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导学案范文

时间:2019-05-12 20:2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导学案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导学案范文》。

第一篇: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导学案范文

《近代前夜的危机》

【学习目标】

1.掌握清中期的社会矛盾的表现,理解清中期社会矛盾带来的影响。

2.通过对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的学习,了解被马克思称为“奇异的悲歌”的这场衰变的原因。

3.比较清朝后期中西方的社会状况,了解清末面临的危机。【自主学习】

1.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世界____________的发展的历史性大变动毫无认识,对外_____________,对内坚持“__________”政策,压制打压___________,鄙薄_____________,严重摧残近代化因素的萌芽。在思想领域中热衷于大兴_________,把___________推向顶峰。2.最终,愚昧自大、固步自封的__________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合作探究】

1.为什么盛极一时的清王朝会从盛世的颠峰跌落下来?

2.材料一:江广黔楚川陕之无业者,侨寓其中,以数百万计。

——《清实录·宣宗实录

(一)》第33册

材料二:田虽买而无人为耕,大率买二十顷田,而所耕者不过二顷。

——(清)徐坷:《清稗类妙·讥讽类》

清中期经济上出现了什么问题?

3.阅读教材P121:回答清朝中期危机出现的原因?

【当堂达标】

1.清朝中期出现“田虽买而无人为耕,大率买二十顷田,而耕者不过二顷”。该材料反映了清中期哪一社会矛盾()A.人均可耕地面积进一步下降

B.土地兼并恶性发展,自耕农纷纷破产逃亡 C.政治腐败 D.武备废弛

2.清政府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其根本原因是()A.中国实行闭关政策 B.清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 D.清王朝实行文字狱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答案见《近代前夜的危机》 课件 【合作探究】

答案见《近代前夜的危机》 课件 【当堂达标】

答案见《近代前夜的危机》 课件

第二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复习导学案北师大版剖析

第三单元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1)掌握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的基本史实;(2)了解并掌握科举制的影响。

2.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知道明清帝国的更替过程,明朝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史实,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大体了解清军入关与农民军失败的基本情况。

4.(1)掌握清朝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2)掌握清朝加强文化专制的措施,并理解这些措施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5.列举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二、预习要点

1、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

2、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

3、明清易代

4、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三、课上自测

1、明初撤销中书省及丞相官制,皇帝秘书班子内阁的地位上升,主要反映了。

2、对明清时期为专制集权而采取的措施的评价。3、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

4、清朝为强化专制统治而采取的措施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办事效率的是。

5、清朝统治者采取的强化集权统治,阻碍了学术文化发展,造成万马齐喑局面的措施是。

探究案

要点一: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

一.明朝的建立

1.元朝灭亡的原因:元朝末年,政治腐败黑暗,社会矛盾激化,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江淮地区的红巾军起义沉重打击了元朝的统治。

2.明朝建立的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都城:应天(今江苏南京)同年,明太祖派军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3.明太祖治理国家的措施:朱元璋奖励垦荒,减免租税,发展农业生产。同时,他还大力整顿吏治,严惩贪官。这些措施对明初的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起立重要作用。

二.明初强化皇权

1.明初强化皇权的手段: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设内阁制度;设立“厂卫”特务机构,设立“廷杖”制度。

三、科举之弊

1.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只能以宋儒朱熹集注为依据,“代圣贤立言”。答题必须按照八个部分进行,主要部分要对仗、排比,不得违背。

2.科举考试的影响:八股取士考试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脱离社会发展大势,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影响:

①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② 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③ 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影响:

① 君主专制,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暴政; ② 过度专制易造成腐化,导致政治制度的落后; ③ 在阻碍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等方面带来严重后果。要点二: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

一、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起止时间:从1405年到1433年

2.郑和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3.郑和下西洋的作用:(1)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2)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3)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二、抗倭斗争

1.倭寇的组成: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2.倭寇的危害:明中后期海防松弛,倭患严重。倭寇到处抢劫财物,屠杀人民,掠夺和奴役人口,危害极大。3.抗倭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今浙江临海)等地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此后,戚继光率军开赴福建、广东,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4.倭寇斗争的目的:为了保证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全。要点三:明清易代

一、晚明的社会危机明朝灭亡的原因(1)官府赋役苛重;

(2)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3)常年对后金用兵;(4)连年天灾。

二、明末农民起义

1.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1627年,陕西饥民发生暴动。

2.闯王李自成: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粮”、“平买平卖” 等口号,1644年,他率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今景山)上吊自杀,明朝灭亡。

