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单结构的设计参考教案
第三节
简单结构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能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悉设计一个简单结构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2.能对相片架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3.通过相片架的结构设计,进一步熟悉结构设计的方法、步骤等。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个性相片架,经历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确认为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发展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2.通过制作个性相片架和搭建相片架模型,经历技术方案实现的过程,初步学会原型或模型的制作、装配、调试的方法,体验意念具体化和方案物化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发展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设计制作相片架原型或模型的实践活动,经历技术设计中交流与评价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技术交流的方法,发展技术的表达和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设计制作相片架原型或模型,能够安全而又负责地参加技术活动,具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态度,养成严谨、负责、进取的良好品质。
2.通过设计制作相片架模型或原型,认识技术的创造性特征,培养富于想象、敢于表现个性、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熟悉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2.熟悉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 1.确定结构设计方案。2.制作结构模型或原型。
三、教学分析 教学思路:
通过“如果没有丰富的结构设计,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我们能离开结构设计吗?”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第一部分:通过播放有关结构设计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和感受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通过“儿童自行车设计”的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结构设计的目标及要求。
第三部分:通过“20世纪十大技术失误”的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的理解。
第四部分:通过个性相片架的设计制作活动,使学生了解简单结构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整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最后,通过设计并搭建相片架模型,以及对课桌的设计,使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方法、步骤有进一步的了解。
四、教学案例
(一)新课导入(引入课题)
如果没有丰富的结构设计,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我们能离开结构设计吗?
(二)新课教学
第一部分: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播放有关结构设计的视频,结合视频提出问题:结构设计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有着怎样的意义?
结构设计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都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没有丰富的结构设计,产品将会造型单
一、功能单调,那些大型建筑物、交通运输工具等更是无法产生;生产活动中,产品制造技术、结构安全性及耐久性评估、维修加固技术等,也都离不开结构设计。如何确定结构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呢?
第二部分:结构设计的目标及要求
人们设计结构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或满足特定的需要。
结构设计的目标及要求:结构设计应以一种或几种功能的实现为基本目标,应满足设计规范,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要。比如,儿童自行车的结构设计,首先应以代步、锻炼儿童的手脚协调能力为设计目标,同时要满足童车结构设计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否则设计应视为不合格。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同时必须抓住主要因素开展工作。
在结构设计中如何实现其目标及要求呢?
第三部分: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功能成本结构设计强度„„美观人的个性化需要寿命安全稳定性
a.符合使用者对设计对象的稳定性和强度要求; b.安全因素;
c.公众和使用者的审美需求; d.使用者的个性化需要;
e.对设计对象的成本控制要求和一定的使用寿命等。图1.3-1 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在工程的结构设计中,应考虑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在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使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实现一定的功能的同时,还要考虑经济因素,如做到用料省、成本低等,也就是说,力求以最低的成本使所建造的结构达到预定的要求。
案例分析:20世纪十大技术失误
不同的结构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各有侧重。但无论在哪一类用途的结构设计中,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讨论:你认为在相片架的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第四部分:简单结构的设计案例
现以个性相片架的设计为例,说明简单结构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结构设计的目标,学会分析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熟悉结构设计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能力。)
活动项目:个性相片架
活动目标:熟悉设计个性相片架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进行个性相片架的结构设计,并制作模型。
活动步骤:
第一步:明确设计要求。● 能方便地取放相片。
● 相框不易变形,支架不易松动;相框与支架连接牢固。
● 使用的材料要易于加工,并达到环保要求。● 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能进行功能拓展。
● 相框的长度、宽度、厚度的尺寸要求为175mm×125mm×10mm。
图1.3-2 个性相片架
第二步:进行设计分析。相片架的设计分析可分为三部分,功能设计分析、结构设计分析和外观设计分析。
(1)功能设计分析
(2)结构设计分析 相框的结构设计
当我们取放相片时,相框的构件需要承受一定的外力,所以在设计相框的结构时,需要考虑:
● 相框的几何形状的选择,使相框不变形的措施。● 相框构件之间的连接。● 相框构件的截面形状。支架的结构设计
支架的作用在于能支撑起相框并不易翻倒,故在支架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 ● 支架的支撑方式的选择,使支架不易翻倒的措施。● 支架构件的截面形状以及连接。相框与支架之间的连接
根据不同的设计方案,相框与支架间可以是铰链接或固定连接。在批量制造中,还可采用不需要连接的塑料整体成型的结构。
(3)外观设计分析
分析放置相片架的环境及展示的相片内容,使相片架的设计与环境、相片内容协调。
第三步:绘制设计草图。第四步:确定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见教材P27。(除了教材中的方案,你还能想出什么方案?)第五步:设计准备。
