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数一上《乘车》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1:2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版小数一上《乘车》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版小数一上《乘车》教学设计》。

第一篇:北师大版小数一上《乘车》教学设计

《乘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5—46页“乘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连加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发展数感。

3、在有趣的观察比较中,经历纵向数学化的过程,感悟两步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能说出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坐过公共汽车吧!今天,淘气、笑笑和几个小朋友要乘公共汽车去儿童乐园玩。里面不仅有好玩的游戏,还有许多的数学知识,我们随着他们去看看,开始今天的数学探索。(板书:乘车)

师:探索之前,我来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先完成下面的口算题,过关了,我们就一起去,好不好?(开火车)

二、探究新知

1、学习连加

师:(出示课件)现在淘气和笑笑正开开心心地坐在车上,这时候,车到了第一个站,你们看,是哪一个站?(三家店)请继续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呢?

生:车上有两个人,前门上车3个人,后门上车2个人。

师:你真棒,我们一起来重复他说的话。

生齐说:车上有两个人,前门上车3个人,后门上车2个人。根据这幅图的意思,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大多数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名乘客? 师:那你能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2+3+2=(板书:2+3+2=)师:谁有不一样的算式吗? 生:2+2+3=(板书:2+2+3=)

师:那这样的算式我们应该怎么计算呢?我们来摆一摆小棒,首先车上有两个人,我们摆几根小棒?(2根)前门上车三个人,摆几根?(3根)后门上车两个人,摆几根?(2根)2根加三根是五根,再算后门的2根,一共是几根?(7根)那这个算式你知道要怎么计算了吗?

生:先算前面的两个数,再用得数来加后面的那个数。(学生说不出来就由老师引导)

师:你真聪明,就是先算前面的这两个数,2+3=几?(5)再用得数5加上2,等于几?(7)(老师边说边板书)

师: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 生:这个算式相加的数多了,加号也多了。

师: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就叫连加算式。(跟读:连加,再跟读整个算式:2+3+2=7,2+2+3=7)

*课件出示维尼熊的题目,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连加计算?

2、学习连减

(出示课件)现在汽车又要继续往前开,汽车来到了第二站:七里庄。这时,又会有什么数学问题等我们去解决呢?

师:请8位同学上来表演这个情境图。

师一边演说,一边组织学生表演:车上原来有8个人,前门下车1个人,后门下车4个人。现在车上还有几个人?

师:那你能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8-1-4=(板书:8-1-4=)师:谁能列一个不一样的算式? 生:8-4-1=(板书:8-1-4=)

师:那这样的算式我们应该怎么计算呢?

生:先算8-1等于7,再算7-4等于3。(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生:先算8-4等于4,再算4-1等于3。(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师:我们来看这个算式,像这样有两个减号的算式,我们应该叫它什么呢? 生:这样的算式叫“连减”。

师:对的,像这样有两个减号的算式就叫连减算式。(跟读:连减,再跟读整个算式)

*课件出示三角形的题目,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连加计算?

3、总结运算顺序

我们来看这几道题,有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你在算这几道题时,都是按什么顺序算的呢?

生:我发现,这些题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教师总结:在连加、连减计算题里,我们应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6页第1题(1)丝瓜情景图

师:好了,终于淘气和笑笑到了儿童乐园了,首先他们来到了小农场,看,你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到农民伯伯手上有两个瓜,篮子里还有三个瓜,藤上挂着有4个瓜,问一共有多少个瓜?

师:你观察地真仔细。首先我们看到了其中一部分是农民伯伯手上的两个瓜,另一部分是藤上挂着有4个瓜。另一部分是篮子里的3个瓜。那图中的每一部分我们都知道了,我们求一共有多少个瓜?谁能列算式?

生:2+3+4=(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计算,说出连加的运算顺序)生:2+4+3=(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计算,说出连加的运算顺序)(2)蘑菇情境图

师:淘气和笑笑离开小农场后来到了蘑菇凉亭里休息,请看,你们能从图中看到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凉亭里有3个人,凉亭后面有3个人,凉亭前面有3个人,一共有多少人?

师:谁能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3+3+3=9(让学生说连加的运算顺序)

2、小鸟图

教材第46页第2题:说一说,算一算

3、闯关游戏:比一比

四个小组派代表选择练习题进行比赛,答对向上跳两格,答错机会让给其他小组回答。4.算一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7+1=

10-7-3= 9-3-2=

6-3+7= 7+2-8=

10-4+2= 10-8+5=

3+5+1= 8-8+4=

3+5-6=

5、拓展练习:说一说,填一填 教材第47页第7题。

四、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呢? 生:连加、连减。

师:这两种算式的运算顺序你们知道吗? 生:先算前面两个数,再算后面的后面的两个数。

师:同学们真棒,和淘气、笑笑完成了这愉快的旅途,还探究了那么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先学到这里,下次我们再和淘气和笑笑一起学习。

第二篇:小数乘法教学设计北师大

篇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第48-49页。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能力。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过程方法:通过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包装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难点: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竖式计算方法及估算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意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以及初步讨论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这为本节课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打下了基础。本节课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板演:

6×8=0.85+2.4=(注:找学生板演同时口算。)

2、口算:0.2×3= 5×0.01= 3.2+2.3=10-5.5= 2.5×10=32.6÷10=3.25×0=4.8+1=(提问:0.2×3= 2.5×10= 怎么算的?5×0.01= 算式意义。)

3、检查板演并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小数乘小数。

4、出示课题:《小数乘法》。

二、新授过程:

1、课件出示主题图:包装。

(1)、从主题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编一道完整的数学问题吗?

