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和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doc

时间:2019-05-12 16:5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和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和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doc》。

第一篇:2017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和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doc

七年级历史 第三单元 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巩固了清朝对东南边疆的统治,当时台湾府隶属()A.广东省

B.福建省

C.浙江省

D.直隶省

2.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红山之巅,它阅尽了千年沧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下列史实中属于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是()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顺治帝和康熙帝册封了****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设立宣政院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3.清朝初年的某一天,有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这表明当时实行()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厂卫制度

D.文字狱

4.18世纪英王使者马戛尔尼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乾隆实行的政策是()A.严禁对外贸易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关注民生 5.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A.封建社会的繁荣开放

B.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C.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6.下列不属于清朝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措施的是()A.顺治帝册封“**喇嘛” B.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行政军事 C.康熙帝册封“**额尔德尼”

D.设置驻藏大臣共同管理

7.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8.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10周年,某旅行社组织游客沿郑和下西洋的航线航行及旅游。那么他们最远应该到达()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红海和地中海一带

C.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D.地中海和欧洲一带

9.“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A.秦朝的焚书坑儒

B.西汉的独尊儒术 C.明朝的八股取士

D.明朝的锦衣卫

10.“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是张学良先生对一位古代民族英雄的赞词。这位民族英雄是

A.郑成功

B.戚继光

C.康熙帝

D.左宗棠

11.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A.广州

B.泉州

C.宁波

D.厦门 12.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A.台湾巡抚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 13.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

B.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

D.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

14.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1279年我国处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5.据史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中,朱元璋共批阅奏章1660份,处理国事3391件。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 A.废除宰相

B.大兴文字狱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

16.近几年“藏独”势力在国内外频繁活动,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西藏正式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个行政区域始于-()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7.2004年10日,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中俄边界走向已全部确定。双方表示:两国间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从此将成为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合作、发展的纽带。中

俄历史上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北京条约》

18.郑成功诗云:“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据此你知道明末侵占我国宝岛台湾的西方殖民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19.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意思是说,当时的思想界陷入沉闷气氛中。你知道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闭关锁国的政策

B.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D.军机处的设立

20.挽联寄托生者对逝者的哀思,多为对逝者生平事迹的追忆或表达惺惺相惜之情。康熙帝写的一副挽联“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A.郑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施琅

第II卷(非选择题)

21.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清初规定:“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入海,将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交易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1)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戚继光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荷兰军队向谁投降?

(3)材料三中体现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对外政策? 试结合材料二分析这一政策出现的原因?

(4)综合上述回答,明清时期的外交政策呈现出怎样的走向?

22.由于科举制度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因此科举入仕成为我国1300年间几乎所有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隋朝时,哪位皇帝开始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从而开创科举制的先河?

(2)唐朝时,读书人要想做高官必须参加当时哪一最重要的科目考试?

(3)明朝时,有人指出“八股一日不废,则天下一日犹不得太平也”,请说明他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

(4)我们今天读书与古代读书目的一样吗?谈谈你的看法。

23.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旨在借用古代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的共同体。某班学生要开展“古老的丝路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想—想】

(1)简要描述陆路“丝绸之路”的路线,并写出为之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是谁?(2)西域主要指今天我国的新疆地区,它从何时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比一比】

(3)在我国远洋航行史上有一次伟大的壮举,你知道是哪一次吗?最远到达了哪里?(4)欧洲人开始远洋探索开始于哪一世纪?比中国晚了大约多久?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是谁? 【思一思】

(5)新疆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区域,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2分)24.《醒世恒言》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苏州盛泽镇上,有个小户人家施复夫妇俩口。他们有一张织机,织的绸光彩润泽,人们争相购买,他们赚了很多银子。十几年后,他们幽买了两所大房子和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他们由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那时的机工大都来

自破产的机户和农村失去土地的农民,他们一无所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一天不干活,就得挨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反映了当时的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中的“机户”和“机工”各自的身份是什么?

(3)机户和机工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5. 综合探究:选官用人是国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中兴以人才为本”,自古有“得人者昌”,“失贤者亡"之说。因此认真总结中国古代选官用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请认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ān fǔ)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 创立标志是什么?

(2)材料一中“科第之设”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在唐朝“科第之设”这种制度分为哪两大类?(3)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科第之设”的历史作用。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参考答案

1.B 2.A 3.D 4.B 5.D 6.B

7.D 8.A 9.C 10.A 11.A 12.D 13.B 14.C 15.A 16.C 17.B 18.C 19.B 20.C 21.

