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1

时间:2019-05-12 18:1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1》。

第一篇: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1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1.了解人类对地球是球体形状的认识过程,会用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帮助人们认识地球的模型;2.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能准确区分经纬线,理解经纬线的特点;3.学会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正确判读经度和纬度,初步认识经纬网。

基本技能:1.能用数字描述地球的大小,能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2. 能够运用观察、对比等方法在地球仪上探究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3.能利用经纬网给任何地点定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人类为摸索地球的形状而经过的漫长、艰苦的探索和实践,接受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的品质;2.通过探究活动以及小组学习,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助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用数字说明地球的大小等。

2.了解经纬线、经纬度的定义,能够准确区分经纬线和经纬度。

3. 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了解经纬网定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教学难点】

1.用数字描述地球的大小,制作地球仪等。

2.掌握经纬线线、经纬度的特点、分布和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3.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小组活动教学等。

【教学课时】共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仪上的纬线和纬度,我们知道,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纬线,人们利用不同的纬度来区分这些纬线,通过纬度的大小来认识纬线在地球上的位置,那么,人们是如何来区分地球仪上的经线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沿袭学习纬线和纬度的方法来认识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经度的有关特点。

一、认识经线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地球仪上这些连接南极和北极的大圆弧线吧,看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分布规律。

活动:

要求学生:

1.每四个人为一个活动小组,每组派一位女生领一个地球仪并负责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写在地球仪的包装盒上。

2.每组分发一根绳子,绳子的长短稍长于地球仪周长,自己准备直尺,量算比较长度。

3.老师要求观察地球仪时才能动,其余时间地球仪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多媒体展示问题:

1.经线的定义,仿照对纬线的描述,用自己的话提炼出要点。

2.经线的形状?

3.经线长度及变化?

4.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经线?经线指示的方向?

学生:分小组活动、讨论等。

教师引导:纬线是圆的。所以,用手指沿着任意一条纬线走一圈,发现是光滑的,没有阻挡的。同样,用手指沿着任意一条经线走一圈,感觉一下。

教师引导:如果不能连贯的绕着地球走一圈,你还能说经线是圆的吗?

教师总结:因为在南北极点不连贯,所以我们说经线是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了一个大圆。

过渡:第3、4个问题,同学们的讨论结果是什么?

提炼要点:一边听同学们的回答,一边完善附表(板书。)

教师启发提问:为什么说经线指示南北呢?

教师点拨:同学们不仅理解了纬线的特点,还能迁移应用到经线上,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我们区分经纬线,了解各自特点,并体会了经纬线在图上和地球仪上的区别,知道了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纬线,那么这么多经纬线如何区分呢?这是下节课讨论的内容。

学生:活动、讨论3-5分钟,交流收获:

师生互动:老师可巡视,指导学生如何用绳子和直尺对比量算经线长度。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收获:

1.经线是:垂纬线、连两极。

2.意见不统一。有的说是圆,有的说半圆。

学生:体验(用手指沿着经线走不光滑,在南北极点被地轴挡一下),谈感受。

学生:不能

学生回答:

3.经线等长。

4.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学生迁移应用:因为顺着经线走,是往南或者北走。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从赤道上经度的排列分析其特点。

呈转:通过刚才的讨论学习和练习,我们知道了地球仪上纬度的分布特点和规律,接下来,我们用类似的方法来看看地球仪上经度的分布特点和规律又是怎样的。

学生:听教师讲述,思考、体会。

师生互动: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观察,注意提醒学生如何在地球仪的正确位置找到经度的数值。

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可能会存在问题,在地球仪上找不到经度,或者很盲目,因为地球仪上信息太多。)

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找到经度在地球仪上标注的位置(经度标在赤道上,纬度标在180度经线上)。

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0°纬线即赤道的具体位置,回答问题。

二、认识经度

教师承转:和前面我们认识了地球仪上的纬度的分布特点一样,我们还是通过一个活动来认识地球上区分经线的经度的划分规律。

活动安排:

1.每四个人为一个活动小组,每组派一位女生领一个地球仪并负责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写在地球仪的包装盒上。

2.按老师要求共同观察地球仪,其余时间地球仪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3.仔细阅读地球仪上不同经线上标注的经度度数,看看经度的划分有什么规律(提醒学生在地球仪正确位置去查看到经度的标注)。

学生:活动、讨论等。

学生:发言等。

讲述:与纬度相似,地球仪上的经线也有无数条,为了区别不同的经线,人们也给它们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经度。

提问:同样的道理,经度的起点也是0°,那么,0°经线在哪儿?它是一条怎样的特殊经线呢?

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0°经线具体位置,回答问题。

归纳总结:0?经线是地球上计算经度的起算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这是一条人为造就的特殊经线,请大家通过资料来了解这条特殊的经线:打开教材p8,阅读材料图1.10“格林尼治0°经线”,请一位同学来读《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

学生:听讲,思考。

学生:读资料,其他同学思考、理解。

活动:确定了赤道是0°经线,那么,其它的经线度数又是如何标定的?经度是如何变化的?最大的经度是多少?在什么地方?等等,让我们继续观察地球仪,找出这些规律吧。

归纳总结:从地球仪上我们可以得出有关经度的分布规律:

1.经线的度数范围是0?-180?,本初子午线为0°,本初子午线对面经线是180°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经线圈;

2.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方向逐渐递增,一直到最大的180°经线(东西向的经线重合)。

提问:从经度的分布中我们发现,除了0°和180°外,其余的经度也都有两个数值,又该如何来区分呢?

归纳总结: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为东经,以西称为西经,人们同样利用英文“东”“西”的单词首字母“E”和“W”作为代号,分别表示东经(度)和西经(度)。

练习:例如,北京大概是经度是东经116度,用数字和字母该如何表示呢?(116°E或E116°均可以)

拓展: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练习写几个经度。

东经30度,东经90度、东经150度、西经30度、西经60度、西经90度。

活动:大家在地球仪上分别找到以上六条经线,东经的用红色窄绺贴纸贴,西经的用蓝色贴纸贴。

提问:同学观察贴纸分布有什么特点?相对两条经线的度数和是多少?

教师总结:大家发现一条很重要的规律,两条东西经相反、和为180度的经线共同组成一个经线圈。

过渡:当然,这样的经线圈有无数个,它们构成一个大圆,可以将地球仪一分为二,成为两个均等的半球,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经纬线是如何将地球分为不同的两个半球 5 的。

师生互动:教师提出有关经度的一系列问题,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

学生:回答,说明自己的看法等。

师生互动:提示学生回顾在赤道上移动的方向问题,进一步思考能否用东西向来区别经度,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己在纸上试着用符号写出来。

师生互动:可以请同学在黑板上写出来,教师进行指导、评价。

学生:在笔记本上动手画纬线。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时间在2分钟左右)

学生:发现这六条经线组成了三个圆。相对两个半圆的经度之和是180度。

师生互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找找另一半”经度:请一位同学随口说一条经线,另一位同学配合给找找另一半?

学生:举手想试试,随机安排三到五组活动。各组比比准确率和反映速度。

三、半球的划分

提问:如果我们要利用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半,选择哪条纬线最合适?分开的半球分别叫什么半球好?

讲述: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以赤道为界,可以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过渡:同样,如果要将地球用经线分为两半,又该选择哪条经线呢?分开的半球称什么半球?

