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热点专题分及复习建议
2009年初中历史教学热点专题分析及复习建议
沙市十四中万朝晖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它们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人们常常需要“以史为鉴”,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加深对现实的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科学地预见未来。近年来中考历史命题也强调考查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突出社会热点问题的隐性介入。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适时地引入一些“热点”问题,既能较好地体现历史学科“古为今用”原则,也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这是素质教育和中考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在此,我就2009年初中历史教学热点谈几点认识。
一、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繁荣稳定,说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008年3月22日,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国民党重新在台湾执政。2008年11月3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团踏上宝岛台湾,表明两岸关系已有实质性突破。2008年底,大熊猫“团团”“圆圆”顺利赴台引起轰动,彰显了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舰发亚丁湾,国防建设谱新章
2009年1月6日上午11时,中国海军护航舰艇编队抵达亚丁湾、索马里海域预定海区,并组织实施了首次护航。随着中国不断融入全球一体化,中国的经济命脉和世界也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亚丁湾护航,就是海军维护国家权益的具体体现,是我国海军首次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三、神七遨游太空,建设创新型国家
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发射升空,航天员翟志刚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这是我国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显著提高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
四、近现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近现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西方文明的传播,中国社会制度的变化,都对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五、金融大危机与中国的对策
2008年9月15日,有着158年历史的美国第4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预示着由美国次级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向纵深发展,席卷全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即便是中国,我们也感受到了遥远的大洋彼岸传来的阵阵寒风。80年前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由美国开始蔓延全球。这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哪些特点?美国是如何度过危机的?今天,我们面临着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2009年中国要确保GDP8%的年增长率,你认为当年的美国度过危机的方式会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复习教学建议
热点包括考试热点和时事热点,例如作为历史主干知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革命和改革就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这几年“热点”总是成为复习备考的敏感话题,考点中的热点当然不能忽视,时事热点命题的人也不可能去有意回避(包括近年来考过的热点问题),但我们还是应当用冷静的心态去对待所有我们感觉是热点的问题,做到既重
视热点,又不惟热点。热点热考是一般规律,但试题决不会直截了当的、单纯的、一成不变的呈现热点问题,我们必须去精心研究可能的命题思路,探索多样化的变式,寻找适当的联系点和切入点,把热点吃透,把热点用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有效的应对考试。
例如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使我们复习台湾问题有了新的切入点,可以回顾台湾问题的由来,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意义,并突出其积极因素。针对新情况,我们要展望未来,研讨继续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新思路。
教师还应运用热点,多方位、多渠道地创设新的情景,设计出新的设问角度。例如:舰发亚丁湾、神七遨游太空,既可以考查学生对军队历程、国防建设、科技强军的认识和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不仅能保卫祖国的海疆,还能远征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看法。还可以通过发散思维考察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以及探讨中国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等。
社会生活的变化,是近年来的中考热点。从世界范围来看,社会制度的变革、科技革命都能促进社会生活方式的发展。具体到中国,辛亥革命的影响,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生活方式变化及原因都值得我们重视,尤其应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在这次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中,老问题引起了我们新思索,使我们再次感受到,面对经济全球化,机遇与风险并存。国外的经验,我们的对策,以史为鉴,都应引起我们的思考,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走向未来。例如“罗斯福新政”是一次创新,它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历史就是过去了的现实,而今天的现实也将会成为明天的历史”,所以历史与现实是不能完全割裂开来的,要注意关注热点问题。现在命题选取的信息量非常的大,这就要求老师加强学习、及时充电,以适应形势的需要。
第二篇:2013年初中历史总复习教学建议
2013年初中历史总复习教学建议
襄阳市教研室肖永启
一、历史学科复习的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
指导思想:
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历史课教学质量和深化历史教学改革;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凸显历史学科的特色与教育功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历史,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以致用;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命题原则:
命题的总原则是:正确导向;重视基础;强调能力;全面考查;科学规范。
(1)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能力的同时,加强试题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注重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遵循课标”拟题,强化课标对教学的指导作用,注重体现《中考说明》要点。
(3)“依据教材”拟题,体现教材为“教学之本”的作用,以新课标教材为依据,试题力求体现新教材的特点,有利于指导今后教学。