(1)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与经济交流

(2)抗击倭寇(郑成功

(3)闭关锁国

抵御外国殖民者的入侵

(4)由开放走向闭关

22.(1)隋文帝;

(2)进士科;

(3)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4)不一样。古代读书是为了做官,今天读书是为了提高公民素养,民族振兴等。

23.(1)长安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张骞

(2)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

(3)郑和下西洋(1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十五世纪

大约半个多世纪

哥伦布

(5)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言文字;与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

24.(1)明朝中期以后,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2)早期的雇佣工人:早期的资本家(3)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25.

(1)科举制度。隋炀帝设立进士科。(2)分科考试,择优录取。常科,制举。

(3)科举制度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已从推荐考察为主转变为以考试为主。通过较为公开公平的考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4)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发展。

第二篇: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授课人:常平振兴中学 马燕辉

☆考点:

1.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3.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

4.清朝设施驻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5.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考点要求的有关明清时期政治、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的基本史实。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归纳明清时期的基本特点和搭建单元的知识结构,初步掌握归纳、整理、分类、梳理的复习方法。

2、通过选择题的训练,掌握解答选择题的基本方法。

3、通过对有关中外政治状况的材料的解读,初步掌握从材料中摄取信息、对比分析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综合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盛”与“危”,认识到中国农耕文明随着明清专制政治走向极端而衰落;追求民主、平等、法治和个性解放是工业文明的特征,是近代世界发展的潮流。

教学过程:

一、主题统领。快速阅读七下第三单元(P97开始),请归纳出明清时期的基本

特点。

二、构筑单元结构

“盛”“危”

三、落实基础

明清时期“盛”的表现

1、经济:明中期到清前期,中国经济达到鼎盛时期,出现了“康乾盛世”的繁盛局面。

2、民族关系:

(1)对西藏的管理

◆顺治时,册封;康熙时,册封。

◆雍正时,设置;乾隆时,创立制度。

(2)对西北的管理

◆18世纪,乾隆帝平定叛乱;设置伊利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3)对台湾的管理

◆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对外关系

(1)对外战争

◆ 抗倭:1561年,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 收台:1662年,率军打败殖民者,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 击俄:1685年、1686年,两次组织清军出兵,打败入侵我国东北的俄军;1689年,中俄签订了。

(2)对外交流

◆郑和下西洋

目的:、。

概况:1405-1433年,郑和次下西洋,到达亚非多个国家,最远到达。

影响: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个多世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5、科技(下一讲内容)

6、文学(下一讲内容)

明清时期“危”的表现

1、政治制度——皇权高度集中,专制统治的加强

(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制度,在朝廷上设立制度,设立特务机构;明成祖设立特务机构。

(2)清雍正帝时,设立,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2、思想文化意识

(1)思想:明清在科举考试中实行,压抑了人的思想,扼杀了人的个性。

(2)文化:明清时期大兴,文化专制主义盛行,严重摧残了多元的文化。

(3)意识:上至皇帝下到百姓、闭关锁国,坐井观天的人们盲目自满,虚骄自大。

3、对外政策—闭关锁国

(1)闭关锁国的含义:是指,乾隆时只开放广州一处通商。

(2)闭关锁国的影响: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4、生产方式:农耕社会以落后的手工生产为主。

7、经济模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

四、突破重难点

1、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情节与史实一致的是()

A 明太祖朱元璋设立东厂监视臣民一举一动

B 明成祖朱棣在军机处与军机大臣商量国事

C 明清时期的百姓说话可以大胆的随意发表意见

D 明清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在赶考前要复习四书五经

2、明太祖实行“廷杖”制度,在殿上杖责大臣。他的侄儿大都督朱文正被仗死,永嘉侯朱亮祖则被鞭死。明太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发泄自己心头的不满B、害怕司法部门循私舞法

C、维护皇权,强化君主专制D、惟恐这些人畏罪潜逃

3、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从思想上严密控制知识分子,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曲解,罗织罪状,制造文字冤狱。下列关于文字狱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迫害知识分子的冤狱B、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

