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我用残损的手掌第1课时满怀激情诵诗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2 20:1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我用残损的手掌第1课时满怀激情诵诗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我用残损的手掌第1课时满怀激情诵诗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篇:推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我用残损的手掌第1课时满怀激情诵诗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2.我用残损的手掌

1.知识与技能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理解并积累优美词句。

2.过程与方法

以读贯穿教学始终,读中品,品中读,引导学生品味富有想象和激情的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诗中洋溢着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其中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祖国大地苦难的哀痛,对解放区热情的赞颂都溢于言表,深切动人,要引导学生体会并激发其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能有感情,节奏正确地朗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

品味富有想象和激情的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第一课时 满怀激情诵诗歌

一、新课导入

“任脚下响着学生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读着这样的“狱中自白”,我们的心总是对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坚贞不屈的仁人志士充满激情。1942年,诗人戴望舒也在狱中受尽折磨,他同样没有屈服,而且一样充满激情地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在抗日战争中觉醒和振奋起来的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广大的土地,是他在困苦抑郁中爱国精神的升华。恰是这一片丹心,撑托起了民族的脊梁。吟咏诗歌,我们在感念中生发的是对祖**亲的一份深情、一份责任。祖国在我心中,让我们在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唱响心曲。

二、预习与交流

1.朗读全诗,圈画诗歌的生字词。灰烬(jìn)

锦幛(zhànɡ)

荇藻(xìnɡ zǎo)....蓬蒿(pénɡ hāo)

憔悴(qiáo cuì)....蝼蚁(lóu yǐ)..2.理解诗歌的重点词语。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蝼蚁: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3.激情朗诵全诗,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我/用残损的手掌 ...

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4.作者链接

戴望舒,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早期的诗作多抒写个人哀愁、情调比较低沉。抗日战争开始后,诗风发生很大变化,《狱中题壁》《偶成》等诗,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积极呼唤光明的到来。作品集有《戴望舒诗选》《望舒草》等。《我用残损的手掌》收入诗集《灾难的岁月》。

5.背景链接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1942年。1938年,诗人戴望舒从沦陷区的上海来到香港,主编一家报纸的副刊,编发了不少动员抗战的诗歌。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后,立即逮捕了几乎全部的在港知名华人,包括戴望舒在内。戴望舒活跃的抗战姿态,很显然引起了日军的注意。日本宪兵用酷刑审讯戴望舒,试图从他口中获取文艺界抗日人士名单,但他始终没有屈服。在牢狱里写了几首诗,《我用残损的手掌》就是其中的一首。

三、合作与探究 1.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意,从内容上看诗歌分为几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点拨】这首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第一部分(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总起下文。

第二部分(从“这一角已变成灰烬”至“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诗人想象着用“残损的手掌”抚摸地图上的沦陷区。

第三部分(从“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至结束):诗人想象着用“残损的手掌”抚摸地图上的解放区。

2.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内心深处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起伏? 【交流点拨】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消极的、冷色调的前半部分与积极的、暖色调的后半部分形成明显的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

3.创作此诗,作者身陷牢狱,不可能有中国地图,那么诗中“手掌”和“抚摸”分别指什么?

【交流点拨】这首诗以“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为抒情线索,“无形的手掌”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而“抚摸”则是思绪和聪明的展开,心理和情感的流动。

4.配乐朗诵诗歌,诗歌的第二部分描写沦陷区,描绘了哪些画面?这些画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交流点拨】描绘了六幅画面:堤上繁花嫩柳;长白山雪峰;黄河夹泥沙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南海的渔船。第一幅画与后五幅画面形成对比。

5.诗歌的后两部分的写法不同之处在哪里?

