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教案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农业区位。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看待农业问题,明确自然、交通、技术、社会、政策等因素只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般条件。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还有深刻的原因,即这种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每个地区除满足区内需要外,还能为区外提供大量商品性农产品才形成的。由此可见,农业地域类型是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体现。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时要注意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可适当补充一些学生熟悉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分布和生产特色,从而深刻领会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农业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
教学难点 1.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教具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打印好材料等。 学生:搜集当地的农作物品种及影响农作物分布的因素。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2.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师 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并思考问题:画面上的人们从事的是什么生产活动?这类生产活动有什么特点?
课件展示:视频资料“三江平原的种植业、青藏高原的畜牧业”
生(看录像,思考上述问题并作答)他们从事的都是农业生产活动。有些是从事种植业,通过种植农作物获得产品;有些是从事畜牧养殖业,即通过放牧、养殖动物等来获得产品。
师 对。他们的这些活动都是农业生产活动。农业是直接从野生动植物的选育、驯化、栽培、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农业种类不同,是因为不同地区的条件不同所造成的。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探讨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板 书: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
推进新课
师(承转)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节思考这个问题。
生(阅读教材并讨论回答)农业的区位选择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三大因素的制约。
师(激励性评价后精讲)农业生产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不仅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又要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与布局。
师 请同学们看一组材料,并思考材料当中所提出的问题。
课件展示:
中国名茶
我国的“明前龙井”茶,是浙江杭州龙井乡用每年清明前采摘的新茶精制而成的,它以色香味俱佳而驰名世界。日本茶道研究者曾将此茶种带回国精心栽培,但始终没有种好。
问题:说说我国“明前龙井”在日本种不好的原因。生(观看投影,并分组讨论,回答)日本与中国江南的自然条件不同,日本的气候、土壤等条件不适合茶树的生长。
师(总结)是这样的。不同作物,所需条件是不同的,由于茶树性喜温湿的气候和酸性土壤条件,所以在我国的江南一带生长较好,而日本的土壤不适宜种植茶树,所以日本人尽管想精心培育,却不能成功。这说明,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布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板 书:
自然条件
师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照,那么光照对农业生产具有什么重要意义?请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板 书: 光照
生(讨论并回答)光照是地球生物的能量源泉,也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太阳辐射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师(总结)农作物生长离不开光照。但光照条件在各个区域是不同的,如新疆,由于气候干旱,光照十分充足,而英国,由于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光照条件则较差。同时,不同农作物对于光照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瓜果生长成熟需要充足的光照,而多汁牧草则可以在光照较差的条件下旺盛生长。所以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承转)农作物的旺盛生长,不仅需要光照,而且也必须满足一定的热量条件。请同学们看相关内容并讨论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有何重要影响。
板 书:
热量
生(合作探究,讨论并回答)热量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热量条件不同,农作物的种类和种植方式也不同。
师(总结)热量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
课件展示:“中国南北方农业布局及耕作制度”的影像资料
问题:我国南北方的主要农作物种类及耕作制度有何不同,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生(观看材料并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通过材料可知,我国南北方的农作物不同,南方主要种植喜热的甘蔗、橡胶等作物,而北方则主要是喜温的大豆、苹果等。同时,作物熟制也不同,南方水稻可达一年三熟,而东北则为一年一熟。
师 很好。热量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我们常以活动积温,作为衡量大多数农作物热量条件的基本指标,积温不同,适宜的农作物种类和耕作制度也不同,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承转)热量和光照都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而任何农业活动都必须在土地上进行,所以土地资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
板 书:
土地
(提问)讨论当地在利用土地资源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并选代表回答。
生 人口增长,建筑用地增多,土地污染严重,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师(精讲)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土地数量是有限的,可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也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人地矛盾日趋尖锐。为了缓和人地矛盾,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不同的土地应该有不同的利用方式,而且,不同位置的土地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接近水源的土地具有比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于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业。如江汉平原的耕地,由于水源丰富,又较肥沃,就可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且产量较高,而像内蒙古高原,由于缺少水源,较适宜发展畜牧业;城市郊区由于地价较高,农业生产只能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产品,如花卉、蔬菜等才能获得较高的收益。
另外,地形对农业的影响也较大,坡度大于18°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不同。
板 书: 地形
(承转)请同学们讨论:农作物的生长除了与上述因素有关外,还离不开什么? 生 水分。
板 书: 水分
师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任何农业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那么,水分是怎样影响农业布局的呢?请同学们从水的作用、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对农业的影响方面来讨论。
