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上 得数是在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
5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4~45页 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知识: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技能: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
教学配套光盘,学具等。教学过程:
一、看图学说图意,初步感知加法
我们来看大屏幕,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指名讲
1人)你说得很完整,接着看,现在呢?(又来了2个小朋友)(指名讲
1人)现在有几个人?(现在一共有5人)
谁能把这3句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 2人)(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哪些小朋友会说?举举手,会说的小朋友一起来说。5是怎么得来的?(学生自由说)他都会列加法算式了,真棒。
哪些小朋友也会列加法算式,举举手。
真了不起,像这样把两个数合起来,在数学上可以用加法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加法(板书课题)
二、认识加法
在算式中3和2之间用这个符号连接(板书
+)这个符号你们认识吗?(学生说:加号)我们一起喊喊这个符号的名字。加号要写得横平竖直。(师板书)我们来书空。这个算式你会读吗 指名读:3+2=5,齐读。
这里的3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2呢 5呢(指名说
1人)这道算式3+2=5就表示把()和()合起来是5个。谁来像老师这样说一说?
指名(2人)还有哪些小朋友想说?一起来说。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课间,小朋友们在玩荡荡板。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左边有1个,右边有2人,现在一共有3人)(指名讲1人,2人小组互讲)求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呢?(1+2=3)1+2=3又表示什么把谁和谁合起来呢?(在小组里说一说)谁愿意说给全班小朋友听。
通过学习,我们又进一步的认识了加法。
三、完成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第1题
小动物们看到大家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鸡妈妈带鸡宝宝)
问 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会说图意吗(2人小组说一说)第2副图
又是谁来了,试着自由说一说。
2、想想做做第2题
聪明的小兔也想学加法,它列了许多加法算式,想用画○的方法计算。
师演示:2+1,如果你来画,怎样画?
后面的2题,你还能看着算式画一画,再填得数。观察这2题,你发现了什么?(4+1=5 1+4=5)
3、想想做做第3题
没有图,也不画圈,你能很算出得数吗? 选择2+3=5
考考你,如果在算这题时遇到困难,可以想什么?(2和3合起来是5)
对呀,这是一个好办法,分与合也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大家来算一算。
反馈每题。问1+3=4表示什么意思?
4、想想做做第4题
小兔也很佩服大家,想邀请大家去采蘑菇。
谁来说图意。(原来有几个蘑菇,又采了几个,一共有多少个)算式是。
出示第2副图,(这次我请男生来说)出示第3副图,(这次我请女生来说)比较:我们来看,这三道题各是几加1。
5、想想做做第5题
说的真好。我们来轻松一下,玩一个小小邮递员的游戏。每个小组都有4个信箱,小朋友手中有一些信,请你根据信封上算式的得数,把信送到相应的信箱里。(师示范一题)我们比比哪组活动的既有序,又迅速。
反馈:谁来把这些算式按顺序排排队呢? 一生排,读一读。
四、全课总结
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1、想想做做第6题
我们就来写一写今天学的加法算式,先看老师写,一边写一边在心里默读算式。
六、拓展提高
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棒,小兔还带了水果请大家吃,你知道苹果和梨子的后面分别藏着几。
第二篇:《得数是5以内加法》的教学设计
《得数是5以内加法》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4~45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2.使学生通过实际问题体验,感受加法的含义,认识“+”和“=”,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3.使学生学会并比较熟练地掌握5以内的加法计算,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5以内的加法。教学难点:掌握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教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快速抢答,同学们,今天森林里森林之王“狮子王 ”要过生日,许多小动物都想去为狮子王庆祝生日,它们必须闯过重重关卡才能进入森林,你能帮帮它们吗?
好!鸡大哥来闯第一关了,大家能帮一下它吗?快速地说出()里应该填几? 5可以分成2和()1和3合成()()可以分成2和2 1和()合成2 3可以分成2和()4和1合成()同学们把分与合的知识掌握得可真好呀!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猪小弟来闯第二关了,看看他遇到什么难题了。
1、师:同学们在学校里,不仅要爱学习,而且还要爱劳动。瞧,这群小朋友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劳动呢!(出示例一图前半部分)
他们正在干什么呢?谁来说一说?(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板书:3)师:瞧,又出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出示例图后半部分)(水快浇完了,有2个小朋友提着水壶送水过来了)(板书:2)师:谁能将这件事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根据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有2个小朋友提着水这两句话,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2、引出课题:
师提问:①、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有2个小朋友提着水,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你知道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学生回答是数的,师介绍: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也就是将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和起来,可以用一种计算方法叫“加法”来计算。(板书课题:加法)
在用加法计算时,我们要用到一个新的符号:“+”,它叫加号(板书:3 + 2),跟老师一起读:加号。
师:你能说一说加号表示什么意思吗?