● 合适的制作材料和连接材料,制作材料如木条、竹片、细竹竿、三合板、刨花板、硬纸板、玻璃等,连接材料如小螺钉、小铁钉、小塑料片、玻璃胶等。● 必备的工具,如卷尺、剪刀、刀、锉、锤等。第六步:制作个性相片架。第七步:设计的评价。
从强度、稳定性、实用性、美观度等方面对本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同时进行自评、互评,在对设计方案评价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为以后的技术活动积累经验。)
记录分析:
强 度: 稳定性: 实用性: 美观度: 活动总结:
(1)你认为设计相片架时都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2)试着概括结构设计的一般步骤。
(三)课堂小结 1.结构设计的重要性。2.结构设计的目标及要求。
结构设计应以一种或几种功能的实现为基本目标,应满足设计规范,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要。
3.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符合使用者对设计对象的稳定性和强度要求,安全因素,公众和使用者的审美需求,使用者的个性化需要,对设计对象的成本控制要求和一定的使用寿命等。
(四)巩固活动设计 1.设计并搭建相片架模型。
根据现有的相片架模型的零件,设计相片架的结构,绘制设计草图,与同伴合作,搭建多种结构形式的相片架。
2.观察下面两副图片可以发现,我们的课桌用来书写
图1.3-3 相片架模型 的空间很有限,课桌对于有些同学来说高了,对于有些同学来说又矮了等等。根据所学知识,对课桌进行结构设计。(要求:a.使用空间要充足;b.高低可以调节)
(五)布置作业
图1.3-4 学生课桌
1.设计一个报纸架,从稳定性、强度、材料、使用方便及美观等角度综合考虑。
2.鞋架和衣帽架是常用的家庭物品。请你设计一个多功能架子(例如,既能挂衣服,也可以放置鞋子),并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制作。(设计要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强度,外形美观,实用轻便。)
第二篇: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绪
论
一、服装结构设计的性质
服装结构设计学是服装专业的主干课,是研究以人为本的服装结构平面分解和立体构成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人体工程学、服装材料学、服装卫生学、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生产工艺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是艺术和科技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现代服装工程是由款式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三部分组成。
二、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
1.平面结构设计
将指定的服装款式,结合人体穿衣的动、静及舒适要求,运用一定的计算公式,变化原理通过平面结构制图方法将服装整体结构分解为基本部件或样板的结构设计过程。主要有比例分配法和原型法两种。
比例分配法
原型法
2.立体结构设计
将样布披覆在人体模型上,运用边观察边造型边裁剪的手法,直接裁剪岀指定的服装款式或经整理成服装的基本纸样的设计过程。
单一式
混合式
展平式
三、服装结构的内容
服装人体工学
规格设计
服装设计原理
服装平面、立体结构设计的方法
特体服装的结构处理
计算机辅助服装结构设计
服装庛病与修改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第一章
服装与人体工学 第一节
人体的构成
一、人体主要部位的构成
人的基本体型由头部、躯干部、上肢部、下肢部四大部分构成。
二、人体主要基准点的构成
人体主要基准点是服装人体测量、结构设计制图重要理论依据之一。主要基准点的构成分前面、后面与侧面两大部分。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1.头顶点:人站立时头顶部最高点,位于人体中心线上,是身高测量的基准点。2.颈围前中心点:连接左右锁骨之中点。
3.颈侧点:位于颈侧面根部,从人体侧面观察,位于颈根部宽度的中心点偏后的位置,此基准点不易确定,宜斟酌而定。
4.肩峰点:肩胛骨肩峰上端向外最突出点。
5.肩端点:位于肩峰点偏前的位置,此点是衣袖缝合线袖山的位置,同样也是肩宽、袖长确定的基准点。
6.前腋点:当手臂自然放下时,手臂根部与体干部在前面形成绉纹的起点,此点位置因人而异。7.乳头点(胸高点):胸部最高点即乳头的中点。8.腰围线前中心点:腰围线与前中心线之交点。9.腹部前突点:位于前中心线腹部向前最突出点。10.膝盖骨中点:膝盖骨的中心点。11.大转子点:大腿股骨上端向外最突出点。
12.颈围后中心点(颈椎点):颈后第6-7颈椎的突出点,是背长测量的基准点。13.后腋点:当手臂自然放下时,手臂根部与体干部在后面形成绉纹的起点。14.腰围线后中心点:腰围线与后中心线之交点。由于人体型的关系腰围后中心点往往比腰围线前中心点稍低。
15.肘点:上肢弯曲时肘关节向外最突出点。16.臀部后突点:臀部向后最突出点。
17.手根点:位于手腕部后外侧最突出点,是测量袖长的基准点。18.外踝点:踝关节向外侧突出点。
三、人体主要基准线的构成
人体基准线是结构设计的根基,也是理解人体形体结构的基础。
1.颈根围线:是人体躯干与颈部的分界线。此基准线通过颈部前、后中心点、颈侧点。
颈部前中心点略低颈部后中心点1cm左右。
2.臂根围线:人体躯干与上肢的分界线。3.肩线:肩端点与颈侧点的连线。4.胸围线:经过两乳头点的水平围线。5.腰围线:人体腰部最细部位的水平围线。6.臀围线:人体臀部最丰满部位的水平围线。7.袖肘线:通过肘关节的水平线。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8.膝盖线:通过膝盖中点的水平线
四、人体主要体表形态的构成:
人体由骨胳、关节、肌肉等组成,它们是决定人体体型的基本因素。骨胳是人体内固定的支架,由二百多个不同形态与尺寸的骨头所组成。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关节是骨与骨之间连接的部位,人体的所有动作都是与关节有关,它是人体运动的枢纽,关节有不同的形态与种类。
人体的肌肉组织极其复杂,分布于人体的各个部位,人身上有五百多块可分离的肌肉,肌肉附于骨骼与关节之上。
第二节 人体的体型特征
一、人体的比例
我国正常成人男女的人体比例为七头至七头半高。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二、人体体形生长变化规律
不同的年龄段,人体比例各不相同。人体体形生长变化规律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
三、男、女、童体型差异
1、儿童体型特征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儿童体型与成人体型的差别:
(1)下肢与身长比 越年幼腿越短,1~2 岁的孩子,下肢大约是身长的32%(2)和小腿比 越年幼的孩子大腿越短。随着成长,下肢与身长的比例逐渐接近1:2,其中大
腿的增长很显著,1 岁乳儿大腿的内侧尺寸只有10cm,而3 岁时是15cm,8 岁时是25cm,10 岁时是30cm,与身长的增长率比其他部位大。
(3)儿童的头身比 如下图所示
(4)8 岁前的孩子 男女没有体型上的差异,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小儿体型。
(5)从侧面看童体 腹部向前凸出,乍一看就象肥胖型的成人一样,但是,成人的后背是平的,而儿童由于腰部(正好是在脐正后的背部)最凹,因此,身体向前弯曲,形成弧状。
(6)颈长 乳儿的颈长只有身长的2%左右,但1~2 岁就是达到3.5%,6 岁时就达到4.8%。(7)B 类体型 腹部在后面(腰部)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侧腹其次,前腹部沉积有非常多的脂
肪,向前方挺出。下肢中的大腿 受腹部前凸的影响,前面比后面沉积有皮下脂肪是一般倾向。
2、男女体型差异
胸部差异 女体为以BP为顶点的圆锥体—用对准BP的省道消除前浮
男体为盆状体—用不对准BP的省(撇胸)或工艺方法消除前浮
肩部差异 女体﹤3 个头宽 男体=3个头宽 男体肩斜≥女体肩斜=22°
B﹡﹣W﹡ 男体为Y体(22~17㎝)A体(16~12㎝)B体(11~7 ㎝)C体(6~2 ㎝)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H﹡﹣B﹡ 男体为2~4㎝
前后腰节差 男(前腰节-后腰节)=﹣1.5㎝
女(前腰节-后腰节)=1㎝
第三节 人体测量
一、测量工具
1.人体测高仪:主要由一杆刻度以毫米为单位垂直安装的尺及一把可活动的尺臂(游标)组成。
2.直脚规:用于测量人体短而不规则部位的直线距离。
3.弯脚规:用于人体不能直接以直尺测量的两点间距离的测量。如肩宽,胸厚等部位的尺寸。
4.软尺:最常见、最简易的人体测量工具之一,一般以厘米(cm)为单位。5.人体截面测量仪:用于测量人体水平与垂直横截面尺寸的仪器。6.现代化测量工具:如电子激光扫描,摄影仪等。
二、测量注意事项
被测者挺胸直立,眼睛平视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自然呼吸,手掌朝向体侧,手指轻贴大腿侧面,自然伸直膝部,保持立正姿势,裤带放松,软尺轻紧适宜。
三、人体测量的部位与方法
1、测量基准点、基准线