(4)“强调能力”拟题,命题力求符合文科综合的特点、符合学生实际,侧重于考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题型
1、历史考试范围: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教材(人教版)。其中,中国古代史占20%、中国近代史占30%、中国现代史占10%、世界史占40%(其中,世界近代史占25%)。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历史50分。试卷分为客观卷(卷I)和主观卷(卷Ⅱ)。试卷的难度值控制在0.65-0.75之间。
2、题型结构:历史学科的主要题型有:①选择题;②简答题;③问答题;④材料解析题;⑤历史实践(活动与探究)。
三、历史复习教材专题及热点专题
教材专题
(一)中国古代史
纪年热点:208年,赤壁之战(1805周年);618年,隋朝灭亡、唐朝建立(1395周年);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灭亡(645周年);1433年,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去世(580周年);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330周年)。
1.重要朝代专题:秦、汉、三国、唐、宋、元、明、清(制度、措施、人物等);(红色为重要朝代)
2.古代文化专题(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化知识,如思想、文化、科技、人物等)
3.乡土历史专题(见《中考说明》知识考点);(重点第一、九单元。)
中国古代文化部分除考选择题外,还要注意简答题、列举题和小综合题。重要朝代部分也要考虑简答题和小综合题。
(二)侵略与反抗(不单独出,二三四专题放在中国梦中)
纪年热点: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130周年)。
1.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历次侵华战争的背景、经过及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2.近代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及其特征。
4.面对列强的侵略,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等中国人民的抗争;
爱国英雄。
(四次战争;三个条约和影响;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争及爱国英雄。)
(三)近代化探索 纪年热点: 1898年,戊戌变法(115周年);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俄国十月革命(95周年)。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推翻封建帝制。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背景、标志、旗帜、代表人物、主要内容、性质、评价等)。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的变化: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纪年热点: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85周年);1933年3月,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7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80周年)。
1.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历史意义、影响及“五四精神”内涵)。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意义)。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4.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长征的胜利)
(五)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重点)
纪年热点: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75周年);1948年9月,三大战役开始(65周年)。
1.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了解)
(2)“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3)血肉筑长城(全面抗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召开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内战烽火(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
(2)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战争的胜利)
(六)新中国的成立与主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单独出,知道大事件,如新中国成立开辟新纪元)
纪年热点: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 “三大改造”;7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周年);1963年,毛泽东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50周年);1973年,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灿型杂交水稻(40周年)。
1.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最可爱的人、土地改革)。
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五”计划、1954年宪法、三大改造完成、中共八大、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与失误、英雄模范)。
(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点,全面复习)
纪年热点: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周年);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10周年)。
1.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准备、内容、意义;民主法制:《宪法》、《民法通则》。
2.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城市: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
(2)对外开放:四个步骤: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3.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指对地位。
(八)资本主义的革命(今年重点,全面系统)与改革(去年重点)
纪年热点: 1653年,克伦威尔用武力驱散议会,成立护国政府(360周年);1688年,英国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建立(325周年);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230周年);1858年,印度章西女王领导起义军抗击英国军队(155周年);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45周年)。
1、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1)文艺复兴:历程、(思潮核心、人物、作用)。
(2)新航路开辟(经过、作用)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经过、结果、意义)
3、美国独立战争(背景、开始、领导者、美国诞生: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转折:、独立、结果、意义: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4、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开始、颁布《人权宣》、经过、高潮)
5、美国南北战争(原因、导火线、进程、1862年《解放黑人民奴隶宣言》颁布、意义)
6、俄国废除农奴制(时间、人物、内容、意义)
复习要求:本专题是世界史的重点,要全面系统的复习。
