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小结(5篇)

时间:2019-05-12 20:2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小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小结》。

第一篇: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小结

《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我教研组自课题申报以来,紧紧围绕着“解决实际问题”这一主题,积极进行探索,按计划分步实施。课题实施以来,在校领导高度重视下,在课题组实施老师的探索研究下,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一、课题的运行情况

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本着科学的态度,在学校领导,教导处的正确指导下,遵循规律,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在结合实际情况下,本课题中我们主要围绕“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与“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的前段时间我们主要是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活动主要方式是依托课例进行实践。

为了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我有计划的开展了多节数学教学听评课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大家普遍认为,课题组成员开的课题研讨课,课的设计符合课题精神,但是却没有达到所预想效果。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明显的提升,经过课题组反复分析,我们认为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够具有针对性没有做到学生有问题问。

2.教师的言语平淡,评价没有激励性,没有形成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有问题不敢问。

3.教师的提问针对性不够。

就这种现象我们课题组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活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开展读书活动,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有关材料,将学习的所得摘录到课题笔记本中。

2.开展沙龙活动,讨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3.着手实践,开展集体备课设计教学过程。4.进行课堂实践。继续开展课题研讨课。5.反思提炼活动。

在自己的课堂中,首先转变观点。改变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对话和沟通,让自己从一个传授者转化成引导者,由管理者转化成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其次,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中发扬民主,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师生互相争辩,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努力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具体做法:(1)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表扬。长期坚持,必定会形成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鼓励学生大胆置疑。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即使学生的问题很幼稚,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3)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设计。在预习、学习或复习阶段,均须安排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的设计中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提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才是他们的真正疑惑。教师允许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写出来,交给老师,然后教师以此为基础,将学生的问题设计到课堂教学环节中,这样会使课堂教学更能吸引学生。使教学更科学。

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学习与实践在这个阶段中我们的课堂教学得到了改善,主要体现在课堂氛围和谐,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明显提高,学生课堂参与主动性显著提高。

当前我们正进行“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的研究活动。课堂教学仍是进行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老师时时以课题为中心,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首先是组织力量,集中备课。活动开展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主备老师根据全组老师的建议与思考重新调整完善,形成最终的教案。

其次关注课堂实施,落实目标。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努力做到:引导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过程,通过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感受、理解数学实际问题的发现、提出、解决过程,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从学生角度来讲,努力做到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在价值观与情感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通过参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与实践活动的开展,更加强化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最后强调教后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二、课题运行的阶段性成果:

(1)大部分实验班的学生在数学课上的积极性、参与度得到很大的提升。(2)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多位教师的课题研讨课中获的好评。

三、存在的困惑及问题

1.如何有效利用40分钟的时间把知识掌握好,同时把知识进行拓展到实际的新高度,以及如何真正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和数学的应用价值。这都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教师劳动量大与课题研究产生矛盾。

3.教师队伍自身教研能力有限。需要有关专家的指导,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上是我课题研究完成的一小部分工作,今后我们将继续扎扎实实地做好课题研究工作,一切本着课题研究的精神,实实在在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使课题研究成为日常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小结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小结

三(1)班 林素云

一、课题研究的达到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教学策略,指导教学、服务教学。

2、通过研究,转变我们的教学理念,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自觉地在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我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数学教学研究能力。

3、通过研究,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1、活动教学的策略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

2、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的策略(1)、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数学问题(2)、贴近学生实际,探索数学问题(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3、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1)、备教材要“懂、透、化”。(2)、备学生要 “实”。(3)、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三、具体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题实验的现实基础。

2、文献法:查找已有的与有效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进行验证和实践。

3、行动研究法: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师的教学实验、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总结,去芜存精,取得预期成果。

四、在实际教学中进行研究

1、抓住重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达成的前提,对新课程教学目标及课堂教学目标把握得越好,教学就越有效。所以,我认为准确确定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并加以完成是一节课有效的第一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有效性,首先在这节课中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否准确。其次,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关注了学生。教学目标的的设定一定要符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只有设计了关注学生的目标而不是关注知识的目标,才能有效。

如:我在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情况: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动手操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两次对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学生加深了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首先做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其次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

2、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教师们眼界大开。如何使设计的情境具有有效性,这是我们课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孙悟空和八戒去西湖游玩分水果和月饼等生动有趣的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引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实际,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一半”的认识,引入到1/2的理性认识,并使学生在具体的“分物品”活动中体验分数的产生及意义。让学生在学习认识分数的过程中,设计了一些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动口,认识不断加深,尤其是在学生动手操作产生分数的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最后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得到发展。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