要点:基准点——常是骨骼的端点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基准线——常是人体形体凹凸状变化大的部位
重要的点、线:BNP、SNP、BP、EP、踝点、NL、BL、UBL、LBL、WL、HL、MHL、股下长
2、测量方法
产业常用方法:软尺测量(坐姿、立姿)
科研常用方法:常规:马丁测量法、截面测量法 特殊:莫尔等高线法、三维全息非接触测量法
3、常用测量方法和项目:
前腰节长——自SNP~WL沿体表过BP 的垂直长 后腰节长——自SNP~WL沿体表过脊骨的垂直长 衣长——自BNP~所需部位的垂直长
袖长——自SP~所需部位沿手臂形态的长 胸围——通过左右BP 的水平围长
领围——沿BNP、SNP、FNP 为基础领围,实际领围在颈部领高部位围量 肩宽——左右SP 通过BNP 的横长 腰围——通过腰部最细部的水平围长 裤长——腰围线~踝骨附近的垂直长 臀围——通过臀部最丰满处的水平围长
上裆长——腰围~臀凹处的垂直长,或裤长—股下长
注意:测量方法必要时要示范,特别注意围度尺寸要达到水平围长的要求。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第四节 服装放松量与人体运动的关系
一、放松量确定的原则
1.体形适合原则
肥胖体形的服装放松量要小些、紧凑些,瘦体型的人放松量可大些,以调整体形的缺陷。2.款式适合原则
决定放松量的最主要因素是服装的造型,服装的造型是指人穿上衣服后的形状,它是忽略了服装各局部的细节特征的大效果,服装作为直观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的首先是其轮廓外型。体现服装廓型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肩、胸、腰、臀、臂及底摆的尺寸。
3.合体程度原则
真实地表现人体,尽量使服装与人体形态吻合的紧身型服装,放松量小些;含蓄地表现人体,宽松、休闲、随意性的服装,放松量则大些。
4.板型适合原则
不同板型其各部位的放松量是不同的,同一款式,不同的人打出的板型不同,最后的服装造型也千差万别,简洁贴体的制板,严谨的服装、有胸衬造型的服装放松量要小些,单衣、便服要大些。
5.面料厚薄原则
厚重面料放松量要大些、轻薄类面料的放松量要小些。
二、放松量与空隙度的关系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三、各部位放松量大小
第五节 制图基本知识
一、基本术语
1.基本线:构成服装结构制图的框架的线条; 2.结构线:客观反映服装内部结构的线条;
3.轮廓线:适合人体体型、款式特点,表示服装外形的线条; 4.尺寸标注线:标注服装结构计算公式及细部尺寸的辅助线条。
二、制图规则符号
(一)制图规则
1.服装结构制图顺序:先前衣片,后后衣片;先长度线,后围度线;先基本线,后结构线,再轮廓线。
2.服装结构制图(包括技术要求和其他说明)的尺寸,一律以厘米为单位。
3.服装结构制图部位、部件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4.结构制图所用线条(基础线、结构线、轮廓线、尺寸线等)必须符合规定要求。5.服装主要部位的尺寸标注应尽量采用比例分配方式表示,以适合不同规格尺寸计算要求。
(二)制图符号
1.服装制图主要部位代号 服装制图主要部位代号
胸
围——B
腰
围——W
臀
围——H
领
围——N
胸围线——BL
腰围线——WL
臀围线——HL
领围线——NL 肘
线——EL
膝盖线——KL
胸高点——BP
颈肩点——NP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袖窿长——AH
长
度——L
中腹围——MH
肩
宽——SW
背
宽——BW
前胸宽——FW
领
宽——NW
领
深——NH 前中线——FCL
后中线——BCL
颈前点——FNP
颈后点——BNP 颈侧点——SNP
袖山高——ST 2.结构制图符号
三、制图工具
1.直尺:以公制为计量单位的尺子,一般以厘米为单位。2.角尺:两边成直角90°的尺子。
3.弯尺:两侧分别为弧线状的尺子,主要用于绘制侧缝线,袖缝线等弧线。4.自由曲线尺:可以任意弯曲的尺,一般用来测量直尺不能测量的弧线长度的尺子,也可用来绘制弧线。
5.比例尺:用来按一定比例缩小或放大绘制结构图的尺子。常见的有三棱比例尺,6种不同的有比例。
6.曲线板:服装专用的曲线板用来绘制袖笼、袖山、侧缝、裆缝等部位的曲线。7.针管笔:绘图专用水笔,其常用的规格有0.3、0.6、0.9mm等几种,一般用来分别绘制结构线、轮廓线等。
四、服装结构线的名称
1.上衣前、后衣片结构线的名称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2.袖子结构线的名称
3.裤(裙)前片、后片结构线的名称
4.中式服装的结构线的名称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第六节 成衣号型标准与成衣规格设计
一、GB服装号型
1.号型定义
“号”是人体的身高,以CM为单位,是服装结构设计和选用服装长短的依据。“型”指人体的上体胸围或下体腰围,以CM为单位,是服装结构设计和选用服装肥瘦的依据。2.体形分类
以人体的胸围与腰围的差数为依据来划分体型,并将人体体型分为四类,体型分类代号分别为Y、A、B、C。
3.号型标志
号型的表示法为号与型之间用斜线分开,后接体型分类代号。4.号型应用
号:服装上标明的号的数值,表示该服装适用于身高与此号相近似的人。
型:服装上标明的型的数值及体形分类代号,表示该服装适用于胸围或腰围与此型相近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以及胸围与腰围之差数在此范围之内的人。
5.号型系列
号型系列是服装批量生产中规格制定和购买成衣的依据。号型系列以各体形中间体为中心,向两边依次递增或递减组成。身高以5CM分档组成系列,胸围以4CM分档组成系列,腰围可以4CM或2CM分档组成系列。身高与胸围、腰围搭配分别组成5·
4、5·3或5·2号型系列。
二、成衣规格设计
控制部位数值是人体主要部位的数值(系净体数值),是设计服装规格的依据,成衣规格尺寸指服装关键部位的尺寸。上衣通常有衣长、胸围(B)、总肩宽、袖长、领大五个部分的尺寸,下装通常有裤(裙)长、腰围、臀围三个部位的尺寸。
男上装规格设计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女上装规格设计
男、女下装规格设计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第一章
服装与人体工学
第一节 下体的体型特征及测量
一、下肢特征
人体的下肢由胯部,腿部和足部组成。腿部上粗下细,大腿肌肉丰满、粗壮,小腿后侧形成“腿肚”。从正面看,腿部的大腿从上至下略向内倾斜,而小腿近于垂直状。从侧面看,大腿略向前弓,小腿略向后弓,形成S型曲线状。
从臀股截面图看,胯部两侧最宽处为大转子。两腿直立时,臀大肌向后隆起。
从人体的腰臀截面图看,两截面在前面的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长度不等上,而在后面的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形状不同上。臀突部由于肌肉厚实,形状比腰部尖圆。
二、下体静态参数
人体以前中心线和后中心线为对称,前后为非对称。人体腹部与前中心的垂直倾角α=8°,臀部侧面垂直β=20°左右。臀沟垂直
倾角δ=8°,臀突垂直倾角倾角γ=10°~˜12°(男小,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女大),三、下体动态参数
四、测量部位
五、裤装主要结构线名称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第二节 裤装基本结构
一、裤装的分类
1.按长度分类:迷你裤,短裤,中裤,中长裤,吊脚裤,长裤等。2.按腰部形态分类:连腰裤,装腰裤,高腰裤,低腰裤等。
3.按外形轮廓分类:三角裤,灯笼裤,马裤,裙裤,喇叭裤,西裤,直筒裤,锥形裤等。
4.按穿着层次分类:内裤,外裤等。5.按性别和年龄分类:男裤,女裤,童裤等。
二、裤装的基本规格设计
裤长L=0.6G+(0-2)cm 腰围W=W*+(0-3)cm
(2-6)cm(贴体)臀围H=H*+x(6-14)cm(合体)
14cm以上(宽松)脚口大=0.22H 中档大=脚口大+(4-6)cm 上裆长=H/4+2或=G/10+H/10-m(女0,男、童1)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腰围=W/4-1(cm)+褶量 前臀围=H/4-1(cm)裆宽=0.05H或=0.07H 腰围=W/4+1(cm)+省量 后臀围=H/4+1(cm)裆宽=0.11H或=0.09H
三、裤装基本结构
G=160 cm, W=68+2=70 cm, H=92+6=98cm, L=98cm(一)前裤身
1.前侧缝线(1),上平线(2),裤长线(3),横裆线(4),臀围线(5),中裆线(6)2.前臀宽线(7),前裆宽点(8),前挺缝线(9),前中裆大点(10),前脚口大点(11)3.腰侧点(12),前腰点(13),画顺前侧缝线(14)4.重新确定前裆宽点(8'),画顺前裆弯弧线,前缝线(15),下裆缝线(16)5.画顺腰口线及脚口线 6.确定褶位及褶量(二)后裤身
1. 上平线,臀围线,横裆线,中裆线,脚口线均由前裤片作延长线而得 2. 侧缝线(17),臀宽线(18)3. 裆宽点(19),挺缝线(20),中裆大点(21),脚口大点(22),腰侧点(23)4. 画顺侧缝线(24),重新确定后裆宽点(19')5. 上裆缝线,裆弧线(25),下裆缝线(26)6. 画顺腰口线,脚口线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7. 确定省位及省量
第三节 裤装的结构分析
