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教学设计 教案

时间:2019-05-12 21:2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教学设计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教学设计 教案》。

第一篇: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明清帝国的更替,了解并归纳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找明清建立和文字狱有关的资料,增强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比唐朝科举制度和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培养生生合作交流的个人素质和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通过分析专制统治的危害,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明清加强专制统治措施所造成的影响。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幻灯片“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从这几句诗中看出什么毛病? 生:(略)

(学生可以自由回答,老师提示学生从字面上去寻找)

师:可是,就是这几句诗却使清朝时的翰林院学士徐骏掉了头。当时,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徐骏诗中的“明”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说徐骏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则指清朝统治者没有文化,为此,按“大不敬”“斩力决”将其文稿尽行烧毁,刚才讲时,发现学生们面露疑惑,怎么可能呢?不就是几句诗吗?怎么能如此牵强附会地和国家朝廷连起来?可这正式历史的真实,是清朝加强思想专制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第18课的重要内容。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板书)

一、明清帝国的更替(板书)

师:谈到明清的统治,我们首先要了解明清两朝是怎么建立的,好,现在大家请先看一段视频。从中找出有关的重要知识点。

播放幻灯片视频“明朝的建立”和“清朝的建立”,视频播放后,组织学生将课本的第一部分的相关知识点作上记号。

师:可以说,明清是中华帝国的晚期,那时封建社会日趋没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为加强对全国的控制,统治者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加强皇权,使专制注意中央集权的统治进一步巩固,说到加强皇权,其实古已有之。下面请几位同学带着老师和同学回忆下历代加强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情况。哪位同学先来?

(教师用谈话法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历史上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统治的发展概况)生: 秦始皇:确立皇帝称号

建立三公等

汉武帝:推恩令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强化监察制度

隋唐: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度

宋: 杯酒释兵权

重文轻武

元:行省制度

师:那明清?事实上,到明清,这种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已经发展到了颠峰,先给大家看一个故事:明朝时有个名叫宋讷的官员退朝后独坐生气,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为和生气,宋讷大吃一惊,照时说了,朱元璋才叫人把锦衣卫偷偷画的像拿给他看。故事中的锦衣卫是什么身份?朱元璋为什么要设立锦衣卫?(课件屏幕展示故事)学生看书并回答(略)

师:好,除此之外,明朝还采取了哪些加强皇权的措施?清朝又是怎么采取的呢?(课件显示问题)那么请大家预习下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这个问题。

二、皇权高度膨胀(板书)

1、政治上:皇权高度膨胀(板书)

师:好,大家应该都看完了,那我现在请个同学来回答下刚才的问题?哪位同学先来?

学生须回答:废除宰相制度、设厂卫特务机构、设廷杖制度等。(在学生回答的同时课件显示板书)

师:那么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呢,这制度可是存在了有上千年啊?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并引出“胡蓝之狱”。(屏幕展示“胡蓝之狱”并作简单介绍)。

师:至于厂卫特务机构,刚才我们同学基本上已经做了一番介绍,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成了皇帝的左右手,控制着整个朝野。所以每个大臣们不管身在哪里都颤颤噤噤的,但实际上就算在上朝的时候大臣也是不敢乱说话的,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皇帝还设置廷杖制度。

师:廷杖制度看上去好象只是打人的,怎么这么害怕呢?请大家看屏幕,看看到底廷杖制度指的是什么?

“廷杖制度始自明朝,是皇帝用来教训不听话的士大夫的一项酷刑。一旦哪位倒霉官员触怒了皇帝,被宣布加以廷杖,他就立刻被扒去官服,反绑双手,押至行刑地点午门。在那里,司礼监掌印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一左一右早已严阵以待。受刑者裹在一个大布里,随着一声“打”字,棍棒就如雨点般落在他的大腿和屁股上。行刑者为锦衣卫校尉,他们都受过严格训练,技艺纯熟,能够准确根据司礼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的暗示地掌握受刑人的生死。如果这两人两脚象八字形张开,表示可留杖下人一条活命;反之,如果脚尖向内靠拢,则杖下人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杖完之后,还要提起裹着受刑人布的四角,抬起后再重重摔下,此时布中人就算不死,也去了半条命。廷杖之刑对士大夫的肉体和心灵都是极大的损害,但明朝的皇帝却乐此不疲,锦衣卫将校对它也是情有独钟。”(课件现在对廷杖制度的介绍)

