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这个规矩不能有三下第十课教案
这个规矩不能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通过彭总逛公园发现公园闭园接待他,教育工作人员不能搞特殊化的事例。过程与方法:
1、重点理解课题,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提高理解能力。
2、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彭德怀其人其事的资料,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教育学生在任何时候不能搞特殊,要和大家一样。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题,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提高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彭德怀其人其事的资料;生字卡片;彭德怀的有关照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10这个规矩不能有”),请大家一起来读课题。
2、你第一次读这个课题时有什么疑问?
(学生:这句话是谁说的?他对谁说这句话?他为什么说这句话?“这个规矩”指的是什么规矩?„„)教师选择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互相解答。
3、谁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彭德怀?(出示彭德怀的图片)(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彭德怀,使学生能对彭德怀做初步了解,也为下一步课文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初步感知
1、“这个规矩”是什么规矩?彭德怀总司令为什么要对那些工作人员说这句话?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的问题读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
2、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并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
1、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你们都能读准吗?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老师出示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读。
3、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识记字形。重点提示:“德”不要丢掉中间一横,“鬼”注意字形,指导书写。
4、学生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了解课文通过彭总逛公园发现公园闭园接待他,教育工作人员不能搞特殊化的事例。重点理解课题,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提高理解能力。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
2、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二、细读感悟
1、再读读课文,你认为“这个规矩”是什么规矩?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全班集体交流)
2、你认为彭德怀是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集体交流:学生先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再谈理解、体会。
(1)“„„很多人亲切的称呼他‘彭总’。”
(彭德怀担任国家的多种职务,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可很多人却亲切的称他为“彭总”,这说明他与大家的关系很好。)
(2)“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出示句子)
(彭总穿着便衣,还在离公园比较远的地方就下车了,这说明她不想搞特殊。)读一读,体会彭总的好品质。
(3)根据回答出示课文第7自然段,彭总说话时语气怎样?为什么生气?谁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4)出示课文第9、10自然段,彭总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态度?(十分坚定)他为什么走出了公园?(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彭总的表情)
谁能读出彭总坚定的语气?(练习朗读)
3、彭德怀就是这么一个以身作则,一切都与民群众平等的好领导。我们再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彭总的好品质。
(先同位,或小组合作朗读,在进行全班朗读汇报。师生共同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二、总结延伸
1、学过这篇课文后,你从中学习到了什么?
2、你还想了解彭德怀的其他事情吗?请大家再收集有关彭德怀的故事。三:板书设计
“这个规矩不能有”
彭德怀
“规矩”?——闭园接待首长
为什么?——不搞特殊化
11一条大鱼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3、练习用“允许、必须”造句。
4、学会7个字,认识7个字,注意多音字“扎”的读音。过程与方法:
1、以读代讲,通过读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2、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遵守社会公德、社会规定是人人必须做到的,应该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2、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难点:
1、通过辩论,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7个字,认识7个字,注意多音字“扎”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查找有关死海的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死海的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领略世界不同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查找有关死海的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死海的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领略世界不同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揭题质疑
1、读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
2、小结:‘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
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二、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新词,努力读得正确、流利。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读课文,提出问题。
三、巩固生字,进行书写。
1、出示本课生字认读,读准音,认清形。
2、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记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师范写“旋”
5、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3、练习用“允许、必须”造句。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题设疑
1、师: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0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指名朗读课题 :
讨论:课题为什么加引号?“你”指谁?
3、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归纳了一下,共有以下三个: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2)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结果怎么样?
4、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围绕以上问题,学生自学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
三、交流自学情况
1、交流第一个问题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从哪里可以看出鲈鱼的大?
出示:“从未见过、鱼竿弯成弧形、大家伙”
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汤姆的“惊喜”。板书:“汤姆”“惊喜”
(2)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爸爸”“赞赏”
(3)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出示:“我的儿子真聪明、真能干,钓鱼技术这么熟练。”
(4)从哪里看出汤姆钓鱼技术熟练?
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动词。
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
2、交流第二个问题
(1)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同桌学生讨论,理解这是公园的规定。
(2)比较句子:
a 你要把这条鱼放掉!
b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比较好,为什么?