(九)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无产阶级的斗争(简单了解)
纪年热点: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65周年);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
复习要求:只掌握此条内容即可。
(十)一战(重点)、二战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纪年热点: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行者1号”飞机(110周年);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95周年);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70周年)。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两大侵略集团、大战爆发、空前灾难。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条约、评价)
①凡尔赛体系(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实质)
②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实质)
2、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二战爆发(①慕尼黑阴谋;②战争爆发;③战争扩大)。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②雅尔塔会议;③最后的胜利)
(3)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全球化趋势、影响)
复习要求:复习时,“一战”掌握主干知识,“二战”复习基础知识。
(十一)经济危机、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发展变化
纪年热点: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结束;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希
特勒建立法西斯专政(80周年)。
1、经济大危机(重点)
经济危机:(1)时间:19219~1933年。(2)地点:美国→整个资本主义世界。(3)特点:范围特别广、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2.罗斯福新政(重点)
(1)目的: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2)中心措施:调整工业、《国家工业复兴》。(3)影响: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和巩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加强。
3、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复习要求:本专题重点掌握“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其它内容简单了解。
(十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了解)
纪年热点: 1928年,苏联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85周年)。
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十月革命:时间及领导人、结果、意义: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的革命,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2)对社会主义的道路的探索:①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②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十三)三次科技革命和思想文化(了解)
1、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历程、意义);
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的到来、“发明大王”爱迪生、汽车、飞机问世);
3、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影响)。
4、科学和思想文化
(1)思想启蒙的火种:法国伏尔泰。
(2)科学的革命:现代科学之父:牛顿;物种起源的探索者: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论”。现代物理学的泰斗:爱因斯坦→相对论。
复习要求:“三次科技革命”掌握基础知识。
(十四)襄阳地方史
掌握《中考说明》考点。
热点专题
(一)中国梦(压轴题)
热点:习近平论“中国梦”
1、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围绕国家独立进行的抗争(实业家的梦想:张謇;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共和国成立后,为建设强大国家所进行的探索。
3、改革开放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必考)
热点: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在北京召开,胡锦涛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
1、党的历次会议(一大、遵义会议、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
2、党的历史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共和国成立后)。
(三)改革开放再启航(中档)
热点:2013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35年。
1、历史上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戊戌变法、明治维新、1861年改革、罗斯福新政)。
2、对外开放(丝绸之路、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
(四)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重点:抗日战争,中日关系)
热点:钓鱼岛事件、黄岩岛事件等
1、历史上的中日关系
2、历史上中华民族捍卫主权的努力(戚继光抗倭、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近代以来抗击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
(五)太空梦、航母梦与科教兴国(了解)
热点:神舟飞船、辽宁号航母
1、中国古代领先的科技
2、“两弹一星”
3、三次科技革命
(六)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全面系统)
热点:井冈山会师85周年、三大战役开始65周年
1、人民军队的建立、井冈山会师(1928年)
2、三大战役
3、抗美援朝
4、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七)资本主义的革命与改革
(八)一战、二战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热点: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九)经济危机、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发展变化
热点:1933年罗斯福新政、1993年欧盟成立
四、历史复习教学建议
1、掌握课标,研究《说明》。
要认识“课标”的重要性。“课标”是由教育部组织制订和颁布的教育教学总纲,它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党的方针政策,体现了国家对中学历史教学的要求。教科书的编写要以“课标”为依据,全面贯彻《课标》规定的历史课程目标,根据《课标》选择和安排课程内容。所以我们授课和复习都要依据课标。课标既然是我们学习和备考的依据,就要准确使用。要把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紧密地结合,通过对课标的解读,核对该课对应课标内容标准。从掌握每一个学习主题的要求,到每一课的知识点的落实,都要贯彻到位,只有解读课标,明确教学任务,才能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2、注重理解,强化能力。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其核心是历史思维品质,如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锐性等,引导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习惯,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扎实训练,重在落实。
