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要点重点部分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要点重点部分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2艺术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第一节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
第二节 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本章的重点难点:1.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中,重点应掌握“巫术说”与“生产劳动说”。2.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3.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之中。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 第二节 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为什么讲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必须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之上。2.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3.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4.艺术教育的任务。
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第一节 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艺术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另一方面,每个民族或时代的艺术又深深植根于这个民族或时代的文化土壤之中。
第二节 艺术与哲学: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最突出的例证,便是西方现代哲学对于西方现代派艺术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第三节 艺术与宗教:宗教对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宗教艺术几乎遍及各个艺术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节 艺术与道德: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既体现在道德影响艺术,也体现在艺术影响道德。道德题材(家庭、婚姻、伦理等等)成为各门艺术永恒的主题。
第五节 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科学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2.艺术与哲学、宗道、道德、科学之间的彼此相互关联作用。
第五章 实用艺术
第一节 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从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来看,可以将整个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即: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掌握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主要艺术语言和文化内涵。第二节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实用艺术具有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与形式美、民族性与时代性等美学特征。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建筑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的产物,总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体现出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2.中国园林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沃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色彩。3.工艺美术品范围广泛,可大致分为三大类别。4.现代设计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设计等多方面内容。 第六章 造型艺术
第一节 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各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特征。雕塑艺术更是在三度空间里创造出立体的形象。摄影艺术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纪实性造型艺术。书法艺术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样式。
第二节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造型艺术具有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性、再现性与表现性等美学特征。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具有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2.中外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尤其是西方雕塑史上的几个高峰时期。3.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表现手法。4.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第七章 表情艺术
第一节 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音乐的分类方法很多,一般可将其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音乐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中西方音乐均有着悠久的历史。舞蹈也有多种分类,特别是艺术舞蹈、民族民间舞蹈、芭蕾舞和现代舞需要多加关注。
第二节 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表情艺术具有抒情性与表现性、表演性与形象性、节奏性与韵律美等审美特征。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音乐形象具有多义性、模糊性、抽象性等特点,这既是音乐的局限,也是音乐的长处。2.舞蹈形象必须通过表演来体现,强调节奏与韵律,追求抒情与表现。第八章 综合艺术
第一节 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仅西方话剧史上的悲剧,就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现代悲喜剧”等多种类型。中国戏曲是世界上三种历史最悠久的戏剧艺术之一,戏曲艺术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的审美特征。影视艺术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大众艺术。
第二节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综合艺术具有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主人公、文学性与表演性等美学特征。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西方话剧史上,从悲剧的几种类型,可以大致了解到戏剧发展的情况。2.中国戏曲独具的审美特征。3.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均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4.电视艺术的分类。第九章 语言艺术
第一节 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文学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与其他艺术在性质上产生了重大的区别。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本身是一个艺术种类,它又可被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不同的体裁或样式。
第二节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由于文学以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使得语言艺术形成了许多自身独具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在情感性与思想性、间接性与广阔性、结构性与语言美等几个方面。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作为历史最久、流行最广的文学体裁,诗歌有多种分类方法。2.散文的重要特征一方面是自由灵活,另一方面体现在形散而神不散。3.小说的“三要素”主要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第十章 艺术创作
第一节 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艺术家至少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
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创作过程大致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这样三个阶段。
