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自然灾害(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1

时间:2019-05-12 23:1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自然灾害(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自然灾害(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1》。

第一篇: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自然灾害(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1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4)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5)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教学难点: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提问讲解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认识自然灾害

课堂导入:大家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灾害。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地形地势、中国的气候以及河流。在开始新课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找同学来说下中国的地形地势的特点。再找同学来说说中国气候的特点。再来说下中国的主要的河流。

承转过渡:好的,同学们还都记忆得很清楚,说明大家对于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然而,自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长远来说,所有的自然环境,包括我们了解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在几亿年前还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慢慢地发展,一点点变化成为了今天的样子,而未来,它们还将继续改变。不过这种变化是十分缓慢的,缓慢到我们几乎感觉不出来。然而自然的变化也并非都是缓慢的,有一种自然变化会比较激烈,有时是大地的震颤,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有时是天气的突变,来一场暴雨台风,或者突然的一场干旱,这些都是自然的激烈的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关注这种自然的变化,看看自然的激变给我们带来的破坏,也就是自然灾害。

看图感受:我们先来看两组图,回顾一下那些曾经发生在我们国家的自然灾害。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 1 失踪。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被称为“汶川大地震”。

这是发生在今年9月下旬的一次台风,台风天兔由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登陆,造成了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持续大雨,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灾害造成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5省区34人死亡,1人失踪,78.1万人紧急转移,直接经济损失约220.6亿元。

承转过渡:前面两个灾害都是很严重的自然灾害,汶川地震举世瞩目,破坏巨大。台风天兔是今年夏天刚刚过去的的台风,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这些都是我们了解的,但是,对于到底什么是自然灾害?我们来看一些案例来判断一下。

看图分析:先看如下两幅图,第一个是撒哈拉沙漠,你能描述一下图片吗?图片反应了什么?第二个是贵州的农田,同样的,请你描述一下图片,回答图片反应了什么情况?再请同学描述一下后面的两张图片的情况。那么,到底什么是自然灾害呢?

我们看,上面的两幅图都是干旱,下面的呢?都是台风。那么他们都是自然灾害吗? 我们来看,撒哈拉沙漠的干旱是突然发生的吗?不是,是它的自然常态对不对? 贵州呢?贵州的这种情况是什么?是自然的异变,这两种情况哪个是自然灾害? 我们再来看,下面的两个图片,都是自然异变对不对? 都是自然异变,但是它们都对人类产生危害了吗? 如果这种情况没有对人产生危害,那么哪个属于自然灾害?

总结概括:注意,在没有对人产生影响的情况下,自然异变不能称之为灾害。所以灾害只是对人类产生危害的自然异变。另外,我们下面这幅图,判断下这个属不属于自然灾害?不属于,因为它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不属于自然范畴。

通过看图分析,我们现在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现在大家就来看一下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作自然灾害。

承转过渡:了解了什么是自然灾害,接下来我们需要知道的就是,有哪些自然灾害了。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54页,自学常见自然灾害部分,回答以上问题。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各种灾害的成因分别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这些灾害与我国的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 不同灾害之间是否有联系?请举例说明。

自主探究:同学们看得很仔细,书中有文字和图片资料,但是估计大家对灾害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不过随着技术进步,借助随处每个人手中都有的手机,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真实的一线灾区拍摄的视频。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自然灾害爆发的场景,更加深入了解这些灾害。

首先是洪涝灾害。洪水爆发时是十分可怕的,瞬间聚集起来的湍流可以冲垮建筑,给人们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好的,通过书中的资料和老师提供的视频,相信大家对于洪涝灾害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就请同学们来回答一下问题。

洪涝有哪些特点?

洪涝与我国的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 是否与其他灾害有联系?请举例说明。

居住在海边的人们在夏季的时候特别容易遇到台风,这也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气候灾害。今年九月登陆我国的菲特台风就是这样一次灾害,我们下面通过视频来了解它。

台风有哪些特点?

台风与我国的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 是否与其他灾害有联系?请举例说明。

看过了两种气候灾害,我们再来看一下地质灾害。首先我们先看看泥石流。泥石流有哪些特点?