李自成(1606-1645),陕西米脂人,出身贫苦。他加入农民军后,艰苦朴素,作战有勇有谋,深得将士的爱戴。人们到处传唱“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歌谣,欢迎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

三、满族的兴起与清兵入关

1.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了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逐渐崛起,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

2.从后金到大清: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他利用明朝忙于镇压农民起义的时机四处征战。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3.入主中原:吴三桂降清。1644年,清军大举入关,打败农民军,占领了北京。9月,清朝将首都由盛京迁都到北京,夺取了全国最高统治权。要点四: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一、军机处的设立

1.皇权的强化:雍正时期,中央设立军机处;取消监察官员封驳皇帝诏旨的职责。

2.设立军机处的影响:由皇帝控制,既简化了行政手续,又便于保密,使皇帝得以最大限度控制政局,独断朝纲。

二、文化专制

1.清朝在思想文化方面实行严密的控制,严厉镇压不利于统治的思想言论。制造了大量“文字狱”。

2.厉行文字狱的目的:制造恐怖,震摄人心,用屠刀禁锢钳制思想,维护专制皇权绝对权威。3.文字狱的影响:使当时的文人不敢表露独立的思想,遣词造句都要小心翼翼,以免触犯忌讳。思想界陷入“万马齐喑”的沉闷气氛中,严重阻碍了我国科学文化和社会文明的发展。

要点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册封**、**:清初,**五世应召到北京觐见顺治皇帝,被册封为“**喇嘛”。后来,康熙帝又册封**五世为“**额尔德尼”。从此,**、**的继承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正式册封。

2.清政府在西藏设置管理机构:1727年,清政府正式设立驻藏大臣。

3.对西藏的管理措施: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共同管理西藏事务;“金瓶挚签”制度的确立,使清政府紧紧握住**和**继承人的确定权。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二、西北边疆的巩固

1.平定准噶尔:康熙帝三次亲征,击溃了葛尔丹的叛军,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2.对边疆其他地区的管辖:清朝还在伊犁、吉林、黑龙江、盛京、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立将军,在西北各地设立参赞大臣等官职,监管军务和民政。

三、郑氏复台与清朝对台湾的统治

1.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还以台湾为据点骚扰大陆沿海地区。1661年,郑成功从金门出发,在当地人民的帮助下,顺利在台湾登陆,并包围了入侵的荷军。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清朝对台湾的管理:郑成功去世后,他的子孙继续统治台湾。清廷认识到,台湾是拱卫东南的屏障,海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绝不可放弃。1683年,清廷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攻打台湾。1684 年,清朝正式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驻军一万镇守。至此,台湾重新回到清朝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当堂达标

1.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④是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的重要原因

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歌谣中的“戚爷”()

A.统一了女真各部 B.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打败了沙俄侵略军

3.明末农民战争爆发于()A.1616年 B.1627年 C.1636年 D.1643年

4.明末农民战争中,提出“均田免粮”、“平买平卖”等口号的是()A.李自成 B.张献忠 C.黄巢 D.李密

5.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皇太极改国号和族名 ②八旗制度创立 ③军机处设立 ④清军入关 A.①②③④

五、作业布置

6.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早在18世纪,清政府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后在新疆设置了什么行政机构来管辖新疆地区()

A.驻藏大使 B.伊犁将军 C.安西都护府 D.西域都护

7.“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8.清朝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下列选项与此无关的是()A.设置西域都护 B.设立驻藏大臣

C.确立册封**、**制度 D.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6 参考答案

一、课上自测

1、君主专制统治大大加强

2、对阻碍社会变革等方面带来严重恶果

3、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4、设立军机处

5、大兴文字狱

二、当堂达标

1D 2B 3B 4A 5B 6B 7B 8A 7

第三篇:24近代前夜的危机导学案(2016新版本教材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设计人__ 审核人 学生姓名 班级 组号

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

【温故互查】

说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次数、影响

【设问导读】

一、清中期的社会矛盾(内忧)

1.________盛世后不久,清朝迅速衰败,陷入深刻危机。

2.道光二十年,全国人口剧增至,人均可耕地面积进一步下降。3.嘉庆初年,被抄家,传全部家当不下8亿两白银。

4.清中期的社会矛盾导致朝廷、,清王朝迅速由盛转衰。

二、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外患)愚昧自大、固步自封的__________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英国19世纪初推行的_________后,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

