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繁星 高效教案
二 繁星
巴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2、诵读课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生的联想和想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案
1、作者简介
巴金(1904~),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可谓德高望重的文学泰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2、《繁星》的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轮抵达马赛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探究案
1、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三次观察繁星的时间、地点和三次看星感受的词句;
2、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词句;
3、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明确:
1、“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三人还在跑呢!”
2、按时间顺序标志有“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
3、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二段):描写“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第四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训练案
《练习册 》1——3.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浩渺的星空历来让人浮想联翩有人说,每一颗星都是逝去的亡灵,他们在俯瞰着芸芸众生也有人说,其实那些星星只不过是混沌未开的虚无,种种美好的传说不过是人们对宇宙无知的一种表现那么在你眼里,星天究竟是什么呢?每次遥望星空,你都回有哪些感受呢?五四运动之后,有一位中国作家,经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宇宙直接对话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呢?
二、完成预习案
三、完成探究案
四、完成训练案
五、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背诵第3段;
2、查找搜集有关星星最新信息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预习案
1、搜集你知道的有关星的知识
2、诵读第三段 探究案
1、研究比较三次看繁星的情景与感受有什么不同讨论为什么不同(探究练习二)“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明确: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第一次“望着星天„„母亲的怀里似的”母亲的怀抱总给人以温馨的,表依恋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和我谈话一样”表达了与星之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的知心之情
2、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幺样的感情?
教师点拨:作者运用你认得方法,把繁星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觉得它们正友好地对“我”霎眼,同“我”小声地说话,突出了舒心、安详、陶醉之感,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3、阅读第4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那个天上的巨人”指什么?
——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 ②怎样理解“那个巨人还在跑”?
——一是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二是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此题如学生提出其它理由,只要合理即可)训练案
1、《练习册》4.2、仿写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述作者情况
2、抽查背诵对第三段的背诵情况
二、完成预习案
三、完成探究案
四、完成训练案
五、总结: 作者在课文里,写的是三次看繁星的感受,就是为了表达他对星天的酷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七、作业设计与布置: 完成《练习册》阅读 板书设计 繁 星 巴 金
从前 小时侯望星天 对星天的依恋
三年前 回忆三年前望星星 与星星的伙伴之情 对繁星的热爱 如今 在海上望星星 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对光明的追求 有一夜 船上观星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篇:繁星教案
巴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2、诵读课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生的联想和想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教学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繁星是常见的,引起过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你一定也观察过天上的繁星,你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好,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灿烂,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女学生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让星星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五四运动之后,有一位中国作家,经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宇宙直接对话。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呢?(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三、合作探究
1、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同学:
①
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三次观察繁星的时间、地点和三次看星感受的词句; ②
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词句; ③
理清文章结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要求学生先回忆自己观察繁星的方法和感受;再看看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并与之比较不同之处。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参考答案)
①“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三人还在跑呢!” ②按时间顺序。标志有“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③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第二部分(第二段):描写“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第三部分(第三~第四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四、反馈点拨
1、研究比较三次看繁星的情景与感受有什么不同。讨论为什么不同。“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教师点拨:这个不相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2、《繁星》
2、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幺样的感情?
教师点拨:把繁星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觉得它们正友好地对“我”霎眼,同“我”小声地说话,突出了舒心、安详、陶醉之感,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3、阅读第4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那个天上的巨人”指什么?
——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②怎样理解“?”
——一是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二是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此题如学生提出其它理由,只要合理即可)
五、能力提升
1、体会“看,那个巨人还在奔跑呢?”中“看”和“呢”的表达效果。
教师点拨:一个“看”字,呼唤读者,感情上与读者直接交流,更能引人注意,一个“呢”字,表示动作正在继续,显得更加生动。
2、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精妙之处,并说说其表达效果。教师点拨:十分生动形象的写出自己与大自然的融合,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
六、学习总结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第3段;
2、查找搜集有关星星最新信息的资料,结合文学分小组出一份手抄报。
八、板书设计 繁
星 巴
金
从前
小时侯望星天
对星天的依恋
三年前
回忆三年前望星星
与星星的伙伴之情
对繁星的热爱 如今
在海上望星星
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对光明的追求 有一夜
船上观星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九、教学反思
第三篇:繁星教案
三垛镇三垛初中
七
年级语文备课组
二 繁 星
教学目标:
1.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亮标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提示学生重要词的读音:
纳凉 静寂 半明半昧 霎眼 模糊 摇摇欲坠 ......2.了解作者
四、整体感知:
1.讨论表格完成情况
2.朗读作者看星感受的语句,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想想,为什么会不相同?