生(合作探究,得出结论)水分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没有水就没有农业。水分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又是动植物生存、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输送者,一切农业生产过程只有在水分的作用下才能顺利完成。对于不同的区域来说,水分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是东部多,西部少,并且表现出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的趋势。水分比较多的地方可以发展水稻生产和淡水养殖,水分比较少的地方适合经营旱作农业。
师(激励性评价后,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可知,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有很大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热量、光照、地形、土地和水分等方面。
课件展示:
表格(系统梳理知识)区位因素 光照 热量 土地 水分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栽培方法等
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不同位置的土地,有不同的利用价值;土地本身的肥力不同,其生产力也不同
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没有水就没有农业,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地形 影响农业布局,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18°的宜发展牧业或林业 课件展示:
课堂训练
分析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
①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②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③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
④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①—热量 ②—光照 ③—地形 ④—地形(承转)同学们的答案很正确。农业生产不仅与自然条件有关,还与其他众多因素相关。请看下一组材料。课件展示:“以色列的智能农业”图片和材料 在以色列,有一种智能的节水压力灌溉系统。这种系统不但可以通过塑料管直接把水送到植物的根部,而且在灌溉前可先将化肥溶入水中,使水、肥灌溉同时完成,用少量的水肥就能达到最佳效果。更神奇的是,这种灌溉系统的整个过程全部由计算机控制。埋在地下的湿度传感器,可以传回有关土壤湿度的信息;有的传感系统还能通过检测植物的茎和果实的直径变化,来决定灌溉的间隔;等等。计算机收到这些信息后,便自动调节和控制灌溉,既节水,又省时、省力。
师 请同学们思考,以色列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生(分析材料讨论回答)科学技术。
师 由此事例可见,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重要。它主要包括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
板 书:
(二)农业技术因素
师(提问)不同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劳动力的要求有何不同?
生(合作探究后回答)各种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就种植业来说,经济作物对劳动力的需求要大于粮食作物,种植水稻的劳动力需求又要大于小麦。师(补充总结)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劳动者借助土地、农具、种子、化肥、农药等来完成农业生产活动。不同农业生产活动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同,而不同的耕作方式、耕作技术等对农业生产影响也很大。请看以下图片。
课件展示:
A图 我国水稻农耕景观
B图 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
请同学们思考:这两张图的耕作方式有何不同?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生(讨论并回答)A图是手工劳作,B图是机械化作业,两种方式主要是农业生产技术不同;先进的技术装备能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师 对,先进的耕作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使劳动力不断地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农业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如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培育的杂交水稻,因单产高而被外国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承转)对于种植业来说,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人们的种植方式及耕作制度也有很大差异,那么,农业生产有哪些主要方式呢?
生 种植方式主要有单作、间作、套作、连作等。
师(精讲)不同地区,人们的种植方式是不同的,如华北地区的玉米与大豆的套作,南方水稻田的连作等。采用不同种植方式,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空气等资源,并且可以做到养分互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率。
另外,由于不同地区的热量条件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耕作制度,如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三年五熟等。一个区域在确定了农作物种类和数量后,要采取合理的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并落实到具体土地上去。
课件展示: 课堂训练
简要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技术因素: a.培育良种 b.机械化 c.节水技术
①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②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要少量农业工人。()③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
答案:①—a;②—b;③—c(承转)由以上学习可知,自然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技术因素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重要条件,那么,农民在土地上生产什么,生产规模多大又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看屏幕展示的资料:
“我国20世纪90年代苹果畅销,北方许多地区盲目扩大苹果的种植规模。到了2004年,我国市场上苹果供过于求,不仅价格大跌,而且出现严重的滞销局面。”
师 请同学们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生(讨论后回答)市场条件的变化。
师(精讲)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当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其价格就会上升,导致更多的农户进行生产。当某种农产品供过于求时,其价格就会下降,致使生产这种农产品的农户减少。可见,农业区位选择要综合分析各方面的信息,对市场可能的变化作科学的预测。
师(出示材料)①我国北方市场上销售着南方的热带水果。②春节期间南方的鲜花装点着北方家庭的居室。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生(讨论后回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师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另外,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农业生产,一般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的影响;我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这对我国的农业区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我国三江平原的国营农场,就是在我国政策的指导下产生的。
课件展示:
课堂训练
分析影响下列现象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
①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②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着日本的高级酒店。()③上海郊区的乳牛场,饲养着来自丹麦的奶牛。()④产自我国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
⑤2004年,我国北方苹果大量滞销,导致苹果销售价格大幅度下跌。()答案:①冷藏保鲜技术 ②运输条件 ③饲养技术 ④运输条件 ⑤市场供求关系 师 请阅读教材,了解以下问题: 1.绿色农业的产生背景是什么?
