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1(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2 20:5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1》。

第一篇: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和胜利进军 2.叶挺独立团3.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4.国民革命的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二、能力训练点1.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2.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指导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剖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进军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统一战线关系着中国革命的成败。2.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新代理人,从民主革命者蜕变为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反动派,发动反革命政变,破坏革命统一战线。中共主要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使国民革命遭到了失败。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1)北伐的胜利进军(2)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难点(1)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2)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3.疑点1)北伐战争打垮了封建军阀,又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2)帝国主义为什么会与国民党勾结?(3)陈独秀为什么会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4.解决办法(1)关于北伐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让学生阅读课文中叙述的史实,进行综合概括,教师予以引导,得出以下结论:(1)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是一场正义战争,反帝反封建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正义之师必胜。(2)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结果,两党齐心协力反对北洋军阀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3)北伐军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4)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热情支援是战争胜利的保证。

(2)关于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内容,从敌我两个方面去找原因,也就是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在讨论完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应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国民党右派为什么要叛变革命?帝国主义为什么与国民党右派相勾结?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要害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史实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思考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认识革命的领导权是关系成败的关键。

(3)对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理解。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这是因为革命阵营内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者。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教学过程:

1、(导入)问:这几天电视里的新闻提到最多的是什么?这场战争针对是什么?

但与此同时,在世界各地也发生了象这样的一些事。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反对这场战争?

师: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一场战争,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场战争。那么这场战争针对是什么?人民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

(新课)

一、北伐战争

师:在1926年的广东革命根据地,到处传唱着这样一首歌,下面我们请我们班S同学给大家演唱一下。大家欢迎。

师:谢谢!人们传唱这首《国民革命歌》,反映了当时人民的什么愿望?

师:怎么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什么方式?)生答:通过战争、武力

师:我们今天要学的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请同学们看北伐宣言

出示:《北伐宣言》摘录

问:由此我们可知国民革命军决定出师北伐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与当时人民心中的愿望是怎么样的?

师:北伐战争把矛头指向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这说明了北伐战争具有什么性质?

师:北伐战争是民心所向,也说明了北伐战争的正义性。师:这段话也告诉我们北伐战争针对的是什么势力?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战争的对象。放第一段录象:北伐战争的对象

师:这就是北伐战争的对象,我们一起说出来。看来敌人的力量很强大,北洋军阀们盘踞在中国东部最富庶的土地上,合计军队约有75万人,而国民革命军只有10万人,要想取得胜利还必须怎么办?(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

问:针对这种情况,假如你是主帅,你会采取怎么样的战略方针呢?或你会全面出击还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呢?

师:有了明确目的,有了主要对象,也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战争就要打响了。战争是什么时候正式开始的呢?

师:那么革命的力量是否能够赢得这场战争?是怎样赢得这场战争的? 放第二段录象: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提示:要注意战争的策略、主战场、主要战役等

师:北伐军可以说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但为什么说只取得一定的胜利?

师:但到这一阶段,北伐军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请同学们思考:胜利的原因。

四人一组讨论。

总结:(1)国民革命是民心所向,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分析:在战争中,人民是怎么支持和配合军队的? 答:工农运动高涨

师:这时最著名的是什么?为什么第三次武装起义才成功? 师:在最大城市里推翻军阀统治,是工运史上光辉的一页,表现了工人阶级顽强的战斗力和强大力量。

(2)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分析:北伐军的主力先去攻打谁?

(3)北伐军英勇作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分析:尤其是叶挺独立团屡建奇功,赢得了什么荣誉? 他们到底取得了哪些战役的胜利?攻克了哪些战略要地?你知道叶挺独立团的骨干力量是哪些人吗?

(4)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结果,两党齐心协力反对北洋军阀也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分析:这场战争也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这样的大背景下取得胜利的。

师: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原因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发?(不求多)

(过渡)我们看到北伐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应该在这样大好的形势下继续前进。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那么是什么阻碍了这场战争的继续进展呢?

二、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问:国民党右派为什么要叛变革命?目的是什么?假如国共合作继续革命,最终全国政权就应该由国民党或共产党单独掌握呢,还是国共联合执政?

答:为了夺取全国的政权。

问:国民党右派为什么敢叛变革命呢?

分析:(1)孙中山去世了,使国民党右派反共、反国共合作活动就没有制约因素了。每年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同时也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

问:人们为什么要纪念孙中山? 出示:孙中山“总理遗嘱”

师:孙中山先生的逝世对国民党右派反革命活动有影响,除此以外,还有什么使他们敢叛变革命呢?

