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6课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4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6课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6课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6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1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学设计

罗定实验中学

黄宇飞

一、目标解读 :

1、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知道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作用。②理解罗马法的演变与罗马帝国扩张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培养学生全面、整体的思考问题。

③理解罗马法对后世法律体系的影响,促使学生通过对比、联系更清晰的从历史纵面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找罗马法的内容及《人权宣言》、《权利法案》和拿破仑时期的《法国民法典》等相关内容,使学生学会收集资料,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并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小组讨论罗马法的内容所体现西方文化精神的基础和分析中西法律发展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思维,加深其对现实的关注。

③以案说法,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④通过资料研读、问题探究分析罗马法的内容和实质,以及对于维系罗马帝国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现实的关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罗马在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罗马法制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2、课程标准:

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二、教材分析

沿着西方政治文化上溯其源头,就是古希腊、古罗马。古希腊人以其睿智创造了两个名词“公民”“民主”,影响了直至今天整个西方的历史。而古罗马的法律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其中蕴涵的“公平”、“公正”的原则虽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直至今天仍然是人类为之追求的法律目标。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也为下一个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作了铺垫。

三、教学方法与操作说明: 1.【执教理念与方法】

从师生定位上:教师做引导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内容上,依据课标,整合教材,大胆取舍,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具体教学方法:小组合作 探究 法,师生互动教学。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罗马法的内容和影响

(2)教学难点 :习惯法向成文法发展的原因;公民法向万民法发展的原因

3.【学情分析与教学准备】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平时的见闻中,对罗马帝国都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较少涉及罗马法这一方面及对法律认识较为缺乏,因而需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知识中引发其对罗马法的兴趣。另外,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积累了不少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相关知识,因而可以从已知推向未知,使学生更为清晰的了解古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教师课前制作学案、布置学生预习、视频、Powerpoint 教学课件;课前准备检查学生预习印发单元问题设计情况。

4.【教学流程预设与说明】)各小组长检查本组预习情况 : 2)小组研讨:(略))集体交流:(略)4)师生总结:(略)

四、导入新课:

罗马建立过一个庞大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帝国的维系主要是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二是博大缜密的罗马法律。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就曾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如此说道:“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那么什么是罗马法?它对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了什么作用?罗马法又散发着什么样的魅力以至影响至今呢?带着这些疑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五、自学导引(完成下面填空)【知识梳理】

一、罗马法的起源——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习惯法

(1)背景: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垄断着

大权。(2)特点: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

(3)影响:

担任的法官随意解释法律,损害

利益。

2、成文法

(1)标志:公元前5世纪中期,的制定。

(2)特点:

广泛,明晰,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

(3)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护了

,但也保留了一些野蛮的。

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1、公民法

(1)内容:

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

之间的关系。(2)作用:罗马公民受到

保护,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

2、万民法:(1)背景:

世纪早期,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向

扩张。

年,罗马帝国建立。征服过程中,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②版图扩展,国际交往扩大,和贸易发展

(2)内容: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

的法律。从3世纪开始,帝国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消失。

3、帝国立法:6世纪,组织编纂,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三、罗马法的评价

1、目的:

2、罗马法的核心内容:罗马法保护

3、实质:维护的利益

4、影响:

(1)对罗马的影响: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

,保护了

。(2)对世界的影响:

①是欧洲历史上

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②对近代欧美国家的和

产生了重要影响。③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推进

的有力武器。

六、小组讨论(问题探究):

1、案例探讨(模拟法庭)

案例1:罗马共和国早期,卢修斯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卢修斯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其遗嘱,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告上了法庭,请同学们想一想 :①法官会怎样判决?为什么?

②如果你是平民面临上述的结果,你是否愿意?当你的权利受到不公正的损害,你会怎么做呢?

案例2:古罗马大将恺撒进兵埃及,与美丽的埃及女王克丽奥佩特拉相爱,并且两人有了一个儿子,取名托勒密·恺撒。当恺撒归国执政之后,克丽奥佩特拉携儿子赴罗马与恺撒相会,并向罗马法庭为自己和儿子申请罗马籍,请问法官会判给克丽奥佩特拉和她的儿子享有罗马籍吗?为什么?那这种现象合理吗?怎么解决的?

