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岩石的风化》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0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岩石的风化》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岩石的风化》教学设计》。

第一篇: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岩石的风化》教学设计

《岩石的风化》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岩石的风化》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青岛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岩石的科学》单元的第四课。本课中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界岩石的特点,推想大自然中岩石的风化原因。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展开探究活动,知道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实验对不容易观察到的岩石变化现象进行推想。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的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经过三年级、四上的科学的学习,掌握了一些研究科学的方法。教师在备课时,要关注如何激发探究科学的兴趣入手,坚持引导学生亲身实践为主体,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能力。教学目标:

1、知道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了解著名石雕物品的防风化措施。

2、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能用简单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

3、喜欢大胆想象,能对岩石的最终变化结果进行合理推想,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知道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了解著名石雕物品的防风化措施。

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能用简单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

酒精灯、火柴、镊子、小块岩石、烧杯、冷水、带盖塑料瓶、防护眼镜、讲课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三、设计实验,自主探究验证

四、巩固小结。

五、课后拓展: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科学 《认识岩石》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科学

《认识岩石》教学设计

刘维丽

教学背景:

学生在前面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学会了观察物体的方法:运用感官、借助工具和利用另一种物体认识。因此,在这节课中,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自己认识、研究岩石的特征和能力。本课以感性认知为主,让学生对岩石进行一些定性的观察、实验测量和比较分类的探究活动。学习浅显的岩石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呵护、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材分析:

岩石是学生们司空见惯的自然事物,但要对研究岩石产生兴趣,能对岩石提出问题并从中发现问题,这就不容易了。本课是第二单元的起始课,通过感受和体验,初步让学生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岩石。在活动中“用不同的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是本课的主线,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方法:师生互评、小组互评与多媒体网络课件相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通过观察和使用简单工具初步认识岩石。

2.知道岩石具有硬度、遇酸的反应、纹理、形态、结构等特征。3.能用各种感官至今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技能目标:根据自己对岩石的认识进行简单观察研究和分类,并进一步了解科学上的分类和初步了解岩石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与发展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的欲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常见的岩石、关于岩石的录像、滴管、盐酸、盛水的烧杯、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放大镜、小刀、铜钥匙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岩石)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关于地表岩石的视频资料,想不想看?好,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学生伴着音乐来欣赏岩石的视频资料)

2.讲解:地质学家把这些石头都叫做岩石。(板书:岩石)

欣赏了岩石后你有什么想法?

岩石的种类很多,并且各有各的特征。认识、研究岩石很有用,地质学家通过地球表面岩石的分布情况可以找到矿藏。你知道地质学家是怎样研究岩石的吗?

3.从今天开始,让我们来研究岩石。

(二)师生互动学新课

1.师:课前同学们也搜集了各种各样的岩石,请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寻找岩石的经历。

学生分组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汇报。

2.学生分组讨论岩石观察的方法有哪些?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带领全班同学总结观察岩石的方法: a.观察岩石内外的颜色。(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

b.观察岩石的结构层理。(它们的结构各有什么特点?是一层层还是一粒粒的?是同种颗粒组成的,还是由不同种颗粒组成的?是粗粒还是细粒的?)

c.观察岩石的硬度。(可以用四个硬度等级来表示岩石的硬度:非常硬、很硬、较硬、较软。石头经小刀、铜钥匙、指甲刻划后,可判断哪一级)

d.观察岩石与酸的反应。(在岩石上滴几滴盐酸,看是否冒泡。)e.观察岩石的质地。(将石头在地面上划或放在水里看 冒泡程度等,可了解石头的致密松软程度)3.课件出示研究硬度的方法和标准。

砸开岩石后,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在新断面上刻画; a.手指甲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软。

b.手指甲刻画后没有刻痕,、铜钥匙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硬。c.铜钥匙刻画后没有刻痕,小刀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很硬。d.小刀刻画后也没有留下刻痕的岩石硬硬度非常大。

4.学生分组做实验,提醒学生注意事项。并填写好实验记录。

第一步:观察。工具:放大镜

用放大镜观察自己采回的岩石,看看岩石表面有什么特点? 第二步:试一试

实验材料:盐酸、铁钉、滴管、锤子、铜钥匙。

(1)用锤子、铁钉、铜钥匙敲打、刻划岩石看看它们的硬度怎样?

(2)用滴管在岩石的表面上滴几滴盐酸,看看岩石表面有什么变化?