【自学检测】

1.从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封建帝国开始,先后出现过秦汉、隋唐繁荣时期,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A.明前期到清前期

B.明中期到清中期

C.明中期到清前期

D.明前期到清后期

2、清王朝由盛转衰是在()A、康乾盛世后 B、康熙帝时

C、乾隆帝时 D、雍正帝时 3.19世纪初,以()为首的西方殖民者对中国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4.从《清王朝周边形势图》中,你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A.危机四伏

B.博大开放 C.道路畅通

D.兼收并蓄

【巩固提升】

5、“盛世”是中国人不解的情结,荧屏上,清宫戏频繁播出,小说

家言语中的康乾盛世,演绎的眼花缭乱,在史学家眼中又是如何?假如你是一个历史学家,就康乾盛世的有关问题接受记者的采访:

(1)记者(以下简称记):常常听人们说起盛世,作为历史学家,你能谈谈盛世的表现吗?中国历史上又有哪些盛世?

(2)记: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那么,是什么

因素促成了康乾盛世呢?

(3)记:在康乾盛世的繁荣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危机,表现何在?

(4)记:从康乾盛世的那段历史中,我们可以汲取什么教训?

【拓展探究】

清中期面临的危机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四篇:2017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和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doc

七年级历史 第三单元 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巩固了清朝对东南边疆的统治,当时台湾府隶属()A.广东省

B.福建省

C.浙江省

D.直隶省

2.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红山之巅,它阅尽了千年沧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下列史实中属于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是()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顺治帝和康熙帝册封了****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设立宣政院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3.清朝初年的某一天,有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这表明当时实行()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厂卫制度

D.文字狱

4.18世纪英王使者马戛尔尼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乾隆实行的政策是()A.严禁对外贸易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关注民生 5.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A.封建社会的繁荣开放

B.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C.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6.下列不属于清朝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措施的是()A.顺治帝册封“**喇嘛” B.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行政军事 C.康熙帝册封“**额尔德尼”

D.设置驻藏大臣共同管理

7.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8.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10周年,某旅行社组织游客沿郑和下西洋的航线航行及旅游。那么他们最远应该到达()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红海和地中海一带

C.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D.地中海和欧洲一带

9.“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A.秦朝的焚书坑儒

B.西汉的独尊儒术 C.明朝的八股取士

D.明朝的锦衣卫

10.“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是张学良先生对一位古代民族英雄的赞词。这位民族英雄是

A.郑成功

B.戚继光

C.康熙帝

D.左宗棠

11.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A.广州

B.泉州

C.宁波

D.厦门 12.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A.台湾巡抚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 13.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

B.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

D.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

14.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1279年我国处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5.据史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中,朱元璋共批阅奏章1660份,处理国事3391件。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 A.废除宰相

B.大兴文字狱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

16.近几年“藏独”势力在国内外频繁活动,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西藏正式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个行政区域始于-()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7.2004年10日,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中俄边界走向已全部确定。双方表示:两国间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从此将成为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合作、发展的纽带。中

俄历史上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北京条约》

18.郑成功诗云:“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据此你知道明末侵占我国宝岛台湾的西方殖民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19.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意思是说,当时的思想界陷入沉闷气氛中。你知道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闭关锁国的政策

B.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D.军机处的设立

20.挽联寄托生者对逝者的哀思,多为对逝者生平事迹的追忆或表达惺惺相惜之情。康熙帝写的一副挽联“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A.郑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施琅

第II卷(非选择题)

21.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清初规定:“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入海,将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交易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1)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戚继光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荷兰军队向谁投降?

(3)材料三中体现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对外政策? 试结合材料二分析这一政策出现的原因?

(4)综合上述回答,明清时期的外交政策呈现出怎样的走向?

22.由于科举制度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因此科举入仕成为我国1300年间几乎所有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隋朝时,哪位皇帝开始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从而开创科举制的先河?

(2)唐朝时,读书人要想做高官必须参加当时哪一最重要的科目考试?

