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15:2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反思》。

第一篇:《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反思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地理必修2(中图版)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城市,对于农业生产活动并没有亲身体验,总的来说大部分知识都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本节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了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改理念,我在教学设计中采用活动探究的方式,通过不同的案例材料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在“展示案例——合作讨论——小组汇报——教师点评”的“生—生”与“师—生”互动中将知识点逐个有序落实。

环节一:新课导入。网络流行的QQ农场游戏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熟悉,大多数学生都有“偷菜”的经历。我从生活经验切入,通过小调查(“今天,你偷菜了吗?”),自然巧妙地导入新课。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环节二:理清概念。先向学生展示人们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对农业有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讲解农业的基本含义,强调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物和植物。“区位”概念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很陌生,再加上学生的空间区域感知能力较差,所以如果仅仅从文字层面来理解比较抽象。借助学生原有的生活地理常识,学生熟知常见农业物的主要分布在哪里。所以,为了引出“农业区位”概念,我设计了“对号入座”活动。让学生把哈密瓜、荔枝、苹果和青稞4种农作物与中国区域图上A、B、C、D四处一一对应起来。在此基础之上,引出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这样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环节三:承转过渡。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把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划分为两大类,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很快得出结论。为此顺水推舟,引入“主导因素”概念,某地农业区位选择往往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存在某个因素影响作用最大,即是主导因素。这样便为接下来的活动探究(寻找隐含在材料中的主导因素)做了很好的铺垫。

环节四: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探究活动开展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的,这样才能提高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学习要求:“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成果分享—教师点评”。在探究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设置“以问题为线索、以能力为主旨,以运用为目的”的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思考情境中,充分自由讨论,畅所欲言,发挥“头脑风暴”的作用。小组展讲并分享成果,阐述问题分析的思路,总结影响案例材料中农业生产活动的主导因素。案例材料1—气候;案例材料2—水源;案例材料3—地形(图3);案例材料4—土壤;

最后笔者给予一定的肯定和点拨,适当增加了一些知识拓展。比如案例1中,拓展了作物熟制(海南的水稻一年三熟,东北的水稻一年一熟)。案例4中,拓展了我国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东北,简单介绍黑土的肥沃程度(每成土1cm,需要200-400年时间)。本环节的创设问题情境贯穿始终,既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和知识间的内在逻辑性,而且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使他们能全身心地融入到学习情境中,学以致用。

环节五: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学生通过活动探究分析材料,圈划出关键语句,找出所对应的社会经济因素。将知识点寓于案例材料中,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消化。在此基础上,再展示几组图片材料(北京蔬菜基地变化、内陆人可以吃上新鲜海鲜、农民进行生产活动积极性提高、农业技术的改善等),学生利用刚掌握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环节六:课堂演练。本环节分成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两部分,旨在及时巩固知识。特别是能力提升部分,设置一道开放性的综合题,激发学生思考,能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并且可以及时地查漏补缺,对于一些仍然含糊的知识点进一步地加以强调和梳理。比如题目中的“奶牛和花卉”,部分学生未能抓住最迫切的需求,导致未能准确做出判断。

本节课通过案例活动探究教学基本上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课堂实践情况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小组合作讨论热烈,上台展讲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基本上能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本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掌握地理研究方法,体验地理思维过程,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年轻老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课前备学生:课前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初步的评估。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等,特别是设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可能存在哪些思维障碍,应该如何突破难点,从而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提供良好的依据。

② 强调教学目标:导入新课之后,一定要注意强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一目了然,明确学习的目标。

③ 教学内容加工处理:根据教学时间对内容进行调整,突出重点,详略合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设计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生活情境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形成所谓的“认知冲突”,这样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效果更好。在组织案例材料时,进行补充、削减、改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引入一些学生所熟知的典型生活案例,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合理分配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

④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案例活动探究关键是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分析、讨论和交流这个过程来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在开展小组讨论活动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避免部分学生盲目敷衍。在此过程中,老师不可越俎代庖,代替学生分析总结,而是从旁加以引导学生去有针对性地分析讨论。可见这种教学方式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尤其在课程开发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上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多的智慧,及时调整学生讨论问题的方向。尽可能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老师点到为止即可。