泥石流的形成与我国的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 是否与其他灾害有联系?请举例说明。

滑坡也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也有人称之为“走山”,可想而知,古人在面对这难以理解的自然现象时,以为是有山神背着山在走,给它赋予了神秘色彩,同时也说明其蕴含了强大的破坏力。

滑坡有哪些特点?

滑坡与我国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 是否与其他灾害有联系?请举例说明。

课后延伸:除了我们所了解的以上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但是现实中的自然灾害不止这两类,比如还有生物灾害。观察这两幅图,你们能发现什么?树叶并不是自然脱落的,而是被大量的虫子吃掉的。这种生物灾害也会隔一段时间爆发,造成很大的损失。

讨论探究:好,了解了各种自然灾害的种类,老师想问一下,你有见过哪些自然灾害发生吗?我们生活的周边有没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都造成了哪些危害呢?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第二篇: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自然灾害(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1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4)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5)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教学难点: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提问讲解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我国的自然灾害

课堂导入:大家好,如今你们已经了解了一些主要的自然灾害。上节课我们也将这些自然灾害和我国的情况作了联系。结果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特点,与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也是如此,我国疆域范围广阔,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起伏,气候也有其独特的地方,这些都对自然灾害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

承转过渡:接下来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自然灾害。

看图分析:我们先关注气象灾害。首先是旱灾。我国是个旱灾频发的国家,看这幅我国灾害频次的地图,谁能读出来,哪些地方的灾害发生频率更高?

我国的旱灾分布范围很广,其中一部分地区旱灾频发,如果想得到我国旱灾频发的地带,该怎么做? 我们是不是可以用线将发生频次高的地带标注出来?

然后我们将旱灾频发的标注移到空白地图上,就得到了下面的这张图。这幅图中的线代表了什么?没错,就是全国旱灾频发的地区。

好,我们对着这幅图,这是我国水灾频次图,是不是可以用上一张图的方法,给出我国的方法?

由于我们只是在课堂中做出示意图,图片可能不太标准,画出的地方还不够精确,不过没关系,通过这样的概略示意已经能够让我们发现我国水灾频发的地区了。

看看这幅图,蓝色线围绕的地方是不是就是我国水灾频发的地区? 好,下面的这幅图老师来找同学读图,找出霜冻灾害严重的地区。同样我们能得到霜冻灾害严重地区的一幅图。再找一位同学读台风灾害图。

注意观察一下台风灾害的发生地主要集中在哪里? 主要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地震,也可以得到一个地震频发的区域图。滑坡泥石流的图我们用黄色的点代替。

读图理解:到这里,我们已经将主要的灾害在我国发生的情况标注出来了,并且画出了灾害发生比较频繁且严重的地区,而在标注的过程中,老师尽量用不同的标志代表了不同的灾害,可能已经有同学明白老师的用意了,在标注了每一种灾害之后,我们可以将它们集中到同一张图上,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将这么多灾害叠加到一起,你能看到什么?

总结概括:哇,感觉很恐怖是不是?怎么样?首先我们能够看出,我国的灾害种类怎么样?非常多对不对?另外,从灾害的分布上来看,灾害分布的范围是怎么样?是非常广的。

这也正是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多,分布广。

由于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种类多,分布广,因此,大家想一想,那么大的范围,那么多的灾害,那么灾害的发生会怎么样?会十分频繁。我们下面就来看一看2013年上半年我国发生的比较严重的灾害。

读图验证:2013年1月,新疆发生雪灾,新疆大部分地区遭遇暴雪的侵袭。2013年3月甘肃定西发生6.6级地震,造成了不小的破坏。2013年3月西藏拉萨发生山体滑坡,造成了人员伤亡。2013年4月,四川芦山发生7级地震,这是四川继汶川地震后又一次比较大的地震灾害。2013年6月,贵州气候异常干旱,很多地方颗粒无收。2013年6月,台湾南投发生地震,造成很大伤害。2013年7月,四川连降暴雨引发特大洪水。8月,黑龙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9月,东南沿海连续遭到台风侵袭……短短不到一年时间,我国已经遭受了很多自然灾害,这说明我国的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很高。而我国正是这样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

不过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觉得好像世界末日来袭。这些灾害发生都是有一定的区域性的,并且虽然全国范围来说灾害频率很高,但是对于某一地区来说,自然灾害还只是偶然发生而已,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总结概括:这一次次的灾害并不仅仅是我们课件中的一个小小的标题而已,每个标题后面,都隐藏着巨大的破坏,而我国每年因为灾害所遭受的损失也是十分巨大的。