(3)明朝时,有人指出“八股一日不废,则天下一日犹不得太平也”,请说明他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

(4)我们今天读书与古代读书目的一样吗?谈谈你的看法。

23.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旨在借用古代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的共同体。某班学生要开展“古老的丝路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想—想】

(1)简要描述陆路“丝绸之路”的路线,并写出为之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是谁?(2)西域主要指今天我国的新疆地区,它从何时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比一比】

(3)在我国远洋航行史上有一次伟大的壮举,你知道是哪一次吗?最远到达了哪里?(4)欧洲人开始远洋探索开始于哪一世纪?比中国晚了大约多久?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是谁? 【思一思】

(5)新疆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区域,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2分)24.《醒世恒言》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苏州盛泽镇上,有个小户人家施复夫妇俩口。他们有一张织机,织的绸光彩润泽,人们争相购买,他们赚了很多银子。十几年后,他们幽买了两所大房子和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他们由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那时的机工大都来

自破产的机户和农村失去土地的农民,他们一无所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一天不干活,就得挨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反映了当时的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中的“机户”和“机工”各自的身份是什么?

(3)机户和机工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5. 综合探究:选官用人是国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中兴以人才为本”,自古有“得人者昌”,“失贤者亡"之说。因此认真总结中国古代选官用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请认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ān fǔ)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 创立标志是什么?

(2)材料一中“科第之设”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在唐朝“科第之设”这种制度分为哪两大类?(3)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科第之设”的历史作用。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参考答案

1.B 2.A 3.D 4.B 5.D 6.B

7.D 8.A 9.C 10.A 11.A 12.D 13.B 14.C 15.A 16.C 17.B 18.C 19.B 20.C 21.

(1)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与经济交流

(2)抗击倭寇(郑成功

(3)闭关锁国

抵御外国殖民者的入侵

(4)由开放走向闭关

22.(1)隋文帝;

(2)进士科;

(3)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4)不一样。古代读书是为了做官,今天读书是为了提高公民素养,民族振兴等。

23.(1)长安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张骞

(2)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

(3)郑和下西洋(1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十五世纪

大约半个多世纪

哥伦布

(5)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言文字;与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

24.(1)明朝中期以后,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2)早期的雇佣工人:早期的资本家(3)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25.

(1)科举制度。隋炀帝设立进士科。(2)分科考试,择优录取。常科,制举。

(3)科举制度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已从推荐考察为主转变为以考试为主。通过较为公开公平的考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4)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发展。

第五篇:第三单元《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知识梳理型导学案

第三单元 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15课 明朝的盛衰与明清兴替

1._______年,________在应天称帝,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

2.明太祖及明成祖执政期间,通过废除_______、创_______、设立_______、迁都北京等举措,奠定了君主集权体制的基本格局。

3.明初统治者实施奖励垦荒、_________、提高手工工匠身份等政策,社会经济全面恢复发展。

4._____年二月,_______率部进入内城。明朝宣告覆亡。

5.17世纪初,__________统一女真各部,建立_______。1636年__________改国号为清。【合作探究】

1.如何评价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当堂达标】

1.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平民,后参加农民起义军,力量不断壮大,最终登上帝位,实现了“布衣到天子”的神话。与刘邦称帝相似的是()A.杨坚B.李渊C.赵匡胤D.朱元璋

2.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统一王朝。明朝建立于()

A.13世纪60年代B.13世纪80年代C.14世纪60年代D.14世纪80年代 3.1949年3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他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李自成起义军进入北京市在()

A.1627年B.1644年C.1616年D.1636年

4.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皇帝是()A.努尔哈赤B.皇太极C.朱元璋D.李自成 5.下列事件与皇太极直接有关的有()

①宣布脱离明朝独立,建立后金 ②全面依照明制实施改革 ③在盛京称帝 ④改金为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5

第16课 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1.明代,______危害严重,1561年,明代民族英雄________带领的戚家军在______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战争的胜利。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________。______年,戚继光率__________与之展开激烈的战斗,九战九捷,基本扫除了浙江的倭寇。

2.明末,_______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1661年,_______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与荷军作战,______年,荷兰总督被迫签字投降,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683年,清廷_______派率兵攻取台湾,次年正式设________,隶属福建省。

3.17世纪40年代,______趁清军入关之机,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______帝1685年、1686年两次出兵雅克萨,重创俄军。1689年,中俄两国在尼不楚签订了双方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

1.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2.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3.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什么意义?