师:那么从这段话中,你们能不能告诉我廷杖制度使明朝君臣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到了清朝之后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君臣关系变成了主仆关系。师:这些呢就是明朝时期所采取的专制的手段,到了清朝时期呢,这些措施仍然还在实施甚至还有些新的措施也正在实施,比如说? 生:雍正时期,设置军机处。

教师粗略地介绍军机处的定义及作用。强调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此处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或教师提出专制统治加强的影响,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专制统治的加强的确有利于对全国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是专制加强后,大臣失去了参政的民主和议政的自由,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只能惟命是从,失去了责任感和创造精神,压抑了人才,不利于国家的正确决策。而这些同学们概括出来的正是明清两代在政治制度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事实上,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还表现在思想文化上。说到思想文化上的专制,老师不禁想起了秦始皇时期那起令读书人胆战心惊的事件。同学们还记得吗? 生 :(略)

师:焚书坑儒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典型的思想文化专制事件。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却说过这样的话:(教师大屏幕打出顾炎武的话并有感情地朗读)“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的坑儒还厉害。”刚才看这段话时老师发现有很多同学的眼睛都睁得好大。是啊,提起焚书坑儒至今我们还能透过千年的历史感受到那份沉重。那么,比焚书坑儒还厉害的八股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请同学们看段视频。注意了解一下什么是八股文?(幻灯片播放视频)

2、思想上: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板书)学生活动过程(略)

师:通过看视频我们知道了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发展到明清两朝的一种形式。说起科举制,同学们能想起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朝代的科举制度呢? 生 :(略)

师:唐朝承袭了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并不断完善,以后历代王朝也根据需要对科举制度的要求进行了不同的调整,到了明清则演变成了八股取试。比较隋唐与明清科举取士制度的不同,想想它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下面请同学小组交换意见。

(课件显示问题)学生小组交流,活动过程(略)

师:正如同学们说的,八股取士选拔出的人才说到底没有自己的思想,变成了皇帝的忠实奴仆,从而有效地加强了皇帝的专制统治。然而,这也仅仅是在选官制度上,事实上,生活在明清两代的人们从不敢多说话,甚至文人们的遣词造句也要极其小心。这是为什么呢?

屏幕播放课件: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

师:据说有个文人给朱元璋写篇贺表,恭维他“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他看了大怒,说“生”与“僧”同音,“光”是没有头发,这是骂我做过和尚;“则”与“贼”同音,这是骂我做过造成反的贼。于是下令把这个文人给杀了。我们把这种因为文字而引发的案件叫做文字狱。这种文字狱到了清朝则发展到了极限:

屏幕播放课件“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先让学生猜测,然后教师做总结)

师:这本是《诗经》中的句子,意思是我们的国家十分辽阔广大,人民可以自由地走来走去。但是雍正却把它曲解成:“维”字是去“雍”头,“止”是割“正”首,意思是要砍掉雍正的头。这还了得?于是被定为“诽谤大逆”将他逮捕下狱。查又惊又吓,死于狱中,雍正还不解恨,下旨将查嗣庭的戮尸示众。师:事实上,明清两代因为一两句诗或一两个字而弄得抄家、杀头、灭族的事屡见不鲜。在这种文化专制下,天下文人闭嘴犹恐不及,谁还敢越雷池一步?文字狱就象一把剑,悬在知识分子的头上,压抑了人才,形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同时也使读书人牺牲了对社会对人生的批判性思考,使社会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这也正是中华帝国最后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师:大家今天学了这课后,印象最深的是哪个方面?为什么? 生:(略)(老师做最后的重点强调)

师:那如果你们做为当时明朝的一位官员,你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最后作总结:明清帝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为挽救行将就木的旧制度,统治者不断强化自身权力,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统治,而这种专制统治的加强起的作用只是暂时的,衰落的危机不可阻挡地一步步走来。那么明清时的中国又上演了哪些荣辱兴衰呢?这是我们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共同探讨的内容。