【交流点拨】描写沦陷区,从实处着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缀边;描写解放区,侧重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抚摸,加之一连串亲切温馨气息的比喻,凸现和煦明媚的色彩。

四、板书设计

我用残损沦陷区:灰色—憔悴—阴暗→ 的手掌解放区:太阳—蓬勃—温暖

五、拓展延伸

拓展朗诵戴望舒的《狱中题壁》。如果我死在这里,朋友啊,不要悲伤,我会永远地生存

在你们的心上。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他怀着的深深仇恨,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当你们回来,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用你们胜利的欢呼

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曝着太阳,沐着飘风:

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

六、作业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我用残损的手掌》

课前欣赏配乐诗朗诵《雨巷》

一、复习导入:学生一齐背诵《我爱这土地》《乡愁》

1、正是这些爱国人士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自己的祖国而努力奋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课,口述并板书: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

2、课件出示课题、学习目标,师读:(1)学习朗读(2)体味情感 我/用残损的手掌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这一角/已变成灰烬,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像恋人的柔发,婴孩子手中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于手掌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

1942年7月3日

二、深情地自由朗读:读准、读畅、读情、读境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下面就请你自己先来试着读一下,读时要注意做到:读准字音;初步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生自读完后,问:还有不会读的生字吗?检查字词:指名读第8页“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齐读,做学案上的“达标练习”,可找人板书。)、听朗读录音,感受诗歌的节奏、重音和感情基调。

3、小声跟读课文录音,试着标记一下剩余句子的节奏,(注意文章感情激调的变化——由凄楚忧愤到热切期盼;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同桌合作分工读课文:齐读1—2行,一人读3—14行,另一人读15—26行,注意把握好感情激调齐读课文。

三、体味情感

1、师问:读诗后你有什么体会或发现? 生说,并归纳板书:

(1)诗的感情由凄楚忧愤到热切期盼

(2)这首诗可分两层:先写忧郁阴暗的沦陷区,后写温暖明朗的解放区,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书黑体字)(3)应读出悲哀、凄凉,愤怒、憎恨,希望、热爱、赞美。(板书:凄楚忧愤,热切期盼——祖国光明未来)

2、你有没有想提问的问题? 如:为什么是残损的手掌?

(1)介绍写作背景,让生读一读,明确:

戴望舒(1905.3.5-1950.2.28)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抗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抗日战争的炮火震动了诗人的心灵,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戴望舒走出了惆怅的丛林和寂寥的雨巷。1938年他来到香港,主编一家报纸的副刊,编发了不少动员抗战的诗歌。1941年,日本侵略军占领香港。次年,他被日军逮捕,投入狱中,备受摧残,得了严重的哮喘病。但监狱的铁窗可以禁锢他的躯体,却禁锢不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他的心飞出了铁窗,飞到了祖国蒙难的土地,飞到了志士流血的战场。正是这铁窗关不住的爱国之情,使他眼前浮现了一幅中国地图的意象,这幅地图又成为他投射主观情思的对应物:地图是祖**亲的象征,“残损的手掌”则是身陷囹圄的诗人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对祖国的炽热的爱的写照。

(2)出示戴望舒的《等待(2)》

A、师解说写作背景,诗人在牢中虽短,但所受酷刑和折磨非常惨烈,这使他出狱后仍无法摆脱这场噩梦,两年后,在他写诗歌《等待(2)》时,还记忆犹新地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狱中等待

(二)》节选 在这阴湿、窒息的窄笼: 做白虱的巢穴,做泔脚缸,让脚气慢慢延伸到小腹上,2 做柔道的呆对手,剑术的靶子,从口鼻一齐喝水,然后给踩肚子,膝头压在尖钉上,砖头垫在脚踵上,听鞭子在皮骨上舞,做飞机在梁上荡„„

B、用悲苦的情调朗读这节诗。生自读,指名读。

三、细腻地体味

1、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到了哪些地方?产生的感觉是否相同?(练习一)

诗人在想像中摸索到了:这一角、那一角——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辽远的一角(他没有体验过的解放区),他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手掌的感受”就是全文的线索。

2、赏析语言,想象意境:(1)出示诗句: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要求:先把句中的“已、只、该”去掉再读一下,看其效果有何不同? 例如“该”字,说明是自己的家乡却不敢相认。生讨论另两字的作用。明确: “已、只”突出由于侵略者的践踏,祖国那里已变成废墟,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2)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赏析使你内心受到触动的句子:说一说典型词语的表达效果;运用修辞或写法的表达效果;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1)诗中的许多修饰性词语有很强的感情色彩,大体上可分为两类: 积极的、暖色调的: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 消极的、冷色调的: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

