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教学设计5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20:1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教学设计》。

第一篇: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教学设计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教学设计

秦晓鹏

一、教材分析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的第二框题第一目的内容。论证分析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全面把握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基础;同时,本课内容具有十分广泛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意义,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着非常直接、现实的指导作用。因此,本课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

高三一轮复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哲学的基本观点,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缺乏对哲学知识的深化认识,缺乏应对高考的能力和技巧,因而本节课的任务在于着重对知识的深化和对学生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运动、静止的含义。

2、掌握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方面的能力。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觉树立科学的运动观,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运动与物质、静止的辩证关系。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师生合作,探究知识与多媒体课件综合运用。

六、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新课

从哲学的角度思考成语“刻舟求剑”中体楚人的错误在什么地方?

(二)知识精讲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绝对静止、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科学研究的事实证明,不同的运动形式,其主体虽各不相同,但都以物质作为其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小结: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即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离开物质谈运动导致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导致形而上学。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课堂探究】

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和克拉底鲁的话分别说明什么?你认同哪一种说法?

提示:赫拉克利特承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而克拉底鲁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相对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哲学上讲的静止是相对静止,包含两层意思:

①事物在它的发展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七、课堂练习

八、课堂总结

(一)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二)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相对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物质世界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九、板书设计

一、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二、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2.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3.物质世界是运动和静止的。

十、作业布置

十一、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需要掌握两个关系和两个概念,即: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三个概念,即:运动、静止。

第二篇:《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学设计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本框题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的第四《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第二时。在此之前,学习了世界的物质性相关知识,所以这一框是对前一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同时也是下一框运动是有规律的前提条和根本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教材首先介绍了运动和静止的含义,然后着重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以及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两个方面分析了运动的特点,最后分析了规律的客观性以及怎样认识、利用规律。教学任务分析通过本的学习,让学生全面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教学对象分析学生特点:高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善思考,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知识方面:通过前一个框题的学习,特别是对世界是物质的学习,学生不仅对什么是物质、世界都是物质的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初步掌握了本框教材的逻辑思路,有进一步学习本框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⑴识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理解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⑵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常见的生活哲学问题;⑶结合提供的资源信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⑷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过程和方法⑴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⑵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⑶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对问题多的地方进行指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在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的基础上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⑵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⑶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运动和物质、静止的关系依据:从基本观点教育的要求来看,这是理解马克思科学运动观的切入点和根本所在;从内容来看,这个关系问题是本框的理论中心,是理解运动是有规律的重要前提,也是培养和树立避免出现行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错误观念的理论基础:从实践来看,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关系,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也是学生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中的现实问题。难点分析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依据:这个问题涉及到理论的问题,学生很少涉思考,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资源硬资源电脑、多媒体教室(需要实物展台、背投)、图片资料软资源用Perpint软制作的。信息资源文字和图片材料

五、教学策略教学突破重点突破:从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对运动观有一个全方面的认识。

1、承认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承认是物质在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承认物质绝对运动的同时,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难点突破: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到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同时,通过反面事例的分析,让学生在对比中进一步加深对运动与静止关系的理解。活动组织“展示材料→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点评归纳→阅读教材→整理知识→讲明问题→判断运用”教学支架认识运动①猜谜语:古埃及斯芬克斯谜语②设置问题、展示图片、导入题: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展示:地理、生物及历史事例的图片分析运动的主体②突破:惠能的仁者心动和刻舟求剑这两个案例总结与动和物质的关系(图表。静止和运动的关系①乘胜追击设置问题,讨论交流静止是什么②影片《星梦奇缘》刘德华的化妆扮相的展示,指出静止的实质③物理案例引入分析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环节名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前准备收集生活中最常见的运动图片、民谚成语、故事作知识储备。前分组自主学习和探究,并分清每个组员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团结和担当责任的意识导入新斯芬克斯谜语故事的讲解