指导学生同“低沉、严肃”的语气读好第二句话。
(3)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不情愿
理解词语“允许、必须”,练习造句。
指导读好这句话
3、交流第三个问题
(1)既然汤姆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这条鱼呢?下面,我们要举行一个辩论会。哪些同学同意爸爸的做法的,请你们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汤姆放掉鱼;哪些同学同情汤姆的,也要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爸爸不要放掉鱼。(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辩论
提示 :
汤姆:a 这条鱼很大,很难钓到,如果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钓不到了。b 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只有两个小时了,这么短的时间,能不能通融一下。
c 没有人看见我钓到鲈鱼,不放也没关系。
爸爸:a 虽然鱼很大,时间也很短,但规定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动。b 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要遵守规定,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更要遵守规定。
c 做人要诚实、自觉,要严格要求自己。
(3)通过刚才的辩论,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必须把鱼放掉。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5-12自然段,看看汤姆是怎么做的?
板书:斩钉截铁
(4)从汤姆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当爸爸看到汤姆钓到一条大鱼时,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想,当爸爸看到汤姆把鱼放了时,心里会为汤姆感到更加自豪。他会想些什么呢?(6)再读课文5-12自然段,同桌练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鱼,他后悔了吗?
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朗读。
“那晚的情景”指什么?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 “爸爸坚定的话语”指什么?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说明什么?
(2)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汤姆又是个怎样的人?
2、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收获?
板书: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五、作业
1、练习复述课文 板书
11、一条大鱼 爸爸 赞赏 不情愿 汤姆 惊喜 斩钉截铁
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12、诚实和信任
学习目标:
1.学会8个字,会认6个字,注意多音字尽“的读音。2.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打电话”部分。
3.通过朗读,复述或讨论,搜集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等方式,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诚实比金钱更重要。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与红色小车的主人三次对话是阅读的重点,让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这句话。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8个字,会认6个字,注意多音字尽“的读音。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课文1—3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给大家讲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深夜里,有一个人开车回来。哪天,天非常黑,又有点雾,看东西特别模糊,快到家时,他不小心把停在路边的一辆小轿车给撞了,四下无人,这时,如果是你会怎样做呢?他又是怎么做的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音。
2、再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三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和被撞车的车主的几次对话,用“ ”画下来。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①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②责任在谁?作者是怎么做的? ③你怎么看待作者的做法?
2、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来思考。(可独立思考,也可与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
3、指名学生谈想法。(抓住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4、指导朗读。
四、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打电话”部分。
2.通过朗读,复述或讨论,搜集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等方式,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诚实比金钱更重要。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三次对话(1-9自然段)第一次对话
1、指名分角色朗读。
2、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3、从他们的这次对话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4、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反光镜坏了是谁的责任?
5、作者在双方都有责任的情况下,主动承担了所有的责任,对作者的这一举动,你怎么看?
6、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
7、面对作者的坦诚,车主专门打电话向他表示感谢,到底谢作者什么? 学生练读有关句子。第二对话
1、指名读对话。
2、“无人知晓的情况“是指当时是一种什么情况?
3、对作者的这一举动,你又怎么看?(作者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能坦然
面对自己的过失,显得多么的难能可贵)
4、当车主发现这一字条时,心里会怎么想?(他会想:对方多么诚实,对我多么信任!)
5、教师小结:正是由于作者的诚实和对他的信任,使车主的心灵受到震撼,他深深地被感动了!
6、学生练习浪粗这一对话。第三次对话 出示第三次对话。
1、指名朗读对话。
2、听写这次对话,你想说什么?
