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及课堂练习题(北师大版)
XX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及课堂练习题(北师大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课
题
蚂蚁做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材分析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的经验
导学策略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引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锻炼身体,老师会组织我们做什么?
同学们到操场做广播体操,首先要干什么?
这样站既美观好看,还便于我们清点人数。今天,一群蚂蚁也来到操场战队做操。
二、探索新知:、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法
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那些熟悉信息?
这幅图要我们做什么?
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你知道一共有多少只蚂蚁吗?
2×4=48(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1)12+12+12+12=48
(2)
(3)
×
×
三、拓展应用
、试一试:
一个书柜213元,213×3=()元
213
×
答:
2、214
×
3个书柜要多少钱?
×
×
×3、7×3+4
8×6+3
5+2×8
2×6+5
4×9+6
3+6×7
4、一件大衣的价钱是一件羊毛衫的3倍。一件大衣多少钱?一件大衣比一件羊毛衫贵多少钱?
羊毛衫132元
5、填表。
2辆
3辆
4辆
5辆
6辆
7辆
8辆
大车乘客数
小车乘客数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了解了怎样用竖式来计算。下课后,请同学们试一试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进入情境,积极思考数学问题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六、采摘节 ——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60页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现在是什么季节?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成熟了呢?
这一切都在等着我们来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采摘节上逛一逛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采摘活动入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心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根据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请看,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贴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板贴数学问题)会解决吗?请同学说一下算式。
2、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与刚才的图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数学信息吗?
如果仍然要问“还剩多少个篮子?”你会解决吗?自己在数学本上试试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总结:不管哪一种算式我们都是用了同一种方法,都是先算要分多少个篮子,再算还剩几个。
【设计意图: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理解算理。明白分布算式与综合算式都是同一种方法,为后面进一步学生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3、观察综合算式,总结算法,揭示课题
观察综合算式,是怎么算出得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总结:像这种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综合算式,还有一个名字叫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抛开情境,单独看算式,自己归纳概括出乘加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你能从图中找到什么数学信息?(板贴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一共来了多少人?
同学们会做吗?请你自己解决,开始吧。(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交流、讨论你是怎样解决的
【设计意图:通过进行乘加混合运算的仿例练习,进一步巩固乘加混合运算的算理及算法。】
3、观察算式,交流算法,揭示课题 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先算——,再算——
总结: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种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叫乘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有了乘加的学习基础,在学习乘减时,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以及交流的过程,使学生轻松掌握了乘减的运算顺序,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
4、总结算法
请你认真观察这几个混合运算,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乘法)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重要先算什么?
归纳: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四、巩固练习
现在,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我们知道了,下面看你能不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采摘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1、走进苹果园,苹果树上接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可是有的苹果让虫子吃过了,你能把坏了的苹果找出来吗?
【设计意图: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是初学的孩子们最容易出错的地方。辨别对错练习的设计,起到了及时提醒孩子们的关键性的作用。】
2、柿子树上黄澄澄的柿子可诱人了,你想摘到吗? 想得到柿子可不容易,先完成下面的问题吧。
【设计意图:喜欢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为枯燥的巩固练习增添了趣味色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现在来看看咱们班一共可以收获多少柿子吧!你能解决吗?自己试试看吧。
五、全课总结,谈收获。
刚才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解决了采摘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我们的采摘活动也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能跟老师说说这次采摘之旅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66页
信息窗3 【课
题】: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通过尝试改变运算的顺序,理解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运算顺序,熟练进行混合运算。
3、培养进行较复杂运算的能力、能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情景图展现了学生解题需要的信息,孩子们在阅读中了解相关信息,教师借助引导、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探索新知可以产生浓厚兴趣。
1、谈话:秋天到了,果园里硕果累累。愿意继续和老师一起去果园里领略丰收的喜悦吗?请看大屏幕:
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图片一。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看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收集到的信息也很全面。那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非常好。善于提出问题的孩子才会喜欢动脑筋解决问题。这么多问题,有没有你一下子就可以解决的? 生交流。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学信息。
预设:一筐苹果60个。一篮苹果比一筐苹果少38个。一箱梨8个。小孩摘了43个梨。爸爸摘的梨比小孩多21个。学生汇报所提问题。预设问题:
1、每篮苹果多少个?
2、3篮苹果多少个?
3、小孩摘的梨可以装几箱?
4、爸爸摘的梨可以装几箱?
2、整理思路,尝试解决
师:想一想,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然后拿出练习本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预设:
(1)先求每篮苹果多少个? 60-38=22(个)
(2)再算3篮苹果多少个? 22×3=66(个)
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自主练习,交流巩固。
让学生借助信息出示的条件进行研究,圈一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列式计算。可以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直观策略的优势。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是算法多样化的实质,体现了“用不同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思想。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去思考、去议论、去探索,在引导学生自己介绍选择的方法及理由的同时,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进一步梳理了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说运算顺序对前面所学知识做以巩固,通过红点问题三的解决,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咱们先要完整的把题目说出来,你能把问题完整地叙述出来吗?(指名生说)。预设:
一筐苹果可以装60个,一篮苹果比一筐苹果少38个,3篮苹果多少个?
师:想一想,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然后拿出练习本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师小结:咱们同学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看出第一种写法不对。后面三位同学都能用自己的方法告诉我们要先算60-38,这非常好。老师也很喜欢第四位同学的写法。而且这位同学的写法和我们的数学家不谋而合。像这样的算式,为了先算60-38,数学家们用了一个符号来帮忙把应当先算的一步突出起来。它就是第四位同学用的小括号。板书:小括号()。
追问:你觉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呢? 生交流。
预设:小括号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计算这个算式时需要先算减法,所以把它加上小括号。师:有了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遇到括号该怎么办呢?对,要先算括号里的;也就是说小括号括出的一步要最先算。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1)师:现在,你知道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该怎么计算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86-56)×8(82-79)×13 130×(90-87)(45+36)×2
9×(260+40)
374-74×2 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出示红点问题三:你会计算下列各题吗? 84÷(8-4)
56÷(5+3)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那么,你能根据我们学习的内容来解决问题吗?