一、裤装的放松量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服装的规格主要由人体的净尺寸和放松量两部分构成。人体净尺寸可实际测量获得,而放松量却是灵活多变的。它涉及到裤装的品种、款式造型、流行趋势、着装者的体型、性别、生活习惯、面料特征和个人的审美观念等多种因素。
二、腰、臀差的处理
1.腰臀差的大小
2.褶的分布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3.省的分布:
三、腰臀围的分配比例
人体的侧缝线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位于侧缝线前部的腰臀为均匀的圆弧状,而位于后侧的腰臀部为曲率变化较大的圆弧状,因此后臀围应大于前臀围。所以在裤装基本结构中,采用前臀围为H/4-1cm,后臀围为H/4+cm1。为使腰部的分配方式与臀围一致,便于计算,也采用前腰围W/4-1cm,后腰围W/4+1cm的分配形式。
四、中裆围、脚口围的分配比例
中裆围和脚口围主要关系到造型,其大小可由款式而定。由于臀围的分配为前小后大,为保持裤身的整体平衡,前中裆和脚口围较后中档和脚口围要小,随着前后裤片比例大小的变化,前后中档围和脚口围的差数也随着变化。
五、前后上裆宽的分配比例
观察人体的侧面,臀部为一个前倾的椭圆形。以耻骨联合点作垂线,前一半为凸点靠上的腹凸,靠下较平缓的部分是前裆弯,故前裆弯小而平缓。后一半为凸点靠下的臀凸,也是后裆弯。由于后裆弯通过臀部转向腹部,且臀突靠下面挺起,所以后裆弯较急而深。另外,从人体臀部运动屈大于伸的规律,要求后裆宽增加必要的活动量,因此后裆宽应大于前裆宽。
六、上裆长的确定
测量法:
1.测量人体下裆长,用裤长减去下裆长,为上裆长。2.量取腰节线至臀凹处的长度。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3.人体坐在椅子上,测量腰部至椅面的长度再加上3cm。
计算法:
1.H/4+2cmS
2.L/10+H/10+6cm
3.G/10+H/10-m{1男,0女}
七、后上裆缝倾角与起翘量的确定
后上裆缝倾角的变化与人体特征和裤装造型有关。在一般基本裤装结构中,后上裆缝倾角控制在0°到20°之间(男小,女大)。从人体来讲,后上裆缝倾角随臀高的增加而增加。从造型来讲,它与前后裤片收褶、省量有关。当前裤片不收褶或收褶量很小时,前侧缝线撇进量d增加,但d量的增加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量就是当前后侧缝撇进量相加为(d+e)。此时将(b+c)的量放在后上裆缝线处,约10°左右,加上基本结构中的10°,最大可达22°。如果用15:X来表示后上裆缝倾角,贴体裤X在4~5之间,合体裤X在2.6-4之间,宽松裤、便裤等X在0-2之间。
八、腰口线的定位
在裤子基本结构中,腰围线(除去腰宽)基本定在人体胯骨点以上1cm 的水平位置上,此腰位为标准束腰位。但在实际中,由于款式的变化,束腰位置往往在标准位置上有所变化,如贴体的牛仔裤、筒裤等束腰位置低于标准位置2-3cm,而一些宽松的裙裤、灯笼裤的束腰位置常高于标准位置1cm左右,在束腰位置确定之后,腰头的宽窄可根据款式造型任意确定。
九、下裆缝垂直倾角与裤形的关系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第四节 裤装结构变化原理及应用
一、贴体裤
H=H*+x(x≤6cm)
W=W*+(0-2)cm+腰位下降2cm时所增加的腰大2cm =W*+(2-4)cm 上裆长=G/10+H/10-(0-2)cm 由于H较小,虽然腰位降低2cm,但上裆长不宜简单的一概减2cm。
后上裆缝倾角在11°至15°之间,最大可为20°,若用15:x表示,x=4-5。中档围线在基本裤装基础上向上提2cm左右。前 腰=W/4 臀=H/4-(0-1)cm 裆宽=0.05H-(0-0.5)cm 后 腰=W/4 臀=H/4+(0-1)cm 裆宽=0.11H-(0-1)cm 例1牛仔裤
G=160cm, W=68+4=72cm, H=94+4=98 cm, L=102cm, 脚口=18 cm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例2 男牛仔裤: G=174cm, W=70+4=74cm, H=94+6=100cm, L=105 cm, 脚口=22cm, 中档=24cm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例3 小喇叭裤:G=160cm, W=68+4=72cm H=92+4=96cm, L=102cm, 脚口=24cm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二、合体型
例1 男西裤:G=174cm, W=74+2=76cm, H=94+9=103cm, L=106cm, 脚口=23cm, 中档=25cm
例2 女西裤:G=160cm, W=68+2=70cm, H=92+8=100cm, L=100cm, 脚口=22cm, 中档=24cm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三、宽松裤
H=H*+X(X>14cm)W=W*+(1-3)cm 后上裆缝倾角<10,若用15:x表示,x=1.5-2.5 腰围=W/4+褶
前臀围=H/4+(0-1.5)cm 裆宽=0.05H-(0-1)cm 腰围=W/4+省 后臀围=H/4-(0-1.5)cm 裆宽=0.11H-(0-1)cm 脚口较小,中档可不控制。
例1 太子裤:G=175cm, W=79+3=79cm, H=92+15=107cm, L=104cm, 脚口=20cm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例2 断腰太子裤:G=180cm, W=74+2=76cm, H=94+16=120cm, L=107cm, 脚口=21cm
例3 女时装裤:G=166cm W=68+2=70cm H=91+15=106cm L=100cm 脚口=17cm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四、裙裤
1.裤装风格的裙裤
臀部较合体,后上裆缝线较贴合人体臀沟,横裆线以上部位可按裤装结构方法进行设计。由于下裆缝倾角为零,前后落裆差为零,上裆宽可在基本裤型上适当增加由.0.16H到0.21H之间变化。前后裆宽的大小可根据造型适当调节。2.裙装风格的裙裤
臀部放松量较大,横裆容量增加,臀部前屈运动所需的变形量由横向放松量来满足。后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上裆缝倾角随着臀围放松量的增加而减少,直至为垂直线,成为裙装结构的裙裤。此时起翘量为零,裆宽控制在0.18H~0.21H之间,前后裆宽的大小可根据造型和习惯而定。例1 裙裤:G=164cm, W=66+2=68cm, H=92+8=100cm, L=65cm
例2 裙裤:G=160cm, W=66+2=68cm, H=92+14=106 cm, L=65cm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例3 裙裤:G=160cm, W=66+2=68cm, L=60cm.五、短裤
短裤在外观上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合体型,另一种是宽松型。合体型短裤的结构设计与基本裤型相同,只是将长度裁短即可。
宽松型短裤臀部较宽松,透气型较好。在总裆宽不变的情况下,用增加下裆缝倾角的方法,既可使缝合后的成品裤装腹臀宽增加,又不影响外观造型。此时前后落裆差可控制在3cm左右。
例1 无腰短裤:G=160cm,W=66+2=68cm, H=90+4=94cm,L=40cm,脚口=26cm。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例2 男西短裤:G=174cm,W=72+2=74cm,H=92+8=100cm,L=40cm,脚口=28cm。
六、田径裤 三角裤
田径裤和三角裤都是要求穿着较舒适的短裤。在西短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下裆缝倾角,使前后落裆差加大,成品裤装的腹臀宽增大。当前后下裆缝倾角均为90°时,前后落裆差为后裆宽减前裆宽。下裆长转为裆底宽,变为三角裤结构。例1 田径裤:G=174cm,H=92+13=105cm,L=32cm,脚口=28cm。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例2 三角裤:G=162cm,H=90cm,L=12cm。
例3 睡裤:G=164cm,H=92+10=102cm,L=90cm,脚口=22cm。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第三章
裙装结构原理与设计 第一节
裙装原理
一、测量部位
腰围:腰部最细处水平围绕一周的长度 臀围:臀部最丰满处水平围绕一周的长度 裙摆围:裙子下摆周长 裙长:腰节的长度
二、裙装基本结
构线名称 线至所需裙长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三、裙装的分类
(一)按裙装的长度分类:超短裙,短裙,膝裙,中长裙,长裙等。
(二)按腰位高低分类:低腰裙,无腰裙,腰带裙,高腰带裙,高腰裙等。
(三)按裙外形分类:窄裙,直裙,A字裙,斜裙,圆裙等。
(四)按裙的片数分类:一片裙,四片裙,多片裙,节裙等。
(五)按褶的类别分类:单向褶裙,对褶裙,活褶,碎褶,立体褶等。
四、裙原型
裙原型是取自女体直立状态下绕腰、臀部一周所形成的旋转体形态。
(一)作前中心线(1),上平线(2),下平线(3)。
(二)作臀围线(4),中臀围线(5),侧缝线(6),后中心线(7)。
(三)确定前腰侧点(8),后腰侧点(9),后中心点(10)。
(四)画顺前侧缝线(11),后侧缝线(12),前腰口线(13),后腰口线(14)。
