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网上图书馆 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0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6课 网上图书馆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6课 网上图书馆 教学设计》。

第一篇:第6课 网上图书馆 教学设计

第6课 网上图书馆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浏览电子书,熟练掌握分类搜索的方法。2.通过在线阅读喜欢的书目,激发读书兴趣,树立版权意识。3.了解常见电子图书的格式和相应的阅读器,体会电子图书的优越性。2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网上图书馆在线阅读,电子图书的格式和相应阅读器的认识。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走进网上图书馆

访问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http://nlc.gov.cn 活动2【活动】

二、查找图书

查找《傲慢与偏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电子书。活动3【导入】

三、阅读图书

电子书的格式:HTML格式:网页格式,可用网页浏览器直接打开 HLP格式:帮助文件格式,在Windows上可直接打开;一般在程序中按F1可以打开。

PDF格式:PDF是ADOBE公司开发的电子读物文件格式,是目前使用最普及的电子书格式,它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原文档中的格式、字体、版式和图片,并能确保文档打印出来的效果不失真。

PDG格式:超星公司把书籍经过扫描后存储为PDG数字格式,存放在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如果你要想阅读这些图书,则必须使用超星阅览器(Superstar Reader),把阅览器安装完成后,打开超星阅览器,点击“资源”,我们就可以看到按照不同科目划分的图书分类,展开分类后,每一本具体的书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CAJ格式:CAJ 为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英文缩写(China Academic Journals);CAJ是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件的一种格式。可以使用CAJ全文浏览器来阅读。CAJ全文浏览器是中国期刊网的专用全文格式阅读器,它支持中国期刊网的CAJ、NH、KDH和PDF格式文件。它可以在线阅读中国期刊网的原文,也可以阅读下载到本地硬盘的中国期刊网全文。它的打印效果可以达到与原版显示一致的程度。CAJViewer又称为CAJ浏览器或是叫caj阅读器,由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用于阅读和编辑CNKI系列数据库文献的专用浏览器。CNKI一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每一版本的CAJViewer都是经过长期需求调查,充分吸取市场上各种同类主流产品的优点研究设计而成。CAJViewer自2003年发展至今主要推出5.5、6.0、7.0三个版本。经过几年的发展,它的功能不断完善、性能不断提高,它兼容CNKI格式和PDF格式文档,可不需下载直接在线阅读原文,也可以阅读下载后的CNKI系列文献全文,并且它的打印效果与原版的效果一致,逐渐成为人们查阅学术文献不可或缺的阅读工具。活动4【导入】

四、阅读报刊、杂志电子版

《都

子版:http://hzdaily.hangzhou.com.cn/dskb/html/2011-01/11/node_85.htm 《环球人文地理》在线阅读:http://view.online.zcom.com/full/34307/,《中国少年报》电子版:http://paper.ccppg.com.cn/zgsnb/html/2010-06/02/node_4.htm

第二篇:第6课 网上图书馆 教学设计[模版]

第6课 网上图书馆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课共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初识网上图书馆,主要让学生了解在网络中能分类查找到自己想阅读的书籍。第二部分是主要介绍如何根据“题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出版地”“摘要”“主题词”单独或组合进行准确或模糊检索,这部分内容操作性和实用性都比较强,关键是关键字的确定,在最快的时间找到有用的信息。第三部分是学生在日常阅读电子图书的时候会遇到的状况,是对电子书籍各自的文件格式和其专门的阅读软件做一个说明,意在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如何解决此类问题。练习部分教材安排了查找网上报纸的环节,让学生对网络资源的认识更深入,借此也体验了一把网络的优越性。2教学目标

1.通过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查找电子书,知道查找资料需要多种搜索方式结合,熟练掌握分类搜索的方法,学会在电子图书馆关键词检索方法。

