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自然的文字精彩教学实录
大自然的文字精彩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一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大自然的文字》,谁还记得课文写了什么吗?
生:大自然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如看星星能辨别方向。一块小小的石头就可以看出现在的这座城市以前居然是一片汪洋大海。小小的云彩也能告诉人们隐藏着可怕的危险 二:抓住重点
潜心会义
师:哦,大自然可真神奇!快去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告诉我们什么?
生:我们认识字,可以读很多的书,可是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只要用心观察,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师:你从哪句话知道的?
生: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师:{示句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每当夜幕降临时,繁星闪烁,这眨眼的星星似乎也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拿起书,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生:看星座可以辨别方向。师:你从哪个句子读出来的?
生: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师{示句子}谁再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师:你从这个句子又读出了什么
生:即使没有任何工具,在有北极星的地方就不会迷失方向。
师:看来星星还可以帮助人们找到回家的路,功劳可真不小。睢!为了赞美它。老师还为它写了一着诗呢 {示诗}你看那天上的星星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有北极星的地方
我们不会迷失方向 师:自己先读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可是天空这本书的文字还远远不止这些,再读读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在夏季,有时会出现左右伸出两个尖头的云山,这座云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钻。每当这时,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否则会毁掉飞机。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课文中知道的。
师:那你来给大家读读。[生读]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的左右伸出两人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
师{课件示砧状云} 睢,这就是可怕的砧状云 师:为什么飞机在里面飞行会被毁掉? 生:里面隐藏着可怕的雷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予以补充] 师:赶快读读砧状云在告诉我们的这些知识。
[示诗]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云山变得像铁砧
雷雨就要来到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学到这,你想对神奇的天书说什么吗?
生:大自然可真神奇!小小的一颗星,一片云,居然也能告诉我们这么多知识。师:你能把大自然的神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师:阅读天空这本大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我们脚下的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师: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示加“也”的句子]
师:这回有什么不同?自己读读看。[生读] 师:这是什么句子? 生:过渡句
师:看来我们不仅可以从天书中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在地书中也一定会有你意想不到的发现。那让我们赶快默 读这本地书,看看你从中有什么收获。一会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 来跟大家交流。师:我们可以交流了吗?谁来说说你感兴趣的内容 生:我感兴趣的内容是第五自然段[生读五自然段] 师: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我从灰色的石头可以知道这不是普通的石头,石灰石是由碎贝壳造成的。从这可以看出远古时代现在是城市的这个地方曾经就是一片汪洋大海 师:[示句子:可见在远古时代,现在是城市的这块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我们一起读读 师:知道为什么吗?也可以结合你查找的资料给在家介绍 生:[一名同学说,其他人给他补充。如说不清楚,老师可以随机补充]
师: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小小的一块石头竟也隐藏着这么多故事。来,让我们把的故事写进去。[示诗] 你看[
]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
]
有它的地方曾是一片汪洋 师:指名读
师:我们继续交流你在地书中感兴趣的内容 生:我最感兴趣的是第六自然段,[生读六自然段] 师:你从中又收获了什么呢?
生:在森林里行走时,碰到很大的花岗石,我知道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是冰从寒冷的北方一路上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来的。
师:你的收获还真不小。谁来给大家读读这个句子。[示句子:认识大自然的人,立即会说,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石块带着一起走。] 生:[读]
师:读完这个句子,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冰又是怎样把花岗石搬来的?
师:这同样也是作者疑惑的地方。你找到了吗?谁把作者的好奇给读出来。生:[生读三个问句]
师:是呀!巨大的花岗石又是怎样被 搬到这的呢?我还得请教我们班的科学小顾问。哪位小顾问能解开这个谜团?
生:积雪演化成自行运动的巨大冰体,冰川在运动过程中把它携带的碎屑物转移到别处[其他同学与教师随机补充]
师:你真不愧是小小科学家,知道的真多!师:花岗石是一下子就被 搬过来了吗?
生:不是,而是被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来时沿路带来的。那这个“爬”为什么加引号呢
生:因为用拟人的手法,也说明了冰川流动的速度非常慢
师“在文中像这样的动词还有很多,找一找,再用心读读,看看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通过在使用这些动词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合文章更生动了,更有趣了。师:真不错!那你就把这段有趣的文字再读读,也来感叹一下大自然的神奇。[生读]
师:这次你们打算怎样写花岗石的故事呢?
[示诗]
你看那[
]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 [
]
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有的 师:[指名读]
师: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只有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才会读懂它,那怎样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自己读读第七自然段。到那里找找答案
生:多接解大自然,注意观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问为什么,或到书中找答案。师:这也就是说 [示最后一句: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 师: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只有走进大自然,聆听它的声音,解读它的奥秘。它才会为你开启一扇门。让你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师:看来你是一个善于和大自然交朋友的人,那你知道大自然有有哪些文字呢? 生:[畅所欲言]蚂蚁搬家,在告诉我们大雨要来到 [示诗]
你看[
]
这是大自然的文字
[
]
[
] 师:那我们也把它们的故事仿照诗的形式也来写写 师[指名读]
师:你们呀,不但是小小科学家,还是个小作家。
师:同学们精彩的回答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愿我的同学们都做一个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善于请教别人的有心人,去留心观察大自然,去用心领略大自然。
教学设计二
一、导入揭题 师:【出示小诗《秋》】黑板上呢,这首诗大家学过没多长时间,应该都熟悉。谁能来给我们读一读?你来。生1:《秋》湖波上/荡着红叶一片,/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沙白
师:你读得真的很美啊。有没有同学再来读一读呢?来,你来。哎等一等,他读的时候我们一起来认真的听一听,感受感受,想想看你感受到了什么?开始。生2:《秋》湖波上/荡着红叶一片,/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沙白.师:你感受到了什么,谁来说说看。你来。生3:他读出了秋天的美丽。
师:读出了秋天的美丽。从哪里?