(五)作前后省。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第二节 裙装结构分析
一、裙装的放松量
(一)腰围的放松量
人在呼吸及站、坐时腰围会有2cm的差值变化。从生理学角度讲,人体腰部周长缩小2cm时,人体不会产生强烈的压迫感,所以裙装的放松量可控制在0~2cm。
(二)臀围的放松量
臀围放松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裙装的造型风格。人体一般坐立的变化需要,臀围的放松量一般控制在4~6cm左右。
(三)裙摆围的放松量
裙摆围的大小由款式的造型而定。宽松裙的摆围可呈A形,圆形,甚至超过360°。运动类型裙摆围波浪起伏、飘逸、舒展,而合体的裙摆围设计则要考虑到人体的活动范围。裙叉一般开在距腰口线40cm以下为宜。无裙叉的裙摆围应随裙长的增加而增加。
二、臀高线的确定
臀高线与人体的高度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一般认为臀高线距腰口线的距离为身高/10+1,也有按H/6计算的。还可实际测量从腰节线至臀围线的长度进行确定。
三、腰省的确定
(一)省量
腰省量为腰臀围的差值。它的放置与裙子的款式有关,每个省的省量过大或过小均不适宜。过大会使省尖过分尖突,过小则达不到收省的目的。
对于贴体裙装,侧缝省应控制在0.5~1cm左右。随着宽松程度的增加,省量可在0.5~3cm之间变化。片内省的省量一般控制在1.5~3cm左右。
(二)省数
整个腰围的片内省个数一般为偶数。如果是4个或8个,则前后各一半,以对称形式出现。如果是62后4。位
个,则前
(三)省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四、臀围加放量与腰省的关系
若H*为净臀围,W*为净腰围,△H为臀围加放量,n为裙片数。经研究,在臀围加放量一定的情况下,每片裙的最小腰省量= H*-W*-2△Hn。
若要使腰省为零,则臀围的最小放松量= H*-W*2。
由此可见,裙摆量、臀围、腰省量是相互制约的。进而也将裙子的外形分为:紧身裙,半紧身裙,斜裙,圆裙几种轮廓。各式裙款均是在这几种裙形基础之上进行分割、拉展、打褶等变化而得到的。
第三节 各种廓形裙
一、紧身裙
为贴身的极限造型。如西装套裙,一步裙,窄摆裙等等。它的结构基本上在原型裙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功能性的设计而成。如上端为穿脱方便装加拉链,而下端为便于行走,设有开叉。
二、半紧身裙
半紧身裙也称A形裙。它是在紧身裙的基础上增加裙摆的围度而完成的。随着裙摆的增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加,侧缝线趋向变直,腰省量减小,腰侧点与前、后腰点距离增大,腰口线的弯曲度变大。结构制图是在裙原型基础上将侧缝线下摆放出,侧缝线变斜,同时减少腰省量,提高腰侧点位置。
三、斜裙
在半紧身裙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裙摆量,此时臀围放松量也相应增大,当放松量△H>H*-W*2 时,腰省为零。腰侧点与前后腰点距离、腰围线曲度均大于半紧身裙。
(一)作前中心线(1),上平线(2),下平线(3)。
(二)确定腰口斜线(4)。
(三)确定腰口大点(5),裙中线(6),腰口大点与(2)线和(6)线交点的连线(7),裙侧线(8),裙摆线(9)。
腰口大点若正好位于侧缝线上,按侧缝线处上提1cm,若不在侧缝线处,应按基本裙型的腰口线形状顺势修顺。
裙摆在斜纱处应考虑其长度的易变形性,根据面料适当裁短。
四、圆裙
在斜裙的基础上继续增加裙摆围,则腰口线、下摆线将变得更加均匀而呈圆弧状,称为圆裙。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一)以O为圆心,r为半径画弧(1)。
(二)以O为圆心,r+(L-腰宽)为半径画弧(2)。
(三)圆心角为θ的扇面形,则两条母线L1L2与两弧(1)(2)所围成扇面形为裙片的基本形。
(四)修顺腰口线及裙摆线。
将腰侧点、后腰点、前腰点按裙原型调整、修顺。裙摆在斜丝处适当裁短2~3cm,再修顺裙摆。
第四节 裙装结构变化原理及应用
一、设计步骤
(一)审视效果图,确定裙子的外形轮廓,并做出相应轮廓裙型。
(二)在裙型上根据效果图作各种分割。
(三)作分割线中的省、褶等细部结构处理。
(四)将各结构图分离出来。
二、分割裙的结构设计 例1.筒裙
规格:160/68A L=70cm, W=70cm, H=92+4=96 cm, 腰宽=3 cm。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在原型裙的基础,加上叠门宽,下摆在侧缝线处收进。
例2.无腰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H=92+4=96cm。1.按紧身裙做出基本结构,前片画出全图。
2.按效果图做出分割线位置,腹臀部的分割线通过省尖。3.将省转移至分割线。4.后裙片中线处开襟装拉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链,下端开叉,前侧有装饰扣。
例3.八片A型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基本H=92+4=96cm。
1.做出基本裙原型
2.画出分割线的位置,并将省放置在分割线及前后中心线处。3.在分割线处放出摆量,为保持裙面的平整,在侧缝处放得稍多些。
4.画顺各片轮廓线。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例4.育克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基本H=92+4=96cm。
1.做出基本裙原型。
2.做出纵横分割线,并将一省量放置在纵向分割线中,另一省转移至横向分割线中。3.在分割线处放出摆量。4.画顺各片轮廓线。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例5.弧形褶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H=94cm,腰宽=3cm。
1.做出基本裙原型。
2.做出分割线的位置,并将省放置在分割线中。3.前片下摆弧线以中心线为对称轴。
4.将分割裙片依效果图放出褶量,画顺轮廓线。5.后片为两片裙,底边为平线。
例6.高腰波浪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H=96cm。
1.做出基本裙原型。2.依效果图做出分割线。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3.将分割线下的裙片采用剪切拉展法,在相应位置拉出褶量。褶量越大,分割线弯曲度越大,但分割线长度不变。
4.修顺轮廓线
例7.斜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
由于H、θ不控制,Y值可根据效果图及面料确定,按斜裙方法制图。
例8.螺纹形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H=90+8=98cm。
1.做出斜裙,Y=H-W2n =102-702×2 =8cm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2.做出分割线,注意前后片分割线的衔接。3.将○3片作切展波浪。4.修顺各裙片轮廓。
例9.60°圆心角四片裙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规格:160/68A,L=70cm,θ=60°,W=70cm,n=4cm。
例10.鱼尾裙
规格:160/68A,L=98cm,W=70cm,H=96cm。
1.做出裙原型。
2.做出分割线,将省放置在分割线中。3.在膝围处收进,以突出鱼尾效果。4.在分割线裙摆处均匀放出摆量。5.修顺各片轮廓线。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三、褶裙结构设计
褶可以分为自然褶,如波形褶、缩褶;和规律褶,如普力特褶、塔克褶等。自然褶具有随意性、多变性、丰富性和活泼性的特点。规律褶则表现出有秩序的动感。例1.抽褶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
例2.波形裙
规格:160/68A,L=62cm,W=70cm,H=96cm,腰宽=3cm,结构制图见图3-4-12及图3-4-13。1.做出基本裙原型。
2.做出分割线的位置及形状。
3.将分割线下的部位应用切展的方法,根据褶量大小拉展。褶量越大,拉展量越大,分割线变形越大。但总长应保持不变。
第三篇:《服装结构设计》电子教案
第一章:绪论
4学时
教学目标:
本课题要由理论教学完成,理论教学中要以结构设计课程概述、基本概念与术语、制图规则、符号与工具讲解为主,使学生认识服装结构课程的定位、课程主要内容、基本概念与术语,了解制图规则、符号与工具。教学重点: 1.结构设计课程概述 2.基本概念与术语 3.制图规则、符号与工具 教学难点: 1.结构设计课程概述 2.基本概念与术语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讲解理论。教学内容: 1.结构设计课程概述 2.基本概念与术语 3.制图规则、符号与工具 课后作业:
熟悉记忆服装结构设计基本概念与术语。
第二章:人体体型特征与测量
2学时
教学目标:
本课题要由理论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来完成,理论教学中要以人体体型特征与测量讲解为主,实践以人体测量实际操作为训练内容,学生能够达到熟练的进行人体体型特征与测量。教学重点: 1.人体测量的意义
2.人体测量的基准点与基准线 3.人体测量的工具与方法 教学难点: 1.人体测量的意义
