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学物理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20:5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中学物理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中学物理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第一篇:2014中学物理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气体流速对气压影响的实验创新

大树坳中学 参赛教师: 薛辉 执教时间:9月17日

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四,教材介绍的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学内容安排在液体压强、大气压之后,浮力之前,在单纯对压力、压强认识的基础上向压强差、合力的层面过渡,为后面浮力的学习进行铺垫。

2、设计实验的目的:

教材中实验存在如下弊端:气流产生要人用口吹气,因此,实验气流不平稳,干扰因素多;进行实验时,无法进行实验和现象解释进行即时分析;实验进行时间短,现象不明显。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个装置能突破以上教材实验存在的不足。

3、实验创新之处:

我们的实验创新之处在于,用电吹风替代口吹,使得实验能源源不断产生平稳气流;实验在进行时能同时对实验进行分析,更便于学生理解,并且实验的进行可以人为控制,能够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实验现象。

4、实验器材与药品:

实验仪器:光碟、矿泉水瓶、电吹风、硬纸板、泡沫板、泡沫盒

5、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实验装置如图:

6、实验过程: 实验装置制备阶段

①取空矿泉水瓶一个,从瓶身中间割开;

②取光碟一张,用剪刀刮碟片中央,使得碟片中央刚好可容纳刚刚取的矿泉水瓶瓶口,套紧备用;

实验阶段

实验1:碟片吸纸板实验

【演示】 将电吹风套在矿泉水瓶身中,左手握住矿泉水瓶瓶身,使底部碟片靠近纸板,打开电吹风,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碟片吸薄泡沫板实验

【演示】 将电吹风套在矿泉水瓶身中,左手握住矿泉水瓶瓶身,使底部碟片靠近薄泡沫板板,打开电吹风,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3:碟片吸薄泡沫盒实验

【演示】 将电吹风套在矿泉水瓶身中,左手握住矿泉水瓶瓶身,使底部碟片靠近泡沫盒,打开电吹风,观察实验现象;

注意:实验准备过程中硬纸片、薄泡沫片、泡沫盒的的面积和质量不宜过大。

7、实验结果记录及结论:

实验

1、实验

2、实验3现象:硬纸片、薄泡沫片、薄膜盒被吸到空中不掉下来。

实验现象解释:实验中,物体顶部的流速大,物体底部的流速小,物体在空中没有掉下来,表明物体受一个向上的力,表明物体底部压强大于物体顶部压强。因此,得出结论,气体中,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结论: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

8、实验效果

①实验操作简单,实验的停止时间可以随时控制; ②实验的同时可进行实验分析,更适合课堂教学; ③实验现象明显,说服能力强;

9、自我评价:

我觉得这个实验是可以推广的,具备了以下的优点:

实验气流平稳,实验干扰因素少;实验可控,实验现象明了,实验取材简单。

第二篇: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说课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一单元第四课《风向和风速》。实验的名称《风的形成》 桑梓镇中心小学——吴小兵 实验课题说明

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现今的教材《科学》共有八册32个单元,与以前《自然》相比,《科学》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标准所规定的相关内容。但本人认为与之前的《自然》相比科学虽然做到面面俱到,可在一些科学概论、知识、技能等方面深入太少,像蜻蜓点水,一掠而过。比如今天我所要讲的《风向和风速》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在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提到了空气可以流动,没有对风的形成做详细深入的讲解。学生对风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参考书给我们的建议是贴上大图画纸如下: 冷的

风是„„空气吹掉帽子 放风筝快的 吹气球 吹看不见的 树叶制造泡沫 野草叶子

接下来就是讲风向和风速。而我认为还是要简单的讲一讲“风”的形成,只有学生基本了解了风的成因,那风向、风速就迎刃而解了。

2、在以往教材中风的形成教学主要是观察树叶的摇动、香烟的流向、吹动空气、用扇子扇等等。这几种方法除了香的轻烟其他都不能看到空气的流动,而烟没有一个特殊的装置也不能很好的掌握它流动的路径。

3、因此我设计的“风”的形成这个实验能很清楚看到空气-“风”流动的路径,以及这样流动的原因。

4、本实验的器材非常简单,一个木夹子(带玻璃)、背景纸、香、打火机、蜡烛等。

5、6、实验过程:

