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说课稿_第16课语法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句型课本第16课的语法部分——《钟点表示法和年、月、日、星期的表示法》,下面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等七个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诚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13名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年龄从6岁到18岁不等。学生们大概可以分为3个层次:9个年龄较大的学生们是一个层次的,他们学习比较积极主动,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强。刘杰锋、朱佳茵和朱佳怡是一个层次的,他们年龄偏小,注意力和理解能力稍差,读写能力相对较差。LILAS是第三个层次,由于年龄较小,汉语零基础,所以她学习的教材是侧重听说的《快乐汉语》。
二、教材分析:
主要从以下二个方面进行分析: 1.教材分析:
《汉语强化教程——句型课本》依照由浅入深,循环递进的原则进行了科学的编排。练习的设计重点突出,综合性强;语法点的解释简洁而严谨;词汇的选择面广而实用。整套教材既强调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又注重词汇量的积累。学习者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一方面可全面掌握并强化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又能为进入中高级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本课分析:
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本课词汇的基础上学习两个重点语法——钟点表示法和年、月、日星期的表示法。使学生在巩固复习重点词汇的同时学习语法。本次课主要讲解语法知识点和做语法练习。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巩固复习生词的意义和用法。
2.通过对语法点的讲解,让学生掌握钟点表示法和年、月、日、星期的表示法,并完成各项练习。3.学会询问时间,用时间描述自己的生活等。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立为:
教学重点:1.复习本课所学的生词:本课生词较多,个别词用法广泛,意义较多。对于生词,学生不仅要会读,更应掌握它们的大意和基本用法。
2.通过语法点的讲解让学生们掌握汉语中时间和日期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掌握三种不同的描述钟点的方法。
2.区别中英文的日期表示法。
3.能询问并准确的回答时间并用时间来描述自己的生活。
五、教学方法: 1.说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知识的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将采用以下的教法。大的方面:
1.说教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按照“生词——课文——语法”的顺序教学。因为课文在安排上无论是词汇难度还是语法难度都是体现这一特点。2.突出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进行高频、有效的正面训练。3.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思考并正确理解重点词语和难句的理解。具体的教学:
1.精讲多练,讲练紧密结合。
2.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语法点。抓住课文中的语法范句,并精选学习对象容易理解的例句,讲解语法点,并立即进行相应的练习。2.说学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会学,而且会学,这是教学的关键。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了预习法、归纳法、比赛法等学习方法。在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保证。3.说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PPT课件。
2,图片展示,例如展示时间让同学们说。3.字卡展示,复习生词。
六、教学过程: 导入:(1分钟)
首先给学生们看几张有时钟钟点的图片,然后让全体同学看自己的手表或挂钟,试着用中文说出现在时间(说错了没有关系)。复习生词:(5分钟)
1.打开书师生齐读生词。
2.老师出示字卡,让同学们“开火车”一个个读。
3.老师领读同学们发音不标准或者掌握不牢固的生词,学生跟读。复习多音字和反义词:(2分钟)
老师把多音字或者反义词写在白板上,找同学来回答。语法精讲:(25分钟)
讲解本课的语法点——钟点表示法和年、月、日、星期的表示法。1.讲解三种钟点的表达方式:没讲完一种表达方式就播放PPT,做有针对性的替换练习。
2.讲解年、月、日、星期的表示法。A. 介绍汉语年份的读法。B. 介绍汉语里十二月的名称。C. 介绍一个星期七天的名称。D. 介绍表示日期的格式。E. 介绍时间词语的顺序。