用这些词语,使文章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好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恨。

3(3)“太阳、春”象征什么?(温暖、光明与希望)“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两个比喻一向被人称道,为什么?(它能唤起人生命中最初的爱与感动,使人们对解放区倍感亲切)“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用水深火热的沦陷区反衬解放区——那里是将要实现民族复兴、诞生“永恒的中国”的地方。)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展示。

4、小结:在这首诗中,作者描写的对象很多,而我们读起来去很顺口,一点都不觉得芜杂,这是为什么呢?

(1)思路明晰,全文以“手掌的感受”为线索,开篇就用“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总领全文,统摄全诗,后边则从北到南依次写了所摸索到地方。(2)同时灵活的押韵方式既体现了现代诗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诗有着相对协调一致的节奏。

5、背诵全诗。三 达标练习: 1 注音或写出汉字:

锦(zhàng)(xìng zǎo)蓬蒿().憔悴()蝼蚁()....2 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如李清照写浓重的哀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本诗中诗人写对解放区的依恋与挚爱,“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借鉴这种写法.联系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3、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推荐诵读(戴望舒的其它作品)(1)《狱中等待(2)》节选

? 在这阴湿、窒息的窄笼: ? 做白虱的巢穴,做泔脚缸,? 让脚气慢慢延伸到小腹上,? 做柔道的呆对手,剑术的靶子,4 ? 从口鼻一齐喝水,? 然后给踩肚子,? 膝头压在尖钉上,? 砖头垫在脚踵上,? 听鞭子在皮骨上舞,? 做飞机在梁上荡„„

(2)雨 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6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下册 2《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新人教版1

我用残损的手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难点)3.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重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14年12月11日,为了悼念逝者,铭记历史,“血色的年轮——12·1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诗歌朗诵会”在上海虹桥社区文化中心举办,朗诵会上现场朗诵了诸多爱国诗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就是其中的一篇。或许大家会问,这首诗为什么会入选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该诗。

二、预习展示

1.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1942年。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后,立即逮捕了几乎全部的在港知名华人,包括戴望舒在内。日本宪兵动用酷刑审讯戴望舒,试图从他口中获取文艺界抗日人士名单等资料,但他始终没有屈服,在酷刑下致残。但诗人自己的抗日精神依然不减,他更加痛恨日本的侵略,对祖国和人民更加同情爱怜。诗人饱蘸感慨,在狱中写下了这首如泣如诉的诗歌。

2.初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把握节奏与情感基调。(1)默读全诗,掌握下列字词。锦幛(zhàng)

荇藻(xìng zǎo)...蓬蒿(péng hāo)..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蝼蚁(lóu yǐ):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2)再读课文,用“/”划分诗歌的停顿。明确: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三、合作探究

(一)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一找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

明确:描写了“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形象。

2.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诗歌的抒情线索是什么。

明确:本诗以“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为抒情线索。“无形的手掌”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而“抚摸”则是思绪和联想的展开,心理和情感的流动。

(二)通读全文,把握主旨情感

1.诗歌的内容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然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

2.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归纳本诗的主旨情感。

明确:本诗运用想象的手法,对沦陷区和解放区的现实事物作了直观式的细节描绘,在对比中表现了诗人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和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期盼。

四、板书设计 我用残损 的手掌第一部分:广大的土地——血和泥 第二部分: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担忧 赞美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难点)2.品味诗歌语言。(重点)3.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重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上节课中,我们了解了诗人及其创作本诗的背景,也体会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及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期盼之情。那么,本诗的这些情感是怎样一步步突显出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本文的语言及诗人运用的写作手法来探究这一问题。

二、预习展示

这首诗中,很多句子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请同学们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大声诵读,并体会诗句的美妙之处。

方法提示:可从词性、修辞、句式、内容感情、诗歌韵律等角度进行品析。

三、合作探究(一)解读诗歌意象

读“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一句,这是诗中第二次出现“我用残损的手掌”,有什么作用?“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两个意象选用得恰如其分,你认为好在哪里?

