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建议

时间:2019-05-12 21:2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建议》。

第一篇: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建议

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 认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知道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文科课程,它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特点,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的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第2条 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知道历史与社会有“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传承的文明”、“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三大主题及相关学习内容,并明确其具体要求。第3条 依据内容标准,通读全套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结构,理清教材册与册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相对完整的学科教学体系。

第4条 了解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生活经历(包括家庭背景、生活现状等),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及认知基础、能力水平等,以确定教学起点。

第5条 综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并正确书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全面,具有操作性。

第6条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视教科书,并对教科书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创造性使用。

第7条 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结合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第8条 设计教学时应注意历史、地理或政治等领域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9条 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利用教材和配套图册中的地图、图表、历史年表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更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实现教学形式、方法、手段多样化。

第10条 在充分考虑生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设计的教案应包括课题名称、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时安排、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学习评价设计等。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根据目标、内容、学情等情况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提倡经常叙写教学反思。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11条 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有效性的学习情境,采用多种多样引人入胜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第12条 通过文字、图表或口头等方式,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并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与体系中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13条 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他们从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等相关学习内容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14条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相关学习内容中,或日常生活经历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或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第15条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就某个或某些问题进行自由讨论与辩论,提倡以合作方式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第16条 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课堂教学,运用举例、图解和示范等多种方法来清晰解释和梳理有关知识。教学结构合理、逻辑顺畅,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理解所学内容。

第17条 在施教过程中,主要讲授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规律与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强化学生对易错易混易漏点的辨析。

第18条 加强师生沟通、交流,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及时做出有效反馈。利用课堂生成对预设进行合理调整,同步改进、完善教学设计。

第19条 由教师总结或者学生归纳本课所学内容,总结与归纳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建议采用开放的形式。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升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三、作业与评价

第20条 评价目标多元化,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整合与运用,也可以考查他们获取知识和技能并用其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还可以考查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趋势或取向,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21条 评价主体多元化,可以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可以是家长对学生的评价。鼓励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

第22条 评价方法多样化,可以是纸笔测试,也可以是行为观察、访谈评价(口试)、问卷评价、档案袋评价等。

第23条 依据课程标准编制历史与社会试题,注重能力立意,讲求命制规范,体现综合学科特点。编选阶段性考试(如单元测试、期中期终测试等)题时,还应事先设计命题细目表,以确保考试的有效性。

第24条 作业布置要少而精,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生完成的作业和试卷应认真批改。批改方式可以多样化。注意收集、整理学生学业中的成就和问题,并及时加以反馈,以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调控作用。

四、教学资源

第25条 在充分发挥教材功能的同时,以开放的心态利用与开发一切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课程资源,包括地图、图表、历史年表等文本资源;教师、学生、家长等人力资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互联网、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以及当地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实物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各类教育软件等音像资源。

第26条 应特别注意开发和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利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邀请家长来学校参与课堂教学,利用各行各业家长的知识来扩充教学内容;与社区联系组织校外各种有益的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利用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

第27条 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同时尽量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理想的效果。尽可能就地取材,开发与利用那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那些对当前教育教学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资源。

第28条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强求一律,而应从实际出发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区分学科特性,展示教师风格长避短,突出个性。

第二篇: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建议(最新稿)

历史与社会教学建议

(征求意见稿)

《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实施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文科课程,是在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基础上,经过整合之后形成的新学科,涉及人文地理、历史和政治等有关内容。从课程逻辑体系看,它是围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以及“社会应该是怎样的”三大主题来展开的。

为规范历史与社会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课程理念和实施要求,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 认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知道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文科课程,它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等学科特点,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的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

第2条 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知道历史与社会有“生活的时空”、“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发展的选择”三大主题及相关学习内容,并明确其具体要求。

第3条 依据内容标准,通读全套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与结构,理清教材册与册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目与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相对完整的学科教学体系。然后精读授课内容,找出教材的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重点、难点。

第4条 了解每个学生处于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生活经历(包括家庭背景、生活现状等),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及认知基础、能力水平等。明确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和需要教师“教”的知识,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价值取向,以便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第5条 综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并正确书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全面、具体、明确,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第6条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并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科书内容应灵活处理、创造性使用。

