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

时间:2019-05-12 18:2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

第一篇: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课时 等高线地形图

【知识与能力】

初步学会在等高线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并能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部位。【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亲自参与制作模型,绘制地形图等活动,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2、启发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识别山地的地形部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和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点】

1、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个部位。【教学难点】

1、等高线的绘制原理。

2、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与山谷的区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橡皮泥。【课堂教学】 导入: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地图的阅读,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请欣赏这一组图片:我们地球表面既有巍峨挺拔的高山,也有平坦宽广的原野,而地图是平的。同学们想过没有,高低起伏的地面怎样表示在平的地图上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板书)等高线地形图

师:我们常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那么,什么叫等高线?什么叫等高线地形图?

(展示投影片)——请看大屏幕,这就是一幅等高线地形图,请同学们观察图上有些什么? 生:一些线条

闭合的曲线 上面有数字„„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线条和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线条表示等高线,数字表示海拔„„

师:对。它们是怎样得来的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个地方的高度是怎样确定的,就知道这些数字的来历了

(展示投影片)——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师: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字? 生:1000米和1500米。师:它们的单位是什么? 生:米。

这两个数字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翻到书第24页结合图1.34自学第2 自然段,认识海拔和相对高度,同桌讨论再作回答。„„ 师:准备好了吗?请这位同学来回答甲点这两个数据有什么区别?

生: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量出的高度为1500米,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量出的高度为1000米,叫相对高度。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他对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掌握得非常好。我们以热烈的掌声鼓励。海拔和相对高度就是我们地面上同一点的两个高度的确定方法。(板书)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师:在我国,统一用青岛的黄海海平面为起算点,这样地面上任何一点的海拔都是不变的,所以海拔又叫绝对高度。乙的海拔是多少? 生:500米。

师:甲点的1000米叫相对高度,实际上就是甲乙两点的海拔差。参照点不同,相对高度就不同,是有变化的。我们看丙点,海拔是多少? 生:1000米。

师:甲相对丙的高度又是多少? 生:500米。

师:对。记住:我们计算高度时,必须用垂直距离,而且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

(展示投影片)——我们来做一次评判。请第一组的同学们读第一段话,第二组的同学读第二段话,评判一下爷爷和孙子谁对谁错,为什么?

生:爷爷和孙子都说得对。因为爷爷说的4000米是珠穆朗玛峰相对于青藏高原的高度,是相对高度;而孙子在地图上看到的8844.43米是它相对于海平面的高度,是海拔。师:完全正确。(鼓掌)(展示投影片)——中国地形图 师:(解说)

(展示投影片)——等高线示意图

(过渡)等高线的“高”就是海拔,地面上各点的海拔我们都可以测量出来,等高线的“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等高线地形图又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板书)

二、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

我们现在来学习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展示投影片)——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原理图

(展示投影片)——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示意图(边讲边演示)

师:这儿有座山,我们来详细地了解怎样把它的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出来。师:我们用一个水平面去横截这个山体,这个水平面与山体相交的线上的各点海拔是相等的,这条线就是一条等高线。看,这座山的山脚海拔是多少米? 生:100米。

师:对。我们又用不同海拔的水平面地横截山体,就得到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看,它们各自的海拔是多少米?

生:200米、300米、400米。

师:对。我们再把它们绘制到平面图上,就得到了等高线地形图。请同学们注意,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海拔值100米、200米„„,左上角的等高距是什么意思? 生:(讨论什么是等高距)师:请这位同学来回答。生:„„ 师:这位同学了解了等高距的含义。简单的说就是: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海拔差,叫等高距。2 它的特点是在同一个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屏幕上的地图的等高距是多少? 生:100米。师:书上呢? 生:10米。

(展示投影片)——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及它们的绘制原理。请同学们来说说什么是等高线?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2、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生:„„

(过渡)我们现在了解了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来历。反过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读各地的高低呢?