课堂练习:(5分钟)
1.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老师用PPT出示钟点的图片,请同学们来说。2.完成纸制的练习题。本课小结:(2分钟)
在这节课的尾声,用大约3分钟的时间来简要介绍和回顾一下儿本课所学的内容。
七、板书:
本课主要知识点用ppt展示,因而板书以补充实例为主。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说课稿_第16课语法
外语系对外汉语专业 何焕丽 201140328117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速成汉语基础教程》初级课本第一册 第一课(郭志良,杨惠元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1版1次)下面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诚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20名学生,分别来自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挪威、法国、印度尼西亚、泰国 八个国家,年龄从6岁到18岁不等。学生们大概可以分为3个层次:16个年龄较大的学生们是一个层次的,他们学习比较积极主动,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强。刘杰锋、朱佳茵和朱佳怡是一个层次的,他们年龄偏小,注意力和理解能力稍差,读写能力相对较差。LILAS是第三个层次,由于年龄较小,汉语零基础,所以她学习的教材是侧重听说的《快乐汉语》。
二、教材分析:
主要从以下二个方面进行分析: 1.教材分析:
《速成汉语基础教程》依照由浅入深,循环递进的原则进行了科学的编排。练习的设计重点突出,综合性强;语法点的解释简洁而严谨;词汇的选择面广而实用。整套教材既强调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又注重词汇量的积累。学习者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一方面可全面掌握并强化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又能为进入中高级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本课分析:
(1)通过对拼音a、o、e、I、u、u四声调的拼读学习,会如何简单拼读复韵母。
(2)通过课文中会话练习能够流利切正确的利用课本知识进行简短对话。
三、教学目标:
能够大致听懂课文大意。
能够拼读a、o、e、I、u、u的四声调,并能 和同学用“你好”打招呼,互相问候。 在学会拼音和音调的基础上能够自然流畅的朗读课文。学会书写 我 你 也 很 好 吗 呢 一等生词,尽量做到笔画正确,合乎书写规则。 让学生了解中国人见面打招呼问候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学会日常简单的问候语。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立为:
教学重点 :1)正确拼读单韵母和简单复韵母,注意学生e u音的拼读;正确书写拼音包括声调的标注位置和是否轻声,声调中的二.三声对学生来说比较难,需要多次联系和纠正。
2)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的日常用语,并懂得“你好”较多适用于第一次见面时互相问候,“你好吗”则适用于朋友之间的问候。
教学难点:汉字的书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教授过程中要注意汉字的结构,书写的笔画和笔顺,书写对于非汉字圈学生比较困难,需要每天坚持练习。
五、教学方法: 1.说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知识的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将采用以下的教法。大的方面:
1.说教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按照“语音—生词—课文—对话”的顺序教学。因为课文在安排上无论是词汇难度还是语法难度都是体现这一特点。
2.突出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进行高频、有效的 正面训练。
3.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思考并正确理解重点词语和难句的理解。具体的教学:
1.精讲多练,讲练紧密结合。
2.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语法点。抓住课文中的语法范句,并精选学习对象容易理解的例句,讲解语法点,并立即进行相应的练习。2.说学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会学,而且会学,这是教学的关键。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了预习法、归纳法、比赛法等学习方法。在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保证。3.说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PPT课件。