出示问题4: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请你先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指名板书交流。第一关:我会算:
师:刚刚我们说了运算顺序的六道题,你能准确地计算吗? 课件出示:(86-56)×8
(82-79)×13
130×(90-83)(45+36)×5
9×(260+40)
374-74×2 指名交流,集体订正。第二关:我会比 算式有无小括号对比教学
师:这两题你会算吗?请大家在本子上计算。(50-20)÷5
50-20÷5
师:我们已经知道在混合运算中,遇到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用这个知识我们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学校有6间微机室,每间有35台电脑。现在每间增加了10台电脑,现在有多少台电脑?
2、整理思路,尝试解决 预设:
(1)先求每篮苹果多少个? 60-38=22(个)
(2)再算3篮苹果多少个? 22×3=66(个)
4、集体交流,碰撞思维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生交流。预设: 生1:我这样写 60-38×3 =22×3 =66 生2:我这样写 60-38×3 =22×3 =66 生3:我这样写(60-38用圆圈圈起来)60-38×3 =22×3 =66 生4:我这样写(60-38)×3 =22×3 =66 生交流。
预设:小括号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计算这个算式时需要先算减法,所以把它加上小括号。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做法 小组讨论运算顺序,交流。预设: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生计算,交流订正。预设: 列分步算式: 43+21=64(个)64÷8=8(盒)列综合算式计算(43+21)÷8 =64÷8 =8(盒)
(50-20)÷5
50-20÷5
指名交流。课件出示:
(50-20)÷5
50-20÷5 =30÷5
=50-4
=6
=46 生交流。
课件出示:解题过程。检测目标1和目标3的达成 检测目标
1、目标2和目标3的达成 检测目标
1、目标2和目标3的达成 检测目标
1、目标2和目标3的达成 总结提升 领悟方法 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仅有知识上的收获,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梳理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或什么新的问题,也可以说出来,会提问题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谁先来?
生交流,师相机强调:算式中的小括号有什么作用?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注意什么?强调自主探究的重要性。学生可能的回答:
检有小括号的运算先算有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乘除、后算加减。测目标2的达成 【课堂检测】
下面给你五分钟的时间完成达标检测。
(一)谨慎计算 1、917÷(4+3)
2、24÷(48-40)
3、98-19×2
(二)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妈妈给了小兰80元钱,小兰买书花了56元钱,剩下的钱正好买了3支钢笔。每支钢笔多少钱?
【设计意图:通过当堂小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找到学生掌握好和不好的地方。做好有针对性的辅导。】 八: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1、2、每篮苹果多少个?
60-38=22(个)3篮苹果多少个?
22×3=66(个)
(60-38)×3 =22×3 =66
第三篇: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1节)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68中的主题图。
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6×4
8×5
9×7
7×5
6×8
9×7
二、结合生活情况使学生加深体会乘法的含义。
1、教学p68的主题图。(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p68中情境图。思考:①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②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游戏项目。(2)、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3)、各小组代表汇报。(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条件),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有乘法。(1)、学生汇报。(略)(2)、师:这些活动,你们在哪亲身体验过呢?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使用乘法计算?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回答。
三、练一练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上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创设生活情境质疑,激发学生求知识欲,让自主参与探究求知,效好的完成教学。
第二课时: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68——69,练习十五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教学难点: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
6个十是多少?
②
8个百是多少?
②
40是几个十?
二、探究新知。
1、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出示例1,进行教学。
⑴、出示情境图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 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①、学生独立思考。②、自由汇报
③、教师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板书2×9﹦18(元)
2×10﹦20(元)答:9人要18元。10人要20元。
⑵、出示情境图2。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①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会做吗?,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②学生汇报,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p69“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订正答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有什么发现?
2、完成练习十五中的第一题口算,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十五的第2、3题,分小组讨论完成,汇报。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利用学生以有的数的组成基础,几个
十、几个百、几个千是几的知识学会求积,从而迁引到观察积发现整
十、整百、整千算法口算时末尾0与得数积末尾的0之间的关系,而概括出口算方法,能快速准备的进行口算。
第三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5,6题。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 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 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在原有的求近似数基础上,较轻松的学会将其中一个多位数变成整
十、整百、整千来进行乘法口算,以提高计算速度。但个别同学却是用竖式计算来求积之后再进行约等,没实现方便计算,因此要强到估算的意义来明确算法。
第四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五中的第7、8、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训练,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一、引入(略)
二、解决问题。
1、出示教科书p73第8题,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
2、出示教科书第73页第9题。学生读题后问: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会列算式吗?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3、教科书p73第11题为开放题,学生能写多少算多少写对既可。
4、出示教科书p73第7、10题
①分小组讨论,由组长将讨论结果记下。②小组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 ③小组派代表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5、出示教科书p73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
1、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通过练习课,提高学生口算、估算水平,能灵活正确的进行计算。
第五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
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出示例1情境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12×3表示什么意思?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该怎样算呢?