(2)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支持。

师:大革命的发展使帝国主义看到北洋军阀的统治已无可救药,于是按照帝国主义一贯的对华政策,他们一方面积极干涉中国革命,另一方面他们又在积极物色新的代理人,谁最合适?(学生回答)当然是蒋介石。

问:蒋介石又是如何与帝国主义勾结的呢? 问:这种表示说明了什么?

(3)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共产党的这种消极的态度加速了反革命政变的到来。

再加上蒋介石掌握着部分权力,这些都使蒋介石野心勃勃,欲夺取全国政权。

师:国民党右派是怎么叛变革命的呢?其主要表现为两次反革命政变的发生,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和蒋介石另行成立了一个政府。

出示表格:两次反革命政变比较

分析:蒋介石的目的是政权,在政变后他在哪里建立一个新政府?其性质是什么?

师:在反革命政变中,反动分子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逮捕、屠杀、关押的图片 师:你知道反动分子气焰到什么程度吗? 放第三段录象:屠杀

师:反革命政变使共产党遭受巨大的损失。在众多被杀害的共产党员中,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也牺牲了,他是被谁杀害的? 师:李大钊同志为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民将永远怀念他。

师:如果你是当时党内的主要领导人,当发现敌人举起屠刀要进行大规模屠杀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问:但当时陈独秀又是怎么做的呢?有什么具体行动? 师:此时的蒋介石、汪精卫已经成为革命的敌人,他们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叛变革命,彻底暴露了他们的右派真面目,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结果是什么?

生: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了。

师:还有呢?最终国民党右派是否实现了其叛变革命的目的呢? 师:什么时候?这个目的的实现,谁起到关键作用?

师:张学良改易旗帜,将过去的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这一举动,历史上称为“东北易帜”。这样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但仅是形式上而已,还有很多大小军阀盘踞在中国土地上。

师:北伐战争胜利了,大革命失败了。这场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但为什么说大革命失败了?

师: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是为什么?因为它终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问: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从中你能得出什么教训?

教训: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壮大革命力量,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师:小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却失败了。北伐战争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开展,主要表现为上海工人阶级第三次武装起义。而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叛变革命,加上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促使大革命失败了。但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使共产党人从血泊中顽强地站起来,他们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了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共产党人又在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了。

第二篇:初中历史试讲教案《北伐战争》

初中历史试讲教案|《北伐战争》

欢迎来到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 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即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理解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提高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提升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提升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锻炼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感受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环节一:导入

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导入新课内容。

环节二:讲授新课

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1.黄埔军校的建立

展示幻灯片(或自制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后,让每组找一个代表以记者的身份报道军校建立的情况。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根据课本知识和这副对联及刚才的讨论,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报道它建立的情况。(课前预习准备)2.北伐胜利进军

提出问题:当年国民革命军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那么,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哪一位同学有勇气来前面利用这幅图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让学生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并结合所给的资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回答问题。让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到台前自己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教师提问: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最全面。

展示幻灯片图片及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有关资料。点评学生的分析。教师总结: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2)作战方针正确;(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教师提问: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之一,哪一位同学能列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你们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仍在发扬?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学生自由发言。展示幻灯片。

教师提问: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蒋介石、王精卫等叛变革命,中国又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新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

教师提问:那么,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失败呢?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分组讨论,分析其原因。看哪一组表现最棒。

展示幻灯片: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北伐战争期间,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四则材料。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国民革命之所以会导致失败是因为: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

3.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展示:幻灯片(或看课本第53页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两幅图片。

提出问题:在国民革命失败的同时,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政府的具体情况如何呢?它的性质是什么呢?这一政府建立后,中国出现了哪三个对抗的政权? 学生回答: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它成立后,使旧中国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张作霖的北洋军阀政府。后来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合并后的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少帅张学良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归顺了南京国民政府,使三个政权对立的局面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投降,直到1949年才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推翻,结束了它在中国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

环节三:巩固提升

通过随堂练习,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尤其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加深理解。环节四:小结作业

歌谣是浓缩知识点的有趣的方法之一,请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灵活运用。下面是我用歌谣的形式对本课知识的小结,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对内镇压,又屠杀,内外勾结力量大。中共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今天所学的知识,课下分组讨论,探究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异同。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查看更多教案,推荐您阅读: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

击即可)

第三篇: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案

篇一: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三国鼎立

一、主体分析与设计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历史(上册)

篇五:历史与社会七年级教案集

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 从地图看世界

【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

(1)世界地图发展变化的几个过程及每个阶段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地图名称。

(2)常见的地图种类和形式。

(3)地图与人类生活的实际联系。

(4)地图的基本三要素。

(5)地图的作用。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世界地图发展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在这一领域为世

