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总应用题》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0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归总应用题》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归总应用题》教学设计》。

第一篇:《归总应用题》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构造例题:

1、播放一段鼓号队检阅的录象。(其中有队列变换的片段)

2、师:今年九月份,常熟市也要举行了鼓号队的比赛,现在各个学校都在抓紧训练,这是我们学校训练的场景。(出示图片)。

(1)看了这个队形你有什么感觉?(很整齐);

(2)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队列你马上想知道什么?(一共有多少人);

(3)怎样才能很快地知道一共有多少人呢?(出示每行12人,排成了4行);

(4)这是他们出场时的队形,如果要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你能否给他们提些建议?(进行队形的变换)。

3、出示:

同学们进行鼓号队比赛,出场时每行12人,排成了4行。退场时如果每行排16人,_________ ?(学生补充问题:可以排几行?)

二、合作探究:

1、探究退场时的队形变换。

(1)启发猜测:

①不管队列怎样变换,什么是不变的?(总人数)

②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原来每行12人,现在每行16人,那行数与原来相比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2)独立尝试,小组内交流方法。

(3)交流汇报:

①求一共多少人?

12×4=48(人)

② 以排成几行?

48÷16=3(行)

答:可以排成3行。

(4)感知规律。

我们发现,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每行的人数从12人到16人是增加了,而行数从4行到3行,是减少了。你猜对了吗?

2、探究比赛中的队形变换。

(1)在比赛过程中,他们还可以变换成怎样的队形,你能否帮忙设计一下?

出示:同学们进行鼓号队比赛,出场时每行12人,排成了4行。比赛中,?

(2)学生自主编题,同桌讨论?

(3)出示:同学们进行鼓号队比赛,出场时每行12人,排成了4行。比赛中如果排成6行,每行排几人?

<<<12&&&(4)猜测: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排的行数从4行到6行是增加了,那么每行的人数与原来相比应该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5)计算验证。

(6)汇报交流:

①求一共多少人?

12×4=48(人)

②每行排几人?

48÷6=8(行)

答:每行排8人。

5、比较小结:

刚才,我们解决了鼓号队比赛中的两个数学问题。(板书:解决问题)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地方?(都是先求出总数。)为什么要先求出总数呢?(求出总数后我们可以用总人数÷每行的人数=行数。用总人数÷行数=每行的人数。)

三、巩固应用:

其实象这样用先求出总数的方法来解决的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

1、请你解决。

(1)学校组织同学们参加夏令营,如果租每辆乘48人的大客车,刚好需要3辆。后来联系旅游公司,他们只能提供每辆乘36人的中客车,现在应该租几辆车?(学生解答、评讲。)

(2)学校给每辆车上的36人配了3箱农夫山泉饮用水,平均每人能分到几瓶?

① 学生尝试解答。(学生发现缺少条件,需要补充每箱矿泉水多少瓶)

② 怎样才能知道每箱矿泉水多少瓶呢?(打开看一看;看外包装)

③ 解答评讲。

2、请你参谋。

小明一家准备暑假里到北京去旅游,这是他了解到的信息。

坐汽车 每小时行80千米15小时到达

坐火车 每小时行100千米?小时到达

坐飞机 每小时行?千米 2小时到达

(1)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学生选择相关信息解答。

(3)如果你是小明,你会选择哪种交通工具,说说你的理由?

3、请你当家。

双休日,小芳家来客人了,小芳帮妈妈去买水果,下面是了解到的市场信息。

xx市场水果价目表

品名 单价(元/千克)

香蕉 6

芒果 12

桂圆 8

芦柑 2

妈妈给我的钱刚好买4千克香蕉

小芳可以怎样买,正好把钱用完?

(1)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只买一种:(略)

买两种:(略)

买三种:(略)

(4)小结:不管怎样买,都应该先求出一共带了多少钱。

四、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求出总数,再求出其他的问题。)<<<12&&&

第二篇:归总应用题教学设计青岛版

归总应用题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归总)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

2.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3.训练学生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以旧引新.

1.请你根据学过的乘除法数量关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提问.

①单价×数量=总价

②路程÷时间=速度

③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学生可能举例:

①一个足球50元,3个足球多少元?