加号表示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你准备怎样记住这个加号呢?(学生自由发言)
②、3个小朋友加2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5个)师板书:= 5 你是怎样得到5个的呢?(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学生说不上的话,教师和学生一起算)
A、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指图数 1、2、3、4、5、)一共有5个。B、还能怎样数?(3、4、5)3后面添上2个是5个。
C、还能不能根据前面学的分与合中合的方法算出结果吗?(3和2合成5)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生试读)
师板书: 读作: 3加2等于5。跟老师读一遍。
看了算式谁能说一说:
这里的“3”表示什么?(表示3个小朋友在浇花)(谁再来说一说)“2”表示什么?(2表示2个小朋友提水)(谁再来说一说)
“3+2”呢?(3+2表示将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
“5”呢?(5表示一共有5个小朋友)(谁再来说一说)
“3+2=5”表示什么?(表示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5个小朋友)(谁再来说一说)
3.掌握方法
1、出示例2的第一幅图。
①、小朋友们不仅爱学习,爱劳动。还经常参加有益的课间活动。这里有几个小朋友,他们一起准备做什么?谁会说一说?生试说(有几个女小朋友,有几个男小朋友)(1个小女孩和2个小男孩去玩荡桥的游戏)谁再来说说?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小朋友?)谁能将事情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1个小女孩和2个小男孩去玩荡桥的游戏,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玩荡桥?(生答)②、师板书:1 + 2 你知道得数是多少吗?(3)板书: 1 + 2 = 3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直接在图上数,一共有3个小朋友;1添上2,也就是从1往后接着数两个数,是3;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3)
三、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第三关 狗宝宝来闯,看看遇到什么问题了。
师:动物朋友觉得你们学得这么好,所以纷纷带着自己的宝宝来向大家学习。你们先看,谁来了(生答)
原来是鸡妈妈带着3只鸡宝宝过来了。
你能根据算式3 + 1=提出一个问题吗?(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鸡?)谁能将图中的事情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草地上有3只小鸡,1只鸡妈妈,一共有多少只鸡?)
那3 + 1 等于多少?(4)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你能说出3 + 1 = 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吗?(生答)
除了鸡妈妈一家,还有谁来了?(生答)
对了,小鸭一家也来了。
戴帽子的是——鸭妈妈,这些是——小鸭。图中告诉我们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指名答)这里1代表什么?那1后面的方框里该填几呢?(3),3表示什么?(3只小鸡)一共有多少只鸡?(4)这里的4代表了什么?(一共有多少只鸭?)看看还有谁来了?(小青蛙来了)请小朋友说说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你们会列算式吗?(反馈:2 + 2 = 4表示什么意思?)
2、①、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这么爱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他算的第一道算式是2+3=□。它是用摆圆片的方法来计算的。我们看看它是怎么摆的吗?(生答)
小青蛙先摆了2个,再摆了3个圆片,合起来是几个圆片呢?(5个)所以 2 + 3 = 5 ②小青蛙算的另外两道加法算式就是第二题的后面的两小题4+1=和1+4=,需要用摆圆片来计算的小朋友就先摆一摆圆片再算出得数,不用圆片可以直接算出得数的,就直接算出得数。(学生反馈)
小结:刚才小朋友用数图,摆圆片,或者想几和几合起来是多少来计算加法。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5以内的加法”(补充板书)
3、老师这儿有一些卡片,小朋友能很快说出算式的结果吗? 出示 1 + 1 =(生答)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1和1合起来2,所以1+1=2)你说得真好,那小朋友再来看看这几题?
出示: 2 + 1 = 1 + 2 = 4 + 1 = 指名回答,你是怎么想的?