C、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D、目的是为了加强思想专制

4、下列有关戚继光、郑成功、康熙帝三人的共同点归纳正确的是()①都是同时代的人②都亲自率军抵抗过外来对中国东南沿海的侵略

③都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④都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可侵犯的英雄气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统一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特征之一。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在西藏地区采取的重要措施包括()

①设立册封制度②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③设立驻藏大臣④采用“金瓶掣签”制度来选定**转世人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民间经济文化友好交流B、使明朝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C、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D、促进明朝手工业的发展

7、清初,曾厉行海禁,规定“片板不准下海”,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

①完全阻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五、探寻历史的真知

材料一:一七九二年,正是乾隆帝满八十岁的一年„英国派马嘠(ga)尔尼使团前往中国。英方在信函中说,英王为了“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并提出中英建立平等的关系,互派全权大使常驻对方首都,希望中国加开通商口岸互通有无。

——摘自蒋廷黻(fu)《中

国近代史》

材料二:乾隆帝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跪拜礼,马嘠尔尼认为礼节不对等所以拒绝行跪拜礼,乾隆帝很不高兴,要求他离京回国。马嘠尔尼使团所提出的要求都被清政府拒绝了,并在回信中说:“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朝,种种贵重之物,„„无所不有”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从材料一分析,英国派使团来华的目的是?英国强调国与国之间交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分析,乾隆帝为什么就仅仅因为英国使团拒行跪拜礼这一事情而拒绝与英国平等通商的要求呢?这反映了中国人当时一种怎样的心态?你认为这种造成这种心态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注:康熙执政时期:1661年1月9日~1722年11月13日)

材料四:“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3)从材料三、四中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清朝的皇帝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国王在权利方面有何区别?在同一时代,两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有何不同?

(4)有人认为,清朝的封闭、落后,积贫积弱的根源在于明清以来专制王权的高度膨胀,你认为这种说法对不对?理由是?

六、拓展思考:

从文明的角度审视,在明清时期,你认为中华文明的衰落是否意味着延续数千年的农耕文明不能适应时代的演变,最终为时代所淘汰?

第三篇: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u m)

复习课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总体历史特征——繁盛与危机并存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交往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不断郑成功收复台湾融合雅克萨反击战闭关锁国文化故宫、长城李时珍、宋应星四大名著 明专制统治清高度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18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措施影响杀功臣,废六部直接受皇帝(明太祖)________指挥朱元璋设_____制度:锦衣成为专制皇权的政明成祖卫、特务机构东厂可靠支柱治朱元璋设________制度君臣关系成为_______关系雍正设立_______皇权高度膨胀思无法培养实际能___________想明清力文帝皇大兴_________“万马齐喑”化皇帝朱元璋

1、明清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

2、阻碍发展,落后易受挨打 19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事例戚继光抗倭(东南)16世纪背景过程意义(结果)倭寇侵犯浙江(台州东南沿海九战九捷)保护东南沿海边疆—福建—广东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地区金门—登台—经营

1、对台湾:促进台湾发展

2、对中国:维护了国家的主权

3、对荷兰:打击了荷兰殖民者

4、对亚洲:保护了亚洲其它国家1689签订《尼布楚条约》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1662年雅克萨反击战(东北)沙俄强占康熙两次雅雅克萨和克萨反击战尼布楚胜利 3、结果:签订《尼布楚条约》(1)时间:1689年地点:______(2)内容:法律上肯定中国对_____和_______流域包括______的主权;规定两国持有护照的商旅可______(3)意义边界

1、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

2、中俄东段边境地区相对和平稳定;贸易

3、两国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很大发展;

20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方式事件平定平准噶尔部叛乱叛乱平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册封宗教首领皇帝康熙乾隆顺治(达)康熙(班)民族蒙古族维吾尔族作用

1、统一新疆

2、促进交流

3、巩固边疆

1、密切联系

2、促进发展

3、不可分割手段目的威有效管理(五世**->**喇嘛)(五世**->**额尔德尼)藏族设___________设_________制度多伦会盟加强联系修避暑山庄雍正乾隆康熙康熙雍正乾隆恩蒙古族多个民族

1、第二政治中心

2、加强中央和边疆联系、巩固国家统一

21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建筑北京城概况沿元明清都城革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由外到里: 京城-皇城-宫城地位/作用(1)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2)体现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风格。(3)世界文化遗产象征意义宫城又称________,现称______“前朝后寝”故布象征________中心:“三大殿”宫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_______________:“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长城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王权至上、大一统军:抵御侵扰政:巩固统一经:开发北疆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等精神象征 明长城vs秦长城