⑤ 及时给予评价鼓励: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答案往往是五花八门的,甚至有出人意料的看法或结论。对此,老师应以足够的宽容心态对学生的答案给予科学的评价,从而保护学生的心理,鼓励其创新意识;同时还要及时了解、掌握和纠正学生在争论过程中出现的知识错误、疑惑区,引导学生走出争论误区,做到爱护而不排斥、帮助而不责难。

⑥ 语言表达注意精炼:语言表达方面,注意语言的精炼,尽量避免一些过于口语化的表达。

第二篇: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培养学生分析案例及读图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

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选择。

(2)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2)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教学方法:读图法,问题探究法与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2010年1月4日政府决定将海南岛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政府要大力发展海南的旅游业,海南资源丰富,除了可以发展旅游业外还可以大力发展什么产业?(农业。很好,)我们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除了可以发展旅游业外,还可以大力发展农业,种植热带水果,建反季节瓜菜基地。同学们能不能说出海南的特色水果有哪些? 图片欣赏:海南水果 大家注意到海南正宗的鸡蛋蕉的广告,从这里可以看出海南香蕉怎么样? 生:(好,甜)

问:如果我们把这些热带水果移到北京种植可不可以?为什么?

生:不可以,气候不适和。(可以,可以培育良种,温室大棚种植。)(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讲述:对了,我们知道在一块地上要种什么是由我们人类决定的。那么人们根据什么来决定在某块地上最适合种什么农作物,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有必要来这学习本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师:我们都知道农业是我们国民经济生产活动第一产业,那么什么是农业?农业就是种植业吗? 学生思考讨论

展示:农业的定义,农业: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 过渡:我们通过图片来直观的了解一下农业,展示:五幅图片

师:上面的图片分别代表了什么? 生:回答

师:很好,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些种植业、林业、渔业、副业以及牧业就是我们广义上说的农业,它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林,有广义就有狭义,而狭义上的农业指的是种植业。

师:从对农业概念的了解我们知道,农业的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那么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究竟有哪些因素会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如何影响得呢? 师:那么在探究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概念,何谓农业区位?

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农业区位的含义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师:我们知道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将这些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称为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区位因素后,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因时因地制宜。

转承: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8~50,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农业区位的?

问:通过阅读和生活经历,我们知道有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农业的区位? 生:(气候、土壤、地形、市场、交通、政策、农业技术等)师:很好,我们可以将这些因素分为哪几类? 生: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师:很好,那我们接下就具体来看看,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 展示案例1:请学生阅读材料后分析,材料中体现了哪一种因素对海南香蕉农业区位的发展?

学生:(气候)(加以引导)展示案例2:

问:为什么永兴荔枝与其他地方相比具有特殊微妙之处?(土壤)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土壤的肥沃程度也会影响产量,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合种茶。

师:在材料中还能找出影响永兴荔枝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地形)过渡: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展示课件:中国牧区和商品粮基地与地形的关系图 学生分析地形对农业的影响,教师总结:平原地区,图层深厚,易于灌溉,便于耕耘,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形崎岖,不易耕作,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

巩固练习

过渡:以上这些因素是属于自然因素,那么社会因素又是如何来影响我们的农业区位呢?

展示材料1: 师:下列材料反应出何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市场)

展示材料2乐东县各镇出台2011年促进农民增收措施 师:下列材料反应出何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政策)展示材料3:荔枝的变化

师:下列材料反应出何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交通、保鲜技术)生:交通运输条件。

师:对的,荔枝的生产对交通运输要求是相当高的。现在北方及中西部地区吃到的新鲜荔枝,是怎么运过去的?

生:航空运输。

师:现在除了改变运输方式来保证荔枝新鲜,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在买荔枝的时候,会看到包装箱里还有冰块,这是干什么用的呢?

生:保鲜。

师:是的,除了交通条件外,还要有保鲜技术的保证。展示良种图

科技: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影响农业,如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化 师:以上这些材料体现的是社会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这些因素是不断变化还是一成不变的?

