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0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篇: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教学目标: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进一步发展数学感知。

2、进一步认识“>”、“<”和“=”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叙万以内数的大小。

3、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进一步发展数学感知。

教学难点: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并能识别各数位数字的意义。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数一数

(一)教学内容:P19-21数一数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难点: 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教法学法:迁移类推,演示交流法,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能很快的把下面的数数出来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大正方体)

⑴师:老师有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很多个小正 方体组成的(出示小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有多少个小

正方体搭成的呢?这么多,怎么数呀?你们愿不愿意数一数?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要求:不仅数出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还要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数的?(学生数。)

师:汇报要求“先说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再说你们小组是怎样数的”,哪个小组愿意汇报。组1:我们组数有6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这个正方体一共有6个面,所以是600个。

组2: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100×10=1000。组3: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一个面有100,这个正方体一共有10个层,就是1000个。

师:一共有两种意见,一种数的结果是600个,另一种数的结果是1000个,同一个正方体怎么会出现两种意见呢?究竟谁的是正确的?

生1:我们数的方法不同,所以数的结果也不同。生2:他们数的是6个面,我们数的是10层。生3:他们没数正方体的芯。

师:结果是600个的同学只数了6个表面,忽略了正方体里 面的小正方体。下面我们看看数的结果是1000个的同学是怎 样数的。⑵教具示:

第一步: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 第二步: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

第三步:一百个一百个地数,一百、二百、三百??九百,数到一千。师:谁能把同学们说的进行整理,先怎么数,再怎么数,最后怎么数。生:先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再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

最后一百个一百个地数,数到一千。),数到10个;再十个十个地数(出示),数到100;最后一百个一百个数(出示),2个一百是多少?3个一百呢?5个一百?9个一百?数到10个一百就是多少?(出示)。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2.师:接下来可以怎样数? 生:一千一千地数。

师:一千一千地数,有几个一千就是几千,数到10个一千就是多少? 生:10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师:以前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或十个十个地数,今天我们又可以怎样数? 生: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和一万一万地数。

3师:老师有几幅图,你能不能很快说出图中有多少个小木块? 师:介绍一下你怎么数地这么快?

生1:第一幅图有100个小木块,第二幅图有

20个小木块,第三幅图有5个小木块,一共是125个小木块。

生2:先看1个一百,再看2个十,最后有5个一,一共是125个小木块。师:我只看到3个十?

生:最后的12个小木块里有1个十,就是4个十,所以是142个小木块。师:一百在哪了?

生:10个十就是100,所以是105个小木块。

(三)应用新知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几幅图都是按照千、百、十、个摆好的,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有多少个小木块。你们每个小组都有一盆豆子,你能不能很快说出有多少粒豆子?

生:不能。

师:你们数一数,再摆一摆,不仅你们知道有多少个,还要让大家也能很快看出一共有多少粒豆子。

活动要求: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两种塑料袋,大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小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发挥两种塑料袋的作用数一数、摆一摆。

小组活动(略)小组汇报

师:汇报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个豆子,怎么摆的? 组1:我们组有963个豆子。有9个百,6个十,3个一。

师:哪个组比一千多,请把多的送到前面;哪个组比一千少,差几个就到前面拿几个。师:请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组1:我们组有963个,还差37个,我们拿了3个十,7个一。师:老师这有几个数,请你看数摆豆子。①一百二十三 ②五百四十六 ③八百七十 ④九百零七

师:我们班一共有10个组,如果把10个组的塑料袋凑在一起 就是多少了? 生:一万

师:请组长带着你们组的豆子站到前面来。师生惊叹:哇!一万粒豆子是这么多呀!师: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会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和一万一万地数数了。生2:我会用好办法数豆子了。

第二课时 数一数

(二)教学内容:P22-23 教学目的: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培养学生的数感;教法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相互交流,提高“拨一;计数器正方体学具袋;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1.师:你们知道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吗?生:;师:那你知道它的高度吗?(出图);师:谁能读给大家听?生略;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两个之最;⑵我国已发现的鸟类有一千一百六十六种;师:在这几

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法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相互交流,提高“拨一拨”、“数一数”等具体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教学准备:

计数器 正方体 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你们知道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吗? 生:珠穆朗玛峰。师:那你知道它的高度吗?(出图)师:谁能读给大家听?生略。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两个之最。老师这还有两幅图(出图),我们一起来看看。2.⑴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三千颗。

⑵我国已发现的鸟类有一千一百六十六种。

师:在这几幅图中都有一些数字,以前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那这些数字和100以内的数比 较,怎么样?

生:这些数字比100以内的数大很多。

师:那到底有多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数一数生活中的大 数。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挂图

提问: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生回答:一万。

教师总结: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1个是一万。2.数一数 出示正方体图。指名回答,一个正方体是多少?(一千)

3.小组数一数。并汇报: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万。总结:10个一千是一万。学生数一数从九千八百八十七数到一万。4.说一说,生活中的大数?

(三)完成p23练一练1~4题。

(四)总结课堂

(五)作业

第三课时 拨一拨

教学内容:拨一拨 教学目的:

1.在活动中激发读、写数的兴趣。

2.在数学活动中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活动,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教学难点: 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法学法:情景引入法,观察操作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交流互补法。教学准备: 计数器 正方体 学具袋

教学过程: 活动一:拨一拨

(一)出示挂图

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2、民族小学共有1706个学生。

3、陈老师在广场路买了一套每平方米3080元的房子。

4、我们学校有880人。

5、买一台洗衣机要1008元。

6、发明造纸术距今有1900年。

学生试着读读划线的数。然后将这些数进行分类。

(二)分四组,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这4种数的读法,并将自己讨论的一类数各摆出5个。

1、第一类:不带0的数。

1)学生再读读数,然后将数出示在计数器上。

2)抽学生代表说说数的读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3)每人写一个不带0的数,请同桌读一读。然后抽几桌汇报。

2、第二类:中间带0的数

(1)老师将这两个数先后出示在计数器上,要求学生先读数,再说说这个数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读中间带0的数的方法;不管中间是几个0,都只读一个0。(3)出示只有中间带0的数,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读。

3、第三类:只有末尾带0的数(1)派代表说说这类数的读法,老师归纳。(2)出示你所写的数,让其他学生读。

4、第四类: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1)读一读、说说方法,老师小结。

(2)出示一个代表所写的数,看谁读得快,学生自己读后,抽生读。

(三)你拨我写

(四)总结读、写数的方法。活动二:练一练

1、说一说商品的价钱。

2、写出横线上的数。

3、填一填

第四课时 比一比

教学内容:比一比 教学目的:

1.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3.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

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活动一:比一比 创设情境:谁最矮?

1、出示图片。

黄山海拔约1865米 香山海拔约1865米 泰山海拔约1865米 华山海拔约1865米

2、比大小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课 教学目的: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具体感受大数的意义,逐步发展数感。3.通过数学活动,巩固本单元的知识内容 教学重点:

万以内数的读、写,数位的意义 教学难点: 几个数的排列

教法学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一看,读一读(1)看图写数:2003 2040(2)读数:二千零三 二千零四十

(3)你拨我写 同桌合作,一人拨珠,一人写数 活动二:找规律 出示题目(1)388,389,,392,393(2)3260,6370,3290,3310(3)5725,5825,,6125 1.找规律 2.独立填写 3.交流,评议 活动三: 说一说

1、在小组内先读数 307 754 371 7594

2、说一说,“7”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多少?