课堂小结

历史知识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历史教师无法使过去的史实重演,但是可以设置历史情景在课堂中让同学们身临其境。例如在上这课时,我首先用当时著名的文字狱案件把同学们引入到当时的天空,在讲述明清帝国的更替时,播放《明朝建立》、《清朝建立》相关的片段,把当时的情景展现给同学们,使学生对这两个朝代有感官上的认识,并能根据所学的知识找出明清时期社会与之前不同之处,导入到本课的重点“皇权的高度膨胀”,最后在同学们的讨论中结束这一课。使整节课都弥漫在历史的气息下。这样能让学生首先在感官上提起兴趣,再在课堂上设计很多学生喜欢的问题:那如果你们做为当时明朝的一位官员,你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等这些问题的提出更加提高学生的兴趣。美中不足的是,从这次的多媒体上课的情况来看,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多媒体的成效很大程度上,跟班级的情况有很大的关联。比较活跃的班级,学生在多媒体的面前反而显得格外的肤浅,他们看到的往往是表面的景象,而不是内容,所以在讨论时反而比在班级里的效果要差的很多,但是相反地,在比较安静的班级,利用多媒体反而能够激发他们的的潜力,更能让他们畅所欲言。所以在这方面,我应该多下工夫,争取做得更好。

课后习题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评测练习

1、明朝的建立时间在()A.1368年 B.1399年 C.1421年 D.1402年

2、我国内阁 决策制度形成于()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 C.元朝 D.南宋

3、“八股文”最早出现在()A.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 C.宋太祖时 D.明 太祖时

4、明朝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最能说明封建制度已经渐趋衰落的是()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 废行省,设三司 C 设厂卫特务机构 D 以八股取士

5、特务机构东厂设立于()A.元世祖 B.明太祖 C.明神宗 D.明成祖

6、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A、唐诗 B.三通四史 C.宋词 D.四书五经

7、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A.废丞相制度,设立内阁 B.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C.设立军机处 D.设置理藩院

8、清朝大兴“文字狱”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人民反抗

B.巩固君主专制 C.压制知识分子 D.加强思想控制

9、下列关于军 机处设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雍正帝为加强皇权而设立军机处B.军机大臣由皇帝亲自挑选的满汉官员充任C.军国大事由军机处裁决后交由各级官员执行D.军机处设置标志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0、关于明朝科举制()①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

②明朝开始八股取士制度③科举试卷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④答卷文体有严格规定,不许发挥个人见解

A.①②③④全对

B.①②③④不对

C.①②③对④不对

D.①不对②③④对

第二篇:明清专制教学设计

第12课 《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教学设计

【内容标准】

1.了解明朝兴旺与清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2.了解明清两朝加强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的措施,通过分析历代中央集权措施,评述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不断强化的意义。

3.了解明清时期加强文化思想统治的措施,比较分析秦始皇焚书坑儒、明清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社会背景与影响。【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明朝兴旺、清朝建立的情况。了解明清两朝加强统治的主要措施,了解军机处的设置,评述封建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影响。2.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史,培养归纳历史线索,任职历史规律的能力。比较分析秦始皇焚书坑儒、明清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社会背景及影响,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文化思想发展历程的回顾,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危害。【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清加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文化专制政策的危害。教学难点:明清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措施的影响和危害。【教学方法】

导读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途径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学生提前预习。【教学过程】

本课设置的问题有:

1.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 2.明清时期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3.回顾历代强化中央集权制的措施并阐述其影响 4.明清时期加强文化思想统治的措施?

5.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及明清加强思想文化通知措施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元朝民族分化政策,分析其目的是巩固蒙古贵族在全国的统治,但结果适得其反,最后使元朝走向灭亡。朱元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起兵反元,最终推翻元朝,于1368年建立明朝,从而导入新课。

(一)自学与讨论

教师先简单介绍一下明清两朝建立的情况: 1.朱元璋利用元末各地农民起义的有利时机,迅速发展了自己的势力。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以应天府为都城。明成祖时将都城迁到北京。指导学生观看课本《朱元璋》的图画,并要求学生记忆此图。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入北京,明王朝的腐朽统治被推翻了。

2.清朝的建立:明朝后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指出努尔哈赤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少数民族杰出人物。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清军入关后,占领北京,顺治帝迁都北京,清王朝对全中国的统治正式开始。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开始由顶峰转向了衰落。明朝一建立,便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统治者总结历史经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君权。

提问学生:问题

1、本课讲了哪两方面的问题来加强君权?