②我家到姥姥家相距大约120千米,坐汽车行了2小时,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③王师傅用小推车为食堂运菜,每小时运80千克,240千克的菜要几小时运完?

2.改编: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________?求什么?(求这条路长多少米?)为什么?如果去掉这个问题,改成“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应该如何解答呢?

此时,学生可能会答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提问:要想知道“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就要先求出什么?(工作总量)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工作总量?

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

1.(1)出示例5: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

学生们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谈话:通过读题,你想到了那些问题,提出来供同学们思考.

学生可能提出:

题目中已知几个条件,它们各是什么?要求什么问题?线段图应该怎么画?

这道题可以先求什么?(中间问题)为什么?

求出总数量后,再求什么?为什么?

经同学们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解决.

全班重点讨论下面的问题:

a.线段图怎样画?题中什么数量变了,什么没变?

使学生明确:为了清楚地反映数量关系,最好画两条线段,两条线段要同样长,表示同一条路(说明工作总量是固定不变的).

b.要求几天修完,必须先求什么?为什么?

[看图分析:可以从条件出发,已知每天修12米(工效),又知道修了10天(工时),就可以求出这条路全长多少米?(工作总量)还可以从最后的问题出发,要求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必须知道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题目里没有给工作总量,所以要先求出工作总量.]

共同解题,说出解题方法.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10 = 120(米)

几天修完?

÷ 15 = 8(天)

综合算式: 12 × 10 ÷ 15

⑤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检验?

(2)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改成“每天修20米、每天修30米、每天修4 0米”,问题不变,仍求几天修完?应该怎样列式?

12×10÷20=6(天)12×10÷30=4(天)

12×10÷40=3(天)

(3)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如果要求6天修完,每天应修多少米?”应该怎样解答呢?

订正:这条路长多少米? 12 × 10 = 120(米).

每天应修多少米? 120 ÷ 6 = 20(米).

综合算式:12×10÷6

全班共同订正,说说你的解题思路,每一步算式的含义.

(4)教师提问:再将第三个条件改成“要求5天修完、2天修完”,问题不变,仍求每天应修多少米?怎样列式?

12×10÷5=24(米)12×10÷2=60(米)

2.对比质疑,归纳概括.

教师提问:比较例

5、改编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从应用题的结构上看,前两个条件是相同的,给了单一量和数量,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正好互相交换了一下.从解题思路上看,根据前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总数(工作总量),总数量是固定不变的(题目中一般在第一句话表示出来).不同的是:总数量÷份数=每份数,总数量÷每份数=份数.

教师说明:具有以上特点的应用题叫做归总应用题.(出示课题)

三、巩固练习,发展提高.

1.独立完成下题.

①小华读一本书,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

②小华和小刚读同样一本书,小华每天读12页,6天读完,小刚想8天读完,平均每天要读几页?

订正时说说解题的思路各是什么?

2.填表:

解放军列队出操.填出每行人数或行数.(说说解题思路)

每行人数 12 20 45 行数 15 10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方师傅给食堂运菜.如果用小推车每次运75千克,8次能运完.如果改用平板车运,4次就能运完.平板车每次运多少千克?

2.招待所新来一批客人.每间住2人,需要15间房.如果每间房住3人,需要几间房?

第三篇:《“归总”问题》教学设计

《“归总”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即先求什么)。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学会利用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二、目标解析

例9沿用了例8的情境,编排的思路与例8大体相同。不同的是,画图的方法由示意图改为更为抽象的线段图,为今后借助线段图分析更复杂的数量关系打下基础。总价相等这一数量关系用形象示意图(离散的图形)无法呈现,而且当数据很大时画起来也很麻烦。线段图通过用上下两条长度相等的线段并平均每分成相应的分数,既能很好地表明总量一定的数量关系,还能体现每一步中单价与数量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解决含有“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四、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自主提问。

出示: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1)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2)根据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2.揭示课题。

出示: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师:这个问题跟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归总”问题是用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通过解答复习的内容,将两步解决的一个问题化为两问的问题,逐个解决,降低了难度,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顺利过渡。

(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 1.阅读和理解。

(1)出示例9的完整问题,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2)交流。

①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②你能用示意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预设一:画形象示意图表示题意。