第三节 艺术创作心理:艺术创作心理中,以意识活动为主,但也有无意识活动;既以形象思维为主,又离不开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使得艺术创作心理蕴藏着多种心理因素。第四节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艺术流派则是指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几个或多个艺术流派则形成了艺术思潮。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艺术家自身的特点,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2.艺术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3.形象思维的三个特点。4.无意识。5.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原因。6.艺术流派形成的三种类型。7.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比较。第十一章 艺术作品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层次:如果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文字、声音、线条、色彩、画面等构成了艺术语言的层次;艺术形象的层次则可区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等;优秀的艺术作品应当具有第三个层次,即艺术意蕴,它是作品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第二节 典型和意境: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它是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有限无限的超越美和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第三节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国传统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厚土壤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十分丰富,可大致将其概括为:道、气、心、舞、悟、和等方面。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什么是艺术意蕴2.典型和意境。3.中国美学与中国艺术。4.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第十二章 艺术鉴赏
第一节 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接受美学认识艺术接受是整个艺术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努力。 第二节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中包含着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形成了动态的审美心理结构。
第三节 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艺术鉴赏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审美过程,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区分为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三个阶段。
第四节 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艺术批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二重性特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接受美学的基本知识。2.艺术鉴赏美心理中的基本要素。3.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4.艺术批评的二重性特点。
第二篇: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艺术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重点课程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学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含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必考科目之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全国许多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高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此门课程。本课程对于培养师范类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的要求
1.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
2.了解并熟悉16门主要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
3.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
第二部分 教学时数
本课程为3学分,教学时数54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教 学 内 容 上编 艺术总论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中编 艺术种类 第五章 实用艺术
第六章 造型艺术
第七章 表情艺术
第八章 综合艺术
第九章 语言艺术 4 4 4 4 4 4 4 2 2 2 2
课内学时 1 1 1 1 1 1 1
录像课 1 1 1 IP课件 下编 艺术系统
第十章 艺术创作 第十一章 艺术作品 第十二章 艺术鉴赏
复习辅导 总 计 7 4
2 2 20 1 1 1 13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与要求
上编 艺术总论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2.理解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
2. 艺术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建议
1. 要求学生掌握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
2. 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意义。
3. 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
2.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以及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多元决定论。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
第二节 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三、本章的重点难点
1.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中,重点应掌握“巫术说”与“生产劳动说”。
2.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3.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之中。
四、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了解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主要观点,尤其是重点掌握“巫术说”与“生产劳动说”。
2.要求学生理解艺术的发生是多元决定的。
3.要求学生理解和认识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艺术具有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而艺术的多种社会功能也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才能发挥作用。
2.理解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当代艺术教育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掌握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功能
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
第二节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为什么讲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必须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之上。
2.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
3.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4.艺术教育的任务。
四、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掌握艺术的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三种主要功能,并且理解艺术社会功能的基础是审美价值。
2.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美育与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地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艺术与文化的关系,理解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理解艺术与其他精神文化(如哲学、宗教、道德、科学)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