(三)展示交流

1.每小组讨论整理实验结果。2.填写实验表格。

根据自己实验得出的结论,查找有关岩石的资料,看你收集了哪几种岩石?请你们讨论之后写下来:

(四)制作岩石标本。

现在,每小组把采回的岩石制作成岩石标本,可是怎么制作呢?现在每小组讨论后再交流。

制作步骤是: 第一步:把岩石洗干净 第二步:把岩石砸成小块

第三步:把岩石贴上标明岩石名称的标签 第四步:把岩石装进盒子里。

(五)拓展延伸 给你的石头起个名字吧!

例:你看:我这块石头上有漂亮的花纹,很硬。它叫雨花石。你的石头呢? 教学反思:

本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探索活动中,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不以教材列出的特征为唯一标准,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对那些不明确或者错的意见,老师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再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其再实验或者思考,引导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涨,兴趣很浓,学生在活动研讨中增长知识,了解大自然的丰富资源,从而更清楚地认识自然,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的意识。

第三篇:四年级科学下册 岩石的用途1教案 青岛版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岩石的科学

5.岩石的用途

教学目标

1.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够查阅岩石方面的有关资料。

2.知道人类的岩石开采活动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正反面影响,理解保护岩石资源的重要性。3.了解岩石的用途,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岩石资源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

一、交流岩石的用途

1.播放一些岩石用途的视频和文字资料

2.让学生充分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通过交流归纳总结出岩石的用途,并对岩石的用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然后组织学生围绕自己搜集的资料展开讨论,并进行交流汇报、归纳整理。

二、调查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教师提出 “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与岩石有什么关系? 地质学家怎么利用岩石寻找矿藏? 岩石中含有哪些矿物?

岩石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岩石与地球文明、地球生命、地球历史的关系等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探究。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搜集整理,形成汇报报告,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汇报展示。

三、1.展示图片和播放录像资料了解人们乱开采矿产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岩石资源的破环现状和危害程度,并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及保护岩石资源的建议。拓展活动

课下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办剪贴报。题目可以是岩石文化、岩石的用途、岩石资源的保护等。也可以做岩石艺术品,参观地质博物馆等等。达标测试:1.你知道的岩石用途有哪些? 2.对保护岩石资源你有什么建议?

第四篇: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变色龙》教学设计及反思

创新科学探究 关注创造思维

---《变色龙》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变色龙》是根据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中的相关内容设计的,是在“生物与环境”这个概念下以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为主题的一课。围绕“动物们保护自己的最普遍的方式——警戒色、保护色和拟态”,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构成,在学生思维的广度上,是对动物形形色色自我保护的了解;在深度上,是对生物护身术的细致分类,以及仿生科技在现代社会上的应用;在教学策略上,采用“探究—研讨”教学模式,通过搜集资料、观察、分类、框图整理信息、应用拓展等手段,探究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事实,并尝试创新应用。通过学习,将进一步增强学生探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兴趣,使他们切实体会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丰富多彩,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情分析

从对学生前概念的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对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并不陌生,并且他们对于生物与环境关系这部分内容会非常感兴趣,为概念的提升寻找到新的增长点。因此课堂上提供了大量图片、视频、资料卡,通过观察、分类活动让学生发现动物适应环境的特征并发现其中的普遍性,教师在与学生的研讨互动中充分发挥“平等对话中的首席”作用,引领学生在交流质疑中形成科学、清晰的概念体系:动物常用的保护自己的方法——警戒色、保护色和拟态。学生们第一次使用“框图”来整理信息,教者通过“领-扶-放”来帮助、提醒学生适时填写,以利学生掌握这种方法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运用。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①能将动物按保护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 ②通过交流质疑,提升概念 ③学会用框图方式整理信息的方法 2.情感态度 ①体会到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②意识到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意义 ③愿意合作与交流 3.科学知识

①知道动物保护自己的3种普遍方式——警戒色、保护色和拟态

②知道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并不是单一的

4.STSE目标

尝试利用动物的护身原理设计隐身服装,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通过观察、分类、收集资料等探究活动,知道动物保护自己的3种普遍方式—警戒色、保护色、拟态

②学会一种整理信息,获得科学概念的框图记录法

2、教学难点

①正确区分警戒色和保护色、保护色和拟态 ②增强对生物适应环境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图片、视频、资料卡 学生准备:搜集动物护身方法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思维聚焦 引领创新

1、观看变色龙捕食的录像,讨论:变色龙为什么不容易被发现?它有什么隐身术?