1、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2、算完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3、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三、介绍竖式。
12。。。因数
× 3。。。因数
36。。。积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不进位乘法,还知道了乘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反思:通过拆分数字及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并能在理解算法中去探究去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第六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76例2,练习十七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乘法处处在生活中。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探讨交流
1、学生观察情境图。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2、教学p26中的例2。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⑴、将图中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
⑵、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⑶、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⑷、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18×3=54(本)8 8 8
×
+1 8 4 4
答:王老师一共买了54本。
三、做一做: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七第1题,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2、练习十七第2题,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练习十七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教学反思:学生以学过进位加法,因此在进位乘法的算理了较轻松的理解和掌握。练习中大多数学生能能正确计算,个别同学忘记加进位后写得数。
第七课时:连续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P79例4。
教学要求: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复习乘法竖式计算。
2.计算517×3后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新课教学。
1.P79例4的教学。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式子
(2)先由学生试算,通过集体评论订正、进行学习。
(3)把例4与例3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2.小结: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练习设计:
1.P79“做一做” 订正后,让学生找出哪一道题最容易出错,为什么? 2.填上适当的数。
四、课堂作业:P80第1题
教学反思:因刚接触多位数乘法,学生在知识运用还不牢固,时有时习惯性出现前面几位突然用到加法计算的现象或记得和该位相乘却忘记加进位的现象。
第八课时: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P80第2题—第4题
补充练习
教学要求:1.能正确地、熟练地应用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2.通过练习,体现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练习设计:
1.听算: 500×7
×4
320× 3
1000×9
430×2 2.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135×5= 525
269×6 = 6564
4273 × 5=8456 3.计算下面各题。
(1)5乘173是多少?
(2)4个2531是多少?
(3)23的2倍是多少? 4.课本P80第2、3题。
5.第4题可用比赛形式(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或3分钟内全做对的给予表扬。
6.做好练习的订正工作。
三、作业:书P80第5题—第13题
教学反思:通过计算时的口语训练,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练习。
第九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P83例5——例6和练习十九1——4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3个盘子,6个苹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 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
1.教学例5:认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
(1)要求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 用乘法呢?学生回答后,板书: 0+0+0=0
0×3=0 师:“0×3”表示什么呢?(3个0相加,结果得0.想一想,0×5等于多少呢?为什么?板书)(2)我们刚学过0X3=0,那么3×0得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3×0=0,再出一组算式0×9和9×0让学生回答得数是多少,最后出0×0让学生填,得出0×0=0.
小结: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让学生一齐读一遍. 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3.教学例6:出示518×3,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用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然后将第一个因数518改为508.
508×3,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同518×3是一样的.乘的时候也要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教师边说边把算式的得数写出来.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九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笔算,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做练习十九中的第4题
四、作业 : 让学生做练习十九中的第2、3题.
教学反思:利用多媒件课件演示了几个0相加得0,具体化的了解0乘任何数都得0的意义,并结合以有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经验能正确计算中间有0的乘法。
第十课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P86例7和练习二十1——8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3 12×4 200×3 120×4 2000×3 1200×4 口算后问: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总结: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二、新课
1.教学例7.
出示例题,问:这道题求“一共需要多少钱?”怎样列式?怎样用笔算?学生试做后,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
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做例7下面的“做一做”中.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第1题。让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 2.做练习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做,直接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教师了解学生在2分15秒内全做完的学生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中的第5.7.8题.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以后碰到这类题都可以用简便写法.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第2.3.6题
教学反思:学生能利用以有知识正确计算出末尾有0的乘法,在引导下学生也总结出了末尾有0乘法计算时较为节省时间的算法。
第十一课时: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P89——90的整理和复习和练习二十一
教学目标:
1、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
2、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口算乘法
1.做练习二十一第1题:口算。700 ×6怎样口算,要特别注意什么? 2.做整理和复习第2题
3.估算:整理和复习第1题,怎样进行乘法的估算?
二、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
整理和复习第3题:学生列式解答后,问: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一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一第3题.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根据第一行的数怎样得到第二行的数。
四、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一第4题
教学反思:通过练习发现,仍须加强连续进位的乘法练习,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灵活性。
第四篇:北师大数学六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78、79页《搭一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立方块组合成的)的形状,并能画出平面图;
2、能把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为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立方块的数量范围。
教学重点:会按要求搭立体图形,并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学难点:能把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为立体图形,并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具准备:课件,若干个正方体,彩笔,记录表,硬板。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用多个正方体可以搭出各种不同的立体图形,现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立体图形,你们能告诉我它们分别是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吗?你用什么方法数的呢?
2、师:搭积木是同学们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边游戏一边观察物体搭一搭。(板书课题:搭一搭)P78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活动一:根据搭出的立体图形,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按指令搭立体图形,观察并画出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
师:第一个游戏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搭积木比赛观察物体,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用5个小正方体积木,搭一个立体图形(如下图)
2、认真观察,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生动手搭,师台上示范)想一想,你们从那个方向进行观察的?我们来看一看小鸟、米老鼠、小女孩他们分别看到了什么平面图形?(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上面、左面看又分别是什么形状?)
师: 用课件出示各面画出的图形。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
师:你们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与看到的立体图形符合吗?生:符合师:这个立体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呢?生:5个
师:这是一个我们熟悉的立体图形。所以很容易想像每个方向看到的形状,这五个小正方体排列得很规则,没有被挡住的,所以我们很容易就知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二)活动二: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游戏活动,老师这里也搭了一个立体图形,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也搭一搭,先看活动要求:
1、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立体图形(如图)。
2、从上面、正面、左面三个不同方向观察,想象它是什么形状,把它画在记录表上。(学生活动、教师示范、教师巡视、学生展示、教师评价)课件出示,板书。
师:这个物体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或4个小正方形?你知道为什么吗?
师:从正面看只看到了3个正方形,是不是只有3个正方体呢?生:不是。师:哪一个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呢?
师:从上面和左面,只看到了4个正方形,是不是只有4个正方体呢?生:不是。(小组里一起指一指被档住的小正方体)课件出示:
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想一想,要正确画出看到的形状,首先要认真观察,看看哪些小正方体是隐藏的,哪些是能看到的,画好了以后还要进行对照就知道,看得见的就画,看不见的就不画。
师:下面我们来试一试,先搭出与老师同样的立体图形,再分别指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师巡视指导)课件出示。
(三)活动三: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三个游戏活动比赛,小女孩用5块积木搭了一个立体图形,这是她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你能不能把立体图形搭出来呢,分小组进行先看要求:
活动要求:按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搭一个用5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
师:板书平面图形(学生活动、教师示范、教师巡视、学生展示、教师评价、教师展示)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搭的?