4.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郑成功?与岳飞、文天祥相比,戚继光、郑成功的主要不同点在什么地方? 【当堂达标】

1.下列有关戚继光抗倭的评价中,正确的有()

①他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②为扫清倭寇作出了重要贡献

③他组建了一支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队伍 ④使明朝从此免除了外来威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你认为这幅挽联称颂的是()A.文天祥 B.郑成功 C.戚继光 D.岳飞

3.1683年中秋节,康熙帝欣然赋诗:“岛屿全军人,沧溟一战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该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15

A.设置台湾府 B.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C.设立宣政院 D.废丞相 4.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签订《尼布楚条约》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戚继光抗倭 ④雅克萨之战 A.③④②① B.③②④①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5.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军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手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A.康熙帝 B.明成祖 C.明太祖 D.皇太极 第17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 维护蒙古统一 17—18世纪,平定_____________叛乱,康熙皇帝曾御驾亲征,双方在_________展开激战,清军击溃噶尔丹的“驼城”大败叛军。2.维护新疆统一 18世纪中期,平定________________叛乱,重新统一_______,促进_________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重要作用。随后设置了_____将军,进一步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理。

3.维护西藏统一

(1)建立**、**册封制度,(谁)_________赐与五世**“_________”的封号;(谁)________赐与五世**“_______________”的封号。(2)设置__________,与**、**共同管理西藏事务;(3)(谁)________建立__________制度,规定喇嘛教**转世的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布的__________抽签决定,由___________监管。

4. 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______________优惠政策,还通过__________等方式加强联系;修建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定期召见蒙古王公和其他少数民族首领以联络感情。

5. 清初民族政策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准噶尔部:

你对平定噶尔丹叛乱了解多少呢?

回部:(1)在西北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居住着维吾尔等族人民,由于他们多数信仰______________,清代把这个地区称为“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的叛乱,对于当地的人民是场灾难,他们的做法最终失去了民心。______________皇帝下令调兵讨伐,并宣布此次进兵,只为擒拿大小和卓,维吾尔等族人民皆为无罪之人,不加株连,得到了当地群众拥护,最终

/ 15

平定了叛乱。

(3)后来清朝政府设置______________,管辖包括______________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军队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2.【西藏: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

__________制度的确立使历世**和**的继承必须经过中央政府,从而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非常近距离·清朝前期四帝访谈录】

假如让你穿越历史,回到梦回百转的大清帝国,对下面四位皇帝进行如下采访:

(1)请你谈谈他们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过程中的主要功绩。

(2)请你谈谈他们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达到了怎样的效果?(3)请你选取其中一位皇帝为其写个人小传。

2.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发展意愿,设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民族自治区。至此,少数民族拥有与汉族同等的参政议政权力。

小组内开展关于“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知识竞赛,找出相关的、有力的历史证据。

三、知识整合(本课内容可以归纳为“非常4+1”)“4”指的是四位皇帝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

/ 15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1”指的是清朝前期的疆域:

四、巩固检测

1.清朝政府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是()①实行三省六部制②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将导致国运衰退。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是()

A.伊犁将军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乌里雅苏台将军

3.清朝的乾隆皇帝晚年自称“十全老人”,并将自己一生的主要政绩概括为“十全武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哪项应包括在其“十全武功”之内()

A.荡平东南沿海的倭寇 B.驱逐荷兰殖民者出中国台湾 C.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4.下列事件发生的顺序是()

①册封五世**②册封**五世③设驻藏大臣④设伊犁将军 A.②①③④ B.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5.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列史实能够有力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唐朝时在西藏设置都督府②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一个行政区③清朝时**、**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④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共管西藏事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同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

/ 15

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材料二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材料三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喇嘛”封号。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朝代?(2)清朝初期受到册封的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还有一个喇嘛教首领,他是谁?册封他的皇帝是谁?(3)为有效处理西藏事务,清朝还设置了什么?(4)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7.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后,乾隆皇帝亲自在承德避暑山庄招待土尔扈特部的首领渥巴锡,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土尔扈特部是怎样重返祖国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2)“东返祖国”的壮举有何意义? 第18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一)明清皇宫

1.明成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___________,在_________的基础上大规模扩建,营造了北京城

2.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宫城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

3._________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当时的政治中枢。4.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二)雄伟的长城

/ 15

1.修建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止点:明长城东起_________,西至_______,全长___________。3.作用(1)防御功能。(2)长城是促进 _________ 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连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3)确保了北疆的和平与安宁,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探究一 :查阅资料,说说故宫在哪些方面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探究二: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的异同点

三、巩固检测

1.下列建筑位于北京城中轴线上的是()A.京城 B.皇城 C.宫城 D.太庙

2.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A.北京城 B.万里长城 C.故宫 D.天安门 3.明朝修筑长城的主要目的是()