2.人体测量的基准点与基准线 3.人体测量的工具与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讲解理论,打板室实践指导 教学内容: 1.人体测量的意义
2.人体测量的基准点与基准线 3.人体测量的工具与方法 课后作业:
(1)人体测量练习10个。(2)熟悉人体基准点与基准线。
第三章:下装结构设计
16学时
教学目标:
本课题要由理论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来完成,理论教学中要以女式的基本型裙和裤为主来讲解裙和裤的制图原理与制图过程。实践教学中要安排学生完成女式直身裙、A型裙、变化型结构裙装结构制图。学生能够达到熟练的进行裙子及裤子制图的目的。教学重点:
1.直身裙结构、A型裙结构、波浪裙结构 2.变化型结构裙装 3.女裤原型 4.裤装结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1.波浪裙结构 2.变化型结构裙装
3.裙装与裤装的结构共异点、裤烫迹线的位置与造型的关系 4.女裤原型中裆弯的确定及画法 5.裤装结构设计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讲解理论,打板室实践指导 教学内容: 1.下装结构种类 2.人体下体重要特征 3.裙装的结构设计方法 4.女裤结构设计 课后作业:
(1)设计五款裙装并制图(1;5)(2)设计五款裤装并制图(1;5)
第四章:衣身结构变化 8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衣身结构,使同学们掌握衣身结构制图,并熟练的将女装的灵魂——省灵活的应用结构设计中去,要求学生必须熟练运用旋转法或剪切法完成省缝移位、基本分割方法,及省缝在其它造型线处抵消。教学重点:
1.单省转单省、单省转多省 2.省道设计、连省成缝 3.褶的变化
4.分割线的变化方法及应用 教学难点: 1.省道的转移方法 2.单省转多省 3.省道设计
4.褶、裥、塔克的变化应用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讲解理论,打板室实践指导 教学内容: 1.基础纸样 2.省道结构变化 3.折褶变化 4.抽褶变化 5.分割线变化 课后作业:
(1)设计四款1:5的省道转移并制图;(2)设计三款褶、一款裥、一款塔克并制图;
(3)设计五款1:5的分割线造型(结构还要包括褶、裥和塔克);(4)设计五款1:5的变化款式造型。
第五章:衣领结构
16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衣领结构,使同学们掌握衣领结构制图,讲解衣领的基本结构无领、立领、翻折领。通过衣领实例分析了解衣领的常见领型,更深一步的认识到衣领结构的相互关系。教学重点: 1.立领结构 2.翻折领结构 教学难点: 1.立领结构 2.翻折领结构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讲解理论,打板室实践指导 教学内容: 1.结构种类 2.基础领窝 3.无领结构 4.翻折领结构 5.变化结构 课后作业:
(1)设计四款1:5的立领领型并制图;(2)设计三款1:5的翻折领领型并制图。
第六章:衣袖结构 16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衣袖结构,使同学们掌握衣袖结构制图,重点讲解袖身及袖山的结构与设计。教学重点: 1.袖身的结构与设计 2.袖山的结构与设计 3.袖山和袖窿的配伍 教学难点: 1.袖身的结构与设计 2.袖山和袖窿的配伍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讲解理论,打板室实践指导 教学内容: 1.结构种类 2.圆袖结构制图 3.连袖分割袖结构制图 课后作业:
(1)设计三款1:5的圆袖并制图;(2)设计一款1:1的分割袖并制图。
第七章: 女上装整体结构设计
40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题内容以达到学生进行整体结构设计的目的。理论教学主要讲解女装整体结构。实践教学要由学生设计出女装,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其结构制图与样板。教学重点:
女装整体结构设计 教学难点:
女装整体结构设计 教学手段:
多媒体理论讲解,打板室实践指导 教学内容:
1.规格设计
2.衣身比例与廓体关系 3.实例分析 课后作业:
(1)设计两款女式衬衫并制图,1:5或者1:4均可;
(2)市场调研,调研德州2007年秋冬季女装流行款式,并画出五款款式图;(3)设计一款女式套装并制图(包括裙子),1:5或者1:4均可;
第八章:男装整体结构设计
4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题内容以达到学生进行整体结构设计的目的。理论教学主要讲解男装基本整体结构设计。实践教学要由学生设计出男装,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其结构制图与样板。教学重点:
男装基本整体结构设计 教学难点:
男装基本整体结构设计 教学手段:
多媒体理论讲解,打板室实践指导 教学内容: 1.男装规格设计
2.男装宽松风格典型款式结构 3.男装较宽松较贴体风格典型款式结构 4.男装贴体风格典型款式结构 课后作业:
(1)男式六粒扣背心制图,1:1;(2)男式西服制图,1:1;
第四篇:结构设计总结[模版]
十年结构设计经验的总结
1.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1).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干脆砍了。可砍成直角或斜角。
(2).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谁见过独立基础加辐射筋的?当然加了也无坏处。
(3).如果甲方及老板不是太可恶的话,可将悬挑板的单向板的分布钢筋改为直径12的,别小看这一改,一个工程省个3、2万不成问题。
2.关于箱、筏基础底板的挑板问题:
1).从结构角度来讲,如果能出挑板,能调匀边跨底板钢筋,特别是当底板钢筋通长布置时,不会因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底板的通长筋,较节约。
(2).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必要时可加较大跨度的周圈窗井。
(3).能降低整体沉降,当荷载偏心时,在特定部位设挑板,还可调整沉降差和整体倾斜。
(4).窗井部位可以认为是挑板上砌墙,不宜再出长挑板。虽然在计算时此处板并不应按挑板计算。当然此问题并不绝对,当有数层地下室,窗井横隔墙较密,且横隔墙能与内部墙体连通时,可灵活考虑。
(5).当地下水位很高,出基础挑板,有利于解决抗浮问题。
(6).从建筑角度讲,取消挑板,可方便柔性防水做法。当为多层建筑时,结构也可谦让一下建筑。
3.关于箍筋在梁配筋中的比例问题(约10~20%): 例如一8米跨梁,截面为400X600,配筋:上6根25,截断1/3,下5根25,箍筋:8@100/200(4),1000范围内加密。纵筋总量:
3.85*9*8=281kg,箍筋:0.395*3.5*50=69,箍筋/纵筋=1/4,如果双肢箍仅为1/8,箍筋相对纵筋来讲所占比例较小,故不必在箍筋上抠门。且不说要强剪弱弯。已经是构造配箍除外。
4.关于梁、板的计算跨度: 一般的手册或教科书上所讲的计算跨度,如净跨的1.1倍等,这些规定和概念仅适用于常规的结构设计,在应用日广的宽扁梁中是不合适的。梁板结构,简单点讲,可认为是在梁的中心线上有一刚性支座,取消梁的概念,将梁板统一认为是一变截面板。在扁梁结构中,梁高比板厚大不了多少时,应将计算长度取至梁中心,选梁中心处的弯距和梁厚,及梁边弯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值配筋。(借用台阶式独立基础变截面处的概念)柱子也可认为是超大截面梁,所以梁配筋时应取柱边弯距。削峰是正常的,不削峰才有问题。
5.纵筋搭接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一般情况下,d取钢筋直径的较小值,这是有个前提,即大直径钢筋强度并未充分利用。否则应取钢筋直径的较大值。如框架结构顶层的柱子纵筋有时比下层大,d应取较大的钢筋直径,甚至纵筋应向下延伸一层。其实,两根钢筋放一起,用铁丝捆一下,能起多大用,还消弱了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所以,钢筋如
有可能尽量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6.钢筋锚固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这是在钢筋强度被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的要求,在钢筋强度未被充分利用时,如梁上小挑沿纵筋,剪力墙的水平筋端部等,锚固长度可折减。如剪力墙的水平筋端部仅要求有10d的直钩即可。
7.柱子造价在框架结构中是很小的,而在抗震时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经实验,考虑空间作用时,柱子纵筋加大至计算值的2.5倍左右才可保证塑性铰不出现在柱子上。可不按计算配筋,大幅度增加纵筋,同时增大箍筋。
8.抗震缝应加大,经统计,按规范要求设的防震缝在地震时有40%发生了碰撞。故应增大抗震缝间距。
9.锚固?搭接?:例如,中柱节点处,框架梁下纵筋锚入柱内LAE,其搭接长度:2*LAE-柱宽,如钢筋直径25,LAE=40D,柱宽500,2*25*40-500=1500,既其搭接长度,已经达到了1500,远大于1.2*LAE=1200。而柱变断面,如上下柱断面相差50,上柱锚入下柱40D,此处按锚固还时搭接?