2、课件出示题1:包装一个礼品盒用纸0.8米,每米2.6元,需要多少元?

(1)、谁会列式?(2.6×0.8=)

(2)、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2.6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3)、谁知道列小数乘法竖式要注意什么?(两个乘数末位数字对 齐。)

(4)、根据它你能推想出2.6×0.8的多少吗? 2.6扩大到10倍2 6 × 0.8扩大到10倍 × 8 2.08缩小到1/1002 0 8(注:让学生根据自主探索。)

(5)、小结:做小数乘法时,先把它看成什么乘法来计算呢?

3、课件出示题2:包装一个礼品盒用彩带2.4米,每米0.85元,需要多少元?

(1)、谁来列式?(0.85×2.4=)

(2)、你能估算出买彩带需要多少钱吗?说说理由。(3)、看老师列竖式: 0.8 5 × 2.4(注:给学生一个错误信息,让学生主动发现错误,并与板演的小数加法竖式题进行比较,为此加深怎样列小数乘法竖式的印象。)

(4)、计算0.85×2.4的竖式时,计算谁乘谁就可以了?(看成85× 24。)

(5)、再想一想0.85×2.4的积是多少?为什么?(6)、小数末位有零怎么办?

(7)、通过这道题的计算,你知道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

4、观察:

(1)、看黑板的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小数乘法。)

(2)、计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3)、再看看,这两道题的积的小数点是怎样确定的?(课件出示: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5、质疑问难:

(1)、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是书中第44页,请打开书看一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2)、共同做一道题:1.12×1.4=(找学生板书。)

(3)、小结:怎样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1.3 60.7 8× 0.8 × 0.0 4(强调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位。)

2、直接得数。

0.6×0.7=0.9×0.1=0.8×5=

3、判断题:

①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两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②因为8×2=16,所以0.8×0.2=1.6。()

③一个数除以0.8等于0.7,这个数是0.56。()

④在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只要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就行了。()

4、用竖式计算:

4.8×0.25= 0.32×1.2=9.8×0.5=

5、解决实际问题:

草原牛的身高是蒙古牛的1.2倍,体重是蒙古牛的1.4倍。草原牛的身高、体重各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篇二:北师大版四下小数乘法二教学设计

课题:小数乘法

(二)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44—p45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三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性质。为本课中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打下基础。在本课学生要探索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初步进行实际应用,浙江为后续的学习小数乘法和小数的混合运算做准备。

教材首先通过包装纸和彩带这一实际问题情境引出本课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问题,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然后让学生进行尝试计算,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试一试一方面是对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巩固,一方面渗透了估算的学习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计算小数乘法时,养成先估算再进行计算的习惯。练一练则是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特别是之前学习的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对本课的学习能起到正迁移作用。但是学生的思维仍然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理解算理上还是有难度的。同时,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也尚不完全,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概括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困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数学思考: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培养估算习惯以及发展应用意识。(3)解决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情感与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计算问题的成功体会。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 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算理。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引新知(1)口算:

0.2×3= 5×0.01= 2.5×10=32.6×10=(集体口算,并提问学生0.2×3= 5×0.01=是怎么算的?)师: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小数乘法。2.提供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主题情境:包装(课件)

师:从主题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编一道完整的数学题吗?(部分学生不知如何编题)

师出示课件,题问:包装一个礼品盒用纸0.8米,每米2.6元,需要多少元? 3.列式计算,引出新知。

师:学会列式,在本子上写写看?(找学生板演)

二、尝试练习,探究算理。1.初步估算

师:同学们先估算看看,这个结果大约会是多少? 可能的结果: 2×0.8=1.62.6×1=2.6 3×0.8=2.4 3×1=3 师:想想看正确的结果会是在哪个范围呢? 2.尝试计算

师:那么两位数都是小数该怎么样去计算呢? 师:大家在本子上算算看(巡视)2.6 2 6 × 0.8 × 8 2.08 2 0 8(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计算过程,但发什么小数点错位,或是因竖式对不齐而错位)

师题问学生你是怎么算的?(先看成是两位数乘两位数)3.明确算理

2.6 2 6 × 0.8 × 8 2.08 2 0 8 师:观察着两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做小数乘法时,可以先看成整数乘整数,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的小数位数相同。4.课件出示:包装一个礼品盒用彩带2.4米,每米0.85元,需要多少元? 师:谁来列式?(0.85×2.4=)师:看老师列竖式: 0.8 5 × 2.4(注:给学生一个错误信息,让学生主动发现错误,并与板演的小数加法竖式题进行比较,为此加深怎样列小数乘法竖式的印象。)

师:计算0.85×2.4的竖式时,计算谁乘谁就可以了?(看成85×24。)师:再想一想0.85×2.4的积是多少?为什么? 师:小数末位有零怎么办?

师:通过这道题的计算,你知道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

(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知识,发展思维 1.基础练习 2.综合联系 3.提高联系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乘法的计算,可以先看成是整数乘整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末尾有0时可以省略。(课件出示)

篇三:数学四年级小数乘法北师大版教案

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

文具店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结合进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教学重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1、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2、3×4 的表示什么意思?