3、出示: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对于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4、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诚实和信任的理解。
三、教师总结。
第二篇:《这个规矩不能有》的教学反思
【1】《“这个规矩不能有”》讲的是彭总在逛公园时发现公园闭园专门接待他,教育工作人员不能搞特殊化的事,赞扬了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彭德怀”这个名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我在课前让学生先收集有关彭德怀其人其事的资料,由于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有限,我也准备了一些有关彭总的资料,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对彭总这个人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体会彭总的人物性格奠定了基础。教学时,我让学生先根据课题质疑: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说这句话?接着引导学生去找一些含有彭总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想想彭总在说这些话时,心情是怎样的,试着读出来。学生读得非常生动,然后我再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我认为阅读的实质是一个动态的感悟过程,教师只有给予学生独立的与文本对话的机会,使他们边读边思,以思促悟,学生才有可能在文本的内容获取自我的东西,即学生的独特体验。本节课,觉得前松后紧,给学生充足时间潜心读,深入思考还是欠缺,很遗憾。只好留下这样一个作业:在清明节之际你想对九泉之下的彭爷爷说什么……
【2】本课讲述了彭总在逛公园时发现公园闭园专门接待他,教育工作人员不能搞特殊化的事,赞扬了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本文的课题是学生需要重点理解的地方,在教学时应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如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等,通过抓住彭总的动作、语言、神态来理解人物品质。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重点理解课题,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本课所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他们已能够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并在阅读中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向往美好的情境,懂得文章蕴含的浅显的道理。并且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搜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在本课教学中我始终贯穿以学生的读为本,在读中感悟,体验情感,通过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等多种形式进行人物对话训练,深入体会彭总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高尚品质。
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设计教学主线,以生为本,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想象,在读、悟、讨论等学习活动中,培养朗读、创新、想象能力。
重视学生查找、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组织好合作学习活动,在重点、难点上给学生一些必要点拨,当好引导者。本节课,我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住了本文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的,确立了“以读为本,引导感悟”的教学思路。
1、以读促悟,以悟促读。整个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从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名读课文,到默读、有感情的朗读重点句子边读边谈体会,再到分角色读,师生对读,挑战读对读等,这一系列的读,读出了层次,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彭德怀同志的高尚品质,悟出之后再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对伟人的敬佩之情。充分的读书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第三篇:《“这个法规不能有”》教学设计
《“这个法规不能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认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纳闷”、“辩解”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别化,与人民群众公平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题,以感情朗读为主,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设想:
教学始终贯彻以同学的读为本,让他们在读中感悟,通过各式的读进行人物对话训练,深化地体会彭总不稿特别化,与人民群众公平的名贵品质。鼓舞同学尽可能的去收集有关彭总的资料,为体会彭总的宏大人格做铺垫。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预备:
同学查找有关彭德怀的资料;老师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其次课时
一、沟通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这个法规不能有”》,大家还记得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2、同学沟通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彭总的资料。
3、老师补充一些有关彭总的资料,让同学说说对彭总又有哪些新的了解?
二、细读课文,深化体会
1、课文中是如何介绍彭总这个人的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彭总为什么说“这个法规不能有”?“这个法规”指的是什么?同学自由读文,相互沟通。
3、再读课文,找出描写彭总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反复读读,看看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4、同学沟通汇报。
(1)师:彭总为什么要到公园去游玩?他说话时的语气怎样?指名同学回答。
(2)师:从“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同学重点抓住“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加以理解。
(3)师:彭总到公园后,发觉了什么?状况跟他想的一样吗?这时,他是怎么说的?
指名回答,指导朗读“你们搞的什么鬼?”。
(4)师:见彭总生气,警卫人员的表现如何?为什么他也很“纳闷”?
理解“纳闷”的意思。
(5)警卫人员见彭总发怒,想去“辩解”一下,你能把“辩解”换成另外一个词吗?
指名回答。
(6)彭总听了警卫人员的话,气消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抽生回答。
(7)师:从“冲”这个字你能想象一下彭总说这句时的语气吗?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你们说,是不是你们把群众赶跑了?”
(8)师叙述:看到彭总发怒,公安人员回答,他们是奉上级指示,闭园接待首长的。老师强调“闭园接待首长”指的就是“这个法规”,面对这个法规,彭总是怎么说的呢?
同学找出句子。指导朗读“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大一个公园,我们来了,别人就不能来?这个法规不能有!”同学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9)老师小结:彭总说完这些话,返身离开了公园,可以说是“兴奋而来,扫兴而归”。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训练了身边的工作人员。现在,你觉得彭总是怎样的一个人?