生3:特别是那一句“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他读得非常好,这一句也写得非常好,如神来之笔。
师:哦,神来之笔。你解读得非常好,那你怎么看出秋天的美丽的呢?这首诗当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什么呢? 生3:秋天的落叶。
师:落叶。这红叶一片就是大自然的文字,作者在上面找到了、发现了——(生齐答:秋天)【出示:红叶一片/是大自然的文字/上面写着秋天】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红叶一片”预备——齐。生齐读:红叶一片/是大自然的文字/上面写着秋天。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大自然的文字(生齐答)【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
师:的确,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作者,除了落叶,他还写了好多好多的文字,这些文字都向我们传达着各种各样的知识。那么课文中到底具体写到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呢?我们一起打开课文。【生打开课本】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迅速地标小节号,读好生字词,另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什么啊?寻找——大自然的文字(生齐说)【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师巡视指导。】
师:注意,我们作标记的时候呢,一般不大段大段地勾,因为太多了。我们只勾关键的词和句,全勾下来待会就不好找了。【生继续默读课文】
师:好,课文应该都读完了。那么谁来跟我们说说通过这篇课文,你认识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这位女生。生4:砧状云是„„雷雨的预tiào。(其余生小声说:zhào)是雷雨的预兆。(师:这个字是生字,你再来一遍,预——)预兆zhào。每一颗星也是一个字,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师:哦,星星是一个字,小石子也是字,是吧?还有什么大自然的文字? 生4:北极星„„有北极星的地方告诉我们那边就是北方。(师:呃,对!北极星也是字。)星星也是字。师:星星也是字,还有吗?请坐!说得非常好,你来说.。
生5:森林中有一块花岗石„„(师:什么是字?)花岗石是字。师:对,请坐。花岗石也是字。是大自然的——(生齐说:文字)
生6:石灰石也是字,它可以告诉我们,在哪里发现石灰石,那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师:星星是字,花岗石是字,石灰石是字„„来!生7:还有云也是字。
师:哦,云也是字。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文字。
三、讲读课文
师:通过刚才简单地读一读课文,我们就找出了课文中这么多大自然的文字。那么你能具体地跟我们说一说你读懂了哪些文字吗?把你读懂了的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生8:我读懂了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一些才好。不然飞机在里面飞行的话,就会把飞机毁掉。师:你能读读相关的小节吗?【出示课文第三小节】 生8:云,也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
师:等一等,有一个字音读得不够准确,砧(zhēn)状云。(生8重复)是铁砧(zhēn)。别急着坐下,你还得向我们介绍介绍呢。
生8:在夏季的时候,如果„„如果云山从两头伸出两个尖头,飞行员就知道不能从里面飞行了。(师:因为——)因为它会把飞机毁掉。这是雷雨的预兆。师:对,非常好!预兆,预兆是什么意思谁知道? 生9:马上就要发生的事情。
师:马上就快要发生的事叫预兆,是吗?好像不够准确。生10:将要发生的事情之前出现的一些景象。生11:一些前兆。
师:一些前兆。你用的是近义词是吧?找了个近义词来解释,很好。我也查了字典,预兆是什么呢?【出示解释】预兆是事情发生前所显示出来的迹象。那么刚才同学们也说到了,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生齐答)那你还知道什么是什么的预兆?
生12:老鼠搬家是地震的预兆。
师:老鼠搬家有可能发生地震是吧?肯定吗?(生12:不肯定)不肯定,那你得把话再说一遍。生12:如果老鼠搬家的话,就可能是地震的预兆。
生13:如果蚂蚁搬家的话,有可能马上就要下雨了。是下雨的预兆。
【出示填空:大自然是一本书,砧状云也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写在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大自然是一本书,砧状云也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写在——天上(生齐答),告诉我们——马上就要下雷雨了。(生齐答)
师:好,你读懂了云,还有同学说说看你知道的云的预兆吗?天上除了砧状云,还有太多太多的云啊。
生1:在地震前夕,天空中会出现一种像飞机云一样的云,但是这种云不会像飞机云一样消失那么快,会存在很长时间。这就是地震的预兆。
师:对,非常好。我们这个云还有个特殊的名字呢,好像就叫地震云。还有吗? 生14:云飘得高高的,是晴天的预兆。师:【出示有关云的谚语】你们看我也找到了这些云的预兆,俗语说:“云是天气的招牌”。云的形状、高低、移向直接反映了当时天气运动的状态,预示着未来天气的变化。民间很重视看云测天。下面有几句在民间流传的看云识天气的谚语,读一读。生15:“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水凄凄;云往南,雨成潭,云往北,好晒谷。”
“乌云块块叠,雷雨眼面前”
“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太阳正午现一现,以后三天不见面”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么多的云都是——大自然的文字。(生齐答)除了云之外,你还读懂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吗?
生16:在建筑工地上挖出了一块灰色的石头,它也是大自然的文字。这个大自然的文字在有些人看来不过是普通的石头,但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知道它是石灰石。石灰石是由碎贝克造成的,我们大家都知道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远古时代,现在是城市的这块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师:【出示石灰石图片和填空】这就是石灰石,刚才你读懂了石灰石,那么我也有一个填空请同学来填一填。生5:大自然是一本书,石灰石也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告诉我们现在是城市的这块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师:石灰石也是大自然的文字。还读懂了什么?
生8:我还读懂了花岗石„„如果森林里有花岗石,说明这森林以前根本不存在,而是后来才出现的。师:我来提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花岗石都不能出现在森林里„„难道所有的森林都是在花岗石之后长出来的吗?(生8:不一定。)怎么不一定法?谁来帮帮我们?
生17:有青苔的花岗石,很难有人有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而是通过冰和河流慢慢地爬过来的。
师:花岗石上不能有青苔吗?难道有青苔就一定要爬过来?你的理由不能说服我。自觉坐下来啦?不愿跟我讨 论?请别的同学说说看。
生1:那个花岗石是很大很大的,一般的很少有人有力气能够把它搬到那里。而且那个花岗石是立在森林里的,不是人有意摆在那里的。
师:哦,是森林当中立的一块是吧?边上有其他花岗石吗?(生摇头)没有是不是说明花岗石原来不应该在这儿的啊?(生有的点头有的摇头)原来这花岗石一直都在这的吗?(生:不一定)旁边什么花岗石都没有是吧?(生点头)它没有同伴。森林里突然出现一块花岗石很奇特,(问生1)所以你觉得—— 生1:所以我觉得那块花岗石很有可能是冰把它搬来的,森林是后来才长出来的。
师:听了你的回答,你认为有可能是冰搬来的,那也就是说还有其他可能性,你认为是人搬的? 生1:我认为90%是冰搬来的。
师:你认为90%是冰搬来的,那还有10%是人搬来的,谁会做这样的事呢?真是吃饱了没事干哪。这个花岗石跟一般的花岗石、跟我们看到的花岗石不一样。它是在哪儿的呀?(生齐答:森林中)旁边没有其他的花岗石吧?这样的花岗石它实际上也代表着一种文字。这个花岗石它是怎么到这来的呢?谁有这么大的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的呢?是怎样穿过茂密的树林的呢?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能立刻回答,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而且是怎么搬来的呢?(生齐答: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出示漂砾图片】