2.绿色农业的含义是什么?
3.绿色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有何不同?
4.发展绿色农业的根本途径有哪些? 学生自主学习后,明确问题答案如下:
问题1:近些年来,农业生产的弊病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例如高成本、高污染、土壤退化、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严重依赖、单一化经营所导致的病虫害等。农产品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问题2:所谓绿色农业,是指以生物技术为基础,通过生物工程失去自然界物质和能量的自然变换与农产品品质提高的一种农业发展新模式。
问题3:与传统农业不同,绿色农业必须以“绿色”为核心,妥善处理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问题4:更新传统观念,依靠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注重生态经营,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根本途径。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了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同时要加大技术投入,并根据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随时调整农业生产,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从而使农业不断持续发展。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从容说课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农业区位。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看待农业问题,明确自然、交通、技术、社会、政策等因素只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般条件。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还有深刻的原因,即这种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每个地区除满足区内需要外,还能为区外提供大量商品性农产品才形成的。由此可见,农业地域类型是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体现。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时要注意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可适当补充一些学生熟悉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分布和生产特色,从而深刻领会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农业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
教学难点 1.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教具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打印好材料等。 学生:搜集当地的农作物品种及影响农作物分布的因素。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2.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师(复习提问)1.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新疆的瓜果特别甜,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3.“温室无土栽培”推广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生(回答)1.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了农业区位的三大要素。2.光照充足。3.科学技术。
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技术水平是不同的,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宜农则农,宜林则林,且牧则牧,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为此,在不同地区,就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
板 书:
二、农业地域类型
推进新课
师 请同学们看书思考,什么是农业地域类型?
生(阅读教材,并回答)农业地域类型是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
师(激励性评价后讲述)为了加强理解,请同学们看一则实例。
课件展示:
多媒体资料“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
请同学们观看材料并展开讨论:该地区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条件有哪些?
生 看材料并分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师(总结)该地区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价较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该国又通过培育良种,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等措施,使该地畜牧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大牧场经营的杰出代表,其乳肉产品远销至欧洲等世界各地。
师(精讲)由此可见,农业地域类型是农业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在一定的国家或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表现为不同级别的农业区域。不同功能的农业区域,有着不同的农业条件、特点、潜力、优势和限制性因素,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生产就显得十分重要。(承转)但是,在同一区域,不同的历史时期,农业发展状况是不同的。请同学们看书讨论两个问题:
1.农业生产布局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2.农业地域类型是怎样形成的?
生(分组讨论并作答)1.世界农业发展的历程表明,农业生产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从“小而全”到“专业化”,从分散到集中,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代表着农业生产布局的发展趋势。
2.农业地域类型是农业生产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师 第一个问题好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不断变化,所以,从生产目的到耕作方式再到生产规模都不断发生着变化。
第二个问题则较抽象。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和一般的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不同。自然条件、交通运输、科技水平、有关政策等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般条件,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则具有更加深刻的原因。农业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每个地区除满足区内的需要外,还能够向区外提供比较多的商品性农产品。因此,各地区农业的商品化生产,是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如: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美国的商品谷物业等都是在地域分工的前提下形成的。
(拓展提升)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师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世界上主要的农作物分布区域。
师(承转)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如:热带迁移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等。根据不同标准,可以从不同侧面对这些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分类,形成不同的农业生产类型。
板 书:
世界农业生产类型
师(精讲)按生产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按投入多少分为粗放型农业与集约型农业;按产品用途分为自给农业与商品化农业。那么,它们之间各有什么不同呢?