2,图片展示,展示课文相关图片或学生照片。3.字卡展示,复习生词。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认识你们,初次见面,先向大家问个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中国,使用汉语如何问好。(同时用PPT)展示课文标题及图片
(二)学习生词:
1.打开书师生齐读生词。
2.老师出示字卡,让同学们“开火车”一个个读。3.老师领读同学们发音不标准或者掌握不牢固的生词,学生跟读。
课堂练习:
1.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接着拿出生词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认读
2.让部分学生到课堂前进行对话演示。3..完成纸制的练习题。本课小结:
在这节课的尾声,用大约3分钟的时间来简要介绍和回顾一下儿本课所学的内容。
七、板书:
本课主要知识点用ppt展示,因而板书以补充实例为主。
第三篇:《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学大纲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对外汉语专业(适用型)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非学位课)课程学时:34学时(周2学时)课程编号:55762204 课程学分:2学分
一、课程说明
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由语言、文化、教学技能等课程构成,《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一门集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于一体的重要课程。通过课堂讲授、教学实践,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意义、基本理论、教学体系;学习和掌握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规律、方法和策略,并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规律和方法指导汉语语法的教学实践,具备较高的驾驭语法知识、解决语法问题和组织语法教学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将讲授、讨论、课堂教学演练与实地教学观摩相结合,注重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大纲适用于对外汉语专业(适用型)的特点,突出运用和实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用特征,轻理论、重实践,只介绍相关的基本理论,通过增加教学录像观摩、实际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观摩的次数以及使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实际语法教学技能,成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上手者”。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概论(4学时)
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概说;第二语言习得基本理论。教学内容涉及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区别,教学语法的研究领域,几组二语习得术语、二语习得的心理过程以及中介语等内容。理论略讲,每次课为学生安排30分钟的教学录像观摩,为学生提供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实例和典范。
第二章 汉语语法教学的理据与方法(4学时)
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的策略问题;语法的课堂教学技巧和方法。教学内容涉及如何依据汉语具象型特性确定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点与策略,展示语法点的技巧、解释语法点的技巧、练习语法点的技巧以及归纳语法点的技巧等。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教案写作(4学时)
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案写作的基本步骤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志愿者培训的教案模式为主,不同授课内容,教案具体形式略有不同。定期安排学生写教案,让学生熟练掌握此项基本教学技能。
第四章 量词及其短语教学(4学时)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主要讲授汉语量词的基本知识,学习者学习量词时的主要偏误类型,量词的认知性教学,动量词的教学等。其中量词的认知性教学、相近名量词的对比教学和动量词的教学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课前采用案例分析法,学生尝试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教师总结。第五章 副词、区别词及其短语教学(4学时)
