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 “屏”》教学案
《说 “屏”》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2.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
3.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4.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 教学重点】:
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
(一)初读感知:
1、朗读课文,积累文中词语。
2、感知文意:
3、我的感受:
4、我的疑问:
(二)[预习诊断]
1、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本文选自《陈从周散文》。
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拿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消魂的了。(纳 销)
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秋夕》中的诗句。
4、作者在本文中介绍了“屏”的哪些知识? 作用、种类、大小
三、精讲点拨
(一)自由诵读了解“屏”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明确:“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解释紧扣屏的用途。
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明确: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
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二)、深情美读说说屏
1、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2、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理解诗意,体会作用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3、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明确:举例子、分类别、引用等
4、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明确: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1)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
(2)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令人销魂”、“神秘”、“微妙”、“称道”、“真够吸引人”、“闲滋味”等。这些词语也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5、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四、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 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五、拓展延伸 寻找屏
例:南朝 《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 《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贺 《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教后反思:
第二篇:15.说屏教学案
15、《说“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3.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
4.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二。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对“屏”感情,理解引用,分类别等说明方法。2.体会文中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自学讨论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五.课前准备:
1、教师调教好教学平台等教学用具
2、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六.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逐渐由单纯的家具演变成为了一种工艺品,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难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为什么总能牵动人们悠悠的情思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陈从周先生的《说“屏”》。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学生自由地朗读。
2、生字词:
píng()风 shàn()长 休 qì()wéi()幕 书 zhāi()sháo()光
3、配乐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明确:“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解释紧扣屏的用途。
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明确: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
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屏的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3)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学法指导: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4)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
具是相称的。
七、课堂练习
(一)选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 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木屏、竹屏等。
A、美丽
B、秀丽
C、美观
D、华丽
2、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
,色彩又觉伧俗。
A、精巧
B、轻便
C、轻巧
D、精密
(二)下列句子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分类别、引用等
1、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说明方法: 它的作用:
2、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
说明方法: 它的作用:
(三)做学习辅导P34-35的练习题。
八、收获你我谈。(课堂总结)
(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发言)
例如1.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2.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九、德育渗透
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
十、布置作业 :(分层)
1、必做题:练习册P35第(二)题。
2、选做题:仿写练习,题目:说“ ”(例如填上“笔”“筷子”“电脑”等词,要用上引用、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十一、板书设计:
说“屏”
陈从周
说明内容:屏的作用、屏的分类、屏的设置
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引用
说明语言:生动、文白相杂
十二、反思教案:(课后再写)
第三篇:15.说屏教学案 3
15、《说“屏”》教案
教与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3.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教与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对“屏”感情,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2.体会文中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
教与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自学讨论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
教与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屏”是什么吗?”学生作出回答之后,教师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风的图片,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多媒体展示)例如:像窗户、像几扇合在一起的门.....师:“那这种家具有什么作用呢?”生回答
师:大家刚才说的都很好,屏风很漂亮,可以装饰屋子,同时它又能像门一样起着隔绝作用,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即使是在现在,仍有它的身影。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难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为什么总能牵动人们悠悠的情思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陈从周先生的《说“屏”》。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二、课前准备
在学习课文以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本文的文体 ①辨析文体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先请同学回顾)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客观事物,解说事理,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所以我们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要着重了解这篇课文的对象、对象特征、说明内容、说明方法,即“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②作者简介
三、学习新课
(一)初读感知
1、现在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识别生字、积累词语的字形与意思。(布置为作业,抄写两遍)
①请一同学朗读下列生字: 纳凉 帷幕 忒 伧俗 韶光 闺中 休憩 ②生词:销魂 擅长 称道 韶光 因地制宜 伧俗 得体 休憩 徒劳
2、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二)合作交流
(1)阅读完课文后找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即本文讲了什么事物? 不错,正是“屏”,从题目说“屏”中我们可以看出来)
(2)那什么是“屏”呢?请同学们快速找出一个句子回答这个问题。生:“屏者,障也。
明确:对的,这一句话的意思是:屏风,是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解释紧扣屏的用途。这一句话运用了说明方法中的下定义方法。下定义: 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
(2)知道了“屏”是什么,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屏的呢?请同学们讨论后做答
明确:屏风的作用、种类、设置注意事项 <1>屏风有哪些作用,请同学们找一找
明确:屏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二段,第二句话说明屏风在室外起着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流动空间这些作用,第四句第五句则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这些作用,第六句话则点出了屏风在室内时与帷幕同一作用,帷幕,是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大块布、绸、丝绒等,亦作“ 帷幙 ”。
<2>屏风的种类有哪些,请同学们在三四两段里找一找
明确:在第三段的第三句和第四段的第一句,可以看出屏风的分类:
按屏的建造材料,装饰的华丽程度:
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艺术上:雅俗之别
外形上:大小之分
<3>屏的制作与放置要注意哪些问题?
