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备课资料【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5课《世说新语》
25.《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阅读浅显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过程和方法:练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学习重点
颂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义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学习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二、知识准备:
1、走进刘义庆,了解《世说新语》的特点。
①简介刘义庆及《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两则选自 ,作者是。《世说新语》的编写者是(朝代)文学家。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这两篇讲述的都是 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②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雪骤()无奕女()差可拟()
尊君在不()谢道韫()俄而()
三、学习过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儿女讲论文义: ..公欣然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即公大兄无奕女: ..
2、翻译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未若柳絮因风起。撒盐空中差可拟
3、整体感知:
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
②用“撒盐空中”何“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谢太傅大笑乐?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四、知识梳理:
五、达标检测
(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未若柳絮因风起()()俄而雪骤()()撒盐空中差可拟()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入门不顾()下车引之()公欣然曰()太丘舍去()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còu)B.公大兄无奕女(yì)C.尊君在否(bù)D.友人惭(chán)
3、下列加点的词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女儿)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
4、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D.元方入门不顾
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达标检测
(二):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
儿曰:“。”兄女曰:“。”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雪骤()差可拟()柳絮()无奕()
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
古义: 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⑵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6、谢太傅一家可谓其乐融融,你的家庭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片断吗?模仿课文,以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25.《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主备人:汤秋侠 时间:
使用者: 课型:
一、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阅读浅显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过程和方法:练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学习重点
颂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义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学习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二、知识准备:
1、走进刘义庆,了解《世说新语》的特点。
① 简介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两则选自 ,作者是。《世说新语》的编写者是(朝代)文学家。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这两篇讲述的都是 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期日中: 太丘舍去: .. 相委而去: 则是无信: ..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
3、翻译句子。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三、学习过程:
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的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②《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已下车向元方道歉,但元方仍入门不顾,这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③ 品味陈元方回答“友人”的话,说一说为什么能使“友人惭”?
四、知识梳理:
五、达标检测
(一)一、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变化。
A、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 今义: B、太丘舍去 古义: 今义: C、下车引之 古义: 今义: D、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 今义:
二、阅读下列三篇文言,回答文后问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②尊君在不()③相委而去()
④下车引之()⑤尊君()⑥家君()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学必好问 B、子将安之 C、良愕然,欲殴之 D、投诸渤海之尾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5、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达标检测
(二)(一)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类此。
6、解释加点的字。
遗()夜书()说()尚明()以治()
7、翻译下列句子。
①云而过书“举烛”。②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8、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从中可归纳出一个成语:。
(二)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 秦青、薛谭:都是秦国著名的歌唱家。饯:设酒食送。衢(qú):大路。
9、选出对下列加点字词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A、薛谭学讴于秦青:唱歌 B、未穷青之技:尽、全部 ..C、抚节悲歌:把住 D、响遏行云:阻止 ..
10、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11、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学反思
《〈世说新语〉两则》训练一
一、南朝宋 刘义庆 寒雪日 内集 谢太傅与儿女 讲论文义
二、不如 乘 不久、一会儿 急 差不多可以相比 约定同行 丢下 回头看 拉 高兴地 离开
三、B
四、A
五、C
六、B
七、(一)1.fù zhòu nì xǜ yì 2.D 3.古义:指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4.⑴不久,大雪下得急了,谢安十分高兴地问:“纷飞的白雪就像什么?” ⑵(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5.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的比喻比胡儿好。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的比喻过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6.略
(二)、7.七言绝句 咏物诗 8.拟人、比喻 赋予白雪以人的感情,显得生动活泼。以“飞花”喻雪,不仅形似,而且生动形象地写出动态美,与春天的景象吻合。9.略 《〈世说新语〉两则》训练二
一、A.期 古义:约定 动词 今义:日期 名词 B.去 古义:离去、距离 今义:前往 C.引 古义:拉 今义:引用 D.顾 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二、(一)1.《世说新语笺疏》 刘义庆 南朝宋 2.①约定 ②通“否” ③丢下、丢弃 ④拉 ⑤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C 4.做人要重礼守信 5.略 6.略