(帮助学生梳理概括本课所讲的主要内容,删繁就简,归纳本课的中心教学目标即封建君主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和强化君权的文化与思想政策,把握本课历史基本线索,了解这节课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

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节课从政治方面和思想文化方面来讲述明清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借此串联我国中央集权制不断强化的线索和思想文化制度强化的事件。以此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的影响。

学生自己自学找出明清两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来,这些在课本上写得很明确。让学生起来回答时,教师可简略板书。

提问2:明清时期明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二、明清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1.明朝:⑴、废行省、设“三司”,加强皇权。(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⑵、严肃户口登记,赋役征发、农商管理,强本抑末,加强对农村和基层的控制。⑶、废宰相,权分六部。⑷、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⑸、设内阁制,皇权空前强化。(6)厂卫制度的设立(学生自行从书中查找)

其中以废丞相和设内阁最能体现皇权的加强。教师补充明初加强君主专制的背景。明初,社会矛盾复杂,政局不稳,明太祖不断总结经验,寻求巩固封建统治的办法。明太祖认为,元灭亡的原因之一,是“君不能躬览庶政”,君主不能专制,导致“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骚动”。为此,明太祖对国家机构进行了改革,加强君主专制。主要内容是在中央,废丞相制,职权为给六部。永乐朝创设内阁制这一变化反映了皇权通过对相权的分割、削弱,一步步地把各种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从而有效地实行君主专制。

其次明朝设立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厂卫特务机构,目的在于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加强君主专制。特别是明成祖设立东厂由宦官统领,宦官被赋予重大的职责,逐渐成为明朝后期统治的一个毒瘤。

小结:明朝一方面通过废丞相,设内阁加强皇权,另一方面利用特务手段,实行恐怖统治,虽然对强化皇权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它对明朝政治造成了负面影响。

2.清朝

⑴、沿袭明朝的内阁制,同时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⑵、康熙朝设南书房,雍正朝,设军机处,中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原因:1、清朝统治着一个版图辽阔、人口众多、有着许多民族的大国,统治者本身又是一个少数民族,需要加强集权,才能有效地维持统治,并保障满州贵族的特权地位。在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上,中央的集权,必然表现为君主专制的加强。

2、清朝建立之时已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尖锐,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日益发展,这也促使清朝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以便加强其镇压和控制的力量,阻止封建制度的瓦解。

小结: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康熙帝处置鳌拜,结束了权臣专横的局面。而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则是加强君主专制的关键性措施。军机处的裁决完全出自皇帝,皇帝的命令由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中央的六部官员和地方的军政首领也就直接听从他的指挥。这样,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

提问3:回顾历代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影响是什么?

三、回顾已学过的历史

1、秦朝:首创丞相一词;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2、西汉: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大一统局面,为实现思想大一统,汉武帝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3、隋唐:实行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

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管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

5、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加强皇权。(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严肃户口登记,赋役征发、农商管理,强本抑末,加强对农村和基层的控制;废宰相,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设内阁制,皇权空前强化;厂卫制度的设立;

6、清朝:沿袭明朝的内阁制,同时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朝设南书房,雍正朝,设军机处,中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小结:影响:君主独揽政治和军事大权,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它一方面起到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作用,同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反映。提问4:明清时期加强文化思想统治的措施?