3、以学定教——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备课时,我们经常绞尽脑汁考虑怎样设计情景,怎样设计问题,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等问题,而容易忽视学生本身,所谓的学情分析也经常是照本宣科,没有进行真正的调查了解。在我教学《可能性》一课的活动探究环节中,通过摸球让学生初步体验“一定”、“可能”和“不可能”。开始教学时,考虑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我想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在一次活动中就能体验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于是把六个小组的盒子里的小球分成三种情况(全是黄色球、有白色球和黄色球、有白色球蓝色球和黄色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从盒子中摸球并记录摸出的小球的颜色),然后每个小组汇报活动情况,让多种情形同时展示出来(摸出的全是黄色小球;摸出的有白、黄两种颜色的小球;有白、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可是当每个小组在汇报时其他小组的同学根本没兴趣听,接下来的验证猜测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高,只有少数学生在发表意见。第一次试教,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效果。课后我认真的反思了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简单事件发生的规律性的发现仍然来自直观的实验,在一次活动中同时展示三种摸球的情况,对于他们有一定难度,因为每个小组只验证了本组的发现,对于其他小组的结论没有经过验证所以很茫然。第二次试教,我让学生经过两次活动,第一次:每个小组的盒子里都装的是黄色球,学生通过摸球活动体验了事件发生或不发生的可能性,理解了 “一定”、“不可能”;第二次:每个小组的盒子里都装着两个黄色球、两个白色球,通过小组在一起猜测、验证,体验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理解了“可能”,两次活动层次清楚,学生建构知识的思路清晰。

在试教中让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只有真正的了解学生,才能准确把握教学定位,进行教学设计。所以说,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以学定教,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进而教学相长。

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即将接近尾声,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效教学策略的创造性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是不会终止的,它是我们自身发展的最好的基本的渠道。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会继续做到在教中研、研后教,让课题研究真正起到实效性。2013、12、8

第三篇: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小学教师论文)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要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无论是美国“数学课程标准”,还是其他国家的数学教育都对其普遍重视。我国的《新课程标准》要求“让每个学生人人都学会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应用问题。”

学习就是为了应用,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对新学习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多方搜集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中与新知识相联系的背景,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当学生掌握了有关知识和技能后,再引导学生在现实世界中探究应用,构造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际形影不离,教师再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教学形式的“问题解决”,其方式更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因此,教师不应该像教练一样示范正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应选择适当问题,鼓励学生互相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法和认识,这样研究出的问题结论比得到正确答案更重要。此外,还应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算、画图、解答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搞一些小调查、小试验,独立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下面是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对该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时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此外,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刚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中,教师先出示一张中国地图,问学生:“这是一张什么地图?”学生回答后,又问:“你知道我国的领土的面积吗?”学生回答后,再问:“你知道我国的人口数吗?”在学生说出大概的数目基础上,教师准确地说出中国人口数为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三万,并介绍这是我国最近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出的结果。此时学生会对人口普查产生兴趣,老师可趁机导入新课“人口普查内容项目很多,但无论哪一项都需要运用到统计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你们想学不想学?”接着就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下揭示课题。同时在本节课最后布置实践作业:分组进行“小型人口普查”调查我校整个五年级的人数。

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作用,强化了统计在学生脑中印象,又让学生去实际调查,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知识就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二、用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结合起来,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垂线”的概念时,可结合实际提出这样的问题:“十字路口的两条道路位置上有何关系?再比如电线杆与它上面架的电线位置上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具体应用的例子,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认识,而且能直观地理解垂线的意义,并意识到此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采用模型、幻灯、录像、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的内容,同时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三、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比如在讲“行程应用题”时,利用这样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通常情况下,由甲地去乙地我们选择最短的一条路(省时、省路);特殊情况下,如果最短的那条路太拥挤,在一定时间内由甲地赶到乙地我们就选择另外的一条路,宁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来保证时间(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从数学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用于“行程应用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