讲述:通过分析、比较,人们最终选择了(20°W,160°E)所在的经线圈,作为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的界限,其原因是这样的划分将最少的陆地(国家等)一分为二,经线圈基本从海洋穿过,避免了将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而带来不便。

学生:思考,在地球仪上比划。

师生互动: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地球南北半球的划分,学生观察等。

师生互动: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地球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观察,理解选择(20°W,160°E)所在的经线圈的原因。

学生:听讲,记录等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球仪上经纬度的分布和排列规律,还利用一些特殊的经纬线将地球划分为两个半球,这些地球仪上的经纬线还有哪些重要的功能呢,下节课让我们走进“经纬网”。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预习有关经纬网的知识,学习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小结:依据板书,总结、构建本课时的知识结构,提及下一课时的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五、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特点和分布

2.经度的划分:

六、半球划分:

1.南北半球划分界限:赤道(0°纬线)

2.东西半球划分界限:(20°W、160°E)经线圈

第二篇:《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3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3课时)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 【教材分析】

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学生早已熟悉,所以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教材选取4个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出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十分概括的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教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三个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同时,设计了两个“活动”:“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得到的感悟”,让学生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用熟悉的事物感受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与地图不同,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形状的变形,其经纬线和地理事物的形状、方向、相对位置与实地基本相符,因此是我们直观、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教材中安排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制作地球仪,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学情分析】

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认识的过程,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七年级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如果不能构建球体的空间概念,就很难理解地球仪的特征。本节课利用新课程理念开展课堂内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完成知识的教与学,变难为易、变枯燥为趣味。

【课标要求】

1.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教学目标】

1.在地球仪或经纬网的地图上读出任何地点的经纬度,并能说出任一点所处的半球位置。

2.利用地球仪或带经纬网的地图找到与给出的经纬度对应的地点。3.利用经纬度判断地球仪上任意两点的方向。

/ 8

【教学方法】

启发法、图片分析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912年4月,巨型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其第一次航行中就不幸的撞到了冰川,船舱进水,不断地下沉,在千钧一发之际,船长发出了求救信号(41°N,51°W),刚近船只快速赶到,营救了部分落入海中的游客。

提问:茫茫大海,其他船只为什么能够快速赶到沉船地点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回顾一下所学经纬网的知识。

任务1 在经纬网图上读出某一地点的经纬度,并能说出该点所处的半球位置等。

首先明白经纬网的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地球表面任一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

教师提示读出某点坐标的步骤:

1.读出该点纬线度数,并根据0 °纬线(赤道)判断出是南纬还是北纬; 2.读出该点经线度数,并根据0 °经线判断出是东经还是西经; 3.写出经纬度:(纬度在前,经度在后)。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局部的地图上来判断地理位置,如:给出了局部的经纬网地图(如下图),请同学们在简图中给这些点定位(读出其经纬度)。A:(40°N,40°W);B:(20°S,20°E)。

/ 8

巩固练习(此处可使用答题器的抢答功能哦!)

知道了如何说出地理坐标,那么能否判断某点所在的纬度带和半球呢?

通过例题进行掌握,教师出示题目,写出图中A、B、C三点的坐标及所处的纬度带,并说出A、C两点所在的半球。(教师讲解)

/ 8 学生练习。(此处可使用答题器的抢答功能哦!)

任务2 在经纬网图上找到与给出的经纬度对应的地点。

现在我们来回答导入的问题,其他船只怎样快速赶到沉船地点呢? 教师指导根据坐标,在经纬网上划出某点的步骤: 1.根据纬度找出相应纬线; 2.根据经度找出相应经线;

3.纬线和经线的交叉点就要所求点。

/ 8

例题讲解,请在图中标出A、B、C三点的位置。

A(40°N,40°W)B(30°N,80°W)C(50°N,60°W)

拓展练习。

任务3 在经纬网图上确定任意两点的方向。确定方向

①两点位于同一经线上,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②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判定两点间东西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 8

巩固练习(此处可使用答题器哦!)