A.抵御匈奴进攻 B.防御蒙古骑兵侵扰 C.迁都北京 D.保护生态环境 4.明长城和秦长城相比,共同之处有()

(1)起点相同(2)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时期(3)都是为了抵御外国侵略(4)都是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 A.(1)(2)(3)B.(2)(3)(4)C.(1)(3)D.(2)(4)第19课 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

1.明末《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部科技著作中涉及约30种工农农业生产技术,基本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明代引进______、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在全国范围内普遍种植。3.明中后期由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出现__________萌芽。

4.从康熙到乾隆年间的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____________”。【合作探究】

1.材料一 明朝中期以后,仅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些地方、行业稀疏的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

/ 15

材料二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材料三 苏州城里有几千个没有固定工作的机工,每天清晨聚集在一些桥头巷口等待雇佣。每座桥还有介绍工作的经纪人。机工工作条件差,工作时间长。他们一天没活干,就得挨饿,过着“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贫困生活。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出“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出现的时期和地区?这种生产关系出现的前提是什么?

(2)“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 实质上是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3)材料二中“机户”、“机工”分别指什么?(4)材料三中“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说明了什么? 【当堂达标】

1.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引进中国的时间是()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2.“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明后期()

A.开始出现工业经济 B.商业繁荣 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纺织业普遍使用机器 3.康乾盛世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康乾盛世是指哪几位皇帝统治时期()①顺治 ②康熙 ③雍正 ④乾隆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第20课 晚明科技成就

1._______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著有《________》,此书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2.明末杰出科学家__________编著了农学名著《_________》,是一部集古代农业之大成并吸收了西方科技知识的农学专著。

3.明朝末年,_________写成了他的代表作《天工开物》。这本书被外国人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

1.明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2.明清时期的科技巨著具有哪些特点?

/ 15

3.明清时期中国科技为什么在世界上落伍了?

【当堂达标】

1.它图文并茂,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使我国的药物学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还流传到日、英、法等国,为世界医药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它”的作者是()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宋应星

2.徐光启不仅是杰出的农学家,而且被后世誉为划时代的中国近代科学家先驱,这主要是因为()

A.他一生著述繁富 B.他注重数理研究

C.他是“引进西学第一人”D.他长期有计划地开展农业科学实验 3.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的是()

A.《本草纲目》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 D.《梦溪笔谈》 第21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1.明清之际出现进步思想家,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明清时期,著名的古典小说有罗贯中的《_________》、施耐庵的《_________》、_________的《西游记》和曹雪芹的《_________》。

3.明清时期市镇经济繁荣,观赏______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明中后期,起源于江苏昆山,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的______风靡大江南北,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被誉为“__________”。

4.清乾隆年间,徽班以徽戏为主,汲取汉调、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在北京形成了新的剧种——京_______。【合作探究】

1.思考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

2.历史小说和历史有什么区别?

1.小说是明清时期最突出的文学成就,众多典型形象和情节深入人心。下列人物情节与作品搭配错误的是()

/ 15

A.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B.大闹天空——《西游记》 C.武松打虎——《水浒传》 D.黛玉葬花——《牡丹亭》

2.清朝时期,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形成的一个新的剧种是()

A.吕剧 B.京剧 C.越剧 D.豫剧 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

1.朱元璋在位时,废除实行了1500多年的_______制度,使六部直接受______指挥。

2.朱元璋为加强对百官和京城百姓的控制,设立________。明成祖时,又设立特务机构______,任用宦官掌管。东厂和锦衣卫合成“厂卫”,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3.清朝皇帝继承明朝制度,雍正时,在中央设立_______。

4.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许在“______”“五经”的范围内命题。采用_________制度。

5.明清统治者对违背统治思想与触犯皇帝威严的言行残酷打击,制造“________”,严重阻碍了我国科学文化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合作探究】

1.一个叫宋濂的官员请客喝酒。第二天,朱元璋问他喝酒了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做了哪些菜。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 请问:

(1)朱元璋为什么会知道宋濂请客的详细情况?

(2)厂卫机构的职责、作用是什么?

2.联系现实,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3.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清代史学家赵翼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军机处的设立对君主集权的强化有什么作用?