3、汇报,交流

4、猜一猜 淘气的书可能有多少本? 活动四:小兔吃萝卜

1、故事引入

2、连一连

3、在小组内读一读,写一写

4、交流读写数的方法

5、小结易错的地方。

活动五:数学游戏 转一转,比一比 活动六:实践活动 有多少片树叶?

1.先估计50或100片树叶占多大面积,再估计所有树叶有多少片,在小组内交流。2.实际数一数有多少片

想一想:怎样数得又快又对,设法表示出来。

第二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2015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

马河口中心小学

黄 雷

文 具 店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结合进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教学重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1、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2、3×4 的表示什么意思? 0.2×4 表示什么意思? 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 学问题。然后对“买 4 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引 导学生观察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 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参与指导解释疑难问题)

三、点拨升华 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 和的简便运算。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 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五、当堂训练 1.算一算。0.4×5= 0.2×5= 0.6×5= 0.3×6= 0.2×7= 0.6×9=

2、完成学案第三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笑笑看见远处的闪电以后,经过 6 秒才听见雷声,如果雷声在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 0.34 秒,那么笑笑离闪电有多远? 先独立 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 34 页“练一练”的第 2、3 题

小数点搬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计算小数乘法。教 法:引导、发现法 学 法:小组和做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1、预习检查 蚂蚁开了一家快餐店,顾客真不少。小数点说我去玩一玩。顾客 都跑光了,山羊急忙打电话:小数点快快回家。小数点接到电话急忙 回家。他随便找个位置就跳了上去(1.00)。过了一会,小数点觉得 很奇怪“没有顾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搬 家。于是小数点搬到了 4 的前面(0.10)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 了。小数点很开心,想着“太棒了那我再搬一次家吧” 小数点又往左 再搬了一次家(0.01).山羊的快餐点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开心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 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这是快餐价29格会发生怎样变化呢? 以故事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 的变化的理解。

2、同时利用上面的故事引入新课。并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观察下列数中小数点位置的变化: 0.01 0.1 1 小数点向右移动 向右移一位 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 向右移两位 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倍 向右移三位 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倍 ……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三、点拨升华 小数点不管是向左移,还是向右移,位数不够时用0补。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组内交流,有难度的在全班交流。

五、当堂训练

1、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那么这个数扩大()倍;如果 这个数要扩大到原来的 100 倍,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应向()移动()位。

2、把下列数由大到小排列 2.3 12.3 2.4 2.33 1.9 学生独立做,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有比 3.5 大并且比 3.6 小的小数吗?如果有,有多少个?请写出 两个这样的数。先独立做,最后班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 36 页“练一练”的第 1、2 题

第二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针对学案预习中的错误进行点评。各小组汇报问题。

二、出示目标 直接出示本节课的练习目标 开门见山

三、练习过程

1、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那么这个数扩大__倍;如果这 个数要扩大到原来的 100 倍,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应向 移动 位。

2、将小数点向左移动数变小: 向左移一位 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向左移两位 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分之一 向左移三位 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分之一

3、P37 页第 4、7 题(先独立做,最后集体订正)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四、点拨升华 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就缩小,向右移动小数就扩大。独立思 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1.414×10 =

18.1×100=

53.8×10 =

43.21×1000=

0.12×100=

0.01×100=

六、拓展提高 某品牌餐巾纸一提(10 卷)的批发价是 28.5 元,一卷的零售价 是 3.00 元。该品品牌餐巾纸一卷的零售价与批发价相比相差多少? 先独立做,最后班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 37 页“练一练”的第 3、5、6 题

广

教学目标 :

结合实际情况,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 系。初步沟通整数计算和小数计算方法,体会“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明确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推导过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准备 复习

下面的数与 0.659 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0.659

6.59

6590

65.9

0.0659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观察 P38 街心广场图:这是美丽的街心广场,街心广场的中间是花 坛,花坛周围铺满了地砖.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你从图中还能 得到哪些信息?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街心广场、花坛、地砖都是长方形的。它们的长和宽.街心广场长 30 米,宽 20 米;花坛长 3 米、宽 2 米;地砖长 0.3 米、宽 0.2 米.1、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花坛的面积?

3、地砖的面积?

4、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 积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二)小组交流讨论。以后我们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按照()乘法计算,然后再 看两个乘数一共有()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向()数出几 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

如“0.3×0.2”可以用竖式计算。(教师板书乘法竖式)0.3 × 0.2=0.0 6计算时可以先算 3×2=6,再看两个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 积中从右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0.3×0.2=0.06。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三、点拨升华 计算小数乘法时,为了防止在积的小数位数上出错,可以在计算 之前,就正确确定出积的小数位数,等计算结果得出后,再与已确定 出的小数位数相对照,看是否一致辞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 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五、当堂训练

1、先判断积是几位小数,再计算。

0.78×0.3

1.53×2.25

16.7×18.2

0.001×0.01

15×0.723

0.05×0.05

2、完成教材第 39 页“练一练”并交流。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 流。

六、拓展提高 不用计算,直接填空。

(1)0.7×0.9 积是()位小数。

(2)0.38×0.26 积是()位小数。

(3)23.8×0.6 积是()位小数。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 39 页“练一练”2、4、5 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 的应用。

2、能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重点: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针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点评。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出示包装主题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呈 现教学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两个乘数都是小数怎么办?

2、为什么要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二)小组展示成果。

1、转化成整数,列成竖式。

2、2.8 ×0.8 2.2 4

3、讲算理和算法。

四、当堂训练

1、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6×0.8 = 288

0.78 × 0.04= 312

3、直接得数。0.6×0.7=

0.9×0.1=

0.8×5=

4、判断题:

①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两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②因为 8×2=16,所以 0.8×0.2=1.6。()

③一个数除以 0.8 等于 0.7,这个数是 0.56。()④在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只要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就行了。()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五、点拨升华 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把小数看作整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在算出的 积里补上,小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位。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 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七、达标检测 完成第 41 页第 1、3、4、6 题,在组内交流。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八、拓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草原牛的身高是蒙古牛的 1.2 倍,体重是蒙古牛的 1.4 倍。草原 牛的身高、体重各是多少?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九、作业布置:教材第 41 页“练一练”的第 2、5 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主题图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 应用。

2、能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末尾有“0”的数的乘法计算。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1、计算下面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

4.8×0.3

9.6×0.8

2.6×2.1

1.3×2.2

2、请你很快说出下面算式的积是几位小数? 第一组:2.5×0.3=

2.5×0.33=

2.5×0.333=

2.51×0.333= 第二组:7.2×1.4=

0.72×1.4=

7.2×0.14=

0.72×0.14=

3、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它在地面 上每分大约爬行 2.2 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的 2.15 倍。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并出示教学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1、交流自学情况:一条春蚕土吐丝的长约多少千米?? 列出算式:1.2×1.25=

2、小组展示成果。(展示部分)

3、交流估算方法。

4、交流计算方法。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法的数位怎样对齐?结合上 一课的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的关系进行研究。

5、规范小数乘法竖式写法。

得出结论: 第一个乘数有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一位小数,两 个乘数一共有三位小数,积就有三位小数。把积小数末尾的 0 划去,因为小数末尾去掉 0,小数的大变,这样就可以把小数化简。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第一个乘数有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 有三位小数,积就有三位小数。把积小数末尾的 0 划去,因为小数末 尾去掉 0,小数的大变,这样就可以把小数化简。独立思索小组交 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 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当堂训练 :

1、第 43 页的第 1、2 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完成第 43 页的第 3 题并交流。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拓展提高 完成练习册页思维拓展。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 43 页“练一练”的第 4、5 题

教学目标:

我能运用小数乘法和小数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定律简便计算。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情境,再算算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说图中的 情景,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出示情境图,谈话引入新课。并出示教学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请同学们看老师的主题情景图,在老师的主题情景图中还隐藏着一 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向老师提出什么问题?