除了灾难的现场图,下面请大家看一组数据,来了解一下我国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巨大破坏。承转过渡:从我们这两节课的学习当中,我们知道了我国是一个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并且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灾害猛如虎,面对如此严重的灾害现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讨论探究:下面请大家分组讨论,说一说我们该如何应对自然灾害。请每个小组以一种自然灾害为例,思考应对措施。可以参考教材中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

总结概括:刚刚大家讨论过了,现在请大家来说一说你对灾害的应对措施。

大家说得很有道理,防灾减灾可以有很多的方式,不过从总体来说,需要以下的防灾步骤,防灾、备灾、救灾。这也正是我国目前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

情感传达:我国的自然灾害十分严重,这其中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不过,很多时候,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大家思考一下,我们人类的活动,比如山地的树林被破坏的话,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是不是就会变多?而事实上,现代的很多自然灾害都因为人为的原因被扩大了,这也可以说是自然对于人类破坏环境的一个回应。而大家应该明白,无论何时,我们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而已,你在破坏自然的时候,也就是在伤害自己。

希望大家对自然多一些敬畏,爱护自然,从身边做起。

总结概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然灾害的分类,知道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特点,也思考了如何面对灾害,采取措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关心自然,关注自然灾害,积极学习灾害自救措施等,让我们能够在面对灾害时勇敢面对,并且能够帮助别人。这节课就到这里。

第三篇:八年级地理上册 41 交通运输(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1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运用资料、不同地图对比,探究影响铁路干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学会探究方法。

2.通过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记住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的铁路枢纽。

3.通过讨论我国交通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铁路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及原因。

2.我国重要铁路线及铁路枢纽的分布。

【教学难点】

我国重要铁路线及铁路枢纽的分布;

■教学方法

【教法】

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交通运输方式的含义,详细了解了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如何根据交通实际情况和我们的需要进行选择。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本节课我们将以铁路干线分布为例,探讨交通线路的分布特点,讲授新课

一、铁路干线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合作探究:

出示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人口密度图、地形图。

1.中国的铁路干线主要分布在哪里?

2.结合中国地形图、人口密度分布图、铁路干线分布图等分析这样分布的原因。

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教师进行思维点拨:影响交通干线分布的因素。

(二)学以致用

教师出示家乡烟台的铁路交通图:

烟台原有铁路是蓝烟铁路,为了促进我们烟台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拓展我们的铁路交通,你认为哪些地方会对铁路的修建要求比较迫切?你的理由有哪些?

学生合作交流,然后通过“我来验证”环节来证实结论:德龙烟铁路已经通过审批,开始修建。德龙烟铁路的建成能进一步增强产业带内各县市区的经济联系,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主要铁路干线

(一)你说我接

教师说出纵向和横向铁路干线,学生连接城市,熟悉主要的铁路干线。

把主要铁路干线归结到一个地图上,从铁路的基本延伸方向来看,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可以分为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两大组,形成整体的认识。

(二)认识主要铁路枢纽

(三)我来观察

1.观察京九线,回答:京九线经过哪些地形区?

2.观察京沪线,回答:京沪线经过几个直辖市?

3.重点介绍第二亚欧大陆桥:陇海──兰新线,(四)知识链接──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的格尔木至拉萨段,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是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公里,最高点在唐古拉山,海拔为5072米,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

(五)铁路线的命名

1.合作探究

在图中找到京沪线、湘黔线、兰新线。分析这三条铁路线的名称,看看是怎样给它们命名的。还有其他命名的方法吗?

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京沪线:京是北京的简称,沪是上海的简称。用起止点的简称或别称命名。

湘黔线:湘是湖南的简称,黔是贵州的简称。用起止点所在省的简称命名。

兰新线:兰是兰州的一个字,新是新疆的简称。用起点的一个字,用终点所在省的简称。

教师点拨: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命名规则。

(六)巩固记忆

三、探究活动

设计简要的旅游方案:标注家乡的位置;确定图中3个或3个以上城市的路线;确定你选择的交通方式,并阐述理由。

学生设计合适的交通方式,然后在班级内交流,教师点拨。

四、出谋划策

每年的春运都使我国的运输部门,特别是铁路部门承受巨大的压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为春运支点招吗?