四、精心编制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当前我国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和考题多是脱离了实际背景的纯数学问题,或者是看不见背景的应用数学问题。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使学生解答现成的数学题能力很强,而把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却很弱。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它的许多概念、定理和方法都来源于现实。但它有更多结论去为生产和社会各行各业服务。因此,教师可在遵循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编制一些与生活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周围处处有数学,从而使其萌发学好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在教学中,可逐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实际编制并解决问题,逐步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五、加强课外实践,带着数学知识走进生活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此话精辟地阐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例如:让学生帮助父母测算装修住房平铺地板砖的费用。首先让学生测量、计算房间的面积,了解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再了解市面上地板砖的种类。比如有正方形、正六边形等。还可以一起探讨什么类型的地板砖可以无空隙镶嵌,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可以平铺,那么正五边形、正八边形能平铺吗?至于地板砖的花色品种选择后拼成的图案又得出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等。然后通过了解地板砖的单价、地板砖的数量、安装地板砖的工钱等最后测算出需要的总费用。通过让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测算平铺地板砖所需费用,使学生切实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使其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总之,教师除了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外,还应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一些适应本地生活、生产需要的实际应用性问题,注意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素材组织教学活动,增加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找到向实际问题过渡的渗透点,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第四篇: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策略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因此,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熟悉、亲近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著名的教育家杜威也曾经说过:“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动作教儿童游泳。”所以,改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使数学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还原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了解、感悟、提高。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存在的问题看,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制约下,课堂教学仍然以教材为本,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脱离:教师一般很重视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最优先考虑的是自己如何试图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往往设计的是如何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很少注意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新课程注重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让数学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能从生活中找到数学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理解探究结论,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的目的。

我们寄希望通过进行“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模型”的课题研究,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让学生眼中的数学不是简单的数学知识,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生命力的东西,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平台,为新课程改革注入活力。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对于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过关注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和谐教育思想。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倡导学生在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建构性学习,并要求赋予学习的个人意义,从80年代开始,西方数学教育界提出“非形式化的数学”的口号,要求中小学的数学教学摆脱过度形式化的束缚,主张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增加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陶行知老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我国《数学课程标准》更强调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真正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

2、本课题与之区别与联系

本课题的研究,将借鉴和运用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对已有研究成果及理论在新形势下进行再实践研究,在实践中探索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结构的一般模式及评价体系。区别在于,本课题研究注重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通过研究建模,学生也将成为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者。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有利于改变课堂教学单

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方式,和国家课程改革同步一致,并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能力。

2、理论价值:

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又是源于生活,扎根于现实。教学中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便于理解,更能体会出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本课题研究成功,将形成生活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一般模

式,这一模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推广价值。其次,本课题研究和积累的经验资料,对于丰富和发展教育生活化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与新课程理念相吻合,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本课题查阅了大量有关的研究成果资料,所以理论依据较为充分,目标意识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国内外关于此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3、我校通过校本培训和教师自身学习有关教育专著,提供了研究的基础,课题组成员有扎实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为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4、校长室和教科室的重视,为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网上查阅和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资源保证。

五、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1、概念的界定:(1)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生活融入课堂,让数学走进生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

(2)生活化课堂教学:

生活化课堂教学就是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探索问题的规律,又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

(3)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结构:

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结构是指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将课堂建模。让课堂教学目标生活化,内容生活化,教学活动生活化,又能让学生提高知识,又能让学生提高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整体素质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2、理论依据:

(1)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学的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2)新课程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3)教育家卢梭认为:数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想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4)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

(5)创新教育要求:教者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创造新的空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没有现实生活的课堂教学,对于师生双方无异于精神枷锁。

六、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1、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思想去观察社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2、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探索生活化教学的一般模式,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一种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探索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2)、探索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学生的学习方式。(3)、探索信息技术与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整合。(4)、探索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七、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1、研究形成生活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一般模式。

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般模式,让学生经历“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情感。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在生活化情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参与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

3、探索信息技术与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新《课标》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通过利用多媒体,将现实生活情景浓缩,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觉的参与解决问题。

4、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发现自己的潜力,激励自己。我们要做到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既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评价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特点,解题策略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心理因素,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5、把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及生活化习题分年级编定成册,补充完善学校教材资源。通过不断地反思,总结课堂经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逐步归纳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式。记录失败的、优秀的课堂案例,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闪光之处,作出评价。编定成册,补充完善学校教材资源。

八、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1、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理论与信息资料,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借鉴,拓展研究视角,处理把握好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求实践创新。

2、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师培训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和过程研究,探究如何从教学实际层面入手,提炼出行之有效,适合农村小学的生活化课堂教学策略。

3、经验总结法:从已有的关于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成果中,筛选提炼出规律性的经验,用以指导生活化课堂实践,提高研究效果。

4、案例分析法: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整出相应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方式。

九、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2、围绕课题研究积极参加相关学术交流活动,相关理论培训。

3、在学校内调动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帮助实验、帮助总结,探索出一种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结构。

十、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1、准备阶段:(2009年6月~2009年12月)

(1)完成课题选题的论证工作,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2)参加相关培训,寻求技术指导,作进一步修改。(3)完成审题报告,进行课题申报。

2、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1年9月)