2、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一共要花多少钱?

3、小组展示成果。

方法一:2.8×3=8.4(元)6.1×3=18.3(元)8.4+18.3=26.7(元)

方法二:(2.8+6.1)×3 =8.9×3 =26.7(元)

方法三:2.8×3+6.1×3 =8.4+18.3 =26.7(元)

(二)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5+8)×0.4

9×5+9×1.6

4.6×19+5.4×19

5×0.4+8×0.4 9×(5+1.6)

(4.6+5.4)×19

3.6×4×2.5

3.6×(4×2.5)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在小数中仍然适用。独立思索, 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 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当堂训练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5×(3.8×0.4)

7.69×101

8.36-2.48-3.52 46×0.33+54×0.33

0.25×39+0.25

0.125×72

2、完成第 45 页第 2、3、4 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八、拓展提高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59×2.5×0.4=

7.8×15+2.2×15= 0.2×1.25×5×8=

9.63×2.5+9.63×7.5= 5×0.8+5×39.2=

0.63×99+0.63=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九、作业布置:教材第 45 页“练一练”的第 1 题 板书设计: 38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会熟练计算小数乘法。

2、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会简便运算。

3、会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会熟练计算小数乘法。

2、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会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会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1.将 0.2+0.2+0.2 改写成乘法算式是(),它的积是()。

2.一个因数扩大 10 倍,另一个因数扩大 100 倍,积扩大()倍。

3.把 10.34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是()。

4.求 33.3 的百分之八十三是多少?列式是()。

5.0.5×8 表示求()。

6.8×b, 当 b()时,积等于 8;当 b()时,积小于 8; 当 b()时,积大于 8.7.把 0.005 变成 0.5,小数点向()移动()位,原来的数()倍。

8.5.43×6.05 的积有()位小数,4.8×0.36 的积有()位小数。

9.25×1.2×4 可以利用()律和()律使计算简便。

10.2.4+2.4+2.4+2.4+2.4+4.5+4.5=()×()+()×()。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出示情境图,根据神舟六号的资料提出问题。并出示学习目 标。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交流第 1 题、2 题、4 题。

(二)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1、直接写得数。

0.8× 9 =

2.6+1.2=

1.03×3=

1.6×1.1=

80×0.05= 1.5÷100=

0.125×8=

2.4×0.6=

0.43×100=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60.4×2.5

2.37×0.4

0.32×0.8

3、脱式计算(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运算)

0.25×0.975×40

0.89×4.8+0.89×5.2

(8+0.8)×1.25 10-0.38-0.62

45.3×101-45.3

1.25×0.25×8×0.4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练习题,并把答案写在答题板上,向全班 同学展示

四、点拨升华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 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完成学案中的题目。

七、拓展提高 ① 4.6 乘 5.5 与 3.4 的差,积多少?

② 4.35 减去 4.2 与 0.5 的积,差是多少?

③ 6.4 与 1.3 的积的十分之一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 46 页“练一练”的第 3、5 题,整

理 与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我能够掌握前三个单元所学到的知识,能熟练掌 握小数意义,正确、迅速地计算。

2、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前三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我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3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复习前三单元的内容,分类整理。(自学)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小结、导入新课,并出示教学目标,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复习、整理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2、复习、整理认识图形。

3、复习、整理小学乘法。

(二)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然后通过表格、网络图或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三)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1、完成课本 P50 页第 1 题。

2、教材 P50 页第 2 题。

四、点拨升华 当乘数大于 1 时,积就大于被乘数。当乘数小于 1 时,积就小于被乘数。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 完成学案中的课内巩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做

七、拓展提高

1、教材 P50 页第 3 题

(1)两个乘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 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 不变。

(3)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教材 P50 页第 4 题。两个相邻整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 50 页的第 6 题,完成同步学练测。

第二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复习分类整理。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小结、导入新课,并出示教学目标,揭示课题。

三、达标检测

单元测试(2 课时)

一、我会填 1、4.3×3.2 的积有()位小数。

2、0.8×4 表示(),4×0.8 表示()。3、3.75 扩大 10 倍是(),扩大 100 倍是()。

4、1250 缩小 10 倍是(),缩小 100 倍是()。

5、求 1.2 的百分之八是多少?列式为()。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两个数相乘,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2)0.03 与 0.04 的积是 0.12。()

(3)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4)一个数的 1.65 倍一定大于这个数。()

(5)一个数(0 除外)乘以大于 1 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三、快乐 ABC(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的积最大。A.3.6×0.01

B.3.6×0.1

C.3.6×1.1

2、不计算,估计()的结果是正确的。

A.5.32×2.4=12.768

B.5.32×2.4=1.2768

C.5.32× 2.4=127.68

3、下列各式中积大于两个乘数的是().A.6×0.84

B.7×1.1

C.9.03×0.9

4、一个因数缩小 100 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A.扩大 100 倍

B.缩小 100 倍

C.不变5、10 个 0.08 是多少?列式是()。

A.10×0.08

B.0.08×10

C.10×0.8

四、小练笔

1.直接写出得数。(10 分)

8.29×10=

2.5×0.2=

4.87-2.7=

3.07×10=

0.13×2.8= 3.9×2=

5.8×10=

0.6×0.8=

1.1×9=

2.4×0.2= 2.用竖式计算。(12 分)

2.97×3.5=

6.05×0.83=

0.78×4.5=

3.36×3.67=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6 分)

3.8×6.7+3.3×3.8

1.28×0.29-0.29×0.28

101×4.8

56×12.5×2

五、我能行

1、下面是王家村小学 3 月份水和电的用量。实际用量 单价 水 43.8 吨 1.51 元/吨 电 167 千瓦时 0.53 元/千瓦时

(1)3 月份要交水费多少元钱?(2)3 月份要交电费多少元钱?

(3)这个月水、电费共花多少元钱?