界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地图与人类生活实际联系的学习,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情感,使学

生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

(3)通过介绍历史上一些伟人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向前人学习的意

识。

3.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地图三要素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地图的能力和方法。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利用地图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的基本能

力。

(3)通过比例尺公式的学习,使学生会正确地进行三者之间的换算并运用于实

际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世界地图的历史发展过程

地图的种类

地图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地图三要素

难点:地图三要素的换算和实际运用

地图与人类活动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1. 结合书上的“读与思”,让学生进行初步的地图分析以得出一定的结论。2. 结合书上的“活动区”,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3. 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饿学习积极性。4. 结合书上的地图资料和地图册上的资源,培养学生对地图的一种情感。

5. 结合练习,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操作能力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主要单词】

公元前bc 电子地图 electronic map 比例尺scale 方向 direction 【板书设计】 1世界地图的变化

一、历史发展

遥远的古代

(古希腊人)

(中国)(托勒密)

帛地图

经纬线

现代)

二、地图类别

1、纸制地图

2、立体地图

3、影像地图

4、电子地图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上学期,我们最后一课的内容是什么?

——我是中国人。

这学期,我们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去年,在自然地理中已经学过有关地图和地球的知识

点,今天我们的第一堂课的内容就是——从地图看世界。

(新课教授)有哪个同学还记得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我国古代人们心目中的地球形状?

-------“天圆地方”

而古代的西亚人则认为世界是浮在海洋上的半球。当然,我们今天都清楚地知道地球的形状,对世界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事实上,人类对世界的了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尤其是我们中国,到了清政府后期,由于闭关锁国,英国人的鸦片和大炮奔向中国的时候,高高在上的皇帝连人家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不知道。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当时的清朝皇帝缺少什么东西,使得他对世界一无所知?

——地图

对,而且应该是一张精确的地图。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人类经过了几千年、几代人的奋斗和努力。

(学生活动)下面,请大家来找一找,人类对世界、对地图的漫长探索过程。(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1、公元前550年前后,古希腊地理学家绘制的世界地图

(1)把世界想象为一个扁平的圆盘。

(2)对地中海四周海陆轮廓的描绘大体上是正确的。

2、公元前168年,中国的帛地图

3、西晋地图学家裴秀创立了“制图六体”

4、公元2世纪,古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

——首次展示大地不是一个平面,并且使用了经纬线。

5、12世纪,西亚学者伊德里斯绘制的世界地图

(学生思考)结合书上的“读与思”展开。

6、15世纪,中国的郑和7次下西洋7、16世纪,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最终证明人类脚下的大地是一个“地球”。

8、现代科技的发展,地图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提问)到目前为止,地图有哪些种类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1、纸制地图

2、立体地图

3、影像地图

4、电子地图

(生答)略。

(学生活动)结合“大家谈”展开。

(穿插小故事)1519年9月,麦哲伦率领5艘海船,从西班牙的塞维利亚码头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南美洲,然后沿着巴西东海岸南下,开进南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天公不作美,船队在这里碰上了坏天气,被暴风雪围困整整达5个星期之久。

暴风雪过去了,太阳重新露面,船队继续前进。海峡越来越宽广,船队航行到被巴尔波称为“大南海”的大洋里。这里碧波浩淼,风平浪静,同前一阶段的航程相比,简直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于是麦哲伦给这片海洋起了个吉祥的名字 太平洋。

同自然界作斗争是要付出代价的,何况这次是跟浩瀚的大洋打交道。船队在太平洋里继续航行98天还没有见到陆地。干渴、饥饿、疾病同时向航海者进攻,船上的老鼠和皮革都成了他们渴望的食品。

离开塞维利亚码头2年6个月以后,麦哲伦的船队终于来到了太平洋上的第一片陆地,这就是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在同当地居民的一次恶战中死去了,随从他的幸存者们,驾驶着剩下的唯一的一艘船只,继续西行,循着葡萄牙人已经开辟的航路,越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最后回到了西班牙。这时候,已经是他们出航的第三个年头了。他们出发时是5只船,265名水手,回来时,只剩下1条船、18名幸存者。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征服自然界,需要有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尽管哥伦布、麦哲伦等人是由于利欲的驱使,进行了冒险的航行。然而,人们正是经历了这些实践,才真正认识了大地原来是圆球,天并无“涯”,海也无“角”。麦哲伦的继承者们得到了一件表彰他们的礼物地球仪。