2.了解常见的电子图书格式及其阅读器,知道不同电子图书格式和阅读器有不同的用处。3.通过网络阅读,体会电子图书的优越性,养成良好的网络阅读习惯。3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了分类查找和用搜索引擎的方式查找,对于本节课的任务已经有了信息技术技能基础。分类查找方式比较简单,学生也掌握得比较好。本校六年级学生家庭电脑普及率较低,除了上课时间,学生接触关键词搜索信息的机会不多,搜索时关键词的提炼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另外,学生对于文件格式的认识不深,本课对文件格式的介绍也可以适当地停留在电子书籍的不同文件格式需要专门的阅读软件这一层次。4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网络阅读;通过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查找电子书,知道查找资料需要多种搜索方式结合,熟练掌握分类搜索的方法,学会在电子图书馆中关键词检索的方法。难点:电子图书的格式和相应的阅读器的认识。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设置情境,点破课题

1.教师出示PPT,提问:狮子和老虎谁怕谁?从科学疑问入手,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教师:杨红樱的一本书里有这个秘密。现在我立刻要阅读这本书,怎么办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预设:网上电子书。

从真实困难入手,让学生明白电子图书可以突破实物的限制,进行在线阅读。3.教师:请我们一起进入网上图书馆吧!体验网络阅读的趣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点题(板书)。活动2【活动】登入网上图书馆

1.教师PPT打开演示登入过程,学生素材中的“中国国家图书馆”文件,PPT出示我们任务。用用户名登入网站的操作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也很广泛,因此不需要过多的讲解。

2.教师出示实名注册界面。讲解:想要注册帐号的同学注意了,我们既然要享受网络上这么多的资源,我们也要做到诚信负责任,因此我们在注册用户名的时候请用实名。让孩子明白在网络世界中权利和义务也是同时存在的。

3.学生登录网站,较快的同学尝试找到寻找符合条件的书本(题名包括:马小跳;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作者:杨红樱;系列:系列1),教师巡视教室。在任务中加入思考,为引出后续分类查找做准备。

活动3【活动】多种方式结合,查找图书

1.教师邀请学生登入网站。学生用文津搜索搜索图书,查看搜索结果,发现:文津搜索结果中包含很多其他分类的书籍。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网站分类,并由此说明全网站搜索并不能锁定电子图书。所以我们要怎么才能检索到这本书呢? 3.教师操作界面,进入中文图书。学生观察图书的数量,了解资源的丰富。以上是为了让学生明白网站分类的目的,知道网站分类是人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

4.师:这么多的资源,单单靠分类搜索能快速找到书吗?你还有什么方法呢?从而引出关键词的用处。5.学生任务

题名包括:马小跳

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 作者:杨红樱 系列:系列1 学生尝试找到符合上述描述的书,教师巡视教室。6.抓典型或示范: 典型1:1个关键词检索的结果。

典型2:两个关键词检索的结果或更多关键词检索的结果。活动4【活动】阅读电子书 览科学奥秘

1.教师打开在线阅读。询问:你们平时在阅读书籍的时候有没有比较好的读书习惯推荐给大家?强调网络阅读的信息素养,养成良好的网络阅读习惯。

2.教师布置任务:解决狮子和老虎谁怕谁的问题,并发现更多有趣的科学秘密和大家分享。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体会网络阅读习惯。3.全班分享书中的科学奥秘。

4.教师展示“PDF阅读器”安装提示。提问:仔细阅读,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提示得出结论,引发对网络提示框的警惕。

5.由Word文件和PPT文件入手询问学生:打开这些文件需要什么软件?由学生已经入手更容易理解电子格式和阅读器的关系。

6.出示电子图书格式和阅读器的图片,说明:电子图书有的可以给你视听享受,有的可以高保真等等,因此需要不同的电子图书格式。一把钥匙开一扇门,当然也需要不同的阅读器。理解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不同的阅读器。

活动5【练习】拓展电子阅读

1.教师提供资源:在网上找一找《温州日报》或者《浙江日报》,并用Word摘录自己感兴趣的一则新闻内容。学生进行摘录,将课堂中的阅读习惯进行沿用,并让学生体验不一样的电子读物。