(二)7.送 在晚上书写 通“悦” 崇高 治理得好、太平8.①一边说一边将“举烛”二字误写到了信上。②国家是治理好了,但“举烛”二字却不是郢人写信的愿望。9.寓意:比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 郢书燕说 10.C 11.B 12.B 13.那歌声慷慨悲壮,在树林中萦绕,树林也仿佛被震动了;那歌声优美洪亮,响彻天空,连云彩也好像伫立静听。14.寓意 :学无止境。满足于一知半解,便不会有成就。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5世说新语
25、《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咏雪
一、导入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听了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新课学习
(一)复习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二)学习《咏雪》。
1.一读课文:
2.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5.五读课文能背诵:
6.归纳主题: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不俗之才。
7.想一想 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如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三、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四、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目标: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3.能力目标: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知识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难点:能力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机智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能让梨的„..孔融,还有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年仅七岁的陈元方,他是课文P129《陈太丘与友期》里的主要人物
板书: 《陈太丘与友期》
2、解题:首先看看标题怎么理解,陈太丘不是人名,太丘是地名,古人习惯用姓氏加官名或地方名称来作为对人的称呼,相同的还有苏东坡,期是约定,综上所述,标题意思是一个在太丘做官姓陈的人和朋友有约定.二.整体把握
(一)朗读感知
1教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重要字词在旁边注上拼音。
强调不----通“否”
2.学生小声跟着读,注意节奏的把握
3.齐读课文
(二).理清字句
1.快速默读课文,对照注释及翻译资料理解文意,碰到疑难处做上记号 走近学生。指名2个学生质疑字句,师生共同答疑
其实文中除了上述提到的这些字词,还有需要理解并积累的字词教师板书字词意思。
①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古今意思不一样,离开乃:才)②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行:相约同行
委:丢下,舍去)③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拉
顾:回头看)
④区分尊君(尊称)君(礼貌的称呼,意为你)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有个学生在质疑时,提出了“相”,在文中意为“我”.3.在理解字句之后,应该学会翻译重要句子,可以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出来,同时把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比如: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句话, “日中”是哪一天的日中, “不至”是谁不至,明显是省略了一些成分, 相同的还有文中的“过中不至”,指名翻译, 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翻译其他的句子。
(三)整体把握和合作探究
1.通过刚才对字句的学习, 文章的大概意思也就出来了,现在我们回到课文,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①客人发怒的原因是“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②客人不守信的表现是“过中不至-”
小结:可见我们做人要讲“信”讲“礼”
补充板书: 信 礼
2.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元方,他又有什么性格特点?直接指名学生回答,补充板书:聪明 机智 可我们也发现了文章结尾客人已经主动道歉,他仍然入门不顾,是否礼貌?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同桌或者4人小组之间交流看法
小组讨论并回答
三.延伸:古人是很重视仁义礼智信的,那么,“诚信”“礼貌”对今天的我们还
有用吗?请联系实际谈一谈你自己的认识.提示: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角度思考, 如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师长朋友应该怎样?在考试的时候堂而皇之拿着参考资料是否就是“诚信”的体现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元方确实是聪明机智的孩子,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信与礼的重要性, 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让我们以信做人,以礼待人.五.布置作业:完成新学案
熟读并背诵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 世说新语教案
安徽省芜湖市第三十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2》教案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 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2.导人
3.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4.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5.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6.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 7.教师导学
①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第二课时
一、《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二、《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作业
① 完成课后练习②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第四篇:世说新语两则备课资料
《世说新语两则》备课资料
梅河口市博文学校艾国华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文学常识。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jiān)疏》,《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全书8卷,共36门,36篇,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世说新语》又称《世说新书》,简称《世说》,记录了汉末到晋宋时期许多上层人物的言谈,刘义庆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幽明录》。《咏雪》出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出自“方正”。
二、拼音与重点实词
[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似]相似,像。[差(chà)]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不如,比不上。[因]由于。傅fù 俄é而雪骤zhîu 欣xīn 然 柳絮xù奕yì凝níng哉zāi
三、用原文回答:
(1)交代咏雪的背景的句子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表现谢太傅赞赏谢道蕴的才气的句子是: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四、问答题。
1、层次结构:
一层(第一句话)交代谢家咏雪的背景
咏 二层(2—4句)交代咏雪
雪 三层(最后两句)对儿女们的回答
2、第一部分共有 2 道问答题:
(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寒雪日、内集、谢太傅、讲论文义
(2)、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3、第二部分共有 5 道问答题:
(1)“雪骤”的作用是什么?为下文的咏雪作铺垫
(2)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3)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九年语文下学期文言文备课资料艾国华第1页
神似。
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4)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
(5)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咏雪》中主人公的性格。答:聪敏而有才情
4、第二部分共有 3 道问答题:
(1)“公大笑乐”你怎样理解的?