要抓基础,基础抓实了,知识积累多了,方法掌握了,自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提练的能力也就提高了。检测课堂化,要时常检测过关。学生要以不变应万变,达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到学生知识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用“历史的思维”思考问题的一种素质。
4、加强学习,关注热点
“历史就是过去了的现实,而今天的现实也将会成为明天的历史”,所以历史与现实是不能完全割裂开来的,要注意关注热点问题。现在命题选取的信息量非常的大,这就要求老师加强学习,既要学习课本相关知识,还要学习课本上没有的知识面,及时充电,以适应形势的需要。
第三篇:2009年初中历史总复习教学建议(本站推荐)
2009年初中历史总复习教学建议
2009年历史学科的中考首次实现全市统一使用新课标教材,因此,为了搞好今年的历史复习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历史学科的命题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
根据襄教文[2008]175号中考文件精神,今年历史学科的命题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如下:
指导思想:
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历史课教学质量和深化历史教学改革;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凸显历史学科的特色与教育功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历史,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有利于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以史为鉴,学以致用;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和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命题原则:
命题的总原则是:正确导向;重视基础;强调能力;全面考查;科学规范。
(1)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能力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加强试题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注重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遵循课标”拟题,强化课标对教学的指导作用,注重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中考说明》要点。
(3)“依据教材”拟题,体现教材为“教学之本”的作用,以新课标教材为依据,试题力求体现新教材的特点,有利于指导今后教学。
(4)“强调能力”拟题,命题力求符合文科综合的特点、符合学生实际,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初中文科综合重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教学建议
1、掌握课标,研究《说明》。
要认识“课标”的重要性。“课标”是由教育部组织制订和颁布的教育教学总纲,它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党的方针政策,体现了国家对中学历史教学的要求。教科书的编写要以“课标”为依据,全面贯彻《课标》规定的历史课程目标,根据《课标》选择和安排课程内容。所以我们授课和复习都要依据课标。课标既然是我们学习和备考的依据,就要准确使用。要把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紧密地结合,通过对课标的解读,核对该课对应课标内容标准。从掌握每一个学习主题的要求,到每一课的知识点的落实,都要贯彻到位,只有解读课标,明确教学任务,才能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2009年《中考说明》是根据课标和教育局文件精神拟定的,是考试的指导性文件,要加大对《说明》的研究,深刻领会其精神,学透学深,学以致用,要明白考什么,怎样考,要知道今年又变化了多少,为什么这样变化,这样变的背景是什么,如何应对等。要深入分析样卷的特点,明了形式,并制订相应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找准复习的方向。
2、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突出重点,夯实基础知
根据这三年来的中考试卷,历史学科所考查的是课本中最基本的知识点。中考考纲也明确规定,中考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因而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找准方向,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克服盲目性,避免做无用功,减轻负担,提高复习备考效率。
因此,不管中考模式怎么变,归根到底必须抓实抓细基础知识的掌握,即在第一轮复习中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史实、最基本的概念,按照章节过关、单元过关、讲练结合的方法,讲清每一单元的历史发展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关键史实、重要概念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
只有这样,学生具备了较扎实的“双基”,才能进一步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析解决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过五关斩六将。
3、注重基础知识专题化、综合化复习,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
在复习教材基础知识过程中,完成了由薄变厚,掌握了大量信息,但学生一时难以消化、吸收。为使学生真正掌握基础知识,迫切需要将这些知识进行系统化、专题化整理,即由厚变薄。
在复习时以历史主干知识为枢纽,以线索为网络,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丰富和敏感的联想、想像能力,及时把同类型历史知识归并起来形成专题。
专题复习不仅要纵向联系,也要横向联系。例如:复习三次工业革命这一专题时,学生要从时间、重要发明、标志等基本史实入手,并在具体例子当中活学活用。
4、注重能力 训练到位 提高准确率
(1)留给学生一些时间、空间内化基础知识
“任何知识的获得都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内化才有可能”。在前阶段复习中,教师一直把握着方向、复习方式、复习进程、复习内容,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而在复习的后一阶段,要给学生留一点时间、空间,让他们自己梳理、内化知识,以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这实际上是让学生带着书本、带着问题走向老师,是一个主动消化、真正内化的过程,这比教师从头至尾滔滔不绝地讲,一味的强灌,效果要好得多。
(2)重视学法指导,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学法指导要贯穿复习过程的始终,但是各个阶段应有所侧重,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
第一阶段把提高阅读、理解、应用材料及比较分析的方法与作为重点,注意培养多种记忆能力和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第二阶段重点培养训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侧重于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的训练。这一阶段要求学生把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要努力做到以下三方面:(1)反复记忆、重点记忆,理解记忆结论;(2)精选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3)整理重点专题知识体系,注重知识点之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每周进行一次“模拟仿真”演练,并适时回归教材。