(一)修建原因:明:防范________的侵扰;秦:抵御________南下。

(二).起止:明:东起________,西到________;秦:西起________,东到________。

(三)建筑成就:明长城的修建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类别作品作者李时珍科学技术医学科技内容价值(影响)共收1892中药物、附药方11000则,东方医学插图1160种。巨典中国17详细记载各种农作世纪的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科技百种类、产地及技术。科全书宋应星

列表归纳四大名著列表归纳四大名著作品《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内容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北宋晚期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取材于民间流传玄奘西天取经思想“拥刘反曹”的正统观念和忠义思想官逼民反价值(影响)我国第一部长篇__________小说我国第一部以__________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蔑视封建统治、以浪漫主义为题材敢于斗争的精的长篇__________神小说____________小说的颠峰《红楼梦》曹雪芹以贾府的盛衰为背景、揭示清王朝走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向衰落的历史爱情悲剧为主线。命运 23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背景郑和下西洋目的:a、加强明朝同海外各国的联系;b、宣扬国威条件:经济—明朝初年,国力强盛;技术—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罗盘针、航海图)个人—郑和才能出众概况影响积极

1、壮举

2、亚非

3、南洋消极无经济效益积极一定程度防御西方殖民势力消极限制阻碍远离表现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远航,最远到达_________和________沿岸。表现:

1、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

2、限制进出口货物和出海船只

3、限定通商口岸:四个→减至广州一个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非完全断绝往来闭关锁国开放↓闭关锁国A、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自足)B、统治者盲目自大(自大)C、恐惧抗清力量,维护清朝的统治。(自保)

盛世24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近代化因素萌发(过渡)危机社会变化观念变化思想变化农人口增长,业耕地增加(明中叶以后)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变化。商人的地位升至第二士农工商(明以前)士商农工(明末)对内:政治经济中国:封建专制制度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中国:重农抑商,打击资本主义萌芽,鄙薄科技西方:工业发达商业繁荣中国:大兴文字狱与八股取士,钳制思想西方:民主中国:闭关锁国西方:开放手_________工_________业_______等大量出口商商帮的形成业和市镇的发展外贸_________代康乾盛世表出现评击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思想对外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知识要点 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一、时段:1368——1840年(472年历史)。

明朝与清朝前期(鸦片战争前)。

二、特点

为什么以“繁盛”与“危机”来概括?

以往,我们常常用“封建主义的衰落”来说明。从社会发展史角度,往往以社会制度的变化来定性的。

本次课程标准是从中国文明史角度来分析的,意在全面展现中国文明发展的全貌。从“繁盛”“危机”两个方面说明这个时期中国历史的总体特点,实际上也是想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巩固同时,又出现了衰退的迹象。从文明的发展而言,它有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积累越来越多,所以达到了“繁盛”时期。从社会发展而言,文明的发展中也可能出现“危机”。

所谓“危机”是指这个社会已潜伏着很多危险的因素。任何社会都会产生危机。因此,明清时期的危机早就存在,尤其是在与西方各国相比较时,面临着西方的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的挑战,中国落后的农业文明,缓慢发展的生产技术,闭关锁国的错误政策,缺乏活力的统治机制,更显现了它的落后,于是,这种潜在的危险也就酿成了社会的全面危机。

三、教学重点。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本课有三个子目,它们分别是:“明清帝国的更替”“皇权高度膨胀”“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第一目“明清帝国的更替”主要讲述的是这一时期朝代的更替,第二目、第三目分别从政治和思想角度来说明明朝和清初专制统治强化的情况。其中以皇权高度膨胀为重点。明清帝国的更替这一子目在教材中以小字内容出现,作为过渡,它突出了教材的特点:以中华文明史为主线,不过多追求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关于明朝专制主义问题。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本课有三个子目:“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这三个子目都是重点。这些斗争是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在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关于戚继光抗倭的性质:

“倭寇”是由日本武士、商人、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的。因此,性质是反抗外国侵

用心

爱心

专心略的斗争,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明朝中后期,年轻将领戚继光受命抗倭。未说是民族英雄。