有不同解释:(1)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2)“笑”前喻,“乐”对后喻(3)为赞赏谢女的才气。
(2)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3)学完本文后谈一谈你的感受。
人的聪明才智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和实践获得的,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不断思考,不断积累,才能获得真知,才能有所成就。翻译课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世说新语两则》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文学常识。
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其他同上。
二、拼音与重点实词
[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期,约定的时间。日中,正午时分。[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乃]才。[时年]当时的年龄。[戏]嬉戏,玩耍。
[客]客人,指朋友。[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委]丢下、舍弃。[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无信]不讲信用。[引]拉。[顾]回头看。哉(zāi)
三、通假字 :尊君在不:(fǒu)同否,表疑问 .
四、用原文回答:
(1)客人不守信约的句子是:期日中,日中不至。
(1)客人发怒的原因的句子是: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待君久不至,已去。
(2)写客人认错的句子是:下车引之。
五、问答题:
1、层次结构: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交代事物的发生
陈太丘与友期 第二层(第二自然段)事件的发展,突出主要人物元方
第三层(第三自然段)事件的结束,友人惭而元方“入门不顾”
2、第一部分共有 1 道问答题: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不再等候就走了,可以说陈太丘不守信用吗?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约好正午,过时间陈太丘就可以走了。
3、第二部分共有 7 道问答题:
(1)文中交代“元方时年七岁”的目的是什么?(或用意是什么?)
交代元方年龄幼小,为下文设下伏笔,从而突出其年幼机智、聪明、明礼、诚信。
(2).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3)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4)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意见一]抓住对方失礼之处,针锋相对,维护个人名誉不受侵害。
[意见二]针对对方失礼之处,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既维护个人名誉,又不伤害对方。自己不能向对方一样失礼。
(5)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6)元方从哪两方面反驳他父亲友人的?(元方义正言辞地指出父亲的友人的哪两个错误?)无信、无礼
(7)本文主人公陈元方,文中主要表现他什么?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的懂得为人的道理。
3、第三部分共有 7 道问答题:
(1)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
(2)” 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
说明友人有悔意,有意结交元方,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或是一个前倨后恭的人。
(3)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5)读完本文后,你认为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诚信乃个人生存之本,自我批评乃处事之基
(6)学完本文后,你都得到了什么启示?
做人要讲文明,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刻以“诚信”警醒自己。
(7)请猜测一下元方入门不顾,友人将有什么举动?
(1)恼羞成怒(2)善待其父(出于对元方的喜爱)(3)被元方的才情、明礼打动而明礼守信,善待他人。
4、总结全文,共有5 道问答题:
(1)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
(2)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如“王戎识李”。
(3).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
望梅止渴、难兄难弟、鹤立鸡群、标新立异、一往情深
(4)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㈠ 王冕四岁作画;
㈡ 曹植七岁作诗;
㈢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㈣ 司马光砸缸。
(5)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请坐,上茶、水果,陪客人聊天。
翻译课文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吗?”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生气地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自己离去。”陈纪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到了正午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十分惭愧,忙下车前来拉元方。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人。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教案 新人教版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城关镇初级中学 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
语》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方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期行》
一、导入
中国古代少年有很多聪明的典范,如四岁作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的宰相甘罗等,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下这样一位古代少年,他就是《期行》中的元方。
二、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3.
分角色朗读,教师加以指导。4.
复述课文
可由四人小组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三.疏通课文
1.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语句记录下来。2.把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教师点拨。
五.练习与探究
1.“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怎么样的人?如果说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2.元方“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你是如何评价元方的。
第二课时
一.诵读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得利用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
2.教师范读,学生分角色朗读。二.疏通课文
1.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语句记录下来。
2.把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教师点拨 3.
复述课文(1)学生表演性复述(2)教师复述 三.探究性学习
1.华歆与王朗的做法前后各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 2.《乘船》与《期行》都涉及到守信这一问题,你是如何看待“守信”的? 3.练习背诵,当堂检查 四.作业
完成思考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