2、洋洋参加儿唱歌比赛,有 4 个评委给她 9.27 分,3 个评委给她 9.08 分,她的总分是多少分?(保留两位小数)

3、甲车和乙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8 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车的速度是甲车的 1.02 倍,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行 80 千米,乙

第三篇: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 三 单元

圆柱与圆锥

时间:2015年3月12日

主备:张晓燕 协备:杨晓凯

卢会枝

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本单元包括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圆柱体和圆锥体模型

总课时数:7课时

第1课时 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例

1、例2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教学用具:圆柱体模型。

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出示教材第17页的建筑物及物品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形状。

2、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2.教学例1:认识圆柱

(1)认识圆柱的面。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2)、认识圆柱的高

a.操作思考: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b.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d.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3、教学例2:圆柱的侧面展开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2)操作探究。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归纳: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7、18页“做一做”习题。

2.做第20页练习二的第1—2题。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四、完作业布置:成第20页练习二的第3—5题。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形

沿高剪┤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 →

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

长方形的宽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例4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教学用具:圆柱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同学们,圆柱的表面积指什么?怎样求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二、教学新知。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的含义。

(2)推导公式。

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3)小组讨论。

(4)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即:S=Ch)

(5)练习:完成第21页的“做一做”习题

2.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教学例4

(1)出示例4。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

(3)尝试计算

(4)汇报订正。

4.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2页“做一做”习题。

2.完成第23页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四、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四的第4、8、10、12题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例4: ① 侧面积:3.14×20×30=1884(平方厘米)

② 底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 表面积:1884+314=2198≈2200(平方厘米)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圆柱的体积

教学内容:例6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2、应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教学用具:圆柱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旧知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教学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

(2)教具演示。

(3)通过观察,讨论。

(4)引导归纳。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2、应用公式:尝试完成教材第25页的“做一做”习题。

3、教学例6

(1)出示例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

(2)学生尝试完成例6。(3)集体订正。

①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答:因为502.4大于498,所以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习题。

2、完成练习五的第1——3题。

四、作业布置:练习五的第4、5、7、13题。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或V=πr2h 例6:①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答:因为502.4大于498,所以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例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教学用具:两个相同的玻璃瓶。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提出问题。

师: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我们遇到过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的问题,你们还记得是怎样解决的吗?

2、揭示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出示例7

(1)读题,理解题意:

条件:瓶子内直径是8厘米,瓶内水高7厘米,瓶子倒置后无水部分的高18厘米的圆柱。

问题: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质疑。这个瓶子是圆柱吗?怎样求出它的容积?

(3)实物演示。用两个相同的酒瓶,内装同样多的水进行演示。

(4)尝试解决。

3.14×(8÷2)2×7+3.14×(8÷2)2×18 =3.14×16×(7+18)

=1256(cm3)

=1256(ml)答:这个瓶子的容积是1256ml。

2、引导归纳: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可以利用体积不变的特性,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再求容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7页的“做一做”习题。

2、完成练习五的第12、14、15题。

四、分享收获: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7 :3.14×(8÷2)2×7+3.14×(8÷2)2×18

=3.14×16×(7+18)

=1256(cm3)

=1256(ml)

答:这个瓶子的容积是1256ml。教学反思:

第5课时 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教学用具:圆锥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展示教材第31页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2、揭示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圆锥形物体。

2、教学例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后,说一说圆锥有哪些特征?

(2)讨论交流。

(3)认识圆锥的高。

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4)引导归纳。

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课堂练习。

1、活动游戏。

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完成第32页“做一做”的习题。

四、分享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圆锥的体积

教学内容:例

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教学用具: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提出问题。

出示一个圆锥,并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这个圆锥的体积吗?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

(3)实验探究

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4)讨论探究。

1(5)引导归纳。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2、教学例3.

(1)出示例3(2)理解题意。(3)引导分析。

(4)尝试计算,指明板演,讲解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习题。

2、完成练习六的第4—7题。

四、分享收获。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

教学反思:

第7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与圆柱、圆锥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学重点:归纳整理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与圆柱、圆锥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教学用具:圆柱、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老师要检查你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掌握情况。

2、揭示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知识梳理。

1、结合教材第37页第1题,回顾圆柱、圆锥的特征。

(1)圆柱的特征。

(2)圆锥的特征。

2、复习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出示圆柱的表面展开图,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

(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第37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3、复习圆柱、圆锥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

(2)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

1积的三分之一,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V=Sh)

3(3)做第37页第2题中关于圆柱、圆锥体积的部分。

4、知识应用。

学生独立完成第37页第3、4题。

三、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七的第1、3、6题。

四、分享收获:本单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篇: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备课

主备人:童晓清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爱祖国、爱家乡” 这一专题进行安排,主要由《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和语文园地三组成。风景如画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吐鲁番、繁华热闹的北京城和风情淳朴的泼水节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生活链接,通过在地图上查找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创设游览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同时还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探究活动,了解家乡,赞美家乡,增强参与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

《日月潭》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每当我们看到“日月潭”这三个字,心中总会荡起一圈圈涟漪,因为那里山清水秀,有我们日夜思念的台湾同胞。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是因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被光华岛分成两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作者以清晨与中午两个特写镜头来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风姿,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看吧,清晨,在薄雾的笼罩下,晨星、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湖光山色,浑然一体,好一幅天然浑成的画卷。再看中午,要是太阳高照,就是一幅明丽的山水画;“要是下起蒙蒙细雨”,那日月潭就成了“童话中的仙境”了。本文结构清晰,景美情浓,课前教师布臵学生继续查找相关图片,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美。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词语外,还可以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葡萄沟》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游记式文章,文章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优美。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演读、导游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

《难忘的泼水节》一文紧扣“难忘”二字展开,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北京亮起来了》是一篇写北京夜景的文章。作者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我国首都北京五光十色、灿烂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城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以及日新月异的变化。文章文质兼美,层次清晰,是小学生了解我国首都、学习语言的好教材。文中的好词佳句像那华美的灯饰一样使课文也亮了起来。学习本文要注意咀嚼那些生动优美的词句,特别是许多比喻句和课后的四字词语等,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这篇课文适合朗读,教师要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朗读中加深对词句的理解,在朗读中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认识47个生字,会写4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

3.有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感情。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的掌握本单元的生字,生词。教学难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发现家乡的美。课时安排

日月潭…………………………………………………….2课时 葡萄沟……………………………………………………..2课时 难忘的泼水节……………………………………………..2课时 北京亮起来了………………………………………………2课时 语文园地三…………………………………………………3课时

9、日月潭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方法与过程: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教学重、难点: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

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交流。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这是什么地方?(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板书课题)

2、谈话质疑。师:孩子们,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臵。师: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二、读文识字。

(一)感知课文

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二)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谜、联系生活经

验等)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

(三)读议

1、默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臵;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

(四)交流 日月潭的位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日月潭在(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臵。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边像(),叫();湖的南边像(),叫()。

3、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

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

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4、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三、背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一、二自然段。(看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

四、练习

结合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臵和名字的由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二、交流

1、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想象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三、朗读

1、指导读文: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学生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四、读文思考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 ①什么吸引了游人?(突出“风光秀丽”)②日月潭吸引了谁?(突出“中外游人”)

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突出“许许多多”)

3、朗读全文。

五、背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喜欢的部分。

六、实践

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六、书写

1、学习书写“岛、展、环、绕、建、纱”。教师根据实际重点指导:“展”字竖提左边不要多一撇。“建”字的 偏旁要与走之儿区别。学生观察其他六个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臵。

2、教师巡视,强调“隐约、茂盛、省”中“点”的位臵和写法,同

时重点指导:隐: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茂: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学生再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4、班级展示学生作业,评选“小小书法家”。