四、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小朋友算得可真快呀,第四关兔子妹妹来了它也遇到什么问题了?小兔妹妹想请小朋友来帮忙算算它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1、出示三幅图 先看第一幅图,图上画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指名答)谁能根据这件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来?算式中2 + 1表示什么?一共是多少个?(3)那3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因为2和1合成3,所以2+1=3)谁来说说 2+1=3表示什么意思?现在小白兔一共采到了(板书2+1=3)
再来看看小白兔又遇到了什么情况?谁来说一说?(指名答)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算式中的1表示什么?后面的方框里该填写什么?(3)一共有多少个蘑菇呢?(4)
你是怎么得到的?现在小白兔一共采到了(板书3+1=4)
瞧,小白兔又看到了什么?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蘑菇?谁会算?(4+1=5)最后小白兔一共采到了(板书4+1=5)
小白兔今天的收获可真大呀!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从这三个算式中你能发现些什么?(第二题中的第一个数3就是第一题算出的结果,而第三题中第一个数4就是第二题算出的结果。每一次都是加1)原来题中的小秘密就在这呀!
2、小小邮递员
看,这是什么?(出示信筒)你发现信筒有什么特点吗?(信筒上有数字)我们来做一回小小邮递员,好吗?看谁能够正确地将这些信封投入信筒内?
教师随机将准备的几个信封发给几个学生,让这些学生上台投信封。全班交流反馈。
小朋友真棒!看来你们个个都是出色的邮递员。小动物们也很高兴,在同学们的帮助下闯过了重重关卡终于进入了森林,高兴地给狮子王祝贺生日去了!
3.小结:今天你学得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并且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接下来的想想做做第6题请小朋友独立完成。
第三篇:《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例1和试一试,第45页“想想做做”第1-6题。学情与教材分析:
“加法”一课是计算数学的起始课。大多数学生入学时已经会算一些简单的加法,但是,对于加法的含义未必理解得很清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虽然初步认识加法,知识比较简单,但是,这对学生以后学习计算、解决问题等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合并”的过程、参与和体验“合并”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并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和应用简单、明了的数学知识解释我们生活周围的事物,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使学生真正学好这一知识,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逼真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充足的观察、感悟、发现数学信息的基础上,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观察能力得以提高,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后续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产生学习计算的兴趣。教学重点: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算式题卡,学生准备圆片5个。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旧知
游戏:我们来做一个填数游戏,看谁又对又快。(最后一题答案不是唯一。)谈话:小朋友对分与合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今天我们就要用分与合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由游戏导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投入到课堂中,同时游戏的内容是5以内的分合,这是计算5以内加法的基础,及时唤醒学生已有的旧知和相关活动经验,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教学新知 1.教学例题图。(1)观察图意。
谈话:看,校园里一群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我们去看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
师:你描述很准确。谁愿意再来说说?(我看见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浇花。)师:你说得很完整。咱们接着看(出示图:又来2个小朋友),现在呢? 生: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谁还会说?(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说得既清楚又简洁。(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他说的对吗?(再请一个小朋友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2)认识加法
谈话:校园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呢?(一共有5个小朋友)
师:你能把大家说的连起来说一说吗?(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一共有5个。)
同桌互相说一说。
谈话:谁能大声响亮地说清楚?(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一共有5个。)
追问:你怎么知道一共有5个小朋友? 预设: 生1:3和2合成5,所以一共有5个小朋友。生2:我是从1数到5,就知道一共有5个小朋友。(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随机出示加法算式和板书课题)
生3:3+2=5。(你都已经知道用加法算式来表示了,真不错。3+2=5有很多小朋友早就知道了,那它表示什么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教师随机板书课题: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接着半数3+2=5加号)
追问: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加法算式)
追问:这个符号你们认识吗?(加号,老师强调:加号要横平竖直)谈话:这个算式你会读吗?(随机板书读作:3加2等于5)指明读、齐读。(3)理解算法
提问:这里的3表示什么?(表示原来有3个小朋友。)
2表示什么?(又来了2个小朋友)5表示?(一共有5个小朋友)
追问:你怎么知道得数是5?(想3和2合成5)
谈话:那谁来说说3+2=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3和2合起来是5或表示3和2合成5)
反复请学生说,再同桌互相说3+2=5表示的含义。讲述:3+2=5表示把3和2合起来,一共是5。
【本环节主要是以具体情境为支撑,经过逐步抽象使学生感悟、认识加法含义。学生在体会现实情境“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的同时,抽象出加法算式,并初步意会3和2合起来是5,可以写成3+2=5,将形象上的“合”与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从而获得加法含义的感悟。计算教学时,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经验算得数并交流,然后引导沟通算法,形成用“3和2合成5”计算得数的方法,初步理解算法。】
2.教学试一试。
谈话: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一幅连环画,你能看明白吗?先看哪张,再看哪张?(上面有点表示看图的顺序)
提问:谁来把这幅图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儿童乐园里有1个女孩在玩荡秋千,又来了2个男孩。)追问: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现在有几个人?