五、合作探究:
1.请再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并赏析。(提示:比喻、拟人、排比等)2.领会加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1)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2)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3)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六、拓展延伸:
结合看星的经历感受,模仿本文虚实结合的写法,按照下面的句式写一段你面对碧海蓝天产生的联想和想象,100字左右。
渐渐地
,我仿佛看见
,我仿佛听见
,我觉得。
七、课堂练习,师生共析:
八、布置课后作业: 见导学案
第四篇:《繁星》教案
《繁星》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形,义: 半明半昧 静寂 霎眼 星群密布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3.欣赏文中描写的观看繁星的情景,领悟作者表达的感受.4.热爱生活,学会欣赏身边的美.教学重点,难点: 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的表达感情.教学时数: 一课时.课前准备: 教师:(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2)向学生提供有关资料,以便学生正确把握课文内容.a.作者简介.b.写作背景.学生:(1)阅读课文及教师提供的材料.(2)普通话诵读课文,查工具书读准字音.(3)熟读课文第三段.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二,导入新课: 巴金热爱大自然,对夜空繁星的情景进行了观察感受,文中是如何写观察到的情景及感受的,让我们来仔细研读课文.三,研读课文: 1.根据文后“探究练习一”第一句,理清课文结构.(学生先个人思考,然后讨论发言)参考意见: 第一部分(第1段): 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第二部分(第2段): 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第三部分(第3~4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2.作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繁星进行了观察,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这些感受(学生先用铅笔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然后与前后左右同学探讨交流,准备在全班发言)参考意见: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话.”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意见: 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的表达感情.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是为了突出他看繁星时温馨甜美的感受;把星天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和谐的感受,它们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4.细读课文第三段:(1)学生多种形式朗读.(2)理解本段中心:写“我”每晚在美的环境中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3)理清思路: 仰 望 ——> 欲 睡 ——> 沉 睡(1—4句)(5—8句)(9—10句)(4)按以上思路逐层分别背诵,然后合成背诵全段.5.阅读第五段,思考并回答问题:(1)“那个天上的巨人”指什么
——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2)怎样理解“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 一是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二是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此题如学生提出其他理由,只要合理亦可)四,作业
1.诵读全文并背诵第三段.2.你观察过夜晚的星空吗 请写出你的感受.3.搜集有关星空的故事,并以文字记录下来.
第五篇:《繁星》教案
《繁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是“亲近文学”专题,目的是引导初一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步入文学的殿堂。《繁星》这一课既是文学大家巴金所作,又具有语言生动传情,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与特点,是引导学生初步接触文学的短小精悍的佳作。文章围绕看繁星。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书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好享受。
学习目标
一情感目标: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也能观察自然、热爱自然。
二能力目标:理解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三知识目标: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策略
一在朗读中逐渐进入情境,初步体会美好的感情/
二在研读中联系学生实际、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感受。
课时安排 二 课时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巴金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曾读过郭沫若的一首诗《天上的街市》,背给大家听一听“远处的街灯明了,/好象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是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夜晚闪烁的群星带给了诗人无穷无尽的想象,给诗人以灵感,你有没有类似的感受呢?(生交流)。今天,我们来共同看看巴金对繁星有怎样的观察和感受。
二、初读课文,扫清学习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标识出生字、词
2查字典学习,补充:
萤:萤火虫 荧:荧光屏 莹:晶莹
模:mo模型、楷模mu模样、模具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3交流作者情况
学生交流预习时查阅的巴金的有关资料、介绍有关作品(如《家》、《春》、《秋》)的情况等。
三、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指导朗读。
朗读一篇文章,首先要确定感情基调,对每句话来说,又要初步明确是用上扬调、平直调、曲折调、下抑调中的哪一种来表情达意:在一句话中,还要确定变音及重音的读法。
以第一段为例,师范读,表达朗诵全文。
2配乐朗诵
配舒缓的《小夜曲》,每生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读后谈自己这样处理的理由。让学生尽情朗读,以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当中。对朗读有特点的每一处地方都给予肯定,以激励学生。
3整体感知
说出作者四次看繁星的时间、地点,大致了解,四次看繁星的情次和感受。或者填下表。
时间 地点 情景和感受
四、小结 由学生小结,师补充即可
五、作业 在日记中写一写你观察天上的繁星的情景,并写出你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交流日记{师:从同学们的日记当中,可以看出大家观察繁星的方法和感受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同学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有的同学在天文望远镜前驻足,今天,我们来共同领略一下巴金眼中、心中,笔下的繁星是怎样的。}
二、研究性阅读
1、作者三次看星的情况和感受有什么不同?请同学拿手起笔在书上画出来,并思考:为什么三次看星情况和感受会不同。(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实在有难度,可以小组内合作,交流)
明确;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第一次“望着星天……母亲的怀里似的。”母亲的怀抱总给人以温馨的,表依恋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和我谈话一样。”表达了与星之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的知心之情。
注意:由于学生的性格和感悟不同,答案肯定不禁相同,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尊重学生的见解。3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一些生动的修辞,你能找出来并分析一下妙在何处吗?全班交流。4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段,再读第三段,回味、感悟。
三、质疑反思
文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的或认为不恰当的地方说出来,大家商讨。
可能有学生会问:“第2段中,为什么星光“微小”。作者还是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呢?