案例3:布鲁图是伽太基城里的一个铁匠,他向贵族卡西借了20个金币,并立契约30天以后归还。但30天过去了,布鲁图并没有能力还钱,贵族卡西因此告上法庭,要求布鲁图作他的奴隶。

请问,法官会同意卡西的要求吗?其依据是什么?

2、材料分析:

材料一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的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民法大全》

以上规定能否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什么

3、小组讨论:

举出你身边经常发生的法制意识淡薄,或者法制不健全出现的违法犯法的事;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现在法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七、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选择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1、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子娶一个女奴为妻后反悔,将妻子“休”回“娘家”。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前夫,那么法庭将()

A、进行调解

B、宣布“休妻”无效

C、要求男子赔偿

D、干脆不予理睬

2、公元前449年,罗马人争相观看和议论刻于12块铜板之上的某部法律条文。该法律的特点有()①有一些习惯法 ②是成文法 ③是公民法 ④是万民法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3、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A.完善法律体系 B.稳定社会秩序 C.保障平民利益 D.维护帝国统治

4、罗马皇帝哈德良说:“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罗马没有法律

B.皇帝颁布的法令是法律的组成部分

C.罗马法面前不能保证人人平等

D.罗马法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5、一位美国法学家不得不承认:“尽管罗马帝国的人口或许为5千万,但现在有8亿7千万人生活在由罗马法所造就的体系之下。”这表明()A.罗马法适用范围很广 B.罗马法影响范围很广 C.罗马法内容庞杂,成就辉煌 D.罗马法征服并控制了世界

6、罗马法体系完成的标志是: A、《十二铜表法》的发表

B、查士丁尼时期《民法大全》的编纂 C、屋大维时期颁布系列法令

D、万民法的出现

6、万民法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宣称保护除奴隶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这说明它()

A.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

B.便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维护奴隶制度,是统治工具

D.自由民是享有特权的人群

7、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它的根本目的是 A、维持社会的等级和秩序

B、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避免纠纷

D、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第二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教学设计1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 王 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过程和方法:

提供图片资料,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探究日本和新罗受唐文化影响的史实,通过探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讨论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6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体现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奋斗的精神。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唐朝与外国频好往来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教学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问题探究法。【教学时间】:3.18——3.22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在参观奈良县时,他将一尊塑像赠送给奈良县,你知道这尊像是谁吗?胡主席为什么将它送给日本?这里边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过本课你一定会有收获。教师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师讲】我们首先来学习唐与日本、新罗这两个国家的交往。

(一)唐风洋溢海外

1、唐文化对日本和新罗的影响

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

生读课文后归纳:影响了日本的政治制度,文字,服饰,钱币,建筑风格,医药学

等方面,影响了新罗的政治制度,医学,天文,历算等方面。

2、日本、新罗受唐文化影响的途径

【问题】日本、新罗深受唐文化的影响,那么这种影响是如何发生的呢? 【学生】日本——派遣使节团来华;鉴真东渡;

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来华,商人往来。

【问题】概括鉴真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学生】

1、设计修建了唐招提,至今仍存,被视为日本国宝,对日本建筑艺术

有重要影响。

2、精通医学,凭嗅觉辨草药,为人治病。

3、影响日本的雕塑艺术。

【教师】因为鉴真对日本文化的巨大影响,日本人民对他非常尊敬和怀念,称他为“日本文化的恩人”。

【过度】日本和新罗深受唐文化的影响,但任何文化的交流都是双向的,在唐文化影响的同时,异国文化也传人了中国。比如新罗的音乐就深受我国人民的欢迎。唐时,也有一些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者去学习异国文化,他就是高僧玄奘。

(二)学习异国文化

1、玄奘西游——出游

【问题】你知道电视剧中的唐僧的原型是谁吗?剧中为他送行的皇帝又是谁? 【学生】玄奘,唐太宗。

【识图】玄奘途径地区:从长安出发,出玉门关西行,经新疆、葱岭,中亚,到达天竺。

【问题】玄奘途径的这些地区的情况怎样?利于他的出行吗?你认为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学生】如:孤独、大漠风沙、缺水、迷路等。

【教师】玄奘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一一克服了这些困难,最终到达了天竺。

2、玄奘西游——归国

【问题】玄奘在历史上有哪些贡献?