课件展示: 资料
(一)“自给农业与商品化农业的影像资料”(如教材图3-14)
师 请同学们比较,二者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生(合作探究,回答)自给农业是农民在小块土地上,用传统的农具种植多种农作物,以求自给自足,用来出售的农产品是很少的。主要分布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商品化农业是在较广阔的耕地上,利用现代耕作方式,大规模经营,农产品商品率较高,价格较低。多分布在发达的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新开发区。
师 对,像热带雨林地区的热带迁移农业就是自给农业,而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则是商品化农业。
课件展示: 资料
(二)“集约型农业与粗放型农业的影像资料”
请同学们思考:(1)什么是集约型农业?分哪几类?(2)粗放型农业与集约型农业有何不同? 生(合作探究后回答)
1.集约型农业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入比较多的劳动、资金和技术,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集约型农业分劳动集约化、资金集约化以及技术集约化三大类。
2.粗放型农业一般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地区。师(评价并总结)这二者之间存在鲜明的不同,集约农业投入较多,产量、产值较高,如花卉培育厂、养猪场等;而粗放农业投入较少,产量相对较低,如内蒙古的游牧业、热带雨林地区的迁移农业等。
目前,世界的农业主要是密集型的。
师 请同学们看图讨论,合作完成下列内容。
课件展示:
1.填写下表:(斜体字为填写部分)对象 A 生产类型 混合农业
特点
是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的农业生产类型,所种植的农作物或作为口粮,或作为饲料,或作为商品出售 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混合农业,优势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等,葡萄、柑橘、油橄榄等园艺作物也比较多
C 热带种植园农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门生产业 热带经济作物,产品大量进入国际
市场,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很高
分布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的南非,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分布于南欧、西亚、北非地中海沿岸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
橡胶种植园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巴西,咖啡种植园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及非洲。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棕产地和棕油出口国
2.将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进行分类:
①中国的水稻种植业 ②美国中部的商品谷物生产 ③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 ④马来西亚的橡胶种植园 ⑤蒙古的游牧业
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有___________;畜牧业有___________。
按投入状况分:集约型农业有___________;粗放型农业有___________。按产品用途分:商品化农业有___________;自给型农业有___________。生(做题并相互校正)
(承转)民以食为天,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粮食作物是最重要的农作物。从世界范围来看,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占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0%。其中,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水稻、玉米。请同学们看图回答下列问题:在世界上,小麦、水稻、玉米的生产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课件展示: B 地中海式农业 P65,图3-20“世界水稻、小麦、玉米主要产区”
生 合作探究所提问题,并回答:(答案不明确时,教师要及时加以补充)
小麦:世界的小麦生产,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区。原因是小麦的耐旱能力较强,其成熟期需要充足的光热条件。
水稻: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降水丰富的地区,在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南欧的一些地区和南美洲北部,也大面积种植水稻。原因:水稻喜温喜湿,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需要大量的水分,因此在这些光热充足、水源丰富的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的水稻种植区。
玉米:多分布在美洲、亚洲、欧洲、非洲等地。这是因为这里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适合玉米生长。
师 可见,不同地区的农作物品种是不同的,这与作物本身特性和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现仅以水稻生产为例来分析。
(提出问题)(1)水稻的自身生长特性是什么?(2)水稻生产有什么特点?
生(合作探究两问题后,回答)问题1: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高产粮食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需要大量的水分。
问题2:水稻生产过程相对复杂,需要投入比较多的劳动力,而且不太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经营。与其他农作物相比,水稻生产的劳动生产率不高,比较适合于个体农户经营。
师(总结)可见,水稻生产是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水稻单产量较高,是人类喜食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因而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均有分布。
(师提出问题)水稻能否实现机械化作业?
生 能,日本在这方面就有了很大突破。
(拓展提升)水稻喜温喜湿,一般分布在气候较为湿热的地区,我国纬度较高的东北平原能否种植水稻?为什么?
生(讨论回答)能。因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能满足水稻生长的水热需求。
师 是这样的。我国农业分布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在东部和南部的广大地区都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而且我国是世界上稻谷产量最多的国家。
(承转)那么,我国南方与北方的水稻种植特点一样吗? 生 不一样,南方多水田,北方为旱稻。
师 回答正确。由于气候条件的不同,我国南北方的土地景观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南方由于降水丰富,耕地多为水田,北方由于降水较少,多为旱地。
课件展示:
教材图片,图3-21,图3-22及图3-23。
师 请看画面,我国的耕地可分为两大类,即水田和旱地,那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在分布上有什么规律呢?请同学们观看材料并分析讨论,完成下表内容的填写。(斜体部分学生填写)
课件展示:表格
类型 水田平地水田 梯田水田
特点
主要是指种植水稻及其他水生作物、每年有季节性积水的农田
分布
集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南方地区,在北方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水田多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
集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的旱地平地旱地 通常是指种植旱地作物、一般不坡地旱地 需要季节性灌溉的耕地。包括有广大地区,在不具备灌溉条件的南方丘陵山地亦广泛分布
灌溉条件的水浇地和一般旱地
生(合作探究,完成上表。)
师(对学生所填内容作评价总结。)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生产类型。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一个勤看、多想、多联系的习惯,充分利用实例来说明问题,并能达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当地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做到热爱家乡、保护环境。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一
课题:当地农业主导因素分析
过程:查阅当地的有关资料,如自然条件方面的气候、土壤等资料。人口、耕地总数、农业科技水平等社会经济资料。到农田中调查。
结果:形成调查报告。
活动与探究二
活动与探究课题的题目:调查某种农产品的商品率