【课堂小结】

【课时检测】

/ 8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完成以下3题。

1.甲地的经纬度大约是()A.10°N,40°E B.10°N,40°W C.10°S,40°W D.10°S,40°E 2.位于西半球的地点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丙地位于()A.东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4.读图,C点位于A点的()

/ 8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二、综合题

1.下图是改变“世界观”的竖版世界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点的地理座标。

① [__],[__]③[__],[__]④[__],[__](2)①点位于③点的[__]方向,②点位于③点的[__]方向,④位于中山站的[__]方向。

(3)①②③④四点中,位于南半球的是[__],位于西半球的是[__]。(4)位于中、高纬度分界线上的是[__]。

/ 8

第三篇:《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学生早已熟悉,所以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教材选取4个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出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十分概括的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教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三个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同时,设计了两个“活动”:“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得到的感悟”,让学生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用熟悉的事物感受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与地图不同,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形状的变形,其经纬线和地理事物的形状、方向、相对位置与实地基本相符,因此是我们直观、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教材中安排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制作地球仪,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学情分析】

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认识的过程,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七年级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如果不能构建球体的空间概念,就很难理解地球仪的特征。本节课利用新课程理念开展课堂内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完成知识的教与学,变难为易、变枯燥为趣味。

【课标要求】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用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结合日常生活,提出地球

/ 7

是球体的证据。

3.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归纳地球的形状。

4.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感知地球仪的基本结构,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北极点以及赤道等。【教学方法】

启发法、比较法、图片分析法、演示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六分钟读懂宇宙138亿年历史》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宇宙的诞生、发展和消亡,让学生对天体产生兴趣。我们生活的地球也在宇宙中,那么你对地球了解多少呢?引出本节课。

任务1 说说你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教师:“地球是一个球体”,今天,在我们看来这是如此简单的一个结论,然而,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却是一道人们长期难解的谜题,认识它,人类经历了艰苦而漫长的一段过程。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艰苦而漫长的探索过程呢?

讨论:假如不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也没有人告诉你地球的形状,单凭你十多年来的生活经验,你直观感受到的世界是怎样的呢?(1分钟讨论)

盖天说: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 7

浑天说: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宇宙像鸡蛋,地球像蛋黄位于正中间,外层是水包围着地,犹如蛋壳包裹着蛋黄。

后来,随着人类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认识,一些人开始怀疑“天圆地方”的说法,认为地球的形状可能与“月球”、“太阳”等类似,也是一个球形,这样,关于地球的形状的问题,就在人们之间开始了一场争论。

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公元前384—公元前322)根据地球在月面上的阴影,推断大地其实是个球体或近似球体。

1519年—1522年,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教师总结: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在太空看地球的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猜想到实际,从现象到真理的漫长的过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今天,我们之所以能比较容易得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因为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教师展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引导学生感受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探索科学,要敢于克服困难、执着追求

任务2 模拟实验,观察帆船进、出港,比较船在球体上和在平面上航行会出现什么不同现象。

教师展示实验要求,分小组进行。

/ 7

讨论实验结果:如果大地是平的,那么小旗就不会先消失,如果大地是圆的,那小旗会先消失。

列举实例1: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总是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

实例2:登高望远

实例3:发生日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到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形状。

任务3 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归纳地球的形状。

人们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还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用哪些资料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呢?

教师播放视频《我们的地球到底有多大?》,通过有趣的演示,让学生感受地球与宇宙其他天体的大小比较。

/ 7

完成教材活动。

拓展讨论:地球是个正球体吗?(此处作为学生了解,不做重点解释,学生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即可)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相当于飞机飞行30个小时的航程,时速100千米的汽车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人一刻不停地步行绕赤道一圈,大约要一年多才能走完。这样大的一个地球,人们要认识它,研究它,看到它的全貌太困难了。如何才能便于我们学习、研究呢?

