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句子的分类
句子的分类
一、句子分类概说
(一)汉语句子类型的研究历史
有关汉语句子的研究,可以说它的起始时间差不多和汉语语法学的历史一样长。
黎锦熙 《新著国语文法》(1924)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王力《中国现代语法》(1943)
20世纪80年代是句型研究的辉煌时期,可以说也是这一历史阶段所取得的最明显的成就之一。表现出来的总的状貌是,整个语法学界对句型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自觉状态。
史存直说:“人类说话总是一句一句说的,把一种语言的无数句子拿来做一番结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句子虽然在意思上千差万别,可是它们的结构却只有为数不多的若干格式,这就是说用词造句有一定的规律,语言所以能起语言作用,正是靠这些规律,如果没有这些规律,把词杂乱无章地堆砌在一起,那就不成其为语言了。”
吕叔湘说:“怎么用有限的格式去说明繁简多方、变化五尽的语句,这应该是语法分析的最终目的,也应该是对于学习的人更有用的工作。”
胡裕树也说:“句子的结构分析的终极目的,是为了确定句型。”
邢福义的复句研究,李临定的单句句型的多类型研究,王还的“把”字句研究,宋玉柱的存现句研究,周小兵、崔希亮的“连”字句研究。
20世纪80年代句型研究主要特点:
1、建立了科学完备的句子类型系统
2、涉及的范围有相当的涵盖面,更有深度
20世纪90年代至今,就是利用三个平面的理论,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较全面的描写。
(二)句子分类概说
1、句类(句子的语气进行的分类)
2、句型(句子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分类)句式
1、句类
陈述句 祈使句 疑问句 感叹句
2、句型
(1)单句和复句
(2)单句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复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
(3)主谓句可以分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
二、句类
(一)陈述句
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叫陈述句。今天星期五。今天晴天。
(二)疑问句
具有疑问语调表示提问的句子。到点了吗?
路过的人心里不免会问,谁家的老婆这么俏呢?
(三)祈使句
要求对方做或不要做某事的句子 坐下!
快吃,别说话!
(四)感叹句
带有浓厚的感情的句子。太臭了!太不像话!票。
票!
票?
票!
(一)陈述句
1、陈述句的肯定与否定
2、陈述句的强调
我前天到书店买了一本爱情小说。是我前天到书店买了一本爱情小说。我是前天到书店买了一本爱情小说。我前天是到书店买了一本爱情小说。我前天到书店是买了一本爱情小说。
(二)疑问句
1、按照疑问信息的有无 有疑而问 半信半疑 无疑而问
娶小雨好呢还是娶若凡好? 你明天还来,对吧? 谁说我不原意嫁他?
2、按照结构形式对疑问句进行分类:
你了解有多少外国人学习汉语吗? 你去哪儿呀?
你将来是回家工作还是留在天津? 你到底是不是医生?
(三)祈使句
1、祈使句的表义类型(1)坐下!(2)快吃!(3)禁止吸烟!(4)别进来!(5)请你把书借我看一下!(6)请您让一下吧!(7)同学们休息一下吧!(8)你们两位不要吵了!(9)快走吧!(10)请你快点讲啊!(11)我们一起去钓鱼吧。
(12)下雨了,你就不要走了,在这儿住下吧!(13)你别忘了带雨伞!(14)你等着瞧吧!
(四)感叹句 瞧!两条小金鱼!小张太聪明了!
自食其力,凭良心干了一辈子事啊,我一事无成!七十多岁了,只落得卖花生米。
坐完车不给钱,你说是什么人!