第7条 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结合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学什么、怎样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8条

设计教学时应注意历史、地理或政治等学科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9条

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利用教材和配套图册中的地图、图表、历史年表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更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网络资源,实现教学形式、方法、手段多样化。

第10条

在充分考虑生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设计的学教案可包括课题名称、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根据目标、内容、学情等情况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11条

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有效性的学习情境,采用多种多样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第12条

通过文字、图表等书面或口头等方式,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并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与体系中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13条 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等相关学习内容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第14条 创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等相关学习内容中,或日常生活经历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或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第15条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就某个或某些问题进行自由讨论与辩论,让学生的“相异构想”充分暴露出来。提倡以合作方式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第16条 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课堂教学,运用举例、图解和示范等多种方法来清晰解释和梳理有关知识。教学结构合理、逻辑顺畅,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内容。

第17条 在施教过程中,主要讲授历史与社会学科规律与学习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强化学生对易错易混易漏点的辨析。

第18条

当堂完成课堂作业。加强师生沟通、交流,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及时做出有效反馈。利用课堂生成对预设进行合理调整,同步改进、完善教学设计。

第19条 由教师总结或者学生归纳本课所学内容,总结与归纳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建议采用开放的形式。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升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三、教学评价

第20条 评价目标多元化,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整合与运用,也可以考查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并用其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还可以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趋向或取向,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21条 评价主体多元化,可以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可以是家长对学生的评价。鼓励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

第22条 评价方法多样化,可以是纸笔测试,也可以是行为观察、访谈评价(口试)、问卷评价、档案袋评价等。

第23 条

依据课程标准编制历史与社会试题,注重能力立意,讲求命制规范,体现综合学科特点。编选阶段性考试(如单元测试、期中期终测试等)题时,还应事先设置双向细目表,以确保考试的有效性。

第24条

教师应先做下水作业,做到布置的作业要少而精,且紧扣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生完成的作业和试卷应及时批改。批改方式可以多样化,如全批、抽批、面批等。注意收集、整理学生学业中的成就和问题,并及时加以反馈,以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调控作用。

四、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25 条 本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要求在充分发挥教材功能的同时,以开放的心态利用与开发一切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课程资源,包括地图、图表、历史年表等文本资源;教师、学生、家长等人力资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互联网、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以及当地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实物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各类教育软件等音像资源。

第26条 应特别注意开发和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利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邀请家长来学校参与课堂教学,利用各行各业家长的知识来扩充教学内容;与社区联系组织校外各种有益的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利用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

第27条 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同时尽量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理想的效果。尽可能就地取材,开发与利用那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那些对当前教育教学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资源。

第28条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强求一律,而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区分学科特性,展示教师风格,扬长避短,突出个性。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学建议

减负增效,打造优质历史课堂

临朐县龙泉中学 李霞

各位老师上午好,受冯老师之托,接合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一下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建议,希望我们共同探讨,共同提高。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谈一下。首先,是初、高中历史的衔接问题。第二个方面,是教学的几点建议。初高中历史的衔接,首先是教材内容的衔接。

初中“通史+单元”的形式,基本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编排。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基本规律。高中课程内容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组合,打破了以往历史历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以“模块十专题”形式构建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必修包括政治、经济、文化3大模块共25个专题:选修含历中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6个摸块。

其次,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历史教材比较注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故事性。以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多视角、多层次的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偏少。对历史上活生生的人的思想,人的精神意识、品质修养学习偏少。

高中历史教学会继承衔接初中历史教材的史话教学,激趣导学的教学理念。更要重点的补充完善高中历史新教材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历史教材中丰富、高尚的人文品格、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在青少年可塑性较强的高一年级,培养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根据初中历史教材的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我主张从以下七个方面组织教学:

一、重理解

要想学好历史,必须根据历史学科的知识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所有的学习方法都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历史知识,才能消化、掌握,最终达到运用的目的。