2.学生分享自己关注的实事。活动6【讲授】课堂回顾

1.你觉得电子图书或电子报纸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你在什么时候会用得到它?学生说说电子图书的优缺点,合理利用电子读物。

2.教师回顾课堂,总结搜索图书的方式:分类搜索+关键词检索。

第三篇: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反思改进教案)

【教材分析】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

本节课在内容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满清王朝经过与外国列强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这就迫使中国的有识之士另外寻找一条民族救亡之路。维新变法在当时就成为中国一条最合适的挽救民族存亡之路。变法的失败又使中国的有识之士明白:在中国不能再依靠腐朽的清王朝本身,必须寻找革命的道路,成立政党,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因此这一课是腐朽的清王朝的没落向新生的革命的中国的过渡。

【学情分析】

1、本课是八年级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关系到学生对历史的理解程度。

2、结合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采取情境烘托、设疑讨论、分组导学等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圆满完成导学任务。

3、教师采用合作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作业课外试题和课堂质疑、讨论和课外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式。

4、八年级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基础,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七年级学生有较大的提高,这为开展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和保障。然而由于本课在内容上有承上启下的结合点,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连皇帝都参与了变法,居然会失败,这一点学生有点不明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公车上书,“戊戌六君子”相关内容。

2、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及其社会背景;光绪帝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维新变法的性质及其爱国、进步的历史意义。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3、知道维新派创办的主要刊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梁启超的言论,使学生自主掌握维新思想的内涵,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2、引导学生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和历史意义。通过社会各派对变法的态度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3、通过对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的思想和维新变法活动的分析,使学生学会以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主要行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3、认识戊戌变法的爱国进步意义和思想启蒙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课件展示:《马关条约》签订后国人痛哭失声,捶足顿胸,深受刺激的典型材料和《时局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习)

教师:在中国科举制中,举人的地位明显要高于秀才,但在中国历史上却出现了这样一件怪事,一位举人出身的知识分子却拜了一位秀才为师,这位举人叫梁启超,这位秀才叫康有为。两位广东师徒在19世纪末共同上演了一出救国图存的变法运动——戊戌变法。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和探讨这段历史。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维新变法兴起的背景

(指导学生阅读)思考: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肯定学生的回答后进一步提问: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怎样的局面?进而启发学生认识维新变法的根本原因、阶级基础及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展示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图片让学生感知维新派的代表人物。请同学们来介绍收集到的康有为、梁启超的人物资料)

2、维新派开展的变法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维新派开展了哪些活动为变法做准备?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发起的什么事件?从而认识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1)公车上书

(放映“公车上书”影像资料片段,让学生感知“公车上书”这一历史事件)。教师指出“公车上书”这一名称的由来。汉代地方举荐人才,由公家备车送往京城。后来,人们就用“公车”来称呼进京应试的举人。由于这次签名上书的都是举人,故称“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的直接起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由于封建顽固派的阻挠,上书没有成功。但“公车上书”是清朝史无前例的一次士人联合大请愿,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过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它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为了组织力量,为了给维新变法做舆论准备,维新派创办了报刊,成立了政治团体。

(2)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展示维新派创办的刊物和建立的政治团体。让学生感知维新变法运动的蓬勃发展。)引导学生思考:维新派的组织宣传活动起了什么作用?

二、百日维新

教师:既然有了思想就要大胆行动,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机,惟一途径就是变法。但顽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与顽固派进行了论战。通过舌战群儒和上书内容,光绪帝看出康有为的维护清朝统治、抵制人民反抗但又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所以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师生互动,逐条分析变法的内容:

(1)经济上:提倡办实业。是指建立经济实体发展近代工业,发展资本主义。奖励发明创造是指要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其目的就是要让资产阶级参与政权。裁撤冗官,精简机构。就是要改革封建官僚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但维新变法的政治改革措施并没有涉及这一内容。表现出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这给戊戌变法的失败埋下了祸根。(3)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鼓励倡导近代教育,顺应世界教育发展潮流。其作用是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4)军事上:学习和利用近代军事技术,训练新式海陆军。加强国防,挽救清王朝统治危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维新派通过这四方面的措施要达到什么目的?由此课看出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放映“戊戌政变”影像资料片段,让学生了解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的原因、过程,知道“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然后展示谭嗣同图像和临刑前的豪言壮语。

问:这些豪言壮语反应了谭嗣同什么样的崇高精神和高尚情操?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呢?