0.2×4 表示什么意思? 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参与指导解释疑难问题)

三、点拨升华

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

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五、当堂训练 1.算一算。0.4×5= 0.2×5=0.6×5= 0.3×6= 0.2×7=0.6×9=

2、完成学案第三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笑笑看见远处的闪电以后,经过6秒才听见雷声,如果雷声在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0.34秒,那么笑笑离闪电有多远? 先独

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34页“练一练”的第5、3题

板书设计:

买文具

0.2×4表示4个0.2相加 0.2元=2角 2×4=8(角)8角=0.8元 0.2×4=0.8元

教学反思:

小数点搬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计算小数乘法。

教 法:引导、发现法

学 法:小组和做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1、预习检查

蚂蚁开了一家快餐店,顾客真不少。小数点说我去玩一玩。顾客

都跑光了,山羊急忙打电话:小数点快快回家。小数点接到电话急忙回家。他随便找个位置就跳了上去(1.00)。过了一会,小数点觉得很奇怪“没有顾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搬

家。于是小数点搬到了4的前面(0.10)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了。小数点很开心,想着“太棒了那我再搬一次家吧” 小数点又往左

再搬了一次家(0.01).山羊的快餐点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开心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

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这是快餐价格会发生怎样变化呢? 以故事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的变化的理解。

2、同时利用上面的故事引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观察下列数中小数点位置的变化: 0.01 0.1 1 小数点向右移动

向右移一位 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向右移两位 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倍

向右移三位 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倍

„„„„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三、点拨升华

小数点不管是向左移,还是向右移,位数不够时用0补。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组内交流,有难度的在全班交流。

五、当堂训练

1、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那么这个数扩大()倍;如果这个数要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应向()移动()位。

2、把下列数由大到小排列

2.3 12.32.42.33 1.9 学生独立做,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有比3.5大并且比3.6小的小数吗?如果有,有多少个?请写出

两个这样的数。先独立做,最后班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36页“练一练”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小数点搬家 0.01元=1分

0.10元=1角 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 1.00元=1元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

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得到的数是他的10倍 2 100 3 1000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针对学案预习中的错误进行点评。各小组汇报问题。

二、出示目标 直接出示本节课的练习目标 开门见山

三、练习过程

1、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那么这个数扩大__倍;如果这个数要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应向移动 位。

2、将小数点向左移动数变小:

向左移一位 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向左移两位 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分之一

向左移三位 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分之一

3、p37页第4、7题

(先独立做,最后集体订正)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四、点拨升华

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就缩小,向右移动小数就扩大。独立

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1.414×10 = 18.1×100=53.8×10 = 43.21×1000=0.12×100= 0.01×100=

六、拓展提高

某品牌餐巾纸一提(10卷)的批发价是28.5元,一卷的零售

价是3.00元。该品品牌餐巾纸一卷的零售价与批发价相比相差多少? 先独立做,最后班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37页“练一练”的第3、5、6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0.1是1的11 0.01是1的 10100 1 10 1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的数是他的 100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他的教学反思:

街心广场

教学目标 :结合实际情况,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初步沟通整数计算和小数计算方法,体会“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明确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推导过程。

第三篇:北师大版一上《小书架》教学设计

教学基础目标:

1、学习10个生字,正确认读。

2、学习写“书”“用”,能按正确笔顺在书上描红。

3、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教学发展目标:

1、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认识“上、中、下”的位置。

2、通过学习儿歌,培养每天阅读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生字的认读、书写。

2、认识体会“上、中、下”的位置,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3、培养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课文范件、CAI课件、生字卡片、水果卡片、水果篮子图、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今天还有谁和我们一起学习呢!看(师手指大屏幕),是谁?(丁丁)丁丁想问问大家平时喜欢看书吗?丁丁也喜欢看书,他家有一个漂亮的小书架,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看看他的小书架。“书”和“架”都是生字,老师不教,你读得准吗?认读生字卡片“书”“架”)“书”和“架”都读准了,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课题。(齐读课题)课题读好了,丁丁说他邀请我们和他一起整理小书架,大家高兴吗?

2、示课件:丁丁的邀请。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丁丁是怎样整理小书架的呢?大家一起来听一首儿歌。(师范读课文)

2、这首儿歌好听吗?丁丁也想听大家跟老师一起读一读,这样,老师大声一点,同学们小声一点,请大家翻开书40页,做好指读准备。(师生同读儿歌)!

3、丁丁看到大家指读得很认真。你们想自己读读吗?不急,在读之前,请赶快圈出生字宝宝,和他们握握手!(生圈生字)我们已经给生字宝宝做了符号,自己小声的读一读儿歌,注意把生字宝宝念准确。生自由练读,师巡视指导。

4、大家会读了吗?我们读给丁丁听一听,他特别提醒大家要把生字宝宝读准。

5、丁丁想考考大家,课文里的生字宝宝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吗?生字认得准,真能干!丁丁说,他还为你们准备了词语,敢接受挑战吗?生字和词语都读好了,丁丁想再听你们读课文,男女

生比赛比赛,看谁把儿歌读得准,小手指得好。(男女生赛读)看样子,再难的任务,我们都能完成好。

6、大家都读得很准,也很流利,丁丁想问大家,你们都喜欢他的小书架吗?这么多人喜欢,丁丁感到特别高兴,特别自豪。请轻轻关上书!我们一起来感受丁丁的高兴和自豪。齐背。)

三、理解儿歌,认识体会上、中、下位置

1、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大家都为丁丁的小书架感到高兴和自豪,现在我们一起帮丁丁整理小书架吧!