学生支招,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的主要内容,以达成对知识的归纳提升。

■课后调查(任选一题)

1.假如你是一名铁路设计工程师,请你自选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其地形图和气温、降水图及人口、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来设计该国或地区的交通路线,向你的家人、朋友来介绍。

2.假如让你选择一个自己最向往的地方旅游,你会选择哪里?选择哪种运输方式,会经过哪些线路?

第四篇:八年级地理上册 43 工业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1

《工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列举身边的工业产品,了解工业的重要性。

2.能够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基本布局,认识一些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3.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知道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认识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2.读图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的条件。

教学难点:

1.认识我国重要的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2.从图中归纳出我国高新技术中心主要集中的三个地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工业分布空白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以《我的小天地》为题,照出自己居室的工业产品相片。准备《中国政区图》、《中国交通图》,搜集、整理自己所感兴趣的高新技术产品的资料。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小组竞赛法、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大家看看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出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由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

转:通过同学们所举的实例可以看到,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工业产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国的工业。

设计意图:可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工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工业生产知识的兴趣。

2.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回答下列各题:

二、工业及其重要性

1.教学引入:观察图组“什么是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2.小组讨论:(1)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结合图片,举例说明工业对各行业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准备的照片,从学生的身边入手,贴近生活,学生思路易于打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我国工业的分布

活动一:读图验证

1.角色扮演

师:下面就让我们当一回来华投资的外商,如果你准备在华投资开办外销加工厂,你认为把你的工厂放在哪才能最赚钱?讨论完毕,让各组把自己的设计方案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说明原因。

生:回顾《中国政区图》、《中国交通图》,分小组讨论,在教师发放的《中国工业分布空白图》中标注自己的厂址,并到实物投影上展示、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角色扮演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自己主动查找、获取知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读图验证

教师幻灯片展示《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沿长江分布。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可由学生讨论总结,后由老师做出总结。

师: 通过观察,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 2 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我们可以用这样一首顺口溜来记忆:

工业分布似弓箭,弓在沿海箭穿江。东密中多西部少,四个基地沿海靠。辽中南、津京唐,长珠三角少不了。

设计意图:对于上一环节设置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急于做出一个评价。设计“读图验证”这一环节,推动了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以及辨图、析图、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通过顺口溜的形式,形象生动,方便记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合作探究一:

教师展示《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心的分布图》,主要工业基地的区域图,学生分组探究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教师可进一步对每个区域进行介绍,如各个区域的位置、主要工业城市等。(此为扩展性的内容,老师可依据学生情况进行斟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引入: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新兴工业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高科技产品我们用的很多(主要包括电子产品、通讯产品等)。请大家举例说说你所知道和了解的高新技术产业或产品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有关高新技术产业的知识,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活动二:读图分析

教师:我国的各类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迅速发展。请同学观察图4.25“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回答:

1.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分布特点。

2.找出我国高新技术中心主要集中的三个地区。

学生:读图回答分布特点:

1.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大中城市。

2.在图中找出: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区、长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区、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区。

合作探究二:

1.阅读课本P107阅读材料《我国首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理解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性因素。

2.话说家乡美,谈谈家乡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设计意图:乡土地理是学习地理知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因素,灵活运用到自己家乡的高新区发展,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课后拓展:

学生搜集、整理自己所感兴趣的高新技术产品(如机器人、电子产品等),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人们生活的贡献。

梳理归纳:

小试牛刀: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从内容上看,从学生生活入手,学生有话可说,一下子拉近了地理与学生的距离,体现了“学 6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地理学习的价值。从学习过程看,能利用分组讨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创设地理情景让学生参与,体现了地理学习的探究性,关注了过程与方法教学,培养了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乡土地理知识的涉入,体现了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增强了学生对自己家乡发展的自豪感。

第五篇: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教学设计1课时

济南稼轩学校初一地理教学设计

主备人:席宁

复备人:

商国伟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课时)

一、课标

(一)课程内容标准

1.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2.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二)课标具体目标

1.绘制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特点。2.归纳世界年平均气温水平分布规律,归纳气温垂直分布规律。