主要讲授汉语副词基本知识,学习者习得汉语副词常见偏误类型,副词教学的知识要点,相近副词辨析;区别词的定义,学习者习得区别词的常见偏误类型,区别词的教学策略。其中相近副词辨析和区别词的教学策略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第六章 汉语虚词及其短语教学(4学时)
主要讲授介词及其短语教学以及汉语助词的教学。内容包括介词及其短语的基本知识,习得者的主要偏误类型,介词教学应侧重的方面,介词比较教学;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助词的主要偏误类型和教学策略。其中介词教学,介词比较,助词的教学策略是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第七章 汉语补语教学(4学时)
主要讲授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的教学。内容包括什么是结果补语,主要偏误类型,结果补语的教学要点,结果补语的主要操练模式;什么是趋向补语,主要偏误类型和主要问题,教学的重点、难点,具体教学技巧。其中结果补语的教学要点、主要操练模式、趋向补语的主要存在问题和具体教学技巧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第八章 汉语句式教学要点与策略(6学时)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主要讲授汉语“把”字句教学要点与策略;汉语“比”字句教学要点与策略。内容包括“把”字句的主要特征,主要偏误类型,“把”字句的教学要点和策略;汉语“比”字句概说,“比”字句教学要点与策略等。其中“把”字句的教学要点和策略、“比”字句教学要点与策略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除以上教学内容外,本门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常设置讨论题,课后适当留作业。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将安排3次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学演练课,共6学时。平时除了完成作业,还建议学时到留学生课堂听课观摩,去发现语法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三、考核方式及要求
考核方式为考查,成绩实行五级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学生成绩由学生出勤、课堂讨论、作业和训练实践四部分构成。其中训练实践占总成绩的40%,其余三部分各占总成绩的20%,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卢福波主编,《汉语语法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主要参考书:
王还主编,《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年。
刘月华主编,《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年。
齐沪扬主编,《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各类期刊论文。
编写者:对外汉语教研室
人: 朱 红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教学大纲
执笔
第四篇: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短语
短语
一、短语在语法单位中的重要性
朱德熙曾经指出,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和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
二、短语研究的角度
1、结构类
主要看它内部的结构类型。
2、功能类,凭借它在更大的单位里担任职务的能力即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定它的类。
3、按短语构成要素是否凝固来分类。固定短语 临时短语
4、可以从意义上分: 单义短语 多义短语 几个农场的青年 热爱人民的领袖 我想起来了
5、可以按它的成句能力来分: 能加句调成句的叫自由短语
不能加句调独立成句的叫不自由短语
6、按照短语的层次多少划分,可以分成: 一层短语(简单短语)中国历史 多层短语(复杂短语)蓝蓝的天空上忽然出现了乌云
三、短语的结构类
(一)主谓短语
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组成,主谓有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动词性谓语 形容词性谓语 名词性谓语
(二)动宾短语(述宾短语)
由动语和宾语两部分组成,前后是支配和被支配、关涉与被关涉的关系。
根据后面所带宾语的情况,动词可以分为 名宾动词(体宾动词)吃 喝 拿 谓宾动词 进行 打算 主张 兼宾动词(名谓宾动词)指出 说
(三)偏正短语
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部分组成,修饰语在前面,修饰、限定后面的成份。偏正短语分为定中短语和状中短语。
1、定中短语 由定语和中心语组成,其间有修饰关系。木头房子 新书 高高的个子 绍兴黄酒 三只鸟 写字的桌子
2、状中短语
由状语和谓词性中心语组成,其间有修饰关系。热烈祝贺 激动地说 兴奋地回答 已经结束 立刻动身 慢走