师:那么像这样的花岗石实际上还有很多这样的类似的石头,科学家给了它一个特定的名字。这个名字呢叫做——漂砾。(生好奇:嗯?)砾是石块的意思,漂砾是漂着的石块。想知道漂砾的意思吗?(生:想)想知道就要自己去查呀,可是你们知道上哪去查吗?(生:字典)告诉大家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出示漂砾的解释】(生:百度!)百度百科,很容易就搜到了。
师:漂砾——形状和大小不一的冰碛石块,统称漂砾。漂砾的大小极其悬殊,有的只有拳头那么大,有的则有房子那么大。它可随冰川被搬到很远的地方,如斯堪的纳维亚的漂砾被搬到一千多公里以外的英国东部、波兰和俄罗斯平原。山岳冰川的搬运力也不小,喜马拉雅山有的漂砾直径达28米,重量可达万吨以上。冰川漂砾常常用做识别冰川活动的标志。(生发出哇哇的惊叹声)
师:看到了这块冰川漂砾,你能读懂大自然的文字吗? 生18:告诉我们这儿没森林,是后来长出来的。师:对,你说得对。可是我觉得你读懂了一半。(生18:还有别的可能性)呵呵,别的可能性我告诉你,那真是太小太小了,我实在不相信有人会去搬。生1:是冰川的活动线路。(师:冰川活动的线路。线路是一条线。)是与冰川有关的。(师:我想认识你,叫什么名字?)XXX 师:这名字太美了。XXX同学讲到了是冰川,我来简化一下。这儿曾经有过冰川——(生:迹象)不要迹象,迹象已经过去了。它告诉我们这儿曾经有冰川在这里活动,周围的森林也是——(生齐答)后来才出现的。刚刚认识了花岗石所代表的文字,还有同学找到了吗? 生19:“古代,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星星写成的天书。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人们在迷失方向的时候就可以看星星,找到小熊星座,然后再找到像勺子一样的北极星,小熊星座的底部就是北极星,就能找到北方,那样就能找到正确的道路了。
师:你的知识很渊博,你甚至都知道小熊星座的样子像勺子。不过北极星到底在勺子的什么位置?科学课上学过吗?(生:没有)
生20:在小熊星座的尾巴上。
【出示小熊星座图片,指出北极星位置】
师:你们来看,这就是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的尾巴尖儿上,这就是——(生齐答)北极星。对,其实呢小熊座不是一个明亮的星座,但是由于其具有北极星而非常闻名。北极星是这个星座主要的星,是“小熊”的尾巴尖。以后就记住了,我们也可以去找一找小熊星座中的北极星。
师:这个图上呢还有另外一个星座——(生齐答)大熊星座。小熊座的妈妈大熊座,我为什么说妈妈,你们下课以后可以去自己查一查。大熊星座呢,你看它的形状也是像勺子似的。其实大熊星座也非常著名,它是——(生齐答)北斗七星。
师:通过这些星星,尤其是课文中说到的北极星。【出示填空】
生21:大自然是一本书,北极星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写在天空,告诉我们哪边是北方。
师:北极星几乎正指向地球的北方。好了,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大自然的文字,其实啊,大自然的文字远远不止我们课文中讲到的这些。我想考一考大家,不知道大家认不认识。【出示填空:1.蚂蚁搬家,蜻蜓低飞,鱼儿都露出水面,看得懂大自然文字的人就知道()。2.如果突然之间鸡飞狗跳,能读懂大自然文字的人都知道,()。3.锯开大树,你就能发现树的断面部分有一圈圈的纹路,这就是年轮。年轮也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告诉我们()。4.根据河北太行山山崖间有螺,蚌壳和卵形砾石的带状分布,推断出()。5.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鱼、海藻、海螺的化石。可推断出()。】
师:你认识哪种文字,来给我们读一读,把空填一填。
生13:蚂蚁搬家,蜻蜓低飞,鱼儿都露出水面,看得懂大自然文字的人就知道马上要下雨了。(师:请坐,非常好!)
生22:如果突然之间鸡飞狗跳,能读懂大自然文字的人都知道这是地震的预兆。(师:我说了,最好啊加上一个词,就更准确更科学一些了。你再说一遍。)如果突然之间鸡飞狗跳,能读懂大自然文字的人都知道这可能是地震的预兆。
生23:锯开大树,你就能发现树的断面部分有一圈圈的纹路,这就是年轮。年轮也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告诉我们这棵树有多少岁。(师:有多少岁?你可以反问我嘛,有多少圈儿啊?有多少圈儿就有多少岁。)生11:根据河北太行山山崖间有螺,蚌壳和卵形砾石的带状分布,推断出这里曾经是河流。(其余生:汪洋!)(师:河流?汪洋?这里曾经是河川。)
生24: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鱼、海藻、海螺的化石,可推断出这里以前是一片汪洋。
师:六(1)班同学真是很善于发现大自然文字的人啊!没有一个难倒大家的。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想请问大家,你们怎么会这么聪明的?你们是怎么知道、怎么发现、怎么了解这些大自然的文字的? 生18:查资料、看书得来的。
师:查资料、看书,好办法!你叫什么名字?你回答了这么多,不知道你的名字,有点亏啊。(生18:XX)这个名字叫得太好了,难怪这么聪明呢!生7:有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别人。(师:要请教别人,这是我们在开学就讲过的,要请教别人。)生17:在自己不懂的时候可以到外面亲自观察,亲自实践。(师:一定要不懂的时候再去啊?)学到了再去。师:学到了再去?学会了再去?其实什么时候都可以去,随时要去。没人说了?来!生18:我觉得还可以用一句诗来表示,“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师:你真是太聪明了!)
【出示课文第七小节: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从小就应当到树林里或者田野上走走,注意观察。假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应再到书里去寻找,看那里有没有解释。你还应该去请教有学问的人:这是什么石头?这是什么树?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
师:其实啊课文中告诉我们要了解大自然的文字主要有这样三种方法,哪三种呢? 生齐答:注意观察,再到书里去寻找,请教有学问的人。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七节的内容,一起来学着去发现大自然的文字,去了解大自然的文字。生齐读课文第七小节。
师:是啊,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也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那么,假如你遇到了这样的一个人,你会怎么劝说他呢?你能用诗歌、格言、警句、名言来好好地劝劝这样一位“总是坐在家里的人”吗?考虑考虑。生15: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师:劝完整,好好劝劝)你不应该老坐在家里,你应该去亲自实践,像陆游所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师:太好了,我接受你的劝告,马上出门了。)
生8:我会这样劝他:如果一直待在家里读书的话,虽然你学富五车,但是你还是不会真正地了解,也不会记得很牢固;如果你想要记得牢固,就必须得亲自去实践。师:我还没有听到我一开始提的那个要求里面的东西。说服力还不够,这个说服是说服了,但我总觉得没有诗句、名言警句,总觉得理不直气不壮,说服力不够。
生25:你不能总是坐在家里,应该去外面看看,有些知识是家里面学不到的。正所谓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生笑)
师:一脸的汗。我记得作者当时好像不是怎么用的啊,怎么说的? 生齐:好(hǎo)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师:hǎo读书啊?)好(hào)读书。生3:让我们出去去观察大自然的文字吧,“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还有“三人行必有我师”。(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是要他干什么?)去请教有学问的人。
生26:如果你想要有学问的话,就必须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生笑)师:既要像杜甫说的那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要像陆游说的那样——(生齐答)“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四、作业布置
师:我相信,大家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肯定了解了很多大自然的文字,了解了大自然的奥秘。同时也要去了解文字,去认识文字。最后,给大家留了两项作业: 1.了解有关天气的俗语、谚语。
2.课文中有些地方写得非常生动,找一找,读一读。然后参考课文的写法,写一段你了解的大自然的文字,看谁写得最生动。
我相信你们的老师也会督促你们完成这项作业。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
教学设计三 一 导课 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孩子们自由谈论 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到了很多。我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文字”中充满了智慧,你们看(出示多媒体)这不是大自然的智慧吗?