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艺术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另一方面,每个民族或时代的艺术又深深植根于这个民族或时代的文化土壤之中。
第二节 艺术与哲学
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最突出的例证,便是西方现代哲学对于西方现代派艺术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第三节 艺术与宗教
宗教对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宗教艺术几乎遍及各个艺术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节 艺术与道德
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既体现在道德影响艺术,也体现在艺术影响道德。道德题材(家庭、婚姻、伦理等等)成为各门艺术永恒的主题。
第五节 艺术与科学
艺术与科学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 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 艺术与哲学、宗道、道德、科学之间的彼此相互关联作用。
四、教学建议
1.理解文化大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认清艺术在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
2.指导学生认清精神文化子系统内部,一方面,艺术要受到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等的影响;另一方面,艺术也反过来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编 艺术种类
第五章 实用艺术
一、教学要求
1. 掌握艺术分类最基本的六种方法。
2. 了解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
3. 理解实用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
从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来看,可以将整个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即: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
掌握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主要艺术语言和文化内涵。
第二节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实用艺术具有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与形式美、民族性与时代性等美学特征。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建筑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的产物,总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体现出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2.中国园林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沃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色彩。
3.工艺美术品范围广泛,可大致分为三大类别。
4.现代设计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设计等多方面内容。
四、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掌握艺术分类最基本的6种方法,尤其是能够掌握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将整个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
2.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自经历,理解建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
3.指导学生在欣赏园林艺术时,不但要欣赏园林的自然美与建筑美,更应欣赏蕴藏其中的文化美。
4. 指导学生认识工艺美术品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5. 要求学生了解现代设计在当代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第六章 造型艺术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2. 理解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各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特征。雕塑艺术更是在三度空间里创造出立体的形象。摄影艺术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纪实性造型艺术。书法艺术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样式。
第二节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造型艺术具有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性、再现性与表现性等美学特征。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具有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2.中外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尤其是西方雕塑史上的几个高峰时期。
3.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表现手法。
4.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
四、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通过中西绘画的比较,理解中国画的民族特色。
2.要求学生通过西方雕塑简史的学习,熟悉和了解西方最重要的雕塑作品。
3.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掌握摄影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法。
4.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加深对书法艺术审美特征与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认识。
第七章 表情艺术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包括音乐与舞蹈,能够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和表现内心情感。
2.理解表性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
音乐的分类方法很多,一般可将其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音乐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中西方音乐均有着悠久的历史。舞蹈也有多种分类,特别是艺术舞蹈、民族民间舞蹈、芭蕾舞和现代舞需要多加关注。
第二节 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
表情艺术具有抒情性与表现性、表演性与形象性、节奏性与韵律美等审美特征。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音乐形象具有多义性、模糊性、抽象性等特点,这既是音乐的局限,也是音乐的长处。
2.舞蹈形象必须通过表演来体现,强调节奏与韵律,追求抒情与表现。
四、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理解音乐舞蹈的抒情性与表现性,从而加深对表情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2.指导学生通过学习,逐渐学会欣赏交响乐。
3.要求学生掌握表情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第八章 综合艺术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包括话剧、戏曲、电影、电视艺术等。
2.理解综合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
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仅西方话剧史上的悲剧,就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现代悲喜剧”等多种类型。
中国戏曲是世界上三种历史最悠久的戏剧艺术之一,戏曲艺术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的审美特征。
影视艺术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大众艺术。
第二节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综合艺术具有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主人公、文学性与表演性等美学特征。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西方话剧史上,从悲剧的几种类型,可以大致了解到戏剧发展的情况。
2.中国戏曲独具的审美特征。
3.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均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4.电视艺术的分类。