四、加强思想控制

明:(1)八股取士:

①含义:明朝沿袭科举制度,为了严格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考试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只准用程朱理学的释经观点,答卷的文体由八个部分组成,即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故称“八股取士”。

②它从内容到形式都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把知识分子思想限制在程朱理学之内,使培养出来的人特别是选拔出来的官吏,成为顺从皇帝的奴仆。导致文风日下。读书人为了做官,拼命诵读四书五经,追求八股文死板的作文形式。败坏人才,加强思想控制,科举制也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

明清:(2)文字狱

①含义:就是统治者挑剔文字过错,罗织罪名而制造的冤假错案。明清两朝尤为突出。特别是清朝,文字狱规模之大,次数之多,在历史上是空前的。

②原因: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强调清初大兴文字狱,目的在于压制汉人的民族腻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

③危害:文字狱是封建社会中没有民主和言论自由的必然产物,也是专制皇帝用以震慑官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手段。大多数的文字狱都是望文生义,捕风捉影,任意网罗罪名的。它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文化专制政策。它是封建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狱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是封建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后果:㈠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用严酷的文忌文网禁锢思想,用血腥的屠杀手段控制文化,使知识分子动辄得咎,无所适从。㈡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为免触禁忌,他们纷纷采取逃避现实的态度,埋头于故纸堆中,从事繁琐的考据工作,闭眼不看现实,闭口不议朝政,甚至不敢动笔撰写历史著作。㈢由于脱离实际,脱离现实,知识分子的思想被窒息,聪明才智也被扼杀,从而形成“万马齐喑”的局面,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小结:无论是八股取士还是文字狱,归根结底都是统治者为强化专制统治而采取的各种手段和方式。这种败坏人才,摧残人才的方式最终都严重地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中国在清朝逐渐落后于西方,进而在近代受到列强的侵略。

提问5.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及明清加强思想文化统治措施的影响。

五、焚书坑儒与明清加强思想控制措施

回顾历代君主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措施,其中产生严重影响的非秦朝的焚书坑儒,但秦朝焚书坑儒与明清时期加强思想文化控制所采取的措施相比哪个影响更为深刻和长远?强调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者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明代八股取士也是出于同一目的,只是这时封建制度已趋衰落;统治者为强化专制主义统治,更不允许有任何“越轨”的思想。八股取士正是适应这种政治需要而产生的,它失去了科举制度在初创时期的积极意义。所以,八股取士同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样,起了禁锢思想的作用;而它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则比坑儒更加恶劣。而文字狱更将这种思想控制发展到极致,很多文人从此躲在书斋之中,醉心考据学等学说,令中国的思想文化愈发缺少创新性,严重阻碍中国的进步,其后果是难以估量的。

小结:通过比较明清两朝的君主专制,了解明清两朝的君主专制达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明清文字狱的兴起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尤其是康、雍、乾三朝为严厉镇压反清思想,大兴文字狱。致使中国知识界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总之,明清时期专制统治的强化,实际上表明中国封建社会的衰亡已不可挽回。课后练习(略)

课后反思:1.对材料分析较为透彻;2.能自主引导学生迁移已学过的知识

第三篇: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取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苏维埃是俄国1905年革命中出现过的新型革命组织。最初是领导罢工的代表机关,后来成为准备起义的领导机关,又逐渐发展成为新政权的萌芽。在二月革命中,工人代表苏维埃、士兵代表苏维埃相继出现。它虽然没有掌握政权机关,但依靠着绝大多数人民,依靠着武装的工人和士兵。然而,苏维埃的领导权被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窃取。孟什维克分子齐赫泽当了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社会革命党人克伦斯基和孟什维克分子斯克别列夫当了副主席。3月15日,在彼得格勒苏维埃全体会议上,他们拒绝布尔什维克的主张,通过了支持临时政府的决议,把政权拱手交给了资产阶级。同一天,临时政府成立。大地主李沃夫担任政府总理,资产阶级立宪民主党头目米留可夫任外交部长,莫斯科纺织厂主科诺瓦洛夫任工商部长,克伦斯基任司法部长(7月21日,克伦斯基代替已经辞职的李沃夫任临时政府总理)。在两个政权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握政权的机关。它代表了俄国资产阶级和英、美、法帝国主义的利益,对外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对内竭力保存旧的国家机器,企图解散工人武装,消灭苏维埃,建立单一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为什么二月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资产阶级窃取了呢?一是二月革命前布尔什维克党遭到沙皇政府的残酷迫害,列宁被迫侨居瑞士,斯大林、斯维尔德洛夫等被流放在西伯利亚,这就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二是广大工农群众过去长期生活在沙皇专制统治之下,没有参加过政治运动,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因此,从思想觉悟上和组织程度上都还跟不上急剧转变的形势。三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乘机在工农群众中散布推翻沙皇政府就是革命的完成,主张把政权交给资产阶级,苏维埃只要在一旁“监督”就可以了,从而帮了资产阶级的大忙。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教案 华东北师大版