多媒体1:
阳光照射下的火红的枫树林图。
师动情说:当很多树叶变黄的时候,枫树却独树一帜,格外地鲜艳,多美哪!(提问:枫叶为什么变红?花青素显现出来了)望着这枫树林,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生大声背了起来)“停车坐爱枫晚林,霜叶红于二月花。”
多媒体2:
雾凇图
师:吉林雾凇,琼枝玉叶,这真是大自然的奇迹啊!看着它,我又想起了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生齐说),千树万树梨花开。”
其实,大自然不仅给了我们美好的一面,也在时刻提醒着我们什么。
多媒体3: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断流前的图片)
师述:巴西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以前一泻千里,看上去山清水秀,而如今却是“形容枯槁,奄奄一息”巴西总统亲自为它举行葬礼。大自然用这种方式理智而智慧地提醒人们(多媒体出示)齐说:“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
多媒体4:
太湖综合治理后的图片
师:环境变美了,太湖水逐渐清澈,大自然再次智慧地提醒人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或人人有责------”
师:这是老师为大自然这本书续写的几页文字。同学们,在你的心目中,“大自然的文字”又是什么呢?(神奇、力量、一本天书、观察家的眼睛、实践家的腿等)结合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石子也是一个字”。请你找找生活中的事例,再给大自然这本书添上几页精彩的文字。
4、先用笔在作业本上写写,然后小组交流,如果你写的和别人一样,这说明英雄所见略同,如果人有我无或人无我有,那就要相互分享。
(1)学生写。
(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
(1、蚂蚁搬家,蜻蜓低飞,鱼儿都露出水面,看得懂大自然文字的人就知道马上要下雨了。)
(2、如果突然之间鸡飞狗跳,能读懂大自然文字的人都知道,可能有一场地震来临。)
(3、锯开大树,你就能发现树的断面部分有一圈圈的纹路,这就是年轮。有多少年轮,树就有多少树龄。)
(4、根据河北太行山山崖间有螺,蚌壳和卵形砾石的带状分布,推断出这一带是远古时代的海滨。)
(5、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鱼、海藻、海螺的化石。可推断出在远古的时代喜马拉雅山曾是一片海洋。)
(6、看见正在枯竭的大瀑布,能读懂大自然文字的人知道大自然在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
(7、------)
5、再回到课文
师:同学们真是见多识广,能从大自然中学到很多知识,真不容易,其实,我们每天从书本上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从大自然中学习知识,课文告诉我们要怎样才能学到大自然更多的知识呢?(1)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
(2)指名读最后一小节。相机板书:观察、寻找、请教、认识、学会
6、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应该多观察、多请教,走进大自然,不仅仅领略其美妙的风光,更要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长大了多研究大自然,破译大自然的玄妙,从而让它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其实,我们的古人早就为我们作出了榜样,鲁班发明锯子。
生:薄壳建筑、流线机轮船、跃野赛车、雷达------
师:所以,我们可以为大自然这本书再添上精彩的一部分就是:造福人类(板书)
7、总结:今天,我们从大自然这本书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我们又共同为大自然这本书写了几页精彩的文字。大自然蕴含无限的知识、学问和奥秘,等我们去观察、了解和探索。让我们继续为大自然这本书书写更多的文字。
板书:
星 辨别方向
大自然的文字 云 预兆气象 造福人类
(观察 寻找 请教)石 了解历史沧桑
教学设计四
一、导入、揭题
1、板书课题、读题:
师:今天,我们来读一篇新课文。一起读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教师筛选重点问题并出示:
(1)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
(2)文中提到哪些大自然的文字?
(3)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怎样认识它们?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老师发现有些词很难读,我们一起来读好它们。
出示:耸立 铁砧
预兆 小熊星座
3、三座大山,你能搬掉几座?告诉大家,你知道了哪个问题的答案?
解决问题一:
a出示、指导读: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b评:大自然的文字有两种,有像星星一样在天上的文字,也有像小石子一样在脚下的文字。作者在一开始就提出了观点。
解决问题二:
生:文中提到的大自然的文字有:星、云、石。
师:(板书“星”、“云”、“ 石”)作者举了这么多例子来说明大自然的文字呢!
4、聚焦重点问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搬掉这第三座大山——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怎样认识它们?
三、精读、感悟
1、默读课文2—6自然段,想一想: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水手、飞行员等懂大自然文字的人们,是怎样来认识它们的?划划相关句子,写写体会。(出示要求)
2、交流。
(1)认识“天上的文字”——星星
Ⅰ谈意义:
生:认识天上的星星,可以辨别方向。(学生自由交流)
师相机出示:“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
评:罗盘是古代人们辨别方向的器物,有了大自然的文字—星星,即使没有罗盘,也不会迷失方向呢!用上这个关联词,让我们明白了星星的意义。(相机板书:辨别方向)[ 指导朗读。
谁也想用“即使„„也„„”说一句话?
Ⅱ师:课文告诉我们,水手是怎样认识星星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谈体会)(出示)
师:多么聪明的水手呀,我们一起读出他们的智慧!
Ⅲ师:水手们朝天望望,就可以辨别方向了,他们生来具有如此能耐吗?
生交流。
师:他们游历了五湖四海,观察了无数星相,才总结出了经验!如果我们像水手一样多走一走、看一看的话,也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板书:走一走、看一看)
(2)认识“天上的文字”——云
Ⅰ
生: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认识它可以避免把飞机毁掉。(板书:观察气象)
课文怎么形容“砧状云”的?
师:云山似铁砧,多么形象!想亲眼瞧瞧吗?(出示“砧状云”图片。)
出示: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
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来表现。
引读:聪明的飞行员知道——
出示、齐读: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
师:天上砧状云,地下雨淋淋。智慧的飞行员们也是通过自己的观察、积累,才懂得这个道理。
Ⅱ勤劳的农民在耕作中积累着智慧,“看云识天气”早已是他们的习惯。送几条谚语给大家,仔细读读,品味一下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出示、自读、说说理解、齐读: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Ⅲ大自然留在天上的文字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师:天空的使者——鸟,也是大自然的文字:大雁南飞,告诉我们“春天再见”;燕子低飞,雨滴就要来临了。
(3)认识“地上的文字”——石头
Ⅰ阅读天空这本大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我们脚底下的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呢!我们继续交流:我们脚下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怎么认识它们?
和同桌说说。
Ⅱ意义之一:知道石灰石的形成。(板书:石灰石的形成)
出示:石灰石图片。
自定义动画:普通人认为。
(学生交流)懂大自然的文字的人知道。(教师强调“由贝壳造成”)
评:现在的建筑工地(画面出示),竟是曾经的汪洋(出示画面),真是沧海桑田!(齐读)
Ⅲ第六自然段告诉我们,脚下的文字还有什么意义?