师:引导学生说,我先观察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就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观察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就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观察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就搭出符合左面的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
小结:根据上面的形状我们知道有一块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形状就知道隐藏在哪块下面了,这样我们就很容易搭好了,那就是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只能搭成一个立体图形。
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请根据以下几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成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师:板书平面图形。(小组活动、出示课件、评价)
师:我们发现根据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能够搭出两种立体图形。(出示课件)如果没有限制小正方体的个数又应该怎样搭呢?有几种搭法?(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师:搭出这样的图形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师生小结)
小结:从两个方向观察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的小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请同学们完成P78最下一幅图。教师评价。
三、全课总结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80页
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讲故事:坐井观天
青蛙和小鸟到底谁对了?为什么他们看到的天是两个样子了?(让学生感受观察的范围不一样与他们的观察点有关系)
看来观察的范围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的范围》。
活动二:画一画
(贴图)秋天到了,桃子都成熟了,看!落的满地都是呢,有只小猴闻到香味赶来了,前面有一堵墙,什么都看不到了,真着急呀,没关系,爬树可是我的强项,爬到旁边的树上去看一看吧。
师:看,小猴子爬到了这个位置,它是从这一点进行观察的,(描出这个点)我们把它叫做观察点,我们把它确定为点A,那小猴在点A处能看到墙内的哪些地方呢?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启发学生将眼睛抽象成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象为数学中的“线”,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实际动手画一画,画出草图。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将体会到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发生变化,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这正是运用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它到底能够看到多大的范围呢?我们在图上该如何表示呢?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学生动手操作,并与同学交流,发展空间观念。)
如果小猴继续往上爬,爬到B处或者更高的C处,那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1题:指名画,并说明画法,指出离墙最近的点和看到的范围。
2题:全班汇报交流。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与全班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结板书:观察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
活动三:试一试
1、画出夜晚路灯下杆子的影子。
(贴图)这里有四根同样高的杆子,你能画出它们在同一盏路灯下的影子吗?
如果我们把这四根同样高的杆子看作一个人,那刚才的问题你能解释了吗?为什么人的影子在路灯下会忽长忽短呢?
(学生独立试画,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并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如图(课件出示),有一辆客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客车行驶到某一位置时(如位置①),司机能够看到建筑物B的一部分。
(进一步感受观察范围的变换与观察点有关系。)
3、师:我们都知道猫和老鼠是一对天敌,当猫看到老鼠就会扑上去捉住它,有这么一只聪明的小老鼠就躲到残墙的后面,可是小猫在残墙前,小老鼠可以在哪个区域活动又不会被小猫发现呢,你们愿意帮助它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在图2中画出小老鼠可以活动的区域。
足球场内的声音
教学内容:足球场内的声音(教材第82、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用语言表达图中各种量之间的关系。
2、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能从图中分析出某些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谈话:上课之前老师先送一段音乐给大家。《金蛇狂舞》
你觉得这首乐曲怎么样呢?
这首乐曲的节奏强弱是不是始终一样呢?
师:对这首优美的乐曲节奏很鲜明,强弱变化也很大,时而轻而优美,时而有雄壮有力
激情四射,希望大家这节课也能这样活力四射。
师:大家可能都在电视上看过足球比赛吧!当有精彩进球时,足球场上会是什么状况?
这些声音是长时间一样大小,还是有变化的?有谁注意过这些声音是怎样变化的?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它们的变化情况。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足球场内的声音》。
(二)教学实施
1、下面我们听一段足球比赛时赛场上的录音。
谈话:你们感受到现场的气氛了吗?
2、课件展示描述某足球比赛插内声音的起伏情况的图
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在图上能了解到哪些有关足球比赛的情况呢?我们一起来看:在这幅图中横轴表示什么?(时间)每一个格表示多长时间?(10分钟)纵轴表示什么?(音量)
3、获取信息。
从这幅图中你获得到哪些信息?
小组内交流,之后全班集体交流。
3、分析图意,研究从图片中得到的信息。
(1)从观众开始进场到全部退场.一共经过了多长时间?
(2)比赛开始前半时,足球场内的音量是如何变化的?
(3)上半场什么时间足球场内的声音突然变得非常大?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4)在半场休息时,足球场内的音量如何?
(5)描述下半场足球墙内音量变化的情况以及比赛的情形。
(6)比赛结束时足球场内的音量变得如何?
4、深化练习
(1)、问题解决完了,下面老师将这幅图的前半场配上解说请同学们边听边看图再一次感受足球场内声音的变化。
(2)、如果给你们5分钟时间准备同学们能不能将下半场的音量变化情况以及比赛情形用解说的形式叙述出来呢?
5、总结
观察图,横轴中的时间是一定的吗?纵轴中的音量是一定的吗?(他们都是变量)那么谁能说一说用图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好处呢?
板书:图可以直观的表示出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试一试。
同学们刚才我们依据图直观的分析和感受了足球场的声音变化情况,下面让我们再次根据对图的观察分析体会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1.出示海水受日月的引力而产生定时涨落的现象。
让学生独立对图进行观察分析,体会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回答书上提出的问题。练一练。
刚才我们是根据图回答了问题,如果让你们根据对变化情况的描述选择合适的图你们能完成吗?