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影响农产品商品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计算某种农产品的商品率? 活动与探究的过程、方法:先从当地的农业生产类型、主要农产品及商品率、农业区位条件等方面入手,全面了解该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然后解答探究问题。
活动与探究的结果:对家乡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知道农产品商品率的计算公式:农产品商品率=农产品出售量/农产品总产量×100%。
●追踪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是正确的)1.下列不属于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优越的区位条件有()A.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 B.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C.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D.水陆运输发达,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答案:C 2.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类型是()A.小麦和玉米混合农业 C.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答案:C
B.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混合农业 D.牧牛和牧羊混合农业 3.下列各组国家中,是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区的是()A.丹麦、法国
C.美国、加拿大
答案:B 4.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一种()A.种植业农业 C.自给农业
B.新西兰、南非 D.阿根廷、巴西
B.养殖业 D.混合农业
答案:D 5.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稻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农业 B.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商品率很高 C.亚洲水稻生产主要以大农场为主
D.要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必须扩大播种面积 答案:A 6.关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单产低,商品率低
D.资金投入多 答案:B 7.下列符合亚洲水稻种植业区位条件的是()A.人口稠密,劳动力素质高 B.科技水平较高
C.夏季高温多雨或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 D.小农经营 答案:C
二、综合题
8.下图是“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两侧年降水量及水资源利用图”,读图并回答问题。
气温()℃3020100降水量(mm)300大分水岭200100D010 月CB气温()℃3020100降水量(mm)3002001001E471400 m14A710 月 0100m输水洞
(1)B、C两侧降水稀少的是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
(2)E处为澳大利亚著名的混合农业区,该地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是__________。
(3)澳大利亚政府是采取什么措施发展E处农牧业生产的? 答案:(1)C 位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背风坡,处于雨影区(2)灌溉(或水源)(3)发展水利工程,东水西调。
9.下图示意是昆明附近产业转化的构想,Ⅰ表示烟草业的变化,Ⅱ表示鲜花业的变化。读图并回答问题。
Ⅰ 国际市场国内市场Ⅱ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卷烟加工业烟草种植业鲜花产销业鲜花种植业图例现状产销量未来产销量现在产品销售方向未来产品销售方向(1)该区域发展花卉业(“彩色农业”)的气候资源优势是__________。(2)该区域发展花卉业的其他优势是_____________。
(3)要解决保鲜、开发新品种等问题,从而使花卉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最重要的途径是__________。
(4)该产业转化的意义有()A.减少运输成本
C.既有益生态、又美化生活
答案:(1)“四季如春”,降水丰沛
B.使卷烟的产量增加 D.消除不可持续发展的隐患
(2)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较低
(3)技术创新(或技术开发,引进先进技术)(4)CD
第二篇: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模版)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从容说课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农业区位。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看待农业问题,明确自然、交通、技术、社会、政策等因素只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般条件。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还有深刻的原因,即这种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每个地区除满足区内需要外,还能为区外提供大量商品性农产品才形成的。由此可见,农业地域类型是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体现。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时要注意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可适当补充一些学生熟悉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分布和生产特色,从而深刻领会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2.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教学难点 1.2.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教具准备 学生:搜集当地的农作物品种及影响农作物分布的因素。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师(复习提问)1.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新疆的瓜果特别甜,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3.“温室无土栽培”推广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生(回答)1.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了农业区位的三大要素。2.光照充足。3.科学技术。
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技术水平是不同的,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宜农则农,宜林则林,且牧则牧,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为此,在不同地区,就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
板 书:
二、农业地域类型
推进新课
师 请同学们看书思考,什么是农业地域类型?
生(阅读教材,并回答)农业地域类型是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
师(激励性评价后讲述)为了加强理解,请同学们看一则实例。
课件展示:
多媒体资料“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
请同学们观看材料并展开讨论:该地区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条件有哪些?
生 看材料并分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师(总结)该地区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价较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该国又通过培育良种,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等措施,使该地畜牧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大牧场经营的杰出代表,其乳肉产品远销至欧洲等世界各地。
师(精讲)由此可见,农业地域类型是农业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在一定的国家或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表现为不同级别的农业区域。不同功能的农业区域,有着不同的农业条件、特点、潜力、优势和限制性因素,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生产就显得十分重要。
(承转)但是,在同一区域,不同的历史时期,农业发展状况是不同的。请同学们看书讨论两个问题:
1.农业生产布局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2.农业地域类型是怎样形成的?
