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4.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讲授新课(小组合作,活动探究,归纳提升)
一、等高线地形图
老师利用下图,点拨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读图观察感悟,学会如何读出
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老师通过下图,点拨提升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老师通过下图,点拨提升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程度的关系,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D处为缓坡,E处为陡坡。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在学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老师再做点拨提升,跟学生一起探讨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图。
我们就是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将地表的高低起伏表达在平面图纸上的。老师跟学生一起读图思考、画图探究,体会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读图思考:由于地表高低起伏不平,而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表示出来呢?我们通过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来解决。
画图探究:
展示感悟:
通过上面的探究发现,我们很好地完成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图画图话”的探究活动,认识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
在学生认识山地不同部位地形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一起,做基于下图的探究发现,探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部位的地形,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展示感悟:
归纳提升:
观察记忆:
通过上面的探究发现,我们很好地完成了第4个学习目标。
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承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接触到另外一种形式的地形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它与等高线地形图的联系与区别。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绘图体验: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将图中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体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老师跟学生一起探究发现。
展示感悟:
在学生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一起,做基于下图的探究发现,探讨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相关知识。
A.平原
B.高原
C.丘陵
D.盆地
E.山地
老师点拨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加深对陆地基本地形类型知识的认识。
通过上面的探究,我们能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承转: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均能反映地势的高低起伏状况,但最能直观反映地面起伏状况的还是地形剖面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作用。
三、地形剖面图
老师出示下面两幅地形剖面图,让学生体会地形剖面图绘制的意义。
老师跟学生一起,探讨地形剖面图绘制的方法,让学生在做中感悟地形剖面图绘制的意义。
课堂小结,整合思路 ■
■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讲述三种地形图的绘制及其判读知识。在上一节学会阅读地图的基础上,本节教材需要落实的课标内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我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和绘制地图的过程中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发现和感悟中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第二篇:七年级地理《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与反思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与反思
林泉中学黄梅
教学内容: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识别五 种不同的山体部位。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等山体部位的方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 : 通过读图、绘图,对学生进行空间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培养;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形成地理概念。
教学重点 :判读等高线地形图,识别五种不同山体部位;
教学难点、区别山谷、山脊。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等高线地形图的模型、等高线地形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二)授课: 教师拿出模型,与同学一起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出示小黑板上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同学通过观察不同部位在等高线地 形图上的弯曲规律,帮助学生得出规律,识别山顶、鞍部、山谷、山脊、陡崖。山顶: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海拔由里向外逐渐降低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过度地带。山谷:等高线由山麓向山顶凸出 山崖:等高线由山顶向山麓凸出 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活动:用大拇指放在掌心,用力握紧拳头,手放平,往手背上倒水;学生观察水聚集的地方,说明山谷易积水;强调河流的形成部位是山谷。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怎样识别山体的五个部位,同学们要能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和弯曲状态来判读地形。
教学反思
教师自评: 《地形图判读》这一节文字不多,但内涵丰富,是七年级地理教学中 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我以自制模型为载体,以海拔的认识——等 高线图的判读——山地部位名称作为教学主线,较好地演示了等高线 的基本原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知识,使教学变得形象生动,较好地强调了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获取知识。但是在帮助学生辨析山谷和山脊时,我比较着急,留给学生观察思考 的时间较少,这对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有些困惑;还有如果语言 的表达能更简短精确、风趣幽默,我相信效果会更好,还要继续努力。
学生反馈: 教师语言通俗易懂,教态亲切自然;教学用的模型直观、形象、生动,让我们似乎身临其境,并且小黑板上的等高线地形图也是依照 模型绘制的,让人一看就明白。
第三篇: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泰来四中 孟宪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会根据等高线判断坡度陡缓。
2、了解地形剖面图的画法。
3、能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基本地形。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绘制、分析地形图,判断地形及地势高低起伏,学会读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小组合作,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重点与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地球仪上的世界地形图;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二、新课讲解
(一)地形
1、什么是地形?
地形是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具体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物体所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
2、地形的类型?
