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反思(汇编)

时间:2019-05-15 02:1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反思》。

第一篇: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反思

反思一: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反思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看待农业问题,明确自然、交通、技术、社会、政策等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

1.该节课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设想,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上课过程中,能够关注每一位学生,设计的问题,力求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面向全体。

2.教师在明确课标要求基础上,做到精讲多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把握课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合理选择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充满兴趣,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内容。贴近生活,重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恰当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探究,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提出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能力,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有效地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

4.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得当,充分体现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5.时间安排略有瑕疵,反馈部分完成不彻底。

反思二: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反思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是第三章第一节内容,也是本章重点内容,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计划用三课时,第一课时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通过教学过程反映出学生对于我国各地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形成的农业类型了解不多,所以在举例说明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过程中出现些困难,通过适当引导能很快理解这部分内容。例如我国的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新疆绿洲农业等,通过提示当地的降水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学生很快说出影响因素是水源。而对于市场、交通、政策、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实例学生能很快举出,而且气氛很活跃。第二课时进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教学时,学生对教材中给出的6中农业地域类型的景观照片特别感兴趣,我正好由此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比较这6幅景观图的差别从而看出农业生产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再分析每一种农业阶段的典型农业地域类型。对于原始迁移农业的内容学生基本自主可以完成,对于传统旱作谷物农业学生也很好理解,因为我们这个地区就属于这种,即使学生没有太多种地的常识,但提起相关内容他并不陌生。而对于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学生则不能很清楚的理解,因此在这里补充了澳大利亚的气候和地形知识以及东水西调工程,同时对于现代混合农业的土地利用方式做了简单补充,这样学生顺利的理解了这种生产方式的优点。

反思三: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反思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农业区位。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看待农业问题,明确自然、交通、技术、社会、政策等因素只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般条件。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还有深刻的原因,即这种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每个地区除满足区内需要外,还能为区外提供大量商品性农产品才形成的。由此可见,农业地域类型是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体现。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时要注意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可适当补充一些学生熟悉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分布和生产特色,从而深刻领会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的重要性。本节课重点了解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生产类型。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一个勤看、多想、多联系的习惯,充分利用实例来说明问题,并能达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当地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做到热爱家乡、保护环境。

反思四: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内容,案例的选取,非常重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只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素材,多联系身边的农业生产,就会使这些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就能很轻松的理解并掌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善于自主探究问题,从而最终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用于解决其他的地理问题。

第二篇: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1吴桐

【课标要求 】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课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农业的主要因素。

2.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产生的影响。

3.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例分析法,指出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并分类。

2.图的研读,探究自然因素如何影响农业区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影响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分析,树立地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念以及分析事物抓主要矛盾的观念

【教材分析】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节由前后紧密联系的两部分组成。首先,介绍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学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奠定基础;并最后能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区位因素。

【学情分析】

根据初中的地理学科的学习对农业生产活动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未深入地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对农业生产进行分析。区位的概念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学生对于布局可能有所理解,但对于区位却并不熟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解区位的含义,理解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人类对自然因素可以进行改造,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经济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人类改造自然发展农业,要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培养学生分析案例及读图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

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选择。

(2)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2)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教学方法:读图法,问题探究法与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景观。景观图片的差异,为学生创设问情景“为什么有农业的地域差异?”由此导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展示:农业的定义

农业: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

过渡:我们通过图片来直观的了解一下农业,展示:五幅图片

介绍农业的定义:种植业、林业、渔业、副业以及牧业就是我们广义上说的农业,它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林,有广义就有狭义,而狭义上的农业指的是种植业。

师:从对农业概念的了解我们知道,农业的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那么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究竟有哪些因素会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如何影响得呢?

师:那么在探究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概念,何谓农业区位?

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农业区位的含义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师:我们知道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将这些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称为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区位因素后,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因时因地制宜。

转承: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8~50,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农业区位的?

问:通过阅读和生活经历,我们知道有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农业的区位? 生:(气候、土壤、地形、市场、交通、政策、农业技术等)师:很好,我们可以将这些因素分为哪几类? 生: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师:很好,那我们接下就具体来看看,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 展示案例1:请学生阅读材料后分析,材料中体现了哪一种因素对海南香蕉农业区位的发展?

学生:(气候)(加以引导)展示案例2:

问:为什么永兴荔枝与其他地方相比具有特殊微妙之处?(土壤)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土壤的肥沃程度也会影响产量,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合种茶。

师:在材料中还能找出影响永兴荔枝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地形)过渡: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展示课件:中国牧区和商品粮基地与地形的关系图 学生分析地形对农业的影响,教师总结:平原地区,图层深厚,易于灌溉,便于耕耘,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形崎岖,不易耕作,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

巩固练习

过渡:以上这些因素是属于自然因素,那么社会因素又是如何来影响我们的农业区位呢?