10.关于回弹再压缩: 基坑开挖时,摩擦角范围内的坑边的基底土受到约束,不反弹,坑中心的地基土反弹,回弹以弹性为主,回弹部分被人工清除。当基础较小,坑底受到很大约束,如独立基础,回弹可以忽略,在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附加应力计算。当基坑很大时,相对受到较小约束,如箱基,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压力计算,被坑边土约束的部分当做安全储备,这也是计算沉降大于实际沉降的原因之一。
11.柱下条基一般认为在刚度较大,柱子轴力和跨度相差不大时,可按倒楼盖计算。实际大部分都可以按倒楼盖计算。即采用修正倒楼盖。先按平均反力计算连续梁,然后将求得的支座反力与柱子轴力相平衡,将差值的正值加到柱两边的1/3梁上,负值加在梁跨中1/3,相对来讲,跨中1/3的压应力较小。可能要修正多次,直到支座反力与柱子轴力接近平衡。
12.主梁有次梁处加附加筋:一般应优先加箍筋,附加箍筋可认为是:主梁箍筋在次梁截面范围无法加箍筋或箍筋短缺,在次梁两侧补上,象板上洞口附加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应绝对。规范说的清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也就是说,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垫梁不必加附加筋。位于梁下部的集中力应加附加筋。但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载较大时,应加附加筋。当主梁高度很高,次梁截面很小、荷载很小时,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梁,主梁可不加附加筋。还有当主次梁截面均很大,如工艺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梁,而荷载相对不大,主梁也可不加附加筋。总的原则,当主梁上次梁开裂后,从次梁的受压区顶至主梁底的截面高度的混凝土加箍筋能承受次梁产生的剪力时,主梁可不加附加筋。梁上集中力,产生的剪力在整个梁范围内是一样,所以抗剪满足,集中力处自然满足。主次深梁及次梁相对主梁截面、荷载较小时,也可满足。话又说回来,也不差几根箍筋。但有时画图想偷懒时可用此与老总狡辩。
13.一般情况下,悬挑梁宜做成等截面,尤其出挑长度较短时。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
十年结构设计经验的总结
1.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1).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干脆砍了。可砍成直角或斜角。
(2).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谁见过独立基础
加辐射筋的?当然加了也无坏处。
(3).如果甲方及老板不是太可恶的话,可将悬挑板的单向板的分布钢筋改为直径12的,别小看这一改,一个工程省个3、2万不成问题。
2.关于箱、筏基础底板的挑板问题:
1).从结构角度来讲,如果能出挑板,能调匀边跨底板钢筋,特别是当底板钢筋通长布
置时,不会因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底板的通长筋,较节约。
(2).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必要时可加较大跨度的周圈窗井。
(3).能降低整体沉降,当荷载偏心时,在特定部位设挑板,还可调整沉降差和整体倾斜。
(4).窗井部位可以认为是挑板上砌墙,不宜再出长挑板。虽然在计算时此处板并不应按挑板计算。当然此问题并不绝对,当有数层地下室,窗井横隔墙较密,且横隔墙能与内部墙
体连通时,可灵活考虑。
(5).当地下水位很高,出基础挑板,有利于解决抗浮问题。
(6).从建筑角度讲,取消挑板,可方便柔性防水做法。当为多层建筑时,结构也可谦让一
下建筑。
3.关于箍筋在梁配筋中的比例问题(约10~20%): 例如一8米跨梁,截面为400X600,配筋:上6根25,截断1/3,下5根25,箍筋:8@100/200(4),1000范围内加密。纵筋总量:
3.85*9*8=281kg,箍筋:0.395*3.5*50=69,箍筋/纵筋=1/4,如果双肢箍仅为1/8,箍筋相对纵筋来讲所占比例较小,故不必在箍筋上抠门。且不说要
强剪弱弯。已经是构造配箍除外。
4.关于梁、板的计算跨度: 一般的手册或教科书上所讲的计算跨度,如净跨的1.1倍等,这些规定和概念仅适用于常规的结构设计,在应用日广的宽扁梁中是不合适的。梁板结构,简单点讲,可认为是在梁的中心线上有一刚性支座,取消梁的概念,将梁板统一认为是一变截面板。在扁梁结构中,梁高比板厚大不了多少时,应将计算长度取至梁中心,选梁中心处的弯距和梁厚,及梁边弯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值配筋。(借用台阶式独立基础变截面处的概念)柱子也可认为是超大截面梁,所以梁配筋时应取柱边弯距。削峰是正常的,不削峰才有问题。
5.纵筋搭接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一般情况下,d取钢筋直径的较小值,这是有个前提,即大直径钢筋强度并未充分利用。否则应取钢筋直径的较大值。如框架结构顶层的柱子纵筋有时比下层大,d应取较大的钢筋直径,甚至纵筋应向下延伸一层。其实,两根钢筋放一起,用铁丝捆一下,能起多大用,还消弱了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所以,钢筋如
有可能尽量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6.钢筋锚固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这是在钢筋强度被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的要求,在钢筋强度未被充分利用时,如梁上小挑沿纵筋,剪力墙的水平筋端部等,锚固长度可折减。
如剪力墙的水平筋端部仅要求有10d的直钩即可。
7.柱子造价在框架结构中是很小的,而在抗震时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经实验,考虑空间作用时,柱子纵筋加大至计算值的2.5倍左右才可保证塑性铰不出现在柱子上。可不按计
算配筋,大幅度增加纵筋,同时增大箍筋。
8.抗震缝应加大,经统计,按规范要求设的防震缝在地震时有40%发生了碰撞。故应增大
抗震缝间距。
9.锚固?搭接?:例如,中柱节点处,框架梁下纵筋锚入柱内LAE,其搭接长度:2*LAE-柱宽,如钢筋直径25,LAE=40D,柱宽500,2*25*40-500=1500,既其搭接长度,已经达到了1500,远大于1.2*LAE=1200。而柱变断面,如上下柱断面相差50,上柱锚入下柱40D,此处按锚固还时搭接?