(展示投影片)——练习

师:请同学们先读图思考再作回答。生:(讨论回答)„„

师: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每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都是相同的,只要读出地面上各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各点的高低,数值越大地势越高。比较M N的高低。

师: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仅可以判断各点的高低,而且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状况判断坡度的陡缓。

(展示投影片)——等高线示意图和对应的模型山照片。

师:请同学们观察讨论这个问题:等高线疏密分布状况与山体坡度陡缓的关系。生:(讨论回答)„„

师:对。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这些都是等高线的特点。(展示投影片)——

3、等高线的特点(展示投影片)——练习

师:很好。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特点判断坡度陡缓。从图中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

师:在山体的不同的部位,不仅等高线的疏密有所不同,而且等高线的弯曲程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同,为什么? 生:„„

师:这样,我们才能用等高线清楚地表现出山体不同部位的形态。

4、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及其特征

(展示投影片)——山体不同部位图片及对应的示意图 师:请看这幅图是山体其中的一个部位,叫什么? 生:山峰。

师:对。也叫山顶。这是它的等高线示意图。它的特点是什么?请第一排的同学来回答。生:等高线的高度值是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的。师:对。我们常用三角形符号(▲)表示。

师:我们又看这张图片,这红线所在的山体的部位叫什么? 生:山脊。

师:对。它就象牛马的背脊一样。山脊通常是一座山的分水岭。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部位的等高线特点是什么?第二排的同学说一说。生:等高线向数值小的地方凸出。

师:不错。或者说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是山脊。它是等高线从山顶到山脚弯曲最大的部位。师:继续观察,这张图片两侧高,中部低,这个部位叫什么?

生:山谷。

师:对。山谷通常是集水的地方,往往形成小溪或河流。这是它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特点?请第三排的同学来说说。生: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

师:对。它是等高线从山脚向山顶弯曲最大的部位。它和山脊正好相反,我们千万别把这个“高处”理解成课本的上面。我们说的“高处”是海拔高的地方。(展示投影片)——山谷和山脊的比较

师:继续看这张图片,这个山体部位非常陡峭,我们叫它陡崖。它的等高线特点又是怎样的呢?第四排的同学你们来说说。

生:等高线重叠的地方,符号是小锯齿。

师:他们观察得更仔细。不仅说出了地形图陡崖的特点,还发现了它的符号(板图)。不过,大家要注意,不管有没有这个符号,只要等高线重叠,它就是陡崖。(展示投影片)——图1.36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师:(小结)我们把刚才认识的图形综合起来,就是这幅地形图,从图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出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形态特征差别很大。同学们现在可以辨别吗?试一试。①是 ②是 ③是 ④是(展示投影片)——练习

师:同学们对等高线地形图不同部位名称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来亲自动手做一做,我们四人一组。看哪一组的同学做得又快又好。请看屏幕上的要求。(展示投影片)——动手体验(教师指导)

师:请这一组的同学的代表向大家介绍你们做的模型的各部位的名称。生:„„

师:很好。掌声鼓励。同学们,大家对等高线地形图有了比较深的了解了,相信只要掌握了这几种部位的等高线特点,你在以后的登山及野外活动中,都能自如地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为你开路。

师:老师请你们思考一个问题:在山区,恶劣的天气有可能引发泥石流,当发生泥石流时,如果你正好位于山谷之中,你怎么办?如果你顺着山谷往下跑,那样可能会怎样? 生:泥石流可能会很快追上你并吞噬掉一切„„ 师:图上有几条逃生路线 选择哪一条最好呢? 生:„„

师:对。当泥石流来了,我们应当沿着与泥石流运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跑,这样生还的机会要大一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了,真不错。(过渡)同学们了解了陆地上山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同样多姿多彩的海底形态也可以用等深线来表示。大家翻到书第26页齐读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板书)

三、等深线

(展示投影片)——等深线示意图

师:等深线的高度值为负值。利用等深线上的高度值和形态特征,我们也可以了解或深或浅或陡或缓的海底形态。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请同桌之间说说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生:„„

(展示投影片)——课堂总结(边讲边演示)

【课堂总结】这节课的重点是学会判读简要的等高线地形图,特别要学会区分山脊和山谷。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才能学好地理。下面我们一块来做几道题检查一 4 下学习效果。

(展示投影片)——能力展示

【课后作业】

1、将课堂上制作的山地模型的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出来。简要过程见屏幕。

2、为了加深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希望同学们能利用周末去爬爬北山,爬山时注意观察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板书设计】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二、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三、等深线

第二篇: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要求)小组合作讨论(学生活动)(师生活动)

(小结)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面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等深线的绘制方法一样,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得到等深线。

(板书)2.等高线地形图

[启思]出示等高线地形模型,学生观察,①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

②观察等高线地形模型,左右两个山坡哪个坡陡?哪个坡缓?与等高线的疏密分布情况有什么关系?

