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2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第一篇: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泰来四中 孟宪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会根据等高线判断坡度陡缓。

2、了解地形剖面图的画法。

3、能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基本地形。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绘制、分析地形图,判断地形及地势高低起伏,学会读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小组合作,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重点与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地球仪上的世界地形图;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二、新课讲解

(一)地形

1、什么是地形?

地形是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具体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物体所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

2、地形的类型?

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

(二)海拔与相对高度

请同学们阅读书中P24,回答问题:

1、什么是海拔、相对高度?

2、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

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三)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1、等高线地形图

(1).明确等高线定义、特征和等高距,了解等深线。(2).判断坡度的陡缓

根据山地实体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体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3).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图和对应的实体图,分析等高线分布特征。

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鞍部:两座山峰之间。陡崖:等高线重叠。

(4).活动: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及小组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①连线题

②写出地形部位名称

③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问题

2、地形剖面图

(1).地形剖面图: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绘制的,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直观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2).活动:绘制地形剖面图(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P28活动题)注:分析五种地形海拔和地面起伏状况特征。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3、分层设色地形图

1.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雪山。

2.读图5P27的1.43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三、知识总结:三种地形图的判读特点与区别

四、课堂练习、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的地方表示 A、相对高度(值)B、海拔高度低 C、坡度较缓 D、坡度越陡

2、以下表示山谷的是

3、下面A、B、C、D四图中,能反映“陡崖”的是

4、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颜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5、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点吐鲁番盆地的平均海拔-155米,那么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米。

6、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点的海拔高度范围是()A、大于260米 B、小于260米

C、240米—260米之间 D、260米—280米之间(2)、从图中______(B、C)坡登山至山顶A比较容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陆地地形景观中该图表示的地形属于()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盆地

7、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F点的海拔是____米。(2)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_

8、计划修建一条甲村到乙村的公路应选择红色方案,还是绿色方案,为什么?

五、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第二篇: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山体部位,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山坡的陡缓。

3.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主要地形类型及特征。4.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并判读剖面图。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山体模型,分层转换为等高线地形图,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2.通过用彩笔涂色,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原理。

3.通过绘制、分析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高低起伏,学会读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小组合作,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

【重点与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

(展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的景观图片)

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二、新课讲解

(一)等高线地形图

1.读图1.35 地面高度的计算

(导学):知道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讲解):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2.读图1.36 等高线示意

(导学):明确等高线定义、特征和等高距,了解等深线。(讲解):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等高距: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动画页: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3.判断坡度的陡缓

(导学):根据山地实体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体坡度的陡缓。(讲解):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4.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图和对应的实体图,分析等高线分布特征。(讲解):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鞍部:两座山峰之间。陡崖:等高线重叠。

5.读图1.37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导学):判读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分布

(讲解): 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

6.活动: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读图1.38 比较一下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讲解):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的陡缓,C点到山顶A比B点到山顶A的等高线稀疏,坡度比较缓,爬山容易。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 的颜色,可以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雪山。

2.读图1.43分层设色地形图

(导学):陆地表面地形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分析五种地形海拔和地面起伏状况。(讲解):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动画页:播放视频《陆地表面五种地形》

3.活动:认识地形类型(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导学):看图1.40、图1.41、图1.42,比较它们的差异。

(讲解):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三)地形剖面图

1.地形剖面图: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绘制的,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直观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2.活动:绘制地形剖面图(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三、知识拓展:中国水准零点

四、课堂练习

1.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1)甲地的海拔为 1500 米 乙地的海拔为 500 米(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1000 米(3)地面的高低一般用 海拔 来表示,地面的起伏大小一般用 相对高度 来表示. 2.读“等高线地形图”:

(1)写出数字代表的山体部位名称:

①是 山峰 ;

③是 鞍部 ;

④是 山脊 ;

⑤是 山谷 ;

⑥是 陡崖 .

(2)①与②是实地距离大约是 3 千米.

(3)沿着什么路线爬到山顶比较容易,解释原因:

沿着④到②路线爬山容易,因为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五、课堂小结

1.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山体部位的形态特征。2.陆地表面五种地形的比较。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活动P26和P28

2.记住等高线地形图山体部位形态特征 3.了解五种地形的海拔及地势的起伏

【板书设计】

第三篇:七年级地理《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与反思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与反思

林泉中学黄梅

教学内容: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识别五 种不同的山体部位。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等山体部位的方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 : 通过读图、绘图,对学生进行空间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培养;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形成地理概念。

教学重点 :判读等高线地形图,识别五种不同山体部位;

教学难点、区别山谷、山脊。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等高线地形图的模型、等高线地形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二)授课: 教师拿出模型,与同学一起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出示小黑板上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同学通过观察不同部位在等高线地 形图上的弯曲规律,帮助学生得出规律,识别山顶、鞍部、山谷、山脊、陡崖。山顶: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海拔由里向外逐渐降低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过度地带。山谷:等高线由山麓向山顶凸出 山崖:等高线由山顶向山麓凸出 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活动:用大拇指放在掌心,用力握紧拳头,手放平,往手背上倒水;学生观察水聚集的地方,说明山谷易积水;强调河流的形成部位是山谷。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怎样识别山体的五个部位,同学们要能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和弯曲状态来判读地形。

教学反思

教师自评: 《地形图判读》这一节文字不多,但内涵丰富,是七年级地理教学中 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我以自制模型为载体,以海拔的认识——等 高线图的判读——山地部位名称作为教学主线,较好地演示了等高线 的基本原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知识,使教学变得形象生动,较好地强调了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获取知识。但是在帮助学生辨析山谷和山脊时,我比较着急,留给学生观察思考 的时间较少,这对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有些困惑;还有如果语言 的表达能更简短精确、风趣幽默,我相信效果会更好,还要继续努力。

