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5 06:49: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采煤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采煤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篇:《采煤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采煤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煤炭中等职业学校非采矿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煤矿生产的主要过程和基本技术知识有较为系统的了解,熟悉井下巷道布置和生产系统;了解煤矿常用的机电设备及煤矿开采工艺;懂得煤矿生产的基本安全知识及灾害防治技术,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内 容

绪 论

第一章 煤矿地质与矿图基础知识

1.1 地壳与地质作用

1.2 煤的形成、用途与分类 1.3 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 1.4 煤田地质勘探及储量 1.5 煤矿地质图 第二章 井田开拓

2.1 井田开拓基本知识 2.2 井田开拓方式 2.3 开采水平的设置 2.4 矿井采掘关系 第三章 矿井生产系统

3.1 矿井地面生产系统 3.2 井下生产系统 第四章 井巷掘进

4.1 井巷掘进概述 4.2 巷道掘进 4.3 巷道支护

4.4 立井开凿概述 第五章 采煤方法

5.1 基本概念 5.2 长壁采煤法 5.3 放顶煤采煤法

5.4 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

5.5 连续采煤机房柱式采煤法 5.6 其它类型采煤方法 第六章 矿井通风

6.1 矿井通风的任务与矿内空气 6.2 矿井通风阻力和通风动力 6.3 矿井通风系统 6.4 矿井通风构筑物 第七章 矿井灾害防治

7.1 矿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7.2 矿井瓦斯及其预防

讲 授 1 1 1 1 1 1 1 2 2 1 2 2 1 1 2 1 1 2 2 2 1 1 1 1 1 1 1 2 1 1 1 1 1 1 1

模型课 2 2 2 1 2 1 2 1 1 2 1

实 训 1 2 2 1 1 1 1

总学时 1 6 12 6 8 17 7 11 4 3 7.3 矿井火灾防治

7.4 矿尘危害及其防治 7.5 矿井水灾的防治 7.6 冒顶事故及其预防 7.7 其它事故及其预防 7.8 自救与互救 第八章 露天开采

8.1 概 述

8.2 露天开采的主要工艺过程 8.3 水污染及其控制 第九章 煤矿环境保护概述

9.1 地表沉陷及治理 9.2 大气污染及其控制 9.3 露天矿开采及境界

总 计 1 1 1 1

绪 论 9 75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理论讲授内容】

了解煤炭生产的重要性,了解我国一次性能源的分布、比例、特点,了解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概况。

【教学方法与手段】

按照讲授教学、案例教学、板书演示、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模拟模型、教学矿井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第一章 煤矿地质与矿图基础知识

【理论讲授内容】

了解地质作用、地史概念;了解煤的形成及煤系;了解煤的性质分类;了解煤层埋藏特征;了解煤田地质勘探及矿井储量;了解地质图件绘制特点;熟悉地形图;掌握煤层等高线图;熟悉煤矿常用的其它地质图件;掌握读图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

按照讲授教学、案例教学、板书演示、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模拟模型、教学矿井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讨论与作业】

通过讨论与作业,进一步加深理解地质图件、地形图、煤层等高线图、煤矿常用的其它地质图件的空间概念等等。

第二章 井田开拓

【理论讲授内容】

掌握煤田、井田、矿区的关系;掌握矿井储量、年产量与服务年限之间的关系;了解井田再划分和井田内的开采顺序;掌握煤矿巷道空间概念的建立;了解斜井、立井、平硐方式的特点;了解井硐位置及数目的确定方法;了解开采水平确定方法;了解阶段大巷的布置确定方法;了解井底车场的型式和特点。【模型课教学内容】

通过实验室模型,进一步加深理解煤矿巷道空间、斜井、立井、平硐开拓方式、井硐位置及数目、开采水平确定、井底车场的型式和特点等等。【教学方法与手段】 按照讲授教学、案例教学、板书演示、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模拟模型、教学矿井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讨论与作业】

通过讨论与作业,进一步加深理矿巷道空间、斜井、立井、平硐开拓方式、井硐位置及数目、开采水平确定、井底车场的型式和特点等等。

第三章 矿井生产系统

【理论讲授内容】

掌握地面工业广场布置及井下生产系统、运输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动力供应系统及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按照讲授教学、案例教学、板书演示、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模拟模型、教学矿井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第四章 井巷掘进

【理论讲授内容】

了解岩石分级和围岩分类概念;了解巷道地压的概念;掌握巷道形状和尺寸;熟悉巷道支护形式及其材料;了解立井开凿。【模型课教学内容】

通过实验室模型,进一步加深理解巷道地压的概念、巷道形状和尺寸、巷道支护形式及其材料等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按照讲授教学、案例教学、板书演示、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模拟模型、教学矿井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讨论与作业】