学生猜谜故事激趣在通往开罗的必经路上,斯芬克斯出了一道谜语:“什么东西早上是四条腿,到了中午是两条腿,当太阳落山时又变为三条腿?”回答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在变化,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在变化、运动?回答了解学生对生活的关心程度,拉近所学知识和生活的距离出示生活中机械、物理、化学、生命、社会的图片讲出各自属于哪方面的运动?走进生活,启发学生细心观察总结结论,出示题直接导向教学内容讲授新讲授新讲授新从以上的分析入手,提问:那什么是运动呢?学生回答针对学生的回答强调关键词展示马克思的名言学生感悟利用名人的名言帮助学生理解;那究竟是什么在运动?讨论交流、回答强调指出运动的主体(载体)引入地理、生物及历史事例的图片:天体运动、百花齐放、人的成长、古罗马发展历史分析主体各是什么?欣赏图片思考问题学科之间相互联系把握知识的衔接总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理解感悟归纳总结堂练习,出示材料:禅宗惠能的“仁者心动”刻舟求剑(寓言图片)问题:两则材料分别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犯了什么错误?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典型题巩固所学知识强调物质和运动都不能脱离归纳总结两者的关系(图示)。(过渡)根据教材提问:世界上有没有绝对不运动的事物?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展示图片)阅读教材,讨论交流,思考问题为下一个知识点作铺垫归纳:没有。此观点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大雁塔和故宫因为空间位置在一定条和范围内不变,是处于相对静止之中。体悟结论理清关系引入静止适当讲解分析题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展示图片:刘德华主演的《星梦奇缘》中的10岁、20岁、30岁、40岁、0岁、80岁的化装扮相变化,学生思考说明虽然岁月变化,但是刘德没有变成梁朝伟,引导学生得出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就是处于相对静止之中。要求学生归纳静止的含义。总结:静止的含义(两重含义)学生举例点评、分别以人在教室和水在恒温下的状态帮助分析展示图片:列车和小孩体会两者在一定条下的关系用浅显的物理知识剖析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缩小政治学习的难度提问:运动和静止是什么关系?(图表填空)根据已有知识作出回答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两者关系(图示)出示漫画: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和克拉底鲁的名言辨别分析,各自蕴含的哲学道理?观看、思考、判断拓展知识面归纳第一句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第二句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出示练习(选择题)思考、解答并讲明理由直接指向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起到检测或引导的作用,特别是渗透选择题的解题方法留出2分钟左右的时间对以上知识有不懂或还有疑问的地方提出并加以讨论分析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老师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总结反思构建该时的框架系统总结整体的把握所学的零星的知识,培养学生整体归纳意识外实践以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单位,到植物园或商场中实地考察,拍摄有关各种运动或静止的照片、制作一期运动在身边的展览,并撰写小论文记录这次的考察经历或感受。实地考察参与实践获得真知,并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第三篇: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教案

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⑴ 识记 ○ 运动的含义。○ 相对静止的含义。

⑵ 理解 ○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⑶ 运用 ○ 列举实际事例,结合相关哲学原理,讨论如果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静止的相对性会导致的结果,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二、学法教法分析

自主学习、质疑释疑、合作探究;启发式讲授法

三、教学过程【情境诱思导入】 音频资料 “光阴的故事”及各方面运动变化的图片

伴随着罗大佑经典的歌声,时间在流逝,我们细细体味着生命的成长、甚至衰老,是的,生命在运动;日月星辰、雨露风霜、春花秋实更替变化,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也在运动变化着;社会的更替、进步,人类社会也在运动变化。“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一切事物都在不停的运动变化着。今天我们就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事物的运动变化。

【推进新课】

1、列举一些我们现实生活中事物运动和变化的现象。从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什么?(学生回答)

归纳: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的含义)

2、探究一:指出下列两组观点的错误: 1)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

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事物和状态不过是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2)飞矢不动。

天不变,道亦不变。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派代表发言)归纳: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3、在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些事物是静止的,试举例说明。从中我们可以归纳出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什么?(学生回答)

归纳: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静止的含义)

4、探究二:辨析下列观点:

赫拉克里特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的“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派代表发言)归纳: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含义及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课堂有效练习】

1、“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2、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句话说明了()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3、30年来,我国不断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始终没有改变。这说明()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一成不变的事物是存在的

C.静止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事物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相对静止

4、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 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 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 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

【板书设计】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变化、过程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物质---运动:承担者 运动---物质:存在方式

3、静止:性质不变、位置不变

4、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作业布置】

《学法大视野》P263、4、9、10、11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通过设计导学案(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展示与探究、归纳与总结相结合的几个课堂环节,从课堂反映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看,学生关于运动、静止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等基本知识把握较好;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还有部分学生理解不到位,具体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还要提高。老师还要结合《学法大视野》相关练习课堂讲析。