第12课 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

【内容标准】

了解明清两朝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的主要措施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⑴知道朱元璋建立明朝、地方设三司、中央设内阁;清的建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等基本情况。

⑵了解文字狱始于朱元璋,以及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2、能力培养

⑴探寻明、清两朝奉行君主专制独断统治的原因。⑵比较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特点。

⑶通过阅读课文小字,了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专制统治的异同。⑷根据已经学到的知识,编制中国古代从夏朝到清代主要朝代顺序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清两朝奉行的君主专制统治已达到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地步;废除帝制,实现共和,近代先进人士的这一理想是顺应历史进步要求的。

⑵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字狱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产物,它阻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进步,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教学要点】

1、重点

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2、难点

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机构及其职责比较复杂,学生不易理解;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国力强盛的同时又大兴文字狱,如何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教学方法】

学案教学法 【教学过程】 温故互查:

生回顾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

导入新课:到明清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达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顶峰。那么,明清时又采取了哪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的?

设问导学:

小组活动,合作完成学案“设问导读”部分。

重点点击:

1、(2010日照)“以后……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处以重刑。”此政令出自()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明太祖 D、雍正帝

2、(2010南京)下列措施与明成祖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有关的是()A、废除丞相 B、大兴文字狱 C、设内阁 D、设军机处

3、(2010聊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这是的“执政之府”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A、市舶司 B、中书省 C、锦衣卫 D、军机处

4、想一想:从明太祖“朱元璋罢中书省,废宰相制,使朝廷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到明成祖“内阁不得妄行建议,更不许自行其是”,再到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仍是皇帝独断专行的工具。”说明这一系列措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加强专制统制。)

5、材料一:“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两句诗是雍正时一位进士写的,他被斩首。

材料二: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及其族人被杀,祸及师友。请问:

(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开始于何时?何时最为严重?(文字狱 ;明太祖朱元璋;清康雍乾时期)

(2)对当时有何影响?(加强思想控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发展。)

引导生理清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明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1、废行省、设“三司”,加强皇权。(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

2、废宰相,权分六部。

3、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

4、设内阁制,皇权空前强化。

5、开始文字狱

清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1、康熙朝设南书房,2、雍正朝,设军机处,皇帝独断专行。

3、大兴文字狱

自我检测:

生独立完成“自我检测”

师强调:区别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军机处设置的历史作用。

巩固练习:

生独立完成“巩固练习”,巩固本课知识点。

小结

通过比较明清两朝的君主专制,了解明清两朝的君主专制达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明清文字狱的兴起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尤其是康、雍、乾三朝为严厉镇压反清思想,大兴文字狱。致使中国知识界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总之,明清时期专制统治的强化,实际上表明中国封建社会的衰亡已不可挽回。

课堂检测:

生独立完成“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第12课 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选择题(每题10分,共70分)

1、元朝时设立的行中书省被下列哪个皇帝废除()

A、明太祖 B、建文帝 C、明成祖 D、明崇祯帝

2、明成祖在位时增设的协助皇帝决策的中枢机构是()

A、中书省 B、礼部 C、内阁 D、吏部

3、清朝我国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A、设内阁与六部 B、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C、设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4、清朝 文字 狱最严重时是在()

A、顺治、康熙、雍正 三朝 B、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C、乾隆、嘉庆二朝 D、雍正、乾隆、嘉庆三朝

5、明清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

A、选拔廉洁官吏 B、阻碍文化发 展

C、谋划对准噶尔部的军事活动 D、强 化君主专制,加强思想控制

6、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A、社会秩序动荡 B、边疆防御巩固 C、专制统治加强 D、军政合一实现

7、下列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中统一全国的是()①北魏 ②辽 ③西夏 ④金 ⑤元 ⑥清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⑤⑥

二、材料解析题(30分)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皇宫)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入内值班并担任抄写工作)。后名军机处------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曝杂记》