通过讨论与作业,进一步加深理解巷道地压的概念、巷道形状和尺寸、巷道支护形式及其材料等等。

第五章 采煤方法

【理论讲授内容】

掌握采煤方法概念;了解影响采煤方法选择的因素;熟悉采煤方法分类;掌握回采工作面采煤工作;掌握工作面支护与采空区处理方式;掌握综采工艺;了解单一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巷道布置;了解煤层群采区巷道联合布置;了解倾斜长壁采煤法巷道布置。【模型课教学内容】

通过实验室模型,进一步加深理解采煤方法概念、回采工作面采煤工作、工作面支护与采空区处理方式、综采工艺和巷道布置等等。【教学方法与手段】

按照讲授教学、案例教学、板书演示、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模拟模型、教学矿井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讨论与作业】

通过讨论与作业,进一步加深理解采煤方法概念、回采工作面采煤工作、工作面支护与采空区处理方式、综采工艺和巷道布置等等。

第六章 矿井通风

【理论讲授内容】

了解矿井通风任务与矿内空气;了解通风阻力与通风动力;了解矿井通风系统;了解矿井通风管理;了解矿井安全与五大灾害及其预防;了解矿山救护。【教学方法与手段】 按照讲授教学、案例教学、板书演示、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模拟模型、教学矿井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讨论与作业】

通过讨论与作业,进一步加深理解矿井通风任务与矿内空气,通风阻力与通风动力,矿井通风系,矿井通风管理,矿井安全与五大灾害及其预防和矿山救护等等。

第七章 矿井灾害防治

【理论讲授内容】

了解矿井五大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技术,了解矿山救护技术。【教学方法与手段】

按照讲授教学、案例教学、板书演示、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模拟模型、教学矿井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第八章 露天开采

【理论讲授内容】

了解露天开采的全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按照讲授教学、案例教学、板书演示、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模拟模型、教学矿井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第九章 煤矿环境保护概述

【理论讲授内容】

了解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并掌握对之加以治理的措施。【教学方法与手段】

按照讲授教学、案例教学、板书演示、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模拟模型、教学矿井等多种

形式进行教学。

四、大纲说明

1.授课教师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执行;认真写好教案并有相应的讲义;课堂讲授板书示范,小部件实物及多媒体PPT配合;课堂提问和抽查及布置适当的课内外作业;认真完成本课程的预设学习任务。

2.需要矿山采掘、机电、通风模型室、教学矿井等配合完成。

3.根据后续课程的需要,具体教学内容可在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适当调整。

五、参考文献

〔1〕 王晓鸣.采煤概论.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2〕 鲁人辉.采煤概论.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3;

〔3〕 陶昆,王向阳.煤矿地质.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4〕 中国矿业学院.煤田地质勘探教研室.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 〔5〕 史国华.采煤概论.北京:中国矿业出版社,2003; 〔6〕 胡贵祥.矿井巷道布置.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7〕 靳建伟.煤矿安全.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8〕 王永安.矿井通风.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9〕 王 安.现代化亿吨矿区生产技术.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第二篇:《遥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遥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30221060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学时:48学分:3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性质: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方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方向):专业必修课。

2.课程目的:通过教学和学习,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从事地理科学理论研究和实务的人才。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遥感技术的产生背景、功能、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

(2)遥感,作为采集地球数据及其变化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世界范围内以及我国的许多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公司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遥感导论》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一定的实验技能和遥感软件应用能力,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应用能力,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3)在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对RS技术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提高利用RS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课时

第一章 绪论(3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掌握遥感的定义、遥感的分类和主要特点;了解遥感系统的组成、发展简史及我国遥感事业的成就。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遥感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遥感系统

第三节 遥感的类型

第四节 遥感的特点

第五节 遥感发展简史

教学重点: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的特点

第二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3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电磁波谱、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的度量、黑体辐射与实际物体辐射的规律、大气散射的类型与其特点、大气窗口的概念及大气窗口的主要光谱段、反射率及其类型、植被、土壤、水体及岩石的光谱特征,了解太阳光谱的特点,理解太阳辐射传播到地表面又返回到传感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太阳辐射与地表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

第二节 太阳辐射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辐射与地物波谱

教学重点:太阳辐射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球的辐射与地物波谱

第三章 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教学3课时,实验3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三大遥感平台:气象卫星系列、陆地卫星系列及海洋卫星系列的特点、什么是微波、微波遥感,微波遥感的特点、微波遥感的方式(主动与被动)及其传感器,什么是距离分辨力和方位分辨力、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像片比例尺的计算方法,了解摄影像片的几何特征、摄影与扫描成像的基本原理,两者所形成的图像有什么区别。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遥感平台

第二节 摄影成像

第三节 扫描成像

第四节 微波遥感与成像

第五节 遥感图像的特征

教学重点:扫描成像

教学难点:微波遥感与成像

第四章 遥感图像处理(教学6课时,实验3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三原色、互补色,掌握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基本原理,掌握遥感影像几何畸变的原因及几何畸变的校正方法,掌握数字图像增强的几种方法:对比度变换、空间滤波、彩色变换、图像运算及多光谱变换;了解亮度对比与颜色对比、颜色的性质,了解基本的光学增强处理方法,了解遥感与非遥感信息复合的意义;理解孟赛尔颜色立体,理解色度图,理解数字图像,了解数字图像辐射校正的基本方法: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回归分析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光学原理与光学处理