七、作业: 背诵课文。向父母介绍日月潭。教学后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这种理念就是让学生学会交流表达。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在学习日月潭在“雾中、雨中、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情况下迷人景色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10、葡萄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方法与过程: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自主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出示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这是什么?(葡萄)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板书课题:葡萄沟)葡萄沟在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出示地图,指给学生看)相机学习生字“沟”。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二、读文识字

(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互相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同时提醒多音字的读法: 葡萄干(gān)钉(dìng)着 好(hào)客 水分(fèn)

3、再读文,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二)读议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教师巡视,学生简单批画。

2、再读文,讨论:从哪里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三、交流 第一自然段

1、教师引读句子: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欢的葡萄成熟了。

2、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朗读,体会人们对葡萄的喜爱之情。第二自然段

重点抓住描写“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美丽”和“老乡热情好客”等语句进行感悟。

1、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学生感悟什么是“凉棚”,用简笔画画一个凉棚,让学生读文辨析“一个个”和“一个”的区别。

2、看图秋季的葡萄,引导学生比较“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的区别。(“五光十色”不仅写出颜色之多,而且还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五光十色”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如灯、礼花、雨花石等)请学生用它进行说话练习。

3、抓住“准会”“吃个够”等词语师生共同表演老乡招待的场面,感悟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4、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学生进入情境朗读课文)

就要离开葡萄沟了,你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我们留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动笔把葡萄沟之行的感受以“签名留言”的形式写下来,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识,又是交际能力的培养。】

小结:葡萄沟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诱人,老乡又非常热情好客。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学生再读这句话)

四、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枝叶

()的葡萄()的凉棚

()的 老 乡()的 葡 萄 干()的沙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介绍葡萄沟的葡萄。

二、读文

1、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2、自由读,画出描写葡萄干特点的句子。理解“阴房”和“碉堡”的意思,感悟葡萄干的特殊制法。

3、推销葡萄干:假如你就是新疆维吾尔族老乡,会用怎样生动的话语打动每位顾客?

4、葡萄沟景美人美,葡萄干风味独特,我们情不自禁地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学生饱含深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

1、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哪些地方?

2、小组合作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

四、实践

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引导学生搜集一些介绍自己家乡情况的资料(风景、特产、人物、生产、建筑成就等)

五、写字

1、学写“吾、季、留、杏、蜜、密”六个字。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双胞胎”:蜜—密(形似);同结构:吾、季、留、杏、密、蜜(上下结构)

(2)学生自己练习书写,教师相机进行重点指导。:

蜜、密: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扁,一

2、学写“坡、搭、摘、钉、沟、够”其他六个字。(1)、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沟—够(音近)同偏旁:搭—摘;坡、搭、摘、钉、沟、够(左右结构)

(2)、教师重点指导:够——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能写成左右关排。摘: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

六、作业

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葡萄沟的葡萄。

熟读课文。板书设计:

10、葡萄沟 葡 萄

五光十色

葡萄干

色鲜 味甜

是个好地方

热情好客

教学后记:

葡萄沟在新疆吐鲁番,那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读完课文,学生有一种去葡萄沟看看的愿望。于是,我指导同学们练习做导游给大家介绍葡萄沟。然后各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介绍的最好。比赛过程很精彩,大家把葡萄沟的美景展现出来了。有的说“新疆的葡萄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有的说“新疆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有的说“新疆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你们到了那里,他们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有的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不仅有最好的葡萄,还有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人们。”从同学们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在读中已经产生了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增强了对少数民族人民的热爱之情。

11、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方法与过程: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紧扣“难忘”二字展开,内容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二、读文识字。

(一)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二)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

三、品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四、练习

1、填量词

一()花炮 一()龙船 一()花瓣 一()象脚鼓

2、找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 火红火红

五、写字

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

指导。(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

(一)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二)交流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 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三)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三、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四、写字

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臵。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五、作业: 向父母介绍泼水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后记:

课文描写了敬爱的傣族人民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无比幸福的欢乐情景,体现了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是这篇课文的情感重点。

12北京亮起来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方法与过程:结合重点词句自主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结合重点词句自主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你认识北京的哪些地方?(指名说)这些地方你晚上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描写北京夜景的文章。(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美丽的首都,它不但白天美,到了夜里就更美了!

二、初读课文。

(一)感知课文

读(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画(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记住它们)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二)识记生字

1、引导学生根据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记生字。

加偏旁、换偏旁、根据字形编儿歌、根据生字编写小短文。

2、检查识字成果。

三、朗读交流

(一)朗读课文。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点?

2、小组合作读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点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找出认为写得美的句子画下来。(2)选出组内讲得好的同学做小导游。

(二)交流 长安街

1、指名汇报读文,大家进行评议:他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改进?练读——听录音模仿读——齐读

2、结合重点词句交流自己读书的收获。教师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金碧辉煌、川流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为什么说川流不息的汽车像银河?你还见过“川流不息”的什么?“金碧辉煌”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

3、学生做小导游,练习介绍长安街的景色。环行路

1、为什么说“立交桥像道道彩虹”?相机理解“犹如”。

2、其他的灯是如何装饰北京城的?

说话训练:照明灯犹如

草坪灯犹如

喷泉灯犹如 礼花灯犹如

3、评选最佳“小导游”,颁发导游证。

四、背诵

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结合插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提供的重点词背诵

五、练习

想一想,下面各组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将它们填在括号里。一幢 一幢幢 一道 一道道 一束 一束束()立交桥()彩虹()灯光

六、写字

练习书写“辉煌、雄伟、烁、扮”。

1、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位臵和结构,尤其是“辉”字“光”的写法变化。

2、在学生练习书写的基础上,根据写字实际教师重点指导:“烁”字右边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分写成(竖、横)两笔。“煌、烁”二字左边的火字旁捺变为点。“雄”字右边是四横,不能少一横。雄:左短右长;中间单立人的竖要写长些,单立人右边的四横宜适当向上。

3、学生再写,教师在写得好的字上贴星星标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检查生字词语,强调易错字的读音。

2、背诵一至三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合作交流 商业街

1、以前的王府井、西单是什么样的?教师介绍,体会“焕然一新”的意思。

2、“绚丽多彩”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练习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商业街日新月异的变化。故宫

1、为什么说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结合插图理解。

2、教师或学生介绍故宫。

三、诵读课文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满怀豪情,读出赞美的语气。

四、拓展

1、古老的北京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此时你想对祖国说什么?又想对全世界的朋友说什么?