(3)强化审题能力和答题技巧的规范化训练,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每次考试都会有一部分学生因审题不清,粗心大意,导致不必要的失分。所以在平时复习中,在这方面要多加指导。因此,教给学生如何审题很重要,如材料题要先看问题再看材料,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看题目要看关键词,答题也要答到关键词。
要结合学生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讲解答题思路、方法、模式,总结正确的审题解题方法,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达到巩固深化基础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和效果。
5、关注热点问题,正视历史与现实,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学习历史是为了鉴往知来。中考不回避热点。当今社会重大的时政、社会热点问题常被用作中考命题的背景材料,因此要注重时政热点,应用历史知识、观点去解释当代问题。
因此,在复习中要注重历史知识与社会热点相联系,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弄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
概括地说,就是要以热点问题带动历史知识,以历史知识丰富社会热点,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文科综合毕业、升学考试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考查本届毕业年级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教材的有关内容。考试内容及要求力争做到“稳中求变,变中创新”。所谓“稳”,即 指导思想不变;考试形式不变(闭卷考试);组卷形式不变(与思品、地理合卷);试卷结构不变(第Ⅰ卷和第Ⅱ卷);分值不变(50分);知识内容比例不变;题型不变(选择题、非选择题)。
(一)历史考试范围: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教材(人教版)。其中,中国古代史占20%、中国近代史占30%、中国现代史占10%、世界史占40%(其中,世界近代史占20%)。
今年历史考试范围与去年相比最大的变化表现在:一是扩大了中国古代史的考试范围(原仅考中国古代文化史);二是改变了各内容板块的权重。这些变化更符合课程设臵(2学年中国史)和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历史学科的教育目标。
(二)内容要点:
本部分《中考说明》要点与去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中国古代史”删
(五)2“唐朝的建立”;修改
(六)1为“岳飞抗金”。“中国现代史”删
(五)3“走向世界体育强国”;“世界史”删
(八)4“动荡的中东”,增
(八)2、5“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的改革”、“科索沃战争”。
1、中国古代史部分
复习要求如下:一是掌握重要历史朝代,即秦汉、三国、隋唐以及元明清时期的一些重
四、考试形式及基本题型
1、考试形式
(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政治、历史、地理三科构成文科综合卷,卷面总分为120分,其中政治、历史各50分。试卷分为客观卷(卷I)和主观卷(卷Ⅱ)。客观卷为选择题,主观卷为非选择题,采用网上阅卷。
(2)试题难度:试题难易度比例适当,低中高档题目的大致比例为7:2:1。试卷的难度值控制在0.65-0.75之间。
(3)试卷版面: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卷纸”(具体版面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2、题型结构
(1)历史学科的主要题型有:①选择题;②简答题(议一议、动脑筋、看图分析、判
断思考、读史明理、列举事例、讲历史故事、历史的启示等);③问答题;④材料解析题;⑤历史实践(活动与探究)。
(2)题型比例:题型题量分值分配要求
①选择题10题10分每小题1分
②非选择题6-8题40分中古1-2题、中近2题、中现
1题、世界2-3题、综合1题
(3)历史实践题(活动与探究)以活动探究类为主,如“历史游记”、“寻访历史遗迹”、办展览等(改错类、论文类尽量少考)。
(4)试题特点和风格可参考去年中考历史试题、《中考说明》样卷、全市及市直期末调研测试试卷。
五、历史热点追踪
近几年,以社会热点和时政大事作为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背景来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整理、运用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的试题经常出现。主要通过学生对热点和身边发生的历史的观察和理解以考查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些大事是很必要的。今年的热点主要有:
(1)2009年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八十年前也有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今昔对比,如何正确应对危机在危急中求生存是全球人民关注的大事。
(2)2009年是澳门回归十周年纪念。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给我们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提供了途经,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反对分裂是中国人民关注的热点。
(3)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庆。六十年的风风雨雨让我们伟大的祖国逐步强大,在当今这种特殊的国际大气候下,即将举行的国庆六十年阅兵更是让人期待和振奋!今年还是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
(4)2009年还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和中美建交三十周年。在世界政治格局风云变幻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地位的变化更加彰显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这都有利于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察.(5)关注家乡的历史变迁和历史遗迹等等。
(6)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建议
减负增效,打造优质历史课堂
临朐县龙泉中学 李霞
各位老师上午好,受冯老师之托,接合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一下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建议,希望我们共同探讨,共同提高。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谈一下。首先,是初、高中历史的衔接问题。第二个方面,是教学的几点建议。初高中历史的衔接,首先是教材内容的衔接。
初中“通史+单元”的形式,基本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编排。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基本规律。高中课程内容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组合,打破了以往历史历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以“模块十专题”形式构建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必修包括政治、经济、文化3大模块共25个专题:选修含历中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6个摸块。
其次,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历史教材比较注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故事性。以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多视角、多层次的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偏少。对历史上活生生的人的思想,人的精神意识、品质修养学习偏少。