(不断变化)很好,我们知道相对于社会环境来说自然环境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环境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它是不断变化的。

练习:虚拟布局 总结 附:

板书设计:

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一、农业

1、概念

2、分类

二、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农业区位

2、农业区位实质

3、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农业技术等

第三篇:农业区位因素

考点6 旧民主主义革命

1.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极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太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天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A.自然灾害频仍

B.社会治安混乱

C.土地兼并严重

D.官吏贪暴腐败 2.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地。公文中有“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预备立宪时期

D.中华民国初期 3.右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A.《南京条约》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

4.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6.下图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C.俄国D.日本 7.《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8.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9.“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0.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

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 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

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

11.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12.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13.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4.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16.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17.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18.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了19世纪,沙俄逐渐形成了夺取南疆喀什噶尔的基本构想:在经济上,替俄国资产阶级在这一亚洲心脏地区开辟其他列强不易进入的销售市场;在政治上,把它变成俄国控制下同英国角逐中亚的前哨阵地,进可以经帕米尔、克什米尔威胁英属印度,退足以阻遏英国向北的扩张。19世纪60年代,俄国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动。60年代中叶,沙俄还计划对伊犁和乌鲁木齐实行军事占领。——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沙俄侵华史》

材料二 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1877年7月,当西征军一举收复吐鲁番之际,他向清政府提出“设行省、置郡县”,指出:“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1884年11月17日,清政府正式发布新疆建省上谕:“新疆底定有年,绥(安定)边辑(和睦)民,事关重大,允宜统筹全局,厘定新章。„„添设甘肃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员。”——摘编自沈传经、刘泱泱《左宗棠传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疆喀什噶尔对俄国的战略价值,以及俄国对新疆侵略计划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俄国方面分析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左宗棠提出的新疆建省的理由。

(3)综合以上材料,简析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历史意义。

【基础训练题】

一、选择题

1.中国学者蒋廷黻指出:“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他所说的“世界大势”是指()A.工业资本主义的扩展 B.英国对世界殖民帝国的追求 C.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延伸 D.中国处于落后状态必然挨打 2.某学者评价鸦片战争:“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该观点强调的是中国()A.国际地位的变化 B.社会的变迁 C.战败的结局 D.经济的落后 3.甲午战争前后的日本文献中,日本人将自己称为“神州”“中华”几乎是一种常态;甲午战争中,日军在中国用汉文发布的所有公告,几乎都在不断强调自己的解放者形象。其目的是()A.麻痹中国人民的思想 B.暗示清政府不实行全民抗战 C.利用儒家思想影响中国民众 D.希望欧美列强在甲午战争中中立 4.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一文中提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也发生了义和团运动 B.西方与中国应彼此隔绝,互不往来 C.中美两国义和团立场一致 D.义和团抗击西方侵略是正义的 5.“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政府的权威,但是,清政府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 C.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和洋务运动 6.胡适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然后才能有各种革命的新种子在那个解放的空气里生根发芽。该事件应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下图为安格斯·迈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所采用的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根据上图,指出图中中西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最悬殊时段,并分析导致该时段差异巨大的经济、政治因素。

【提升训练题】

一、选择题

1.中英《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清朝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B.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2.1894年8月1日,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宣战,说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条约,不守公法”的挑衅举动,中国忍无可忍才付诸武力,对日开战。同一天,日本天皇也下诏对中国宣战,称中国首先破坏了东亚和平,所以日本挥拳出手,要求臣民竭尽全力对中国作战,不过十分显眼地也加了一个前提,即要求上述的举动“不违反国际公法”。该材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A.都用国际公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B.都是正当的维护国家利益

C.试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D.都以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为己任

3.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政府的财政收入迅速增加,但是支出更大。导致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有()①战争军费消耗大 ②需支付巨额赔款 ③财政预算编制不合理 ④投资“新政”费用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同根植于自然经济的保守意识连在一起的。”这是对哪一运动的评价()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5.从文明进步和近代化这一角度分析,下列不属于《资政新篇》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共同点的是()①政治上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经济上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③文化教育上都提倡设立新式学堂

④社会生活方面都提倡“自由”“平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稳定政局的人物。”同时指出“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述旨在强调()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C.社会动荡需要强势人物 D.袁世凯上台利于社会发展

二、非选择题

7.(节选)辛亥革命已尘埃落定,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众说纷芸。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以上材料均根据杨天树《辛亥革命评价的“百年之争”》整理(3)请你根据材料二的观点,评价辛亥革命。

第四篇: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识记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2.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通过学习,充分认识人类遵循规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4.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地域的形成。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是热带水果,生长于南方地区,要让远在长安的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必须快马加鞭,快速送达。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为什么不把荔枝移到华清宫呢?前人不是没有做过,想当年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到长安,没有栽活,汉武帝竟迁怒于养护人,对他们处以极刑。

思考: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杨贵妃不能吃到北方生产的荔枝?