请回答:(1)“军机大臣”是从哪个皇帝开始设置的?(15分)

(2)“军机处”的设置在当时起到什么历史意义?(15分)

参考答案:

一、A C C B D C D

二、1、清雍正帝时

2、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统制达到顶峰。【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三郊中学执教的一次展评课,较之上次在三郊进行的导学案教学的尝试,感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自学能力有所提高,保证了教学任务能在一节课时间内基本完成。从教学设计上来看,力图体现“阅读、体验、互动、提高”的导学模式,通过“温故互查”、“设问导读”和“重点点击”三个环节,在巩固练习的环节,学生对本课的明清加强专制统制的措施基本掌握,但还有一个问题,“中央集权”和“专制统制”学生是否需要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有难度。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4

第五篇:(2017春季版)《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学设计(写写帮推荐)

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明清帝国皇权高度膨胀、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等基本史实。

2.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认识专制统治加强、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是封建制度没落的表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找和文字狱有关的资料,增强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2.通过对比唐朝科举制度和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培养生生合作交流的个人素质和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清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初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明清加强专制统治措施所造成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据老师所知,有很多同学平时都喜欢读诗歌,那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看几句古诗:(教师在大屏幕打出诗句):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同学们能不能从这几句诗中看出什么毛病?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可是,就是这几句诗却使清朝时的翰林院学士徐骏掉了头。当时,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徐骏诗中的“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说徐骏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则是暗指清统治者没有文化。为此,按“大不敬”“斩立决,将其文稿尽行烧毁”。

刚才讲时老师发现许多同学面露疑惑:怎么可能呢?不就是几句诗吗?怎么能如此牵强附会地和国家朝廷连起来?可这正是历史的真实,是清朝加强思想专制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

二、学习新课:

明清是中华帝国的晚期,那时封建社会日趋没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为加强对全国的控制,统治者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加强皇权,使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发展到了颠峰,那么,明清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皇权呢?

(一)君主独裁

请同学阅读“君主独裁”一目,整理一下明清君主独裁的表现。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认为是要点的地方画出来。

教师请两名同学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总结一下明清君主独裁的表现。师生归纳:

1.明朝加强君权统治的措施:(1)废除宰相制度;(2)设立厂卫制度;(3)设立廷杖制度。2.清朝设立军机处 具体了解这些措施。1.(1)废除宰相制度

教师:元朝曾经是高度集权,又极为专制的王朝,但到了末年,朝政废弛,内部倾轧,已无法继续它的统治。朱元璋吸取元朝贵族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对功臣严加防范,不久就大开杀戒,把与他一起起兵反元的文臣武将几乎全部清除,其中波及面最广的是“胡蓝之狱”。同学们看大屏幕。——胡惟庸案是为了解决传统的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强化皇权所采取的暴力行动。最终废除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了丞相,把丞相的权力分归六部,而六部又由皇帝负责,这样一来丞相的权力分散了,皇帝的权力加强了。

1.(2)设立厂卫制度

一天早朝,明太祖朱元璋问官员宋讷,昨天晚上为什么发怒,宋讷先是一惊。只见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夜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宋讷毛骨悚然,解释道:因有下属打坏了茶具。明太祖这才放心。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朱元璋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为什么要这么做?

学生活动:(议论并回答。)因为朱元璋设了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的言行。

教师补充:明朝就是通过锦衣卫,东厂等这样的特务机构来监视百官、百姓,使他们臣服,这些特务机构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1.(3)设立廷杖制度

为了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朱元璋还设立了廷杖制度,任意杖责不合已意的大臣,这体现了君臣之间的主仆关系。那么清朝又是怎样加强皇权的呢?

2.清朝设立军机处

教师:和申就是军机大臣,和申每天寅时要先去军机处,然后再入宫商议军国大事,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地方各部门执行。

提问:军机处的设立使皇帝的权力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军机处是清代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过渡:以上我们探讨的是明清两朝在政治上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事实上,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还表现在思想文化上。

(二)八股取士

说到思想文化上的专制,老师不禁想起了秦始皇时期那起令读书人胆战心惊的事件。同学们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焚书坑儒

教师:焚书坑儒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典型的思想文化专制事件。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却说过这样的话:

引导学生齐读111页材料。

是啊,提起焚书坑儒至今我们还能透过千年的历史感受到那份沉重。那么,比焚书坑儒还厉害的八股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118页“八股取士”一目,注意了解一下什么是八股文?