四、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通过西方话剧与中国戏曲的比较,了解它们作为综合艺术的共性,以及各自具有的审美特性。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掌握影视艺术基本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法,以及影视艺术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特征。 第九章 语言艺术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语言艺术,就是指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
2.理解语言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
文学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与其他艺术在性质上产生了重大的区别。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本身是一个艺术种类,它又可被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不同的体裁或样式。
第二节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由于文学以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使得语言艺术形成了许多自身独具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在情感性与思想性、间接性与广阔性、结构性与语言美等几个方面。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作为历史最久、流行最广的文学体裁,诗歌有多种分类方法。
2.散文的重要特征一方面是自由灵活,另一方面体现在形散而神不散。
3.小说的“三要素”主要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
四、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进一步加深对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的理解和认识。
2.鉴于学生对文学较为熟悉,故此章可不讲或少讲。
下编 艺术系统
第十章 艺术创作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而艺术家具有许多自己的特点。
2.掌握艺术创作的过程,了解艺术创作的几个阶段。
3.了解艺术创作心理。
4.理解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
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艺术家至少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
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过程大致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这样三个阶段。
第三节 艺术创作心理
艺术创作心理中,以意识活动为主,但也有无意识活动;既以形象思维为主,又离不开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使得艺术创作心理蕴藏着多种心理因素。
第四节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艺术流派则是指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几个或多个艺术流派则形成了艺术思潮。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艺术家自身的特点,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
2.艺术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
3.形象思维的三个特点。
4.无意识。
5.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原因。
6.艺术流派形成的三种类型。
7.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比较。
四、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认识艺术系统(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对于艺术研究的重要意义。
2.从艺术家自身的特点、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三个方面来理解艺术家的涵义。
3.指导学生从郑板桥画竹的三个过程来理解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
4.指导学生结合本章“艺术家与艺术作品”来理解和认识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
第十一章 艺术作品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艺术作品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但在分析时又可把它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研究。
2.从中外优秀艺术作品的赏析来了解典型与意境。
3.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层次
如果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文字、声音、线条、色彩、画面等构成了艺术语言的层次;艺术形象的层次则可区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等;优秀的艺术作品应当具有第三个层次,即艺术意蕴,它是作品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第二节 典型和意境
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它是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有限无限的超越美和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第三节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厚土壤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十分丰富,可大致将其概括为:道、气、心、舞、悟、和等六个方面。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 什么是艺术意蕴。
2. 典型和意境。
3. 中国美学与中国艺术。
4.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四、教学建议
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艺术语言、艺术形象与艺术意蕴三个层次,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艺术意蕴上。
2.指导学生结合具体艺术作品来分析典型和意境,并将二者加以比较,以便于帮助加深对典型和意境的认识。
3. 通过对唐代三位著名诗人的比较,了解儒家美学、道家美学、禅家美学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影响。
4. 指导学生通过道、气、心、舞、悟、和等六个方面,加深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第十二章 艺术鉴赏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艺术鉴赏的意义与作用,以及接受美学的基本知识。
2.如何培养与提高艺术鉴赏力。
3. 了解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4. 了解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5. 理解艺术批评的作用和特征。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接受美学认识艺术接受是整个艺术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努力。
第二节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中包含着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形成了动态的审美心理结构。
第三节 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艺术鉴赏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审美过程,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区分为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三个阶段。
第四节 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二重性特点。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 接受美学的基本知识。
2. 艺术鉴赏美心理中的基本要素。
3. 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4. 艺术批评的二重性特点。
四、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掌握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2.指导学生结合艺术作品的具体鉴赏活动,分析与理解艺术鉴赏审美心理的基本要素。
3.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艺术欣赏实践,理解与认识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4.指导学生认识艺术批评的作用与特征,并尝试对具体文艺作品进行艺术批评。
第三篇:《艺术学概论》课程重点提示(二)
《艺术学概论》课程重点提示(二).txt54就让昨日成流水,就让往事随风飞,今日的杯中别再盛着昨日的残痕;唯有珍惜现在,才能收获明天。《艺术学概论》课程重点提示(四)
第七章 表情艺术
一,本章的内容概要
1.表情艺术的内涵: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主要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2.表情艺术类型特征:
(1)音乐艺术.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它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艺术种类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喜爱的艺术种类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也是表现的艺术,再创造的艺术.音乐可以根据人们歌唱的特点,分成男声(包括高音,中音,低音三种),女声(包括高音,中音,低音三种)和童声三类.声乐还可以根据演唱的方式分为独唱,齐唱,重唱,合唱,对唱,伴唱等多种形式.近年来,我国声乐一般又被划分为民歌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三大类.民歌唱法,可细分为汉族民歌与少数民族民歌,在演唱方法上大多比较自然质朴,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它追求声音效果,讲究发声方法,注意运用华彩和装饰唱法.通俗唱法,是现代工业电子传播技术广泛运用后出现的一种歌曲演唱法,需要演唱者手持话筒进行演唱,对演唱者本人的声乐训练没有太多严格的要求.中国声乐发展的新趋势,更是出现了“通俗唱法时尚化,民族唱法多样化,美声唱法国际化”的新现象.器乐的划分法也很多,根据器乐的不同种类和演奏方法,可以分为弦乐,管乐,弹拨乐和打击乐四大类.器乐还可以根据演奏方式的不同,区分为独奏,重奏,齐奏,伴奏,合奏等多种形式.从体裁形式来划分,器乐又可以分为序曲(如《威廉?退尔》序曲),组曲(如巴赫的《法国组曲》),夜曲(如肖邦的《升 F 大调夜曲》),进行曲(如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进行曲》),谐谑曲(如萧邦的四首钢琴谐谑曲),叙事曲(如勃拉姆斯的《爱德华》),幻想曲(如康弗斯的《神秘的号手》),狂想曲(如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随想曲(如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舞曲(如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协奏曲(如贝多芬的《 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交响音画(如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以及气势磅礴,结构宏大的交响曲(如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等等.音乐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旋律,节奏,和声,复调,曲式,调式,调性等.最主要的是前三者,旋律堪称音乐的灵魂,节奏体现出音乐的时间感,和声体现出音乐的空间感.“旋律”,音乐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它把高低,长短不同的乐音按照一定的节奏,节拍以至调式,调性关系等组织起来,塑造音乐形象,表现特定的内容和情感.旋律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它可以表现出音乐的内容,风格,体裁,甚至还可以体现出音乐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因此,人们常把旋律称为音乐的灵魂.“节奏”,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是指音响的长短,强弱,轻重等有规律的组合,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主要因素,使乐曲体现出情感的波动起伏,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和声”,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之一,指多声部音乐按照一定关系构成重叠复合的音响现象,使音乐具有结构感,色彩感和立体感.此外,复调,曲式,调式,调性,以及速度,力度等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也都是通过有规律的变化与组合,共同将乐音在时间中展开来塑造出音乐形象.“交响乐”,有音与音之间和谐结合的意思.这个词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被大量使用,但其内涵和现在全无共同之处.现代关于交响乐的概念,形成于十八,十九世纪之交.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音乐巨匠为首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使得交响乐真正了黄金时代.交响乐可以说是音乐艺术的精髓,是音乐创作的最高形式.近现代欧洲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音乐流派主要有:
古典乐派,是从 18 世纪下半叶至 19 世纪初在维也纳形成的以古典风格为创作标志的音乐流派,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主要代表,这个流派推崇理性和情感的统一,追求艺术形成的严谨和完美,创作手法上注重戏剧的对比,冲突和发展,成为当时的典范.浪漫乐派,是 19 世纪在欧洲兴起的音乐流派,浪漫乐派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激情,强调抒发主观情感,强调表现个性.前期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德国作曲家舒伯特和舒曼,匈牙利的李斯特,波兰的肖邦,法国的柏辽兹等人;后期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德国音乐家瓦格纳和勃拉姆斯,俄国音乐家柴柯夫斯基等.世纪中叶以后,在欧洲各国又兴起和发展了民族乐派,民族乐派主张音乐应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注意采用本国的民间音乐作为创作素材,将传统音乐成果与本民族音乐密切结合起来,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挪威包括的格里格(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等),捷克的德沃夏克(《新世界交响曲》等),以及俄国“强力集团” 的一批著名音乐家如穆索尔斯基(交响音画《荒山之夜》等),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和鲍罗丁(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等.(2)舞蹈艺术.舞蹈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来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舞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之一.远古时代原始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了图腾舞蹈活动,并且把它作为图腾崇拜的重要内容,最早的舞蹈常常是歌,舞,乐三者合为一体,既是巫术礼仪,又是歌舞活动.舞蹈自古以来就和人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原始舞蹈中就开始以舞蹈形式来模拟狩猎活动或战争场面.艺术舞蹈,是指专业或业余舞蹈家通过艺术创作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作品.这类舞蹈常常需要较高的技艺水平,完整的艺术构思,鲜明的主题思想和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作为表演性舞蹈的总称,艺术舞蹈有多种分类方法.从表现形态区分,艺术...
第四篇:艺术学概论基础知识及要点
艺术学概论基础知识及要点
1、艺术概论研究对象及学科特点
艺术四要素:艺术家——作品——欣赏者——世界
艺术活动圈:艺术欣赏——艺术批评——艺术研究——艺术创造
2、艺术概论:对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基本问题进行专门性研究的学科。
3、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及其代表性人物: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表现说、艺术起源多元决定论。
①模仿说:艺术是对自然界河社会现实的模仿
A、合理性:原始艺术具有模仿成分
B、片面性:模仿并非艺术本质。只是一种实现手段
C、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②巫术说:艺术具有某种实用倾向或实际目的的行为
A、合理性:原始思维,万物有灵。能力有限,寄托巫术
B、片面性:艺术离不开物质生产劳动
C、代表人物:弗雷泽《金枝》,英国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
③游戏说:艺术出自一种无功利、无目的的过剩精力的释放。表现在:Ⅰ、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Ⅱ、人将这种自由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A、合理性:揭示了人流思想深处的原始的艺术冲动
B、片面性:忽略了人的艺术创造的社会实践性
C、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席勒,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④劳动说: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艺术
A、合理性:指出了艺术活动的社会实践根本特征
B、片面性:社会实践逐渐生成具有审美色彩的中间艺术
C、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希尔恩《艺术 的起源》。
⑤表现说: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表现
A、合理性:艺术具有表现情感的实际功能
B、片面性:艺术起源并非出于表现,而是有其发展过程
C、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直觉即表现”。只有表现 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情感表现说”。美国苏珊.朗格,“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