二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因素】 学生自主阅读书本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回答,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有哪些? 2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激励性评价并精要总结,再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气候:《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地形: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并展示“商品粮基地分布与地形的关系”图

土壤: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树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水源:我国西北内陆的农田景观差异,展示“塞北戈壁”“塞上江南”景观图对比 3 活动探究,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完成。

【农业技术经济因素】

该部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从农业技术经济因素的各个角度,思考这几个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区位的,再教师通过总结和相关的“农业产业活动”探究活动。劳动力: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要少数农业工人 技术设备: 生产条件: 种植方式: 耕作制度:

【社会经济因素】

该部分主要是案例教学、再活动探究。

市场:美国人爱喝咖啡,咖啡在美国的需求量很大,而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和巴西等国又有生产咖啡的热带条件,且距美国较近,集中生产比较有利。这些国家为了满足美国市场的消费需求,便纷纷扩大了咖啡的生产,南美成为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基地。

交通:海南岛冬季的蔬菜种植要想获得更好的效益,除了培育良种、扩大种植面积之外,还

要依靠什么?荷兰的鲜花出口占全球市场的60%,在24小时之内,荷兰的鲜花可以空运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可以这样自豪地说,荷兰的鲜花装点了整个世界。

农产品消费情况:

【迁移提升】案例:

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为什么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为什么?(市场、政策)

2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很大。

3如何判断影响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

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要从光、热、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条件,然后从中找出主导区位因素。农业生产

主导因素

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

热量 河西走廊的粮棉和南疆的棉花

水源 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农业

地形 城郊的乳牛、花卉、蔬菜

市场

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土壤 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

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与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有区别的,如影响南疆长绒棉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而非光热条件。南疆光热条件优越,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而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1.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 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据此回答问题。

(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三 农业地域类型概念

2形成(自主阅读回答)。巧计方法:

3世界上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有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的混合农业。

请同学们看书思考,什么是农业地域类型?

(激励性评价后讲述)为了加强理解,请同学们看一则实例。课件展示:

多媒体资料“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

请同学们观看材料并展开讨论:该地区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条件有哪些?

生 看材料并分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师(总结)该地区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价较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该国又通过培育良种,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等措施,使该地畜牧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大牧场经营的杰出代表,其乳肉产品远销至欧洲等世界各地。

师(精讲)由此可见,农业地域类型是农业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在一定的国家或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表现为不同级别的农业区域。不同功能的农业区域,有着不同的农业条件、特点、潜力、优势和限制性因素,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生产就显得十分重要。

(承转)但是,在同一区域,不同的历史时期,农业发展状况是不同的。请同学们看书讨论两个问题:

1.农业生产布局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2.农业地域类型是怎样形成的?

生(分组讨论并作答)1.世界农业发展的历程表明,农业生产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从“小而全”到“专业化”,从分散到集中,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代表着农业生产布局的发展趋势。

2.农业地域类型是农业生产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

师 第一个问题好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不断变化,所以,从生产目的到耕作方式再到生产规模都不断发生着变化。第二个问题则较抽象。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和一般的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不同。自然条件、交通运输、科技水平、有关政策等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般条件,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则具有更加深刻的原因。农业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每个地区除满足区内的需要外,还能够向区外提供比较多的商品性农产品。因此,各地区农业的商品化生产,是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如: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美国的商品谷物业等都是在地域分工的前提下形成的。

(拓展提升)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师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世界上主要的农作物分布区域。

师(承转)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如:热带迁移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等。根据不同标准,可以从不同侧面对这些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分类,形成不同的农业生产类型。板 书:

世界农业生产类型

师(精讲)按生产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按投入多少分为粗放型农业与集约型农业;按产品用途分为自给农业与商品化农业。那么,它们之间各有什么不同呢? 课件展示: 资料

(一)“自给农业与商品化农业的影像资料”(如教材图3-14)师 请同学们比较,二者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生(合作探究,回答)自给农业是农民在小块土地上,用传统的农具种植多种农作物,以求自给自足,用来出售的农产品是很少的。主要分布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商品化农业是在较广阔的耕地上,利用现代耕作方式,大规模经营,农产品商品率较高,价格较低。多分布在发达的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新开发区。

师 对,像热带雨林地区的热带迁移农业就是自给农业,而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则是商品化农业。课件展示: 资料

(二)“集约型农业与粗放型农业的影像资料”