高中历史教学会继承衔接初中历史教材的史话教学,激趣导学的教学理念。更要重点的补充完善高中历史新教材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历史教材中丰富、高尚的人文品格、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在青少年可塑性较强的高一年级,培养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根据初中历史教材的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我主张从以下七个方面组织教学:
一、重理解
要想学好历史,必须根据历史学科的知识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所有的学习方法都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历史知识,才能消化、掌握,最终达到运用的目的。
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弄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发展规律,就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就能抓住要领,从而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大事既多又重要,学生很难掌握。若先理解了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经济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等,再把二战的经过简单的整理为下面的内容,学生从心里感觉明了、简单多了,掌握也就不难了。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二战局部爆发
1938年台儿庄战役,慕尼黑阴谋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1940年德国空中闪击英国
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二战不断扩大
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意大利投降
1944年诺曼底登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雅尔塔会议,中共七大,德国日本先后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归祖国,联合国成立
又如:学习美国独立战争时,学生若先理解了战争爆发的背景,以及整个战争的来龙去脉,就可以把战争过程简单概括为:
1、爆发:1775年莱克星敦的枪声
2、建军: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后
3、建国: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
6、合约: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二、理线索
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是学好历史的又一关键。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提纲挈领的把教材的知识点编织起来,穿线结网,构成清晰的历史发展轮廓。这样做能使教材内容条理清楚,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例如:初中《中国历史》四本书,包括上下五千年,两年学完。学生大多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普遍认为内容多,头绪杂,事件零乱。这就需要引导学生理清中国历史发展的总线索:抓住17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1949年,1978年6个重要年代,并分析这6个重要年代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必然性,就可以知道我国的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5种社会形态。同样,可理清世界历史发展的总线索,抓住三四百万年前、公元前3500年、476年、1640年、1917年这几个重要年代,认识这几个重要年代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地位和影响,就可以知道世界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形态。这样,可以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概况和时间的分期,这为学生再具体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知识准备了条件。
又如中国近代史内容繁杂又非常重要,可引导学生把教材内容理解为两条线索①列强侵华史,包括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等一系列列强侵华活动②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史,包括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到新中国成立前,各阶级各阶层人民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反抗中外反动势力的历史。列强侵华史是中国人民抗争史和探索史的背景,中国人民抗争史和探索史是列强侵华史的必然结果。
三、编口诀
编口诀是教学实践中的常用方法,利于我们把繁多杂乱的历史事件简单化。用编口诀的方法,非常适应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例如中国历史的朝代顺序,死记硬背往往效果不佳。我们可以借助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中我国历史朝代顺序口诀,并稍加改动为: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西东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辽宋夏金元,明清王朝完。
又如学习中国古代史《春秋和战国的纷争》,用口诀很快就能掌握战国七雄的名称和相对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再中央。
四、制图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采用示意图、表格等形式,使历史知识前后连贯,形成系统,使纷繁的历史史实脉络分明,条理清晰,便于比较。这样做既能大大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又能“减负增效”。
例如学习世界历史《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时,用表格列出四大文明古国的基本情况,既条理清楚,简明醒目,利于学生比较记忆,又加强了中外历史的联系,使同类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同样,我们还可以用表格列出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情况、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情况、两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情况、列强侵华的基本情况等。
又如学习中国历史《秦王扫六合》时,采用示意图列出秦朝疆域四至,不仅简明、醒目,而且直观、形象,便于对照地图,掌握方位。同样方法我们可以列出其他朝代的疆域图、丝绸之路路线图等。
五、善归纳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能使学生受益终生。归纳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把同一时间的不同历史事件进行归纳,不同时间的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归纳,还可以把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相关内容,总结归纳出关键词。
例如中国近代史三个条约的内容非常重要,可先引导学生出谋划策,教师集思广益后公布结果,《南京条约》归纳为:割岛、赔银、开埠、协税。《马关条约》归纳为:二、三、四、厂。《辛丑条约》:赔拆允兵驻,严禁划允居。
又如1927年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大事很多,归纳在一起,更能看出其中的内在联系,也利于学生系统把握历史知识:1927年,北伐胜利进军、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六、套公式