示练一练:首先鼓励学生理解语言所描述的情况,然后分析答案中的三幅图,特别是对一些特殊点的分析。
3、将练一练选中的第三幅图单拿出来让学生用语言再复述一遍。
五,全课小结。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课文16-20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小松鼠找花生》、《雪地里的小画家》、《借生日》、《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5篇课文、语文园地六和口语交际六。
二、学情分析:
至今为止多数学生步入正轨,能够认真听讲,但是由于多数学生好动贪玩,所以教学中难度较大,理解困难,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
1、认识53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
4、教育学生要关心父母,孝敬父母。
5、教育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四、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五、教具学具准备:班班通课件、卡片
六、教学措施:
1、利用自制卡片,帮助学生认读生字。
2、利用辅助设备投影仪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课文内容。
3、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一些动画的演练,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好帮扶工作。
七、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1、制作生字卡片,反复认读生字。
2、反复指导学生写好田字格中的生字,利用评比加强学生对生字的书写,利用默写来检验对生字的掌握程度。
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以读促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4、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八、基本功训练重点:
1、基本笔画的练习,生字的书写,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九、教学时间安排:
小松鼠找花生 2课时 雪地里的小画家 2课时 18 借生日 2课时 19 雪孩子 2课时 20小熊住山洞 2课时 语文园地六 2课时 口语交际六 1课时
课型:新授
16、小松鼠找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2个偏旁“夕”“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2、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教法:朗读感悟法、读书指导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1、花生实物、电脑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2、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树上、地里植物开花结果的情形。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揭题:
(出示花生实物)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学习“生”字)
花生是一种非常好吃的果子,不但我们爱吃,连小松鼠也爱吃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小松鼠找花生》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看多媒体动画,教师范读全文。
2、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3、学习生字
(1)在生活中你已经认识了屏幕上的哪些字?(指名说说)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让学生回忆识字方法)
(2)小老师教读生字后同桌互相正音。注意读准“找、种、生”。
(3)学习新偏旁“夕”和“母”
(4)小组合作记字形,指名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4、巩固字词
(1)同桌互助,认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2)在“识字迷宫”里认读生字(课件演示)
(3)游戏:开火车找朋友
三、写字指导:“生、里、果”
1、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注意观察,找准关键笔画。
2、学生互相交流,怎样写好这三个字?
3、学生临写后互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知汉字的整体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词卡。
2、听写生字。
二、整体感知,朗读感悟:
1、结合插图自由地读全文,标出自然段。
2、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二幅图的内容?(1-2自然段写了图1的内容,3-5段写了图2的内容)
3、学习1-2自然段
(1)自读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2)看图,你觉得花生的花怎么样?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鲜艳)理解“鲜艳”就是颜色明亮好看。
(3)思维拓展:还有哪些东西很鲜艳?(五星红旗、漂亮的衣服、五彩的贝壳等)
(4)读好句子:“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5)小松鼠看见花生的花,它是怎样问鼹鼠的呢?
(分角色读好鼹鼠和小松鼠的对话。)
点拨:“这是什么花呀?”要突出问话的语气。“花生可好吃啦!”要突出感叹的语气,读出儿童的童真童趣。
4、学习3-5自然段
(1)引读3、4段:小松鼠听了鼹鼠的话,它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读: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
结果怎么样?(学生读:“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2)朗读指导:小松鼠没看见花生,心里觉得怎样?(很奇怪,也很失望)谁能用这样的语气再读读这句话?(指名再读:“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3)引导置疑:如果你是小松鼠,此时你有什么问题?
(电脑出示:“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读出疑问语气。)
点拨:这句话是小松鼠自己说给自己听的,这叫“自言自语”。
(4)小组合作讨论这个问题。(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花生的果实是结在地里的。)
(5)思维拓展:通过课前预习,你还知道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土里的?(藕、土豆、山芋、萝卜、地瓜、番薯)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实践活动:
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1、讨论:小松鼠后来找到花生没有?它是怎样找到的?
(去问鼹鼠、自己上网查资料、请土地公公出来帮忙等等)
2、小松鼠找到花生后会怎样呢?
(和鼹鼠一起吃、自己把花生藏起来留着冬天吃等等)
3、点拨:讲故事不但要讲清楚事情的经过结果,还要讲清楚小松鼠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4、自由准备后在小组内先讲。
5、指名上台讲给大家听。
6、集体评价(普通话是否正确、语言是否流利、故事内容是否合理等)
板书设计:
16小松鼠找花生 种、开花、找
小松鼠————————→花生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学童话,采用科学语言的形式,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富有情趣,符合儿童特点。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也就特别注意:怎样引起孩子的注意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结合课文插图,理解重点词语。本文配有几幅插图,图文并茂。我充分发挥图片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透过观察了解文章内容。我让学生观察“花生开花”图,想象花生开花的情境,从而理解“格外”、“鲜艳”一词,引出松鼠与鼹鼠的对话,体会松鼠高兴的心情。
二、多种形式朗读,深入感知课文。在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比如比赛读、分角色读、师生对读以及表演读,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练读上,让学生从读中感悟。
三、拓展延伸。在课的最后,我还帮助学生续编故事,将语文学习向生活延伸,对于语文的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要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语文观。
尽管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看似教学效果不错,但是细细反思,自己感觉对重点词语“自言自语”的理解还不够到位。学生虽然通过观察课本中的插图明白了“自言自语”就是自己对自己说话,却没能帮助学生进入生活情境,体会到“自言自语”即为低声的自己嘀咕。所以学生在表演造句时就表现出对这一词语的理解不到位。
如果这时我能借助课本中的图画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中小松鼠的表情动作加以理解,再来联系生活实际,情境表演,效果会好一些。课型:新授
17、雪地里的小画家
一、学习目标: 解生字、词。、知道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三、教法:讲解法、示范法
四、学法:自主 合作 探究 讨论法
五、教学用具: 课件、生字卡片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冬天到了,小朋友们喜欢下雪天吗?雪后,小朋友们在雪地里玩些什么?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出示课题:
22、雪地里的小画家。齐读课题
3、讨论: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小画家?(年龄小,但画画本领很大的人。)
4、雪地里的小画家指的是谁呢?它们画的画什么样呢?我们来谈一谈课文。
二、初读课文
第一课时、学习11 个生字,认识“虫、目”两个偏旁,通过朗读理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读第一句
⑴看图,想象下雪时什么样?
⑵下雪了,小朋友们高兴吗?小动物们要在雪地里画画,看到下雪,心情怎样?(非常高兴)
⑶再读第一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来。
2、读第二句
说说谁来到雪地里?“一群”是什么意思?