追问:要求现在一共有几个人?你想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你会算吗? 翻开课本第40页,找到这幅图,自己在课本上填上得数。填完的小朋友轻声地将算式读一读。
谈话:得数是3,你是怎样想的?(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3。)提问:那1+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和2合起来是3。)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知道把2个数合起来(手势)用加法计算。【设计说明:这里有了前面例题的基础,所以老师只要以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为主,学生也在具体情境中自觉感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并主动自觉与已经学过的分与合的知识建立联系,再次感悟计算方法。】
三、练习巩固、拓展思维
1、看图,说一说。(想想做做1)
讲述:今天的新知识小朋友掌握得不错,先请小朋友来看一幅图。师:仔细寻找图片中的信息,你能写出加法算式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交流时,让学生说说3+1=4、2+2=4表示什么意思,再说说是怎样算的。指出:这里都是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手势),所以要用加法算式,再按照几和几合成几算出得数。
2、摆一摆,说一说。(想想做做3)
讲述:小朋友表现都很棒,奖励大家一起来玩摆圆片游戏吧!
谈话:1+1怎么摆?(提示:左边摆1个,右边摆1个。)一共有几个呢? 谈话:这还有2道算式,你能照样子边摆边说吗?左边几个?右边几个?一 共几个?(学生口报,并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指出:算加法时,看算式是几加几,就想几和几合成几,可以很快算出得数。
3、说一说,填一填。(想想做做4)
谈话:看小朋友学习这么认真,小兔子也来凑热闹了,瞧!他们采蘑菇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小白兔是怎样采蘑菇的?(先采2个,又采1个是3个)你会列式吗?(把得数填在书上45页第4题)
谈话:这还有2幅图画,你能看懂图意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指名说准备怎样列算式,在书上完成。(指明学生说图意、列算式)追问:这三道算式表示什么?(强调“合起来”)
【这道题目主要是深化加法含义,同时又渗透算式间的联系。学生在体会了情境的变化和联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图中“合起来”的情境,然后填写算式、交流算式,从而进一步感悟“合起来”要用加法算。】
(2)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思考发现了什么?(指名读算式)追问:有什么相同的?不同的呢? 生1:每次多加一个,得数也多一个。生2:加号后面的数都是1。
生3:加号前面的数越来越大,得数越来越大。小结:一个数加1后,得数比原来这个数多1。
【这一环节三道算式的联系,主要立足于体会:让学生观察情境变化、列出对应的算式,按顺序读一读三道算式,亲身获得一定程度的体会。】
4、想一想,算一算,写一写。(想想做做2)
讲述:刚才我们看图会写算式,如果没有图,你会算吗?(课件出示)师:看2+1=()表示什么?(表示2和1合起来)怎样想的?还有1+2怎么想?4+1怎么想?怎么算?
谈话:2+1=3和1+2=3观察这2道算式中的数。哪里是一样的?有没有不一样呢?
生1:我想到3的分与合,1和2,2和1合成3。生2:加号前后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加交换的手势)
讲述:通过几个小朋友的观察,我们知道了加号前后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他们的位置不一样,交换了,得数呢?都是3。)追问:看到4+1=5你能想到什么? 4.连一连。(想想做做5)
讲述:大家表现真不错,吸引了邮递员叔叔,他要请小朋友帮忙呢!(出示一张邮递员投信的照片)他在忙着送信呢,我们去帮帮他,好吗?
提问:怎样把信准确送进邮箱?谁知道?