【学生】他写成了《大唐西域记》翻译了印度的大量佛经,并将中国书籍译成梵文,推动了两国的文化交流。

【教师】玄奘是中印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过渡】我们已经共同学习了唐与日本、天竺和新罗的交往,这一时期还有哪些国

家和地区与中国有交往呢?

(三)活跃的对外交往

【师讲】还有中亚的波斯、大食、巴尔干半岛以及东南亚各国等。【问题】唐朝的对外交往是怎样的? 【学生】是活跃的。

【问题】唐朝对外交往如此活跃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

1、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主要原因)

2、唐政府对外采取了开放的政策。

3、海陆交通发达。

三、小结全文,板书设计: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对外

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

陆路海陆交通发达

友好

新罗:使节,留学生

唐对外开明的政策

往来

天竺:玄奘西游

四、课堂练习:

1.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唐代高僧是()。A.玄奘 B.戒贤 C.鉴真 D.戒日王 2.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威望 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3.唐朝时期,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是()A.鉴真和尚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崔致远

4..“唐风洋溢奈良城”反映的是唐朝对下列哪个国家文化的影响()A.新罗 B.天竺 C.波斯 D.日本

5、如果你想研究唐朝时印度和西亚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籍是()A《史记》 B《资治通鉴》 C《西游记》 D《大唐西域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五、布置作业:见目标检测

第三篇: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一、课程标准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 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四、教学方法:图片法、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对比分析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六、课时要求: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赏析图片《雅典学院》。

在此基础上,提问:(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2)时人和先贤们共论一堂的情况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4)当时人物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教师】文艺复兴首先在哪个地方兴起呢?为什么? 【学生】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教师】为什么资本主义萌芽会在意大利产生而不是其他地区?

分析:意大利各城市国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

在政治上,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

在经济上,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是意大利最大的银行业和手工业的中心。

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也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这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环境。

【教师】资本主义萌芽带来了什么变化呢? 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

【教师】除了经济和政治因素外,意大利还有哪些有利条件呢?

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境内保留许多古罗马的建筑遗址和典籍。各城市与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有着长期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拜占廷帝国灭亡后,深通古希腊文化的学者和大量典籍流入意大利,研究和鉴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意大利蔚然成风。

2、实质:

【教师】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将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其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师】文艺复兴为什么要借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来反封建呢?

【学生】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而欧洲教会势力很强大,不能直接提出反封建。

3、核心:人文主义

【教师】如何理解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呢?什么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以此出发,人文主义重视现世生活,因而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

4、成就:(结合图片介绍相关的人物事迹)(1)“文学三杰”: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 ①薄伽丘:(图片)代表作:《十日谈》

思想主张: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②但丁:“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图片)代表作:《神曲》

思想主张: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但丁与《神曲》

③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图片)代表作:《歌集》

思想主张: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2)“美术三杰”: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

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作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表现了高超的技艺。(图片)

关于《蒙娜丽莎》的一些轶事

5、意义:

【教师】通过前面对文艺复兴的整体了解,这场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在学生问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总结。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束缚;推动了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也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举例:天文学的“日心说”,物理学的伽利略、牛顿,生物学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等。)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如新航路的开辟受到人文精神的鼓舞。)

【教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

【学生】:不反对宗教,只是揭露天主教统治的腐败,反对天主教宣传的禁欲思想。

【过渡】文艺复兴并没有把矛头直指当时的天主教会,而是对教会势力抱有一种和解的态度,而真正提出反天主教会统治的是16世纪兴起的宗教改革运动。

二、宗教改革

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和宗教体系的框架,让学生对宗教有个基本的了解,如世界三大宗教是什么?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关系?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在哪里?