把木匣带玻璃的那面对学生摆放,把蜡烛点燃放在木匣中(上部开口的一边)封上玻璃把点燃的香放在左边的洞口边,观察几分钟后香上的烟从口子进入匣内由蜡烛的上方开口处流出。

7、实验的效果

在这个实验中可以明显的看出烟的流经(空气流动的路径)。由于背景是黑色的,烟是白色的学生能清楚地看到。

8、评价

本实验设计简单,器材易找易寻、易操作,且效果明显。

第三篇:教师实验创新大赛观摩心得

“2013年湖南省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观摩学习心得茶陵二中蒋凤姣

11月11日-13日,在长沙观摩了 “省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比赛的日程安排的十分紧凑,早上8点开始到中午12点,下午1点半到6点结束,非常的充实。这次的外出听课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也大开眼界,对中学生物教师如何实验创新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本次大赛一共有来自14个地市州地参赛人员28人,300多名来自全省各地的一线生物教师观摩和学习。11月12日早上8点,比赛开始,湖南省教育生产装备处主任彭干瑜致开幕词,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葛建中发言致辞,主要内容包括:感谢各位辛勤工作的教师;对目前农村和乡镇中学的生物教师队伍的缺乏表示担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1995年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一直举办,比赛为生物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和自我展示的平台。

比赛正式开始,来自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和湖师大附中的特技教师庄远红、高建军、杨海明、王训明、董仲文等5人担任评委团。一共是28名参赛选手,比赛内容囊括高中和初中生物学科的众多实验。我受到很大启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思考和发现问题,争取也有机会参加比赛。以下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兵团作战,精心准备。印象最深刻是常德澧县一中何俊老师的《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改进》,教材上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DNA染成绿色,而将RNA染成红色。但是书上的彩图和同学们做实验的效果,并不是很清晰,存在这许多不足。澧县一中生物组教师团队,通过多次试验,得出改进配方是染料配比为6:1,改盐酸的浓度为10%,使用提纯的甲基绿。使显微镜下的图片效果非常好,核仁明显。评委们惊叹这是他们看到的最美丽的核酸分布图,如同一幅山水画!这样的创新结果和澧县一中生物团队的共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另外,他们前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材料,花费较高,遭遇很多次失败的尝试,才有了这样让人叹为观止的美图。

二、参赛教师实验操作规范,有条不紊。例如湘潭县一中康雪伟老师,在20分钟的比赛时间内,一边流利的描述她的实验改良和创新的方法,一边合理安排演示了“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组分的检测实验,她用葵花籽的透明薄膜作为脂肪检测的材料,改变之前花生切片效果不佳,在一定程度上创新,并且显微镜下观察效果非常好。让我学习到她的从容不乱和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生物老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真正会做实验。

三、激情洋溢,引人入胜。28位老师的比赛在一天半的时间内紧张的进行,难免会使听者感到乏味,但是会场中总是不时回荡着笑声。参赛者的热情洋溢,至使大家都在认真聆听和学习。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永州蓝山县第二中学邓喜庆老师的关于“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创新和拓展。他选用的材料是透明水笔头、玩具枪子弹、医用胶布和两个塑料瓶。当他展示如何使用这些看不起眼的物件模拟性状分离实验时,我不禁惊叹,如此简陋的材料,却如此完美的完成了实验,相比教材中在塑料桶中多次取乒乓球,放回,摇匀,再取的步骤,节约了很多时间,也方便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和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创新无处不在。也让我明白,要让别人认可,首先要自己认可自己,投入感情,不要照着教案念。

四、创新有法,创新有新招。在前往观摩这次比赛之前,我一直在疑惑,高

中生物教材已经很完美,实验也都设定好了,怎样才能创新?怎样才叫创新?