意义之二:明白花岗石的到来。(板书:花岗石的到来)
出示:花岗石图片。自定义动画:普通人的疑问是: ?
出示、指导朗读: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呢?
谁有这么大的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的呢?[小精灵儿童网站] 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树林的呢?
引读: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即会说——
出示: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
你是懂大自然文字的人吗?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出示材料:冰川是由积雪演化成的、能自行运动的巨大冰体。冰川在运动过程中把它携带的碎屑物转移到他处。冰川搬运的物质称为冰运物。冰川搬运能力很大,可将粒径10~20米以上的巨大岩块搬走。
出示图片:这就是流动的冰川。
师:它一下子就把花岗岩搬来了?我帮同学们提问了。
生交流。
师:怪不得,作者用了个“爬”字写出速度之慢。花岗岩“爬”来的时候,这里还没有森林呢!
指导朗读。
Ⅳ大家俨然都是懂大自然文字的人了,你们怎么知道这么多呀?
师:看来,认真的学一学、问一问也是认识大自然文字的方法!(板书:学一学 问一问)
3、总结:不知不觉,这第三座大山已被我们移掉了!通过读作者举的这些例子,我们明白了大自然文字的意义、掌握了认识它们的方法。就像作者所说,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出示、齐读: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从小就应当到树林里或者田野上走走,注意观察。假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应再到书里去寻找,看那里有没有解释。你还应该去请教有学问的人:这是什么石头?这是什么树?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
四、布置作业
1、(1)(相机处理)大自然还有很多文字、很多无声的语言,听一听下面的现代诗句,或许你会有启迪:(出示、音乐)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如果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那又在提醒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2)听了朱老师的读,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2、课后,请大家思考: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还懂得哪些大自然的文字?是怎么懂得的?
第二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
哈尔滨市向阳中学
徐庆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语言是我们人类重要的沟通工具,五彩缤纷的大自然难道也有语言吗?其实,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可见,大自然的语言真是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研究大自然的语言,探讨大自然无穷的奥秘。
(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
二、基础知识检查
1、读准字音:
衰草连天
连翘
差异
观测
播种
落叶
2、多音字:
衰
翘
差
观
种
落
三、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感兴趣的地方用笔圈划出来。
四、同学们,读完课文后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1:本文是一篇介绍物侯学知识的科普文章,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侯变化说起,形象而生动的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并且自然的引出什么是物侯和物侯学,并以具体的例子说明了物侯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交待了物侯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从而说明了物侯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五、小组合作质疑探研
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
同学2: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物候现象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2、什么是物侯和物侯学?
同学3: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3、物侯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同学4: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同学5:纬度、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5、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顺序能不能调换?
同学6: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由主到次的顺序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是次要的,高下的差异又比经度次要,古今的差异影响最小。
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说到时间方面,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所以顺序不可调换。
6、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同学7:研究物候学可以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选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促进山区农业发展。
7、从全文看作者采用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同学8:从整体看,本文的写作顺序是逻辑顺序。因为文章的思路是先从我们身边的自然现象说起,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紧接着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在此基础之同着重介绍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最后点出物候观测的意义。这一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抽象的顺序安排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8、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了一个例子,为什么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
同学9:举例的多少,要看需要。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作者了两个例子。这是因为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都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的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只举一个例子,读者会以为存在偶然性;举两个读者就确信无疑了。
9、你能否举例说明本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呢?
同学10:本文的语言同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如第三段中“古代流传下平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谨。
这篇课文的说明语言在准确之外力求生动、典雅。文章第一、二小节多用描写的笔法,拟人的修辞写大地“苏醒”,燕子“翩然归来”,杏花“传语”,布谷鸟“唱歌”,使大自然的一切都有了人的思想感情。第二小节开头“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莺飞”两组词,一词两字,极概括、雅致,文气扑面。
六、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有没有疑问的了,可以互相补充,教师点拨答疑。
七、拓展知识空间,巧妙链接生活。
1、用恰当的语言描述一下家乡的四季变化。
2、用生动的说明方式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3、汇报小组所观测的物候记录。
八、请同学们介绍你们所搜集到的材料
1、有关的农业谚语。耳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早蚯蝉晴叫,晚蚯迎雨场。麻雀囤食要落雪了。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泥鳅静,天气晴。猪衔草,寒潮到。鸡退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2、关的物候现象。
九、同学们,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老师特别想听听同学们是怎么看待大自然的?
同学11:我们要珍爱大自然,保护好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珍惜一草一木,使我们能在一个清新幽雅的良好环境中得以生存。
同学12: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给我们发出了严重的警告,人类一定要善待自然,珍惜自然环境,不然,大自然就会严厉地惩罚我们!
同学13:海啸、洪水、沙尘暴等严重的威胁着我们人类,如果我们人类再不警醒,那么我们人类将要吃下自己酿造的苦果!
十、教师总结本课
本文介绍了丰富生动的物候现象,说明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形象、典雅,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愿同学们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大自然,解读大自然并珍爱大自然,那么,你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语言,会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宣布下课)
第三篇:《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实录
《大自然的声音》课堂实录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大自然,听到了很多美妙的声音,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大自然,去欣赏一
场特殊的音乐会吧!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大自然的声音
师:不过,想去参加音乐会,欣赏美妙的音乐,我们需要带上一群词语伙伴。
(出示:词语卡片)
师: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赶快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全班齐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师:我们带着词语伙伴出发啦!
(四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1—4自然段)
师:请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思考,大自然中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在书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
师:你们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
生:“风、水、动物”的声音。(教师相机板书)
师:那么风是怎样给大自然带来了美妙的声音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我们一起齐读第二自
然段,边读边思考,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生: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师:我们把这一句称作这一段的中心句。师:谁来说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拟人。
师:把谁当成什么人来写? 生:把风当成了音乐家?
师:风被作者称为了音乐家,可想而知,音乐家肯定能演奏出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那么从文中我们知道了
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是用什么演奏出美妙的音乐的呢? 生:手风琴。
师:我们一起接着往下看,他用手风琴为我们演奏了哪些美妙的音乐? 师:当他翻动树叶时——
生:树叶变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师:是啊,他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或许他唱出了欢快的歌曲,或许他又唱出了沉重的歌曲,又或许
他唱出了轻柔的歌曲,他怎么会唱出这么多不同风格的歌曲呢?
生:因为“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声音。” 师:确实,树叶有大小各异,形状也都不一样,风吹起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树叶当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让我们一起想象一下,风刮起一片大树叶时,可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生:(模拟声音)
师:那么风刮起一片小树叶又可能发出怎样的声音呢? 生:(模拟)
师: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不同的季节,风又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声音。想象一下,春天的时候,风是
什么样的呢? 生:温柔的。生:轻轻的。
师:春天的风柔柔的,像妈妈的手,很轻很轻;再想象一下寒冷的冬天的风吹起来是什么样的声音? 生:(模拟)
师:所以,当风翻动树叶时-----生:树叶变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师:当微风拂过,我们会感觉到那声音怎么样呀?