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弄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发展规律,就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就能抓住要领,从而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大事既多又重要,学生很难掌握。若先理解了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经济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等,再把二战的经过简单的整理为下面的内容,学生从心里感觉明了、简单多了,掌握也就不难了。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二战局部爆发

1938年台儿庄战役,慕尼黑阴谋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1940年德国空中闪击英国

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二战不断扩大

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意大利投降

1944年诺曼底登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雅尔塔会议,中共七大,德国日本先后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归祖国,联合国成立

又如:学习美国独立战争时,学生若先理解了战争爆发的背景,以及整个战争的来龙去脉,就可以把战争过程简单概括为:

1、爆发:1775年莱克星敦的枪声

2、建军: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后

3、建国: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

6、合约: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二、理线索

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是学好历史的又一关键。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提纲挈领的把教材的知识点编织起来,穿线结网,构成清晰的历史发展轮廓。这样做能使教材内容条理清楚,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例如:初中《中国历史》四本书,包括上下五千年,两年学完。学生大多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普遍认为内容多,头绪杂,事件零乱。这就需要引导学生理清中国历史发展的总线索:抓住17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1949年,1978年6个重要年代,并分析这6个重要年代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必然性,就可以知道我国的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5种社会形态。同样,可理清世界历史发展的总线索,抓住三四百万年前、公元前3500年、476年、1640年、1917年这几个重要年代,认识这几个重要年代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地位和影响,就可以知道世界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形态。这样,可以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概况和时间的分期,这为学生再具体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知识准备了条件。

又如中国近代史内容繁杂又非常重要,可引导学生把教材内容理解为两条线索①列强侵华史,包括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等一系列列强侵华活动②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史,包括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到新中国成立前,各阶级各阶层人民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反抗中外反动势力的历史。列强侵华史是中国人民抗争史和探索史的背景,中国人民抗争史和探索史是列强侵华史的必然结果。

三、编口诀

编口诀是教学实践中的常用方法,利于我们把繁多杂乱的历史事件简单化。用编口诀的方法,非常适应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例如中国历史的朝代顺序,死记硬背往往效果不佳。我们可以借助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中我国历史朝代顺序口诀,并稍加改动为: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西东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辽宋夏金元,明清王朝完。

又如学习中国古代史《春秋和战国的纷争》,用口诀很快就能掌握战国七雄的名称和相对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再中央。

四、制图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采用示意图、表格等形式,使历史知识前后连贯,形成系统,使纷繁的历史史实脉络分明,条理清晰,便于比较。这样做既能大大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又能“减负增效”。

例如学习世界历史《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时,用表格列出四大文明古国的基本情况,既条理清楚,简明醒目,利于学生比较记忆,又加强了中外历史的联系,使同类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同样,我们还可以用表格列出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情况、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情况、两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情况、列强侵华的基本情况等。

又如学习中国历史《秦王扫六合》时,采用示意图列出秦朝疆域四至,不仅简明、醒目,而且直观、形象,便于对照地图,掌握方位。同样方法我们可以列出其他朝代的疆域图、丝绸之路路线图等。

五、善归纳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能使学生受益终生。归纳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把同一时间的不同历史事件进行归纳,不同时间的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归纳,还可以把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相关内容,总结归纳出关键词。

例如中国近代史三个条约的内容非常重要,可先引导学生出谋划策,教师集思广益后公布结果,《南京条约》归纳为:割岛、赔银、开埠、协税。《马关条约》归纳为:二、三、四、厂。《辛丑条约》:赔拆允兵驻,严禁划允居。

又如1927年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大事很多,归纳在一起,更能看出其中的内在联系,也利于学生系统把握历史知识:1927年,北伐胜利进军、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六、套公式

有些复杂的历史知识,可以总结归纳出基本公式,再根据基本公式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进行适当扩充,这样就可以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也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例如,古代史所有战争影响的公式就是:灾难+联系。即给人民带来灾难,客观上加强了经济文化联系。由此可推出春秋争霸战争影响、三国两晋南北朝等分裂时期战争的影响、希波战争的影响、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影响、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等。