四、延伸拓展
多媒体放映夜空的星座图多幅,师旁白:巴金读过不少天文学方面的书,认得一些星,那是20世纪20年代初的事了。在2003年的今天,人们对宇宙星空有了更深的探索。请同学们利用你眼前的微机,上网查
询有关资料,可以是文字、图片、录音片等,与大家共享。
全班交流,欣赏。
五、小结 由学生小结,师补充即可。
六、作业 以下三个作业任选一项,下节课交流。
1将自己看繁星的经历写成一篇小散文。
2自制一个与本文内容有关的幻灯片。
3画一幅画,并提上适当的文字。
板书:
二 繁 星
巴金
从前 家乡 热爱自然
三年前 南京 看繁星
如今 海上 向往美好生活
《繁星》 学习目标:
1、能在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2、通过对《繁星》的学习,学会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能在课堂内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2、查阅有关写星星的诗词加深对繁星的认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情境导入: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曾经有人讲过,每个人都有一颗守护自己的星星,当我快乐时、悲伤时,我都会在夜晚的星空中寻找那颗守护我的星星?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播放《秋日的喁语》的音乐)学生思考 2 组织交流、评价 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个特喜欢看天上繁星的人,许多年前,十九岁巴金在去欧洲的轮船上也曾仰望星空,在他年轻的心中激起了许许多多的感受,下面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自由朗读巴金的《繁星》,让我们随他一起去看星星,听听他看星星的感受。
要求:初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时间、地点、感受。阅读、在书上关键处圈点勾画,讨论 组织学生交流 交流,学生互评
第二块:比较作者与自己看繁星的感受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问题创设: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感受都不一样,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 你看繁星的感受与巴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思考 2 组织交流、评价 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块:语文活动:望星空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创设:作者的文章写得很美,仿佛将我们也带入那美丽的夜晚与他一同仰望天空中的繁星,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小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够将星星写得这么美?(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并作分析)朗读,思考,交流 2 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星空图再进行描写,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写片段、交流、评价 教师提醒运用联想与想象,并注意修辞手法、运用诗句 课后学习:整理修改自己的小文章。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望星星的情况和感受。
2、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并形成书面材料。教学重点、难点:重视阅读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纳凉(nà)半明半昧(mèi)摇摇欲坠(zhuì)霎眼(shà)静寂(jì)舱面(cang)
2、解释下列词语。纳凉:乘凉。
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昧:昏暗。霎眼:眨眼。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模糊:不分明,不清楚。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巴金,生与904年,四川成都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的主要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解题
繁星是常见的,却引起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巴金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看繁星的感受。你有这样的感受吗?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思考:作者是怎样写他“从前” “三年前”“如今”看繁星的感受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从前”看繁星,“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看繁星,这些星光“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看繁星,“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总之,在作者笔下,繁星是如此的亲切,观看繁星又是一件美好的事。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第4段)朗读最后一段,展开联想、想象。思考: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段内容的?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明确:第四段写“我”在别人的指点下认识了壮如“巨人”的星座,感受到了“巨人还在跑”的乐趣。如果说第三段是从面上泛写海上看繁星,那么,第四段就是从点上特写海上看星座。
让学生发挥想象,动手画一画“天上的巨人”。
五、品味语言 思考:
下面几句话,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谈话,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1、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2、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3、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明确:第一句写作者小时侯望星天的感受——甜蜜、温馨,侧重于表达对星天的依恋之情。第二句写作者三年前望星天的感受——亲密、投机,侧重于表达对星星的伙伴之情。第三句写作者如今在海上望星星的感受——惬意、信赖,侧重于表达对星星的知心之情。这几句都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在讨论时,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受,不强求同样的答案。
六、探究
你一定也观察过天上的繁星,你有哪些感受?比较一下,你的感受与巴金的感受有没有什么不同?