过渡:一群小画家都有谁呀?他们画了些什么呢?(自己读一读第三句,小组讨论答案)
3、读第三句
⑴提问:一群小画家都有谁?他们画了些什么?
⑵出示小动物在雪地上跑来跑去的投影片,再观察插图,看看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里画的是不是与图片上的画很相像?
⑶谁再把第三句读一读?要读清楚谁画的是什么?
⑷小动物们画了什么?(教师引读,男女生对读)
4、我们平时用什么画画?这群小画家是怎么画画的呀?谁来读第四句话?
⑴指读第四句。
⑵小画家们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小结:原来这是幅美丽的图画,就是小动物们走在雪地上,爪子或蹄子留在雪地上的脚印呀!
⑷你们夸夸他们吧!
⑸齐读第四句话。
5、师生分谈五、六句话
师: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生:他在洞里睡着啦
⑴提问:青蛙为什么不到雪地里和小动物们一起画画呢?(他在洞里睡着了)
⑵青蛙为什么躲在洞里睡觉呢?
(学生讨论交流-青蛙是冬眠的动物)
⑶最后两句话一问一答,你能读出问答的语气吗?
指名读(指导)
6、练读全文(配乐朗读,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四、指导背诵
1、填空背课文
2、独立背诵,同桌互背
五、小结
六、想象思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冬眠的?)
读了这篇文,我们知道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脚趾形状不一样,还知道了青蛙冬天在洞里冬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词语、生字卡
竹叶小马月牙不用
马牙用笔加
二、识字、写字
1、分小组学写生字
⑴读准字音
⑵分析字形、数笔画
2、指导写字
三、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连连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题
2、集体背诵第三句话
3、自己连线,老师集体纠正
四、思考
1、你们还了解哪些动物是冬眠的?
2、还有哪些动物也会来到雪地“画画”?
板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
小狗
脚印贴图
脚印贴图
小鸭
小马
脚印贴图
脚印贴图 青蛙——————→睡觉(冬眠)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小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以下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总结与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在导入部分,我播放了美丽的雪景图,把学生带入到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导问:下雪时,你的心情怎么样?想做什么?由此激发学生朗读时的喜悦。然后让学生展示读,注意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
二、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步突破难点。
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对于这一点,我是通过以下几步来完成的。
1、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的形式找到“谁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2、在学生找到并读出对应句子时,同步多媒体展示四种动物的脚印,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印象;
3、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了这几种小动物及它们的脚印,让学生做“找脚印”游戏。这样层层递进,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这一难点。
三、注重课内外相结合。
针对青蛙冬眠一事,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动物要冬眠?并出示其他动物图片,作为课外知识拓展。合理开发课外资源,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但是纵观整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朗读有些地方指导得还不够到位,对学生的指导抓的不够细,学生的说话练习不多,这都是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我将积极弥补自己的缺点,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型:新授
18、借生日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布、今、正、放、雨、两”6个字。认识三个偏旁“方”、“饣”、“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把生日接给妈妈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中感受母女间的感情。
三、教法:启发引导法、合作交流法
四、学法:自主 合作 探究 讨论法
五、教学用具: 课件、生字卡片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放生日歌曲,提问:谁知道“生日”是指哪一天,每个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生日。
2、平日里,你们会向别人借东西,也会把东西借给别人,听说过借生日吗?出示课题
18、借生日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2、提问:课文中谁把生日借给谁?“我”指的是谁?
3、再读课文,共分几个自然段?你想读哪个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1、2自然段
2、认识两段中的生字
3、小云的妈妈说自己把生日给忘了,妈妈真得是忘了吗?(小云的妈妈并非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别人)
4、指导朗读
“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没见过妈妈过生日,小云感到疑惑,要突出“从来”,读出纳闷的语气。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1、指名接读三、四自然段
2、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大家讨论后,明白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了关心妈妈,同学们应该向她学习)
3、指导朗读
最后两句话是她经过思考想出的办法,要读出肯定的语气,表现出小云的天真可爱。
五、全文朗读
1、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读,同学与同学读
2、配《生日歌》读
六、扩展活动
亲手作一件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二、分小组自学生字
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正、怎、饭、拿”等字的读音
2、分析字形,用不同的办法来记忆
3、指导写字
4、学生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复习巩固
1、复习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⑴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提示:红花中的字可以做词头,也可做词尾
2、分小组比赛
3、每组选出代表,全班比赛
四、想象故事的结尾
1、请同学们编出故事的结尾
2、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讲评小结附板书设计: 借生日 小布熊
小云←——————→妈妈
母女关爱
教学反思
一、识字教学形式多样,注意渗透识字方法。在让学生齐读,小老师领读,指名读等多形式认读后,我抓住“班”“礼”渗透给孩子要关注身边的事物,做个有心人,善于在生活中识字。“拿”是个会意字,借助动作帮助学生明白合手就是拿。
二、抓住关键句子来组织教学。让学生紧紧围绕“早晨,小云醒来一看,枕头边放着一只可爱的小布熊。”“吃过早饭,妈妈要去上班,拿起包一看,里面装着一只小布熊。”这两句话,通过自读自悟,发现体会、指导朗读等多种方式,引导自己去发现、理解课文,最终感受到妈妈和小云之间相互的爱。
三、进行随文说话训练。利用第一幅插图,让学生说说“妈妈会怎样向小云祝贺生日”;在理解词语“总是”后,通过用它说句来加深理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存在不足:
学生的课堂参与缺乏主动性,在语言表达上训练不够。平时自己说得较多,学生说的机会太少,而且学生回答问题时思维不够开放,不够活跃,说得比较简单。
今后在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语言表达上还需多下功夫。同时结合一年级学生特点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上多学习,多探索,让课堂成为锻炼和展示学生的舞台。
集体备课 《雪孩子》
一、说教材
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课文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易于激发学习兴趣,也有利于老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便用教材。本篇为首次出现不注拼音的课文,看图读文,让学生尝试着自己阅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说目标
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三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
2.理解重点词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飞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三、说教学法
对于刚刚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上述的关系是极有难度的。所以教师要通过演示课件“雪化成水、水蒸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自然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四.说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雪孩子、雪人、雪娃娃„„)
2、“谁认识这个字(孩)?”“你是怎么认识的?”