明确:第四段的最后一句,要造型精巧,色彩高雅,绘画有诗意,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巧”
说明内容
定义、用途、分类、制作与放置注意的问题
说明文的语言
讨论探究
1、本文用了一些古诗词,同学们请找出来,分析有何作用? ①“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先请同学们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然后教师点评)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牡丹亭》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是“太”的意思,“贱”指徒然地浪费青春,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③“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这一句诗是指闲闲地倚靠着(上面有画的)屏风
用手抱着自己的双膝 远看如同屏风一样的山川,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3、本文的语言是怎样的? 生:生动形象
明确:说明文的语言一般都严谨简单,但本文语言生动而富有文采,这是因为本文字里行间流露出感作者的情,大量诗词的引用使行文中荡漾着诗情画意。
小结:课文多处引用了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2、作者对屏风的感情如何?”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合作讨论后做答)
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 人,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昆曲。著有《说园》《苏州园林》等。正因为陈从周是古建筑、古园林专家,他写出的东西才具有科学性,注重屏风的实用功能,如果是文学家来写这篇课文,可能就会更关注“屏风”的实用功能。
作业设计:
1.抄写两遍生字生词
2.课下积累有关“屏风”的诗歌
3.设计自己家用的屏风,并描绘出来,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说明文
第四篇:说屏导学案
15、说“屏”
课型:新 授 主备: 审核:
使用人: 班级: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的一些词语,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2、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3、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4、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继往开来,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的更美好。学习重点:
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对“屏”的感情及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伧()俗 休憩()韶光()书斋()....擅()长 徒劳()相称()忒()....
2、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浙江杭州人,专家。
《牡丹亭》的作者是
,朝 家。中国古代还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戏剧作品,请你写出两部并说出其作者。
3、自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行文思路。
二、探究活动:
(一)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1、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请用自己的话说明。
2、找出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二)精读细品·合作交流
1、细读文章第一段,说说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2、请找出课文中引用的古诗词名句,理解这些诗句及其作用。
3、读了本文,你能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向未见过屏风的人介绍什么是屏风吗?
三、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2、你认为老师上课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或改进的地方?
3、预习中的疑难解决了吗?
教学后记:
第五篇:《说屏》学案答案
《说“屏”》师生共用导学案
备课人:徐春红 备课时间:11月10日 课型:阅读课 学习时间: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3、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学习重难点】 1.理解作者对“屏”感情,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2.体会文中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1、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2、各种屏风图案:见多媒体课件 【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给下列注音。
屏()风 帷()幕 伧()俗 流萤()忒()
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无益地耗费劳力。
②、创作出来的物体形象。③、恰当,恰如其分。________________ ④、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___________
3、整体感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2)说明对象的特征是:(3)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给屏作一下解释。
【合作探究】
1、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三方面知识?
2、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3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3)“抱膝看屏山”
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屏风的诗句?
【达标检测】 练习册“当堂检测”
一、1、2.【教(学)后记】
答案 整体感知
明确:“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合作探究
1、说明文
2、屏风的美
3、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
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2、学法指导: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3、(1)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2)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3)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拓展延伸
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词人柳永《迷神引》
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