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地理上册 41 交通运输(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1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运用资料、不同地图对比,探究影响铁路干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学会探究方法。
2.通过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记住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的铁路枢纽。
3.通过讨论我国交通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铁路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及原因。
2.我国重要铁路线及铁路枢纽的分布。
【教学难点】
我国重要铁路线及铁路枢纽的分布;
■教学方法
【教法】
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交通运输方式的含义,详细了解了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如何根据交通实际情况和我们的需要进行选择。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本节课我们将以铁路干线分布为例,探讨交通线路的分布特点,讲授新课
一、铁路干线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合作探究:
出示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人口密度图、地形图。
1.中国的铁路干线主要分布在哪里?
2.结合中国地形图、人口密度分布图、铁路干线分布图等分析这样分布的原因。
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教师进行思维点拨:影响交通干线分布的因素。
(二)学以致用
教师出示家乡烟台的铁路交通图:
烟台原有铁路是蓝烟铁路,为了促进我们烟台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拓展我们的铁路交通,你认为哪些地方会对铁路的修建要求比较迫切?你的理由有哪些?
学生合作交流,然后通过“我来验证”环节来证实结论:德龙烟铁路已经通过审批,开始修建。德龙烟铁路的建成能进一步增强产业带内各县市区的经济联系,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主要铁路干线
(一)你说我接
教师说出纵向和横向铁路干线,学生连接城市,熟悉主要的铁路干线。
把主要铁路干线归结到一个地图上,从铁路的基本延伸方向来看,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可以分为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两大组,形成整体的认识。
(二)认识主要铁路枢纽
(三)我来观察
1.观察京九线,回答:京九线经过哪些地形区?
2.观察京沪线,回答:京沪线经过几个直辖市?
3.重点介绍第二亚欧大陆桥:陇海──兰新线,(四)知识链接──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的格尔木至拉萨段,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是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公里,最高点在唐古拉山,海拔为5072米,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
(五)铁路线的命名
1.合作探究
在图中找到京沪线、湘黔线、兰新线。分析这三条铁路线的名称,看看是怎样给它们命名的。还有其他命名的方法吗?
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京沪线:京是北京的简称,沪是上海的简称。用起止点的简称或别称命名。
湘黔线:湘是湖南的简称,黔是贵州的简称。用起止点所在省的简称命名。
兰新线:兰是兰州的一个字,新是新疆的简称。用起点的一个字,用终点所在省的简称。
教师点拨: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命名规则。
(六)巩固记忆
三、探究活动
设计简要的旅游方案:标注家乡的位置;确定图中3个或3个以上城市的路线;确定你选择的交通方式,并阐述理由。
学生设计合适的交通方式,然后在班级内交流,教师点拨。
四、出谋划策
每年的春运都使我国的运输部门,特别是铁路部门承受巨大的压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为春运支点招吗?
学生支招,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的主要内容,以达成对知识的归纳提升。
■课后调查(任选一题)
1.假如你是一名铁路设计工程师,请你自选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其地形图和气温、降水图及人口、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来设计该国或地区的交通路线,向你的家人、朋友来介绍。
2.假如让你选择一个自己最向往的地方旅游,你会选择哪里?选择哪种运输方式,会经过哪些线路?
第二篇: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自然灾害(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1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4)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5)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教学难点: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提问讲解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我国的自然灾害
课堂导入:大家好,如今你们已经了解了一些主要的自然灾害。上节课我们也将这些自然灾害和我国的情况作了联系。结果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特点,与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也是如此,我国疆域范围广阔,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起伏,气候也有其独特的地方,这些都对自然灾害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
承转过渡:接下来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自然灾害。
看图分析:我们先关注气象灾害。首先是旱灾。我国是个旱灾频发的国家,看这幅我国灾害频次的地图,谁能读出来,哪些地方的灾害发生频率更高?
我国的旱灾分布范围很广,其中一部分地区旱灾频发,如果想得到我国旱灾频发的地带,该怎么做? 我们是不是可以用线将发生频次高的地带标注出来?
然后我们将旱灾频发的标注移到空白地图上,就得到了下面的这张图。这幅图中的线代表了什么?没错,就是全国旱灾频发的地区。
好,我们对着这幅图,这是我国水灾频次图,是不是可以用上一张图的方法,给出我国的方法?