展示材料1: 师:下列材料反应出何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市场)

展示材料2乐东县各镇出台2011年促进农民增收措施 师:下列材料反应出何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政策)展示材料3:荔枝的变化

师:下列材料反应出何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交通、保鲜技术)生:交通运输条件。

师:对的,荔枝的生产对交通运输要求是相当高的。现在北方及中西部地区吃到的新鲜荔枝,是怎么运过去的?

生:航空运输。

师:现在除了改变运输方式来保证荔枝新鲜,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在买荔枝的时候,会看到包装箱里还有冰块,这是干什么用的呢?

生:保鲜。

师:是的,除了交通条件外,还要有保鲜技术的保证。展示良种图

科技: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影响农业,如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化

师:以上这些材料体现的是社会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这些因素是不断变化还是一成不变的?

(不断变化)很好,我们知道相对于社会环境来说自然环境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环境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它是不断变化的。

板书设计:

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一、农业

1、概念

2、分类

二、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农业区位

2、农业区位实质

3、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农业技术等

第三篇: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案

学校:嘉应学院 年级及班级:071班 授课教师:李剑雄

授课时间:第周星期

第节

上课题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2 必修,2004年6月第1版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P4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识各个地理环境因素的作用及其联系,以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教学重点 :

农业区位各因素及其变化; 教学难点:

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 教学工具:

教学课时:2课时(这里只写农业区位因素的教案,农业地域类型为下一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1分钟)

同学们,上课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城市化的内容,那我问一下同学们,在城市化过程中,我们人类是不断追求怎样的自然环境呢?环境与我们日常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有什么联系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48~49页带着这里问题阅读这些内容)

二、引入新课(3分钟)

在学习这内容之前,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0页,同学们认真阅读探索内容,试试能从杜能的农业区位模型图得到什么信息的、会有什么影响呢以及为什么会这样呢?——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不同。

三、讲授新课

【板书】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类型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一、农业

1农业生产的概念

人类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的活动。对象:动植物 2农业的分类:(1)按生产对象分:农、林、牧、副、渔;(2)按投入的多少分:粗放(一般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和密集(生产资料或劳动力密集,技术和资金密集)农业;(3)按产品的用途分:自给(产品大多数甚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商品(是以销售产品为目的进行农业生产的,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农业

提问:那从上述的内容来看,可以得出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如果不会,就加于引导,用下面的特点的表现来提示引导同学们)

归纳:特点:(1)地域性:a不同生物生长发育要求自然条件不同;b各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有很大的差别

(2)季节性和周期性:a动植物生长发育有自身规律,并受自然因素影响;b气候等自然条件随季节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

简述:由这特点可见,农业生产并不不仅是一个过程,而且它与周围紧密相连,那么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什么叫农业区位呢?是不是也将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因素的影响呢?

二、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农业区位的概念

是指某种事物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3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自然条件:

A气候:最重要的因素,表现在:a热量和光照(决定因素),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最为密切;b水分,过干、干旱不适宜搞农业生产。B 水源:植物生长主要来自土壤,土壤水主要来自降水和灌溉。

C土壤: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不同位置的土地,有不同的利用价值;土地本身的肥沃程度的不同,其生产力也不同,对农业影响较大。

D地形: 影响农业布局,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18°的宜发展牧业或林业 举例:珠三角地区的基塘农业(地形平坦)、华北地区的台田农业(地形比较陡)提问:那同学们思考,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什么,怎么影响? 学生回答: 归纳:

(2)社会经济条件:

A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举例:市场掀起一股潮流如服装,由于产品的热卖,各大厂家为了获得更多、更大的利润,将对该产品的类型进行大量生产,其他的就缩小规模,减少生产量。

B交通运输:随着不断远离市场,运费就不断增加,对便利的交通要求也越来越高。举例:尤其是比较容易腐烂变质的产品,如乳畜产品、水产品、园艺业等对更需要方便快捷的运输条件。

C政策:是调整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D技术: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a优良品种的培育b机械化工作c使用化肥等)增加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E劳动力:(a数量b素质)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 此外,地价以及可用资金等影响着农业区位

讲述: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变化比较快,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一因素的改变将会导致其他区位因素的改变,所以,我们要对区位选择是要注意区位因素的变化规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阅读:

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回过头来,刚才杜能提出农业区位模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存不存在这样的情况,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p52的图3-1-3,并想一下为什么?