倭患既包括海寇商人反抗明朝政府的海禁,又包含日本的倭患。但王直等海寇骚扰具有典型海盗的特性,对于他们的活动不宜估计过高。

认为倭寇大多数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人,是以海上私商贸易集团为主体,联合其他各阶层人民反对明王朝海禁政策的斗争,是中国的内部斗争,若他们能成功,可能对中国以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关于郑成功的不同看法。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本课有三个子目,第一子目是“平定准葛尔部、回部贵族叛乱”,第二子目是“驻藏大臣与将军、参赞”,第三子目是“多伦会盟与避暑山庄”。这三个子目都是本课的重点。三个子目从不同侧面叙述了清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说明了清初民族政策的特点:刚柔并济。“多伦会盟与避暑山庄”这一子目的设置,突出了教材的新意,紧扣新课标,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关于对清朝民族政策的不同评价问题。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本课两个子目:“明清皇宫”“雄伟的长城”,两个子目都是重点,并通过它们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关于明清皇宫,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故宫的门票、简介,课堂中安排学生对故宫中的重要建筑进行介绍并播放有关资料片。有条件的话可以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更能体会大一统国家的雄伟气派和博大精深。

关于长城作用的新提法。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课程标准: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知道《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以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本课包括“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明清小说”三个子目,课程标准它们只做最基本的要求,即识记层次要求。本课的难点是如何理解这一时期中国科技的繁荣,以及对进行中外科技发展情况的比较。

每课一得介绍了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区别。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课程标准: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本课的两个子目“郑和下西洋”和“闭关政策”在课程标准中都有涉及,尤其是“闭关政策”,属于知识与能力要求的最高层次——应用层次要求。

关于郑和下西洋:

用心

爱心

专心(1)对于下西洋的背景、过程、规模,没有什么变化。(2)对下西洋的作用与意义也基本上与通常提法一致。

(3)对于它的目的与前提法有所不同:“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并说“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当成弊政而遭废止。”

郑和下西洋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确实是我国航海史上的壮观之举,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航海史上的一个壮举,比欧洲远航早半个世纪。

但是,它没有为国内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明政府的贸易原则是“厚往薄来”,即高价收购外来货,低价出售中国货,且大量输入香料、珍宝等高档消费品,与国计民生无关。其目的是为了显示中国强大,满足自我虚骄的心理,加深以我为中心的观念。所以,新教材在肯定它的影响同时,特别指出了它的弊病。

对于闭关政策,教材介绍了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表现,以及闭关政策的影响,教学中可以利用“材料阅读”,同隋唐时期进行对比。

关于“闭关锁国”政策。

关于课文“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的几点说明:

(1)自汉朝至明初,中国一直处在世界文化发展前列,在对外关系上也一直处于开放的心态。

(2)实际上自明末以来就出现这一倾向,清初更一反常态,采取“闭关锁国”政策。(3)官方文书上并没有这样明确的言辞,而其实际做法就是处处与世隔绝,主观上中断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4)原因:

①中国自给自足经济的影响,不需要外国商品。②封建统治固步自封,骄傲自大,团关自守。③担心反清力量北上。

④外来殖民者武装讹诈,海盗,威胁清统治。⑤害怕内外勾结,共谋反清生事。

(5)主要表现在:限制对外贸易,限制国产货物出口;减少通商口岸数量;禁止教外国人汉语;盲目自大;排斥西学;监视外商等方面。

(6)后果与影响:书中肯定它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尤其指出它的严重后果:造成国人闭目塞听,社会保守、中国停滞不前,远离世界发展潮流。导致航海衰退;丧失贸易自主权;拉大与外界差距;

“每课一得”介绍了历史上华侨的情况,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同学进行社会调查、访谈等活动。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本课内容在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部分没有直接对应,但在对中国古代史的整体说明是如此概括明清时期特点的:“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本节教材包括三个子目,“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第一个子目叙述了明清时期,尤其是康乾盛世,中国手工业、商业以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其水平超越前代,形成我国封建经济又一个,也是最后一个高峰。第二个子目讲述了明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封建社会中出现了向近代文明,也就是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列强挤压下的危机”把西方主要国家向近代工业国家转化和康乾盛世中国统治者闭关锁国、重农抑商、加强专制统治做了对比。