2、揭题:变色龙用保护色隐蔽自己,为了生存,动物们各显神通,想方设法来保护自己,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动物是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的。(板书课题:变色龙)

3、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保护色?看看下面这些动物,它们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出示包括眼镜蛇、壁虎、乌龟、海参、乌贼、甲虫、刺猬在内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设计意图:有目的、有计划地分步骤通过制作精美的课件把伪装技术高超的动物展示给学生,通过由静到动的过程使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激起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通过“思维聚焦”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水平,激发探究兴趣。】

二、探究研讨 激励创新

(一)观察分类

1、谈话: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动物要有适应周围环境的护身方法,下面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护身术?我们先一起来认识它们。(出示十五种动物图片)

2、分组活动:请大家利用动物卡片按照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教师巡视了解各组活动情况并根据各组不同需要给予适时指导。)

【设计意图: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结果,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比较动物的保护方式有什么不同,并按照不同点(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分析同一类动物的保护方式有什么相同点,由此理解“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概念。】

(二)交流质疑

1、汇报分类结果:请一组同学向大家汇报分类结果,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并根据他们组的分类结果提出不同意见。

2、师生研讨 ①交流质疑

通过观察、分析理解警戒色、拟态和保护色三种常用“护身术”。正确区分保护色与警戒色、保护色与拟态之间的不同。②整理信息

运用框图整理动物的“护身术”,形成概念。

3、阅读拓展 ①阅读资料卡

动物的“护身术”除了“警戒色、保护色和拟态”这3种以外,还有其它的方法。请大家阅读资料阅读卡,从中选择一种最感兴趣的“护身术”填写在记录卡上。②展示记录卡 谈话:今天是我们第一次用这种方法整理信息,它可以将我们得到的知识清晰地梳理出来。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通过看书、上网搜集到更多的有关动物保护自己方法的资料,并用这种方法整理出来,让这个图更丰富,形成网状图。【设计意图:根据分类结果交流质疑,用框图进行梳理、整合信息,丰富学生对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的认知,使得知识更加系统化,从而认识到动物保护自己方法既有普遍性,又具多样性,意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利于提升概念。】

三、应用引申 体验创造

①设计引申服装:大自然是人类发明创造的源泉。人类从动物的自我保护中收到了启发,发明出许多保护自身安全的装置。请同学们根据人物所处的不同环境,设计不同的服装或装置。

②结束语:今天我们在一起探究、研讨了动物的“护身术”,这些“护身术”都是经过漫长的进化,一代代遗传下来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适者生存”。【设计意图:课外延伸,认识仿生科技,将课堂学得的科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科学,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教学反思:

一、凸显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关注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过程,注重课件图片与动画的动静结合,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经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使学生形成科学概念。通过课前精心准备的多媒体课件、视频,学生不仅可以直接观察、比较动物保护方式的不同点,有助于概念的形成,还可以使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动物的神奇,以及其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

二、充分体现了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及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1.概念的形成需要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分类的过程,从思维上讲是分析、比较、归纳。依照该过程我设计了“保护色”、“警戒色”“、拟态”概念的教学环节。先让学生观察几幅有保护色的、有拟态的图片,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比较动物保护自己有什么不同,并按照不同点(分类标准)分类,分析同一类动物保护自己有什么相同点,由此归纳出“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概念。这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活动理解了概念、获得了知识,注重了学生的思维锻炼和深化。2.对于动物的多种自我保护方法,以“保护色”“拟态”为例,引导学生对课前搜集的大量资料进行阅读、观察、思考,总结出其他若干种动物的自我保护的方法,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设计遵循并突破了教材的目标要求,将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与人类的自我保护进行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人类许多自我保护的方法或装置都是利用了仿生学的原理,以此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学以致用的学习理念。

四、我的再思考:

1、信息交流课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善课堂结构?

2、信息交流课如何让学生搜集资料,真正自主学习? 带着这些思考,我将更踏实地把课堂教学提升的更真实有效。修改说明: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拓展概念,我采用“领—扶—放”的方式循序渐进,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用框图的形式整理信息形成概念的记录方法。这样,学生可以将已有的经验、图片、视频以及资料卡上获得的大量信息通过框图进行梳理,使概念清晰、形成概念框图使知识系统化。

1、在导课环节,开门见山直接揭示本课研究的内容——变色龙。接着出示眼镜蛇、壁虎、乌龟、海参、乌贼、甲虫、刺猬几种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并提问“看看下面这些动物,它们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希望通过“思维聚焦”了解学生已有的前概念水平,并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从试教结果上看,学生能明白动物的“护身术”就是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对七种动物的护身方法能在生生交流中表述清楚,但个别护身方法需要教师给予明确的科学名称。

2、接下来教师交代今天要研究的是动物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普遍的护身方法。先出示十五种动物图片,让学生对所要分类的动物有个初步的认识。再组织学生分组用动物卡片进行分类,这是学生在小组内第一次相互交流并对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在组内达成共识的过程。根据试教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分类结果存在两类、三类、四类等几种可能性。但都能把有毒的动物分为一类,并能发现这些动物颜色很鲜艳。因此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警戒色是学生在课堂上最先了解的护身术。为了加深学生对警戒色的理解,在教学时我也可以问学生“你们认为这些鲜艳的颜色是想告诉它的天敌什么呢?”学生很容易说出“我有毒,别靠近我”之类的话,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警戒色起到的是警示敌人的作用。