同学们畅所欲言,最后归纳出低年级孩子识字的方法: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问妈妈、查语文书后面的生字表,还可以进行猜读,如果以后学会了查字典,还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等。
[这部分内容主要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雪孩子的什么事。
2、学生交流。
3、播放动画,听课文朗读,把学生带入丰富的想象和亲身体验中
4、交流自己的感受。
[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求同思维能力。]
(三)阅读新课,理解课文
1、继续读第一自然、老师再范读、再指名读。通过读,使学生尽情地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领略雪的风采!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呢?引导学生从文中找问题的答案 [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读二、三自然段,观察插图,说说这幅图的主要意思
4、结合画面的内容,体会小白兔往来火里加柴的原因。[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演示课件,突破难点
1、雪孩子化了以后,为什么会变成一朵白云呢?
2、课件演示“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重难点的理解:知道了在一定温度下雪遇热会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就成了云。
3、文中的哪个词是说这种现象呢?“,”飞“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这部分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五)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1、讨论: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2、说话练习:雪孩子回来以后,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六)总结全文,提示主题
再放动画片,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最后得出问题的答案。[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七)朗读课文,加深感悟
同学们可以采取任何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课文。如看动画片读、个人读、小组读、自由读、默读、和喜欢的小朋友们一起读、演课本剧等等,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附板书设计:
19、雪孩子 和小白兔玩 ↓
雪孩子 救出小白兔 舍已救人 可爱
↓
成了—朵很美很美的白云 教学反思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充分发展的空间。
特色一:动画片的设置非常成功。不仅巧妙地导入了新课,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性趣,有了美好的情感体验,而且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声情并茂的动画片,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特色二: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把教与学的主要活动放在”读"上:初读入情-读中悟情-想中悟情。整个课堂书声琅琅,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情感性、人文性、综合性。
特色三: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通过落实三维目标,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再现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求同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当然,教学中难免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我们班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还不那么流畅。《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作为起始阶段教学,培养语感尤为重要,朗读则是培养语感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所以,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课型:新授
20、小熊住山洞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年、左、右、和、动、鸡”6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懂得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三、教法:启发引导法、合作交流法
四、学法:讲解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用具: 课件、生字卡片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情境。
师:小朋友们,老师带你们去美丽的大森林里看一看,好不好(播放课件)?你们看,这就是大森林,这里有高高的松树、绿茸茸的小草,还有喳喳叫的小鸟、蹦蹦跳跳的小鹿,他们都生活在这里。今天,老师事先和小熊家打好了招呼,说要领着小朋友去他家做客呢,你们想认识他们吗?请你们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第20课;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同时标好自然段。
二、读课文,识生字。
1、再次自读课文,识字。猜猜生字小淘气的读音,也可以问老师和同学。如果还有不会的,就先放放。
2、听读课文,识字。
(1)指名分段读课文。播放课件,其中生字用另一种颜色标出,要求读通顺。
(2)齐读生字。
3、出现全部生字(带拼音)。师:同学们,现在先把你认识的字读一读,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男女生分行读。)
4、小组合作读课文,读中巩固识字。
5、识记生字。再次出现全部生字(无拼音),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师: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
三、读后悟、读后思。
1、师:我们要去小熊家做客了,没看到小熊之前,你知道了什么呢?
2、师:要是到了小熊家,你想问它什么问题呢?在课文里,你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四、学习1-2自然段。
1、了解山洞的特点。
(1)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住在山洞里是什么感觉?
2、观察图,感受小熊高兴的心情,小熊好像在说什么?
五、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收获真不少,认识了生字,还结识了小熊一家,下节课我们就去小熊家做客。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一路坐着火车终于来到小熊家了,他们家住在大森林里。你们看,小熊和熊爸爸在门口欢迎我们呢(播放课件)我们一起走进山洞看一看,哟,这里还有一些汉字呢,原来小熊也爱学习呀,我们来读读字,和它比一比。
二、说图意,读课文3-6自然段,感悟自然美与行为美。
1、师过渡:大家看小熊家的墙上还有四幅照片呢。(播放课件,显示文中四个季节的图片。)
2、说图意,感受森林景色的美丽。学生喜欢哪一幅就说哪一幅。
3、说完图意,读图画对应的自然段,教师相应点拔、指导:读出景色之美,“舍不得”三个字轻轻的读,读出爱惜之情。采用灵活的形式读课文,如指名读、小组读、打擂台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男女生比赛读。
4、指名配乐连读3~6自然段。
三、学习7-8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七、八自然段,教师重点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2、读完“一束束美丽的鲜花”后,练习课后“说一说”。