生: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师:当狂风吹起,整坐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怎样的乐曲?
生: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师:第二自然段都是围绕这一段的第一句话来写风给我们带来的各种不同的美妙声音。像这样的结构我们
称为总分结构。
师:还有谁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为什么这样说呢?赶快默读第三自然段在文中找找答案。
【第二段师带着学生详细分析,第三段体现扶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第四段放手让学生独立分析
思 考,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第四篇:《少年王冕》精彩教学实录
《少年王冕》教学实录
师: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老师写课题 — — 《少年王冕》,“冕” 的上半部分是 “冒” 字头,“ㄇ”,最初是表示扎在头上的头巾,里面的第一横是表示发髻,第二横表示发髻下面的眉毛,发髻和眉毛是不能和头巾连在一起的,所以这两横既不能靠左也不能靠右。请大家齐声读课题。(生读)同学们再自由读一读这些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师: 这儿,有两个字要提醒大家注意。(映示幻灯)“载”是一个多音字,你能根据它的不同意思,为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吗?出示: 载zǎi ①年; ②把事情记录下来。载zài ①用运输工具装; ②充满(道路); ③表示两个动作交替或同时进行,相当于 “一边„„一边„„” 载笑载言 载入史册 千载难逢 载歌载舞 怨声载道 三年五载
师: 那么,文中的 “载着” 的 “载” 读什么音?(生齐答zài)汉语中,一字多音是比较常见的语言现象,有时,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意思来辨别读音,明白了吗? “隔壁” 的 “隔” 的右半部读lì,表示古代的一种炊具,相当于瓦罐。瓦罐值钱吗? 生: 不值钱。
师: 当年的瓦罐如果放在今天,就非常值钱了,那可是文物啊!(板书: ¥)这个符号认识吗?
生: 人民币的符号。
师: 是的,“鬲” 在当时是不值钱,所以看清楚了,这里面只有一横,不能写成人民币的符号。下面请大家在书后第3题旁边的空白处,临写一个 “隔” 字。师: 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来读书,谁想读?(生试读)
师: 读书就该这样,要老老实实地把课文读通读顺。像这位同学,还能读出一些感情来,就更好了。课文的第5自然段比较长,而且要求背诵,谁愿意读?(生读的过程中,把 “闷mēn热” 读成了 “闷mèn热”)
师: 你读得也很好,只可惜把一个多音字的音给读错了。其他的同学听出来了吗? 生: 他把 “闷mēn热” 读成了 “闷mèn热”。师: 嗯,听得很仔细。课文第2自然段中有 “闷mèn得慌”,这儿有 “闷 mēn 热”,能告诉我们怎么区别这两个字音?
生: 我觉得吧,天气给人带来不舒服的感觉的时候念“mēn”,而心里觉得烦躁,心情不愉快的时候念 “mèn”。
师: 很好,这就是根据字的意思来区分它的读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生读)
师: 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批注,相信大家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请大家选择一处自己认为最得意的批注谈一谈,它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甚至是一个标点,当然也可以是对整篇文章的感受和理解。
生: 我觉得王冕是个孝顺的孩子,比如 “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还有 “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 师: 你关注的是王冕的为人,说得有理有据。(板书:孝顺)
生: 我想补充,王冕还很勤奋刻苦,他舍不得花秦家给的点心钱,积攒下来到书贩子那儿买书看; 放牛的时候,还坐在柳树阴下看书呢!师: 确实,王冕是一个勤奋刻苦的人。(板书: 勤奋)
生: 我觉得王冕还非常懂事。课文第2自然段中写母亲让他放弃学业,给人家放牛,他却说: “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 他这是为了安慰母亲,好让母亲放心。
生: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第一件写王冕放牛,第二件写王冕学画。师: 你关注的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你的概括能力很强。那么,课文的哪些段落分别记叙了两件事情?
生: 课文的第2~4自然段主要写了王冕放牛,第5~6自然段写王冕学画。
师: 这样一来,文章自然而然就分为了四段,请拿出笔,用双竖线做上标记。生: 我发现这篇文章是按照王冕的年龄顺序写的。
师: 很好,你关注了文章的写作顺序。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 文章从王冕七岁开始写起,然后写到十岁,再写到“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也就是十三四岁,最后写到十七八岁。
师: 你有一双 “火眼金睛”。这条年龄线索隐藏在文中,留心了才能捕捉到。其余的同学发现了吗?请你们拿出笔,圈画出这些表明年龄的语句。
师: 同学们,课题是 “少年王冕”,于是作者写了王冕七岁一直到十七八岁,这12年间的生活经历。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看看作者详写了王冕几岁的事情,略写了几岁的事情,哪几岁没有写? 生: 作者详写了王冕十岁时放牛以及十三四岁时学画的事情,略写了七岁丧父和十七八岁成才的事情,而八九岁、十五六岁没有写。
师: 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这样安排写作顺序和详略,有哪些好处呢?
生: 按照年龄顺序来写,显得有条有理,层次清楚,而且与 “少年王冕” 这个题目相吻合。更重要的是,如果每个年龄段都去写的话,会给人留下 “记流水账” 的感觉,分不清重点了。
生: 我想补充的是,这样写能够突出重点,更能让我们看出王冕是一个懂事孝顺,勤奋好学的人。
师: 是啊,用典型的 “放牛” “学画” 这样的事例来表现人,塑造人,能使人物的特点鲜明突出。
生: 这样写有详有略,使得重点突出了。师: 体会得真不错,不但有详有略,更重要的还有舍弃,这样就使得事例集中而突出,能够更好地为塑造人物而服务。同学们不用老师教,就已经读懂了许多,真了不起。那么,你们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呢?请提出来。生: 我不知道 “黄梅时节” 是什么意思?
师: “黄梅时节” 指的是春末夏初,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的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的梅雨季节。在这段时间里,正是梅子发黄成熟的时候,所以称之为 “黄梅时节”,又称为“黄梅天”。生: 我想问的是,王冕学画荷花,起初画得不好,为什么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师: 是啊,王冕是自学成才,没有名师指点,他的进步为什么这么快呢?文章没有明写,谁来猜猜看。
生: 我来猜。王冕读书勤奋刻苦,学画也一定如此,所以在这三个月中,他花了很多的心思,才有这么大的进步,把荷花画得栩栩如生。生: 我在书上找到这句话,“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 ” 这说明王冕已经立下了雄心壮志,俗话说 “有志者事竟成”,是志向使他有了无穷的动力,所以,他才能在短短的三个月中取得如此进步。
师: 言之有理。我还有个疑问,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王冕说的这句话。“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课后习题 4 围绕这一句话提出了一个问题: 母亲让王冕放弃读书,去给人家放牛,王冕这样说,是不是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谈谈你的看法。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生: 我的看法是王冕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
师: 究竟是想,还是不想,这就是我的疑问。(板书: 想?不想?)不管你持何种见解,都得以理服人。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在文中找寻依据,把你的发现及时圈画下来,在空白处进行批注,准备交流。
生: 我觉得王冕想在学堂里读书,我从 “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看出来。如果不想读书了,又何必在放牛的时候带着书去读呢?