三、句型
根据结构特点分出来的。
(一)主谓句
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形容词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
1、动词谓语句
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敌人失败了。我的文章发表了。单位发给他二个月工资。小王渴坏了。
小张喜欢到食堂用餐。
2、形容词谓语句 形容词充当谓语的句子。外面冷清清的。孩子的小手胖乎乎的。朝鲜妇女很能干。天晴了。
兰花这种花,漂亮极了。
3、名词谓语句。
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今天星期五。鲁迅周树人。她大眼睛,红脸蛋。他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王军已经教授了。
4、主谓谓语句
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马,蹄可以贱霜雪,毛可以御风寒。
——《庄子》 凤姐儿嘴乖。狗儿名利心重。
——《红楼梦》 按照大主语和小主语的关系看,主谓谓语句大致可以分成五类:
(1)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小谓语的施事。这件事情大家都反对。一口饭他都不吃。那些水果我们已经吃完了 他这个人,衣服都没有洗过。他什么酒都尝过。
(2)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3)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她眼睛很漂亮。
在这块土地上出生的农民,大都手脚粗大,前额饱满,眉骨隆起,鼻阔近于嘴,腰长过于腿,活脱脱的一群秦始皇兵马俑。
这部小说情节生动。十个苹果三个烂了。
(4)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一个边防军人,他时刻准备着为边关奉献一切。小王,我昨天还看见过他。这孩子,我真没办法。
这个问题,我们有不同的看法。
(5)大主语是关涉性的,隐含着介词“对、对于、关于”等。
(二)非主谓句
不能分析出主语和谓语的句子。
1、动词性非主谓句
它不是省略了主语,而是不需要补出,或无法补出主语。它不需要特定的语言环境就能表达完整而明确的意思。出太阳了!下大雨了!着火了!
2、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通常由一个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形成。对!太好了!讨厌!太美了!
3、名词性非主谓句
由一个名词或定中短语形成。蛇!
北京的一家老式茶馆。一个深秋的下午。杏花,春雨,江南。车流。人群。红绿灯。
4、叹词句 喂!哇!哼!呸!
5、拟声词句 轰隆隆!哗哗!
四、特殊句式
(一)“把”字句
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臵的一种主动句。她把一大堆衣服洗干净了。服务员不小心把茶杯打破了。请你把那支笔给我。汽车把一棵小树撞到了。
战士们已经把打捞出来的战利品,全装在他们的小船上,准备转移。
1、“把”字句的语法意义
“把”字句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处臵,“把”字后头的宾语就是被处臵的对象。所谓处臵,不能只理解为对人或事物的处理,甲对乙主动施加某种直接的影响,或甲的行为动作使乙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都可看作一种处臵。
李明把门轻轻关上。他把自行车骑走了。
小伙子一番话,把大娘乐得合不上嘴。
靠门外站的那个妇女,这会儿,她把门里那个往里挤了挤,也靠近门里来了。
2、“把”字句的特点
(1)“把”字句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我们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你把那个包提着。
请你把那个人给大家介绍介绍。
(2)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臵性,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
(3)“把”的宾语一般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
我们明天不上课,我已经把这个消息告诉同学们了。刚才我把一个小孩撞倒了。把书拿来。
把个兴致勃勃的黄亚萍弄得败兴极了。
(4)“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臵于“把”字前。我把想桌子搬到后边去。我把照相机没带来。
3、为什么会出现“把”字句?