又如古代史所有友好交往事件的影响的公式就是:联系+交流与发展。即加强了双方的联系,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由此可推出丝绸之路的影响、郑和下西洋的影响、阿拉伯商人的贡献等。

七、找规律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有规律的历史知识很多,只要掌握了其中之一,马上就能掌握其他规律相同的历史知识。若引导学生发现了这些规律,往往会事半功倍。例如世界历史中,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就有共同规律:都是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最终导致革命的爆发。而且这三国资产阶级革命都有导火线、领导人、纲领文件等,革命影响也具有规律性,都是①推翻了旧的统治②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推动了世界进步。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们还会发现许多间隔时间相同的历史事件,有10年、100年等,借助这个规律,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例如1901年《辛丑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1921年中共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1年皖南事变,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等等。

教有法而无定法,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四篇:浙江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

浙江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建

一、教学准备

第1条 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第2条 通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全套教材,了解各册教材内容。研读本册教材、教师教学参考用书,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和目标。

第3条 了解任教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状况、认知基础、能力水平、行为习惯等,以便结合学习主题做好预先安排。

第4条 根据本册教材要求、学生特点和需求,确定学期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进度。整体设计、规划与教学相关的搜集、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协调与学校活动、其他课程的配合。在此基础上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第5条 进行单元备课。根据课程设计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特点,分析各册教材中相关单元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单元定位。了解单元体现的内容标准、单元设计目的和思路,掌握单元教学目标。

第6条 进行课文备课。分析单元内各课之间内容与目标的联系与区别,明确课文定位。通过观察、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与课文学习主题相关的认知、情感、态度、能力水平和行为习惯,分析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针对性。确定课文教学目标,划分教学课时。

第7条 进行课时备课。依据课文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课时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课时目标的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要求。

第8条 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和组织要合理、有效地利用教材,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及时吸收社会发展信息。

第9条 教学活动形式和方法的选择应依据目标、内容、资源条件、学生特点和能力等情况。既要备教师的教法,也备学生的学法。第10条 根据教学需要,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相关课程资源,准备录音、投影、课件等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手段和课程资源的利用要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注重实效。

第11条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领域广泛,教师要注意查阅资料,准确掌握教学中涉及的概念和背景知识。

第12条 编写教案。教案是针对课的具体设计。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案,一般以课文教案和课时教案结合呈现。课文教案主要包括:课题名称、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文教学目标、课时安排。课时教案主要包括:课时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预设、课外延伸活动设计等。

二、教学实施

第13条 根据教学需要,布置、参与和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搜集、观察、实验、调查、访问等课前准备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完成情况。第14条 课前熟悉教案,准备好教学所需的教具和材料等。

第15条 教学过程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容量适中。

第16条 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能力培养,相关知识概念、技能传授准确。

第17条 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第18条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与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教学活动形式和方法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经验背景、能力水平和学习主题要求。

第19条 根据学习主题要求和学生特点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获得体验感悟。低年级宜以活动体验式教学为主,中高年级宜增强问题探究式教学。

第20条 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多元对话,教师有真情实感。

第21条 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合理调整教学预设。

第22条 教学空间不限于课堂,根据学习主题需要,结合学校和本地实际,可以扩展到校园和校外相关教育场所。教学时间可以在与学校活动或其他课程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

第23条 根据学习主题需要,布置行为练习、资料搜集和阅读、调查访问等课外延伸活动。课外延伸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应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注意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实践性活动需要考虑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三、学习评价

第24条 学习评价要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第25条 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学习结果指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第26条 评价主体多元,有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和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评价方法多样,有教师观察记录、学习活动记录、学生访谈、作品评析、书面测试等方法。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式、方法,并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

第27条 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及时进行学习反馈。做好课内外学习活动记录和评价。以主题单元为单位进行阶段性评价和反馈。期末进行必要的书面检测。结合日常观察、学习活动记录、阶段性考查、期末检测等方式,综合评定学期学业成绩。

四、教学资源 第28条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可利用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生活资源;利用学校、学生家庭、社区中的各种物质设施资源;利用学校周围的社会教育机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人力资源。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注意因地制宜,注重教学实效。