第二节 数字图像的校正

第三节 数字图像增强

第四节 多源信息复合教学重点:数字图像增强

教学难点:多源信息复合第五章 遥感目视解译与制图(6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数字图像分类原理、了解卫片的目视判读、了解数字图像的性质与特点、表示方法、遥感图像多种特征的抽取,理解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的组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第二节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

第三节 遥感制图

教学重点: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教学难点:遥感制图

第六章 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解译(教学3课时,实验6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数字图像分类原理、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的具体方法及两种分类方法的区别,了解数字图像的性质与特点、表示方法、遥感图像多种特征的抽取,理解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的组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遥感数字图像的性质与特点

第二节 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分类

第三节 遥感图像多种特征的抽取

第四节 遥感影像特点与解译标志

教学重点:遥感图像多种特征的抽取

教学难点:遥感图像多种特征的抽取

第七章 遥感的应用(6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岩石、水体、植被及土壤的光谱特征,掌握水体识别的内容,掌握植被遥感的具体应用,了解高光谱遥感及其与传统遥感的区别。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质遥感

第二节 水体遥感

第三节 植被遥感

第四节 土壤遥感

第五节 高光谱遥感的应用

教学重点:水体遥感,植被遥感

教学难点:高光谱遥感的应用

第八章 3S技术综合应用(6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3S综合应用,掌握3S应用实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3S综合应用概述

第二节 3S综合应用实例

教学重点:3S综合应用实例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采取教师主讲授课,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1.实践教学(习题作业):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及时完成布置习题作业,要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实地参观、社会调查并进行交流,撰写参观体会或社会调查报告。

2.考核:考核是检查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方式,考核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检测学生是否能够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解决旅游问题的能力,考核采取平时成绩、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其中平时成绩占10%、期中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60%。

四、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建议教材:

[1] 梅安新、彭望琭、秦其明、刘慧平著:《遥感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教学参考书:

[1] 陈述彭、赵英时著:《遥感地学分析》,北京:测绘出版社,1990.[2] 卢国铭、姜遵富、方永绥著:《遥感技术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3] 吕国楷、洪启旺、郝允充、王文明著:《遥感概论》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第三篇:《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2008年修订版)

教学学时:课内实践教学9学时(计划学时内)社会实践学时9学时(计划学时内)适用专业:2007级后所有专业 考核方式:调查报告或者实践心得

编写单位:人文社科学院(社科部)概论教研组

一、教学目的

本大纲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的子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重要文件资料的组成部分,是关于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指导意见。

在课程中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切实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社会、认识自身、指导人生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掌握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提高政治理论素养,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投身于现代化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二、教学形式

(一)组织学生观看中国近现代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题材及伟大革命家、建设家的纪录片或其他音像资料等。

(二)开展紧密围绕课程学习内容的知识竞赛或者专题研讨会。

(三)组织伟人思想与事迹读书活动,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或心得。

(四)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性社团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实践活动。

三、教学要求

(一)组织学生观看长篇电影或录像,课堂教学时间不超过3学时,学生应遵守观看纪律,不得随意请假。学生观看电影或录像后,要求撰写心得体会或者由学习小组组织召开交流会议(一般不占用教学时间)。

另外,在条件允许前提下,概论教研组将协助任课老师利用课外时间为学生播放多部 1 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题材及伟大革命家的电影或录像,以满足同学们渴望求知的更大需要。

(二)开展紧密围绕课程学习内容的知识竞赛或者专题研讨会,计划教学内学时为4-6节。

(三)根据具体情况可开展伟人思想与事迹读书活动,可采取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形式在期末前交给任课教师。根据我院学生思想实际,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学生每人至少读两本该主题的书籍,而读书心得则要求同学自愿完成。递交读书心得的学生可以根据具体完成情况适当增加平时成绩。本项教学活动一般不占用教学时间。

(四)全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12学时,按照目前两个学期授课的安排,平均每学期6学时,其中4学时用于学生外出开展社会实践,2学时用于堂上开展社会实践成果汇报和评比。组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所获得的经验,我们将应用社会实践“四级教学管理”模式,即从教研室—任课老师--科代表—学习组长—组员学生五各层面四个层级具体落实,总体分工如下:

1.教研组:全面开展课程社会实践的研究和实施工作。包括:根据教学形势的变化,每学期制订或完善实践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制定社会实践教学学写小组活动计划书、总结报告书、综合测评加分册等文件,持续关注支持任课老师的组织指导工作,保证各个环节顺利开展。