首先,创新要有新思想新想法。实验的创新想法源于生活。印象最深刻要属郴州市苏仙中学黄湘秀老师“植物呼吸作用的改进”,是七年级生物的课程内容。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良,真是出乎人意外。她的实验装置是洗发水的按压泵、矿泉水瓶,旧棉衣等,材料易得,经济环保,制作简单,可以作为农村学校实验改进的方向。亮点是废弃材料洗发水按压泵的使用,仿佛在我们面前一位长发飘逸的带着洗发水清香的老师悄然走过。由此可见,创新也来自于生活,这位老师,洗头发时候还在想着教学,可见是多么的尽职尽责。

其次,要寓教于乐,生动有趣,又严谨合理。例如永州东安县澄江实验中学康明杰老师的“吸入与呼出气体中CO2含量比较的改良装置”为了学生的安全,将教材中的装置,仅通过在Y型管插入水中部分,套上一个切开一条缝的红胶头,起到类似心脏瓣膜的作用,创新性强,获得在场所有老师的多次鼓掌!评委们也惊叹说简化了操作,安全,了不起。

五、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来自湘西地区龙山中学向红艳老师,历经10多个小时从大山深处到达长沙,她演示的“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改教材上用萌发的种子、煮熟的种子的实验材料,采用是绿色树叶,实验效果明显。也获得评委老师的肯定和赞扬。

经过激烈的角逐和比赛,最后产生了8名一等奖得主,12名二等奖得主,8名三等奖得主。也意味着经过县、市的比赛,进入省赛的老师,获奖的机会为100%。还是很鼓舞人的。

最后是省教育厅的副厅长致闭幕词。他提出了几点感悟和思考:向每一位选手致敬!向每一个选手所在的团队致敬,向每一位观摩者致敬!想本次大赛的组织者致敬。他也给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让我印象深刻。

1、生物学科是实验学科,要体现科学教育的特点,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特色,培养学生的实证思维能力。用观察构建生物概念。

2、模仿不是创新,独特的劳动和智慧才是创新,否则是赝品。

3、见多才能识广,人要有眼界,首先要开眼界,开眼界就是要多看多学。4没有学生动手的课,是劣质的课堂;不会做实验的生物老师是不合格的老师。

短暂的学习已经结束,我非常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增长了见识。我也要将这次学习的收获应用于今后的教学中,改进生物教学;并且与生物组的老师交流这次的学习的心得体会。在教学中多思考,多发现问题。将实验带入生活,在生活中思考如何实验创新,争取有机会也参加这样的比赛。

第四篇:教师实验创新大赛观摩心得

“2013年湖南省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观摩学习心得

茶陵二中

蒋凤姣

11月11日-13日,在长沙观摩了 “省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比赛的日程安排的十分紧凑,早上8点开始到中午12点,下午1点半到6点结束,非常的充实。这次的外出听课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也大开眼界,对中学生物教师如何实验创新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本次大赛一共有来自14个地市州地参赛人员28人,300多名来自全省各地的一线生物教师观摩和学习。11月12日早上8点,比赛开始,湖南省教育生产装备处主任彭干瑜致开幕词,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葛建中发言致辞,主要内容包括:感谢各位辛勤工作的教师;对目前农村和乡镇中学的生物教师队伍的缺乏表示担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1995年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一直举办,比赛为生物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和自我展示的平台。

比赛正式开始,来自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和湖师大附中的特技教师庄远红、高建军、杨海明、王训明、董仲文等5人担任评委团。一共是28名参赛选手,比赛内容囊括高中和初中生物学科的众多实验。我受到很大启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思考和发现问题,争取也有机会参加比赛。以下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兵团作战,精心准备。印象最深刻是常德澧县一中何俊老师的《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改进》,教材上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DNA染成绿色,而将RNA染成红色。但是书上的彩图和同学们做实验的效果,并不是很清晰,存在这许多不足。澧县一中生物组教师团队,通过多次试验,得出改进配方是染料配比为6:1,改盐酸的浓度为10%,使用提纯的甲基绿。使显微镜下的图片效果非常好,核仁明显。评委们惊叹这是他们看到的最美丽的核酸分布图,如同一幅山水画!这样的创新结果和澧县一中生物团队的共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另外,他们前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材料,花费较高,遭遇很多次失败的尝试,才有了这样让人叹为观止的美图。