这节课的设计整体都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导学案、展示与探究、归纳与总结甚至课堂总结都以学生为主体,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合作探究能力都有很大作用。只是由于我刚接触新教材,各方面能力还有所欠缺,加之参加教学比武的次数比较多,好像很难再有以前的那种激情。今后,我还需要加强学习,寻找快被时间所吞噬的那种对教学的激情。

第四篇:《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质量,密度,硬度,弹性,导电性,磁性都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会描述这些属性。

2、会根据物理属性对物质分类,能与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3、通过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设想重点:知道质量,密度,硬度,弹性,导电性,磁性都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难点: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探究兴趣。

教法:实验探究法教学准备铁钉,玻璃板,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铜钥匙,铅笔芯,金属勺,塑料勺,热水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 课题引入

介绍已学过的物质的状态,密度,比热容都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二 讲授新课

1.播放光盘,铁钉在石蜡上刻画的`图片。体验物质的软硬程度不同。

2.组织学生探究物质的硬度。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铁钉,玻璃板,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铜钥匙,铅笔芯这七种物质的硬度大小,并按硬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组织学生设计“比较这七种物质硬度”的实验方案。

(3)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收集合理的实验方案。

(硬度大的痕迹浅)

(4)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巡视指导。

(5)组织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6)介绍硬度这种物理属性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3.组织学生讨论物质的其他物理属性。

(1)组织学生观察课本图6-18,讨论物质还有哪些物理属性。

(2)播放苏科版配套光盘中有关物质的物理属性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4.组织学生探究“金属,塑料谁的导热性能好?”

(1)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2)组织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收集合理的实验方案。

(4)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巡视指导。

(5)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6)组织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5.指导学生根据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分类。

(1)介绍自然界的物质形形色色,多种多样,按物理属性加以分类研究是研究物体的比较简单的办法,这也是科学家常用的方法。

(2)组织学生对课本第19页中第一题中的物品进行分类。

(3)组织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栏目中的南京长江二桥。

(4)播放苏科版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或自制的课件。

三 小结

四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学习指导用书

家庭作业: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6.5物质的物理属性

硬度:描述物质软硬程度的物理量。

硬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弹性,磁性,韧性

教后感: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初中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同步测试题

2.八年级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训练题

3.物质的量物理说课稿

4.物理教案《物质的量》

5.《物质的跨膜运输》教学设计

6.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说课稿模板

7.物理《电压》教学设计

8.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9.水果的属性区分

第五篇: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教学设计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教学设计

灵武职中:赵燕茹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含义及特点,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3.运用: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教学重点】

1.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2.敢于行动,善于行动。【教学难点】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人生存在于行动中。【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安排】 1课时。【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温习教材。【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歌曲《山不转水在转》(多媒体展示)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山也转。

没有憋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蜘蛛吐丝画它自己圆,那太阳掏洞也要织它那条线,再深的巷子也能走出那个天。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山也转。

没有流不出的水,没有搬不动的山,没有钻不出的窟隆,没有结不成的缘 那小曲好唱,唱好了那也难,再长的路程也能绕过那道弯,也能绕过那道弯。

提问: “山不转水在转„„”,这几句歌词的寓意是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山”、“水”、“云”、“风”、“心”都在不停地 “转”,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让世界停止运动。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也说明,不管有多少苦难,有多少坎坷,只要用积极的行动去克服困难,总会有峰回路转、阳光明媚的一天。引出课题《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讲授新课: 活动一:猜谜语

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 问题:你知道谜底是什么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多媒体展示图片:生命运动,机械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

教师:综上我们得出——物质在运动中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的定义: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多媒体展示)

教师:对运动含义,大家理解了吗?我们来检测一下。

即兴检测1:“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提问: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形象地说明了物质运动的哲学原理。一切都存在,而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承认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即兴检测2:中国古代有很多古诗体现了物质的运动,你能列举一些例子吗? 学生回答:(略)过度:通过大家的表现,看出同学们对运动的含义已基本掌握。既然物质是运动的,那么物质和运动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请看黑板:

活动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略)

教师:水不流动会发臭,木门轴不转就会被虫蛀,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和发展。即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世界因为运动而生生不息,人类社会在运动中由落后走向兴盛,由愚昧走向文明。个体在运动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想一想:二僧论风幡义,一曰风动,一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坛经》

提问: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学生回答:离开物质谈运动.属于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议一议:寓言故事《刻舟求剑》

提问:寓言里的人物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错误?