什么是危机?危机就是危险,就是潜在的矛盾爆发的危险因素或导致社会落后的危险因素。从广义上说,任何时代都有危机。而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危机是说社会各方面潜在这样的危险,如生产技术进步缓慢、土地短缺、人口压力、民族矛盾、统治制度缺乏活力、闭关锁国、文化落后等。其中有一些是当时看不出来的,而一旦与西方资本主义接触后,就立刻表现为社会问题。因此,所谓“社会危机”其实是在中西对比的意义上说的,因为这个时候中国这个传统的封建的、农耕文明为主的国家已经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挑战了,中国仍在自己的轨道上安步行进,这本身就是落后的表现,就是社会落后的危机。

本课难点:“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出现了一系列对于七年级学生较难理解概念,如近代化、人身依附关系、经营手段、农耕文明、工业文明、股份制等。

第25课 设计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路线

设计思路:本课是中国古代史的总结,在教材中又补充了大量有关世界文明古国的图片,这就要求从古今中外时空的结合上,来设计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路线,目的是把古代史的学习和当今生活中的热门话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想象的能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复习教案北师大版剖析

第三单元

一、教学目标

1.(1)掌握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的基本史实;(2)了解并掌握科举制的影响。

2.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知道明清帝国的更替过程,明朝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史实,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大体了解清军入关与农民军的失败的基本情况。

4.(1)掌握清朝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2)掌握清朝加强文化专制的措施,并理解这些措施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5.列举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废丞相,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晚明的社会危机,明末农民起义,满族的兴起与清兵入关。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及文化专制;了解清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明末农民起义,满族的兴起与清兵入关。文化专制的影响。认识到西藏、新疆、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清朝疆域的特点。

三、教学法指导

采用系统知识归纳法,通过表格整理,知识点总结进行系统复习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鉴于元朝和历史上其他王朝兴旺的教训,朱元璋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强化皇权?锦衣卫、八股取士又是怎么一回事?明朝的中国在与海外世界的联系中,既有积极的外交活动,又有倭寇侵扰之患。明朝是如何开展海上活动的?又是怎么抵御倭寇的?晚明的社会危机,明王朝在这样的困境中,又有怎样的命运呢?清朝统治者除了实行文化专制外,还擦去了什么措施来进一步加强皇权呢?清朝加强了中央对西藏、新疆的管辖和统治,巩固了对西北边境的控制,还采取措施加强了对东南边境的防卫。这些举措具有怎样的意义?

讲授新课:

要点一: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 一.明朝的建立

1.元朝灭亡的原因:元朝末年,政治腐败黑暗,社会矛盾激化,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江淮地区的红巾军起义沉重打击了元朝的统治。

2.明朝建立的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都城:应天(今江苏南京)同年,明太祖派军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3.明太祖治理国家的措施:朱元璋奖励垦荒,减免租税,发展农业生产。同时,他还大力整顿吏治,严惩贪官。这些措施对明初的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起立重要作用。

二.明初强化皇权 1.明初强化皇权的手段: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设内阁制度;设立“厂卫”特务机构,设立“廷杖”制度。

三、科举之弊

1.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只能以宋儒朱熹集注为依据,“代圣贤立言”。答题必须按照八个部分进行,主要部分要对仗、排比,不得违背。

2.明代科举考试的影响:八股取士考试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脱离社会发展大势,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影响:

①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② 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③ 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影响:

① 君主专制,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暴政; ② 过度专制易造成腐化,导致政治制度的落后; ③ 在阻碍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等方面带来严重后果。要点二: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

一、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起止时间:从1405年到1433年。

2.郑和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过西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3.郑和下西洋的作用:(1)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2)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3)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二、抗倭斗争

1.倭寇的组成: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2.倭寇的危害:明中后期海防松弛,倭患严重。倭寇到处抢劫财物,屠杀人民,掠夺和奴役人口,危害极大。3.抗倭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今浙江临海)等地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此后,戚继光率军开赴福建、广东,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4.倭寇斗争的目的:为了保证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全。

要点三:明清易代

一、晚明的社会危机明朝灭亡的原因(1)(1)官府赋役苛重;

(2)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3)常年对后金用兵;(4)连年天灾。

二、明末农民起义

1.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1627年,陕西饥民发生暴动。

2.闯王李自成: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粮”、“平买平卖” 等口号,1644年,他率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今景山)上吊自杀,明朝灭亡。

李自成(1606-1645),陕西米脂人,出身贫苦。他加入农民军后,艰苦朴素,作战有勇有谋,深得将士的爱戴。人们到处传唱“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歌谣,欢迎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