师: 是啊,想着在放牛的时候 “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足以看出王冕是个好学的孩子; 这么好学的孩子怎么可能不想在学堂里读书呢?同学们发现没有,文中也有不少细节是反映王冕的勤奋好学的,找找看„„这样一个抓住任何机会,一有空闲就读书的好孩子,怎么不想在学堂里读书呢?
生: 我来补充。母亲怕耽误王冕,但家庭贫困,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跟王冕提出放牛的想法。王冕说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这是为了安慰母亲,并不是他真正的本意。师: 理由充分。这是一句善意的谎言,故意说自己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是要让母亲放心。这是一个多么懂事、孝敬母亲的孩子啊。(指向板书)现在这 “想” 的后面的问号,能擦掉换成感叹号吗?(能)如果你是王冕,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这段话呢?(生读)
师: 下面,请持 “不想” 意见的同学发言。其余的同学如果觉得这两种理解都可以的话,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 我觉得王冕这么懂事、孝顺,他看到自己的母亲这么辛苦,想减轻母亲的负担,所以,有可能真的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
生: 我想补充,王冕不想在学堂里读书,是因为他可以在放牛的时候读书,这样就能一举两得,既减轻了母亲的负担,又读了书。
师: 综合两位同学的意见,可不可以这样说 — —王冕想读书,但由于家境原因,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而是想在放牛的时候读书。(生点头)
师:(面向全体学生)同意这两位同学的意见吗?(同意)同学们,课文第2自然段开头有这样的语句,“眼看三个年头过去”,我想问,这是怎样的三个年头? 生: 是年成不好的三个年头。生: 是父亲去世的三个年头。
生: 是母亲做针线活供王冕读书的三个年头。
师: 这是父亲去世、母亲做针线活、年成不好的三个年头,王冕生活的那个时代是 “男耕女织” 的农业社会(板书: 男耕女织)。缺少 “男耕”,仅凭 “女织” 做些针线活来赚钱维持生活,还要供王冕读书,家庭的贫寒、生活的窘迫可想而知!也难怪母亲会这样说 — — “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师: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母亲说这番话时的心情了吗?(生读)
师: 这是一位无奈、难受、愧疚的母亲。文章还有一处描写母亲的细节,请大家找出来。(幻灯映示)自己读一读,然后想一想,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生: 这是一位慈爱的母亲。我从 “理理衣服” “含着眼泪” 体会到的。我们平时遇到什么事要出门的时候,妈妈总会亲切地帮我们 “理理衣服” ; “含着眼泪” 说明母亲心疼王冕,毕竟他才十岁啊!
师: 你关注到了两个细节,并且能结合课文的内容以及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体会,这种阅读的办法真好。老师想问
大家,为什么母亲 “含” 着眼泪,而不是 “流” 着眼泪呢?
生: 我认为母亲不想让王冕看见自己流泪,怕王冕伤心难过,所以强忍着不使眼泪流出来。
师: 一字之差是小,但情意差别就大了。用 “含” 更能体现出慈母的情怀。阅读的时候,我们只有细细揣摩,才能咀嚼出词语的滋味来。就在母亲说的这句话里,有一个词语也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仔细看,用心想,看看是哪一个?
生: 我觉得是 “小心”。母亲担心儿子做事不认真,会受到秦家人的责罚。
生: 我觉得是 “早出晚归”,因为秦家人对王冕很好,但提了一个要求,“做事要勤快些”。所以母亲要王冕 “早出晚归”,尽心尽力地做事。这样,秦家人不但不会责罚他,而且会加倍地对王冕好。
师: 是啊,“晚归” 比 “早归” 更加能够体现出母亲的慈爱,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就在于此。如果不去留意,不去揣摩,我们还能品出这般滋味吗?
师: 一个细节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从这三个细节的描写中(点击 “理理衣服” “含” “晚归”),我们看到了一个对子女无比疼爱的慈母形象。要不是家庭实在困难,母亲是绝对不会让年仅十岁的小王冕辍学放牛的。同学们,在这三年中,如果你是王冕,你可能会看到、听到些什么?
生: 我可能会看见,母亲的白发越来越多了,皱纹越来越深了。
生: 我可能会看见,母亲在油灯下熬夜做针线活的身影,不时还捶着自己的腰。
师: 如果你是王冕,目睹此情此景,听到母亲此时要你放牛的要求,你能理解母亲的苦衷吗?你能一心只读书吗?你能心安理得地坐在学堂里上课吗?你会怎样想?
生: 我会想,母亲的担子太重了,我这么大了,该为家里出点力了,放牛的时候也可以读书嘛。生: 我会想,我不能心安理得地坐在学堂里读书了,我要去放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好让母亲减轻些压力。
师: 是啊,现在也只有放牛才能减轻家庭的负担,才能为母亲分忧,所以你毫不犹豫、故作轻松地说 — — “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师: 现在这 “不想” 后面的问号能擦掉换成感叹号吗?(能)如果说王冕想在学堂里读书,那么善意的谎言折射出王冕的好学与体贴; 如果说王冕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那么焦灼的心情包蕴着王冕的懂事与孝顺。想也好,不想也罢,这都是王冕孝心的真实写照!师: 王冕不仅是著名的诗人,还是一位画家。他之所以产生学画的念头,得益于一次雨后的美景。下面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第5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练读,争取读出感情来。(生读指名读)师: 老师还想请一位同学朗读,争取通过朗读把这幅美丽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谁愿意?其余的同学闭上眼睛注意听,一边听一边展开想象。(生读)
师: 读得真好!老师想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把这幅美丽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生: 作者在写这段话的时候,用了一些表示颜色的词,比如 “黑” “白” “通红” “绿” 等。
师: 这样一来,画面上的色彩就丰富艳丽了。
生: 我发现作者是按照 “空中 — —山上 — —山下” 这样从上到下的顺序写的。师: 是啊,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画面上的景物就有了层次,错落有致。生: 我还发现作者用了 “镶” “透” “照” 这些动词,写出了动感。
师: 动静结合,画面就生动了。同学们,这么美的风景,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再试着背一背。(生读背)
师: 同学们,学到这,我又有一个疑问了。文题是 “少年王冕”,在这儿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来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描写呢?请你小声地再去读一读这段文字,结合王冕的生 活经历,及王冕这个人想一想,这样的描写还有别的作用吗? 生:(冷场)
师: 上学期我们学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这篇文章,那散发香气,能够拒虫的樟树,象征着一身正气宋庆龄。那么,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段话,“阴云” “ 大雨” 象征着什么?