任务4 制作简易地球仪,说出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地球仪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现在我们对地球仪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下面让我们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仪吧。学生根据教材活动设计,逐步制作地球仪。(此处需时间较长,可让学生在课后进行)

请同学们观察地球仪,熟悉地球仪上的基本构成。观察: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北极点以及赤道等。

/ 7

1.(2017岳池县模拟)下列四种现象,不能说明地球是球形的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海边望船,先见桅杆 C.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D.地面高低起优

/ 7 【课堂小结】【课时检测】 2.图1实验能够揭示的地理事实是()

A.天圆如张盖 B.地球是个圆 C.地方如棋局 D.地球是个球体 3.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实了()A.大地是运动的 B.大陆是不断漂移的 C.地球是一个球体 D.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4.(2017营山县校级模拟)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如图数据说明了我们“家园”的()

A.海陆分布 B.质量 C.高低起伏 D.大小

5.作为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应该做成()

6.关于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B.通过地球仪可以方便地知道地球的面貌

C.转动地球仪,它绕一根轴在运动,证明地球里有一根旋转轴 D.在地球仪上,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北极

/ 7

第四篇: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人教版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情感目标: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教材分析是: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人的认识水平是可以不断提高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但是由于其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甚小,所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正圆球体,这样可以为人们研究地球提供方便。

关于“地球仪”的教材分析是:地球虽然只是宇宙中一颗小小的行星,但对于人类来说体积还是太大了。为了更好的研究它,建立空间概念,人们仿照地球按比例缩小制成了地球仪。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经纬线在实际的地球上是看不见的,经纬度的划分也是人为规定的。地球在不停的绕假想的轴---地轴转动,地轴目前指向北极星,它与球面的两个交点分别是南极点和北极点。为了让学生明确,可以使用地球仪模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教材分析是: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假想的。课本上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观察、总结经纬线的特征。

[教学方法建议] 关于“地球的形状”教学建议:在课前教师要准备地球仪,每人一个(或2---4人一个)。建议采用观察法和讲述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看图片或动画,补充一些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资料,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想象并提出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加深对地球准确形状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按照所给数据计算得出二者相差21km,再引导学生思考21km与地球平均半径的比值,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接近于正球体。利用学过的公式,计算赤道周长,使学生知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为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埋下伏笔。

关于“地球仪”的教学建议是:建议用观察法、讨论法和演示法。为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观察作业,注意作业内容要明确、清楚,如地球仪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地球仪如何摆放?地球仪的“身子”形状如何?地球仪是否转动?如何转动?学生在观察和小范围的讨论后,教师通过提示、追问等将学生的思路明确,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回答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切忌教师自己讲述或将答案直接写成板书灌给学生。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地球仪比地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球缩小的倍数很大,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为以后讲经线和纬线、经度的划分打基础。为了使学生明确地轴的作用,可以先提出问题“球是如何转动的?”让学生用篮球演示球在地上乱转的情况,再让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绕地轴斜着身子转动的情形,通过演示试验使学生明确地轴在地球自转中的重要性。在提出问题“地球斜着身子转动,地轴指向哪里?”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明确地轴、两极的位置,形成空间概念

关于“经纬线”的教学建议:利用讲述法、小组讨论法和问题解决式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仪上纵横交错的线叫经纬线,它们是认识地球上任一地点的方式,经线和纬线垂直相交成网状就是经纬网。对于经线、纬线知识,重点在于了解经纬线的特征及其不同之处,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4—6人一组,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征,15---20分钟之后进行小组汇报讲解。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同学观察经线和纬线,对照课本介绍,汇报时自己小组制定介绍经线与纬线的方法。学生充分活动、观察、介绍之后,教师对各组同学的表现给与肯定和补充,并引导学生评价各组讲解方法的优劣,介绍对比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明确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最后引导归纳、对比总结、列出表格。归纳时重点强调:纬线是不等长的圆,经线是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它们是经纬度划分和半球划分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经纬线的概念,可以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有明确的空间认识,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分层次教学。教学设计示例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学生早已熟悉,所以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教材选取4个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出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十分概括的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教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三个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同时,设计了两个“活动”:“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得到的感悟”,让学生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用熟悉的事物感受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与地图不同,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形状的变形,其经纬线和地理事物的形状、方向、相对位置与实地基本相符,因此是我们直观、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教材中安排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制作地球仪,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学情分析】