3、想像、说话练习,小动物在献花时会说些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戴头饰表演。
四、口语交际:记者采访小熊一家。
小组合作模拟练习,指名表演。
五、巩固识字。
1、自由读生字。
2、汉字魔方。加个偏旁构成字,再口头组词。告()()欠()()
吉()()云()()
3、芝麻开花。口头扩词,看谁的芝麻结得多。
年()()()满()()()
直()()()动()()()
4、用生字组词说话。
5、把生字编成阅读材料,换环境识字。
六、学写生字。
1、了解字义。
(1)给生字组词。(2)指指身边左右各是谁,各有什么东西等。
2、学写“年”。学生独立看书,了解“年”的笔顺;教师范写,强调在田字格内的位置。请学生书空、练写。
3、学写“左”、“右”两个字。让学生观察字形,教师问: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练写。
七、作业
1、画一画你心目中的大森林,在上面写上你想说的话。
2、实践活动:“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社区和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做点事。
附板书设计: 小熊住山洞
春天 长瞒绿叶
夏天 开满花儿 舍不得砍 秋天 结满果子 冬天 许多小鸟
教后反思
这是一个意在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故事,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连环画形式出现,语言浅显,符合儿童特点。
1、由于本课语言浅显,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出现,虽然全文不注音,但可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学习课文。主要通过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的方法来学习课文。通过读感悟林中环境之美,小熊一家行为之美。从而欣赏美、感悟美、表达美。
2、注重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3—6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喜欢哪个季节的美景就说哪幅图,并把相应的段落读好。不必按部就班的按课文内容进行,给他们自主选择的空间。
3、注重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课后就布置学生在家长帮助下,搜集“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什么”,和收集一些社会上不文明的保护环境行为。
但存在很多不足,如下:
1、对于春天这个季节的指导朗读不到位。本想让学生先说看到什么,“满树的绿叶”说出树叶多,小熊心情兴奋,因此读的时候要响亮。然后说说平时生活中舍不得的心情,来感受下小熊舍不得的心情。这是重头戏,我觉得设计是好的,但课堂生成差强人意,缺少经验,指导不够到位。
2、在设计上还缺少点乐趣,开始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也许是因为后来问题提的太多了而且也有点难,使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课上到最后师生互动比较少。看来在备学生这块,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虽然缺点很多,但有思考总是会有进步的,我下次会再努力的 课型:复习
语文园地六
一、学习目标:
1、启发学生采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复习汉字。
2、通过词语搭配联系,学习准确运用词语,不断积累词语。
3、了解词语重叠后在表达上的不同、并学说这样的词。
4、学习猜谜语。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叠词。
三、教法:启发引导法、板演法
四、学法:自主 合作 探究 练习法 讨论法
五、教学用具:班班通、卡片、贴图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小朋友们学了许多本领。今天我们就要去语文俱乐部——语文园地六中去大显身手,参加四关擂台赛,看看哪个小组、哪个小朋友是俱乐部的擂主?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二、第一关:我会说看谁说得多
1、出示题目中带偏旁的字认读。(在汉字王国中我们认识了许多汉字朋友,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
2、这些汉字朋友有什么特征?能说出他们的偏旁吗?指名学生一一说出9个字的偏旁,教师相应板书。
3、认读偏旁。
4、偏旁大搜寻。(有这些偏旁特征的汉字朋友还有很多,把他们邀请出来。小组成员合作,比一比哪一组邀请的汉字朋友又快又多?)
5、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板书。(教师根据偏旁的字数给每一小组加分)
6、扩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偏旁?都有哪些汉字朋友?
三、第二关我会连
1、认读词语,找朋友。分组合作连线,交流汇报。
2、你发现外面下半圈“红红的、绿绿的、白白的”三个词有什么特点?
3、读出词的不同意思。如:把“可爱的”与“小猫”连在一起,你又发现了什么?(一是小猫很可爱;二是可爱的是小猫,不是别的。指导读好语气)
4、扩充练习:“可爱的”还可以与谁交朋友?找出课文中外圈词更多的朋友。(哪个小组找得多,得分最高。)
四、交流闯关收获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让我们接着去闯关吧!
二、第三关读读说说
1、过渡:小朋友真聪明,顺利地闯过两关,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能开开心心地读读这些词语吗?(出示课文中的四组词语认读)
2、我的发现:每组前后两个词语有什么不同?
3、应答赛。师说前面两个词,生答后面的叠词。或师说后面的叠词,生说前面的词。
4、加赛:你知道还有那些词也能这样说?
三、第四关我会猜
过渡: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我们马上就要抉出今天的擂主。
1、读两则谜语,做到读准音
2、集体交流:分组读谜语、猜谜语,猜对的小组加分,说说是怎样猜出来的?
3、扩展活动。
对抗赛:分小组出谜语,其余小组猜。出谜语的小组与猜出谜语的小组加分。
四、总结、颁奖
1、总结
2、对今天获得擂主的小组颁奖
课型: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六
一、学习目标:
1、动脑筋想出小兔把南瓜运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2、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
二、教学重难点:
动脑筋想出小兔把南瓜运回家的办法,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
三、教法:讨论法、讲解法。
四、学法:自主练说
五、教学用具:班班通、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森林里有一座漂亮的蘑菇房子,那就是小兔的家。一天,兔妈妈对小兔说:“今天我去奶奶家看望奶奶,你在家帮妈妈做件事好吗?”小兔高兴地说:“好,好。”兔妈妈笑了,说:“乖孩子,你去咱们家南瓜地里摘一个南瓜回来吧。”兔妈妈走了,小兔来到了南瓜地里。(课件演示)他挑了一个最大的南瓜,可是怎么也搬不动。聪明的小朋友,你们来帮帮小兔,想办法把南瓜运回家好吗?
学生自由想像,自言自语,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二)、创设情境,交流小兔运南瓜的办法
师:现在老师就是兔妈妈,小朋友是聪明的小兔,小兔已经把南瓜顺利地运回了家。谁先来告诉妈妈你是怎么运回南瓜的?
在情境中“小兔”告诉“妈妈”运南瓜的方法,“妈妈”及时地进行鼓励。
(三)、讨论:哪种方法好?好在哪里?
师总结各种方法,请小朋友独立思考自己认为哪种方法好,好在哪里。
学习小组讨论,要求人人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师组织进行全班交流,认为同一种方法好的小朋友可以补充理由,鼓励有不同的看法。
(四)、课后延伸
师讲故事,大意是:小猴、小松鼠、小兔、小狐狸举行跑步比赛,他们手中都有一支雪糕,规则是:谁最先跑到终点并且手中的雪糕没有化,谁就是冠军。结果小松鼠获得了冠军。那么小松鼠是怎么做的呢?
(五)课后作业
想办法,把想到的办法告诉给自己的好朋友,看谁想的办法又多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