【教师】世界三大宗教指: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而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支派。目前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是梵蒂冈城国,这个主权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坐落在意大利罗马城西北角的一个高岗上,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现在让我们回到16世纪的欧洲,一起关注下这场宗教改革运动。

展示三段关于天主教在欧洲统治的材料,让学生通过材料和教材知识概括宗教改革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再归纳总结。

1、背景: ①天主教对欧洲的政治、精神控制和经济压榨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人们对天主教的统治产生质疑。③德意志成为教皇压榨最严重的地区,矛盾激化。④导火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总结: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2、序幕:

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揭示教皇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3、内容:

通过展示《九十五条论纲》的资料,让学生归纳并理解马丁·路德的主张。①信仰耶稣就可得救。(解释“因信称义”和“因行称义”的区别)②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③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④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教师】马丁·路德观点的核心是“信仰耶稣就可得救”,其观点为什么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与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关系?

分析:路德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蕴含着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

4、结果:形成了新教 马丁·路德的教义在德国北部和中部迅速传播,形成了路德教派,受其影响,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

5、性质: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6、意义:

宗教改革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精神,如果说文艺复兴启迪了知识阶层的人文精神,那么宗教改革则直接激发了普通大众的人文思想,意义更加深远。其具体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②解放了思想,推动了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③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有利于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民族国家的形成。

八、【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文艺复兴,把人们从中世纪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确立起人文主义传统。宗教改革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的一统天下,建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两场运动以不同的方式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反映了共同的时代精神——反封建。著名的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同学们今天在课堂上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大胆展示自我的表现,其实正体现了我们这节课的主题——人文主义。

第四篇:历史必修1第15个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南昌

起义南昌起义 正确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 探究南昌起义的背景——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问题探究

矛盾分析

深化认识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土地革命 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正确理解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 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评价土地革命 比较分析

发现异同

结论认识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赢得了根据地广大农民的坚决拥护

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正确理解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 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 问题探究

深化认识

延伸史实 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重点阐述 土地革命、红军长征

难点突破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国共对峙的正式形成。那么,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一步步走出低谷,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后来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

一、南昌起义:

1、背景: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经过:

(1)时间、地点、领导人:1927年8月1,南昌,周恩来、贺龙

(2)结果:

3、影响:第一枪;建军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如何才能使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呢?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新的探索。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学生阅读后教师归纳)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

(2)内容:清算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3)意义:给中国共产党指明前进的方向

【板书】

2、“工农武装割据”

(1)内涵: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2)活动

①武装斗争——秋收起义

时间、人物:1927年秋,毛泽东

影响: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老师总结补充):南昌起义:打响了第一枪;

秋收起义:找到正确路

②土地革命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意义: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老师引导)除此之外,毛泽东还在革命根据地领导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经济。③根据地建设

(教师引导)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敌人大为震惊。蒋介石调转兵力,组织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大规模“围剿”,毛泽东领导根据地军民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在此基础上,红色政权建立。

3、建立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1年冬、瑞金、宪法大纲、主席)

(教师引导)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发动了五次围剿根据地的战争,前四次都被中共攻破,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在危急之时中共开始了长征。

三、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左倾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2、经过

(1)开始:193410

(老师引导):在长征的过程中,中共开了一次重大会议,这次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大家看一下是什么会议?