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又因这次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历时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

教师课件展示袁世凯告密,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的故事。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日本)。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全班一起朗读:谭嗣同的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教师: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学生:贼指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无力回天”是因变法遭到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镇压失败而无法挽回的局面;“死得其所”是因为谭嗣同甘为变法流血牺牲,不愿逃走。

讨论:“我看谭嗣同” 设计思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和历史责任感

[师生互动,讨论探究]

教师:谭嗣同的死值得吗?

学生1:不值得,是因为逃走后还可保存实力继续斗争,不应该做这样的牺牲。

学生2:值得,是因为谭嗣同用他的献身精神激励后人继续斗争。教师:一百多年前,谭嗣同为变法血染菜市口,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表现了爱国志士们为了国家进步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气概。沧海浮生,岁月如潮,谭嗣同在时间里轮回,我们会永远铭记。(情感升华,激励学生为民族的振兴而奋斗)

教师: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主张有什么异同 学生:„„

教师归纳:①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主张创办新式学校,培养人才。

②不同点:洋务派维护封建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要求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导致这一分歧又根源于阶级属性的差异。

教师:光绪帝是不是一个维新派? 学生:„„

教师归纳:从变法的目的看,光绪帝支持变法是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不作“亡国之君”利用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回最高的统治权力。从变法法令的内容看,虽然对旧制度作了不少的改革,但是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没有对官制进行改革,维护的仍然是封建统治。所以光绪帝不是一个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而是一个封建帝王,阶级的本质决定了他不可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教师:维新派是否反对封建制度?是否反对清政府的统治? 学生:„„

教师归纳: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

宪制,以资本主义的政体代替封建制度,以资本主义文化代替封建文化。而且变法法令也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和封建的经济制度。所以维新派反对封建制度。但是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保留君主,保留皇帝,企图依靠光绪帝来实现变法主张,力图维护清政府度过政治危机,所以他们不反对清政府的统治。

三、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教师:戊戌变法有何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它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

总结如下:戊戌变法的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失败的原因:领导变法运动的民族资产阶级天生软弱,维新派力量弱小,又没能发动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结论: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小结]

教师: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

四、作业布置

1、出示训练题,学生练习巩固

2、课后思考: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既是一次爱国运动,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五、板书设计

第6课《戊戌变法》

《时局图》

科举制:举人——梁启超

秀才——康有为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维新变法兴起的背景

2、维新派开展的变法活动(1)公车上书

(2)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二、百日维新

1、变法的时间

2、变法的内容

三、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1、性质

2、历史意义

教学反思

1、本课导入时学生感到新颖,多媒体的辅助,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对历史短剧的表演非常感兴趣,情景比较形象,学生印象深刻,可以提高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2、对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学生必然是有诸多的感慨,此时如果能够想办法将学生的这种感慨上升到一种更为理性、更为前瞻性的高度,那么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就达到了。所以在本课的结尾部分,我特意设计了这么一段口述文字,以求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3、在学习历史中,今人更智慧,祖国更强大,虽然康、梁、谭等的维新富强梦已成历史,但他们为救国救民而勇于改革的高度责任感永存!它激励着我们要勇于探索,锐意进取,永远与时俱进!