明确:诗中第二次出现“我用残损的手掌”,是强调,因爱国而受到敌人迫害的“我”,在这块温暖明朗的土地上找到了安慰。“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两个意象用得恰如其分,唤起了人的生命中最亲切的感动。通过人类共通的情感经验调动读者的联想,形象感受到对如恋人般美好、如母亲般亲切的解放区的向往之情。

(二)赏析诗歌语言

1.作者感情的变化,具体体现在诗中一些起修饰作用的词语上,这些词语有些是积极、暖色调的,有些是消极、冷色调的,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积极、暖色调词:新生、辽远、温暖、明朗、坚固、蓬勃、永恒…… 消极、冷色调词: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 表达效果:通过对比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憎。2.说说你对“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句话的理解。明确:这句诗用“广大的土地”借指整个中国,用摸索中的想象把对敌人的恨和对中国人民的爱细腻地表现出来。

3.“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两个比喻,是用水深火热的沦陷区反衬解放区——那里是将要实现民族复兴、诞生“永恒的中国”的地方。作者道出了对解放区的真挚情感,对祖国未来寄予了热切的希望,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民的新生活。

(三)分析对比手法

1.“江南的水田……只有蓬蒿”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对比,突出江南大地的破败。

2.这首诗前后两部分的感情色彩和表现手法明显不同,结合原诗具体分析一下。明确:感情色彩: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后半部分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前后两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现手法:诗的前半部分是诗人想象着用手掌触摸地图上的沦陷区,这里只有“灰 3 烬”“血和泥”,一片凄凉景象。风景如画的“家乡”,如今被侵略者强占,作者在诗句中流露出忧愤。在前半部分里,诗人运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即“江南的水田”一句),加重了情绪的渲染。后半部分,作者抚摸到了解放区那“辽远的一角”,情绪陡然一变,因为那里“温暖”“明朗”“蓬勃生春”。这首诗前后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人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表现出他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

四、板书设计 我用残损 的手掌沦陷区灰烬 血和泥冷色调 凄楚忧愤 解放区温暖 明朗

蓬勃生春暖色调 热切期盼表达了对祖 国命运的关 注与赞美

五、教学反思

在本诗的教学过程中,我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设置教学过程,逻辑清晰,过程合理,涉及的知识点全面,学生对诗歌有了比较透彻的了解和掌握,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不足之处: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只是提出了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回答。这是单向的交流,不能算是师生互动,更谈不上两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扮演的是知识的拥有者,把自己的想法或预先设计好的答案告诉给学生,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权利,使学生失去了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我用残损的手掌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2、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3、通过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的主题。4、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在艺术形象中蕴含情感的手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用残损的手掌”,这个题目有意思,作者的手掌都“残损”了,是不是说作者是残疾人?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先了解作者。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于1942年,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歌。抗日战争的炮火曾震动过许多中国人的心灵,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诗人戴望舒也走出了惆怅的丛林和寂寥的雨巷,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命运融为一体,以深沉的思想,炽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

二、朗读。

1、朗读指导。语调:前半部分深沉,后半部分激昂。感情:前半部分消极,冷色调;后半部分积极,暖色调。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研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一找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形象:“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

感情: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形象化思绪,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未曾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2、作者感情的变化,具体体现在诗中一些起修饰作用的词语上,这些词语有些是消极、冷色调的,有些是积极、暖色调的,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积极暖色调词;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 消极冷色调词: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 表达效果:通过对比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憎。

四、品读。

这首诗中,很多句子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从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例: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句是以情侣关系和母子关系比喻,把诗人对解放区的温柔感情抒发的细致动人。

“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这句诗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民的新生活。

“那里是太阳,是春”。这句诗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句诗用“广大的土地”借指整个中国,用摸索中的想像把对敌人的恨和对中国人民的爱细腻地表现出来。