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
(二)海拔与相对高度
请同学们阅读书中P24,回答问题:
1、什么是海拔、相对高度?
2、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
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三)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1、等高线地形图
(1).明确等高线定义、特征和等高距,了解等深线。(2).判断坡度的陡缓
根据山地实体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体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3).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图和对应的实体图,分析等高线分布特征。
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鞍部:两座山峰之间。陡崖:等高线重叠。
(4).活动: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及小组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①连线题
②写出地形部位名称
③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问题
2、地形剖面图
(1).地形剖面图: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绘制的,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直观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2).活动:绘制地形剖面图(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P28活动题)注:分析五种地形海拔和地面起伏状况特征。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3、分层设色地形图
1.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雪山。
2.读图5P27的1.43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三、知识总结:三种地形图的判读特点与区别
四、课堂练习、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的地方表示 A、相对高度(值)B、海拔高度低 C、坡度较缓 D、坡度越陡
2、以下表示山谷的是
3、下面A、B、C、D四图中,能反映“陡崖”的是
4、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颜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5、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点吐鲁番盆地的平均海拔-155米,那么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米。
6、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点的海拔高度范围是()A、大于260米 B、小于260米
C、240米—260米之间 D、260米—280米之间(2)、从图中______(B、C)坡登山至山顶A比较容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陆地地形景观中该图表示的地形属于()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盆地
7、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F点的海拔是____米。(2)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_
8、计划修建一条甲村到乙村的公路应选择红色方案,还是绿色方案,为什么?
五、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第四篇: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课时 等高线地形图
【知识与能力】
初步学会在等高线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并能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部位。【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亲自参与制作模型,绘制地形图等活动,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2、启发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识别山地的地形部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和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点】
1、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个部位。【教学难点】
1、等高线的绘制原理。
2、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与山谷的区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橡皮泥。【课堂教学】 导入: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地图的阅读,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请欣赏这一组图片:我们地球表面既有巍峨挺拔的高山,也有平坦宽广的原野,而地图是平的。同学们想过没有,高低起伏的地面怎样表示在平的地图上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板书)等高线地形图
师:我们常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那么,什么叫等高线?什么叫等高线地形图?
(展示投影片)——请看大屏幕,这就是一幅等高线地形图,请同学们观察图上有些什么? 生:一些线条
闭合的曲线 上面有数字„„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线条和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线条表示等高线,数字表示海拔„„
师:对。它们是怎样得来的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个地方的高度是怎样确定的,就知道这些数字的来历了
(展示投影片)——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师: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字? 生:1000米和1500米。师:它们的单位是什么? 生:米。
这两个数字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翻到书第24页结合图1.34自学第2 自然段,认识海拔和相对高度,同桌讨论再作回答。„„ 师:准备好了吗?请这位同学来回答甲点这两个数据有什么区别?
生: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量出的高度为1500米,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量出的高度为1000米,叫相对高度。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他对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掌握得非常好。我们以热烈的掌声鼓励。海拔和相对高度就是我们地面上同一点的两个高度的确定方法。(板书)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师:在我国,统一用青岛的黄海海平面为起算点,这样地面上任何一点的海拔都是不变的,所以海拔又叫绝对高度。乙的海拔是多少? 生:500米。
师:甲点的1000米叫相对高度,实际上就是甲乙两点的海拔差。参照点不同,相对高度就不同,是有变化的。我们看丙点,海拔是多少? 生:1000米。
师:甲相对丙的高度又是多少? 生:500米。
师:对。记住:我们计算高度时,必须用垂直距离,而且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
(展示投影片)——我们来做一次评判。请第一组的同学们读第一段话,第二组的同学读第二段话,评判一下爷爷和孙子谁对谁错,为什么?