2、爸爸的书有很多,这些书该放哪儿呢?你是从儿歌的哪一行知道的?(上层爸爸用)聪明的小朋友,我们来放放看,对不对。

3、妈妈喜欢时装,还喜欢„„她的书又该放哪儿呢?从文中找句子(中间给妈妈),中间是谁用?(中间妈妈用)(示课件,妈妈的表扬。)又放对了,中间给妈妈,那上层给谁呢?(上层给爸爸)

4、最后这些是丁丁的书,该放哪儿呢?儿歌哪几行告诉了我们?(示课件)

5、通过读儿歌,我们帮丁丁把小书架整理好了,丁丁夸我们是乐于助人的小伙伴。这儿歌里啊,还藏着一个秘密呢!大家想知道吗?丁丁是个学习好的乖娃娃,为什么学习好呢?快从儿歌里找一找!(①放学要看什么?理解“它”指的是书;②什么时候看书?③每天放学要干什么?④原来丁丁天天放学都要看书,哪个词语告诉我们丁丁天天要看书啊? “每天”指的就是天天,原来他是个爱读书的孩子,我们都要向他学习!齐读最后一句。)我们从这个句子知道了丁丁每天要干什么。

6、看,从儿歌中我们还学到要坚持读书的好习惯!这是丁丁送给我们的最好礼物,我们也有礼物要送给丁丁,看!(示课件)

7、齐声认读“上中下”标签,它们应该贴在小书架的哪儿呢?想想我们刚才读的儿歌。指名贴标签。

8、贴好标签,丁丁就不会把书放错位子了,他现在更高兴了。为了感谢大家,丁丁邀请我们来读儿歌!p40

四、生字书写

1、丁丁在农场里领养了两只可爱的小兔子,他们一只叫“书”,一只叫“用,你们能正确写出它们的名字吗?”

2、多媒体出示,认读“书”、“用”。

3、说笔顺,示范书空,学生书空,示范书写生字,学生观察,跟写一个,对照书再写一个。

4、投影,评价书写,改一改。

5、用同样的方法教“用”字的书写。

五、课时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朗读了好听的儿歌,认识了那么多生字宝宝,还帮丁丁整理了小书架,真能干!最后老师要和你们分享一个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出示《匡衡凿壁偷光》。古人条件那么差,都想尽办法读书学习,我们现在条件好了,更应该多读书,从书中不断学习新知识!

第四篇:乘车教学设计

乘车教学设计

乘车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能力.

3.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吗?

2.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时也有关于数学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活动二:乘车

(一)教学主题图1

1.出示图片:乘车图1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驶来了,驶向白石桥站.

2.教师提问.

(1)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讨论.

4.集体反馈.

2+1+4=7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教学主题图2

1.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上现在有7人.

2.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车继续向前开,到百万庄站.后门下去3人,前门上去2人.

3.小组讨论:看了刚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

4.集体反馈

7-3+2=6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教学主题图3

1.出示图片:乘车图4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车继续向前开,到总站白云路站前门和后门都下去3人.

2.小组讨论:现在车上还有乘客吗?你会解决吗?

3.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6-3-3=0

小结:通过乘车活动,我们计算了乘车中的几个问题,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吗?

三、活动三:动手摆

(一)摆圆片列式

1.5个红圆片、再摆两个蓝圆片、拿走3个.列式:

2.根据列式动手摆:4+1+5=

3.同桌互相出题摆圆片、列式.

(二)两人一组,一人说,另一人摆.并说出算式.

四、活动四:日常生活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能提出哪些与今天所学的知识有关的问题?怎样解决?

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同学和老师说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乘车

2+1+4=7 7-3+2=6 6-3-3=0

乘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教师指导下能提出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并交流感受,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图中的动作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恐龙表演吗?

实物演示动画: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知道大家喜欢观看,你看,他们正乘着公共汽车准备来到我们邵小带大家一起去科技馆呢!他们出发啦!(师:小朋友数一数,车上原来有几个乘客?)学校到了,先上了3个人,有2个小朋友在后面边跑边喊:等等我们,等等我们。”最后他们终于没被丢下,也上了车。(师:前门有几个人上车了?这时,又有几个小朋友赶上车呢?)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看画面说图意。

师:小朋友,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合作动动手,用小棒摆一摆刚才动画中乘车的情景。

2、探索连加。

指名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动画片的意思:2+3+2=7,指名试读算式,再指导读。

师:2,3,2,7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你们是怎样得出7的`呢?

师小结:哦,老师明白了,就是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得出来的数再与后一个数相加,对吗?

(师边讲边板书:2+3+2=7)

师: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吗?

3、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加”。(板书:连加)

4、探索加减混合。

我们的公共汽车又要继续往前开。请同学们数一数车上坐了几个小朋友?科技馆到了,后面下来了3个人,前面有2个人上车。

师:谁能把到科技馆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说一说?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人数的变化,该怎样表示?和你的同桌商量商量。

7+2-3或7-3+2怎样计算呢?请小朋友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在书上60页。(小组活动,指名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计算的?