⑥多远决定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二十由多元决定的。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现象,因此,艺术的起源与社会性、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有关联。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的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得冲动和游戏的本能。究根结底,艺术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代表人物: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矛盾与多元决定》,“多元决定论”。
4、艺术本质的几种学说及其代表性人物:(1)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代表人物:柏拉图“影子说”,“艺术是影子的影子”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中国古典文学“文以载道说”。(2)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的天才创造物,是“自由的艺术”,自由为艺术的精髓,这点上与游戏相通。尼采《悲剧的诞生》,将日神精神的“梦”和酒神精神的“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3)模仿说和再现说:艺术是对社会现实的模仿与再现,其真实性甚至可以高于生活。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艺术魔法的不仅是现
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更有内在本质与规律;车尼尔雪夫斯基:“没事生活”。认为艺术完全
是现实生活的客观再现。(4)情感表现说:艺术是用外在的材料表达艺术家的内心的情
感。代表人物:列夫托尔斯泰,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
己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艺术的起源。(5)实践论: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生产。
艺术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并改进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感
性形式,并且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特殊的规律与独立的价值。(艺术不是一种赏玩之物,而是一种生活的必须。它的存在形式在本质上不是为装饰消遣)
5、艺术有哪些主要特征?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
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3)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
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
式美的统一。
6、艺术与科学、哲学、文化、实践、日常生活其的关系:真、善、美、益、宜的五位统合(1)哲学、科学求真:哲学引导人们探索、追求时间的本源与本质,从而从科学理性的思
维引导人们不断创新,改造整个客观世界。
(2)文化求善:宗教从虚幻美好的天国引领人们去恶向善,文化则从整套习俗与制度影响,规范每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思想行为。
(3)艺术求美:艺术以感性的形式表现审美的内涵。
(4)实践求益:行为将科学付诸实践并产生相应效益。
(5)日常生活求宜:人类所有的思想行为都是为了自身更好的生活。
a.哲学蒸腾着诗性,艺术浸洇着理性b.由于哲学是艺术的根本思维基
础,艺术较之哲学具有更广阔的表现手段和方式,所以,哲学意识决定了艺术的发展方向和
审美趣味,而艺术形式反过来又影响着哲学的发展c.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艺术内涵的先导,而艺术又同样蕴含着理性的思考,二者是有机、动态的辩证统一。
a.科学是人认识时间的万物万象,找出其存在的规律;而艺
术是人认识自己的万般情感,表达出人类对美的感动。b.科学是理性而抽象的,艺术是
感性而形象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世界的美妙的两极。
政治属于上层建筑,制约规范着社会结
构中的一切。艺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必然受政治的影响与制约,但是政治也为艺术的产
生与发展提供了社会环境。
宗教是艺术起源的原因之一,也是艺术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表现题材,因此产生了一些优秀的,已成为历史经典的宗教艺术作品。
a.道德是社会制度所规范人们思想的标准,包括是非,善恶,正义非正
义等。艺术是美善合一的,因此,在道德表现上往往有鲜明的主题与立场。b.孔子“”c.儒
家教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F、艺术与实践(经济)----美与益实践是一切事实发生的前提,亦是艺术发生的必要条件。
艺术在人类漫长的发展中出现。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实践,有其产生与存在的价值,凝
聚着创作者的心血和劳动。这种实践成果已逐渐成为艺术消费的主要对象,符合社会经济结
构与关系。
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将审美活动变成日常生活的一种常
态。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进越来越多的审美因素,使日常生活走向审美
化和艺术化。)
7、艺术的分类方法及其各个门类艺术的内涵与特征,以及不同门类的姊妹艺术之间的内在关系:
(1)实用艺术(机建筑、园林艺术等):内涵: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
要包托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特征:①实用性与审美性。实用性
是审美性的前提和基础,审美性反过来也可以增强实用性,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密不
可分,共同构成了实用艺术最基本的原则和特征。P.S.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
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性在实用艺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②表现性与形式美。形式美是表现性的外部体现,表现性是形式美的内在灵魂。(表现性也就是用色彩、线条、造型、图案等外部形式,来传达和表现出一定的情绪、气氛、格调、意味。形式美主要是指
各种形式因素的有规律的组合,从而形成了某些共同的特征和法则,它包括色彩、线条、形
体等因素,也包括对称均衡、多样统一等形式法则。)③民族性与时代性时代性表现在a.总表现出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情感和理想(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面貌,一定时代和一
定社会的审美理想与时代风尚)b.总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在材料
和技术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时代风格和特色。
(2)造型艺术(绘画、雕塑等)内涵: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
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特征:基本特征,造型性通过再现和塑
造外部形象来体现内在的精神世界,它的表现性潜藏于再现性之中。H、造型性与直观性“以形写神”,体现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只能 用间接地方式去表现没
有外部形态的客观事物。a.瞬间性与永固性 b.再现性与表现性
(3)表情艺术(音乐、舞蹈)内涵:指通过一定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注意啊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
性艺术。特征:①抒情性与表现性②表演性与形象性 ③节奏性与韵律性
(4)综合艺术(戏剧、戏曲、影视艺术)内涵:①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②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精华与长处,手法多样而富有艺
术表现力,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③时空交错,视听结合,动静互补,在线与表现统一,造型与表扬相融。④综合性、文学性、表演性 特征:①综合性与独特性,艺术门类之间的综合,综合艺术的独特②情节性与主人公戏剧性与非戏剧性,冲突性与纪实性,曲折性与
生活化 ③文学性与表演性表演性是综合艺术的中心环节。
(5)语言艺术(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内涵:指人们常说的文字。由于文学总是
以语言为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语言作为艺术媒介和
基本材料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人们一般将文学称之为语言艺术。特征: ①间接性
与广阔性,读者通过想象来实现对艺术形象的把握;语言意义性与内心复杂性使文学全方位的展开艺术时空。②情感性与思想性情动于中西,行于言,文学有浓烈的情感色彩;文
学艺术有 深刻的思想性。③结构性与语言美任何形式与文学作品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本身有美感; 文学语言具有审美性、生动性、形象性、准确性等特点。
(6)民族民间艺术(少数民族艺术、民间艺术)在民间或少数民族形成、发展并广为流传的各种通俗的传统艺术以及具有民间色彩的技术与艺能,例如,传统工艺、戏曲、舞蹈、音
乐、雕塑、编制、中国结、魔术、杂技、原著民文化。不同门类艺术的联系①不同门类艺
术之间联系的必然性不同的艺术有各自的特点,但是不同艺术之间又有很多共同点,形象
性、情感性、审美性。②不同门类艺术之间联系的有限性每一门都有其无可替代的长处
和特征,与其他艺术发生关系,是为了更好的彰显自身的审美特征。
8、艺术家应该具备的素质和修养有哪些?