结束语:同学们,在抗日战争中觉醒和振奋起来的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广大的土地,是他在困苦抑郁中爱国精神的升华。恰是这一片丹心,撑托起了民族的脊梁。吟咏诗歌,我们在感念中生发的是对祖**亲的一份深情、一份责任。“祖国在我心中”,让我们在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唱响心曲。

五、主题归纳

诗人以“残损的手掌”象征自己坚贞不屈的意志,通过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表现了诗人对侵略者铁骑践踏下灾难深重的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表达了诗人的忧愤之情;同时抒发了对解放区的深切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和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

六、拓展阅读

抗战时期,戴望舒对日寇铁蹄践踏下的祖国表达出深广的忧愤以及对代表“永恒的中国”的解放区的热情赞美。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具体生动的意象,描摹了祖国苦难的历史和蓬勃发展的现实,抒发了诗人与祖国荣辱与共、血肉相连的感情,赞扬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戴望舒的诗歌风格分为前后两期,早期的诗多写个人哀愁,情调比较低沉;抗战爆发后,诗人转向关心国家命运,抒写国土沦丧的悲痛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以及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期盼。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离这雨巷。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目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我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甚至,消散了她的 太息般的目光,丁香般的惆怅。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她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我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遇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是一首现实主义诗歌 第一节, 诗人假设自己会死于监狱之中, 却劝告朋友们: “不要悲伤”, 伤感的情绪中仍然有盼望: “我会永远地生存/在你们的心上。”到了第二节, 诗人的情绪转为激愤——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深深仇恨。而第三节中, 当“你们回来”, 高唱着凯歌, 在欢庆胜利的呼声中, 牺牲者的灵魂将会高高扬起。第四节继续着第三节感人至深的盼望, 表达了一个躯体被囚禁却热爱阳光与自由的灵魂的梦想: “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 /曝着太阳, 沐着飘风”。

“题壁诗”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戴望舒的《狱中题壁》明确以“朋友”为阅读者, 隐秘地传达出双重含义:

一、写给朋友的诗竟需要题壁, 表明了身陷黑暗潮湿的囚狱中失去自由的状况;

二、同时也表明了诗人为了民族大义, 慷慨赴死的决心和对胜利终会到来的信心。《狱中题壁》一诗的情绪由伤感流向激愤再流向悲壮, 真切地传达出诗人面临死亡时的心情, 并以一个个体的境遇与心情映射了整个中华民族誓死抗战的精神。

七、感悟评价

戴望舒是以现代象征诗派的代表出现在诗坛上。早期诗作《雨巷》,被奉为中国现代“象征诗派”的经典之作。但抗战爆发后,严酷的现实催醒了他心中的爱国情感,激发了他心底的中华男儿气概,写出了充满深广忧愤、爱国情怀、坚强不屈斗争精神的慷慨诗篇。从《雨巷》到《我用残损的手掌》,诗人走过了一条“中国正直的、有教养的知识分子思想变化”的历程。这也是有正义感、有良知的中国人必然的选择:为民族大义而凛然不屈,关心民族苦难,赞美解放区——永恒的中国。

八、课后习题 1 背诵全诗 2 完成基训 积累表现“坚强不屈精神”的诗词名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杀身以成仁,舍生以取义。(孔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 裴多芬)

九、课堂测试

1、填空 _____ _是我国新诗的探索者之一,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其成名作,故又有“雨巷诗人”的美誉。他在狱中唱给祖国的颂歌是《_______ _》。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广大的土地”象征,“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2、给加点字注音

堤()上 荇()藻 蘸()着

蝼()蚁

3、将诗句中写错的字改正在括号内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己变成灰尽。()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篷篙;()()4请写出下面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板书设计】

第五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熟读)诗歌。

2.学习品味诗歌中的具体形象,理解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手法(意象)来抒情的特点。

3.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运用形象化手法来抒情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屏 戴望舒图片)戴望舒与徐志摩、郁达夫、邵洵美被誉为民国时期“四 大才子”,可见其卓尔不群的才气。戴望舒之才在于其天才的印象派现代诗,他的一首《雨巷》广为传颂,曾经醉倒过亿万中国人的心,成为现代诗坛上不朽的力作,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高度评价《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1942年,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阴暗潮湿的地牢里,诗人被毒刑拷打致残,他抚摩着被日本侵略者践踏的寸寸国土,满怀着无限的忧愤与对新中国的热望写下了一首著名的现代诗《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师板书)。

问:作者是谁?