二、参赛教师实验操作规范,有条不紊。例如湘潭县一中康雪伟老师,在20分钟的比赛时间内,一边流利的描述她的实验改良和创新的方法,一边合理安排演示了“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组分的检测实验,她用葵花籽的透明薄膜作为脂肪检测的材料,改变之前花生切片效果不佳,在一定程度上创新,并且显微镜下观察效果非常好。让我学习到她的从容不乱和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生物老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真正会做实验。

三、激情洋溢,引人入胜。28位老师的比赛在一天半的时间内紧张的进行,难免会使听者感到乏味,但是会场中总是不时回荡着笑声。参赛者的热情洋溢,至使大家都在认真聆听和学习。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永州蓝山县第二中学邓喜庆老师的关于“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创新和拓展。他选用的材料是透明水笔头、玩具枪子弹、医用胶布和两个塑料瓶。当他展示如何使用这些看不起眼的物件模拟性状分离实验时,我不禁惊叹,如此简陋的材料,却如此完美的完成了实验,相比教材中在塑料桶中多次取乒乓球,放回,摇匀,再取的步骤,节约了很多时间,也方便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和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创新无处不在。也让我明白,要让别人认可,首先要自己认可自己,投入感情,不要照着教案念。

四、创新有法,创新有新招。在前往观摩这次比赛之前,我一直在疑惑,高中生物教材已经很完美,实验也都设定好了,怎样才能创新?怎样才叫创新?

首先,创新要有新思想新想法。实验的创新想法源于生活。印象最深刻要属郴州市苏仙中学黄湘秀老师“植物呼吸作用的改进”,是七年级生物的课程内容。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良,真是出乎人意外。她的实验装置是洗发水的按压泵、矿泉水瓶,旧棉衣等,材料易得,经济环保,制作简单,可以作为农村学校实验改进的方向。亮点是废弃材料洗发水按压泵的使用,仿佛在我们面前一位长发飘逸的带着洗发水清香的老师悄然走过。由此可见,创新也来自于生活,这位老师,洗头发时候还在想着教学,可见是多么的尽职尽责。

其次,要寓教于乐,生动有趣,又严谨合理。例如永州东安县澄江实验中学康明杰老师的“吸入与呼出气体中CO2含量比较的改良装置”为了学生的安全,将教材中的装置,仅通过在Y型管插入水中部分,套上一个切开一条缝的红胶头,起到类似心脏瓣膜的作用,创新性强,获得在场所有老师的多次鼓掌!评委们也惊叹说简化了操作,安全,了不起。

五、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来自湘西地区龙山中学向红艳老师,历经10多个小时从大山深处到达长沙,她演示的“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改教材上用萌发的种子、煮熟的种子的实验材料,采用是绿色树叶,实验效果明显。也获得评委老师的肯定和赞扬。

经过激烈的角逐和比赛,最后产生了8名一等奖得主,12名二等奖得主,8名三等奖得主。也意味着经过县、市的比赛,进入省赛的老师,获奖的机会为100%。还是很鼓舞人的。

最后是省教育厅的副厅长致闭幕词。他提出了几点感悟和思考:向每一位选手致敬!向每一个选手所在的团队致敬,向每一位观摩者致敬!想本次大赛的组织者致敬。他也给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让我印象深刻。

1、生物学科是实验学科,要体现科学教育的特点,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特色,培养学生的实证思维能力。用观察构建生物概念。

2、模仿不是创新,独特的劳动和智慧才是创新,否则是赝品。

3、见多才能识广,人要有眼界,首先要开眼界,开眼界就是要多看多学。4没有学生动手的课,是劣质的课堂;不会做实验的生物老师是不合格的老师。

短暂的学习已经结束,我非常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增长了见识。我也要将这次学习的收获应用于今后的教学中,改进生物教学;并且与生物组的老师交流这次的学习的心得体会。在教学中多思考,多发现问题。将实验带入生活,在生活中思考如何实验创新,争取有机会也参加这样的比赛。

第五篇:化学教师实验创新教案

氧气的制取及化学性质实验的微型化改进

湖南临澧县丁玲学校 黄华彬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人教版《化学》上册演示实验2-2,2-3,2-4,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点燃的木炭、铁丝、硫粉等物质在氧气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对氧气的性质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实验原型是由教师事先准备四瓶氧气,分别进行检验、木炭、硫粉及铁丝燃烧。我认为其做法有如下不足:

1、原料消耗及浪费严重,比如制氧气的原料,取用的硫粉等需要量太多。

2、污染较重,燃烧匙装的硫粉量越多,污染越大。

3、可靠性不好,装氧气的集气瓶由于气体的逸散,导致做燃烧实验时效果不理想。

4、操作繁琐,教师需要借助四瓶氧气分别进行实验。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我将传统实验改为微型趣味实验,利用生活中易得的材料组成装臵,运用某些仪器的特殊用途,采取可靠有效的操作,用较少的药品完成实验,做到快速便捷,现象明显。

四、实验器材:墨水瓶、小药瓶、注射器、输液管、塞子、酒精灯、玻璃棒、蜡烛、镊子、火柴。

药品:双氧水、二氧化锰、石灰水、木炭、细铁丝、硫粉。

五、实验原理及装臵说明

利用生活中易得的器材组成简易制气装臵,在小药品中收集氧气,瓶中事先装适量石灰水。然后进行制取、检验和燃烧试验。硫粉是用高温的玻璃棒蘸取,由于玻璃棒透明无遮挡,所以现象非常直观。用螺旋状铁丝粘上石蜡,再用石蜡引燃铁丝,现象明显。石灰水的用途有检验二氧化碳、冷却铁丝燃烧物和吸收二氧化硫。

实验装臵图如下:

六、实验过程:

1、按图示组装仪器并检查气密性。

2、氧气检验以及验满。

3、细铁丝沾上石蜡,引燃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并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

5、加热玻璃棒,引燃硫粉,试验在氧气中的燃烧。

6、盖好瓶塞,防止二氧化硫污染,处理废液,实验完毕。

七、实验创新的优点:

(1)节约药品,不需要在上课前制备大量氧气(至少4瓶),同时也节省了硫粉。

(2)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成功率很高。利用注射双氧水的方法可以随便控制氧气的生成,可反复试验供学生观察。

(3)省时便捷,采用这样的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节省了教师宝贵的时间和精力。(4)实验更环保,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例如硫粉的使用量少,燃烧的产物得到较好的收集和处理,减少了污染。

(5)实验器材源自生活,使学生感受化学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八、自我评价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次自我尝试,实验中将制取和性质实验同时进行,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性质的同时为氧气制法打下基础。另外,利用这套微型化实验装臵实验时,借助电教手段放大(比如在实物展台上)可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观察。

实验改进是我在教学改革中尝试迈出的一小步,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推进教育的创新发展迈出一大步。我的实验改进介绍完毕,感谢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下载2014中学物理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中学物理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物理实验拓展

    一位物理学家到某中学与学生交流,一位学生问他:一杯开水和一杯冷水,同时放入冰箱,哪杯水先结冰?结论:原来冷却过程主要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内部的对流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开水先结冰......

    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法

    大店中学冀军平浅 谈 中 学 物 理 实 验 教 学 法 大店中学 冀军平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物理实验的重大突破,会促进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那么在中学阶......

    中学物理实验研究(★)

    1、你认为本课程应该重点涉及哪些内容? 在学习了本课程三个星期之后,我认为本课程重点应该涉及初中、高中教学中几个基本的实验的实验过程、原理等的介绍,以及与其相关的课后习......

    教师创新大赛[范文大全]

    一、大赛时间 2014年5月至11月。 二、参赛对象 省内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三、比赛内容 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实用性,体现职业教育特点,中职教师自行设计、自行创作、自行制作......

    中学物理实验教案-实验二:尖端放电演示

    实验二:尖端放电演示实验教案 姓名:王振雨 班级:2013物理2 学号:201317030220 一、实验目的: 观察尖端放电产生的现象,加深了解尖端放电的知识。 二、实验仪器: 高压电源、蜡烛、......

    初中化学教师实验创新教案[全文5篇]

    初中化学教师实验创新教案 枝头春意闹 一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 陈超平 1.课题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该课题是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 的......

    永州市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

    永州市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 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金洞管理区金洞林场中学 邓友军) 本课题的实验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第一版《生物学》七......

    三猛中学物理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竞赛

    三猛中学物理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竞赛 为提高我校物理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实验教学工作,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