(学生回答):遵义会议

(老师引导):这次会议有何规定?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纠正„„,肯定„„选举„„,取消„„,结束„„,确立„„,是„„转折点。

【板书】(2)转折——遵义会议 19351(内容、意义)

(老师讲解):经过艰难险阻,红军胜利会师。

【板书】(3)胜利①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

②1936年10月甘肃会师

【板书】

3、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④开始中国革命新局面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多次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斗争中,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共对峙的正式形成.30年代初,蒋介石集团为维护其统治,对红军加紧“围剿”.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国共产党内占统治地位,导致红军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红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南昌起义:1927年3月,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的蒋介石集团不合作,所谓“宁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主厅

汉分裂”。江西南昌则在武汉和南京之间。由于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从4月起南京等地的国民党开始大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武汉的国民党在7月亦决定“清党”。一方面解聘鲍罗廷的顾问职务,一方面通知各政府部门和军队驱逐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官方的说法是:起义 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首次独立地领导战争和创立军队;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反对国民政府的开始。中

华民国国民政府及中国国民党官方的说法是:暴动是中共企图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以国民党名义对国民党暴动从此中共走上布尔什维克道路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

意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八七会议: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省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重大转折意义的“八七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今后革命斗争的方针。出席会议的有部分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及中央机关、共青团中央、地方代表共22人。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罗明纳兹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瞿秋白、李维汉主持;由于当时环境极其险恶,会议只开了一天。八七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的,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从而使全党没有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慌失措,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八七会议在我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没有注意防止正在滋长的“左”倾情绪,导致后来发展成危害极大的“左”倾错误。

意义:八七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的,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从而使全党没有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慌失措,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土地革命:土地革命(1927-1937),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步骤 为了保证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县、区、乡各级都建立了土地委员会。分田的大体步骤是:

(一)调查土地和人口,划分阶级;

(二)发动群众清理地主财产,焚毁田契、债约和帐簿,把牲畜、房屋分给贫雇家,现金和金银器交公。

(三)丈量土地,进行分配,公开宣布分配方案,插标定界,标签上写明田主、丘名、地名和面积。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家政治上翻了射,经济上分到土地,土地革命

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仅半年之内,参加红军的翻身农民达3万多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黄安七里坪的一个招兵站,一天就招收800名农民入伍。

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背景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工作。意义: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6]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变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因而在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第五篇:第6课《快乐小屋 》教学设计1

书画版

三年级第一学期

《快乐小屋》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石旭倩

课题:快乐小屋 课时:2课时 课型:制作 年级:三年级

教材:书画版美术教材 三年级第一学期

------教材分析:

《快乐小屋》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可爱的家》中的第一课。《快乐小屋》是综合性较强的一课,通过学生的学习、探究、游戏,创作,最终来完成教学任务。教材的设置,让学生在制作中感受到家的快乐、温暖与和谐的情感,教材更是强调了对小屋外型、内饰的想象与设计。根据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我将《快乐小屋》安排成《我设计的小屋》《快乐的家》两课时,《我设计的小屋》是《快乐小屋》第一课时。学情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可爱的家》的第一课《快乐小屋》第一课时。在这之前,学生已学过在第二册中《我的小汽车》(把生活中事物变成各种小汽车)和《流动的旅馆》(在车上画上各种房间)与本课的教学内容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因此,在本课中可以通过复习回忆的方法引导学生画出“快乐小屋”。本课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较好地掌握绘画方法。

教学目标(第1课时)

知识与技能:知道房屋外形的基本结构由屋顶、墙体、门窗等部分构成。了解各种常见类型的小屋,能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形组合设计一幢小屋。

过程与方法:欣赏各种类型的小屋照片,了解房屋的结构,学习把纸对折站立后,用常见物形,通过添加门窗、重叠组合、想象添加设计一幢小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制小屋的过程中体会屋子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感受家带来的快乐、温馨与和谐。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房屋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难点:用基本型叠加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书画版

三年级第一学期

《快乐小屋》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石旭倩

1.课件出示文字“小屋”

提问:看到“小屋”这两个字,你脑袋里会出现什么呢? 学生说说记忆中小屋的影像。(课件欣赏各种材质的小屋外形)2.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设计漂亮的小屋。(课件出示课题:《快乐小屋》)

二、新授 活动一

1.分析小屋的结构

提问:你能说说小屋有哪几部分组成吗?(屋顶、墙体、门窗等)(课件展示分析组成部分)2. 构思小屋外形

(1)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形状可以作为小屋的外形呢?(学生回答)(2)(课件出示各种形状的组合)

(3)学生分组讨论:每个种类分别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小屋的外形,选一个说说如何进行设计

活动二

1.设计方法指导

(1)提问:怎样让平面的纸站起来?