(1)2010年1月~2010年12月,开展课题分析,落实措施,完成调查报告。(2)2011年1月~2011年5月,生活化一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在本校区进行相关的实验。

(3)2011年6月~2011年9月,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查报告,形成理论实践的一整套评价体系。

3、总结评价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完成研究报告,整理材料,完成结题工作。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1、课题的研究报告。

2、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3、专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经验总结、反思)

4、课题研究资料分类归档

5、一套低、中、高数学生活化课堂习题的资料。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52页《连乘解决问题》。指导思想:

《标准(2011)》中第一学段关于解决问题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基于课标的这一思想,教学中,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为宗旨。课堂活动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为学生有效学习导航。在落实“四基”、“四能”活动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力,使学生不仅会思考,而且思考有深度、有宽度、有效度。设计理念: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确立学习的信心。教材分析: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与其他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相比,此类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往往更便于进行不同的组合,因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更加灵活。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初步理解了乘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进行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且能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为今后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对两位数乘法方法也已经掌握了,学生有了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这些已有经验为本课所研究解决的连乘数学问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共分五个环节:(1)激活经验、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提醒大家笔算乘法时要注意的问题入手,作为复习前一节知识和为本节学习连乘解决实际问题作好铺垫;(2)自主探究,培养“四能”。放手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独立思考、再与他人交流的过程,既能展现学生的原始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听取别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认识,这样,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都得到了培养。(3)尝试应用,夯实“四基”。通过练习,使学生对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4)灵活运用,强化“四能”。通过学生所熟悉、感兴趣的购物游戏形式组织练习,不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5)回顾总结,反思提高。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练习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经历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感受从已知条件出发或从所求问题出发进行思考都能有效地确定解题思路的方法,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和主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

重点: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笔算乘法,你觉得在笔算乘法时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今天我们就带着自己的学习经验走进生活中,探索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奥秘。

二、自主探究,培养“四能” 1.创设情境

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每箱12个,每个保温壶45元。一共卖了多少钱?

自主探究

(一)(1)从这道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自由汇报)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

①小组为单位汇报

②师总结出示: 每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 5箱能装多少个保温壶?

一共卖了多少钱? 2.独立解决并汇报前两个问题。

自主探究

(二)一共能卖多少钱?写出你的计算过程和每一步的思路。

解法一:45×12=540(元)解法二:12×5=60(个)540×5=2700(元)60×45=2700(元)

(1)汇报解答思路和计算过程。

(2)尝试综合算式解答:

45×12×5=2700(元)12×5×45=2700(元)

小结:知道了数量和每个保温壶的价钱,就可以求出总价钱。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计算结果是一样的,还可以相互检验。

三、尝试应用,夯实“四基”

张庄小学新盖16间教室,每间教室有6扇窗子。每个窗子安装8块玻璃,一共要安装多少块玻璃?

(1)用你喜欢的连乘方法解答。

(2)汇报解答思路和过程。

四、灵活运用,强化“四能” “超市购物”游戏:多媒体呈现超市里的购物片段与画面:一些物品的单价及数量

牛奶:一箱18袋,每袋2元; 饮料:每箱24听,每听3元; 方便面:每箱30包,每包2元; „„

活动要求:每个小组轮流推选售货员和顾客,其余同学按照顾客的购物需求进行计算,再由售货员来判别对错。

五、回顾总结,反思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板书:

连乘解决问题

解法一:45×12=540(元)解法二:12×5=60(个)540×5=2700(元)60×45=2700(元)

45×12×5=2700(元)12×5×45=2700(元)

下载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小结(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小结(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学生用数学眼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用“数学眼”解决实际问题 山东临邑县邢侗董家小学 李桂荣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是数学课程改革的老话题,也......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原来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现在改为五年级第九单元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我看了一下进度表大约在5月的中下旬上完。虽然只提前了3个月,但是我发现学......

    教学改革应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教学改革应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华康清谈教学改革之二:教学改革应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教学改革不论普高职高都在改,都很需要。普高的教学改革很难有突破,原因是摆脱不了升学这......

    现场办公应解决实际问题

    现场办公应解决实际问题 王铁喜 每逢纪念日或宣传日,相关单位都会在大街上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摆设咨询台、设置现场办公席,这些场景看起来热热闹闹、工作人员忙忙碌碌,在造声......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反思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反思 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关键在于让学生能正确寻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掌握了数量关系式,问题便可迎刃而解。问题是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缺乏这样的训......

    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体会 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在教师创设最佳认知活动的条件下,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重点......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2)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五年级下册初步认识方程,并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让学......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课题研究小结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 阶 段 性 总 结 提问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最主要形式,它的有效性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研究通过从课前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形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