2.教师:教研室开展课程社会实践的研究和实施工作的主体。要求按照实践教学大纲及实施方案开展实践教学。包括:向学生布置社会实践工作总体方案、审批各学习小组社会实践活动计划书、每学期亲自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至少一次、批改各学习小组活动总结报告和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心得或者报告、平定学生社会实践成绩和学生处综合测评学业成绩等。为了加大学生动力,增强实践效力。

3.科代表:协助任课老师组织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工作。包括:划分学习小组、推荐组长、按时分发和收取小组活动计划书、总结报告书、实践心得或报告、主持实践成果汇报和评比大会、协助老师评定学生课程实践成绩、综合测评加分及把实践行为记入《素质拓展证书》中。

4.学习组长:组织带领小组同学开展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工作。包括:带动小组同学积极学习,投入课堂小组实践活动中,制定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计划书、撰写小组总结报告,制作PPT参与实践成果和评选汇报会。

5.学生:积极配合老师、科代表和组长的组织工作。包括:热情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 活动、按照要求撰写,四、具体安排

任课老师在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指导下,根据学院和授课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实践教学活动计划,在任课老师个人的教学计划及进度表和教案、讲义中要全面、系统地体现出来。其中社会实践调查由任课老师和相关工作人员和共同组织实施,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按照“教师提出选题及参考文献——学生阅读原著或文献、查阅资料——教师讲授社会调查的方法、要领和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拟定调查提纲——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学习小组做课件汇报调查成果”六个环节展开。

整个社会调查活动要求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实施开展,整个社会调查活动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任务:

1.教师提出选题及参考文献,设计好实施方案.2.学生阅读原著或文献、查阅资料,拟定调查提纲,设计调查问卷.3.对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进行集中培训,使其掌握基本调查方法。

(二)实施阶段。召开动员会,布置调查任务,并要特别强调加强组织纪律性,特别注意安全,此后参与调查的学生将分赴社会各地进行调查,教师要尽量参与其中为学生提供具体指导和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总结阶段。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写出调查报告或心得,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由任课老师根据学生参与实践教学过程的调查报告、态度或其他表现综合评定学生总成绩,最后由教师组织召开一场社会调查经验与成果交流会,总结座谈、系统汇报交流本次活动调查成果和体会,并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巩固此次活动成果。

社会调查或他形式的实践活动开展期间,需要完成班级或者小组社会调查或其他形式实践活动计划、班级或小组社会调查或其他形式实践活动实施情况总结、实践活动成绩及综合测评加分登记等重要数据的录入工作。所有教学资料作为教师个人教学档案保存。

五、成绩考核

建议本课程课内实践教学成绩和考勤在总成绩中占10-20%,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成绩占总成绩的10-20%。而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度把握比例,另外,学生参与(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也将获得学生处综合测评个人加分。

后附: 1.社会实践调查参考选题 2.社会实践参观地点 3.音像资料 4.参考文献 附1:参考选题

1.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分析本地区的区情。

2.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10条基本经验,调查总结本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

3.调查总结本地区是如何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4.本地区 “三步走”战略的特点是什么? 5.本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哪些具体举措? 6.地区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7.如何优化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 8.本地区如何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 9.本地区如何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10.本地区如何落实环境保护政策及计划生育政策? 11.本地区如何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12.本地区发挥党内民主调查研究。

13.本地区党管人才问题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的调查研究。14.本地区共产党先进性的时代特征和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调查研究。15.本地区基层民主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的调查研究。

16.本地区如何建立健全教育、监督、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思路、方法的调查研究。17.现阶段党群关系问题调查研究。

18.本地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查研究。19.本地区公有制实现形式与股份制调查研究。20.本地区“三农问题” 调查研究。

2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与本地区发展进程调查研究。22.本地区中小企业发展调查研究。

23.科学发展观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思路调整。24.本地区城镇化战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调查研究。25.本地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调查研究。

26.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调查研究。

27.本地区城镇收入分配问题与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研究。28.本地区农村贫困问题及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研究。29.本地区民办教育发展调查研究。

30.中国优良传统道德在当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现实价值调查研究。31.本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研究。32.21世纪本地区中小学发展战略调查研究。33.本地区农村医疗保障法律制度调查研究。34.加强和健全我国的政务公开制度的调查研究。35.本地区乡镇体制改革调查研究。

36.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调查研究。37.当代民间信仰的调查与研究。

38.社会转型期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调查研究。39.新世纪本地区宗教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调查研究。40.本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研究。41.基层党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情况的调查。42.“三个代表”在基层的典型调查。43.党员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先进事迹调查。44.私营企业主入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调查。

45.某基层党组织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建设党的情况调查。46.本地区近十三年来取得的显著成就及其经验的调查。47.本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的情况调查。48.本地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情况的调查 49.基层干部与时俱进精神状态的调查研究。50.对三资企业剥削现象的调查研究。

51.基层党团组织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调查研究。

附2:供参考的广州及近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2.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3.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4.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及海军黄埔军事博览中心)