郑和下西洋

提起明代杰出航海家郑和,大家就会想到他带领船队七下西洋的航海壮举。郑和本来姓“马”而不姓“郑”,“郑”姓是他入宫后明成祖朱棣所赐,小名三宝,人称“三保太监”。郑和祖籍云南昆明市晋宁县,回族。他受父辈的熏陶,小时就知道一些外洋的情况,《郑和家谱》称他“才负经纬,文通虔诚的孔孟”,具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办事谨密,有谋略,懂兵法。郑和是个虔诚的伊斯兰教徒,这为他七下西洋打下了基础。

公元1405年,郑和受命第一次出使西洋。当时所谓的西洋指的是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一带。首航西洋,他一共率领2.7万人,分乘坐200多艘大小船只,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浩浩荡荡南下,先后到达越南南部、爪哇、苏门答腊、马六甲、印度西南海岸、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于1407年10月返回。之后,一直到1433年的28年时间里,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第五次下西洋即1417年5月到1419年8月,到达的地方最远。从刘家港出发,经东海、南海,抵达越南南部、印度尼西亚,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孟加拉湾、印度西南海岸、波斯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往返行程近2.2万千米。郑和船队所到之处大都受到热烈欢迎,各国使者竞相访问中国。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谊,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航海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要早半个多世纪。不必说郑和1405年第一次下西洋,仅从1433年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返航而言,就比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早59年,比1498年达·伽马绕好望角早65年,比1519年麦哲伦环球航行早86年。就航海规模来说也是欧洲远航规模无法比拟的。它不仅船数多(每次大小船只均在200多艘以上)、人数多(每次2.7~ 2.8万人)、设备先进(有航海图、罗盘针)、次数多(前后七次)到达范围广(30多个亚非国家和地区),而且船只排水量大,其中最大的船只总长130米,宽50米,排水量为2.5万吨。

(复习旧课)略。

(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地图的发展过程和地图的种类,那么地图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教授)讲到地图,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有关平面图的知识点。

(学生练习)让学生做填充图册p2的题目。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方向:八个

一张正规的平面图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比例尺、图例和指向标。当然,这也是地图的三要素。请同学们看地图册。

(练一练)结合书后的“活动区”展开。

第四篇:北伐战争_教案1

北伐战争

【教材分析】

课标这样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它主要介绍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其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民主主义革命中占有一定地位。

学习本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进而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利益;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是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成果;中国革命进程是艰巨的、曲折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明确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理解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的原因,特点,及意义;简述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概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斗争,它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

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同学们,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黄埔军校的门上有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

/ 3 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这副对联使人耳目一新。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下面看具体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国共第一次合作:(1)开始时间:1924年

(2)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3)影响:国共两党合作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2.黄埔军校的建立:

(1)原因:孙中山希望创造一支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起来的。

(2)时间:1924年5月(3)地点:广州黄埔

(4)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5)涉及人物:孙中山任黄埔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6)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7)性质: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之下的一所军事学校;

(8)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二)北伐胜利进军

(1)北伐的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2)北伐的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时间:1926年7月出师北伐(4)北代的主战场:湖南、湖北

(5)经过:北伐军分三路进攻,一路湖南、湖北,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消灭吴佩孚主力。一路进攻江西,消灭孙传芳主力,沿长江而下,占领南京。另一路北伐军从福建占领浙江、上海。

具体线路:

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 福建→浙江→上海。

/ 3(6)结果: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将国民革命推到了一个新阶段,但是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当吴佩孚,孙传芳势力被基本消灭,隐藏在革命阵营内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展开了血腥屠杀。哪些事件为我们提供了历史作证?(课件展示)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原因: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取得了帝国主义的支持,公开叛变革命。

(2)表现: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在武汉也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3)结果: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2.国民政府的建立:(1)时间:1927年4月;(2)建立者:蒋介石;(3)地点:南京;

(4)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5)政策: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三、本课小结

北伐战争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虽然中途夭折,但这次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开始了创建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 3

第五篇:初中历史与社会论文

初中《历史与社会》论文

永恒的追求

内容摘要: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四方面粗浅的看法:

一、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有效教学的基本点;

二、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有效教育的出发点;

三、加强师生合作——有效教学的关键点;

四、巧用教学资源——有效教学的发展点。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现,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成为可能。但无论如何改,“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课堂应该是快乐的场所,改变历史与社会课枯燥、冷漠的面孔使之趣味盎然,一直是众多教师为之努力的方向。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其使用教学策略的水平关系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思想品质。因此在新课改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中,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一致的课程观、教材观和学生观。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有效教学的基本点