4、本堂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师生和生生互动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效果明显。

第四篇:第6课 蝴蝶泉边 教学设计

第6课 蝴蝶泉边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基础类目标:认识“剪切”、“复制”、“粘贴”按钮;

2、综合类目标:掌握在Word中对文字进行“复制”→“粘贴”和“剪切” →“粘贴”的操作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提高输入效率。2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接触计算机,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

3重点:

掌握Word中文字的“复制”→“粘贴”的操作方法。难点:正确区别“复制”→“粘贴”和“剪切” →“粘贴”方法的异同,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出示以蝴蝶泉为背景的幻灯片,播放歌曲《蝴蝶泉边》并显示歌词。师: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学生纷纷猜测)

2、根据猜测情况,引出并板书课题:第6课蝴蝶泉边 活动2【讲授】发现问题,分享目标。

1、师:仔细观察,歌词有什么特点?学生发现第一段歌词的后两句是重复的。

2、打开桌面《蝴蝶泉边》文档,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歌词重复的两句只出现了一次。)

3、如何简便快速的补充完整歌词?自学课本第34页第一、二段。找出解决方法: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

4、分享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认识“剪切”、“复制”、“粘贴”按钮。

(2)、掌握在Word中对文字进行“复制”→“粘贴”和“剪切”→“粘贴”的操作方法。活动3【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认识“剪切”、“复制”、“粘贴”按钮。

1、在常用工具栏中,尝试找一找“剪切”、“复制”、“粘贴”按钮。

2、带领学生认识“剪切”、“复制”、“粘贴”按钮。(二)预习展示,掌握操作方法。

1、拿出自己的预习生成单,班内交流:“复制”→“粘贴”方法的操作步骤有哪些?

2、总结:“复制”→“粘贴”方法:选定→复制→定位→粘贴(三)小组合作,尝试操作。

1、出示学路建议:

(1)、打开桌面“蝴蝶泉边”文档。

(2)、根据预习生成单,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把歌词补充完整。(3)、先完成的同学帮助组内有困难的同学。

2、小组推荐组员,在教师机上展示操作过程,全班点评。

3、掌握:“剪切”→“粘贴”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剪切方法:“剪切”→“粘贴”方法:选定→剪切→定位→粘贴。

4、动手操作,巩固方法: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操作,巩固“复制”→“粘贴”和“剪切”→“粘贴”方法的操作步骤。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讨论:区别复制和剪切方法的异同。

(1)、小组讨论:复制和剪切方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2)、小组推荐组员汇报,全班点评。活动4【练习】技能大比拼

(一)、幻灯片出示用word文档收集的儿歌《两只老虎》的歌词。(二)、出示比拼要求:

1、仔细倾听歌曲《两只老虎》,找出歌词中不完整或顺序错误的地方。

2、打开桌面上“两只老虎”文档,用你喜欢的操作方法把歌词补充完整,把顺序错误的调整正确。

3、先完成的同学,帮助组内有困难的同学。最先完成的小组为获胜小组。(三)展示比拼结果。

活动5【作业】课堂小结。

1、畅谈收获: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第五篇:第6课《枣核》教学设计

《枣核》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描写的分析,理解海外游子思乡爱国之情。

2、领悟本文巧设悬念的独特构思。

3、体会本文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紧扣语言文字,进行揣摩、品析,体会本文的写作手法和思想内涵。教学难点:揣摩、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层次内涵。教学媒体:多媒体、录音机、ppt课件。教材分析:

这是作家萧乾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记述了“我”访美时,探望了一位旧时同窗好友,并带去了好友再三托付的几颗生枣核。他领“我”踏访他精致匀称的后花园。与他交谈中,才知道由于想家乡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我”带几颗枣核。“我”感受到了同窗好友怀念家乡,眷恋故土的真挚情感,由衷地感慨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文章以枣核为线索,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教学设想:

本课的词语很丰富,应重视让学生积累;理解课文的内容、思想、感情,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对于重点语句,要引导学生画一画、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文题的品味,意在欣赏文题的准确、简洁、形象,要通过学生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集思广益。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都学习了《歌词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国心》,大家还记得吗?这首歌很多同学应该都会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歌曲《我的中国心》,全班齐唱。)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思乡爱国之情)那么,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海的阻隔,会灭他的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萧乾,出生在一个汉化了的蒙族贫民家庭,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记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①蹊跷(qī qiāo)嫣红(yān)倘若(tǎng)山坳(ào)掀启(xiān)镶嵌(qiàn)②风烛残年 故弄玄虚 安顿 感慨良深 精致匀称 泛舟