5.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 6.中山纪念堂 7.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8.广东省博物馆 9.广州博物馆

10.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 11.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12.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13.洪秀全故居 14.洪秀全纪念馆

15.邓世昌纪念馆 16.增城博物馆 17.番禺莲花山

18.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19.广州解放纪念塑像及海珠广场

20.鲁迅纪念馆 21.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22.六二三路沙基惨案纪念碑及沙面岛 22.星海园

23.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 24.白云山风景名胜区

25.广州艺术博物院 26.广州起义纪念馆 27.荔湾博物馆 28.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 28.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公园

29.花都革命烈士陵园 30.番禺博物馆 31.从化博物馆

32.广州钢铁集团企业有限公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3.广州笑翻天乐园(广东省青少年生存能力素质训练基地)34.广州太古可口可乐公司 35.广州啤酒厂 36.广州卷烟厂

附3:供参考的中国近现代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题材及伟大革命家的电影或录像:1.《走近毛泽东》 2.《孙中山》 3.《周恩来》 4.《朱德》 5.《刘少奇》 6.《宋庆玲》 7.《张学良》 8.《闪闪的红星》

9.《地雷战》 10.《地道战》 11,《平原游击队》

《洪湖赤卫队》 13.《百万雄师下江南》 14《南海长城》 15.《大决战》 16.《重庆谈判》

17.《土地改革》 18.《南京大屠杀》 19.《八年抗战》

附4:参考文献

1.著作类

1)《马列著作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12.((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一),1872年德文版序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

(3)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4)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

(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 反对本本主义 论人民民主专政

论十大关系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

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和平共处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

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7)江泽民: 《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

(8)胡锦涛: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9)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4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10)中央文件

十四大报告(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十五大报告(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十六大报告(胡锦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十七大报告(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12)丁俊萍、熊启珍主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3)高放等著:《历史的丰碑—从马克思主义到邓小平理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何萍、李维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人民出版社科2002年版。

(15)顾海良主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6)郑永廷、杨菲蓉主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广东高等出版社2005年版。(17)陈晓晖编著:《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杜广强编著:《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9)李培林等著:《中国社会分层》,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20)章辉美著:《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1)郑易生钱薏江著:《深度忧患---当代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22)陶逾苏徐圻著:《人的解读与重塑—马克思学说与东西方文化》,重庆出版社2002年版。

(23)杨岚张维真著:《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构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4)王晓芹李友学主编:《传统文化与道德建设》,贵州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25)许启贤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6)[德]乌·贝克 哈贝马斯/等著王学东等译:《全球化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

(27)张世鹏殷叙彝编译:《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28)阎学通漆海霞编《国际形势与台湾问题预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9)[德]乌·贝克 哈贝马斯/等著:《全球化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30)王列杨雪冬编译:《全球化与世界》,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31)胡元梓薛晓源主编:《全球化与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第四篇:宗教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宗教学概论 A Survey of the Study of Religion 课程编码:Z211206 总学时/总学分:54/3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54/3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0 适用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课

2.课程目的:宗教学是以宗教一般为研究对象,以存在于社会、历史之中的宗教现象为客体,考察其观念、行为、组织的形式和内容,研究其起源与演变的过程及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并探索其性质、规律和社会作用的一门社会科学。因此,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如何在人的现实需要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从一般的角度认识宗教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正确认识我国对宗教的态度和政策。

3.具体要求:

使学生了解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如何在人的现实需要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从一般的角度认识宗教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正确认识我国对宗教的态度和政策。增进大学生对宗教问题的了解,使大学生们有能力在掌握宗教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分析和认识各种宗教现象,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宗教问题,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讲 宗教学与宗教的界定

【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讲 5学时 ●宗教学的诞生

●宗教学的分支学科与发展

●宗教的界定

●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 【教学要求】

具体要求

1.在讲述本课的过程中,应指出中国宗教学研究和世界宗教学研究的渊源、联系以及存在的重大差距;尤其要引导学生对宗教学定义进行灵活的把握与理解。

2.掌握宗教学起源与发展;宗教学定义;宗教学分支学科;我国宗教学研究 3.难点是宗教学定义

进一步阅读书目

麦克斯·缪勒:《宗教学导论》,陈观胜、李培茱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导言部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8年。

陈麟书:《宗教学原理》,绪论部分,宗教文化出版社,北京1999年版。

卓新平:《西方宗教学研究导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0年。

思考题

1.宗教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 2.西方宗教学是由谁奠基的?中国宗教学近20年来的发展情况如何? 3.“宗教四要素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已有的各种宗教定义主要是从哪些方面界定宗教的?