明确送信规则:邮箱上是得数,看出算式的得数是哪个,就送进哪个邮箱。谈话: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把剩下的信送到邮箱里吗?书上先自己连一连。(发信封,请手上有信的邮递员,把信准确地送到上面的邮箱里)自觉排队。听同学报算式,检查自己的连线对不对。学生汇报,开火车。
师:瞧!这些邮递员的信送的对吗?(这些都是合格的邮递员,不简单,他们能把信准确地送进邮箱。)
讲述:只是看起来有点乱,小朋友们动动脑,有序地重新排一排好吗? 师:他的速度很快,他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的,是什么顺序? 生:加号前面的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按数的大小)。
(这个小朋友真能干,他这种排法就能一个不漏地把得数是2、3、4、5的算式记清楚,思维真灵活)
四、拓展延伸 考考大家!
1.这个算式中括号里填什么数,会吗?你能将得数是5的算式全都报出来吗?同桌互相说一说。()+()=5 讲述:他是按照从小到大的有序地报一报,我们还可以从大到小地排。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还记得我们学习分与合的时候?(看到4+1=5就能想到?)
讲述:像这样根据数的分与合一组一组地报,也能找到得数是5的算式。2.()+()< 5 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这些算式得数小于5,也就是我们刚刚找到的得数是2、3、4的算式。(指着黑板上邮箱下面的算式卡片)
谈话:我们可以把得数在5以内的算式分成两类。一类是得数小于5的算式,另一类得数是5的算式。
【采用多种练习形式,逐步提高计算的要求,将简单规律蕴含于其中,让学生扎实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并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认识了新符号,会读会说加法算式,我们以后会学习更多的知识,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收获。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让学生用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放飞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并且又迁移、默化地渗透了美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这节课我觉得有几点是比较需要改进的。
1、对教材的处理。
其实加法的认识,小朋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简单的加法还是很容易掌握的,因此,这节课在设计的过程中缺少了重点和新颖的练习设计。在教材的处理上还不灵活。
2、对学生的把握。
虽然知道应该在上课的时候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一部份,但是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偶尔为了自己的设计步骤而忽视了学生,这是需要反思的。
第四篇: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第一课时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一(上)第40-41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1—6。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这是学生学习加、减法及其计算的开始,引导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并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分与合。在此之后,学生要学习加、减法的计算和解决加、减实际问题最基础的知识。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设置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实际情境的观察、理解,利用已有的“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的认识,引出加法算式,初步感受加法的含义。二是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联系具体情境,自主探索计算结果并逐步掌握。三是把解决问题与计算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不断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对5以内的加法计算不再陌生,比如用数数、数手指等方式计算出结果,可以说大多数学生都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出结果,但对加法意义的理解以及完整地表达图意还比较欠缺。因此,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用前面学到的10以内的数的分与合的知识来进行计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通过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并能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联系实际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分与合的思想,并能正确地计算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能简单说明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使学生在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和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的过程中,培养
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加法的意义,利用分与合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抽象归纳加法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学生课前预习2,3,4,5的分与合,在充分理解分与合以后,教师出示2-5的分与合(不完整的格式)。
(呈现后让学生自己先说一说,然后小组边交流边填空。)
【设计说明:以5以内的分与合的复习导入,为下面计算5以内的加法计算作好准备。】
二、认识加法的意义。
(一)情景一—— 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步骤。1.表达图意。
(PPT动画分步出示主题图)提问:从刚才的图上看到了什么?
学生表达: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教师板书这两句话)设疑:你能提一个问题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引导:把这三句话连起来就可以完整地表达这幅图的意思了,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自己先说一说,再全班交流。)2.列式计算。
提问:到底有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呢?
追问:5是怎么得来的呢?(把你的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交流:(1)数出来的(2)3和2合成5.提问:3和2合成5,能列个算式吗? 学生列式:3+2=5(教师板书:3+2=5)(1)认识“加号”、书写、书空,学习写法。(2)读法:板书“读作3加2等于5.”(3)追问:“3”“2”“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提炼: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要把原来的一部分小朋友和又来的一部分小朋友合起来。(手势跟进)3.活动小结。
刚刚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同桌互说)
交流并板书:1.说图意 2.列算式 3.算得数
(二)情景二——巩固解决问题的思考步骤。过渡:你能用刚才学到的三个步骤继续来解决问题吗?(PPT动画分步出示“试一试”的两幅图)学生先自己说一说,然后交流:(说话+算式)追问:“1”“2”“3”各代表什么意思?