生:戴望舒。(找一生写在黑板上,其余的同学写两遍)

二、预习展示

师:老师想看看大家的预习情况。(屏)

(一)、正确读出下列词语

残损 灰烬 锦幛 荇藻 蓬蒿 蝼蚁 憔悴 蘸着 掠过 将自己认为还不会写的字写几遍。

(二)、解释下列词语

1、残损:

2、灰烬:

3、蓬蒿:

4、憔悴:

(三)、这是一首(表达方式)诗,作者是现代诗人。

(四)、通过预习你有什么疑问或是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分小组讨论问题。

生:提问题。师相机板书,并在后面打一个问号,以提醒不忘。(预设:可能是有关于写作背景,有关于诗句的问题)

大家提的这些问题不错,说明都能认真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三、读诗歌

要学习诗歌,第一步是要朗读好。朗读诗歌就要把握诗歌的节奏、语气、语调、重音等,(当然关于这些,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内都研究好)。

一般来说,在诗句中起主要作用的词语要重读;要通过恰切的语气、语调来读诗歌,最重要的是要把握诗歌的情感。古人云:“诗言志。”白居易说:“诗,根情。”都是说诗歌是用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的。通过你的预习,你发现本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预习任务四)

生:对日寇极端的痛恨,对国土沦陷,沦为殖民地的忧愤。——痛楚忧愤。生:对祖国(中国)真挚炽热的爱,坚信祖国必胜的信念,热烈盼望祖国和平统一。

师:相机板书 忧愤 挚爱(或其它相近的词语)因此我们在读课文时一定要读出这种感情。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配乐《大漠敦煌》伴奏)生自由朗读诗歌。

下面我找一名同学来读课文。(可推荐一名同学来读,配乐朗读)。生评价朗读情况。

四、悟诗意

为了更好地读好本诗,首先要理解全诗的大意。思考:(结合预习任务三)

1.作者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到哪些地方?(整体感知)生答:这一角 那一角

(1)这一片湖——我的家乡(2)长白山的雪峰(3)黄河(4)江南(5)岭南(6)南海

(7)那辽远的一角

2.师:通过读诗歌的这些语句,你有什么发现吗?除了先写了自己的家乡以外,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生:基本上是按照中国的土地由北向南的顺序来写的。师:你知道“那辽远的一角”是指哪里吗? 生:未被日寇侵略的地区或者指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解放的地区,即解放区。

师:那么,前面所写到的这些“这一角,那一角”指什么? 生:沦陷区。(生记下来)

师:请大家快速把本诗划分为两部分。生:一类写沦陷区,另一类写解放区。

3.师:作者写这些富有代表性的地域各是通过哪种具体的事物来抒发感情的?

生:

师:诗人在创作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借助于具体的事物。能表达作者的情感,表现出诗人抽象心绪的具体形象,在诗歌中叫意象。诗人就是通过在一连串的意象来抒发内心的情感的。

五、品诗情

为了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我们还要抓住诗歌的语言文字,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感情的。

师:刚才我们明确了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两种情感,理解了诗歌的大意。下面请大家仔细研读诗歌,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忧愤、义愤、愤慨”的诗句,并说一说是怎样表现出这种情感的?

生找出。生说:(预设)

(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灰烬”、“血和泥”是对沦陷区人民惨遭蹂躏,遭受深重苦难的写照。这里是总写,重点与生商量这句话该如何读出忧愤之情,教师可以做个示范,让生反复读)

(2)“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商量怎样读,要读出义愤,同时要读出内心对新中国无限地希望与向往、憧憬之情)

找两位同学反复朗读,力求读出情感、读出情味。那么作者的这种忧愤之情是怎样表现出的?