师: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发展到明清两朝的一种形式。说起科举制,同学们能想起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朝代的科举制度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唐朝承袭了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并不断完善,以后历代王朝也根据需要对科举制度的要求进行了不同的调整,到了明清则演变成了八股取士。那么,唐朝科举制度和明清科举制度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最突出体现就是八股取士。

思考:①八股取士的考试范围?(四书、五经)②具体内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③考试题型?(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度在明清时的演变,由于明清八股取士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学生根本没有实际能力,有些人为考中状元,埋头苦读经书,根本没有实际能力。八股取士选拔人才没有自己的思想,变成了皇帝的忠实奴仆。

教师补充:清代统治者通过八股取试选取的人才成了他们的奴仆,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从而有效地加强了专制皇权。

(三)厉行文字狱 学生看课本119页“厉行文字狱”一目,了解什么是文字狱? 文字狱:我们把这种因为文字而引发的案件叫做文字狱。

故事:据说有个文人给朱元璋写篇贺表,恭维他“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他看了大怒,说“生”与“僧”同音,“光”是没有头发,这是骂我做过和尚;“则”与“贼”同音,这是骂我做过造成反的贼。于是下令把这个文人给杀了。这就是文字狱。这种文字狱到了清朝则发展到了极限: 乾隆时,湖南学政胡中藻在《坚磨生诗》中写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亲自批驳说:“一把心肠论清”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下旨处死了胡中藻。乾隆自称“古稀老人”,退休的大理寺卿尹嘉铨有一次自称“古稀老人”即被绞死。

教师指出:事实上,明清两代因为一两句诗或一两个字而弄得抄家、杀头、灭族的事屡见不鲜。

教师:文字狱从明朝开始,清朝大兴。尤其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为甚 思考:为什么文字狱在清朝最为严重?

学生交流并回答: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政权,满族贵族为了统治众多的汉族人民,以文字狱作为他们强化专制统治的一种方式。

小组讨论:文字狱会造成什么后果?

学生讨论回答:这种政策会使社会很恐怖,知识分子不敢多说话,不敢有自己的见解,更不用说对政治事件的参与;对统治者而言,尽管在思想上控制了人民,但长期以来却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使国家走向衰败。

教师肯定并完善学生的回答:文字狱使读书人牺牲了对社会对人生的批判性思考,使社会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这也正是中华帝国的最后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组讨论:明清君主集权的强化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1.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利于对全国的控制,利于国家统一。2.起到巩固明清专制统治的作用。3.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和它的渐趋衰落。

三、课堂小结:

明清帝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为挽救行将就木的旧制度,统治者不断强化自身权力,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统治,而这种专制统治的加强起的作用只是暂时的,衰落的危机不可阻挡地一步步走来。

下载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教学设计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教学设计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帝国新政教学设计

    黄檀学校公开课材料 帝国新政教学设计 黄檀学校叶忠正 2011-12-13 [课程标准] 4-2 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5-4 通过叙......

    教学设计-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二 新课导入 导入方法一 讲台上一位学生表演唱《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有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学生唱完后,教师问:“知道朱皇帝是谁吗?”......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设计者:李世丹 单位: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中学 学科:历史章节名称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学时1学时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求知欲......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元朝的统治》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库车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组张超【课标要求】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浅论清朝专制统治与封建文化的关系(共5篇)

    浅论清朝专制统治与封建文化的关系 晋巧 (历史文化与民族学院 2010级历史学2班 201016031228) 【摘 要】 为了消弭因明清更迭而造成的社会动荡和满汉文化冲突,清廷统治者在礼制......

    《专制下的启蒙》教学设计

    人民版 高中历史 专题六 第三课 《专制下的启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 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

    明清帝国的繁荣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明清帝国的繁荣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过许多政权,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了贡献。下列不属于少数......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授课人:常平振兴中学 马燕辉 ☆考点: 1.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3.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