由于我们只是在课堂中做出示意图,图片可能不太标准,画出的地方还不够精确,不过没关系,通过这样的概略示意已经能够让我们发现我国水灾频发的地区了。
看看这幅图,蓝色线围绕的地方是不是就是我国水灾频发的地区? 好,下面的这幅图老师来找同学读图,找出霜冻灾害严重的地区。同样我们能得到霜冻灾害严重地区的一幅图。再找一位同学读台风灾害图。
注意观察一下台风灾害的发生地主要集中在哪里? 主要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地震,也可以得到一个地震频发的区域图。滑坡泥石流的图我们用黄色的点代替。
读图理解:到这里,我们已经将主要的灾害在我国发生的情况标注出来了,并且画出了灾害发生比较频繁且严重的地区,而在标注的过程中,老师尽量用不同的标志代表了不同的灾害,可能已经有同学明白老师的用意了,在标注了每一种灾害之后,我们可以将它们集中到同一张图上,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将这么多灾害叠加到一起,你能看到什么?
总结概括:哇,感觉很恐怖是不是?怎么样?首先我们能够看出,我国的灾害种类怎么样?非常多对不对?另外,从灾害的分布上来看,灾害分布的范围是怎么样?是非常广的。
这也正是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多,分布广。
由于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种类多,分布广,因此,大家想一想,那么大的范围,那么多的灾害,那么灾害的发生会怎么样?会十分频繁。我们下面就来看一看2013年上半年我国发生的比较严重的灾害。
读图验证:2013年1月,新疆发生雪灾,新疆大部分地区遭遇暴雪的侵袭。2013年3月甘肃定西发生6.6级地震,造成了不小的破坏。2013年3月西藏拉萨发生山体滑坡,造成了人员伤亡。2013年4月,四川芦山发生7级地震,这是四川继汶川地震后又一次比较大的地震灾害。2013年6月,贵州气候异常干旱,很多地方颗粒无收。2013年6月,台湾南投发生地震,造成很大伤害。2013年7月,四川连降暴雨引发特大洪水。8月,黑龙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9月,东南沿海连续遭到台风侵袭……短短不到一年时间,我国已经遭受了很多自然灾害,这说明我国的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很高。而我国正是这样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
不过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觉得好像世界末日来袭。这些灾害发生都是有一定的区域性的,并且虽然全国范围来说灾害频率很高,但是对于某一地区来说,自然灾害还只是偶然发生而已,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总结概括:这一次次的灾害并不仅仅是我们课件中的一个小小的标题而已,每个标题后面,都隐藏着巨大的破坏,而我国每年因为灾害所遭受的损失也是十分巨大的。
除了灾难的现场图,下面请大家看一组数据,来了解一下我国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巨大破坏。承转过渡:从我们这两节课的学习当中,我们知道了我国是一个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并且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灾害猛如虎,面对如此严重的灾害现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讨论探究:下面请大家分组讨论,说一说我们该如何应对自然灾害。请每个小组以一种自然灾害为例,思考应对措施。可以参考教材中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
总结概括:刚刚大家讨论过了,现在请大家来说一说你对灾害的应对措施。
大家说得很有道理,防灾减灾可以有很多的方式,不过从总体来说,需要以下的防灾步骤,防灾、备灾、救灾。这也正是我国目前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
情感传达:我国的自然灾害十分严重,这其中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不过,很多时候,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大家思考一下,我们人类的活动,比如山地的树林被破坏的话,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是不是就会变多?而事实上,现代的很多自然灾害都因为人为的原因被扩大了,这也可以说是自然对于人类破坏环境的一个回应。而大家应该明白,无论何时,我们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而已,你在破坏自然的时候,也就是在伤害自己。
希望大家对自然多一些敬畏,爱护自然,从身边做起。
总结概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然灾害的分类,知道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特点,也思考了如何面对灾害,采取措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关心自然,关注自然灾害,积极学习灾害自救措施等,让我们能够在面对灾害时勇敢面对,并且能够帮助别人。这节课就到这里。
第三篇: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自然灾害(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1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4)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5)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教学难点: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提问讲解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认识自然灾害
课堂导入:大家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灾害。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地形地势、中国的气候以及河流。在开始新课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找同学来说下中国的地形地势的特点。再找同学来说说中国气候的特点。再来说下中国的主要的河流。
承转过渡:好的,同学们还都记忆得很清楚,说明大家对于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然而,自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长远来说,所有的自然环境,包括我们了解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在几亿年前还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慢慢地发展,一点点变化成为了今天的样子,而未来,它们还将继续改变。不过这种变化是十分缓慢的,缓慢到我们几乎感觉不出来。然而自然的变化也并非都是缓慢的,有一种自然变化会比较激烈,有时是大地的震颤,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有时是天气的突变,来一场暴雨台风,或者突然的一场干旱,这些都是自然的激烈的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关注这种自然的变化,看看自然的激变给我们带来的破坏,也就是自然灾害。
看图感受:我们先来看两组图,回顾一下那些曾经发生在我们国家的自然灾害。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 1 失踪。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被称为“汶川大地震”。
这是发生在今年9月下旬的一次台风,台风天兔由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登陆,造成了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持续大雨,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灾害造成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5省区34人死亡,1人失踪,78.1万人紧急转移,直接经济损失约220.6亿元。
承转过渡:前面两个灾害都是很严重的自然灾害,汶川地震举世瞩目,破坏巨大。台风天兔是今年夏天刚刚过去的的台风,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这些都是我们了解的,但是,对于到底什么是自然灾害?我们来看一些案例来判断一下。
看图分析:先看如下两幅图,第一个是撒哈拉沙漠,你能描述一下图片吗?图片反应了什么?第二个是贵州的农田,同样的,请你描述一下图片,回答图片反应了什么情况?再请同学描述一下后面的两张图片的情况。那么,到底什么是自然灾害呢?