2、仿照文中的写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的夜景,可以写,也可以画下来。

五、写字

学写其他几个字,教师重点指导:“束”上横宜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单”下横要长;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要挺直,以支撑全字。“夺”撇捺要左右伸展,将下边的“寸”盖住。

六、作业: 背诵课文。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12北京亮起来了

长安街、天安门城楼

环行路、立交桥 灯 —— 北京亮起来了 王府井、商业街 故宫

教学后记:

《北京亮起来了》的作者不光感叹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而且还把北京的灯光一一描述,文中的好词佳句像华灯一样,使课文也亮起来了。教学本文时,我借助图片和结合生活,帮助学生理解“金碧辉煌、灯光闪烁、银光闪闪、光彩夺目、绚丽多彩”等词语,拓展部分,要求学生用这些词语说说临海的夜景,引导学生运用优美的词语。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我的发现”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特点。

2、通过“日积月累”中“读读认认”的教学,使学生认识9个字。

3、对学生进行字词的综合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4、通过“日积月累”中“我会读”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朗读能力,增加语言积累,使学生了解、热爱我国优秀古诗词。

5、通过“口语交际”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结合口语交际活动,练习写话,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6、通过“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内外学习所得,增强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

7、通过阅读“宽带网”,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和了解与本组专题有关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通过“我的发现”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特点。

2、通过“日积月累”中“读读认认”的教学,使学生认识9个字。

3、通过“口语交际”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结合口语交际活动,练习写话,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要引导学生发现每组的两个词中含有同样的两个字,第二个词是在前一个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字,两个词的意思不一样。

2、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左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活动(动作),后一个表示完成活动(动作)所需使用的工具,即“照相”要用“照相机”,“洒水”要用“洒水车”,“集邮”要用“集邮册”。右边一栏的每一组词语,前一个表示物品(东西),后一个表示场所。

3、在学生发现词语规律的基础上,可以作一些拓展练习,如:

游泳 ____

火车 ____

洗衣 ____

服装 ____

饮水—()录音—()电影—()会议—()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是通过反义词的形式,认识九个生字,同时也有自主发现汉字的反义关系、积累反义词的作用。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1)学生读读认识的字,并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看看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比如,“窄、恶、善、内”等字的读音。

(3)可分男女或同桌之间进行对比读。

(4)去掉两个中间的破折号,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规律后,再两字连词语,熟记反义词语“宽窄、贵贱、善恶、强弱、胜败、内外”,并适当运用。

(5)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九个生字。

2.“我会填”是搭配词语的练习,让学生在运用中积累词语。对词语的意思,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1)回忆所学课文,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明亮的(教室)

绚丽多彩的(广告)

繁华的(城市)

川流不息的(汽车)

茂密的(枝叶)

风光秀丽的(公园)

(2)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大家认为正确后,再填在括号里。

(3)用线连接可以搭配的词语。

明亮的市场

绚丽多彩的日月潭

繁华的森林

川流不息的舞台

茂密的灯光

风光秀丽的行人

3.“我会读”,目的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看插图,感受草原一望无际、辽阔无边的美景。

(3)学生自由朗读,再通过教师范读、个别读、品读等多种形式读出感情,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是哪里呀?对济源,这个生我们养我们的城市,那你们对她了解吗?当我从一个小村庄走入城区,我感受到了我们家乡的各个角落都是那么地富有吸引力,是那么的古老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夸夸我们的家乡吧!

二、口语交际

1.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文字、绘画、照片等)。同学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2)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在小组里交换阅读和欣赏,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

2.充分“对话”,夸夸家乡。

(1)小组合作或派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眼中的家乡。其他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

(2)学做“小记者”采访。如,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值得夸一夸的地方?你希望未来的家乡是怎样的? 3.写一写。

(1)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己画的画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2)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第三课时

一、展示台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示例:

国家—家庭—庭院—院长—长大—大人……

民—民主—主人—人生—生活—活动……

2.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3.展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开自己画的画。办一期夸家乡的专栏。4.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布臵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成果。

二、宽带网

1.观看部分民族图片,创设情境,导入: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到的。

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5.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6.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作业:

1、写话:我的家乡(香果园)

2、积累词句。教学后记

对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在读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演一演课文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验,而且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在演中学会了与人交往、坚定了进步的信心,认识了自我。在演的实践中,我发现,性格内向的学生也变得开朗、大胆、活泼了;不爱发言的学生变得积极主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逐渐增强,且越演兴致越浓。在表演中,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图画的理解敞开自己的心扉,互相交流,大胆对话,把课文有些书面的内容变成了自己的话。学生表演的过程,既是学生思维不断跳跃创新的过程,又是想象的过程,更是个性张扬的过程,上面的设计案例就能说明这一点。

第五篇: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5、雨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雨后清新自然的色彩,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在诗歌优美的旋律中体会小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初步感受自己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夏天,一场暴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

2、大家都曾有过玩水的欢乐,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小诗。

3、板书课题,齐读

4、简介:冰心。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

树梢 赤脚 使劲 妹妹 拍打 发射

兴奋 短粗 咬牙 糟糕 小辫 唇儿 a、自己轻声读 b、你觉得这些字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c、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d、教学字形,同时新授“身、矢”两个偏旁。

3、开火车读

4、自渎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5、讨论交流

7、导朗读长句。

注意停顿,师范读,生练读,直到读通顺为止。

三、总结

1、小朋友们,书读到这,你知道了些什么?又产生了哪些新问题那?

2、师归纳总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了解雨后清新自然的色彩,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读课题

2、雨后的景色是怎样的?(让学生口头描述。)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由我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冰心老人写的《雨后》。看看她为我们描述了怎样一幅雨后欢快的场景。

二、听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提问题:诗歌描写了那些内容 三 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小节。(1)指名读课文。(2)齐读第一句话。

让学生用自己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一下雨后的景色(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

(3)指名读第二句话。

雨后的广场上是怎样的情景呢?(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象神仙一样。)(用“神仙”来比喻水中赤脚的孩子的逍遥自在,毫无拘束和牵挂。)(4)指导朗读。

雨后是清新自然的美景,有一群孩子正在欢快的玩乐,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轻松和欢快的语气)指名读,集体读。

(5)小结并板书:水的海洋

欢乐的海洋2. 细读第二、三、四小节 a指名读第二、三、四小节。b理解诗句意思。

诗歌描写了那些人物?(一个小哥哥和一个小妹妹)找出描写哥哥神态和动作的句子。(二、三小节)“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说明了什么?(小哥哥很淘气。)但是小哥哥在淘气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小妹妹,他说了什么?(“妹,小心,滑!”)可是他说着,自己却滑了一跤。

滑了一跤过后,小哥哥有怎么样的举动,说了些什么呢?(“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虽然他嘴里说着“糟糕——糟糕!”,但是他心里觉得沮丧吗?(没有)你怎么看出来的?(“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妹妹看见哥哥摔了一跤又是怎样的呢? 指名读第四小节。

看着课文中的插图来学习。

这里是怎样来描写妹妹的外貌的?(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她怎么样呢?(紧紧跟在泥裤子的后面)“泥裤子”指的是什么?(小哥哥。这里用了借代,联系上文,我们就可以知道“泥裤子”指得是小哥哥了。)

这一小节中,那些句子是描写小妹妹的动作和神态的呢?(“她咬着唇儿 提着裙儿 轻轻地小心地跑,”)

但是她心里是怎样想的呢?(“心里却希望自己 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c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愉快和调皮)

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小孩子的任性与调皮)

3、教师总结本诗歌的特点。诗歌虽然名称为“雨后”,但是诗人给我们描绘的不是“雨后”湖光山色的美好,而是刻画了“雨后”这一特定情景下人物的活动,构思独特巧妙。作者用儿童化的语言刻画天真烂漫的儿童形象。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组词

彩()娇()梢()滑()踩()骄()稍()猾()

3、填量词

一()大雨 一()孩子 一()裤子 一()泪水 一()海洋 一()笑脸 一()辫子 一()微风

6、谁的本领大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涞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一面,要正确的看待自己和他人。

2、理解课文大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能通过对语言环境的理解来有感情的朗读。并很好的将不同的语气朗读出来。教学难点:能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意思。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涞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一面,要正确的看待自己和他人。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谁的本领大。

2、你们知道是谁和谁在比本领吗?(风和太阳)样?„„)

二、初步朗读课文,学习字词,朗读课文。

1、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同句子。(学生自读课文)

2、学习生字(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请小朋友自己去认识自己的新朋友?(学生自读词语)(2)、指导朗读,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3)、去掉拼音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一眼就能找到自己的新朋友?