反馈板书:7+2-3=6 7-3+2=6

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第一个算式先算前面的7+2=9,再算9-3=6,所以7+2-3=6。第二个算式先算前面7-3=4,再算4+2=6,所以7-3+2=6。

师:这两个算式是按照什么运算顺序的?(从左边算到右边)

师:看,这两个算式得数是一样的,可列式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小组讨论)

师:在这两道算式里都有哪两种运算符号?

师小结:像这样,一道算式里有加又有减的我们把它叫“加减混合”。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淘气、笑笑和另外三个小朋友乘车时做到前门上后门下,可真遵守公共秩序!这三个小朋友去干什么呢?看,他们请来了看门员小猴子,小猴子说要考考你们,只有通过它的考试,才要让我们进去,愿意接受小猴子的挑战吗?

⑴请观察小棒的变化情况,列算式说得数。

(小猴子先拿出5根,再拿出2根,最后拿走3根。)

5+2-3=4

⑵(出示挂图)图一:树上有8只小鸟。图二:飞走了2只。图三:又飞走了3只。

乘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乘车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上下车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

教具学具:

课件、圆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应数学王国的主人邀请,我们今天要到数学王国去做客。但是去数学王国的路比较远,所以得乘车去。可是这一路上淘气和笑笑给我们出了好多的数学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找到进入数学王国的道路。同学们,你们敢不敢去挑战?”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数学问题就是解决乘车的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同学们,看看在“三家店”站的这辆汽车。(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一幅图)

(1)仔细观察,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2)你能用带着数学问题的四句话说说图意吗?

(3)你能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吗?(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4)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2+3+2=)你发现这个算式和我们平时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一样吗?(指名说)接下来,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2+3+2”到底是多少?

(5)结合图意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你是怎么算的?

(6)说一说生活中类似这种算式的例子。

小结:像这样三个数连续相加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加,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用得数再跟第三个数相加,就能算出结果了。

2、连减。

同学们,再看看在“七里庄”站的这辆汽车。(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二幅图)

(1)仔细观察,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2)你能用带着数学问题的四句话说说图意吗?

(3)你能提出一个减法问题吗?(车上还剩多少人?)

(4)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8—1—4=)你发现这个算式和我们平时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一样吗?(指名说)接下来,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8—1—4”到底是多少?

(5)结合图意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你是怎么算的?

(6)说一说生活中类似这种算式的例子。

小结:像这样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减,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算前面的减法,让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然后从得数里减去第三个数得到最后的结果。

3、比一比:这两个算式的不同之处?

三、巩固应用:

指导学生完成第46页的部分习题,然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指名提问)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数的运算,不管是连加、还是连减,我们计算的时候一般都是按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计算。你学会了吗?课下要多练习哟!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47页第6题。

乘车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乘车小常识,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2、激发学生主动关心别人,愿意做一名文明小乘客。

3、在绘画和游戏活动中体验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学习重点:

掌握乘车的安全注意事项。

学习难点:

学会系安全带。

学习用具:

课件、A4白纸、油画棒

学习过程:

一、放音乐带领学生玩开汽车的游戏,引出主题。

“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起开着我们的小汽车来到了我们的课室,那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乘坐过公交车?

“我们在乘车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二、教师出示教学图片,与学生一起讨论图片上的学生做得对不对?为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文明小乘客呢?

(1)出示图1:有个同学在公交车上与其他同学大声吵闹,走来走去。

——教师:这样的小乘客能做文明小乘客吗?为什么?他该怎么做?

(2)出示图2:有个同学把头伸到窗外东张西望,而且把手伸出去。

——教师:这样的小乘客能做文明小乘客吗?为什么?他该怎么做?

(3)出示图3:有个同学在公交车上吃东西,而且把垃圾乱扔。

——教师:这样的小乘客能做文明小乘客吗?为什么?他该怎么做?

三、讨论交流:

我们在乘坐公交车时都要做一个注意安全,讲文明、讲礼貌的同学,不能像图中的同学那样不注意乘车安全,不讲文明礼貌。同学你下次乘车时,你会怎么做?

候车时的注意事项:

1、在等候乘坐公共汽(电)车时,要在站台和指定地点等候车辆,不要站在车道(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上候车。

2、排队候车,按先后顺序上车,不要拥挤。

3、上下车均应等车停稳以后。因为在车子还没停稳的时候,如果大家突然拦在车前,往往会使驾驶员措手不及,同时因为候车人的争抢,不巧被人挤倒或把他人挤倒,都可能引发事故。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先下后上,不要争抢。

乘车时必须做到:

1、上车后往里走,站在车门口容易被人挤下车。

2、无论是乘坐公交车还是火车,车辆行驶的'过程中都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窗外,以免被对面来车或路边树木等刮伤;也不要向车窗外乱扔杂物,以免伤及他人。

3、乘坐小轿车、微型客车时,在前排乘坐时应系好安全带。

四、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请个别同学讲述正确的乘车方法,然后让全班同学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乘车的行为。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

活动延伸:

1、展示学生作品,讲述作品内容。

2、组织学生玩“文明小乘客”的模拟游戏。

《乘车的安全》教学反思

首先,我通过提问,了解孩子们平时乘坐公交车的经验,让学生说说他们在车上看到什么?都坐过哪路车?公交车是什么样子的?车里的前排座位是留给谁坐的……,鼓励孩子们能大胆、积极说出自己的经历和想法。

在看图讲述的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积极讲述图中所发生的事,并能正确判断图中的同学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做得不对,这样做有哪些危险,从而了解正确的乘车规则。活动小结时,我请学生说说自己乘坐公交车有没有注意礼貌,遵守交通安全守则,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回答,有的学生还说:“以后我要主动为老爷爷、老奶奶、还有行走不方便的人让座。”在绘画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将自己的想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有些学生的画较空洞,没有画出具体的内容,还需要更多的启发、引导。

通过这次活动,我班学生对安全乘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知道乘坐交通工具时应遵守的交通规则。但是在出示最后一张图片司机一只手开车,一只手打电话时,虽然学生能说一只手开车不安全,但是有学生说“我爸爸经常一只手打电话一只手开车”,有的学生说“我爸爸有时候一只手抽烟一只手打电话,烟抽完后用手扔出窗外再开车”。我根据这个情况让学生讨论怎么开车才安全,学生说了很多,我简单总结后让学生回家和爸爸讨论怎样开车更安全,希望学生能了解更多的乘车安全常识,也提醒下爸爸们开车的时候最好不要打电话、抽烟。虽然本次活动还算顺利,学生大多知道了乘车时怎么做才安全。但是我通过本次活动我有一个比较深的感触,我们大人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只注重了言传,没有做到身教。我们用语言告诉孩子怎么做好,怎么做不好,但是有时候我们自己却做不到。这让孩子学他们看到的还是他们听到的呢?作为一个老师,一个成人,我觉得自己应该更加注意在孩子面前的举止,争取不让他们产生怎么老师说一套做一套的困惑!

乘车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4页、45页“乘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发展数感。

3、在有趣的观察比较中,经历纵向数学化的过程,感悟两步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意义。能说出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小朋友,你们一定都坐过公共汽车吧!今天,淘气、笑笑和几个小朋友要乘公共汽车看马戏。里面不仅有精彩的马戏表演,还有许多的数学知识,我们随着他们去看看。

(设计思考:利用乘车和看马戏表演的情境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学习连加

(出示课件)笑笑他们要乘公共汽车了,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呢?

根据这幅图的意思,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大多数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名乘客?

该怎样解答呢?应该把车上的2人,和正准备上车的3人,以及后面赶来的2人合起来。应该用加法计算。2+3+2

怎样计算呢?

淘气:先算2加3等于5,5再加2就等于7.

笑笑:我是用画圆圈的方法。先画2个红圆,再画3个黄圆,最后再画2个绿圆。一共有7个圆,就知道一共有7名乘客。

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这个算式相加的数多了,加号也多了。我们把这样的算式叫连加。

2、学习加减混合

(出示课件)公共汽车继续向前行,有到了一个站。你又看到了什么情境,你能说一说吗?

(出示课件录音)小峰:汽车到站了。车上原来有7名乘客。有2人上车,有3人下车。

你能根据这个情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现在车上有多少名乘客?

我们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用7根小棒代表车上的7名乘客,有2人上车,就加上2根,有3人下车,就去掉3根。所以列式为:7+2-3

该怎样计算呢?先算7+2=9,9-3=6

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呢?

我们来听听小敏的想法。(出示课件录音)小敏:我列的算式是7-3+2,这种方法对吗?

正确。7-3+2又等于多少呢?自己算一算,有困难可以摆小棒或画圆圈。

我们看这两种方法。里面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这样的算式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比较合适呢?

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设计思考:通过创设乘车的情境,唤起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把故事的情境用画圆圈或摆小棒的方式反映出来,以便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张“乘车”的图像,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较容易地有加法类推到加减混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3、学习连减

(出示课件)汽车继续前行,终于到马戏团这一站了。笑笑和她的同学们要下车了。

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出示课件录音)小东说:车上原来有6名乘客,先下去4人,有下去2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名乘客?自己列式解答。

6-4-2=0现在车上一名乘客也没有。

我们来看这个算式,像这样有两个减号的算式,我们应该叫它什么呢?

这样的算式叫“连减”。

(设计思考:在连减的学习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体现教学方法的层次性。)

4、试一试

书第44页试一试。

5、总结运算顺序

我们来看这几道题,有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你在算这几道题时,都是按什么顺序算的呢?

(出示课件录音)小宇:我算时,加法在前,就先算加法;减法在前,就先算减法。小茹:我发现,这些题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教师总结: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试题里,我们应该按照从前到后或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

1、过马戏团大门游戏:算一算

2+7+1= 10-7-3=

9-3-2= 6-3+7=

7+2-8= 10-4+2=

10-8+5= 3+5+1=

8-8+4= 3+5-6=

2、小鸟图

教材第45页第1题:说一说,算一算

3、三只小狗算题游戏

教材第45页第3题:数图形,算一算

4、马术表演

用加减混合方法解决问题。

5、马术表演、刺猬表演

教材第45页第4题:说一说,填一填

6、解决问题:分水果中的数学问题

教材第47页第4题。

(设计思考:10以内的加减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但大量单一的练习会让学生感到厌倦。教师结合学习内容,设计马戏表演,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注意练习的适度,使学生在观看马戏表演的兴趣中掌握了计算方法,提高了计算能力。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无穷的乐趣。)