预设二:画线段图表示题意。

③展示学生画的示意图,并进行对比和交流。

第一幅图不能表示清楚题意,看不出买6元一个的碗和买9元一个的碗用的是同样多的钱。

第二幅图画的线段总长度是一样的,表示买6元一个的碗和9元一个的碗用的是同样多的钱。36元里面有几个9元,就能买几个碗。

④学生修改或完善自己画的示意图。2.分析与解答。

(1)借助线段图,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分析:从第一条线段图知道每个碗6元(单价),正好可以买6个(数量),可以求出妈妈一共有多少钱(总价)。知道了总价,就可以求出用这笔钱买9元一个的碗买几个。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预设一:6×6=36(元)36÷9=4(个)预设二:6×6÷9 =36÷9 =4(个)

(3)说说自己有没有其他的思考方法?

从问题进行分析,要求出“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必须先求出“这些钱”是多少,而题目中没有直接给总价,所以同样要先求出妈妈有多少钱。

2.回顾与反思。

(1)说说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4个9元的碗总价是36元,6个6元的碗总价也是36元。所以解答正确。(2)回顾解答的过程。

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抓住了解题的关键——无论碗的个数和单价怎么变,钱的总数都是不变的,都必须先算出买碗的钱的总数,再根据要求进行后面的计算。

(3)汇报交流后,让学生书写答案,完善解题步骤。

【设计意图】学生将发现的信息记录下来,由于上节课刚刚学过用画示意图的方式记录,肯定有学生会继续使用这种方法。通过分析对比,发现画示意图的方法不能体现总价相同的信息,从而优化出画线段图的方法更能清楚地表达,然后再修改完善,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解决问题,提倡列综合算式,但对于能力较弱的同学也可以分步列式,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询问有没有其他思考方法,尽量呈现学生思考的过程,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思想。回顾与反思环节重视学习方法的分析与总结,让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晰。

(三)巩固练习,发展提高 1.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订正。(2)对比质疑,归纳概括。

提问:比较(1)、(2)两小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明确:题目中的前两个数学信息是相同的,给出了每天读的页数和天数,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总页数,而且总页数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是:第三个信息和问题不同,正好互相交换了一下;从解读思路上看,第二步分别是:总页数÷每天读的页数=天数;总页数÷天数=每天读的页数。

2.练习十五第12题。

(1)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订正。

(2)让学生根据“每组6人,分成6组。”自己增加条件,编出一道需要用乘除两步解决的问题。

预设一:每组4人,可以分几组? 预设二:每组2人,可以分几组? 预设三:分成9组,每组几人? 预设四:分成4组,每组几人? 预设五:分成2组,每组几人?(3)对比、概括。

发现:每组的人数越少,分成的组数越多。(体会组数与每组人数这两个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

3.练习十五第13题。(1)学生独立解答。(2)汇报交流。

预设一:每条边用1根小棒,一个正方形用4根。3×8÷4=6 预设二:每条边用2根小棒,一个正方形用8根。3×8÷8=3 预设三:每条边用3根小棒,一个正方形用12根。3×8÷12=2 预设四:每条边用4根小棒,一个正方形用16根。3×8÷16=1(3)对比、概括。

发现:每个正方形用的小棒数越多,能摆出的正方形就越少。(体会两个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

【设计意图】第(一)题提供了与例题具有相同数学模型的题目:第一步都是用乘法算出总价,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建立“归总”问题的模型,更好地掌握解决方法。第(二)题通过学生自己增加条件,编出问题再来解决问题,继续巩固“归总”问题的解题方法,同时体现题目的开放性,也更直观地呈现了组数与每组人数的反比例关系。第(三)题通过呈现不同的摆放情况,结果是不相同的,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继续体会反比例关系。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四篇:08 归总应用题练习

08 归总应用题练习

1、某运输队向汶川运送一批救灾物资,原计划每小时行4.8千米,3.5小时到达,实际每小时比计划多行0.8千米,实际几小时型完全行完全程?

2、同学们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步行到水立方去参观,去时用了20分钟,返回使用了25分钟,回来时的速度是多少米?

3、一批水果,若每筐装30千克,可以装84筐,实际每筐比原来少装10千克,实际需要多少个筐?