第二讲 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

【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二讲 5学时

●原始宗教的产生

●宗教与神话

●宗教与崇拜

●宗教与巫术

●原始宗教的特点 【教学要求】 具体要求

1.通过讲授“宗教”一词在中国文化语境和外国语境中的不同的来源,加强学生对宗教本质、宗教特征、宗教定义以及宗教与迷信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进行正确的理解与把握。2.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注意灵活把握宗教的定义,不可拘泥于一种固定定义。3.区别宗教与迷信

进一步阅读书目

弗雷泽:《金叶》,《金枝》选译本,汪培基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

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李安宅译,中国民间出版社,1986年 怕林德:《非洲传统宗教》,张治强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 马昌仪:《中国灵魂信仰》,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思考题

1.宗教有无起源? 2.灵魂观念对于宗教的产生与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3.原始宗教产生的经济基础和认识论根源是什么? 4.原始宗教有哪些基本特点?

第三讲 古代民族宗教

【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三讲 5学时

●主要民族宗教的形成●古代埃及宗教

●古代巴比伦宗教

●古代中国宗教

●民族宗教向世界宗教发展 【教学要求】

具体要求

1.了解世界性宗教。

2.把握古埃及语巴比伦宗教的特点。3.重点掌握中国宗教的特点。进一步阅读书目

牟钟鉴:《中国宗教与文化》,巴蜀书社,1989年。于殿利、郑殿华:《巴比伦古文化探研》,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张荣明:《中国的国教——从上古到东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李铁匠:《长河落日——巴比伦文明探秘》,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思考题:

1.原始宗教进入古代文明社会以后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2.世界宗教史上最重要的民族宗教有哪些? 3.国家宗教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中国宗教法性传统宗教起着什么样的历史作用? 5.在民族宗教向世界宗教发展的过程中,有哪些主要因素 在起作用?

第四讲 宗教与古代哲学

【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四讲 5学时

●宗教与希腊哲学的起源

●神灵观念的理性化与希腊理性神学 ●希腊化时期的宗教与哲学 ●基督教接纳希腊哲学 【教学要求】

具体要求

1.了解希腊哲学的起源。

2.把握希腊化时期的宗教与哲学的关系。3.重点掌握基督教 进一步阅读书目

范明生:《柏拉图哲学述评》,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范明生:《晚期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王晓朝:《希腊宗教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王晓朝:射申秘与理性的交融》,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思考题

1.宗教对于希腊哲学的诞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2.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希腊哲学家对希腊宗教的批判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3.为什么说西方理性神学源于希腊哲学家对神的思考? 4.希腊哲学与基督教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第五讲 佛教基本知识

【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五讲 5学时

●佛教的创立与发展

●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经典

●佛教的主要礼仪 【教学要求】 具体要求

1.了解佛教的起源。

2.把握佛教的基本教义。

3.重点掌握主要佛典的内容。

进一步阅读书目

方立天著:《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88年。

陈兵、邓子美著:《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民族出版社,北京,2001年。思考题 1.“佛”或“佛陀”是什么意思? 2.“四圣谛”指的是什么? 3.如何理解佛教的基本教义? 4.佛教传人中国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第六讲 基督教基本知识

【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六讲 5学时 ●基督教的前身

●基督教的诞生与发展

●基督教的经典

●基督教的核心信仰与基本礼仪 【教学要求】 具体要求

1.了解基督教的发展史。

2.把握基督教的圣典——《圣经》-主要内容。3.重点掌握基督教的核心信仰与基本礼仪。进一步阅读书目

【英】罗伯逊:《基督教的起源》,宋桂煌译,三联书店,北京,1958年。【德】大卫.弗里德里希。施特劳斯:《耶稣转》,商务印书馆,北京,1981年。【英】约翰。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北京,1982年。【英】穆尔:《基督教简史》,商务印书馆,北京,1981年版。

【美】沃尔克:《基督教会史》,孙善玲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北京。王晓朝:《罗马帝国文化转型论》,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北京。思考题:

1.基督教有哪三大主要派别? 2.基督教的主要经典有哪些? 3.基督教的基本信仰是什么?

第七讲 伊斯兰教基本知识

【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七讲 5学时

●伊斯兰教的诞生与发展

●伊斯兰教基本信条

●伊斯兰教的礼仪

●伊斯兰教的经典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教学要求】 具体要求

1.了解伊斯兰教的诞生与发展史。2.把握《古兰经》的主要内容。

3.重点掌握伊斯兰教基本信条与礼仪 进一步阅读书目(略)

第八讲 宗教的基本要素

【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八讲 5学时 ●宗教意识

●宗教组织

●宗教礼仪

●宗教器物 【教学要求】 具体要求

1.了解宗教的主要礼仪。2.把握宗教的组织结构。

3.重点掌握器物性宗教。进一步阅读书目

张志刚:《宗教文化学导论》,东方出版社,北京,1996年。

王晓朝:《罗马帝国文化转型论》,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1年。思考题:

1.宗教文化研究与一般文化研究是什么关系? 2.包括宗教传播在内的文化传播有哪些规律性? 3.什么叫外来宗教本土化? 4.为什么外来宗教本土化是一种必然现象?