提炼: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要把左边的部分和右边的部分合起来。(手势跟进)
(三)情景三——大量举例感悟同类问题。1.解决静态加法实际问题。(PPT一起出示三个情景:)(1)
(2)
(3)
学生按三步骤自己在下面说一说,然后交流。
老师根据交流情况边板书边补充:要求……,就是要把……和……两个部分合起来。
2.根据给定算式举例。(承接2和3这两个情景)
追问:4+1=5这个算式只能表示这两个例子吗?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来吗?
(在举例中教师不断打开学生的思路,丰富语言表达。)
(四)归纳提炼——感悟加法的含义。
(PPT呈现前面所有出现的情景)
提问:刚刚我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回顾这些问题,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学生发现:都是做的加法。
追问:为什么都用加法来计算呢?(手势跟进)感悟:因为要求一共有多少?都要把两个部分合起来。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的“加法”,要求一共有多少,就要把两个部分合起来。
【设计说明: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载体,不改变教材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并感知加法的意义。利用课件演示、老师引导、语言的交流表达等活动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考步骤,让学生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并通过大量举例引导学生从具象走向抽象,又从抽象走向具象,不断感悟加法的本质意义。】
三、学习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算式的计算。
(一)根据分与合想算式。
过渡:(指着3+2=5这道算式)这样的算式我们称为加法算式,那么这些算式是怎么算的呢?
交流:想5的分与合。
课前,我们也做了几个分与合的例子,你能根据一个数的分与合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吗?
出示:4可以分成1和3,让学生说有哪些加法算式?(1+3=4 3+1=4)如果只能说一种,启发:4可以分成1和3,马上能想到什么呢?(3和1),算
式怎么写?
其余的:自己说、同桌互说、小组交流。
处理:2+2=4 1+1=4(感悟两个部分相同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
(二)巩固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1.抽卡片练习
老师出示得数是5的加法算式卡片,学生说理由。老师出示得数是5的加法算式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2.口算小比赛
出示一列口算: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因为是首次接触,需指导作业格式。)
四、巩固练习,内化新知。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依次说图意、填算式,再交流每道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选择其中的两道,说说是怎样算出得数的。2.“想想做做”第2题。
根据第1小题,弄清题目要求,让学生先画圆再填得数。3.“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计算,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依次说出每幅图的意思,并在图的下面填算式、算得数,并体会三道算式之间的联系,渗透算式变化规律。5.“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送信。先让学生连一连,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说出每道算式的得数。
6.“想想做做”第6题。
说明:写算式时要从左往右按顺序写,注意书写规范。学生独立描一描、写一写。
【设计说明:利用学生能够已有的学习经验——10以内数的分与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为了巩固计算,采取多种练习形式,由直观到抽象,由简单到综合,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实践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享受到数学成功的快乐和价值。这样的练习实而不乱、活而不死,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在“用”中得到了有效的反馈。】
五、总结拓展。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下节课我们还可以研究什么?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学生在教学学习中第一次接触计算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来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了5以内的其它加法算式,使其初步学会了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练习题的设计具有开放性,能够让学生选择自己的方法去解决,并都能参与到其中。
第五篇:《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得数在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上一节课学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在本课中注重了一下几个方面:
1、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力求使课堂体现生活味,数学化,自主性,情感化和趣味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和思维的灵活性。在探讨“1+2=3”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先独立思考,主动与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时,针对学生的思维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想到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3、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魅力。在教学中,老师尽最大可能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客观分析,并用各种方式对他们作出较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同时较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4、注重培养学生说完整话,提数学问题的习惯。如:让学生观察图并把图意完整表达出来。
不足之处:
1、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
2、学生互动学习还有待于训练。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计算方法)较好地与同学交流,要培养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一起分享,怎样通过同桌合作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难题,使学生学会初步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其中想想做做的第4题,对于学生来说发现规律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做完后要引导让学生比较这3幅图的相同与不同,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过渡到算式,找它们的相同与不同,区别与联系,通过这样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在加法算式里: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逐渐增大1,得数也会逐渐增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