(四)中补补语(述补短语)
由中心语和补语两部分组成。补语附加在中心语后面,其间是补充关系。
敲了三下 睡了半小时 说清楚 洗干净 跳上 拉下 说得清楚 说不清楚 喜欢极了 说不清楚
气得脸都发青 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五)联合补语
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其间是联合关系,可细分为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学校和工厂 讨论并通过
升学或就业 积极而且热情
(六)连谓短语
由不止一个谓词性成分连用,谓词性成分之间没有语音停顿,没有主谓、偏正、动宾、中补、联合关系,也不用任何关联词语。笑着说 躺着看书 抽烟喝茶 分析研究 喜欢看电影 反对做假 疼得直哭 哭得头昏脑涨 争论停止 游行结束 举手表决 骑马进城
(七)兼语短语
兼语短语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重叠而成的,动宾短语的宾语兼任主谓短语的主语。请他进来 派你去西安 选班长做代表 有人敲门
典型的兼语短语的谓语动词往往带有使动性,如,请、派、选、催、劝、组织、号召、通知、鼓励、领导、阻止等。辨析 请他来 希望他来
1、动词本身有没有使动义。
2、兼语短语中,前后动作之间一定有因果关系。
3、在动词后面有没有停顿。
4、兼语短语可以针对动宾短语来提问。
(八)同位短语
同位短语前后所指成份所指内容相同,在句子中充当同一个句法成份,意义上构成复指关系。首都北京 京剧《空城计》 春城昆明 宝岛台湾
(九)方位短语
由方位词直接附在名词性或动词性词语后面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
大门外 山坡前 世界上 晚饭后 改革中 帮助下
(十)量词短语
是指数词或代词加上量词组成。例如: 一次 一个 这本 那个
(十一)介词短语 是由介词跟跟附在其后的其他词语组合而成。用刀子 用大碗
被老师 按客观规律 因为他
(十一)“的”字短语
由结构助词“的”附加在其他词语之后构成,主要作用是使谓词性成份转化为名词性成份。例如: 红的 吃的 木头的 指出下列短语的结构类:
三列火车 感谢你 上街买菜 他走了 学术会议 用毛笔
三本 祖孙三代 进门脱鞋
称他为歌迷 马上回来 一种新式的炊具电磁炉 长大 1999年那年 爬出去 我们自己 讨论:
影响短语结构类型的因素
1、词序
历史悠久 悠久历史 观点正确 正确观点 讨论热烈 热烈讨论 工作积极 积极工作
转播中断 中断转播 人民代表 代表人民 市场管理 管理市场
2、虚词
介词、助词等虚词可以和实词组合。虚词出现与否,出现哪个虚词,可以决定短语的类型。我妈妈 我妈妈的 吃药 吃药的 为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 对于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 后山的树林里 后山的树林 他们的精明 他们精明 温度的下降 温度下降
3、成分类。
短语的成分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和短语,还可以是短语和短语。短语的构成成分应该受到重视,因为要得到短语的结构模式,就要确定短语构成成分的语法类别。名词+动词 动词+名词 形容词+名词
名词+形容词
五、短语的功能类
短语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做句法成分,所有短语都能充当一个更大的短语里的组成成分;另一方面是成句,大部分短语加上句调能独立成句。
(一)按照它跟别的词语组合时能充当什么句法成分。常作主语、宾语,功能相当于名词的叫名词性短语(体词性短语)。
能作谓语,功能相当于谓词的叫作谓词性短语。
主谓短语
常作谓语,可归为谓词性短语。动宾短语 谓词性短语 偏正短语
定中短语 名词性短语 状中短语 谓词性短语 中补短语 谓词性短语 联合短语 老师和学生 名词性短语 讨论并且通过 谓词性短语 连谓短语 谓词性短语 兼语短语 谓词性短语 同位短语 名词性短语 方位短语 名词性短语
“的”字短语 名词性
量词短语和介词短语 归类还不易断定
(二)根据短语成句与否 能加句调成句的叫自由短语。不能加句调成句的叫不自由短语。
六、复杂短语
大短语中包含小短语,从而形成复杂短语。
1、同类包含
包含与自身结构关系性质相同的句法结构关系 真善美与假恶丑 男女老少 南开大学新图书馆 万里长征老干部
他学习努力 讲得好极了
2、异类包含
包含与自身结构关系性质不同的句法结构
好人好事 你来我往 读书写字 看得见摸得着 历史悠久的中国 开得飞快的车 我的哥哥姐姐 牡丹和玫瑰都开了
七、短语的意义类 单义短语 多义短语
1、由词类不同形成的多义 饭不热了 自行车没有锁 他爬过那座山
2、结构关系不同形成的多义 进口彩电 文学语言 奶油面包
3、结构层次不同造成的多义 一个学生的建议
4、结构关系和结构层次都不同 发现敌人的哨兵
5、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多义 鸡不吃了 汽车运走了 提拔团长
6、语义指向不同造成的多义 他在车厢上贴标语
八、短语的研究方法
短语需要一类一类地研究,很多短语还没有来得及调查,特别是口语中的。如朱德熙先生就分析过《”在黑板上写字”及相关句式》 《含程度补语的述补结构》
第五篇: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示例
趣 可理解为趣味兴姑且理解为可提起你兴致的事物
兴趣即为 可以提起你兴致 对你有吸引力你喜欢、向往的事物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示例的交际原则