学生反馈: 教师语言通俗易懂,教态亲切自然;教学用的模型直观、形象、生动,让我们似乎身临其境,并且小黑板上的等高线地形图也是依照 模型绘制的,让人一看就明白。

第四篇:《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TRS_AUTADD_119079491733{ARGIN-TP:0px;ARGIN-BTT:0px}#TRS_AUTADD_119079491733P{ARGIN-TP:0px;ARGIN-BTT:0px}#TRS_AUTADD_119079491733TD{ARGIN-TP:0px;ARGIN-BTT:0px}#TRS_AUTADD_119079491733DIV{ARGIN-TP:0px;ARGIN-BTT:0px}#TRS_AUTADD_119079491733LI{ARGIN-TP:0px;ARGIN-BTT:0px}/**---SN--{“":{”argin-tp“:”0“,”argin-btt“:”0“},”p“:{”argin-tp“:”0“,”argin-btt“:”0“},”td“:{”argin-tp“:”0“,”argin-btt“:”0“},”div“:{”argin-tp“:”0“,”argin-btt“:”0“},”li“:{”argin-tp“:”0“,”argin-btt“:”0"}}--**/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并能熟练应用。

2了解等高线定义,理解其特点并能灵活应用。

3能利用等高线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教学重点:

等高线定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

利用等高线判断地形特点

教学方法:

演示法 比较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地图的基本要素?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导入]

同学们已经对地图的基本要素有了了解,实际上地球表面不是平的,而是高低起伏的。例如有高山、平原、海洋等等,这些地形是如何在地图上表示一目了然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今天来学习《地图》的第二部分《地形图的判读》。

[授新]

师:投影(图127)并提出问题。(见或内容如下)

1甲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

2乙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

3甲地比乙地高多少米?

生:回答(略)。

师: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

生:回答(略)。

师: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概念有何异同?

生:回答(略)。

师:小结(见或内容如下)

不同点 相同点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 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

师: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个练习题吧!(见或内容如下)

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8844米,马里亚纳海沟水深11034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B)

A2186米

B19880米

9882米

D19882米

师:投影(图128)提问:谁能说出等高线(等深线)的定义及特点?

生:讨论回答(略)。

师:小结(见或内容如下)。

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都相等。

2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师:我们再做一个练习题!(见或内容如下)

仔细读右图判断: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

师:投影(图129)提问:谁能说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点?

生:讨论回答(略)。

师:小结(内容如下)。

山顶:等高线上的数字由外向里依次变大。

山脊:与山顶的等高线相比,山脊的部位向数字小的方向凸。

山谷:与山顶的等高线相比,山谷的部位向数字大的方向凸。

鞍部:两山(封闭等高线)之间的部分。

陡崖:等高线像刻度尺上的刻度一样。

师:再看另外一个练习题!(见投影)

生:讨论回答(略)。

师:讲解(略)。

师:投影(板书设计)。

[内小结]

这节我们学习了四个基本概念,分别是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并理解了等高线的特点,这样就能很好的判读地形图了。

[布置作业]

活动:

1、2和3题

[板书设计]

[后记]

地形图的判读

一、基本概念: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把各地点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4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二、等高线的特点和应用

1特点:

⑴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都相同。

⑵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2应用:

⑴能判断山地的不同形态。

⑵会判读地形图。

第五篇:《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入学不久的的初一新生显得尤为重要。兴趣调动起来,学生们的学习就会乐在其中,“图”我自在。

《地形图的判读》是在学习了地图三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课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等值线,为以后学习其他等值线打下基础。为了教学的轻松,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导入

电影《红河谷》里的片断: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前来勘探地形的英国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来的就是等高线地形图,但是两个英国人撒谎说他们是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们画的真是一只只的蝴蝶。收留了这两个人在族里,还和他们成为了朋友。但这几张蝴蝶图后来却带来了英国的军队。

(讲到这里,孩子们的心仿佛被一种使命感给抓住了,激发学习热情。)自学探究

1.观察分析图1.27中甲乙点的高度有哪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不同? 2.观察图1.28等高线示意图,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哪个缓?并与等高线的 分布情况相对照,自己得出结论。

3.观察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观察地形剖面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小组活动

1.学生用小刀在地形模型上,沿着不同的线切割,观察得到的剖面是否一样?

2.教师指导学生按小组,将准备好的橡皮泥,对照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制作成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地形模型,自己总结各种地形的等高线特点。

3.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各组的等高线地形图,用水彩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

4.同学们观察课本图1.3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完成活动题3。重点提醒:由于山顶还有一部分不够一个等高距,不能画成平头山顶。(感知体会,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讨论回答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30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素描图,说出图中各山 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 么规律?(把机会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注意点拨的艺术)

形象演示

让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手,手背向上平扣在桌面上。用笔在手背上画等高线,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向手背上撒些水,水顺着指缝向下流,说明山谷是集水的部位,往往成为河流的发源地。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这样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坡、缓坡等都能一目了然。演示时,师生共同参与,边指部位,边提问,边回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像力。

(加深对地表形态的辨别能力)联系生活与延伸拓展

1.在《中国地形图》上,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请你解释原因?

2.思考:在上述五种地形上,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经济?(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培养纵向思维的能力)【课堂小结】

经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呢?

(培养学生不断反思自我,树立学习效率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下载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