生:通过两个恰切的比喻句。“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师:我们不难想到日寇铁蹄下沦陷区的人们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啊? 生:“牲口一样,蝼蚁一样”,人如动物一样,生命没有尊严,任人践踏,地位低贱,被奴役,被驱使。师:所以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内心极度的愤慨,对没有奴役与压迫的生活的向往。

(3)、还有哪句诗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生:“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师:这句话该怎样读?如果换成“这一片湖是我的家乡”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该”字表现了作者不敢相信自己的家乡已经变成这个破败的样子,要读出“吃惊,失望和对敌人的愤慨”之情来。

找几名同学反复试着读,力求读出情感。

(4)、师:那么,日寇没有入侵时,我的家乡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生:“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师:这几句诗写得好不好啊?好在哪里?

生:通过写家乡的繁花似锦,折断的柳枝发出的芬芳,运用视觉、嗅觉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种热爱也正是作者对祖国的热爱。

指导学生朗读,要读得温柔,突出一种美感,为自己的家乡而自豪。西湖自古被誉为人间天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北宋的苏轼曾经这样写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这段描写非常细腻,就像是细节描写一样,颇能打动我们的心扉,作者一定闻过家乡的“折断的嫩柳枝的芬芳”,有了这种切身的体验,才能写出如此的神来之笔。

老师读到这句诗时联想到陆游的词《卜算子 咏梅》中的一句:“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虽然所写的事物有所不同,情感不同,但是诗歌在写法上却有着相似之处。

同样这里也用两个形象化的事物,即意象表现了作者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5)、后面还有一处“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你觉得这句诗好吗? 生:好。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遭受蹂躏、侵略的国土岭南的苦难与不幸,人们在这种情况下当然无心来赏花,花儿只能寂寞地憔悴。

师:“寂寞”与“憔悴”都是运用的拟人手法,这里通过花儿的憔悴写出了人民所遭受的不幸,写出了日寇铁蹄下沦陷区的荒凉与衰败。读到此处,内心会顿然生起一丝痛楚。要把这种痛楚表现出来。

找生试着读一读。(如有时间可以反复来读)

(6)、看后一部分内容。请你找出表达内心充满希望,对祖国挚爱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只有那辽远的一角------那里,永恒的中国!”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为了表现对祖国的挚爱之情,这里面的用词例如“温暖,明朗,坚固,蓬勃生春,太阳,春------”有什么特点?

生:是积极的、暖色调的,有很多是褒义词。

师:那么在前一部分中写沦陷区时的那些用词有什么特点? 生: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生:更好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爱与恨。

六、知诗人(屏)

《雨巷》使他一夜成名。1928年8月,23岁的戴望舒创作的格律诗《雨巷》在《小说月报》发表。诗中写道:“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叶圣陶在编发这首诗时,称许他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洋溢着革命气息的留学生涯。1935年春天,30岁的戴望舒在法国留学。他用心创作,力求思想的进步,为国人翻译了《俄罗斯革命中的诗人们》。戴望舒积极参加了法国和西班牙的一些反法西斯游行,被学校开除,于是便启程回国。

无私无畏坚持抗日宣传。抗日战争爆发后,戴望舒转至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并且创办了《耕耘》杂志。1938年春主编《星岛日报》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因宣传革命被捕入狱。

在狱中我们的诗人面对敌人的拷打依然毫不屈服,依然拿起笔来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气节。

在狱中戴望舒还写过一首《狱中题壁》: 如果我死在这里,朋友啊,不要悲伤,我会永远地生存 在你们的心上。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在日本占领的地牢里,他怀着的深深仇恨,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当你们回来,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用你们胜利的欢呼,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曝着太阳,沐着飘风: 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这曾是他惟一的美梦。

让我们向一个高贵不屈而浪漫的灵魂致敬!

七、系统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你向大家总结一下。

八、当堂达标

下载推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我用残损的手掌第1课时满怀激情诵诗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我用残损的手掌第1课时满怀激情诵诗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