“把”字句 一般“主——述——宾”句式 我们一定要修好海河。我们一定要把海河修好。
“主——述——宾”句式,强调宾语“海河”,“把”字句强调动词及补语“好”。
4、“把”的宾语
我们把大豆拿去榨油,主要是为了榨取它所含有的脂肪。
(二)被字句
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
(1)那个奄奄一息的老婆婆被路人送到医院去了。(2)那位人事局的处长被我们请来作报告。
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臵的一种主动句。
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
那个奄奄一息的老婆婆被路人送到医院去了。路人把那个奄奄一息的老婆婆送到医院去了。那位人事局的处长被我们请来作报告。我们把那位人事局的处长请来作报告。
1、被字句的特点
(1)动词一般是有处臵性的,跟“把”字句里的动词差不多.动词后边多有补语或别的成分。敌人被我们消灭了。小鸡被黄鼠狼叼走了。
(2)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是有定的。
(1)那个奄奄一息的老婆婆被路人送到医院去了。(2)那位人事局的处长被我们请来作报告。
一辆车被他骑走了。那辆车被他骑走了。
(3)能愿动词和表否定、时间等的副词只能臵于“被”字前。
自行车被别人没骑走。我被他没打着。
那个小女孩被自行车昨天撞了。
2、“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比较(1)二者语义上的区别 我打破了那只碗。我把那只碗打破了。那只碗被我打破了。
可以说“把”字句和“被”字句在语义上的不同只是角度侧重稍有差别。
(2)在结构特征方面,两种句式有更多相似的地方,差别只在于“被”字句在强制性要求方面要比“把”字句宽松一些。
能用在“把”字句里边的动词大都能用在“被”字句里边,然而能用在“被”字句里边的动词并不一定能用在“把”字句里边。
人们开始注意他了。他开始被人们注意了。人们开始把他注意了。他知道了这件事情。这件事情被他知道了。他把这件事情知道了。
(三)存现句
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的一种句型。客厅里坐着两位客人。桌子上放着不少西红柿。
1、存现句的分类(1)存在句(2)出现句(3)消失句(1)存在句
存在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什么人或物。可以分为动态存在句和静态存在句。桌子上放着几本书。草地上坐着几个人。远处是一片绿地。天空飞着一只小鸟。
(2)出现句和消失句(隐现句)
表示在什么地方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大河两岸飘来阵阵花香。身后出现了一位英俊的军官。女生宿舍门口开来了一辆宝马。邻居家死了一只猫。
2、存现句的结构方式
存现句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算起,也有68年历史了。现在人们认识存现句的时候,多是将这种句子的句首名词、句中动词和句末词语分别概括为A、B、C三段,并将它们的特点一一进行描写。
桌子上放着几本书。A 处所词语 B 谓语动词 C 句末名词 A+B+C A+C 山下一片好风光。B+C 午后来了一批客人。
(四)连字句
汉语中的连字句是指包含“连……也∕都”结构的句子。他忙得连饭都没有吃。他笨得连话都说不好。
1、连字句基本的语法意义(1)隐含比较 他忙得连饭都没有吃。他笨得连话都说不好。
这姑娘连孩子都有了,怎么会没结婚呢。
他太累了,回家后连鞋都没有脱,就上床睡觉了。(2)引出极端情况
在连字句中,连后边引出的事物或行为,在说话人看来一般是没有想到的或按照一般常识情理不该如此。但这样的事物或行为竟然出现或发生了,由此可见其程度之高或出乎预料。
这姑娘连毒药都能喝。这姑娘连白开水都能喝。他连死都不怕。他连头疼都不怕。老王连老鼠肉都敢吃。老王连饭都敢吃。
2、连字句的结构方式 连+名词性词语 他连饭也没吃就走了。
连留学生都知道这个汉语语法知识点,中国老师当然知道。连+动词性词语 连打升级都不会。连看电视也没有兴趣。连+主谓短语
连他叫什么名字我也忘了问。连这篇文章有哪个例句他都记得。
连+量词短语
教室里连一个人都没有。他宿舍我连一次都没有去过。
3、连字句的研究
连字句是现代汉语研究中引人注目的一个话题,也是颇有争议的一个话题。连的词性:
80年代早期的权威观点把它看成介词,吕叔湘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和朱德熙的《语法讲义》。语气词、副词、助词、焦点标记。她连孩子都有了。连的功能:
《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是表示强调。有的认为是表示“比较”,表示“递进”,表示极端事例,标示对比焦点。老王连老鼠都敢吃。(五)兼语句
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就叫兼语句。
我请他来.1、兼语句的类型
使令式、爱恨式、选定式和有字式。
2、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 我请他来。我派你去。我知道他来。我希望你去。