七、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段意 明确:
课文围绕看繁星,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表达了作者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
第一部分(第1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第二部分(第2段),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第三部分(第3——4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八、小结
中心意思:课文按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九、布置作业
1、背诵第3段。
2、完成课后思考练习题。繁星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按时间顺序的写法。
2、欣赏文中描写的观看繁星的情景,领悟作者表达的感受。
3、根据学生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写作、口述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的表达感情。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内容及学习方式:
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自主、合作探求课文的内容及其表达感情的方法。
二、课前准备:
1、教师: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向学生提供有关资料,以便学生正确把握课文内容。
a.作者简介。
巴金,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b.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上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芳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塞。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3)制投影片。
2、学生:
(1)阅读课文及教师提供的材料。
(2)熟读课文第三段。
(3)普通话诵读课文,查工具书读准字音。
三、教学过程: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简述课文内容;
(2)要求学生以普通话流利的朗读课文,从而检查学生课前是否阅读了课文。
2、导入新课:
巴金热爱大自然,对夜空繁星的情景进行了观察感受,文中是如何写观察到的情景及感受的,让我们来仔细研读课文。
3、研读课文:
(1)根据文后“探究练习一”第一句,理清课文结构
(学生先个人思考,然后讨论发言)
参考意见:
第一部分(第一段): 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二段): 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四段): 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2)作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繁星进行了观察,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这些感受?(学生先用铅笔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然后与前后左右同学探讨交流,准备在全班发言)参考意见: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话。”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意见:
运用了比喻、拟人、使文章生动、形象的表达情。
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是为了突出他看繁星时温馨甜美的感受;把星天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和谐的感受,它们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4)细读课文文第三段:
a.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b.理解本段中心:写“我”每晚在美的环境中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
c.理清思路:
仰
望
——> 欲
睡
——> 沉
睡
(1—4句)
(5—8句)
(9—10句)
d.按以上思路逐层分别背诵,然后合成背诵全段。
(5)阅读第五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a.“那个天上的巨人”指什么?
——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
b.怎样理解“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
一、是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
二、是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
(此题如学生提出其他理由,只要合理亦可)
四、作业
1、诵读全文并背诵第三段
2、你观察过夜晚的星空吗?请写出你的感受。
3、搜集有关星空的故事,并以文字记录下来。
(可参看课本第21,22课的写法)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内容及方式:
围绕星空这一话题进行写作与口述实践活动。
二、课前准备:
1、教师督促学生切实完成前一课时作业,了解掌握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情况。
2、为本课时活动取名——“争当星空知识之星”。
3、制作“星空知识之星”皇冠帽作为奖品。
三、教学过程:
1、学生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5分钟)
2、学生修改并熟悉自己准备的材料,也可互相修改提意见。(5分钟)
3、分四人组交流发言。
4、全班交流(自荐,小组推荐均可)(20分钟)
5、学生评选出参加班级做交流的最佳人选并说说理由。(人选可控制在2~3人,酌情而定)
6、当选人授予“星空知识之星”皇冠帽。
(5、6两项 5分钟)
7、教师搜集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并推荐大家阅读。
四、作业:
1、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后始知深”,强调的是“心中悟”,写一段话谈谈自己对“悟”的认识。
2、读巴金的《星》,思考问题:作者由眼前的星空景色联想到了哪些人生的感悟?
星
巴
金
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天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
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哀诉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对蓝空的星星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天上的安慰。
在上海一个小小的舞台上,我看到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献给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赞叹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星星。”望着蓝空里眼瞳似的闪烁着的无数星星,他的眼睛润湿了。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吧。
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想到这,我的眼睛也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