生:爷爷和孙子都说得对。因为爷爷说的4000米是珠穆朗玛峰相对于青藏高原的高度,是相对高度;而孙子在地图上看到的8844.43米是它相对于海平面的高度,是海拔。师:完全正确。(鼓掌)(展示投影片)——中国地形图 师:(解说)
(展示投影片)——等高线示意图
(过渡)等高线的“高”就是海拔,地面上各点的海拔我们都可以测量出来,等高线的“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等高线地形图又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板书)
二、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
我们现在来学习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展示投影片)——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原理图
(展示投影片)——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示意图(边讲边演示)
师:这儿有座山,我们来详细地了解怎样把它的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出来。师:我们用一个水平面去横截这个山体,这个水平面与山体相交的线上的各点海拔是相等的,这条线就是一条等高线。看,这座山的山脚海拔是多少米? 生:100米。
师:对。我们又用不同海拔的水平面地横截山体,就得到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看,它们各自的海拔是多少米?
生:200米、300米、400米。
师:对。我们再把它们绘制到平面图上,就得到了等高线地形图。请同学们注意,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海拔值100米、200米„„,左上角的等高距是什么意思? 生:(讨论什么是等高距)师:请这位同学来回答。生:„„ 师:这位同学了解了等高距的含义。简单的说就是: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海拔差,叫等高距。2 它的特点是在同一个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屏幕上的地图的等高距是多少? 生:100米。师:书上呢? 生:10米。
(展示投影片)——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及它们的绘制原理。请同学们来说说什么是等高线?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2、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生:„„
(过渡)我们现在了解了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来历。反过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读各地的高低呢?
(展示投影片)——练习
师:请同学们先读图思考再作回答。生:(讨论回答)„„
师: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每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都是相同的,只要读出地面上各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各点的高低,数值越大地势越高。比较M N的高低。
师: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仅可以判断各点的高低,而且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状况判断坡度的陡缓。
(展示投影片)——等高线示意图和对应的模型山照片。
师:请同学们观察讨论这个问题:等高线疏密分布状况与山体坡度陡缓的关系。生:(讨论回答)„„
师:对。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这些都是等高线的特点。(展示投影片)——
3、等高线的特点(展示投影片)——练习
师:很好。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特点判断坡度陡缓。从图中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
师:在山体的不同的部位,不仅等高线的疏密有所不同,而且等高线的弯曲程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同,为什么? 生:„„
师:这样,我们才能用等高线清楚地表现出山体不同部位的形态。
4、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及其特征
(展示投影片)——山体不同部位图片及对应的示意图 师:请看这幅图是山体其中的一个部位,叫什么? 生:山峰。
师:对。也叫山顶。这是它的等高线示意图。它的特点是什么?请第一排的同学来回答。生:等高线的高度值是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的。师:对。我们常用三角形符号(▲)表示。
师:我们又看这张图片,这红线所在的山体的部位叫什么? 生:山脊。
师:对。它就象牛马的背脊一样。山脊通常是一座山的分水岭。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部位的等高线特点是什么?第二排的同学说一说。生:等高线向数值小的地方凸出。
师:不错。或者说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是山脊。它是等高线从山顶到山脚弯曲最大的部位。师:继续观察,这张图片两侧高,中部低,这个部位叫什么?