1)停顿和加状语的地方不同。
兼语句不能在第一个动词后面停顿或加状语。我请他来。我派你去。我知道他来。我希望你去
(2)两者第一个动词的性质不同,支配的对象不同。我请他来。我派你去。我知道他来。我希望你去。
3、兼语句和双宾句的区别
大伙称老王老板。大伙称老王为老板。我们叫小陈经理。我们叫小陈为经理。
五、句式研究中的几点体会
(一)正确对待前人陈说
《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 甲乙两册 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复印报刊资料 一种是墨守成规 一种是大胆怀疑
另一种是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却又敢于大胆怀疑
(二)培养职业敏感性
搞语法研究的人应该时时注意观察语言现象,从别人习焉不察的地方找到问题,很可能会发现有意义的题目。宋玉柱 可逆句 主楼笼罩着晨雾。晨雾笼罩着主楼。一条板凳坐两个人。两个人坐一条板凳。大地覆盖着白雪。白雪覆盖着大地。墙头甩过几铲污泥。几铲污泥甩过墙头。
(三)坚持语义特征分析
朱德熙说过:“语法研究发展到今天,如果光注意形式而不注意意义,那只能是废话,如果光注意意义而不注意形式,那只能是胡扯。”
汉语语法分析,经过近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历了几个阶段,或者说出现了几种分析法。最初使用的是句子成分分析法,后来又是层次分析法,再后来又引进变换分析,接下来又加进去语义特征分析。死了三天了。等了三天了。学了三天了。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句子
一、句子概说
一个句子的组成:一定的结构成分、一定的结构方式、特定的句调、一定的意义。
二、句子的结构成分(句法成分)
(一)主语和谓语
语法学家对主语和谓语有三种不同的理解: 主语是对谓语动词而言。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主语指话题。
中国又爆炸了一颗原子弹。老王,我昨天还见到他。
1、作主语的成分
主语可分名词性词语和谓词性词语。名词、代词经常作主语。数词、数量词也能作主语。动词、形容词也能作主语。名词性、谓词性短语也能作主语。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爱语法。七等于五加二。
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骄傲是无知的产物。
教室里乱哄哄的。他去比较合适。吃得太饱不好。锻炼身体很重要。他们几个都累坏了。放光的不都是金子。我的男朋友很傻。去北京查资料很必要。注意:
昨天艺术家们有一场精彩的演出。
上海大剧院里艺术家们有一场精彩的演出。昨天上海大剧院里有一场精彩的演出。上海大剧院里昨天有一场精彩的演出
昨天有一场精彩的演出。
上海大剧院里有一场精彩的演出。
一般名词﹥处所名词﹥时间名词
2、作谓语的成分 动词、形容词可作谓语。名词也可作主语。
名词性、谓词性短语可作谓语。
我们开始吧。身体好。他呀,傻子。主席作工作报告。大家举手表决。我看完了。
同学们选他当代表。他的学问比我好。这件事情知道的人不多。
3、主语和谓语的意义类型(1)施事主语(2)受事主语(3)中性主语
我说。狼吃羊。报纸看完了。
叙述性谓语 描写性谓语 判断说明性谓语 狼吃羊 这件衣服好 知识就是力量
(二)动语(述语)和宾语
动语和宾语是共现共存的两个成分。
1、作动语的成分 动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我想回家。学好外语。
讨论并通过了他的结婚问题。有没有烟。我不赞成派他去。
2、宾语的构成材料
宾语和主语相似,也分名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两种。景琦紧紧抱住她。我买洗面奶。买了五本。
这间客厅有六十多平方米。学习语法知识。我有哥哥和姐姐。挑选漂亮的。
喜欢笑。爱干净。学会了做饭。想快点下课。听说罗京来了。我们应该谦虚、谨慎。
3、宾语的意义类型 受事宾语 施事宾语 当事宾语
(三)定语
1、定语的构成材料
实词和短语大都可以做定语。妈妈的高跟鞋。她的化妆品。高高的个子。男同学都来了。买的书。潺潺的水声。他开车的技术很臭。三个孩子的母亲。
他不去的原因是他女朋友生病了。他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请他来的目的就是吃。出去买菜的人是我的妈妈。
2、定语和“的”
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不加“的”。(1)形容词做定语 单音节形容词 双音节形容词
(2)名词 动词做定语
名词 动词做定语,有时可以直接修饰中心语。孩子脾气 孩子的脾气 烤红薯 烤的红薯
(3)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做定语表示领属者,一般要加“的”。
(4)短语做定语 一般要加“的”。
非常新颖的设计/有抱负的青年/质量好的产品/对这本书的意见/荷叶上的水珠/一阵阵的歌声。
3、多层定语
我们 两位 三十年教龄 学校 语文 优秀 教师 的 有 的 1)表示领属关系的词语,即“谁的?”