同学自由发言。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老师叙述:彭总虽然身居要职,可他喜爱与人民群众在一起,以身作则,到处讲求和群众公平,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所以人们亲切地称呼他“彭总”。下面,我建议大家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次感受他那宏大的人格魅力,好吗?
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长
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可以联系实际谈一谈。
板书设计:
“这个法规不能有”
公平
第四篇: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提高理解能力。
2、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收集有关彭德怀其人其事的资料,让学生对彭总有更多的了解。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1、播放课件,进一步了解彭德怀。
2、生活中的彭总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二、自读感悟,体会彭总的心情及语意。
1、自由读课文2——10自然段,找出彭总说的话。
2、指名回答,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联系上下文,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2、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精读品味。
3、全班交流反馈,相机指导朗读。
(1)彭总()地说:“好,今天我们也去看看。去看看……”
(2)彭总()地说:“你们搞的什么鬼?怎么……”
(3)彭总()地说:“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休息……”
(4)彭总()地说:“这个规矩不能有!如果有……”
①看图体会彭总的心情。
②“这个规矩”是指什么规矩?为什么彭总说“这个规矩不能有”?
③指导朗读。
④理解“返身”,表演读。
4、你明白了生活中的彭总是个怎样的人吗?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彭总的高尚品质。
1、小组练读。
2、全班展示。
五、课外拓展,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1、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2、读一读:收集彭总的资料。
板书设计:
10、这个规矩不能有
规矩 ? —— 闭园接待首长
彭总 ? —— 与民平等不搞特殊化
第五篇:第十课 我们不乱扔[范文模版]
第十课 我们不乱扔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小学生守则里提倡我们要保持公共卫生
2.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和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能有创意的利用废旧物品,从自己做起,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的这首小诗《家》吗?(大屏幕出示课文《家》)
学生:记得
教师:谁来读一读
学生泛读小诗之后请同学们齐读。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首小诗写的真好,你们想做一名小诗人吗? 课件出示:
我们坐在教室里,()就是我们的家; 我们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就是我们的家; 闽清县是我们长大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下面大家就跟随老师一起去看看我们美丽的城关小学吧!
屏幕出示照片学生说出这是我们城关小学的哪些地方,请同学们说一说,在这样的美丽的校园里你有什么感受呢?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幅图片,大屏幕出示干净整洁的教室和垃圾遍地的教室,请同学们对比,你更喜欢哪一幅,干净整洁的环境给你什么样的情绪?
结合38页图片,请你把喜欢的踢偏打上对号,引导学生说出:干净整洁的环境人人爱,脏乱的环境使人不愉快 师生共同说出我们生活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去保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不乱扔》出示课题(学生书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不只为了干净 ⑴小调查
①提问:你会把垃圾放在哪?(垃圾也有自己的家)②思考:如果垃圾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出示:乱扔垃圾造成垃圾成堆的现场,教师出示触目惊心的调查数字。
⑵导行,当我们产生垃圾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做。出示39页情境图片让学生分析你要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三、总结
每个人坚持做环保小卫士我们的生活环境会变得更加美好,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要靠大家来维护,我们要把自己的垃圾带走,因为这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我们的一份责任
第二课时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把自己制造的垃圾带走是一种文明行为,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保护环境应该从我做起,那么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
二、新课 小活动:
1、制定环保行为规范
小探究:为了保护和美化我们的家园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①小组探究: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请学生汇报
②介绍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杯、塑料袋等的危害,引导学生理解美化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废旧物品再利用 [1]变废为宝活动图片欣赏。
[2]出示老师做的变废为宝的小制作请同学们说一说,用了什么材料?怎么做的?你有没有更好的创意 [3]看了这么多变废为宝的小创意,谈谈你有什么想法?
三、反馈检测
教师总结:从今天起,让我们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在学校里看到不合理的乱扔垃圾的现象我们要勇于向他们提出意见,在家里也要做父母身边的小小环保监督员,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美化我们的家园做一份贡献吧
小作业:做一朵文明花把你做到的涂上颜色,让文明开花 板书:
我们不乱扔
《中小学生守则》提倡我们保持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