生(分组讨论并作答)1.世界农业发展的历程表明,农业生产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从“小而全”到“专业化”,从分散到集中,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代表着农业生产布局的发展趋势。
2.农业地域类型是农业生产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
师 第一个问题好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不断变化,所以,从生产目的到耕作方式再到生产规模都不断发生着变化。
第二个问题则较抽象。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和一般的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不同。自然条件、交通运输、科技水平、有关政策等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般条件,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则具有更加深刻的原因。农业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每个地区除满足区内的需要外,还能够向区外提供比较多的商品性农产品。因此,各地区农业的商品化生产,是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如: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美国的商品谷物业等都是在地域分工的前提下形成的。
(拓展提升)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师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世界上主要的农作物分布区域。
师(承转)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如:热带迁移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等。根据不同标准,可以从不同侧面对这些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分类,形成不同的农业生产类型。
板 书:
世界农业生产类型
师(精讲)按生产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按投入多少分为粗放型农业与集约型农业;按产品用途分为自给农业与商品化农业。那么,它们之间各有什么不同呢?
课件展示: 资料
(一)“自给农业与商品化农业的影像资料”(如教材图3-14)师 请同学们比较,二者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生(合作探究,回答)自给农业是农民在小块土地上,用传统的农具种植多种农作物,以求自给自足,用来出售的农产品是很少的。主要分布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商品化农业是在较广阔的耕地上,利用现代耕作方式,大规模经营,农产品商品率较高,价格较低。多分布在发达的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新开发区。
师 对,像热带雨林地区的热带迁移农业就是自给农业,而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则是商品化农业。
课件展示: 资料
(二)“集约型农业与粗放型农业的影像资料”
请同学们思考:(1)什么是集约型农业?分哪几类?(2)粗放型农业与集约型农业有何不同? 生(合作探究后回答)
1.集约型农业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入比较多的劳动、资金和技术,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集约型农业分劳动集约化、资金集约化以及技术集约化三大类。
2.粗放型农业一般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地区。
师(评价并总结)这二者之间存在鲜明的不同,集约农业投入较多,产量、产值较高,如花卉培育厂、养猪场等;而粗放农业投入较少,产量相对较低,如内蒙古的游牧业、热带雨林地区的迁移农业等。
目前,世界的农业主要是密集型的。
师 请同学们看图讨论,合作完成下列内容。
课件展示:
1.填写下表:(斜体字为填写部分)对象 生产类型 特点 A 混合农业 是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的农业
生产类型,所种植的农作物或作为口粮,或作为饲料,或作为商品出售
B 地中海式农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混合业 农业,优势农作物有小麦、大
麦等,葡萄、柑橘、油橄榄等园艺作物也比较多
C 热带种植园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门农业 生产热带经济作物,产品大量
进入国际市场,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很高
分布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的南非,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分布于南欧、西亚、北非地中海沿岸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
橡胶种植园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巴西,咖啡种植园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及非洲。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棕产地和棕油出口国
2.将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进行分类:
①中国的水稻种植业 ②美国中部的商品谷物生产 ③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 ④马来西亚的橡胶种植园 ⑤蒙古的游牧业
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有___________;畜牧业有___________。
按投入状况分:集约型农业有___________;粗放型农业有___________。按产品用途分:商品化农业有___________;自给型农业有___________。生(做题并相互校正)
(承转)民以食为天,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粮食作物是最重要的农作物。从世界范围来看,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占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0%。其中,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水稻、玉米。请同学们看图回答下列问题:在世界上,小麦、水稻、玉米的生产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课件展示:
P65,图3-20“世界水稻、小麦、玉米主要产区” 生 合作探究所提问题,并回答:(答案不明确时,教师要及时加以补充)小麦:世界的小麦生产,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区。原因是小麦的耐旱能力较强,其成熟期需要充足的光热条件。
水稻: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降水丰富的地区,在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南欧的一些地区和南美洲北部,也大面积种植水稻。原因:水稻喜温喜湿,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需要大量的水分,因此在这些光热充足、水源丰富的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的水稻种植区。
玉米:多分布在美洲、亚洲、欧洲、非洲等地。这是因为这里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适合玉米生长。
师 可见,不同地区的农作物品种是不同的,这与作物本身特性和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现仅以水稻生产为例来分析。
(提出问题)(1)水稻的自身生长特性是什么?(2)水稻生产有什么特点?
生(合作探究两问题后,回答)问题1: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高产粮食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需要大量的水分。
问题2:水稻生产过程相对复杂,需要投入比较多的劳动力,而且不太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经营。与其他农作物相比,水稻生产的劳动生产率不高,比较适合于个体农户经营。
师(总结)可见,水稻生产是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水稻单产量较高,是人类喜食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因而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均有分布。
(师提出问题)水稻能否实现机械化作业? 生 能,日本在这方面就有了很大突破。
(拓展提升)水稻喜温喜湿,一般分布在气候较为湿热的地区,我国纬度较高的东北平原能否种植水稻?为什么?