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进一步的探究和活动只能是空中楼阁,这样的教学就不具有有效性。但我们不能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来教”,可以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但是,不要“教教材”不等于不要钻研教材、不用把握教材意图。我认为,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首先,理清教材中的各个内容的编排体系,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到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准备。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言,都要做到“深入浅出”,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堂教学越得心应手。最后,教学上采取“灵活设计”的策略。教师除了事先设计一些预备内容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情况,及时捕捉课堂上的有效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例如我在讲“议会对王权的胜利”时,刚分析完革命的背景后,就听到有几位同学在讨论:与法国大革命背景有相似之处。一部分同学也把眼光转向这几位同学。我灵机一动,布置了一个思考题:同时期同在欧洲的法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又是如何呢?这样一来就打破了原来的教学预设,让同学们自己去比较探究英、法两个国家两场革命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显然,我没有被自己的预设方案所束缚,而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追根究底的欲望,激活了课堂教学。

二、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有效教育的出发点

解读教材固然重要,解读学生同样不可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的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认识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我们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如今,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以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如我在教学“秦朝一统”时,考虑到部分学生已经通过各种媒体对秦始皇有了一定了解而调整了教学顺序。上课时我先把“对秦始皇的评价”这一环节提前,让学生从影视中谈谈对皇帝的认识,通过师生谈话,很自然地引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意义和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入手,设计一幕历史剧:有一布商,从楚国买布匹,到秦国贩卖,买卖方再加上一解说员共四为演员,随着剧情的发展涉及到战国时楚国、秦国两国不同的度量衡、货币和文字,这幕剧既反映了战国时代各国经济交往的情况,也说明了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意义。我们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识收获和学科感悟。

三、加强师生合作——有效教学的关键点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我在教学中常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让学生依据有关史料,通过独立思考,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产生个人质疑,认识和判断,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是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历史教育目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学生能经常运用思辨学习法来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个合作探究的课堂,拓展思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在教学中,我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上课时我常常并不是按照以前“一对几十”的面对面讲授方式,而是将学生分作若干小组。上课时教室里出现的不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讲授,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聚集在一起。我认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必须由过去的以教师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民主、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学习才能成为现实。

在《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中,我把全班分作四个小组,分别代表清政府、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农民阶级,通过四个场景表演重现当时的历史,探索不同的救国救民道路。这种方式使学生耳目一新,他们兴奋地坐在了一起,针对当时的国情和救国方案进行探讨。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认真积极,他们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地探究。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有效的,每一个学生都在“动”:动脑(想)、动嘴(说)、动手(整理)。他们快乐地笑着,快乐地讨论,快乐地记录着他们合作学习的果实。这种方式达到了我以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没有达到的效果,打破了过去那种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记、几个学生跟着老师走、大部分学生无动于衷的授课方式,真正地让学生坐在了一起,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四、巧用教学资源——有效教学的发展点

在传统的的教学中,教师在准备教案时的大量资料及信息主要是通过书本、挂图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送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电脑科技的普及,教师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查找到学科的多方面的信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完整,教学方法更加多样、灵活。甚至教师还可以制作出丰富的课件,借助先进的多媒体工具,想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点对点、面对面的学习。还有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善于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善于利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机遇”。如学校周围和社区附近的历史遗迹、展览馆或博物馆等,可安排调查、参观等活动;可利用某个历史纪念日,如“九·一八”、端午节等布置学生画一幅画,表达自己最想说的话等等。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取决于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发挥,取决于教师对教学中的情、趣、理的挖掘,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①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② 马长远:《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1(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1(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题

    《历史与社会课堂图片引导和启发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坎山镇中 陈飞 一、课题的意义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拿到2013年新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课本,小镇水乡的封......

    最新北伐战争教案

    齐市富区 洪河学校孙跃威 初二历史 第11课北伐战争 齐市富区 洪河学校 孙跃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 2.掌握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

    北伐战争教案

    节二:讲授新课 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 1.黄埔军校的建立 展示幻灯片(或自制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军校校门对......

    北伐战争教案

    第12课 《北伐战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黄埔军校创建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 2.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及重要战役。3.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北伐战争教案

    北伐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总结

    本学期继续担任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所教班级与去年一样多,分别是九(1、3、4)班。这三个班是平行分班,每个班的学生情况大体差不多。本届九年级的教学时间已过半,现对这一学期的......

    北伐战争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教案 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第11课,《北伐战争》,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的主人翁大家也都认识,有没有同学......

    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教案《辛亥革命》(大全5篇)

    教学设计: 第七课辛亥革命 导入新课: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却没有改变中国的现状,这是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