③结合课本图1.36“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观察等高线形状和山地实体形态的差别,你能总结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这些地形的方法吗? [活动](要求)前两个问题独立思考,(小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只要读出各地面点的海拔,就可以知道地面上哪里高,哪里低;而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出来的,地面上各地点的海拔高低,是用不同颜色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情况。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着色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浅绿色表示盆地;浅黄色表示丘陵;深黄色表示高原;棕黄色表示山地;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激趣] 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要了解地形高低起伏,需要阅读地图。那有没有一种更直观的图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地势的高低起伏呢?当然有,那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地形剖面图。(板书)4.地形剖面图

[启思]①怎样得到地形剖面图?

②观察课本28页图1.43已绘制部分,你能把下面的地形剖面图补充完整吗?

③地形剖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比较有什么优势? [活动](要求)同桌合作或小组交流完成。(学生活动)(师生活动)(小结)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巧练](梳理知识)请你总结本堂课学习的内容,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堂课学习内容。

(课外作业)自己利用橡皮泥或者泥巴,制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模型。【板书设计】

第三篇: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的基本概念。(2)学会从地图上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高度及地势的高低起伏。(3)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程度,不同形态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运用课件展示、地形模型,小组之间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2、了解等高线概念,明确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图上识别主要地形类型。

2、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部位等高线的分布状态。

【学法指导】

1、教学方法:实践探究法、直观演示、讲解法。

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课件、等高线地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课件展示: 几种地形类型的图片)

导言: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现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但是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

二、指导学习,探究创新:

(一)自学

学生自读课本,结合图1.27和图1.28自学下面两段文字,理解以下几个概念: ①海拔;②相对高度;③等高线;④等深线

(二)、海拔和相对高度

(课件展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1.什么是海拔?并指认甲、乙两点的海拔高度。2.强调海拔的参照物是海平面。

3.什么是相对高度?并指认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

4.(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及其海拔示意图据测量,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玛峰高度 8844.13米,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却说珠穆朗玛峰高度为4000多米?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值? “珠穆朗玛峰高 8844.13米 ”指的是什么高度?(海拔高度)。而青藏高原上的藏民说的穆玛峰的高度是4000多米”则指的是什么高度?(相对高度)

与实际相联系,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珠穆朗玛峰的两个高度值,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三)等高线地形图

1、什么叫等高线?

2、理解等高线:等高线是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闭合曲线。师问:大家知道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

3、课件演示:等高线示意图的制作 学生通过观看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过程,小组共同探讨,等高线有哪些基本特征?

该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第四个特点“等高线的疏密状况与地面坡度的陡缓有什么关系?”在这里我利用了自制的等高线模型,并举例:“爬山比赛,请你选择路线并说明理由。”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四)等深线 什么是等深线?等深线的高度值一般为负值。

(五)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

1、在山地,各部位都有各自的名称。请同学们对照大屏幕上出示的各部位局部图,小组合作试着在模型上准确指出山地的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部位。

2、等高线地形图上,山地不同部位如何区分?

等高线地形图是地形图的基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非常枯燥抽象,因此,利用自制感观教具,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观察、分析,激发兴趣,这样既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其观察能力,又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六)分层设色地形图

(课件展示

某地的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能够一目了然的看出我们最常见的五种地形类型。这五类地形判读时一般借助颜色进行,比如蓝色的代表海洋,绿色的代表平原,黄色代表山地、高原、丘陵;白色表示雪线以上。

根据该地区的地形素描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各种地形类型的地表特征。

(七)地形剖面图:

先请同学们自己看书,看看地形剖面图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课件展示制作过程)

同学们,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自己试着制作一下。

三、知识小结:

我们这节课主要了解三种基本的地形图,每种地形图都有着不同的判读方法,比如:等高线地形图我们要借助等高线上标注的海拔高度及其排列特点来判断,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分布密集是陡坡,缓坡分布较稀疏;分层设色地形图则可以根据颜色的不同一目了然的辨认是哪种地形。而要直观的看出某地在某一方向上的地表起伏状况,则用地形剖面图最好,可以说这三种地图一个比一个更加形象直观。

四、内化知识,拓展延伸

1、时下流行的蹦极运动在()部位进行。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陡崖

2、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山脊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B、在山谷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地面坡度小

D、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小

3、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是,选择的高度是()