三、满洲的兴起与清兵入关

1.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了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逐渐崛起,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

2.从后金到大清: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他利用明朝忙于镇压农民起义的时机四处征战。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3.入主中原:吴三桂降清。1644年,清军大举入关,打败农民军,占领了北京。9月,清朝将首都由盛京迁都到北京,夺取了全国最高统治权。

要点四: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一、军机处的设立

1.皇权的强化:雍正时期,中央设立军机处;取消监察官员封驳皇帝诏旨的职责。

2.设立军机处的影响:由皇帝控制,既简化了行政手续,又便于保密,使皇帝得以最大限度控制政局,独断朝纲。

二、文化专制

1.清朝在思想文化方面实行严密的控制,严厉镇压不利于统治的思想言论。制造了大量“文字狱”。

2.厉行文字狱的目的:制造恐怖,震摄人心,用屠刀禁锢钳制思想,维护专制皇权绝对权威。3.文字狱的影响:使当时的文人不敢表露独立的思想,遣词造句都要小心翼翼,以免触犯忌讳。思想界陷入“万马齐喑”的沉闷气氛中,严重阻碍了我国科学文化和社会文明的发展。

要点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册封**、**:清初,**五世应召到北京觐见顺治皇帝,被册封为“**喇嘛”。后来,康熙帝又册封**五世为“**额尔德尼”。从此,**、**的继承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正式册封。

2.清政府在西藏设置管理机构:1727年,清政府正式设立驻藏大臣。

3.对西藏的管理措施: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共同管理西藏事务;“金瓶挚签”制度的确立,使清政府紧紧握住**和**继承人的确定权。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二、西北边疆的巩固

1.平定准噶尔:康熙帝三次亲征,击溃了葛尔丹的叛军,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2.对边疆其他地区的管辖:清朝还在伊犁、吉林、黑龙江、盛京、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立将军,在西北各地设立参赞大臣等官职,监管军务和民政。

三、郑氏复台与清朝对台湾的统治

1.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还以台湾为据点骚扰大陆沿海地区。1661年,郑成功从金门出发,在当地人民的帮助下,顺利在台湾登陆,并包围了入侵的荷军。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2.清朝对台湾的管理:郑成功去世后,他的子孙继续统治台湾。清廷认识到,台湾是拱卫东南的屏障,海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绝不可放弃。1683年,清廷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攻打台湾。1684年,清朝正式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驻军一万镇守。至此,台湾重新回到清朝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整理总结:

一、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新疆地区:(1)平定三藩之乱(康熙)。

(2)反对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分裂斗争(康熙)。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地区(乾隆)。(3)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2、西藏地区:(1)册封**、**(2)雍正时设驻藏大臣

(3)乾隆时明确规定驻藏大臣和达敕、**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台湾地区:1683年攻入台湾,1684年清设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

二、清朝疆域的特点:

1.清政府根据各民族各地区的特点,采取灵活措施加强了边疆地区的管辖,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2.清朝前期的国力强盛,社会安定,是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召唤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重要前提。3.清朝前期的疆域,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奋斗中逐渐形成的,它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

三、清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给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1.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必将导致国运衰退。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是任何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

2.历代对边疆地区的开拓与管辖,充满着艰辛,我们应加倍珍惜今天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的局面。

3.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六、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要讲述的是明朝与清朝时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两个连续的大一统王朝,这一时期,专制皇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

一、明朝的建立1.元朝灭亡的原因2.明朝建立的时间3.明太祖治理国家的措施

二、明初强化皇权:明初强化皇权的手段

三、科举之弊:明代科举考试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

一、郑和下西洋:背景 起止时间 作用

二、抗倭斗争:代表人物 目的 影响 明清易代

一、晚明的社会危机明朝灭亡的原因;

二、明末农民起义。

三、满洲的兴起与清兵入关。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一、军机处的设立1.皇权的强化 2.设立军机处的影响

二、文化专制 1.文字狱 2.文化专制的措施 3.文化专制的影响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册封**、**2.清政府在西藏设置管理机构3.对西藏的管理措施:驻藏大臣代表朝廷

二、西北边疆的巩固1.平定葛尔丹2.清朝对新疆的管理:乾隆帝派兵平顶大小和卓叛乱。

三、郑氏复台与清朝对台湾的统治1.郑成功收复台湾2.清朝对台湾的管理3.台湾的重要战略意义

下载2017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和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和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