2、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 共有三处:

第一段,求带枣核;第三段:托枣核在掌心;第七段,试种枣树。

四、游子的思乡之情及其表达

自由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下列问题:

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当因为种种原因(上学、探亲、旅游等)而离家之后,时间稍长一点,你会有什么感受?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3、这位老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

(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的方式。)

五、知识拓展

1、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一点什么呢?从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

(学生勾画、齐读)“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2、我们在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

3、通过刚才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例如:

①“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说明了什么?

(游子心境无法填补的缺憾,是优越条件、优美环境等无法取代的乡土之恋,是改了国籍也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的伟大所在。)

②老人为什么在介绍优越的家庭时却“不好意思”? ③为什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却说“没出息”?

4.教师设疑,突破难点: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

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

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

六、再读课文、揣摩语言 思考:

这篇文章体现了友人思乡的深沉情感,但却未出现“思”“恋”一类的词语,请你们感情朗读课文,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苦的情感的词语,体会妙处所在。(殷切、托、劈头、感慨良深、那是„„开、挑选、买、拉、堆)语言朴实,透过这些字词却能体现出友人思乡的情感。

七、课堂小结

1、本文借一个故事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思乡爱国)

2、你觉得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值得自己借鉴? ①叙事朴实,以小见大。②设置悬念,引人入胜。③用词精当,线索清晰。

3、总结:一事一物总关情。乡愁在每个人心中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是一样的: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思恋、依恋的。正如作者的友人想要告诉我们的,祖国、家乡的一景一物她都思念。这思念之情是集住宅、称心的家庭和事业所无法替代的,所以她托朋友不远万里从祖国带回几颗枣核,来寄托她对民族、故土的眷恋。同学们,希种纯真而浓烈的思想情怀,能荡漾在我们心中,成为我们心田上永不凋零的合花。

八、效果检测

请同学们借鉴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构思一段文章,表达一种感情,而且用上“我想„„想„„想”的句子:

1、你准备怎样说?

2、你准备怎样拟题?

九、欣赏《月之故乡》,结束课文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板书设计:

枣 核

萧乾

索(用途蹊跷)

见(故弄玄虚)

话(为解乡愁)

议(民族之情)

枣核(线索)

思乡爱国

见(大)传(情)

以(小)

以(物)

下载第6课  网上图书馆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6课 网上图书馆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6课 艺术美和形式美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美术教学设计7】: 第6课 艺术美与形式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语言元素、语言手段、语言规则等相关知识......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专题二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海南中学历史组 郑锋 【总目标】 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 【课程标准】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

    第6课 初识 Scratch 教学设计

    第6课 初识Scratch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启动和关闭Scratch程序的方法; 2.认识Scratch的工作界面; 3.学会使用Scratch的编程过程,重点掌握“外观”和“动作......

    六年级下学期第6课《地震》教学设计

    第6课《地震》教学设计科学知识: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了解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科学探究:搜集并整理关于地震的资料,运用简单材料模拟地壳运动,知道这种运动对地表的作......

    第6课 眼镜设计 美术教学反思(汇编)

    第6课 新颖的眼镜 美术教学反思 2015.1.26 《眼镜的设计》是新版浙美版四年级上册内容。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选择各种各样的新颖的眼镜为探索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设计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含课件)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②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探索建议社会......

    第6课 初识“画图”程序 教学设计

    第6课 初识“画图”程序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画图”界面,了解“铅笔”、“刷子”、“橡皮”等绘画工具的特点。 2、能打开和关闭“画图”程序。......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记住北宋建立的时间、都城和建立者;知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其对北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影响;了解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