归纳:作为城市用地,进行工业生产或农业生产比进行农业生产获取的利润高,市区的农业用地容易被征收为工业、商业用地,作为城市用地导致农民不敢、不愿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劳务,所以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而城市边缘地区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的可能性越小,农民敢于投入生产,所以经营就越集约。这也叫“辛克莱模式”,跟建立在理想条件下的杜能理论截然不同,总结新课:

对固定板书进行整体、简单的回顾,强调内容的重难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复习巩固:

用一些题目让同学们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达到课堂目标: 分析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 ①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②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③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①—热量 ②—光照 ③—地形

分析影响下列现象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

①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②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着日本的高级酒店。()答案:①冷藏保鲜技术 ②运输条件

布置作业

复习本课内容,充分预习下节课内容,并运用本课内容对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实例进行分析,下堂课叫同学回答。附:板书设计 固定板书: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一农业

1概念: 对象:„„ 2 特点:地域性:„„

季节性与周期性:„„

二、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农业区位的概念

2影响因素: 自然条件: 气候:„„

水源:„„

土壤:„„ 地形:„„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

交通:„„

政策:„„

技术:„„

劳动力:„„

地价与可用资金:„„

第四篇:3.1《农业区位因素和地域类型》教案

3.1农业区位因素和地域类型(一)[教学目的]: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3、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重点难点]:

1、农业生产的自然与社会因素

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3、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分析]:

根据初中的地理学科的学习对农业生产活动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未深入地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对农业生产进行分析。区位的概念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学生对于布局可能有所理解,但对于区位却并不熟悉。[讲授过程]:

一、水稻种植业

1、分布: 读图5.10 东亚(中,日,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阅读第二小段,分析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发展水稻生产的优势条件)

2、区位因素:

气候:雨热同期

自然 地形:平坦

水源:充足

劳动力资源丰富——精耕细作(劳动密集型)

社会 人均耕地少,水稻单产高——缓解人口压力

饮食文化习惯

国家政策鼓励

3、亚洲水稻种植的特点:(1)小农经营

家庭为单位,图5.11——多块土地 原因:人多地少

(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原因:精耕细作——单产高 耕地规模小——自给(3)机械化水平低(除日本)图5.11畜力与人力(4)水利工程量大

原因:灌溉是基础——政府投资水利工程建设(5)科技水平低:凭传统经验生产 措施:加大科技投入

4、分布国家:了解,美国:旱地直播技术

二、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

2、牲畜差异:

美、阿——牧牛 新、澳、南非——牧羊

3、案例分析:阿根廷 潘帕斯草原上的大牧场牧牛业(1)区位因素: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有优良天然草场——畜牧业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大牧场 距海港近——促进商品经营 海上冷冻船发明 ——供应欧洲(2)发展措施: 培育良种牛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铁路的修建)开辟水源 种植饲料

三、商品谷物农业

1、主要作物:小麦、玉米

2、基本特征:(1)生产规模大(2)机械化程度高

3、分布:

世界——美、加、阿、澳、俄、乌克兰 ——家庭农场

中国——东北与西北 ——国营农场

4、案例分析: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美国(世界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中国(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1)分布: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小麦带与玉米带分布 南:冬小麦;北:春小麦:中:玉米带(2)区位因素

优势的自然条件 ——地势、土壤、水源、气候

便利的交通运输 ——五大湖、密西西比河运、发达的铁路与公路 地广人稀 ——进行大规模生产

高度发达的工业 ——为农业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 先进的科技 ——为农业提供最新科技成果

四、混合农业

世界主要混合农业:谷物生产+牲畜饲养

1、主要分布地区

世界——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中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2、案例分析: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 分布:东南与西南

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 优点(优势区位)

(1)农场是一个良性生态系统(麦田+休耕地+放牧地)图5.18 土地交替种小麦、休耕和放牧可以充分保持土壤的肥力(2)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生产活动:表5.2(秋——播种小麦;冬:剪羊毛;春——收小麦)(3)可根据市场需求,以灵活选择生产

5.19 处于大分水岭西侧,气流下沉,降水稀少(雨影区)灌溉成为限制性条件(注意不是水源)解决措施:东水西调,西电东输

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对地理景观的影响: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 10%是农田,21%是牧场

2、对资源的影响:对资源的态度

例:对森林的态度:障碍变成了资源(调节小气候,涵养水源等)

3、对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的破坏与对环境的污染 土壤盐渍化的成因:

第五篇:农业区位因素

考点6 旧民主主义革命

1.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极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太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天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A.自然灾害频仍

B.社会治安混乱

C.土地兼并严重

D.官吏贪暴腐败 2.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地。公文中有“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预备立宪时期

D.中华民国初期 3.右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A.《南京条约》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