请同学们思考:(1)什么是集约型农业?分哪几类?(2)粗放型农业与集约型农业有何不同? 生(合作探究后回答)

1.集约型农业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入比较多的劳动、资金和技术,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集约型农业分劳动集约化、资金集约化以及技术集约化三大类。

2.粗放型农业一般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地区。

师(评价并总结)这二者之间存在鲜明的不同,集约农业投入较多,产量、产值较高,如花卉培育厂、养猪场等;而粗放农业投入较少,产量相对较低,如内蒙古的游牧业、热带雨林地区的迁移农业等。

目前,世界的农业主要是密集型的。

师 请同学们看图讨论,合作完成下列内容。课件展示:

1.填写下表:(斜体字为填写部分)

对象

生产类型

特点

分布

A

混合农业

是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的农业生产类型,所种植的农作物或作为口粮,或作为饲料,或作为商品出售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的南非,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B

地中海式农业

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混合农业,优势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等,葡萄、柑橘、油橄榄等园艺作物也比较多

分布于南欧、西亚、北非地中海沿岸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

C

热带种植园农业

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门生产热带经济作物,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很高

橡胶种植园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巴西,咖啡种植园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及非洲。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棕产地和棕油出口国 2.将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进行分类:

①中国的水稻种植业 ②美国中部的商品谷物生产 ③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 ④马来西亚的橡胶种植园 ⑤蒙古的游牧业

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有___________;畜牧业有___________。

按投入状况分:集约型农业有___________;粗放型农业有___________。按产品用途分:商品化农业有___________;自给型农业有___________。生(做题并相互校正)

(承转)民以食为天,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粮食作物是最重要的农作物。从世界范围来看,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占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0%。其中,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水稻、玉米。请同学们看图回答下列问题:在世界上,小麦、水稻、玉米的生产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课件展示:

P65,图3-20“世界水稻、小麦、玉米主要产区”

生 合作探究所提问题,并回答:(答案不明确时,教师要及时加以补充)

小麦:世界的小麦生产,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区。原因是小麦的耐旱能力较强,其成熟期需要充足的光热条件。

水稻: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降水丰富的地区,在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南欧的一些地区和南美洲北部,也大面积种植水稻。原因:水稻喜温喜湿,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需要大量的水分,因此在这些光热充足、水源丰富的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的水稻种植区。

玉米:多分布在美洲、亚洲、欧洲、非洲等地。这是因为这里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适合玉米生长。

师 可见,不同地区的农作物品种是不同的,这与作物本身特性和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现仅以水稻生产为例来分析。(提出问题)(1)水稻的自身生长特性是什么?(2)水稻生产有什么特点?

生(合作探究两问题后,回答)问题1: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高产粮食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需要大量的水分。

问题2:水稻生产过程相对复杂,需要投入比较多的劳动力,而且不太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经营。与其他农作物相比,水稻生产的劳动生产率不高,比较适合于个体农户经营。

师(总结)可见,水稻生产是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水稻单产量较高,是人类喜食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因而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均有分布。(师提出问题)水稻能否实现机械化作业? 生 能,日本在这方面就有了很大突破。

(拓展提升)水稻喜温喜湿,一般分布在气候较为湿热的地区,我国纬度较高的东北平原能否种植水稻?为什么?

生(讨论回答)能。因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能满足水稻生长的水热需求。

师 是这样的。我国农业分布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在东部和南部的广大地区都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而且我国是世界上稻谷产量最多的国家。(承转)那么,我国南方与北方的水稻种植特点一样吗? 生 不一样,南方多水田,北方为旱稻。

师 回答正确。由于气候条件的不同,我国南北方的土地景观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南方由于降水丰富,耕地多为水田,北方由于降水较少,多为旱地。课件展示:

教材图片,图3-21,图3-22及图3-23。

师 请看画面,我国的耕地可分为两大类,即水田和旱地,那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在分布上有什么规律呢?请同学们观看材料并分析讨论,完成下表内容的填写。(斜体部分学生填写)

课件展示:表格

类型

特点

分布

水田

平地水田

主要是指种植水稻及其他水生作物、每年有季节性积水的农田

集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南方地区,在北方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水田多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

梯田水田

旱地

平地旱地

通常是指种植旱地作物、一般不需要季节性灌溉的耕地。包括有灌溉条件的水浇地和一般旱地

集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在不具

备灌溉条件的南方丘陵山地亦广泛分布

坡地旱地

生(合作探究,完成上表。)