有些复杂的历史知识,可以总结归纳出基本公式,再根据基本公式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进行适当扩充,这样就可以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也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例如,古代史所有战争影响的公式就是:灾难+联系。即给人民带来灾难,客观上加强了经济文化联系。由此可推出春秋争霸战争影响、三国两晋南北朝等分裂时期战争的影响、希波战争的影响、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影响、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等。
又如古代史所有友好交往事件的影响的公式就是:联系+交流与发展。即加强了双方的联系,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由此可推出丝绸之路的影响、郑和下西洋的影响、阿拉伯商人的贡献等。
七、找规律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有规律的历史知识很多,只要掌握了其中之一,马上就能掌握其他规律相同的历史知识。若引导学生发现了这些规律,往往会事半功倍。例如世界历史中,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就有共同规律:都是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最终导致革命的爆发。而且这三国资产阶级革命都有导火线、领导人、纲领文件等,革命影响也具有规律性,都是①推翻了旧的统治②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推动了世界进步。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们还会发现许多间隔时间相同的历史事件,有10年、100年等,借助这个规律,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例如1901年《辛丑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1921年中共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1年皖南事变,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等等。
教有法而无定法,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五篇:2013年初中历史总复习教学建议
2013年初中历史总复习教学建议
教材专题
(一)中国古代史
纪年热点:208年,赤壁之战(1805周年);618年,隋朝灭亡、唐朝建立(1395周年);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灭亡(645周年);1433年,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去世(580周年);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330周年)。
1.重要朝代专题:秦、汉、三国、唐、宋、元、清、明(制度、措施、人物等);(红色为重要朝代)
2.古代文化专题(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化知识,如思想、文化、科技、人物等)
3.乡土历史专题(见《中考说明》知识考点);(重点第一、九单元。)
中国古代文化部分除考选择题外,还要注意简答题、列举题和小综合题。重要朝代部分也要考虑简答题和小综合题。
(二)侵略与反抗(不单独出,二三四专题放在中国梦中)
纪年热点: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130周年)。
1.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历次侵华战争的背景、经过及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2.近代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及其特征。
4.面对列强的侵略,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等中国人民的抗争;爱国英雄。
(四次战争;三个条约和影响;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争及爱国英雄。)
(三)近代化探索 纪年热点: 1898年,戊戌变法(115周年);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俄国十月革命(95周年)。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推翻封建帝制。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背景、标志、旗帜、代表人物、主要内容、性质、评价等)。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的变化: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纪年热点: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85周年);1933年3月,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7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80周年)。
1.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历史意义、影响及“五四精神”内涵)。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意义)。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4.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长征的胜利)
1.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了解)
(2)“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3)血肉筑长城(全面抗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召开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内战烽火(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
(2)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战争的胜利)
(六)新中国的成立与主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单独出,知道大事件,如新中国成立开辟新纪元)
纪年热点: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 “三大改造”;7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周年);1963年,毛泽东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50周年);1973年,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灿型杂交水稻(40周年)。
1.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最可爱的人、土地改革)。
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五”计划、1954年宪法、三大改造完成、中共八大、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与失误、英雄模范)。
1.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准备、内容、意义;民主法制:《宪法》、《民法通则》。
2.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城市: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
(2)对外开放:四个步骤: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3.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指对地位。
(八)资本主义的革命(今年重点,全面系统)与改革(去年重点)
纪年热点: 1653年,克伦威尔用武力驱散议会,成立护国政府(360周年);1688年,英国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建立(325周年);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230周年);1858年,印度章西女王领导起义军抗击英国军队(155周年);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45周年)。