2)表示时间、处所的词语,即“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3)指示代词或量词短语,表示“多少?” 4)动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表“怎样的?” 5)形容词性词语,即表示“什么样的?”
6)表质料、属性或范围的名词、动词,即表示“什么?”
(四)状语
1、状语的构成材料
副词、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充当;介词短语、量词短语等也可以做状语。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慢走。努力学习。
他能来? 他昨天走了.向他学习。面对面谈。
他们非常热情地招待了我们。
2、状语和“地”
1、单音节副词、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一般不加“地”,双音节副词、形容词一般加不加“地”均可以。
2、代词、表示时间的名词、能愿动词、方位短语和介词短语做状语,都不加“地”字。状语的语义指向(1)语义指向动作
他草草地浏览了一下报纸上的文章.女儿滔滔不绝地向他讲述着自己的见闻.(2)语义指向动作者 四凤胆怯地望着大海.(3)语义指向句子中的宾语 老张给自己酽酽地沏了一壶茶 4 多层状语
大致的次序是条件、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定、程度、情态、对象。
(五)补语
1、补语的构成材料
补语可以由谓词性词语、数量短语和介词短语充当。洗干净 暖和极了 急得哭了 练了几遍 写于1980年
人们都知道自己生在何处,却不知道死在何方。放进去 退下来
2、补语的类型 结果补语 趋向补语 可能补语
程度补语 数量补语 处所、时间补语 情态补语(状态补语)
趋向补语
(1)跑回来 跳出来 爬上去
拿出来
表示实实在在的动作行为的趋向。
(2)看来 想来 看来
表示估计,含有从某一方面看的意思。(3)关上 戴上 吃上 买上 脱下 表示完成
(4)唱起来 说起来 恨起来
好起来 坚强起来
表示动作开始进行,并还在继续进行;状态开始发展,而且程度还在继续加深。
(5)唱下去 说下去 念下去 热下去 瘦下去 胖下去
表示动作已经进行,并将继续往下进行或者表示某种状态已经存在并将继续发展。
(六)中心语
定语中心语通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新工人 木头桌子 塑料口袋 经济的振兴 智力的开发
状语中心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仔细研究 激动地说 现在已经晚春了。
补语中心语通常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也可以由短语充当。好极了 暖和极了 写清楚 吊死在一棵树上
(七)独立语
句子里的某个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不互为句法成分,但又是句意所必需的成分,这就是独立语。
1、插入语
大哥到哪儿,就把母亲带到哪儿,或者说,母亲去哪儿,也在大哥的掌控之中。《扑克》
2、称呼语
我又有什么地方做错了,小姐!昌林哥,王翠嫂子,你们两位同意不?
3、感叹语
啊呀,天,他长得多帅啊!嗯,好的。
4、拟声语
咣,门被什么人一脚踢开了。
啪,啪,我正在读书的时候,隔壁传来了两声清脆的声音。
三、句子的结构方式
句子的结构方式和短语的结构方式是一致的。
四、特定的句调
句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1.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难道你不知道? 王小丫来了吗? 这个人,是他的男朋友?
2.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等感情。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多饿啊!