3、初读课文。(1)、这篇课文中一共有几个小节呢?请9位小朋友来读 课文,其他小朋友做评委。(2)、学生进行朗读(3)、学生进行评价。(4)、听课文的录音。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发生了什么事情?(2)、学生进行朗读,建议学生进行默读,或者是小声的读课文(3)、交流:风和太阳进行比赛,看谁的本领大,到后来发现大家都各有各的本领,分不出大小。

四、指导书写:(1)、出示:各 烈 敢 巧(2)、认识新的偏旁:夂(3)、注意上下结构的词语的位置,各上 长,下 短。烈:上长 下小。(3)左右结构的词语:敢:左右基本等宽,攵。巧: 工,最后一笔是提。(4)、说说怎样进行记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表演。

2、学习复述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有一天呀,太阳先生和风先生碰到了一起,于是在他们之间进行了一次比赛,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比赛谁的本领的啊呢?(因为他们都说自己的本领大。)

2、出示:有一天,风和太阳碰到了一起,都说自己的本领大。

二、学习新课1-3 过度:是呀,小朋友真聪明。到底他们谁厉害呢?

1、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他们比了几次?都比了些什么?

2、学生自读后进行交流。(2次)

3、请大家找找,哪几小节讲了第一次比赛的事情呢?(1、2、3)

4、请大家再看看1-3小节,想想它们第一次比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后交流:谁能脱下孩子的衣服。)

5、听到太阳这样说,风是怎么说的呢?

根据回答出示:那还不容易!是的谁来说说这句话(指名读)

是的,就这么一件小事情,那还不容易。想想到底该怎样读这句话,谁再来试试。(再指名读)感觉出来了吗?这时候风的态度怎样?(自信,骄傲等)是的,那么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齐读)

6、说完这句话后,风就“呼呼“的吹了起来。可是那孩子却

(把衣服裹得更紧了。老师来当那个骄傲的风,小朋友来当书上的那个小孩子好吗?(师生共同表演、生生表演))

7、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是因为风太大,孩子感到很冷所以他要将衣服裹得紧紧的)

8、齐读第二小节。

看到这一切,太阳是怎么办的呢?请小朋友自己将第三小节读一读。交流:出示:太阳对风说:“看我的吧。”说着便发出强烈的光。这时候太阳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呢?(学生自由发挥:骄傲、自信,目中无人等)结果呢?(那孩子觉得热极了,就把外衣脱了下来。)、10、从这里看,是谁的本领大呢?(太阳。)但是是不是真的呢?我们继续看下面的

三、学习新课4-9 1、第二天他们又碰到了一起。这时候太阳感到怎样呀?(他非常的得意,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根据回答出示:第二天,风和太阳又碰大了一起,太阳得意地说:“风先生,你还敢同我比赛吗?”谁来读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2、正巧,风看见河里过来一条船,于是他提出什么建议呢?(看谁能让船走得快些。)

3、听到这个提议,太阳的表现是怎样的呢?(学生自学第六小节)

太阳很骄傲,很有自信,他讲:“这有 什么难的!” 出示:“这有什么难的!”

“那还不容易!” 比较这两句话的意思。(他们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4、于是太阳

(又发出强烈的光,想催船夫用力划船。)可是他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没有)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太阳光越强,船夫越是热得没了力气,船也就走得越慢。是啊,这么热的天气,船夫哪来的力气划船呀!

5、齐读第六小节。

6、这时候,风却“呼呼”吹起了风,没想到的是,船夫突然变得很高兴,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只见“风推着帆,帆带着船,像箭一样飞快地前进。”说说应该怎样读这句话(速度快一点)指导朗读这句话。

7、看到这一切,太阳感到怎样?(很惊讶)为什么?(因为他总觉得自己比风厉害)他有没有想到这样的结果?(没有)谁来读好这句话,出示:风先生,你的本领也不小哇!

指导朗读这句话,读出惊讶的语气。

8、风这是也说:“看来,我们各有各的的本领。”看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自由发挥)齐读句子。

9、小结:是的,我们不能太小看别人的能力,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四、分角色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复述课文内容。学习部分生字 完成练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或幻灯 教学过程:

一、课文内容。

1、利用板书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复述。这篇课文讲了谁同谁比赛呢?(太阳和风)他们一共比了几次呢?(2次)

他们各有什么本领呢?(风能呼呼的吹,太阳能发出强烈的光。)第一次比什么?(比谁能脱下孩子的衣服。)第一次比赛谁的本领大?(太阳)

这是什么道理?(因为风呼呼的吹,孩子觉得太冷,就将衣服裹的更紧了。而太阳强烈的光使的孩子觉得很热,所以就将衣服脱掉了。)他们第二次比了什么?(比谁让船走的快)结果呢?(风赢了。)这又是什么道理?(因为太阳发出强烈的光使的船夫越来越热所以讲究没哟力气划船了。而风可以推动船帆,使船走的快一些。)两次比赛结果怎样呢?(各有各的本领)

二、学习生字

1、出示部分生字

2、说说该怎样进行记忆?

3、指导进行书写。

三、练习

1、用“觉得”说一句话。

2、组词:

各()敢()列()个()取()烈()

7、蜗牛的奖杯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会10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蜗牛图)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蜗牛吗?

2、大家说的真好,但你们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蜗牛并不是这个样子,它身上还长着一对大翅膀呢!看,多可爱的小蜗牛啊!

3、蜗牛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7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生词

生怕 翅膀 坚硬 奖杯 蜻蜓

蜜蜂 蜗牛 甩下 冠军 惟恐 面前 a、自由读

b、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c、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d、教学多音字“强”,它还有什么读音?分别组词 e、教学生字字形,新授“支”部 齐读生字,去拼音读。

3、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开火车读。

4、再读课文,并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5、讨论交流。

6、再读课文,你觉得哪几句话难读,就把它多读几遍,要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4个生字,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7 《蜗牛的奖杯》。

2、齐读课题。

3、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好课文。

二、细读课文

(一)出示第一自然段

1、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

2、指名读,大家听听哪儿读得好。

(抓住三个词:很久很久、有力、自由地)

3、蜗牛它怎样飞才是自由地飞?(发挥想象)

4、小蜗牛为什么能这么自由地飞翔呢?(因为它有一对有力的翅膀。)贴有翅膀的蜗牛。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过渡语:正是因为小蜗牛有一对有力的翅膀,所以在一次飞行比赛中,它获得了冠军。

1、指名读,边听边想,哪些词告诉我们蜗牛得了冠军?

(抓住这些词:遥遥领先、所有的对手、捧走了,读好课文。)

2、指导观察课文插图,再指名读课文。

3、板书:遥遥领先

4、你是那只小蝴蝶、小蜜蜂、小蜻蜓,你想对小蜗牛说什么?