10.关于回弹再压缩: 基坑开挖时,摩擦角范围内的坑边的基底土受到约束,不反弹,坑中心的地基土反弹,回弹以弹性为主,回弹部分被人工清除。当基础较小,坑底受到很大约束,如独立基础,回弹可以忽略,在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附加应力计算。当基坑很大时,相对受到较小约束,如箱基,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压力计算,被坑边土约束的部分
当做安全储备,这也是计算沉降大于实际沉降的原因之一。
11.柱下条基一般认为在刚度较大,柱子轴力和跨度相差不大时,可按倒楼盖计算。实际大部分都可以按倒楼盖计算。即采用修正倒楼盖。先按平均反力计算连续梁,然后将求得的支座反力与柱子轴力相平衡,将差值的正值加到柱两边的1/3梁上,负值加在梁跨中1/3,相对来讲,跨中1/3的压应力较小。可能要修正多次,直到支座反力与柱子轴力接
近平衡。
12.主梁有次梁处加附加筋:一般应优先加箍筋,附加箍筋可认为是:主梁箍筋在次梁截面范围无法加箍筋或箍筋短缺,在次梁两侧补上,象板上洞口附加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应绝对。规范说的清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也就是说,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垫梁不必加附加筋。位于梁下部的集中力应加附加筋。但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载较大时,应加附加筋。当主梁高度很高,次梁截面很小、荷载很小时,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梁,主梁可不加附加筋。还有当主次梁截面均很大,如工艺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梁,而荷载相对不大,主梁也可不加附加筋。总的原则,当主梁上次梁开裂后,从次梁的受压区顶至主梁底的截面高度的混凝土加箍筋能承受次梁产生的剪力时,主梁可不加附加筋。梁上集中力,产生的剪力在整个梁范围内是一样,所以抗剪满足,集中力处自然满足。主次深梁及次梁相对主梁截面、荷载较小时,也可满足。话又说回来,也不差几根箍筋。但有时画图想偷懒时可用此与老总狡辩。
13.一般情况下,悬挑梁宜做成等截面,尤其出挑长度较短时。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
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加大施工难度。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梁。当然,大挑梁外露者除外。外露的大挑
梁,适当变截面感官效果好些。
14.现浇板一般应做成双向板。其一,双向板的支承边多,抗震的稳定性好,垮了两边还有两边。单向板垮一边板就下来了。二,双向板经济。从计算上讲,例如四边简支支承的双向板,其单向跨中弯距系数约1/27,两边简支的单向板跨中弯距系数为1/8,二者比为2*1/27 / 1/8,约为60%。从构造上,双向板的板厚为1/40~50,单向板为1/3~40,双向
板薄,再着,即使是单向板,其非受力边也得放构造筋。
15.梁垫:为了减小支座反力偏心对砖墙体产生的附加弯距,可做成内缺口梁垫。
16.一般认为,板的上筋直径为8以上时,可防止施工时踩弯,而现场经验看,只有螺纹
12以上的才能保证。
17.现浇阳台栏板,从施工条件来讲,当布单排筋时,板厚应大于80,双排筋时,应大于120。因振捣棒最小为30,布单排筋时,板厚如为60,双向钢筋直径如为8+6,则钢筋
两边仅剩23,无法振捣。
18.当某一房间采用双向井字次梁时,板应考虑整体弯距。即,井字次梁分隔成的4个角上的小板块,负筋应考虑按房间开间进深尺寸截断,而不是仅仅按本小板格截断。即次
梁仅认为是大板的加劲肋。
19.当建筑大多数房间较小,而仅一两处房间较大时,如按大房间确定基础板厚会造成浪费,而按小房间确定则造成配筋困难,当承载力能满足要求时,可在大房间中部垫聚苯卸
载,按小房间确定基础板厚。
20.挑梁端部的挠度并不完全取决于本身的变形,其支座内垮的影响很可能超过挑梁本身的变形。
TOP
第五篇:地下建筑结构设计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11
指导老师:课 程 设 计韦 雄 丁 土木(4)班 乐 旭 东
三明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2014年6月
20110961447
设计内容
一、工程概况
某总建筑面积为30000m2的商场,地上6层、地下2层(地下1层为商场营业层、地下2层为停车场);基础为东西长72m、南北宽52m混凝土筏板基础,基底标高为-11.0m,地面标高为-1.0m。其基坑底部边沿设置距离基础1.5m的工作面;基坑周围为硬化施工场地,基坑南侧距施工围墙30m,并设大门通往外侧公路,基坑其它三面距离施工围墙均为10m,属于二级基坑。由于基坑周围场地受限,故垂直设置混凝土灌注桩做排桩支护,并在一定深度设置一层锚杆。根据该工程地质勘探报告的有关资料:
1、地表层有(1.8)m厚杂填土,测得重度19kN/m3,内摩擦角为5°,粘聚力为C=5kPa;
2、地表层土以下则均为粉质粘土,测得其天然重度为19kN/m3,内摩擦角为18°,粘聚力为C=13kPa,塑限含水量为16%,孔隙比为0.75。
3、不考虑地下水,地面考虑18kN/m2均布荷载。
(建筑基坑、地质水文等条件――参见任务书)
二、设计依据:
(1)《课程设计任务书》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三、支护结构设计方案:
1、排桩与锚杆的布置与构造
钢筋混凝土排桩(灌注桩):截面直径800mm,混凝土强度等C30,平面轴线位于钻孔灌注桩中心处,桩顶设钢筋混凝土冠梁,冠梁宽度为800mm,冠梁高度为500mm,间隔距离800mm;
锚杆:设置位置(支点高度标高-3.8m、倾斜角度20°、锚杆钻孔直径150mm、锚杆类型为钢绞线
灌浆材料指标)。
1×7,d=15.2mm)、锚头节点构造(钢锚梁、锚具)、钢拉杆(自由段隔离、支架、锚固体
5. 基坑排水
地面硬化后工地环境能大大改善,有利于工地安全文明生产,常规地面硬化的过程:场地平整—场地夯实—铺垫碎石垫层—浇筑混凝土地面。
为保证土方开挖和支护结构主体施工期间的安全正常进行,需要进行排水处理。在基坑顶部设置挡水墙,采用灰砂砖及水泥砂浆砌,挡水墙距离基坑边缘1.5mm;在基坑底部设置排水沟,以及时排出因大气降水造成的积水,排水沟布置在拟建建筑基坑边净距0.5m处,排水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为0.4m,排水沟底面比挖土面低0.35m,底部采用100厚人工拌制混凝土,两侧为180厚砖砌侧壁,并在内侧及底部采用20厚1:2水泥砂浆抹灰。
6. 基坑监测
⑴.建设单位已委托相关监测单位,进行监测。施工时为保证数据准确及时,施工单位同步进行监测。施工时监测基坑的竖向位移和倾斜。监测频率为1次/2d,但遇突发较大沉降量时,应加密观测。按照设计要求,达到设计报警要求时,立即停止施工,并通知设计、勘察等相关单位,在出具处理意见之前,不允许施工。
⑵.为保证基坑安全,及时掌握基坑稳定及土方开挖后对周边的影响情况,基坑支护需进行信息化施工,必须进行支护结构的变形及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不、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在基坑南、北边各布置4个监测点,在基坑东、西边各布置3个监测点,通视条件良好。
⑶.基坑监测项目包括,基坑边坡顶部水平位移和基坑边坡顶部竖向位移,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及锚杆内力。
基坑周边地表竖向沉降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为13米。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布置在基坑边坡中心处和代表性的部位,每边设3个监测孔。
锚杆的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跨中部位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为20个,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设置在锚头附近。
⑷.检测频率
1)根据土方开挖进度,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测得初始值,至少两次以上。
2)基坑开挖过程中<5.0m时,各观测项目每2天监测一次,深度超过5.0m后各观测项目每1天监测一次;基础底板浇筑后7天内每2天监测一次、7~14天每3天监测一次、14~28天每5天监测一次、>28天后每10天监测一次;基坑位移及变形稳定后每一个月检测2~3次,直至基础工程施工结束、基坑回填后中止。
3)特殊天气及施工条件下(如暴雨)加密监测频率,必要时24小时不间断监测。变形速率异常期间加大监测频率。
⑸.监测报警,在基坑监测过程中,无论监测单位还是施工单位,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立即报警,若情况比较严重,应立即通知建设、监理及施工单位:
桩锚部分:
1)支护结构顶部垂直水平位移累计值达30mm,基坑支护结构或后面土体的最大沉降位移已大于该段基坑深度h的0.3%,变化速率大于3.0mm/d或沉降位移速率已连续三日大于2.0mm/d。
2)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累计值达30mm,基坑支护结构或后面土体的最大水平位移已大于该段基坑深度h的0.3%,变化速率大于3.0mm/d或水平位移速率已连续三日大于2.0mm/d。
⑹.监测结果
监测单位应及时向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通报监测结果。必要时需向基坑支护设计单位提供全部有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