我们看,上面的两幅图都是干旱,下面的呢?都是台风。那么他们都是自然灾害吗? 我们来看,撒哈拉沙漠的干旱是突然发生的吗?不是,是它的自然常态对不对? 贵州呢?贵州的这种情况是什么?是自然的异变,这两种情况哪个是自然灾害? 我们再来看,下面的两个图片,都是自然异变对不对? 都是自然异变,但是它们都对人类产生危害了吗? 如果这种情况没有对人产生危害,那么哪个属于自然灾害?
总结概括:注意,在没有对人产生影响的情况下,自然异变不能称之为灾害。所以灾害只是对人类产生危害的自然异变。另外,我们下面这幅图,判断下这个属不属于自然灾害?不属于,因为它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不属于自然范畴。
通过看图分析,我们现在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现在大家就来看一下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作自然灾害。
承转过渡:了解了什么是自然灾害,接下来我们需要知道的就是,有哪些自然灾害了。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54页,自学常见自然灾害部分,回答以上问题。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各种灾害的成因分别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这些灾害与我国的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 不同灾害之间是否有联系?请举例说明。
自主探究:同学们看得很仔细,书中有文字和图片资料,但是估计大家对灾害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不过随着技术进步,借助随处每个人手中都有的手机,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真实的一线灾区拍摄的视频。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自然灾害爆发的场景,更加深入了解这些灾害。
首先是洪涝灾害。洪水爆发时是十分可怕的,瞬间聚集起来的湍流可以冲垮建筑,给人们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好的,通过书中的资料和老师提供的视频,相信大家对于洪涝灾害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就请同学们来回答一下问题。
洪涝有哪些特点?
洪涝与我国的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 是否与其他灾害有联系?请举例说明。
居住在海边的人们在夏季的时候特别容易遇到台风,这也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气候灾害。今年九月登陆我国的菲特台风就是这样一次灾害,我们下面通过视频来了解它。
台风有哪些特点?
台风与我国的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 是否与其他灾害有联系?请举例说明。
看过了两种气候灾害,我们再来看一下地质灾害。首先我们先看看泥石流。泥石流有哪些特点?
泥石流的形成与我国的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 是否与其他灾害有联系?请举例说明。
滑坡也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也有人称之为“走山”,可想而知,古人在面对这难以理解的自然现象时,以为是有山神背着山在走,给它赋予了神秘色彩,同时也说明其蕴含了强大的破坏力。
滑坡有哪些特点?