/ 15

【当堂达标】

1.“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应该是()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2.雍正帝时设立了一个机构,其大臣只是跪奏笔录,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这一机构是()A.军机处 B.内阁 C.东厂 D.锦衣卫

3.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赵秉忠长达2460字的殿试卷子,成为我国现存的明代状元卷孤品。该卷肯定涉及哪些内容()A.经济政策 B.时事评论 C.诗词歌赋 D.“四书”“五经”

4.“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杀,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A.设立特务机构 B.制造文字狱 C.实行八股取士 D.设立军机处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1.郑和下西洋概况 明初,____安定,_____雄厚。_____-_____年,明政府先后____次派_____下西洋。船队航行于________和________广大海域见,到达亚非______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 郑和下西洋意义 是____________上的壮举,比欧洲早了半个多世纪。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同___________的友好往来和_________,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________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3.闭关锁国 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________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4.闭关锁国影响 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有防御____________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发展,阻碍了__________的交流, ______________最终不能使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______________的侵略,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反而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一)对外交往——郑和下西洋

/ 15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二)闭关锁国

1.原因(1)清朝统治者坚持___________的传统观念,推行___________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由于___________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___________。

2.过程(1)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___________政策。

(2)统一台湾后,开放___________个港口。

(3)后来只开___________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政府特许的___________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影响(1)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___________作用。

(2)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___________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二 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

材料三 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海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

材料四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小名三保,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他兼有伊斯兰教徒和佛教弟子的双重身份,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本姓马,原在燕王朱棣府当差,后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赐郑姓,“才负经纬,文通孔孟”“有智略,知兵习战”,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 15

(1)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

(2)通过材料四可以看出郑和有怎样的优势条件?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期间,将中国的7大类22种产品输入亚非各国,换回各国的货物11大类191种,无怪乎史书形容郑和船队所载货物“堆积如山”。

材料三 郑和下西洋后,许多国家的国王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领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在中国病逝,即安葬于中国。

依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3.从唐代的“海内存知己”到明代的郑和下西洋,再到今天的改革开放都确立了我国的强国地位,而清朝的闭关锁国对中国带来的危害,你有什么感想或启示?

三、巩固检测

1.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不同的是()A.促进资本主义发展B.进行环球航行C.进行殖民掠夺D.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2.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香港凤凰卫视组织了一艘命名为“凤凰号”的帆船沿着郑和下西洋的航线航行,他们最远可到达()

A.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B.红海和地中海一带 C.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D.地中海和欧洲一带 3.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其含义是()A.封闭关口,固守疆域 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 C.增设关税,加强管理 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4.材料一 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

/ 15

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中国水运报》

材料二 历史是最好的见证,爱好和平和自由的东南亚人民是最严正的法官,数百年中,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这正是东南亚人民对来自中国的友好使者怀念、敬仰的表现。

——《郑和下西洋》

材料三 纵观中国历史,我国自汉唐始便是海洋强国,再到宋、元延续,直至明朝转折,清朝衰退,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其中教训深刻。

——2012年12月20日《南方日报》

(1)明朝哪位皇帝最早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船队最远到达哪个洲?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多久?

(2)依据材料

一、材料二,简要说明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

(3)以史实说明我国汉朝时便是“海洋强国”。清朝时,中国“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其中教训深刻”,请你说出一条深刻的教训。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

1.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世界____________的发展的历史性大变动毫无认识,对外_____________,对内坚持“__________”政策,压制打压___________,鄙薄_____________,严重摧残近代化因素的萌芽。在思想领域中热衷于大兴_________,把___________推向顶峰。

2.最终,愚昧自大、固步自封的__________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合作探究】

1.为什么盛极一时的清王朝会从盛世的颠峰跌落下来?

2.材料一:江广黔楚川陕之无业者,侨寓其中,以数百万计。

——《清实录·宣宗实录

(一)》第33册

材料二:田虽买而无人为耕,大率买二十顷田,而所耕者不过二顷。

/ 15

——(清)徐坷:《清稗类妙·讥讽类》

清中期经济上出现了什么问题?

3.阅读教材P121:回答清朝中期危机出现的原因? 【当堂达标】

1.清朝中期出现“田虽买而无人为耕,大率买二十顷田,而耕者不过二顷”。该材料反映了清中期哪一社会矛盾()

A.人均可耕地面积进一步下降 B.土地兼并恶性发展,自耕农纷纷破产逃亡 C.政治腐败 D.武备废弛

2.清政府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实行闭关政策 B.清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 D.清王朝实行文字狱

/ 15

下载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导学案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导学案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