A、海拔 B、相对高度 C、两地间的高度差 D、相对高差

4、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名并求出A、G两地的相对高度

五、课堂小结

畅谈收获与不足

六、教学反思

地形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在教学中可采用各种地形模型,化难为易。本节课教学中,地理概念、地形名称和地形空间分布等知识较多,教师通过采用读图指导、模型演示、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进行形象的讲解,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并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第四篇: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4.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讲授新课(小组合作,活动探究,归纳提升)

一、等高线地形图

老师利用下图,点拨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读图观察感悟,学会如何读出

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老师通过下图,点拨提升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老师通过下图,点拨提升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程度的关系,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D处为缓坡,E处为陡坡。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在学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老师再做点拨提升,跟学生一起探讨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图。

我们就是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将地表的高低起伏表达在平面图纸上的。老师跟学生一起读图思考、画图探究,体会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读图思考:由于地表高低起伏不平,而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表示出来呢?我们通过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来解决。

画图探究:

展示感悟:

通过上面的探究发现,我们很好地完成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图画图话”的探究活动,认识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

在学生认识山地不同部位地形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一起,做基于下图的探究发现,探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部位的地形,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展示感悟:

归纳提升:

观察记忆:

通过上面的探究发现,我们很好地完成了第4个学习目标。

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承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接触到另外一种形式的地形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它与等高线地形图的联系与区别。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绘图体验: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将图中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体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老师跟学生一起探究发现。

展示感悟:

在学生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一起,做基于下图的探究发现,探讨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相关知识。

A.平原

B.高原

C.丘陵

D.盆地

E.山地

老师点拨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加深对陆地基本地形类型知识的认识。

通过上面的探究,我们能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承转: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均能反映地势的高低起伏状况,但最能直观反映地面起伏状况的还是地形剖面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作用。

三、地形剖面图

老师出示下面两幅地形剖面图,让学生体会地形剖面图绘制的意义。

老师跟学生一起,探讨地形剖面图绘制的方法,让学生在做中感悟地形剖面图绘制的意义。

课堂小结,整合思路 ■

■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讲述三种地形图的绘制及其判读知识。在上一节学会阅读地图的基础上,本节教材需要落实的课标内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我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和绘制地图的过程中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发现和感悟中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第五篇: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设计 教案(本站推荐)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理解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会进行简单的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2、了解等高线概念,明确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3、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

4、激发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积极和自觉性。

5、运用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 观。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1、展示五指山市地理位置与五指山景观图,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五指山主峰——二峰的海拔1867米,海南第一高山,可是长期生活在五指山市的同学却说主峰高1538.5米左右,为什么同一座山峰却有两个高度呢?

2、展示五指山与五指山市的地面高度的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的直观简化图,让学生判断与回答,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的概念。

1、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小组合作,制作一座硬币五指山二峰山(五指山市为起点),绘出该硬币山的等高线地形图,投影学生的绘图,并让其他学生评价,硬币山等高线地形图,结合课件图片,分析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师重点讲解

2、引导学生观察所绘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习题,并总结出等高线的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

3、引导学生观察所绘的等高线地形图,要求参加爬山活动,你会选择AB哪个坡?为什么?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并总结出等高线的另一个特征:“线密坡陡,线疏坡缓”

承转:同学们,我们爬山会看到山有千姿百态,但是不外乎由几个基本部位组成,你都认识山地的哪些部位?

1、展示山体不同部位地形景观图,指图让学生说出山体的不同部位。

2、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拳头这座“五指山”并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等地形部位;

3、根据山体不同部位地形图与自己拳头这座“五指山”师生互动,总结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地形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位置或形态特点并总结出:

山峰:海拔由外向里升高 鞍部:两个山峰的中间部位

山脊:等高线弯曲的地方向数值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弯曲的地方向数值高处凸出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4、引导学生在拳头上滴水,观察水流情况,“哪里容易形成河流? 引领学生完成探山活动:在等高线地形图旅途中寻找出山体的不同部位(比一比谁准又快)

以板书内容,引导学生归纳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课后评价,并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等高线地形图以及应用,并思考地形图还可以用什么的方式更直观的表达。

板书 地形图的判读

一、海拔、相对高度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

2、特点: 同线等高,同图等距。坡度——疏密:坡陡—线密

坡缓—线疏

三、山地基本部位 山峰、鞍部、陡崖、山脊、山谷

下载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