4.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6.下图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C.俄国D.日本 7.《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8.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9.“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0.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

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 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

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

11.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12.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13.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4.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16.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17.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18.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了19世纪,沙俄逐渐形成了夺取南疆喀什噶尔的基本构想:在经济上,替俄国资产阶级在这一亚洲心脏地区开辟其他列强不易进入的销售市场;在政治上,把它变成俄国控制下同英国角逐中亚的前哨阵地,进可以经帕米尔、克什米尔威胁英属印度,退足以阻遏英国向北的扩张。19世纪60年代,俄国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动。60年代中叶,沙俄还计划对伊犁和乌鲁木齐实行军事占领。——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沙俄侵华史》

材料二 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1877年7月,当西征军一举收复吐鲁番之际,他向清政府提出“设行省、置郡县”,指出:“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1884年11月17日,清政府正式发布新疆建省上谕:“新疆底定有年,绥(安定)边辑(和睦)民,事关重大,允宜统筹全局,厘定新章。„„添设甘肃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员。”——摘编自沈传经、刘泱泱《左宗棠传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疆喀什噶尔对俄国的战略价值,以及俄国对新疆侵略计划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俄国方面分析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左宗棠提出的新疆建省的理由。

(3)综合以上材料,简析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历史意义。

【基础训练题】

一、选择题

1.中国学者蒋廷黻指出:“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他所说的“世界大势”是指()A.工业资本主义的扩展 B.英国对世界殖民帝国的追求 C.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延伸 D.中国处于落后状态必然挨打 2.某学者评价鸦片战争:“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该观点强调的是中国()A.国际地位的变化 B.社会的变迁 C.战败的结局 D.经济的落后 3.甲午战争前后的日本文献中,日本人将自己称为“神州”“中华”几乎是一种常态;甲午战争中,日军在中国用汉文发布的所有公告,几乎都在不断强调自己的解放者形象。其目的是()A.麻痹中国人民的思想 B.暗示清政府不实行全民抗战 C.利用儒家思想影响中国民众 D.希望欧美列强在甲午战争中中立 4.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一文中提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也发生了义和团运动 B.西方与中国应彼此隔绝,互不往来 C.中美两国义和团立场一致 D.义和团抗击西方侵略是正义的 5.“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政府的权威,但是,清政府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 C.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和洋务运动 6.胡适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然后才能有各种革命的新种子在那个解放的空气里生根发芽。该事件应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下图为安格斯·迈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所采用的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根据上图,指出图中中西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最悬殊时段,并分析导致该时段差异巨大的经济、政治因素。

【提升训练题】

一、选择题

1.中英《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清朝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B.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2.1894年8月1日,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宣战,说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条约,不守公法”的挑衅举动,中国忍无可忍才付诸武力,对日开战。同一天,日本天皇也下诏对中国宣战,称中国首先破坏了东亚和平,所以日本挥拳出手,要求臣民竭尽全力对中国作战,不过十分显眼地也加了一个前提,即要求上述的举动“不违反国际公法”。该材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A.都用国际公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B.都是正当的维护国家利益

C.试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D.都以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为己任

3.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政府的财政收入迅速增加,但是支出更大。导致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有()①战争军费消耗大 ②需支付巨额赔款 ③财政预算编制不合理 ④投资“新政”费用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同根植于自然经济的保守意识连在一起的。”这是对哪一运动的评价()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5.从文明进步和近代化这一角度分析,下列不属于《资政新篇》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共同点的是()①政治上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经济上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③文化教育上都提倡设立新式学堂

④社会生活方面都提倡“自由”“平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稳定政局的人物。”同时指出“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述旨在强调()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C.社会动荡需要强势人物 D.袁世凯上台利于社会发展

二、非选择题

7.(节选)辛亥革命已尘埃落定,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众说纷芸。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以上材料均根据杨天树《辛亥革命评价的“百年之争”》整理(3)请你根据材料二的观点,评价辛亥革命。

下载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反思(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反思(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章第2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作业题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及其形成不同的农......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迁安三中高二地理组 课题: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设计人:审核人: 问题导读——评价单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明确农业地域类型概念,理解农......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反思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是地理必修2(中图版)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城市,对于农业生产活动并没有亲身体验,总的来说大部分知识都是停留在感......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识记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2. 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通过学习,充分认识人类遵循规律,因地制宜、因时制......

    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案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合理进......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作者:董建辉 【教材版本】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B)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 【......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潘忠惠 一、 新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课标解读:知道农业......

    3.1《农业区位因素和地域类型》教案(中图版必修二)

    3.1农业区位因素和地域类型(一) [教学目的]: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3、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重点难点]: 1、农业生产的自然与社会因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