生(讨论回答)能。因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能满足水稻生长的水热需求。
师 是这样的。我国农业分布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在东部和南部的广大地区都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而且我国是世界上稻谷产量最多的国家。
(承转)那么,我国南方与北方的水稻种植特点一样吗? 生 不一样,南方多水田,北方为旱稻。
师 回答正确。由于气候条件的不同,我国南北方的土地景观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南方由于降水丰富,耕地多为水田,北方由于降水较少,多为旱地。
课件展示:
教材图片,图3-21,图3-22及图3-23。
师 请看画面,我国的耕地可分为两大类,即水田和旱地,那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在分布上有什么规律呢?请同学们观看材料并分析讨论,完成下表内容的填写。(斜体部分学生填写)
课件展示:表格 类型 特点 分布
水田平地水田 主要是指种植水稻及其他水集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以梯田水田 生作物、每年有季节性积水南的广大南方地区,在北方
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水田多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
旱地平地旱地 通常是指种植旱地作物、一集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坡地旱地 般不需要季节性灌溉的耕北的广大地区,在不具备灌
地。包括有灌溉条件的水浇溉条件的南方丘陵山地亦地和一般旱地 广泛分布
生(合作探究,完成上表。)师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生产类型。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一个勤看、多想、多联系的习惯,充分利用实例来说明问题,并能达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当地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做到热爱家乡、保护环境。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的农田
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一
课题:当地农业主导因素分析
过程:查阅当地的有关资料,如自然条件方面的气候、土壤等资料。人口、耕地总数、农业科技水平等社会经济资料。到农田中调查。
结果:形成调查报告。活动与探究二
活动与探究课题的题目:调查某种农产品的商品率 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影响农产品商品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计算某种农产品的商品率?
活动与探究的过程、方法:先从当地的农业生产类型、主要农产品及商品率、农业区位条件等方面入手,全面了解该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然后解答探究问题。活动与探究的结果:对家乡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知道农产品商品率的计算公式:农产品商品率=农产品出售量/农产品总产量×100%。
●追踪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是正确的)1.下列不属于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优越的区位条件有()A.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 B.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C.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D.水陆运输发达,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答案:C 2.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类型是()A.小麦和玉米混合农业
B.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混合农业
C.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D.牧牛和牧羊混合农业 答案:C 3.下列各组国家中,是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区的是()A.丹麦、法国
B.新西兰、南非 C.美国、加拿大
D.阿根廷、巴西 答案:B 4.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一种()A.种植业农业
B.养殖业 C.自给农业
D.混合农业 答案:D 5.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稻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农业 B.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商品率很高 C.亚洲水稻生产主要以大农场为主
D.要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必须扩大播种面积 答案:A 6.关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单产低,商品率低
D.资金投入多 答案:B 7.下列符合亚洲水稻种植业区位条件的是()A.人口稠密,劳动力素质高 B.科技水平较高
C.夏季高温多雨或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 D.小农经营 答案:C
二、综合题
8.下图是“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两侧年降水量及水资源利用图”,读图并回答问题。
气温()℃3020100降水量(mm)300大分水岭200100D010 月C1400 mB气温()℃3020100降水量(mm)3002001001E4714A710 月 0100m输水洞
(1)B、C两侧降水稀少的是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
(2)E处为澳大利亚著名的混合农业区,该地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是__________。
(3)澳大利亚政府是采取什么措施发展E处农牧业生产的?
答案:(1)C 位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背风坡,处于雨影区(2)灌溉(或水源)(3)发展水利工程,东水西调。
9.下图示意是昆明附近产业转化的构想,Ⅰ表示烟草业的变化,Ⅱ表示鲜花业的变化。读图并回答问题。
Ⅰ 国际市场国内市场Ⅱ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卷烟加工业烟草种植业鲜花产销业鲜花种植业图例(1)该区域发展花卉业(“彩色农业”)的气候资源优势是__________。(2)该区域发展花卉业的其他优势是_____________。
(3)要解决保鲜、开发新品种等问题,从而使花卉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最重要的途径是__________。
(4)该产业转化的意义有()A.减少运输成本
B.使卷烟的产量增加 C.既有益生态、又美化生活
D.消除不可持续发展的隐患 答案:(1)“四季如春”,降水丰沛(2)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较低
(3)技术创新(或技术开发,引进先进技术)(4)CD
未来产品销售方向现状产销量未来产销量现在产品销售方向
第三篇: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域类型
教学设计
册亨县民族中学 文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地理来自于生活,从生活中来了解季风水田农业,从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来研究地理的一般学习和应用方法。
2.通过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欣赏,学会分析主要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事物的联系与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理解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差异及它们的区位因素的差别。4.通过读图分析,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5.万事万物具有联系,体会矛盾的两面性,理解法治和环保在地理学科以及地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的分析,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分析亚洲水稻生产商品率低的原因,找出这些区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在分析商品谷物农业时,并对未来农业发展展开憧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自然条件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础,制约着人类农业活动类型。2.培养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观念。
3.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可以改变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问题:本县学生地理基础普遍较差,初中时期的基础可以说是没有,教学时候教师要尽量激发学生的兴趣!