1、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1)文艺复兴:历程、(思潮核心、人物、作用)。
(2)新航路开辟(经过、作用)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经过、结果、意义)
3、美国独立战争(背景、开始、领导者、美国诞生: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转折:、独立、结果、意义: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4、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开始、颁布《人权宣》、经过、高潮)
5、美国南北战争(原因、导火线、进程、1862年《解放黑人民奴隶宣言》颁布、意义)
6、俄国废除农奴制(时间、人物、内容、意义)
复习要求:本专题是世界史的重点,要全面系统的复习。
(九)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无产阶级的斗争(简单了解)
纪年热点: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65周年);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
复习要求:只掌握此条内容即可。
(十)一战(重点)、二战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纪年热点: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行者1号”飞机(110周年);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95周年);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70周年)。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两大侵略集团、大战爆发、空前灾难。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条约、评价)
①凡尔赛体系(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实质)
②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实质)
2、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二战爆发(①慕尼黑阴谋;②战争爆发;③战争扩大)。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②雅尔塔会议;③最后的胜利)
(3)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全球化趋势、影响)
复习要求:复习时,“一战”掌握主干知识,“二战”复习基础知识。
(十一)经济危机、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发展变化
纪年热点: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结束;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希特勒建立法西斯专政(80周年)。
1、经济大危机(重点)
经济危机:(1)时间:19219~1933年。(2)地点:美国→整个资本主义世界。(3)特点:范围特别广、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2.罗斯福新政(重点)
(1)目的: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2)中心措施:调整工业、《国家工业复兴》。(3)影响: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和巩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加强。
3、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复习要求:本专题重点掌握“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其它内容简单了解。
(十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了解)
纪年热点: 1928年,苏联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85周年)。
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十月革命:时间及领导人、结果、意义: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的革命,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2)对社会主义的道路的探索:①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②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十三)三次科技革命和思想文化(了解)
1、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历程、意义);
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的到来、“发明大王”爱迪生、汽车、飞机问世);
3、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影响)。
4、科学和思想文化
(1)思想启蒙的火种:法国伏尔泰。
(2)科学的革命:现代科学之父:牛顿;物种起源的探索者: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论”。现代物理学的泰斗:爱因斯坦→相对论。
复习要求:“三次科技革命”掌握基础知识。
(十四)襄阳地方史
掌握《中考说明》考点。
热点专题
(一)中国梦(压轴题)
热点:习近平论“中国梦”
1、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围绕国家独立进行的抗争(实业家的梦想:张謇;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共和国成立后,为建设强大国家所进行的探索。
3、改革开放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必考)
热点: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在北京召开,胡锦涛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
1、党的历次会议(一大、遵义会议、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
2、党的历史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共和国成立后)。
(三)改革开放再启航(中档)
热点:2013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35年。
1、历史上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戊戌变法、明治维新、1861年改革、罗斯福新政)。
2、对外开放(丝绸之路、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
(四)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重点:抗日战争,中日关系)
热点:钓鱼岛事件、黄岩岛事件等
1、历史上的中日关系
2、历史上中华民族捍卫主权的努力(戚继光抗倭、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近代以来抗击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
(五)太空梦、航母梦与科教兴国(了解)
热点:神舟飞船、辽宁号航母
1、中国古代领先的科技
2、“两弹一星”
3、三次科技革命
(六)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全面系统)
热点:井冈山会师85周年、三大战役开始65周年
1、人民军队的建立、井冈山会师(1928年)
2、三大战役
3、抗美援朝
4、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七)资本主义的革命与改革
(八)一战、二战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热点: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九)经济危机、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发展变化
热点:1933年罗斯福新政、1993年欧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