3.归纳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以及不同半球、陆地和海洋气温分布的季节差异

二、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

阅读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描述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等温线图,并会通过读图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

等温线图的判读、分析。

三、学情:

(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1、掌握气温的基本知识:100%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

2、归纳世界年平均气温水平分布规律,归纳气温垂直分布规律:100%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

3、归纳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以及不同半球、陆地和海洋气温分布的季节差异:100%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本节重点从“气温与生活”、“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内容贴近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第二部分学生通过预习,搜集资料,知道由于太阳照射使气温发生日变化和年变化,但需要教师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绘制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曲线图,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知道气温一天中最高值与最低值出现的时刻;及一年中最热月和最冷月,陆地和海洋的差异;第三部分内容偏难,需要教师由前面学过的等高线、等深线的原理,让学生建立起等温线的概念,从等温线分布图上理解高温中心、低温中心;不同地带的温差的不同,理解气温的变化幅度,进一步理解世界气温的三大分布规律。

教学目标: 济南稼轩学校初一地理教学设计

主备人:席宁

复备人:

商国伟

1. 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

2. 能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 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了解气候特点,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五、教学过程 【构建动场】

展示济南一周的天气预报,请同学们复习常用的天气符号。

除了天气符号,天气预报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气温播报。让同学们试着说出图中的气温。

【讲授新课】

活动1:气温观测、日平均气温计算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 活动程序:

【交流学习】

教师提问:气温是如何测的呢?怎样直观地反映气温一天的变化趋势呢? 展示课件: 气温观测、读温度计、整点气温读数 教师提问:日平均气温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得出日平均气温是每日8时、14时、20时、2时气温读数的平均值。进一步延伸: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如何计算呢?

【展示】小组交流后,教师组织学生发言展示自己的观点

活动策略:

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能初步计算有关日平均气温的题目。目标评价: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好习惯以及善于观察的能力。济南稼轩学校初一地理教学设计

主备人:席宁

复备人:

商国伟

活动2:绘制气温曲线图,找规律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3 活动程序:

教师提问 : 你感觉一天中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出现在什么时候? 教师展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总结规律。

学生归纳: 一天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它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弯曲就明显。

练习:“早穿皮袄午穿纱„„”分析气温日较差

承转过渡 请学生从四季服装的变化以及校园内景色入手,明确气温不但在一天中有变化,在一年内也有变化。

教师讲授 我们把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年变化 迁移学习能否用气温变化曲线图表示气温年变化规律呢?

【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 在学习了气温日变化曲线图的基础上,用同样的方法,利用课本54页活动提供的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济南稼轩学校初一地理教学设计

主备人:席宁

复备人:

商国伟

【展示】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曲线图

活动策略:

本部分在学生明确气温曲线图概念后,通过结合具体实例绘制曲线图,进一步加深对气温曲线图的认知。

目标评价:

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动手绘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好习惯以及善于观察的能力。

活动3:观察气温变化,辨南北半球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3 活动程序:

【自主学习】:

读图分析:

1、图中A、B气温年变化曲线有什么不同?

2、分别找出气温最高月和最低月,明确B是北半球陆地,A是南半球陆地。结合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明确气温年较差的概念。

3、再想一下,如果换成北半球、南半球的海洋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图形会有变化吗?

学生活动

月份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科学观测结论:海洋的气温升温和降温要比陆地晚一个月左右。总结:陆地、海洋气温规律。【展示】

A

B 3 5 11 1

2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发言展示自己的观点

活动策略:

本部分在学生明确南北半球气温变化差异后,通过结合具体实例的问题的回答,加深对气温的知识的巩固,为全球气温分布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目标评价:

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整合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善于动脑整合归纳的能力。

活动4:类比等高线,巩固等温线 济南稼轩学校初一地理教学设计

主备人:席宁

复备人:

商国伟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2 活动程序:

【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回忆等高线地形图定义、特点,以及表示的地形形态,总结将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组成了等高线。

教师设问:地球表面高低不同,我们能用等高线图表示出来。那么,世界各地的冷热也不同,能不能用类似的方法来表示出气温的水平分布呢?展示课本P55图3.16,带领学生学会阅读等温线分布图。

(1)通常根据等温线延伸的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2)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的差异;(3)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读高低温中心。