在教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课堂上,汉语语法是无法回避的教学内容,对遣词造句规则的讲解自然也是教师非常重要的基本功。既反映教师的经验,也显示教师的功底。
许彩华(2007)曾使用自陈评定量表和自传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发现老教师讲解语言点的能力更强,对课堂的控制感更好,对教学的情绪体验也更积极。同时也发现对外汉语教师从业之初的难点主要是:用学生能懂的方式讲解语言点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这两个难点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是一致的,具有跨时间性。
对汉语语言点的讲解,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从来也不主张大量使用语言学术语进行语法分析式的讲解,因此让学生明白一个语言规则,最可行的方法就是举例子,伴以简单而又到位的归纳。
然而怎么举例,举什么例子,举多少例子,以怎样的语言或样式来归纳,都需教师对语言形式有高度敏感。这种敏感来自深厚的语言学功底与教学艺术的完美结合,并且对语言结构的使用环境和场合有恰当把握,更要考虑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及其对语法学习持有的务实态度。
本文拟就代表汉语语法特点的几个语法点举若干教学实例,来说明在给学生语法示例时,看似信手拈来的例子,其实经过精选挑选甚至创造,必须是将语法结构与语义、语用、语境甚至学习者实际结合起来考虑的典型例子。这些例子不但担负着说明语言规则的作用,而且鲜活益智,易于理解,从而令学习者过目不忘,并可能成为他今后学习的原点。
一
凡教留学生汉语的,谁都知道解释“了”破费周折,凡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也都觉得“了”的用法不好把握。尽管语法书和各家对“了”的语法意义及其用法说明或简或繁,都言之成理,但学生遇到的问题却是很难将这些规则一一对应到语境中去。句尾助词“了”表示“状态变化”或“新情况的出现”,是国内学者都认可的说法,李讷、Chang,VincentWu-chang、屈承熹等海外学者则将句尾助词“了”称作已然体或叙述体标记。然而对于学习者而言,他们关心的是该怎么用“了”来还原“变化”或“新情况的出现”这些抽象的意义,什么时候在叙述一个事件时必须用上“了”。
经验告诉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一旦将“了”的用法跟“变化”、“叙述体”、“肯定语气”等概念纠缠在一起,是相当被动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设法跳出学生的追问,举出典型用例来说明,还要充分信任学生的体悟力。这里介绍笔者惯用的一个讲解句尾助词“了”的案例,并借此尝试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一下“了”的功能。
我们问年龄时,“你多大?”和“你多大了?”的适用范围即询问对象可以没有区别,既可问孩子,也可问成人,当然,用“你多大了”问成人时可能会带有某种发觉对方有与年龄不符的言行而加以调侃讥讽的意味,但其形式不是不可接受的。但是如果我们问身高,“你多高?”和“你多高了?”适用范围却不相同:“你多高?”既可以问孩子,也可以问成人;而“你多高了?”,多一个“了”字,却只适用于还在成长的儿童,绝无可能用来询问成人。原因说出来当然很简单,年龄一直都在发展变化,身高的发展变化却是有阶段性的。这个例子因为可以非常确切地划分适用对象,因而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该怎么理解“了”所传递的“变化”的讯息。
其实作为一个语气助词,“了”关涉的是说话者看事物的态度和角度,如果我们承认一个事物有发生、发展和消亡,把它看作一个在时间轴上连续发展的事件,结合这样的背景再说明它在某一特定时刻的状况,那么我们就可以用“了”。如果我们只关注一个事物在某一特定时刻的情况而忽略它的历史和未来发展,那我们就不必使用“了”。刘勋宁称使用“了”时遵循“言有所为”的原则,即要有一个背景,Li&Thompson也指出“了”字句表示事态与特定状况的相关性,说的也都是同样的意思。但在给学生讲解时,为了好懂,我把它简单地概括为“讲故事”的原则,而非使用专业性很强的术语。
由于世界本身就是时空两轴的,所以很多时候,看世界的方式本来就是既可以动态也可以静止地,无所谓对错,但有些基本前提却会影响人们的态度,譬如对孩子和成人的身高的理解。二者比较,对孩子的身高,既可以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去看,也可以只关注当下而不管“前因后果”;对成人,除非特殊情况,人们不太可能意识到其身高的变化,所以也就不大可能从动态的角度来评价这件事。使用“了”反映出说话人以动态的眼光描画事物、陈述事件的态度,关于这点,也可以解释“太大”和“太大了”,“最好”和“最好了”两类结构的异同。一般都认可前者语气比后者生硬或者直率得多,并以此作为“了”表达特定语气的结语。但为什么给人这种感觉呢?我想可以这么解释,因为不用上“了”这么讲话的人没有向听话者暗示自己思考的过程。
句尾助词“了”本质上牵涉的是语气,是主观的难以量化的东西,但引发某种主观判断的客观线索,也不是不能寻找到。笔者觉得,寻找和揭示出这种线索,对于留学生理解和使用“了”一定是有帮助的。
二
如果说关于某些虚词,不一定是“了”,其用法要不要明确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师那里还有争议的话,那么一些重要的格式,譬如“是„„的”,是学生肯定要学习的表达。“是„„的”句有几种类型,这里仅限于对过去发生事件的环境之强调一类。