学生回答:可以对折(2)复习旧知并示范:

出示一张纸,对折一下打开,开口向下,可以在桌面上站起来。学生尝试将纸对折,在桌面上站立。提问:如何将站立的纸变成站立的房子? 总结:运用基本型的叠加

(3)讨论小屋的制作

(课件出示南瓜图片)

提问1:请学生说一说可以将南瓜的哪部分作小屋的屋顶,哪部分作为小屋的墙体

总结:南瓜的瓜蒂和叶子可以作为小屋的屋顶,南瓜瓜身可以作为小屋的墙体。

提问2:绘画南瓜小屋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总结:1.开口向下 书画版

三年级第一学期

《快乐小屋》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石旭倩

2.上下要撑满,折痕处不能剪断,小屋最下面这条边要平。(4)范作欣赏南瓜小屋步骤图演示 A.先画外形 B.再画门窗 C.剪出外形 D.上色 E.打开门窗(5)小结小屋设计要点

(课件出示:添加门窗、重叠组合、想象添加)

作业要求:制作完成能站立的小屋

构图饱满、撑满画面、门窗做工细致、色彩鲜艳

学生尝试设计、制作出一个作品,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快乐的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在小屋内添画场景或故事。

过程与方法:欣赏小屋内的场景照片,说说家里快乐的故事;尝试设计小屋室内的装饰,绘画家里的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制小屋内部的同时感受家带来的快乐、温馨与和谐。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房屋内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难点:表现房屋内部的场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上节课已经完成的小屋。

提问:打开小屋后里面可以添加些什么呢?

总结:可以画画室内的装饰和我们在家里快乐生活的场景。2.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快乐的家》)

二、新授

1.欣赏小屋室内装饰的图片。

(媒体出示卧室、厨房、浴室、阳台、书房等等场景)书画版

三年级第一学期

《快乐小屋》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石旭倩

2.探究如何安排室内布局

提问:如何在小屋内部合理安排房间布局?

总结:首先可以划分区域,分为上下两层,其次安排每层楼设计2-3个房间,最后规划每个房间的用途。3.范作欣赏——南瓜小屋内部设计步骤 方法1:

(课件出示绘画步骤)1)分楼层 2)分房间 3)添画细节 4)上色 方法2:

添画家里快乐故事的画面 1)欣赏温馨故事的画面 2)尝试绘画故事 3)上色

4.作业要求:添画小屋内部——快乐的家

室内设计布局合理,细节生动

小屋内故事温馨充满爱

三、教学评价:

结合两课时作业进行评价

1.创设情景:建立一个快乐小区,让学生们把作品放进展示区。2.学生参观,选出最漂亮、最别致、给人感觉最快乐的小屋。3.教师与学生表扬有新意的作品,总结特点。

评价要求

1.小屋外形设计有创意。2.小屋制作工艺精美。3.小屋室内设计漂亮内容丰富。

下载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6课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6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语文必修1:第6课 鸿门宴 教案

    《鸿门宴》 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2、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活用的一些规律和有关特殊句式的知识;积累......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反思改进教案) 【教材分析】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鸿门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鸿门宴》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2.积累文言常用词,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3.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

    人教必修三历史期中总结

    期中考试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 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 “罢......

    精品教案--人教必修1 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教学案例 一、《课标》内容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

    (第3稿) 人教必修2演讲辞单元设计

    演讲辞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三附中沈瑛一.单元结构说明:1、 演讲辞的定义及特点:演讲辞(演讲词),俗称演说辞、演讲稿、讲话稿,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

    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必修1第10课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山东肥城市第六中学 韩爱丽 一、教学目标:1.设想:(1)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宗旨,围绕“问题探究法”逐步展开,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

    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必修1第10课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设想:(1)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宗旨,围绕“问题探究法”逐步展开,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学习变成师生互动、自主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