学生回答: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过度:慧能和尚和刻舟求剑里的人物,都没能准确把握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的关系,所以才闹出笑话。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着的,我们也知道,人类是物质世界的最高产物,那么人又是如何存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吴国的吕蒙。

活动三: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人,自小未曾读书,没有文化,别人都看不起他,称他“吴下阿蒙”。他因此发愤学习,终成饱学之士。人们对吕蒙的进步十分惊讶,吕蒙笑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提问:“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略)

教师:人生也是运动变化的,不会停滞不前,我们要积极行动,开创人生的新局面。

二、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教师:人生存在于行动中,那么什么是人生行动呢?让我们来看看马克思的语录。活动四:马克思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提问: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活、聪明的蜜蜂高明之处在哪里?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就像“人不像鸟儿那样有翅膀可以展翅高飞;人的奔跑能力远远不如骏马;人的眼睛没有鹰的眼睛锐利„„然而人却有思维,有意识,会思考,所以“人是万物之灵”!由此我们总结出人生行动的含义:

1、人生行动的含义

人生行动是指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能动活动。

教师:人生行动不同于被动、消极地适应外部世界的动物的本能活动。动物基本上是凭本能行动的,而人有自主的意识,是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另外,人总是自觉地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的,因此,人类行动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活动五:李俊和他的“熊猫烧香”

2006年底,一种叫做“熊猫烧香”的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上任意肆虐,掀起了一场“黑色恐怖”。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上百万个人用户、企业局域网用户被感染,损失不可计数。

“熊猫烧香” 在网上的广泛传播,引起了公安机关的重视,“熊猫烧香”的幕后黑手李俊最终被抓获。

提问:李俊给了我们哪些教训? 学生讨论:(略)

教师:世界浩瀚纷繁,生活瞬息万变,如何开展自己的人生行动,是每个有理想的人应该深思的。每个社会成员在行动中都应遵守法律规范和社会道德,那些违背社会规律,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将受到严厉惩罚„„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生就像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的走出来。

2、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教师:有这样一群姑娘,她们与李俊不同。请欣赏舞蹈“千手观音” 活动六:舞蹈“千手观音”

提问:喜欢舞蹈“千手观音”吗?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略)教师:2005年春节晚会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给我们以强烈的震撼。失聪的姑娘们听不到乐曲,然而她们用其他感官来感受节奏,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极富韵律感和表现力的动作。可以说,“千手观音”的美源自于他们那纯洁而饱满的精神力量,以及他们用行动演绎出来的精彩人生。

A.不同的行动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B.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过度: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因为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

拓展延伸:

三、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我学我悟:结合专业发展,谈谈你应该采取怎样的实际行动?(略)

教师:其实,人的威力也会变得巨大无比,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障碍也会被你轻松突破,当然前提是:你必须行动起来。人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的„„需要具有火热的感情、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的精神,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

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作业布置: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学后感。

结束语: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人生需要行动,而行动的人生需要从少年时代做起。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随随便便的,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不历经风雨的。让我们一起在歌声中,点燃一盏自强自立的心灯,照亮我们生命的前程吧。

板书设计: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

二、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

1、人生行动的含义 •

2、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

三、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下载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教学设计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教学设计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质分类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复习凤州初级中学白小玉 [引言]学生多了要分班,知识多了要分科,生物多了要分种,物质多了要分类。因此,物质分类是研究化学、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复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盐城市第一中学:沈增宏【教材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核......

    深入文本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精选)

    深入文本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对“对话式”阅读教学的一点看法 海子街镇中心校朱胜明近年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开展深入,不少教师已意识到师生之间的平等主体关系。那......

    《运动是有规律的》教学设计

    《运动是有规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识记规律的含义,规律的两个特征 辨析实例,说明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设计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将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设计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设计 上秦镇东王堡小学 陈天军 教学内容:《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

    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教学设计5篇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

    《主动发展是根本》的教学反思

    《主动发展是根本》反思一我校组织教师举行了第四期教师论坛《主动发展是根本》,通过研讨,教师们一致认为受益匪浅,现将本人的收获及反思总结如下:一、教师要提升,激发学生学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