3、对于保护色和拟态的区分,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更是教学难点。学生很容易只从动物体色上来找共同点,即动物的体色都与周围环境相似。对于这样的认知,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北极熊和竹节虫两种动物,看看是不是都是只有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动物名称上来看,能不能发现两者之间的不同。这样就会使学生发现,拟态不仅只是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更重要的是体态也与周围环境相似。学生再将与竹节虫保护自己方法类似的动物分为一类,从而在交流质疑中既明白了保护色与拟态的区别,又明确了拟态的概念。拟态的动物是想迷惑敌人,即“我在这里吗?”

4、在认识保护色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很难理解猎豹和斑马为什么使用的护身方法是保护色。我们可以借助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认知,让他们直观感受到猎豹和斑马花纹对自身起到的保护作用。同时在不断的交流、质疑中,学生也逐渐对动物的护身术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即:具有保护色的动物都想告诉敌人“我不在这里”。至此,在对一组学生汇报结果的质疑过程中,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了三种普遍的护身方法:警戒色、拟态和保护色。并能用“我有毒,别靠近我”等比较形象的语言去解释并能区分它们。

5、资料阅读卡的出现,在科学知识上丰富了学生对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的认知,在技能训练上又再一次让学生独立完成框图记录。教师在教学即将结束时为学生呈现了科学概念的网状图,让学生认识到对知识的认知不是仅限于课堂之上,对概念的呈现也可以随着信息量的丰富而不断拓展延伸。

第五篇: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地球上有什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我们的家园——地球

地球上有什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物质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树立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2.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识。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地球的地貌状况,能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三、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根据教师的提前要求,搜集地球上的动物、植物、高山、高原、平原、丘陵、盆地、沙漠、河流、湖泊、海洋的资料等搜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及图片。

2.教师准备:要为学生准备地形图及一部分大小不等的地球仪;搜集“地球上有什么”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1.师:上节课,我们在航海家的指引下,认识了地球的形状。对于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你还想知道什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地球,探寻地球上有什么。2.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以地球图片承接上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关注,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认识地球表面有什么 活动

一、我们的周围有什么。1.引导学生表述自己家周围有什么。

2.归纳总结:虽然我们所处的位置各不相同,但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地球上。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交流自己周围有什么,初步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说起,从周围事物说起,按由近及远的顺序交流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一切,并且知道我们所了解的只是地球的一小部分,也为继续交流做好准备。】 活动

二、地球表面有什么。

教师学生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小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设计意图:学生能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探究和交流,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让他们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但这部分教师展示的资料一定要精简,只需具有代表性的景观即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地球地貌,否则就会冲淡认识地球概貌的教学目标。】 活动三:观察地图,有什么发现。

教师出示世界地形图,引导学生分组观察,集体交流小组的发现。学生观察,交流意见。例如:发现有颜色上的差别,分别代表海洋、高地和平原。【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给学生充分观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够发现地图上的相关信息,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活动四:观察地球仪,有什么发现。

教师出示地球仪,地球仪上又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学生分组观察,集体交流小组的发现。

【设计意图: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然后适时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目的、层次更加深入,认识了经线、纬线、赤道、五带分布区域等。】

(三)总结

1.总结这节课自己有哪些收获呢?学生交流展示。

2.教师出示学习评价表,你认为自己表现怎么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设计意图:学生的自我评价,既对自己的表现进行了肯定,又为自己确立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布置作业:(任选其两项完成)1.做个小小地球仪。

2.利用已有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3.继续搜集关于地球的资料,并将所获得的资料做成剪贴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制作,或继续搜集相关的资料,可以使学生的探索精神继续在生活中得以发展,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

下载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岩石的风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岩石的风化》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地球上有什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地球上有什么》教学设计 昌乐县营丘镇阿陀小学 孟祥芹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整理资料和看地图,观察地球仪等,了解地球的地貌状况,能选择自己擅长......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光》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做光的直线传播......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光》教学设计

    《认识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光源;光的传播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光》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对光的传播方式作出假设性解释;知道要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光的传播方式;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是可以通过实验重复验......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镇武完小袁照成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彩虹的秘密》教学设计(

    《彩虹的秘密》教学设计(定稿) 课标解读: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必须紧密结......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苹果为什么落地》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苹果为什么落地》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以“苹果为什么落地”为载体,引入本课学习探究的目标,向学生渗透地球引力的知识,是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