四、结束

说一说生活中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解决的数学问题,并把它编成数学题,和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说一说,并和同学互相解决编的数学问题。

乘车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上下车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图形。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

1、师:我们班有多少小朋友是天天做校车上下学的,请举手。(学生示意)平时坐校车时还记得应该注意什么么?学生回答。(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遵守乘车秩序,还不能把头伸到车窗外,要注意乘车安全…… )

2、请大家仔细看一段视频(公共汽车上)人员上下车的情况。

3、指名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有人上车,有人下车,车上的人员在发生变化)

4、同学们知道么:每当公交车到站就会有人上车下车,我们坐校车或公交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下后上,讲文明懂礼貌,注意安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些乘车时的数学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淘气、笑笑和几个小朋友要乘公共汽车去动物园。一路美丽的风景,动物园里面精彩的动物比赛,都吸引着他们,让我们也随着他们去看看,喜欢吗?

2、瞧!淘气和笑笑2人坐着公共汽车来接小朋友啦(课件演示图1),三家店到了,先上了3个人,还有2个小朋友在后面边跑边喊:“等等我,等等我。”最后他们终于没被丢下,都上了车。

3、谁能将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完整地说一说?

生:原来车上有2人,到三家店后,先上了3人,又上2人,现在车上有7人。

(在学生叙述时,板书:2,3,2,7四个数字写在黑板上。)

4、根据这幅图的意思,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大多数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名乘客? 师:(指着黑板上各数)你能不能试着用一个算式表示人数的变化呢?也就是一共有多少人?

引导说出:2+3+2=7(师板书)。

师:同学们,那你们是怎样得出7的呢?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汇报。)

老师边讲边板书:2+3+2=7

5、谁能借助学具给大家演示一下。学生板前演示。

小朋友真聪明。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吗?(它有两个加号,有3个数相加等。)

6、小结: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连加”。

七里庄站到了,同学们请注意:课件出示图2。

1、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看到的,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谁愿意说说?

生1:这辆汽车上有8人。

生2:到站后从前门下来1人,从后门下来4人。

师:看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谁能提个问题呢?

生:车上还剩多少人?

2、师:问得很好“车上还剩多少人?”现在大家像老师一样,在小组里用手中的图形摆一摆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式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锻炼。(8—1—4=3)

师:像这样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减,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算前面的减法,让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然后从得数里减去第三个数得到最后的结果。

九棵树站到了,小朋友们请注意:课件出示图3。

1、车上的人数又发生了变化,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看到的,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车上有9人。

到站后从前门上去1人,从后门下来5人。

上车的人少,下车的人多,车上的人比原来少了。

车上现在有多少人? … …

师:同学们说得越来越好了,还有人想到了“上车的人少,下车的.人多,车上的人比原来少了”,到底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呢?是比原来少了吗?我们找几个同学来演一演当时的场景。

组织学生表演,再现当时的情境。其余学生认真观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师:你看懂了吗?

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人数的变化也就是乘客的人数,该怎样表示?

板书:9-5+1=5 9+1-5=5

师:怎样计算这两个算式,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

引导学生:两个算式都是先算前面两个数,再和后一个数算。

3、设疑:这两个算式得数是一样的,可列式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呢?(小组讨论交流)说出:先加上上车的人再减去下车的人和先减去下车的人再加上上车的人。(给学生鼓励的掌声。)

在这两道算式里都有哪两种运算符号?有加号和减号。

小结:像这样一道算式里有加又有减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加减混合”计算。

4、总结运算顺序

我们来看这几道题,有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你在算这几道题时,都是按什么顺序算的呢?

生: 我算时,加法在前,就先算加法;减法在前,就先算减法。

生:我发现,这些题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教师总结: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试题里,我们应该按照从前到后或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

三、拓展新知

动物园到了请小朋友下车,要注意安全。

1、师:这一路我们学习了许多与乘车有关的数学知识。大家还想再获得一些新的知识么?让我们走进动物园去看看吧!

2、动物园里好热闹啊!小动物们正唱着迎宾歌在欢迎我们呢!老师现在有问题想考考大家,有信心么?课件出示图:

说一说,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想一想,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师、这么热闹的动物园,原来正在举行运动会,大家想参加么?

3、小猴摘桃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小兔子采蘑菇。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

4、全家总动员。说一说,算一算。

5、谁游得快。

6、齐心协力,团结胜利。

四、全课总结:

1、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2、看来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的确不少,看小动物们还给你们写了四封信呢!想知道信里写了什么吗?那你得帮老师算一算,这9张邮票如果每封信上贴2张,还剩下几张?最后,老师希望你们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团结合作。

五、作业:47页5,6

乘车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第44-45页 “乘车”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

教学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

5+3 6-4 8-4 9+0 6+4 10-5 9-3 2+8 5+4 3+4

2、编数学问题:

(1)加法。

例如:我有3枝铅笔,又买了2枝铅笔。一共有几枝铅笔?

3+2=5(枝)

(2)减法。

例如:原有7个苹果,吃了3个,还剩几个?