学生对此格式如何使用的困惑,一是不容易搞清楚与用在陈述已经发生的事件中的“了”的区别。譬如“我上个月结婚了”和“我是上个月结的婚”,这两个句子,如果翻译成英文,可以是一样的,但在汉语中却承担不同的功能,其中到底有什么不同?二是老师们解释此类句式时惯用的“强调”究竟为何义?为什么要强调?总不能“辞不够,强调凑”吧。
对于学生的这两点困惑,目前的汉语教材中,《汉语口语速成》等的用例选择和英文释义已相当不错,笔者在讲解中又突出了一个情景交际的练习,即让学生互问个人出生信息:
1)你是在哪儿出生的?2)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然后,以半开玩笑的方式反问学生为什么这两个句子不能换成“你是在哪儿出生了”和“你是什么时候出生了”。学生结合教材的释义,就可以很自然地明白,在“是„„的”句中,听说双方关注的重点显然不是事件发生没发生这样的事实,而是事件发生时的时间、地点、方式等背景信息,因此,当说话人使用“是„„的”句时,就意味着某一事件存在与否这样的一个前提是不言而喻,无需解释的。我们问“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时,被问话的人就站在面前,他出生没出生这件事当然不需要再被考虑。而“你什么时候出生了?”这句话是不是就真的完全没有可能说呢?也不是,当一方不相信“我在某天出生”这个事实,有意抬杠时,就有可能急赤白脸地反问“你什么时候出生了?!”语言学家们所谓的“强调”,其实指的是一种语用价值,只有结合交际场景,才突显出来。
三
重叠是汉语实词常见的语法手段,却是汉语学习者学习之后常常回避使用的语言形式。笔者不止一次听到留学生谈起对动词重叠的听觉感受,他们觉得“说说”“谢谢”“介绍介绍”,听上去都有加重语气即强调的意味,因为依照他们母语学习的语感,只有着重要说明的时候,才会重复某个词。而汉语教材中对此的说明恰恰是与他们的主观感受相反的,汉语教材通常将汉语里的动词重叠的作用零散地解释为减少减弱动作的量,常常表示尝试义,或表示客气,或传递一种轻松的口气。这种描述当然不能说是错误的,但是缺乏清晰的逻辑线索让学生改变他们依赖母语获得的主观感受,而这很可能是造成留学生对动词重叠的使用采取回避策略的原因。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教材现有的解释之外,揉进更易被学生理解和乐于接受的要素。
笔者就此常举的带有对比意味的例子有二:第一,“他打了我”和“他打了打我”,二者形式上区别只是一个字,但大异其趣,前者表达的恐怕是打得很严重,后者说的却是打得很轻、很亲热。这样的例子,会让学生对汉语里动词重叠是减少动作量这个核心观念记忆深刻;第二,“咱们散散步吧”和“咱们散步吧”,二者均可说,但“咱们结婚吧”和“咱们结结婚吧”,却是前者听着自然,后者听着别扭,其实是根本不能说。为什么同为动作行为,有的量减少与否(如“散步”),两种表达都可接受,而有的量减少与否(如“结婚”)却出问题?专家语法对此的解释往往比较复杂,认为这是两类不同的动作动词,但在面对留学生的汉语课堂上,引入过多的术语无疑给教学双方增添麻烦,笔者在教学中则还是站在判断语言形式成立与否,必须看其是否符合交际语用的基本立场,然后从礼貌原则入手来加以解释的。
我们知道,动词重叠最常见于表达建议和意愿的祈愿句中,不论建议对方还是自己有意做什么,都应礼貌得体,注重分寸,方能使交际进行下去。同为礼貌得体,“咱们散步吧”和“咱们散散步吧”,后者更客气,因为这时减少动作的量,是不给听说双方负担,散步是放松,不该紧张;但“结婚”可不一样,普世的价值观不会把结婚当儿戏,“咱们结婚吧”,真诚、庄重才显得体,假如这时说话者把“结婚”的量也减少的话,说成“咱俩结结婚?”,带着戏谑甚至轻薄,这不但不客气,反倒是大不敬了。
四
以上三则用例,说明汉语语法中许多看似不合语法的表达形式,归根结底是不合语用。那么落实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就是教师对语法规则的解释,不但要说明结构规则、意义,更要说明用法。在说明用法时该怎么结合学生实际,用生动而富于交际性的典型例子
来实现,才是教学的关键。
现在外语教学,早已不再就教不教语法而争论,问题的焦点已经是怎么教规则,怎么透过语言实例,将枯燥的语法条目化为无形而神奇的益智内容和富于交际意义的活动,来加深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的理解,启迪学生思考,促进他们对语言的掌握。即便是热衷掌握规则的成年人,学习外语时面对某个词语或结构,了解其使用规则从来也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是应用前的序曲。
因此,如果教师花大量时间解释语法,指望学生长时间关注语言形式本身,又不能恰时引导他们学以致用,其实是违背对外汉语教学宗旨的。当然,展示语言的使用规则,教师的课堂用例设计和组织要富于交际性,得体恰当,这还只是保证语法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方面,而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课文以及练习的设计,其实也需要体现得体性的交际语用原则,也应追求内涵丰富的趣味。将汉语研究的新成果转化到教学实践中,甚至利用教学实践发现新的汉语事实、进行新角度的研究。
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用心,更需要教材编写者的用心。这样,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才会摆脱死板、教条的面目,转而成为真正促进外国学生掌握汉语的因素而收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