滑坡与我国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 是否与其他灾害有联系?请举例说明。
课后延伸:除了我们所了解的以上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但是现实中的自然灾害不止这两类,比如还有生物灾害。观察这两幅图,你们能发现什么?树叶并不是自然脱落的,而是被大量的虫子吃掉的。这种生物灾害也会隔一段时间爆发,造成很大的损失。
讨论探究:好,了解了各种自然灾害的种类,老师想问一下,你有见过哪些自然灾害发生吗?我们生活的周边有没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都造成了哪些危害呢?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第四篇:八年级地理上册 43 工业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1
《工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列举身边的工业产品,了解工业的重要性。
2.能够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基本布局,认识一些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3.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知道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认识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2.读图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的条件。
教学难点:
1.认识我国重要的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2.从图中归纳出我国高新技术中心主要集中的三个地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工业分布空白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以《我的小天地》为题,照出自己居室的工业产品相片。准备《中国政区图》、《中国交通图》,搜集、整理自己所感兴趣的高新技术产品的资料。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小组竞赛法、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大家看看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出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由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
转:通过同学们所举的实例可以看到,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工业产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国的工业。
设计意图:可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工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工业生产知识的兴趣。
2.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回答下列各题:
二、工业及其重要性
1.教学引入:观察图组“什么是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2.小组讨论:(1)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结合图片,举例说明工业对各行业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准备的照片,从学生的身边入手,贴近生活,学生思路易于打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我国工业的分布
活动一:读图验证
1.角色扮演
师:下面就让我们当一回来华投资的外商,如果你准备在华投资开办外销加工厂,你认为把你的工厂放在哪才能最赚钱?讨论完毕,让各组把自己的设计方案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说明原因。
生:回顾《中国政区图》、《中国交通图》,分小组讨论,在教师发放的《中国工业分布空白图》中标注自己的厂址,并到实物投影上展示、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角色扮演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自己主动查找、获取知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读图验证
教师幻灯片展示《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沿长江分布。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可由学生讨论总结,后由老师做出总结。
师: 通过观察,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 2 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我们可以用这样一首顺口溜来记忆:
工业分布似弓箭,弓在沿海箭穿江。东密中多西部少,四个基地沿海靠。辽中南、津京唐,长珠三角少不了。
设计意图:对于上一环节设置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急于做出一个评价。设计“读图验证”这一环节,推动了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以及辨图、析图、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通过顺口溜的形式,形象生动,方便记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合作探究一:
教师展示《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心的分布图》,主要工业基地的区域图,学生分组探究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教师可进一步对每个区域进行介绍,如各个区域的位置、主要工业城市等。(此为扩展性的内容,老师可依据学生情况进行斟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引入: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新兴工业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高科技产品我们用的很多(主要包括电子产品、通讯产品等)。请大家举例说说你所知道和了解的高新技术产业或产品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有关高新技术产业的知识,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活动二:读图分析
教师:我国的各类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迅速发展。请同学观察图4.25“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回答:
1.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分布特点。
2.找出我国高新技术中心主要集中的三个地区。
学生:读图回答分布特点:
1.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大中城市。
2.在图中找出: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区、长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区、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区。
合作探究二:
1.阅读课本P107阅读材料《我国首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理解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性因素。
2.话说家乡美,谈谈家乡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设计意图:乡土地理是学习地理知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因素,灵活运用到自己家乡的高新区发展,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课后拓展:
学生搜集、整理自己所感兴趣的高新技术产品(如机器人、电子产品等),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人们生活的贡献。
梳理归纳:
小试牛刀: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从内容上看,从学生生活入手,学生有话可说,一下子拉近了地理与学生的距离,体现了“学 6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地理学习的价值。从学习过程看,能利用分组讨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创设地理情景让学生参与,体现了地理学习的探究性,关注了过程与方法教学,培养了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乡土地理知识的涉入,体现了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增强了学生对自己家乡发展的自豪感。
第五篇: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民族》教学设计
《第三节 民族》教学设计
教者:杨梅花 班级:八年级3班 时间:2016年9月13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并了解我国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等,要懂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养成正确的民族观。
2.培养学生阅读民族分布图的能力,并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教学重点:
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教学难点:
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前边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人口特点与分布等内容。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统一和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
展示几幅民族图片,让学生根据服饰判读这几个图片分别属于哪个民族,了解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板书】 第三节 民族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1.我国有56个民族
教师给出数据(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壮族
人口超过400万的还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学生活动】让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使学生确认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但各民族不论人数多少,在祖国大家庭中是一律平等的。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施区域自治,这是我国的民族政策。
2.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
【师生互动】老师可以让学生拿出随身携带的纸币,让学生发现人民币上的有几种文字,分别是哪几种?并让学生了解“我是中国人”几种民族文字的写法。
明确:五种文字,分别是:汉文、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我国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媒体展示】老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各民族的特色文化、民族习俗、节日等,并由学生讨论,最后师生得出结论。
明确: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文化既相互交融,又多元发展。我国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各有特点,并且各民族有保持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二、民族分布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华民族分布”图,并设问:(1)找出我国分布最广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2)指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3)找出我国分布范围最广的少数民族。(4)找出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级行政区。(5)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
由学生根据地图提供的信息,归纳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我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中国的民族特色
播放一些各民族的民族风情图,让学生去感受和了解一些民族所具有的民族特色,体会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
课堂练习:
出示一些判断、选择、填空等形式的题型,检测学生当堂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民族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1.我国有56个民族
2.民族政策:实施民族区域自治
二、民族分布特点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三、中国的民族风情
布置作业:
1.配套练习相应部分做完。2.填充图册相应部分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