生: 象征着王冕以前那段艰苦的生活。
师: 那么,雨后那美丽的景色又预示着什么呢?
生: 我想,可能是预示着王冕那段苦难的生活要过去了,从下文也可见他的生活出现了变化。
师: 那么,荷花又喻指谁呢?
生: 我想指的是王冕。荷花散发清香,就像王冕那纯洁的品质。
师: 答得不错。荷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赞美的对象,我们一起来看这么一段话,相信你的理解会更深刻。(幻灯映示 《爱莲说》 节选)
生: 我知道了,莲花是花中的君子,王冕就是人中的君子了。
师: 同学们,借景写人,即景抒情,这就是吴敬梓这位大家的匠心所在。今后我们在阅读写人、记事这一类文章的时候,对于写景的段落也得好好体会和玩味,这样才能读出 别人读不出的内容。
师: 同学们,《少年王冕》 选自 《儒林外史》,这部书写了近200个人物,却只有一个人是吴敬梓心目中真正的君子,他就是王冕。王冕是真君子,不仅因为他孝顺、勤奋,他还被人们誉为 “儒林楷模,学者榜样”。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 《儒林外史》 的第一回,从中一定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原因。
第五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及点评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及点评
单位:宁安市马河乡中心小学 执教:丁春颖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9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题是“观察与发现”,本课是本单元的主题课文第一篇。本课体栽是诗歌,以活泼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文字,介绍一些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在探索中学会观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情分析:这是一首知识性小诗,它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不论是什么样的语文基础的孩子在接触本文时估计都会很容易被这首小诗简洁的文风、活泼的文字所吸引。而且这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小诗,无论是地识字,阅读与理解感悟上都不会给学生开成太大的障碍,课堂上所需要教师去做的主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读书时间,尤其是朗读的时间,让学生悄然走入这份大自然的如唤书中,去观察思考、去读懂妙不可言的自然之语,激发分们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通过阅读课文,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的想法,并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通过有感情朗读,使学生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学生探
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领略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
教学难点:发现诗歌中规律性的语言现象。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揭示主题
1、老师这儿有一段不说话的电影,同学们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看,如果看明白了,就给第一幅画面配上一句解说词。
生:电闪雷鸣,告诉我们要下雨了。生:公鸡在打鸣,告诉人们要早起。生:小河流水,是春天来了。生:鸟语花香,多美丽的热带雨林呀!
(注:出示多媒体课件,电闪雷鸣、公鸡打鸣、小河流水,鸟语花香的森林,出示后整体定格在一个大画面上。)
2、同学们,你们刚才用人类的语言解释了大自然的语言,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9单元观察与发现――――大自然的语言。(板书:大自然的语言。)
(点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教师能使有多媒体在导入中激起学生的士学习兴趣,加强课堂与课外的联系,引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现象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扫除生词。
1、自由读课文,圈了生字所在课文中的词语。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
2、与同桌说一说哪个词语不懂。(课件考生字)生:学生之前互考生字。课年考生字,生:略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认读生字。
点评:让学生说一说不懂的词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
3、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汇报)生:略
(点评:初读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独立识字的情况,又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了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及课文的朗读情况,)
三、细读理解。
你们说得真棒,看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的样子,相信接下来的学习同学们会更多的惊喜。
(一)读中探法
1、动笔给诗歌分小节。
2、谁来读第1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 生:全体学生闭上眼睛。
师:(板书:生:白云、小蚂蚁。)睁开眼睛你们看到了什么?
(点评:教师先在黑板板书小动物白云和上蚂蚁,再一次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之里,这也是本课的亮点之一。
3、请同学们自读第2、3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生:略
板书:晴
雨
4、睛天你们的心情如何?雨天你们心情又如怎样呢? 生:睛天心情高兴。生:雨天心情沉闷。生:雨天心情不高兴。5、2、3小节中,选择自已喜欢的一小节,同桌之间进行比赛。生:学生同桌比赛读。
(点评:教师让学生体会睛天的心情和雨天的心情,是为了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效进行了朗读练习与指导。
6.总结学习方法:(1)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用自怎样的心情读。
(3)有感情朗读比赛。
过渡:天气可以告诉人们大自然的语言。还有谁会告诉人们大自然的语言呢?
(点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对于名家笱篇诗文等先累起来再说。日反再来“反刍”。对《大自的语言》这样一篇琅琅上口的诗歌,不用“讲透讲深”、“问个不休”,只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规律的语言现象,给出学习方法,将课文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二)“扶”学4、5小节。
用我们总结的学习方法自学4、5小节。
1、学生自学4、5小学(师巡视)
2、生汇报
生:蝌蚪来了告诉我们春天来了(板书:蝌蚪----春天)
生:大雁南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板书:大雁----秋天)
3、选择自已喜欢的小节练读。
生:学生练习读文。
4、赛读。
生:学生读后教师与同学们互评。
过渡:动物也可以告诉我们人类大自然的语言。这不是最奇妙的。请同学们小组学习6、7、8小节,把不会的问题提出来。
(三)小组学习6、7、8小学。
1、小组学习6、7、8小节(学生按总结的学法学习这三个小节)
2、汇报
生:树庄可以告诉我们大年的年龄。(板书:年龄
生:鱼鳞也可以告诉我们鱼的年龄。
板书:鱼鳞
――――
生:“三叶虫”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汪洋。板书:――汪洋
3、教师讲解出示图片并讲解什么是“三叶虫”化石。(课件出示)
5、指导朗读。
(点评:新课程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这一教学环节我给予学生充的学习时间。但对于用“三叶虫”化石来推测鱼龄和史前地质是学生的学习困难,教师这此利用多媒体来帮
助学生理解,也为后面理解大自的语言为什么妙不可言打下基础。
(四)请同学们齐读诗歌最后一节。
读了这最后一小节,关于大自然的语言,你想说点什么?
(点评:在读通顺的基础上,掌握朗读的节奏,读出诗歌的语气。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除课文中介绍的大自然的语之外,你还知道那些大自然的语言?(板书:妙不可言)
2、你能根据自己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仿照文中某一小节的写法,也写一两小节吗?(回家去先观察,等有所发现后再写也行)等大家都写好了,我们也编一课《大自然的语言》。
(点评:教师能抛弃烦琐的讲解分析,把课堂上的时间,用来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培养,把语文课真正变成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场所。同时也引发了学生了解大自然现象的兴趣,从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五、总结:多么美妙的大自然的语言呀!希望勤于思考的你们课后能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语言。
总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对于名家名篇诗文等先累起来再说。日反再来“反刍”。对《大自的语言》这样一篇常识性诗歌,读起来又琅琅上口的诗歌,不用“讲透讲深”、“问个不休”,只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规律的语言现象,给出学习方法,将课文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品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蕴,读懂妙不可言的大自然之语,通过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索在自然语言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当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效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练习,后又进行朗读指导,并且,学引导学生发现这首儿歌写作上的特点及写作形式,抓住这个切入点,指导学生仿写儿歌。使其思维得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