生:山谷。
师:对。山谷通常是集水的地方,往往形成小溪或河流。这是它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特点?请第三排的同学来说说。生: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
师:对。它是等高线从山脚向山顶弯曲最大的部位。它和山脊正好相反,我们千万别把这个“高处”理解成课本的上面。我们说的“高处”是海拔高的地方。(展示投影片)——山谷和山脊的比较
师:继续看这张图片,这个山体部位非常陡峭,我们叫它陡崖。它的等高线特点又是怎样的呢?第四排的同学你们来说说。
生:等高线重叠的地方,符号是小锯齿。
师:他们观察得更仔细。不仅说出了地形图陡崖的特点,还发现了它的符号(板图)。不过,大家要注意,不管有没有这个符号,只要等高线重叠,它就是陡崖。(展示投影片)——图1.36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师:(小结)我们把刚才认识的图形综合起来,就是这幅地形图,从图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出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形态特征差别很大。同学们现在可以辨别吗?试一试。①是 ②是 ③是 ④是(展示投影片)——练习
师:同学们对等高线地形图不同部位名称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来亲自动手做一做,我们四人一组。看哪一组的同学做得又快又好。请看屏幕上的要求。(展示投影片)——动手体验(教师指导)
师:请这一组的同学的代表向大家介绍你们做的模型的各部位的名称。生:„„
师:很好。掌声鼓励。同学们,大家对等高线地形图有了比较深的了解了,相信只要掌握了这几种部位的等高线特点,你在以后的登山及野外活动中,都能自如地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为你开路。
师:老师请你们思考一个问题:在山区,恶劣的天气有可能引发泥石流,当发生泥石流时,如果你正好位于山谷之中,你怎么办?如果你顺着山谷往下跑,那样可能会怎样? 生:泥石流可能会很快追上你并吞噬掉一切„„ 师:图上有几条逃生路线 选择哪一条最好呢? 生:„„
师:对。当泥石流来了,我们应当沿着与泥石流运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跑,这样生还的机会要大一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了,真不错。(过渡)同学们了解了陆地上山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同样多姿多彩的海底形态也可以用等深线来表示。大家翻到书第26页齐读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板书)
三、等深线
(展示投影片)——等深线示意图
师:等深线的高度值为负值。利用等深线上的高度值和形态特征,我们也可以了解或深或浅或陡或缓的海底形态。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请同桌之间说说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生:„„
(展示投影片)——课堂总结(边讲边演示)
【课堂总结】这节课的重点是学会判读简要的等高线地形图,特别要学会区分山脊和山谷。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才能学好地理。下面我们一块来做几道题检查一 4 下学习效果。
(展示投影片)——能力展示
【课后作业】
1、将课堂上制作的山地模型的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出来。简要过程见屏幕。
2、为了加深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希望同学们能利用周末去爬爬北山,爬山时注意观察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板书设计】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二、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三、等深线
第五篇: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山体部位,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山坡的陡缓。
3.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主要地形类型及特征。4.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并判读剖面图。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山体模型,分层转换为等高线地形图,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2.通过用彩笔涂色,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原理。
3.通过绘制、分析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高低起伏,学会读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小组合作,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
【重点与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
(展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的景观图片)
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二、新课讲解
(一)等高线地形图
1.读图1.35 地面高度的计算
(导学):知道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讲解):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2.读图1.36 等高线示意
(导学):明确等高线定义、特征和等高距,了解等深线。(讲解):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等高距: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动画页: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3.判断坡度的陡缓
(导学):根据山地实体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体坡度的陡缓。(讲解):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4.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图和对应的实体图,分析等高线分布特征。(讲解):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鞍部:两座山峰之间。陡崖:等高线重叠。
5.读图1.37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导学):判读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分布
(讲解): 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
6.活动: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读图1.38 比较一下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讲解):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的陡缓,C点到山顶A比B点到山顶A的等高线稀疏,坡度比较缓,爬山容易。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 的颜色,可以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雪山。
2.读图1.43分层设色地形图
(导学):陆地表面地形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分析五种地形海拔和地面起伏状况。(讲解):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动画页:播放视频《陆地表面五种地形》
3.活动:认识地形类型(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导学):看图1.40、图1.41、图1.42,比较它们的差异。
(讲解):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三)地形剖面图
1.地形剖面图: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绘制的,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直观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2.活动:绘制地形剖面图(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三、知识拓展:中国水准零点
四、课堂练习
1.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1)甲地的海拔为 1500 米 乙地的海拔为 500 米(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1000 米(3)地面的高低一般用 海拔 来表示,地面的起伏大小一般用 相对高度 来表示. 2.读“等高线地形图”:
(1)写出数字代表的山体部位名称:
①是 山峰 ;
③是 鞍部 ;
④是 山脊 ;
⑤是 山谷 ;
⑥是 陡崖 .
(2)①与②是实地距离大约是 3 千米.
(3)沿着什么路线爬到山顶比较容易,解释原因:
沿着④到②路线爬山容易,因为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五、课堂小结
1.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山体部位的形态特征。2.陆地表面五种地形的比较。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活动P26和P28
2.记住等高线地形图山体部位形态特征 3.了解五种地形的海拔及地势的起伏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