7-3=4(个)

二、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都坐过公共汽车,注意公共汽车到站时,会发生什么情况?(车会停下,有人下车,有人上车)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乘车”的游戏,好不好?

板书:乘车

三、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学习连加

请学生表演:

车上原有2人,上来3人,又上来了2人。

当学生表演完“—”时,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几人?并列式:2+3当表演全结束时,让学生根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

车上原有2人,上来3人,又上来了2人,现在汽车上有几人?

列式:2+3+2=7(人) 取名字:连加

(二)活动二:学习连减

请学生表演:车上原由7人,下车3人,又下车2人。

让学生根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

车上原由7人,下车3人,又下车2人,还剩几人?

列式:7-3-2=2(人) 取名字:连减

(三)活动三:加减混合

请学生表演:车上原有5人,下去4人,又上来3人。

让学生根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

车上原有5人,下去4人,又上来3人。现在车上有几人?

列式:5-4+3=4(人) 取名字:加减混合

四、巩固练习:

第五篇:乘车教学设计

《乘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5--47页“乘车”。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发展数感。

3、在有趣的观察比较中,感悟两步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意义。能说出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做游戏:

(1)同学们坐过公共汽车吗?每当汽车一到站,就会有上车、下车的人。那我们来做一个“乘车”游戏,你愿意吗?

(2)现在我和同学们合作表演上车的情境。咱们把讲台看作是汽车,老师呢,就是售票员,谁愿意来当司机呢?

(3)现在汽车上有2个人,我们要出发了。嘟嘟嘟,„„西关小学到了,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先上来了3个同学)嘟嘟嘟,„„华润万家到了,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又上来了2个同学)同学们想一想:你从游戏中看到了什么?

今天,淘气、笑笑和几个小朋友要乘公共汽车去马戏团。马戏团里面不仅有精彩的马戏表演,还有许多的数学知识,我们随着他们去看看。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师:看!(出示课件)笑笑他们的汽车来了,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呢?根据这幅图的意思,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老师把你们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用图形在黑板上表示出来,这时候车上有多少人呢?学生思考,如果能回答,老师就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让学生尝试解答。如果不能回答,教师讲解:车上原来有2人,前门上来3人,这时有5人,后门上来2人,这时有7人,车上现在就有7人。用一个算式表示就是2+3+2=7。(板书讲解)师:这样三个数连续相加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加,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用得数再跟第三个数相加,就能算出结果了。

2.连减。

师:同学们,看看在“七里庄”站的这辆汽车,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二幅图)

生1:这辆汽车上有8人。

生2:到站后从前门下来1人,从后门下来4人。

师:看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谁能提个问题呢?

生:车上还剩多少人? 师:问得很好“车上还剩多少人?”现在大家像老师一样 在小组里用手中的图形摆一摆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式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锻炼。(8—1—4=3)师:像这样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减,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 算前面的减法,让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然后从得数里减去 第三个数得到最后的结果。

3.加减混合运算。

师:同学们看,这是“九棵树”站的一辆汽车,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车上有9人。

•到站后从前门上去1人,从后门下来5人。

•上车的人少,下车的人多,车上的人比原来少了。

•车上现在有多少人?

„ „

师:同学们说得越来越好了,还有人想到了“上车的人 少,下车的人多,车上的人比原来少了”,到底现在车上有多 少人呢?是比原来少了吗?我们找几个同学来演一演当时的场景。组织学生表演,再现当时的情境。其余学生认真观看,思 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你看懂了吗?该怎么列式呢?怎么计算呢? 生1:9+1—5=5,因为车上有9人再上1人就要加1,所以先 算加法9+1=10;又下去5人,就要减5,那么10一5=5,所以车上 还剩5人。

生2:也可以是9—5+1=5,因为下去5人,就是9—5=4,又 上来1人就是4+1=5,结果也是车上还剩5人。师:同学们还发现了不同的算法,真棒!但是,你们仔细 看看,其实这两种方法是一样的,都是从9里面减5,加1,只 不过顺序不同罢了。

师:像这样既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计算我们叫它加减混合运 算,计算的时候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按从左往右、从前往 后的顺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6页练一练第一题

2、小鸟图

教材第46页第2 题:说一说,算一算

3、马术表演

用加减混合方法解决问题。

4、马儿跨栏杆表演、小刺猬扎气球表演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数的运算,不管是连加、连减,还是加减混合运算,计算的时候一般都是按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计算。你学会了吗?课下要多练习哟!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乘车》教学设计

下载北师大版小数一上《乘车》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小数一上《乘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乘车 教学设计

    乘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 。 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情境,理解题意,......

    乘车教学设计

    《乘车》教学设计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 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

    乘车教学设计

    乘车 教学要求: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3、通过自主探索......

    《乘车》教学设计

    《乘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4页、45页“乘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

    乘车教学设计

    乘车——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悟混合加减的运算......

    《乘车》教学设计(模版)

    转变学科理解方式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 课题: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中加减法(一)中的《乘车》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

    北师大版一上《小书架》教学设计(推荐5篇)

    小书架 教学基础目标: 1、学习10个生字,正确认读。 2、学习写“书”“用”,能按正确笔顺在书上描红。 3、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教学发展目标: 1、利用多媒体......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乘车教学设计

    勤建学校一年级数学学科学案设计人:王洋审核: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座号________、家长签名__________ 教学内容:乘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乘车情境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