师(对学生所填内容作评价总结。)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生产类型。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一个勤看、多想、多联系的习惯,充分利用实例来说明问题,并能达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当地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做到热爱家乡、保护环境。

第五篇: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案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合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培养理智客观的地理思维。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教学方法:读图法、问题探究法与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复习导入:第一二单元学习了人口与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的发展都需要更多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一需求离不开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农业。自学检查

切块

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问题设置:农业区位含义?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你认为哪些因素比较重要? 1.农业的区位含义,一是指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2.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市场、交通等。技术条件因素:机械、化肥、良种冷藏、保鲜技术。

3.说一说自己认为重要的因素,给出图例并判断,加深对因素的理解。切块

二、案例分析、总结方法

案例1:分析新疆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说明制约新疆棉花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最不利自然条件?针对这一不利条件,在生产中应采取什么措施? 1.小组讨论并给出答案

2.方法总结:总体评价、关键因素法

3.练习:找出下列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区位因素

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当,为何这两个地区的农业类型不同?(地形)南京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蔬菜、乳、肉、禽、蛋的农业生产基地。(市场)乳肉畜牧业、园艺业一般分布在交通便捷的地区。(交通)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区。(水源)

过渡:采用喷灌、滴灌等措施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新疆地区的棉花生产缺水问题,说明人类的活动(或通过科学技术措施)可以改变农业区位因素。学生探讨并举例。

变式练习: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案例2:城郊农业是以城市为依托,适应城市市场需要,在城市郊区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以生产鲜活农副产品为主的商品型农业。农产品类型主要是蔬菜、乳制品、花卉等。据此分析上题中为什么稻田比重在下降?这种变化说明影响农业因素的地位如何变化?

1、学生总结因素地位变化:影响农业区位自然因素地位在下降,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越来越突出。

2、方法总结:发展分析法

3、练习: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完成下题。

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小结: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知道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影响农业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导致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越来越大。

案例3,前面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目的是指导我们的农业生产,使土地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那么在一个地区,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农业合理区位选择呢? 一.宏观角度 1.地形

1)图片导入:中国种植业与畜牧业与地形分布图 2)问题讨论:不同地形区如何布局农业类型?

3)方法总结: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分析和选择,首先根据等高线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

2.气候

1)图片导入:中国农产品与气候分布图

2)问题讨论:不同气候条件下如何合理布局农业?

3)方法总结: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然后再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3.对点练习

118°E甲28°N

图中地区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适宜发展:_____业,图中平原地区最适合_____业,农作物是_____。A水稻 B 春小麦C青稞 D 甜菜 二.微观角度

1)图片导入:上海市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2)问题讨论:上海市城郊蔬菜、乳畜业、种植业布局的原因?

3)方法总结: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判断,考虑因素:A.地价的高低B.单位面积产值C.需水量D.所需土地面积的大小E.产品对交通运输的迫切性。

对点练习:下图为“某城市郊区农业区位安排示意图”,请为其合理选择农业区位。

下列安排较合理的是()A.①乳肉家禽业 ②粮食生产 ③蔬菜种植业 ④水果园艺业 B.①蔬菜种植业 ②乳肉家禽业 ③水果园艺业 ④粮食生产 C.①蔬菜种植业 ②粮食生产 ③水果园艺业 ④乳肉家禽业 D.①水果园艺业 ②蔬菜种植业 ③粮食生产 ④乳肉家禽业 切块

三、当堂巩固、提升能力(学案)课堂小结: 板书:

一、农业生产的特点:季节性、周期性和地域性

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变化:

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

3、区位因素变化

三、农业区位选择

气候、地形及农作物习性,微观细节

下载《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作者:董建辉 【教材版本】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B)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 【......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潘忠惠 一、 新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课标解读:知道农业......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农业的区位因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

    农业区位因素讲义

    讲义 【导入】晏子使楚中有这样一段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这里的“水土异也”,请同学们思考晏子这样说有什么依据?带......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目标 1、能够领会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归纳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3、了解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反思(汇编)

    反思一: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反思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看待农业问题,明确自然、交通、技术、社会、政策......

    农业的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

    《农业区位因素》一课情境创设的教学反思

    《农业区位因素》一课情境创设的教学反思《农业区位因素》这部分内容是高一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也是本章重点内容,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