率买二十顷田,而所耕者不过二顷。
——(清)徐坷:《清稗类妙·讥讽类》
清中期经济上出现了什么问题? 探究二: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 师生共同探讨:
1.阅读教材P121:回答清朝中期危机出现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优教课件
五、巩固练习
请结合本课优教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