第九讲 宗教与道德

【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九讲 5学时

●宗教与道德在文化系统中的不对称

●以信仰为中介把握宗教与道德的关系

●宗教伦理的共通准则

●发挥宗教道德在现时代的积极作用

●倡导和平与宽容的伦理原则 【教学要求】

具体要求

1.了解宗教与道德的关系。2.把握伦理道德的内涵。

3.重点掌握宗教伦理的共通准则。进一步阅读书目

[美]坎默著,王苏平译:《基督教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美1罗斯特著,赵稀方译:《黄金法则》,华夏出版社,2000年。

[德)fL汉思、库舍尔著,何光沪译:《全球伦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1997年。万俊人:《寻求普世伦理》,商务印书馆,2001年。王月清:《中国佛教伦理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王作安、卓新平主编:《宗教:关切世界和平》,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董群:《禅宗伦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思考题:

1.为什么说“道德金律”可以成为最基本的人类道德共识? 2.全球伦理的有什么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3.中国维护宗教信仰自由原则有哪些成功经验? 4.积极开展宗教间对话对于促进世界和平有什么重要作用?

第十讲 宗教与科学

【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十讲 5学时 ●原始时代的融为一体

●古代的分化与分立

●近代的矛盾与冲突

●现代的调适与共存

●二者关系的若干种模式 【教学要求】

具体要求

1.了解西方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宗教。2.把握宗教中的科学如何绽出。

3.反省东方文化为什么不能孕育出科学。进一步阅读书目

霍伊卡:《宗教与现代科学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 李申主编:《高科技与宗教》,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罗素:《宗教与科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彼得斯、王丕盛、本纳德编:《科学与宗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2002年。思考题:

1.在古代社会,科学为何被包含在宗教之中?

2.在西方近代社会,宗教与科学的冲突和对立原因何在? 3.宗教神学与自然科学从思维方式上考察有什么根本性的差异? 4.当代宗教与科学应当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之中?

第十一讲 宗教与中国文化

【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十一讲 4学时

●中国文化的整体结构 ●宗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动态互补 ●中国民间宗教

【教学要求】

具体要求

1.了解中国文化的特性。

2.把握宗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3.跟踪中国宗教的发展趋势。

进一步阅读书目 牟钟鉴:《中国宗教与文化》,巴蜀书社,1989年。

方立天:《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88年。张志刚:《宗教文化学导论》,东方出版社,北京,1996年。参考题:

1.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2.如何理解中国文化的宗教性?

3.为什么说本土化是外来宗教融人中国文化的惟一通道?

4.中国民间宗教有哪两种发展趋势?

三、参考教材

(使用教材)吕大吉:《宗教学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主要参考书目):

1、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2.吕大吉:《宗教学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7月。3.吕大吉:《宗教学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吕大吉:《西方宗教学说史》,中国社会科学,1994。5.从哲学到宗教学:吕大吉学术论文选集/吕大吉著.-2002,6.陈麟书《宗教学原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1月出新版修订本。7.宗教观的历史·理论·现实 [专著]/陈麟书主编.-1996.7 8.陈麟书《世界七大宗教》

9.罗竹风:<宗教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0.麦克斯·缪勒:《宗教学导论》

11.时光、王岚:《宗教学引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12.张志刚:《宗教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13.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问题与方法/张志刚著.-1995.12,14.宗教学基础十五讲/王晓朝著.2003,B920/W37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四、学习要求

学生学习要有一定的计划。学习计划要突出重点,理清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及自己的薄弱环节。学习应积极主动,掌握老师教学进度,应主动课前自学,课上记笔记,课后复习,认真完成老师布置作业。遇到疑难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或者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老师同学联系,寻求辅导和帮助。通过定期浏览网络,及时了解时政,加深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五、成绩评定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笔试,闭卷。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10%, 期中成绩30%,期末笔试60%。

大纲制定者:孙业成

大纲审定者:

制定时间: 2010年5月

营销部新员工实习报告

员工姓名:

递交报告日期:

实习部门:

实习日期:

报告内容:

第五篇:《影视广告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广告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2205 课程名称:《影视广告概论》 课程介绍:

《影视广告概论》是广告学理论中最基本的课程。因此作为大一的影视广告专业的学生,《影视广告概论》应是其必修课程。换句话说《影视广告概论》是进入影视广告学理论的入门课程。在此课程中,将带领学生对广告理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既解决几个问题:广告的发展简史如何?广告作给谁看?广告想达到什么目的?消费者的购买过程是什么?广告能否影响购买过程?消费者想要什么?什么是消费者购买的动机?影视广告的分类。影视广告的制作流程。媒体利用与传达效果。影视广告现状。中外影视广告比较。

通过基本的、浅显易懂的对影视广告的介绍,期望使学生们对影视广告有一个初步认识,并且建立正确的影视广告制作观念,以更好的进入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将以大量广告实例为基础,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结合现实市场与理论相结合,介绍广告的大众传播、营销策略、消费心理、制作特性。以作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枯燥而又富有趣味。授课对象:

影视广告专业本科、影视广告专业专升本 总学时:36学时 课程内容:

1、广告发展史略

 中外古代、近代广告发展状况  中国现代广告20年

2、广告整体战略及竞争优势

广告战略的形成没有一定的模式,只介绍一些常用训练模式供参考用。 由广告商品与品牌分析中找出症结对症下药。

对广告商品进行优缺点分析,分析方法可利用SWOT法进行分析找出商品的优势点、弱势点、机会点、威胁点. 由顾客购买行为决策过程切入问题核心. 从商品特性及诉求方式中思考可行策略。

3、消费受众市场细分----------广告作给谁看?  广告目标市场在哪里?  怎样确立目标市场。

A:现有的市场分析 B:市场潜力分析

4、广告整体战略下的产品定义-----------广告制作的前提  被广告的商品:

A、销售重点所指出的商品价值是否真实? B、是否合乎大众的喜好? C、的确有价值吗? D、有无魅力? E、既无优点又无魅力.那么,诉求哪一点才能吸引购买。F、广告的商品能否长期销售?如果是短期的话,应从何时到何时。G、该商品是否主要产品?与广告主其他商品关系如何? H、该商品对创造公司之企业印象是否有直接关系? I、以消费者的角度,是否想要购买?

5、广告整体战略的具体表现----------广告表现形式  理性诉求:

A、商品提示型:B、示范型:C、推荐型及证明型:D、生活资料型:E、TPO型:  印象诉求:

A、企业广告型: B、象征型:C、气氛型:  感情诉求:

A、恐怖型: B、幽默型:C、人情味型:D、戏剧型:E、感化型: F、讽刺型:  问题意识的唤起:

A、否定型: B、挑战型:

6、广告创意与主题  广告的创意:

A、戏剧式.B、连续剧式.C、系列剧式.D、写意式.E、卡通式.F、叫卖式.G、综合式.H、其它. 创意思考法:

A、水平思考法: B、水平思考法与垂直思考法: C、水平思考法四原则: D、广告企划人员与水平思考法: E、动脑会议: F、动脑会议的方法与原则:  接近与诉求:  广告主题的发掘:

7、广告的制作-----------电视广告的制作  电视广告是集体创作:

A、电视广告目的:B、电视广告要素:  事前调查:

A、产品情况、B、同类产品情况、C、生产情况、D、销售目的、E、市场状况、F、广告预算、G、消费者调查、H、媒体状况、I、广告投放时间、J、广告表现方针  纵横联络电视广告和其他媒体广告:  表现技术会议: A、影像风格之定着: B、分镜头脚本的绘制。 具体拍摄阶段-------各部门协调  广告主之核对与承认:

A、与广告主研讨: B、最后的评估:

8、各类广告之技巧  各类媒体广告创作前后期技巧

9、广告到达受众之心理

 研究所广告的商品之市场调查统计资料:

A、其调查的购买阶层、地域的特性如何? C、研究广告商品之购买动机调查。

D、观察顾客态度,研究其心理,尝试广告的商品,成为顾客之一。 阻碍购买欲望的要素:

A、性别: B、年龄:C、能力:D、性格:E、经验:

F、兴趣和态度:G、对权威的感受不同:H、习惯:I、经济条件:J、季节或自然状况:K、社会风气:

10、广告媒体小析  各媒体的特性:  各媒体的社会性:  各广告的优势:  中国广告媒体现状:

11、影视广告现状

12、中外影视广告比较 实验与实习: 考试方式安排:

随堂作业形式,要求:

1、自选品牌

2、列出品牌原型情报

3、本广告的目的性

4、创意阐述

5、电视广告创意脚本一个

6、平面广告设计一幅

参考书目:

《现代广告通论》 《中外广告史》 《电波广告、平面广告》 《电视广告制作》 《广告学》

美术系 广告专业:刘笑微

下载《采煤概论》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采煤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告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广告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 32课时,第五学期进行 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广告与广告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主要的专业方向,其相关内容和......

    广告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72 专业:艺术设计专业 制定:艺术设计教研室 制定人:刘娟 《3DMAX》课程教案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三维设计和图像处理技术在工程设计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

    《建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建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 程 简 介课程简介:《建筑学概论》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规划与管理方向)专业的专业任选课。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有关建筑艺术的......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法学概论是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段的选修课程之一。 法学概论是一门范围广泛、体系完整、内容丰富......

    《经济法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法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经济法概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类开放教育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这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

    韩国语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韩国语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3108 课程名称:韩国语概论 总学时数:32 实验或上机学时:无 先修课程:《基础韩国语1,2,3》《韩国语阅读》《韩国语写作》 后续课程:无 —. 说......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31001 课程名称:文学理论 总学时数:48学时 后续课程:文艺心理学 一、说明部分 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课程学时:72 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课 一、 教学目的和任务 环境艺术概论是从环境设计角度,结合环境设计实例,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