4、小花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每小时行15千米,0.25小时到达。如果改为步行每小时行6千米,他0.7小时能到学校吗?

5、有一批水泥,每天运40吨,4.5天可以运完。如果每天多运10吨,多少天可以运完》

6、一个玩具厂做一个毛绒兔原来需要3.8元的材料,后来改进了制作方法,每个只需要3.6元的材料。原来准备做180个毛绒兔的材料现在可以做多少个?

7、张大伯与李大伯家各有一块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地。张大伯家的地长45.6米,宽31.5米,李大伯家的地长42米,宽是多少米?

8、李师傅生产一批零件,计划每天生产300个,15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的是原计划的1.5倍,李师傅完成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

9、一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时,边长8.5分米,如果改围成宽是5分米的长方形时,长应该是多少分米?

10、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已知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宽是15厘米,三角形的高是5厘米,与高对应的底是多少厘米?

11、某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2.4米,改进方法后,每套节省0.4米,原来做120套衣服的布现在能做多少套?

第五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归总应用题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归总)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

2.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3.训练学生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以旧引新.

1.请你根据学过的乘除法数量关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提问.

①单价数量=总价

②路程时间=速度

③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学生可能举例:

①一个足球50元,3个足球多少元?

②我家到姥姥家相距大约120千米,坐汽车行了2小时,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③王师傅用小推车为食堂运菜,每小时运80千克,240千克的菜要几小时运完?

2.改编: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________?求什么?(求这条路长多少米?)为什么?如果去掉这个问题,改成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应该如何解答呢?

此时,学生可能会答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提问:要想知道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就要先求出什么?(工作总量)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工作总量? 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

1.(1)出示例5: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

学生们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谈话:通过读题,你想到了那些问题,提出来供同学们思考.

学生可能提出:

题目中已知几个条件,它们各是什么?要求什么问题?线段图应该怎么画?

这道题可以先求什么?(中间问题)为什么?

求出总数量后,再求什么?为什么?

经同学们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解决.

全班重点讨论下面的问题:

a.线段图怎样画?题中什么数量变了,什么没变?

使学生明确:为了清楚地反映数量关系,最好画两条线段,两条线段要同样长,表示同一条路(说明工作总量是固定不变的).

b.要求几天修完,必须先求什么?为什么?

[看图分析:可以从条件出发,已知每天修12米(工效),又知道修了10天(工时),就可以求出这条路全长多少米?(工作总量)还可以从最后的问题出发,要求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必须知道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题目里没有给工作总量,所以要先求出工作总量.]

共同解题,说出解题方法.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1210=120(米)

几天修完?

12015=8(天)

综合算式:121015

⑤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检验?

(2)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改成每天修20米、每天修30米、每天修40米,问题不变,仍求几天修完?应该怎样列式?

121020=6(天)121030=4(天)

121040=3(天)

(3)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如果要求6天修完,每天应修多少米?应该怎样解答呢?

订正:这条路长多少米?1210=120(米).

每天应修多少米?1206=20(米).

综合算式:12106

全班共同订正,说说你的解题思路,每一步算式的含义.

(4)教师提问:再将第三个条件改成要求5天修完、2天修完,问题不变,仍求每天应修多少米?怎样列式?

12105=24(米)12102=60(米)

2.对比质疑,归纳概括.

下载《归总应用题》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归总应用题》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三年级数学归总应用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归总应用题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例9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一类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迅速地找到......

    百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百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权印小学 王续红 百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1、复习了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工程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六年级 教学内容:工程应用题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工程问题的应用题的印象,提高学生解决类似题型的能力。 2、通过对生活中所遇到问题的解决,使学......

    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感知一般连乘应用题的特征,会口述解题思路,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连乘式题......

    《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

    《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片断 教学片断: 师:“3 个方阵共有多少人”如何解答? 合作学习要求: 1.自己独立试做,争取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自己做完后,小组同学交流算法,说出你的......

    分数应用题 教学设计

    分数应用题 执教:桦甸市公吉乡中心小学 毛云鹤 一、导入: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六年数学学习的最主要部分,也是很多同学头疼了半年的敌手。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就像一道无形的......

    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五常市特殊教育学校 樊照彬 一、设计思路 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而且数学对于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分数应用题,为聋......

    百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书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