1)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审美情怀的培养;以及各种学科 知识的学习与把握。
2)热爱艺术,精通一艺。“不通一艺莫谈美,不通一技莫 谈艺。”朱光潜
3)体验生活,形诸艺术。王国维: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9、艺术创作的过程及心理?
(1)艺术发生/艺术体验①材料的储备 ②艺术发现 ③创作动机的生产
(2)艺术构思①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想象与联想;灵感思维;情感意识---一切景语皆情语 ②艺术形象的孕育过程创作预留的产生;审美意识的孕育 ③艺术创作的物化阶段意念转化(意念中的艺术对象如何转化为艺术形象)技巧应用(艺术创作中的艺术技巧与艺术手段)意蕴提升(境界的生成,艺术品格的提问)
(3)艺术实现/艺术物化
(4)艺术风格①艺术风格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格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它是艺术家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体现统一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②风格即人,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稳固性 ③艺术风格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5)艺术流派指在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由若干思想倾向、艺术见解、创作风格、审美趣味基本相同或近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艺术集团或派别①以地名为标志的(弗伦萨画派、尼德兰乐派、维也纳派、墨西哥画派、北派山水、南派山水)②以某个艺术家名字为标志(梅派、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布莱希特戏剧)③从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为标志
(6)艺术思潮 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以及艺术的自身发展,在艺术领域里形成的具有广泛影响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创作潮流,它是社会潮流的构成部分之一。
10、艺术作品的结构层次及其各自内涵与关系: 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①内容决定形式;为情而造文 ②形式的积极性能动性与相对独立性 ③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相辅相成,和谐统一(1)材料与媒介层艺术作品在结构上的基层就是“材料与媒介层”,它是艺术作品赖以存在的物质传播,即海德格尔所说的“物因素”(2)技术与技术层如果缺乏技术和技艺的支持,艺术家的情感体验,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世界的洞察等,都无法得到恰如其分的表达,或者根本无从表达(1)符号与图示层艺术家将其精湛的技艺施展在材料上,对它进行改造,整合并重新组织,改变它原来的存在方式和性质,使其成为“另一种”存在------“组织化”的外在形式之中寓有“意向性”的内在品质,即艺术作品的符号式或图式(2)形象与意象层符号,图式层只是一种粗线条的“勾勒”,充满暗示性和不确定性,并不足
(3)意蕴层意蕴不是作品结构中的实在物,而是由审美主体的意向行为所引发的“盈余”意义。艺术语言、艺术形式、艺术意蕴
11、中国艺术精神有哪些?