第29条 教师应重视阅读报刊书籍,关注时事新闻,加强科学常识、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完善综合知识结构,以适应综合课程教学要求,注意运用相关知识和社会信息资源开展教学。

第30条 注意利用学校教育活动和其他课程的成果,特别是与学校德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等相互结合,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第五篇: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总结

本学期继续担任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所教班级与去年一样多,分别是九(1、3、4)班。这三个班是平行分班,每个班的学生情况大体差不多。

本届九年级的教学时间已过半,现对这一学期的教学中作作如下总结:

1、对教材的把握进一步增强。由于去年教了一年九年级,更准确地说是从06秋~09春教了一个轮回,对本学科教材的编写思路、课程标准、教材重难点、中考的考试方向和考查要点都理解得比较清楚。所以教学时就可以更灵活地处理、整合教材,该补充拓展的就补充拓展,该少讲或自学完成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

2、对复习专题的整理更加科学了。政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教师要对各知识点进行提炼、归纳,将相同内容的知识整合为一个专题。专题复习打破了教材的编写顺序,比如说:“主要国家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这一专题,相关知识点八下第五、六、七单元都有介绍,现在就是要把这些知识从每个单元中提出来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专题进行复习。根据课标要求和中考考试说明,我们把教材整合成七个专题,这学期随着我对教材的熟悉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我对这些专题的整理和补充更科学,精炼程度更高了。

3、团队意识进一步增强。政史合卷使我们牢牢树立了政史一家的思想,我们的目标就是政史要考到1.5的位置值,所以两科老师密切配合,政史两科任意一科考好了,而另一科没考好,最终没有达得1.5的位置值,那说明我们还是做得不够。所以我们加强了对思品或历史偏科学生的辅导力度,加强了教学进度和合卷测试的协调,增多了对一些不良课堂现象的磋商,增多了相互看课的次数。我们备课组一共三人,现正在全力组织复习。

4、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加注重反思和总结。每节课下来,我虽然没有写下教学后记,但我都是认真的在心里进行了反思和小结。因为我今年的课时量减少了,去年每班每周三节,今年变为两节,每班两节课上完一周就过去了,一学期一共也就只有十几周,所以我对每节课都是非常重视的,每节课我一定要上“精”上“好”。于是对每节课后的反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反思清楚了,设计出了更好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才能使下一次课更加优化。

当然不足之处也是有很多的。但我坚信:态度是成功的基础,目标是成功的主题,时间是成功的效率,行动是成功的保证。我会一步一个脚印,把我的教学工作搞好,让学校放心,让家长满意,让自己进步。

下载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Eqhxms浙江教育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建议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A优势:网站平台可以深度本土化、运营本土化,这一点口碑网会受到很多制约。 宜宾网络发展比较成熟,几家同类网站发展情况不理想,查看口......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总结2011-01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总结 本学期担任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所教九(1)班。这个班的学生缺乏尖子生,但孩子们还比较努力,只是基础差的学生很多,这也是九年级普遍现象。 本届九年级的......

    初中历史与社会论文

    初中《历史与社会》论文 永恒的追求 内容摘要: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四方面粗浅的看法:一、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有效教......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题

    《历史与社会课堂图片引导和启发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坎山镇中 陈飞 一、课题的意义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拿到2013年新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课本,小镇水乡的封......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案

    篇一: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三国鼎立一、主体分析与设计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三国鼎立,三国两晋......

    初中历史教学建议2018.2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建议 1、认真学习和理解、把握《历史课程标准》。 一是学习和了解《历史课程标准》的结构、含义和实施要求,把握历史课程目标的三个层次:总体目标、年级目标......

    浙江省长兴县初中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青年教师专业成

    浙江省长兴县初中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论坛 浙江省长兴县实验初级中学 佘金龙 二O O七年 五月九日 浙江省长兴县初中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青年......

    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心得体会[合集五篇]

    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心得体会国庆正当国人成群结对出游,传来各地交通拥堵之际,我独自一人放弃了与家人度假的机会,经过六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宁波大学,参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