2、班级现状分析: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较活跃,但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的情况几乎没有!
3、教学时间关注: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课堂状况,监督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2.提高利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1.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2.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多媒体展示法。【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俗话说: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说的就是农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农业没有发展好,那么社会就会不稳定,动荡,我国古时候很多朝代的更替都是源自于人们吃不饱饭!这也就是我们讲的民以食为天!而食以地为本!
过渡: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而农业的类型和规模也不相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
提问:什么是农业地域类型呢?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
提问:农业地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自然条件:光、热、水、地形、土壤
农业技术经济条件: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 交通 消费习惯等 总的来讲,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的作物适应不同的环境,导致我们的农业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要求我们农业的布局要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原则来发展,以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来发展!而现在农业由于受科技和生产的发展,逐渐向面向市场的商品化农业的方向前进,而农业的地域分工则成了农业商品化生产的标志!
而市场将决定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从生活中来:我们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消费的主要农产品是什么呢? 板书:
1、季风水田农业(以黔西南为代表)
活动:Ppt 展示
本土的季风水田农业后要求同学们回顾我们周边的环境,从自身出发,根据图片的提示中讨论黔西南水田农业发展的条件!学生作答后老师指出考题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思考:除了黔西南有水田种植业以外,世界还有哪些地区有季风水田农业呢? 根据水稻的生长习性和各地的地理条件分析
参考答案:是东亚 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区的平原和山间丘陵、平地。过渡:那么这些地区的季风水田农业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阅读教材,找出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日本除外),水利工程量大!
过渡:我们了解了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也明确了他的弱点,那么未来的季风水田农业将向哪些方向发展呢?
活动:探讨季风水田农业的发展方向
结合环保、法治、国策和可持续发展,进行学生的学法指导!并用课堂练习巩固。过渡:我们当地是种水稻,那么其他种小麦、玉米大豆的地区是怎么发展的呢?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美国,参观下美国农业是怎么发展的!Ppt展示小视频: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板书:
2、商品谷物农业
共同探讨: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有利条件,世界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和特点,以及发展方向!并以练习巩固。【课堂评价】
【作业设计】 课后探究我国东北地区的商品谷物农业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异同!
第四篇: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迁安三中高二地理组
课题: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设计人:审核人:
问题导读——评价单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明确农业地域类型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
3.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1、何为农业?按生产对象可分那些生产部门?
2、农业三大区位因素是什么?各因素主要有哪几方面?
3、你是怎么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
注意: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并在区域之间开展商品交 换的结果
4、农业生产有何特点,布局原则?
5、何为自给农业?何为集约农业?与其相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
6、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哪些?各自有哪些特点?
知识树构建: 【课标要求】:
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小组评价:
第五篇: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章
第2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作业题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及其形成不同的农业类型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土壤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郊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B、鱼塘C、果园
D、菜地花圃 2011入冬以来,蔬菜价格上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完成3--4题。
3、为了保障城市蔬菜供应,该地设想建立蔬菜生产基地。这一设想得以立足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土质疏松,土壤肥沃B、光、热、水资源丰富C、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D、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4、随着国家“菜篮子放心工程”和“绿色食品工程”的实施,E蔬菜基地面积迅速减小,并有向城市西北方向转移的趋向,其原因最有可能是E地
()A、水资源日益缺乏
B、灌溉水源受到污染
C、土地价格上涨 D、政府政策发生变化
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900m)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
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据此回答5---6题
5、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热量B、水分 C、土壤
D、光照
6、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建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低温低
D、太阳辐射强
二、综合题:
1、简要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技
术因素 A、培育良种 B、机械化 C、节水技术 ①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②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要少数农业工人()③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
2、下图 “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
各题
(1)从城市功能区看,甲处最有可能形成 区。(2)下列最能够反映从A到B一线地租变化情况的是。
(3)该城市周边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了乳牛业、果林业和谷物农业。请你将①、②、③
地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及其理由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内。
①处是 ;理由: ②处是 ;理由: ③处是 ;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