(1)典型(圆形人物、扁形人物):指文学艺术作品中,作者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而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的人物形象。
(2)意境(王国维“境界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人生三境界):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3)生命精神
(4)道与自然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自然:道法自然,道生万物,天人合一。自然是最高的审美境界。
(5)乐舞精神
(6)辩证和谐
12、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方法 灵感、共鸣、顿悟、净化、审美期待
(1)艺术鉴赏内涵:定义: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地、主动地审美再创造活动。艺术鉴赏的主体性特征:对艺术作品审美性的认知,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对艺术作品形象的再创造
(2)艺术鉴赏的过程 ① 审美期待文体期待:类型或形式 意象期待:意象或形象 意蕴期待:意境、哲理、情感 ② 鉴赏过程感觉与感知;体验与想象;理解与创造 ③ 审美效应共鸣: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直接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被艺术作品所打动,达到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 净化:在文学上,净化是读者在艺术接受的高潮阶段继共鸣之后。达到情感调节,精神洗礼与人格升华顿悟:指审美主角在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的顿悟,洞察世间奥妙,人生真谛及艺术的本质,是高层次的审美升华。
(3)艺术批评 ①批评对象:艺术作品,艺术现象,艺术批评本身 ②特征: a.科学性:哲学,美学,艺术学理论为基础,汲取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方法理性分析b.艺术性:坚守并发掘艺术审美性本质,艺术的感受,逻辑清晰,论证严谨,文字优美,生动感人。③作用:a.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发现与分析,提高接受者的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b.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体系,形成对作品的信息反馈,促进艺术创作发展。c.丰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协调艺术与其他领域的协调共进。
(4)艺术批评方法:①社会批评:法国丹纳《艺术哲学》---时代、地域、环境 ②心理批
评:弗洛伊德,拉康应用精神分析法③传记批评:法国圣佩韦从作者自身入手进行分析④读者批评:20世纪德国姚斯从接受者的角度艺术作品和艺术史⑤其他批评方法和流派:原型批评、语义批评
(5)艺术批评的功能①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发现与分析,提高接受者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② 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体系,形成对作品的信息反馈,促进艺术创作发展。③ 丰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协调艺术与其他领域的协调共进。
(6)艺术接受指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为主体,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艺术活动。
第五篇:“艺术学概论”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附:模拟试题
“艺术学概论”课程期末考试试卷(样卷)
一、名词解释(4×3=12分)1. 艺术创作 2. 艺术作品 3. 艺术鉴赏 4. 艺术风格
二、填空题(20×1=20分)1.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__ ”、“__ ”、“__ ”(“__ ”)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 和 的统一。4.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__ ”、“__ ”、“__ ”、“__ ”、“__ ”等五种。5.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__ ”、“__ ” 和“__ ” 三种。
三、简答题(3×7=21分)1.简要论述艺术的起源。
2.为什么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3.简述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
四、论述题(2×12=24分)1.“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2.什么是艺术的形象性?
五、鉴赏题(任选一题,23分)1.鉴赏一幅中国画,并指出从哪几方面说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 2.试分析一部中外著名的影片。3.请举一摄影作品例,进行鉴赏。试题答案参考
一、1.艺术创作 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对创作客体(社会生活)能动反映的过程。
1. 艺术作品 是艺术生产的“产品”。
3.艺术鉴赏 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和欣赏客体(艺术品)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
4.艺术风格 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二、1.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摹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2.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3.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4.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摹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
5.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
三、1.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摹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2.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这种广义的“艺术教育”理论认为,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职业,俗话讲有三百六十行之多,但现代社会的人,不管他从事何种职业的工作,都不可能不涉及到艺术,他或者读小说,或者看电影,或者听音乐,或者看电视,或者欣赏舞蹈等等,总之,现代人必然涉及艺术,或多或少地与艺术有关。因此,广义的艺术教育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3.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包括“美育”(即“审美教育”)概念,由 18 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四、1.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活中分化出来的。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艺术必然是心与物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再现与表现的结合。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从最终原因上讲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艺术创作可以说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对创作客体(社会生活)能动反映的过程。
2.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对于不同的艺术门类来说,艺术形象这种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对于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来说,往往是在再现生活形象中渗透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常常表现为主观因素消溶在客观形象之中。而另一些艺术门类,则更善于直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间接和曲折地反映社会生活,这些艺术门类中主客观的统一,则表现为客观因素消溶在主观因素之中。
第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机统一。艺术欣赏中,首先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之所以能感动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地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综观中外艺术宝库中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凡是成功的艺术形
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正因为集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于一身,才使得这些艺术形象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中外文艺理论对这个问题也早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艺术形象必须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特征,与此同时,艺术形象又必须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这是由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共性存在于千差万别的个性之中,个性总是共性的不同方式的表现。一切事物都是在带有偶然性的个别现象中,体现出带有必然性的共同本质和规律来。因而,许多艺术家在总结创造艺术形象的经验时,总是把能否从生活中捕捉到这种具有独特个性特征,同时又具有普遍意义的事物,当作富有成败意义的关键。
五、(选择1)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成为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因此,中国画又可称之为“水墨画”或“彩墨画”。第二,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中国画营造的空间多种多样,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即:全景式空间、分段式空间和分层式空间。第三,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四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诗、书、画、印的结合,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第四,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各题答案可以发挥教材中所讲的主要点,也可不囿于教材的说法,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给高分。更要鼓励研究性、创造性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