5、齐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

过渡:以前的小蜗牛飞行本领是挺高的,可是现在它成了什么样了?(帖蜗牛图)看着这两张图,你肯定有很多想法,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三)出示第三自然段

1、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轻轻读读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很深?

2、把你感觉印象很深的句子和同桌互相读读。

3、谁把印象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4、边读课文边理解:它干嘛把奖杯背在身上?

5、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他哪儿读得好?

2、看到小蜗牛现在的下场,原来跟它一起比赛的小动物有对它说什么?

3、出示名言、格言 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自己读读,选选你最喜欢的读给大家听听。(2)指名读。

4、齐读第四自然段,板书:慢慢地爬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蜻、蜓、蜂,指名读,说说它们的特点。

2、你有什么方法记这些字?

3、师示范,边看边想,注意什么?

4、指名说说注意点,学生描红,并练写一个。

五、作业 抄写生字。

8、狐假虎威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 “狐假虎威”的寓意。、认读文中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掌握多音字“闷”。

3、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认读文中20个生字并朗读理解韵文是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背诵课文。旁记:

2、学习生字识字形。

教具准备: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狐假虎威>(板书:<狐假虎威>)这一课的2比较少,通过预习,认识了没有?好.现在我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读正确。(指名读课文。老师纠正了“呀”读 音,告诉小朋友,在课文中应读第一声,并领读,另外告诉小朋友,“纳闷”的“闷”应当儿化。

二、学习课文

1、小朋友读的不错,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欢,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师出示图画)小朋友自己先练习说一下。

2、谁来给大家说说呢?(学生到前台给大家讲故事)

3、(表扬学生讲的不错。)谁能用一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别看讲的少,课不那么容易啊!大家可以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4、根据回答出示:“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你能不能将这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把话说出来。(学生回答)

5、是的。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

(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6、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下面我们认真的读一读这个故事,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指名读 第一节)(1)、生读: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3)、学生可能回答“跑”。师问: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查字典)(4)、学生回答:逃跑、乱跑(5)、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是逃跑)理解了,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紧张)大家再读一读,看谁能大家感到紧张。(自读后指名读)

9、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3—6小节,看谁读懂了,怎样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学生读的时候,师板书:骨碌 扯 蒙(1)、“骨碌”是什么意,谁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其中一个做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2)、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注意,在想点子)(3)、是的。“扯着嗓子”的“扯”懂吗?(老师说,边用手做出“拉”的动作)(4)学生可能会被老师的动作觉得是“拉”的意思。(5)、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拉嗓子)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想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读句子)读懂了吗?是 把什么拉长?(把声音拉长)(6)、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字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 “我”后面是一个问号。(学生再读,师范读,齐读,)(7)、第四节狐狸说的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学生读)

指名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的命令。我看你多大胆子。(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师范读,学生练读。(8)、一生上台读。师: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师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该生朗读如果不佳的话,就可以再请一位读一读)(9)、你胡说,我是森林之王,我又没有到退休的年龄,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了呢?你的话我不信!(10)、暗示学生接下去说: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 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老师松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继续学习课文

教具准备: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读得真好,特别是那位学生学狐狸蒙老虎的话,口气大,又神气。连我都被蒙住了。现在,咱们接着往下读。下面7、8两节就是写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两节写的故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须要先读好他们。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课文,老师板书: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现在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学生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回答)

3、这两位导演读书很认真,那么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应该在森林深处,要站的远一点。)

4、看来小朋友读书很认真,都是出色的导演,下面请意味小朋友读7、8两节,由五位扮演动物的小朋友表演。(一生朗读,“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的走,“老虎”在其后东张西望。)

5、问;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些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继续表演,小动物看到了老虎就呀地一声,撒腿就跑。

6、问:(鹿)你为什么跑,怕谁呀?

7、请学生进行评价。

8、看了表演,我想,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一些词都明白了。小朋友再读的时候一定会读的特别有感情。大家读。(学生读课文)

9、小朋友,看到小动物们逃走 了,它会怎么想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所以我们讲老虎(受骗了)(板书:受骗)小朋友,《狐假虎威》是个成语,直到现在,人们说话的时候些文章的时候还经常运用成语。请看下面一段话:出示:

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 一个汉奸狗腿子狐假虎威的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 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的说:“放牛的!”

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提示:谁借着谁的威风„„)

我教师: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的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的狐狸的话,没敢吃他。那你们喜欢狐狸吗? 学生1:我不喜欢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专门骗人。(常规思维)

学生2:我也不喜欢狐狸,因为它自己没本事,靠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常规思维)

学生3: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聪明。(求异思维)教师:(作惊吓状)你和别人想得不一样,狐狸明明在骗老虎,只能说它狡猾,为什么说它聪明呢?(重视求异,培养创新)

学生 3:因为老师以前教育过我们,遇到坏人相威胁我们时,如果我们打不过它,可以智斗。老虎想吃狐狸,狐狸打不过它,就用智慧战胜了老虎,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我说它很聪明。(能联系生活,许多学生听了连连点头。)

教师:你真聪明,说得也很有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坏人,也应该像狐狸一样用智慧战胜他们,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是大家记得《狐狸与乌鸦》这课吗?能说那只狐狸聪明吗?(新旧联系,巧妙迁移,对比理解。)

学生:(齐说)不能,那叫狡猾。

教师:为什么?

学生4:因为它靠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食物。

学生5:因为它不劳动,骗乌鸦嘴里的肉吃,害得乌鸦没食物给孩子吃。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真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生字词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出示生字:威 派 爪 吓 寻 抗 狐 胆 借 假 兽

2、找找这些字的字型结构:

左右结构:派 吓 抗 狐 胆 借 假上下结构:寻 兽 半包围结构:威 独体字:爪

3、同桌自己讨论说说如何记忆这些字。

4、进行书写指导

“派”和“旅”的右边的区别

“狐”和“爪”的区别

二、口头作业

1、()头摆()东()()望

()气()现 狐()虎()

2、比比组词

派()爪()胆()旅()瓜()但()

练习3 教学目标:

1、熟悉掌握部首查字法,并学以致用。

2、写好铅笔字

3、熟记4条成语

4、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悉掌握部首查字法,并学以致用。

2、写好铅笔字

3、熟记4条成语 教具准备: 挂图,字典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a、复习部首查字法 b、自渎课本上的街头牌匾,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并在书上标好读音。c、指名读,齐读 d、依次说说这些单位是干什么的 e、交流学生在课前记录的在街头看到的牌匾或报纸上、书上看到的生字。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a、出示生字卡,认读 b、师范写,教学写字技巧。(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应写得小些、窄些,且头部要与右边基本齐平。“峰”山字旁略窄,右半部分的横撇与捺要写舒展些,下边“丰”的一横起笔在横中线上;“坡”的提土旁写得瘦长些,右边“皮”的第二笔撇要写得舒展,第三笔,竖与提土旁的竖齐平;“吓”的口字旁写在左半格,右边的“下”的一横要与口字旁的头部齐平)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a、认读4条成语 b、看图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熟记4条成语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训练学生劝止不正确行为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

2、指导 a、讨论交流劝阻的方法(态度要热心,要把不正确的行为危害说清楚,对别人正确的批评意见要乐于接受,对别人及时的提醒和帮助要表示感谢)b、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幅图,找你的伙伴,轮流练习表演劝阻

下载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