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认识的过程,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七年级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如果不能构建球体的空间概念,就很难理解地球仪的特征。本节课利用新课程理念开展课堂内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完成知识的教与学,变难为易、变枯燥为趣味。

【课标要求】

1.利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教学目标】

1.在自制地球仪上绘制纬线、经线,说出纬线、经线的特点,并进行对比,区分经纬线。

2.在地球仪上标出赤道,区分南、北纬度;找到并标出本初子午线,区分东、西经度。

/ 8

3.观察地球仪,归纳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的变化规律,并在经纬网图上准确读出某地的经纬度。

4.小组合作,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教学方法】

启发法、比较法、图片分析法、演示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主题视频—地球仪,回顾上一课时学习到的地球仪的相关知识。

任务1 在自制地球仪上绘制纬线、经线,说出经纬线的特点。

各小组拿出一个简易地球仪,教师解释纬线的含义和特点,学生阅读教材进行理解,并绘制在地球仪上。

纬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 8

小组展示绘制好经纬线的地球仪,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比较纬线和经线的特点,区分经纬线。(可使用答题器进行抢答哦!)

任务2 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本初子午线、180°经线、极圈、回归线、高中低纬分界线等特殊的经纬线,描述经纬度划分的依据和特点。

预留2分钟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出特殊经纬线。

0°纬线位于地球仪的中部,就是我们熟悉的赤道线,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它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由于这一特殊的属性,赤道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一些有赤道穿过的国家和地区,常常建一些所谓的“赤道纪念碑”来一起人们的关注。

厄瓜多尔首都基多的赤道纪念碑的四面刻有字母E、S、W、N,分别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书有“这里是地球的中心”字。碑顶放置大地球仪,北极朝北,南极朝南,中间用白线标示的赤道从球面一直延伸到碑底部的石阶上。

确定了赤道是0°纬线,那么,其它的纬线度数又是如何标定的?纬度是如何变化的?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在什么地方?等等,让我们继续观察地球仪,找出这些规律吧。

/ 8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仔细阅读地球仪上不同经线上标注的经度度数,看看经度的划分有什么规律(提醒学生在地球仪正确位置去查看到经度的标注)

本初子午线: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有座子午宫。那里有一条铜制子午线。铜制子午线嵌在大理石中间,笔直地从子午宫伸出,它就是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

观察:在地球仪上找到下列三组经线: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 8

结论:度数和为180度,东(E)西(W)经相反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观察:比较纬度和经度的特点,区分经纬度。

任务3 观察地球仪,归纳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的变化规律,并在经纬网图上准确读出某地的经纬度。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总结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进行练习。写出各点的纬度。

/ 8

练习:写出各点的经度。

任务4 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南北半球以赤道为分界;东西半球以20°W,160°E为分界。

讨论:东西半球为什么不是以0°经线和180°经线为界的? 尽量避免一个大陆或国家分到两个半球。【课堂小结】

/ 8

【课时检测】

1.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有()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每条纬线的长度也相等 C.纬度越高,纬线越长;纬度越低,纬线越短

D.从某地沿同一条经线一直朝北走,最后能回到出发的地点 2.有关经纬度的变化正确的是()A.以180度经线为界经度数向东向西都变大 B.东经度数,向东度数愈大 C.西经度数,向西度数愈小

D.纬度数向南度数愈大是北纬,向北愈大的是南纬 3.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是()A.本初子午线 B.南北回归线 C.180°经线 D.赤道

4.关于本初子午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 B.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D.长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读图,完成以下2题。

/ 8

5.与本初子午线组成一对经线圈的经线是()

A.A经线 B.B经线 C.C经线 D.D经线 6.A点位于()

A.低纬度 B.中纬度 C.高纬度 D.赤道上

/ 8

下载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