【交流探究】找规律、学方法

让学生仿照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以学习小组讨论完成下列各题。(1)等温线是(地图上气温相同的点连成的线)。(2)运用等温线图是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3)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同。(4)等温线数值大,气温(高),数值(小),气温低。

(5)等温线(稠密)的地方,温差大,稀疏的地方,(温差)小。

(6)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的是(低温)中心,如果中心(气温)高,表示的是高温(中心)。济南稼轩学校初一地理教学设计

主备人:席宁

复备人:

商国伟

活动策略:

学生通过对比等高线图,观察等温线图,分析判断等温线图中呈现的相关信息,为学生整体读图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目标评价:

学生通过观察判断等温线图中呈现的相关信息,培养学生观察辨析的能力,提高对地理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用利于知识规律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活动5:观察“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2 活动程序:

电脑展示课本P56图3.17“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读图分析:

【交流学习】

应用启发式,教师一边提出问题,让1名学生上讲台一边指图说明,大家一边观察回答,引导学生共同分析:

教师 请大家找出20℃等温线,看看和哪两条纬线接近? 学生 南回归线、北回归线。

教师 这说明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 南、北回归线之间。

教师 南、北回归线之间是“五带”中的哪一带? 学生 热带。

教师 请大家再找出-10℃等温线,看看和哪两条纬线接近? 学生 南极圈、北极圈。

教师 这说明年平均气温低于-1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 南极圈以(南),北极圈以(北)。

教师 南极圈以南是什么带?北极圈以北是什么带? 济南稼轩学校初一地理教学设计

主备人:席宁

复备人:

商国伟

学生 南极圈以南是南寒带,北极圈以北是北寒带。

教师 请大家再找出20℃、10℃、0℃等温线,观察这3条等温线的数值分别在南、北半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学生 北半球自南向北(从赤道向北极)等温线数值逐渐减小;南半球自北向南(从赤道向南极)等温线数值逐渐减小。

教师 那么,从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学生 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交流探究】找规律、学方法

教师 在黑板上画简图(如下图),请大家判断甲、乙两地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哪半球?判断根据是什么?

【展示】小组交流后,组员自主展示: 甲地位于北半球,因为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乙地位于南半球,因为气温自北向南逐渐降低。活动策略:

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并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学会知识的迁移。目标评价:

通过观察“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结合前面知识,使学生掌握全球气温分布规律。合作探究举一反三,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活动6:学规律,用规律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2 活动程序:投影展示“七月重庆与峨眉山气温示意图”(两地同在30°N以南)。观察思考:

七月重庆与峨眉山气温示意图 济南稼轩学校初一地理教学设计

主备人:席宁

复备人:

商国伟

(1)两地海拔相差多少米?(2839米)(2)两地的气温约相差多少度?(16℃)

(3)根据两地的高度差和温度差,计算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多少度?(16℃÷2839≈0.6℃)100小组活动:根据问题,小组合作交流,计算得出相应结论

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因此,各地的气温差异还要受到地形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拓展交流,学以致用】

(1)投影展示课本P56图3.18“气温的垂直变化”,请大家帮助这位同学(指图)来计算一下,山顶的气温应该是多少呢?看谁算的快而准,并让先举手的同学讲一讲计算的结果和思路。

(2)气温在时间上有变化规律,气温在空间上有什么分布规律? 活动策略:

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并根据生活中的经验,通过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巩固新知。目标评价:

活动结合生活实践归纳总结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点,结合实例活学活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建模】

济南稼轩学校初一地理教学设计

主备人:席宁

复备人:

商国伟

【教学评价】

课堂检测题

下载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自然灾害(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自然灾害(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阅读降水柱状图,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教学重点和难点】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课前准备】1.用雨......

    八年级地理日本教学设计1

    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对认识国家地理有九点目标要求(课标):(1)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

    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中国的河流(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1

    《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灾害》教案5篇

    《自然灾害》教案 教学目标 1、常见的自然灾害,能会判断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2、自然灾害等大致分布。 3、了解避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自然灾害的分布大势。 2、掌握常见......

    2015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3.2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doc

    《土地资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理资料,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学生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和资源保护意......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民族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1

    第三节 民 族(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培养......

    化学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1课时)化学平衡贯穿高中必修与选修内容,主要体现在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和选修四“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主题中,承前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