老师,你快点下课吧。
3.平调。
(一),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4.曲调。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
四、句子的意义
1、句子的“语汇意义”
句子的“语汇意义”包括:句子中词语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句子中词语搭配产生的意义。
他正在洗衣服。我正在洗衣服。他正在买衣服。小白兔在洗衣服。石头正在洗衣服。
2、句子中成分的关系和句子的“关系”意义。
句子通常都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词语在组合时除了本身的要有一定的意义,词语意义要能够搭配,相互之间还总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这些结构关于所赋予句子的意义就是句子的“关系意义”。
主谓结构关系的意义是“陈述”。动宾结构关系赋予的意义是“涉及”。偏正结构关系赋予的意义是“修饰或限定”。并列结构关系赋予的意义是“平行”。(语法关系意义)他正在洗衣服。改良品种。语义关系意义 动词+名词
动作+施事(来客人了)动作+受事(洗衣服)动作+结果(盖房子)动作+处所(睡地板)
3、句子的语气意义
句子的语气意义主要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意义。
第三篇:《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学大纲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对外汉语专业(适用型)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非学位课)课程学时:34学时(周2学时)课程编号:55762204 课程学分:2学分
一、课程说明
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由语言、文化、教学技能等课程构成,《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一门集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于一体的重要课程。通过课堂讲授、教学实践,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意义、基本理论、教学体系;学习和掌握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规律、方法和策略,并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规律和方法指导汉语语法的教学实践,具备较高的驾驭语法知识、解决语法问题和组织语法教学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将讲授、讨论、课堂教学演练与实地教学观摩相结合,注重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大纲适用于对外汉语专业(适用型)的特点,突出运用和实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用特征,轻理论、重实践,只介绍相关的基本理论,通过增加教学录像观摩、实际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观摩的次数以及使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实际语法教学技能,成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上手者”。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概论(4学时)
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概说;第二语言习得基本理论。教学内容涉及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区别,教学语法的研究领域,几组二语习得术语、二语习得的心理过程以及中介语等内容。理论略讲,每次课为学生安排30分钟的教学录像观摩,为学生提供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实例和典范。
第二章 汉语语法教学的理据与方法(4学时)
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的策略问题;语法的课堂教学技巧和方法。教学内容涉及如何依据汉语具象型特性确定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点与策略,展示语法点的技巧、解释语法点的技巧、练习语法点的技巧以及归纳语法点的技巧等。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教案写作(4学时)
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案写作的基本步骤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志愿者培训的教案模式为主,不同授课内容,教案具体形式略有不同。定期安排学生写教案,让学生熟练掌握此项基本教学技能。
第四章 量词及其短语教学(4学时)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主要讲授汉语量词的基本知识,学习者学习量词时的主要偏误类型,量词的认知性教学,动量词的教学等。其中量词的认知性教学、相近名量词的对比教学和动量词的教学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课前采用案例分析法,学生尝试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教师总结。第五章 副词、区别词及其短语教学(4学时)
主要讲授汉语副词基本知识,学习者习得汉语副词常见偏误类型,副词教学的知识要点,相近副词辨析;区别词的定义,学习者习得区别词的常见偏误类型,区别词的教学策略。其中相近副词辨析和区别词的教学策略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第六章 汉语虚词及其短语教学(4学时)
主要讲授介词及其短语教学以及汉语助词的教学。内容包括介词及其短语的基本知识,习得者的主要偏误类型,介词教学应侧重的方面,介词比较教学;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助词的主要偏误类型和教学策略。其中介词教学,介词比较,助词的教学策略是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第七章 汉语补语教学(4学时)
主要讲授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的教学。内容包括什么是结果补语,主要偏误类型,结果补语的教学要点,结果补语的主要操练模式;什么是趋向补语,主要偏误类型和主要问题,教学的重点、难点,具体教学技巧。其中结果补语的教学要点、主要操练模式、趋向补语的主要存在问题和具体教学技巧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第八章 汉语句式教学要点与策略(6学时)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主要讲授汉语“把”字句教学要点与策略;汉语“比”字句教学要点与策略。内容包括“把”字句的主要特征,主要偏误类型,“把”字句的教学要点和策略;汉语“比”字句概说,“比”字句教学要点与策略等。其中“把”字句的教学要点和策略、“比”字句教学要点与策略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除以上教学内容外,本门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常设置讨论题,课后适当留作业。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将安排3次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学演练课,共6学时。平时除了完成作业,还建议学时到留学生课堂听课观摩,去发现语法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三、考核方式及要求
考核方式为考查,成绩实行五级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学生成绩由学生出勤、课堂讨论、作业和训练实践四部分构成。其中训练实践占总成绩的40%,其余三部分各占总成绩的20%,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卢福波主编,《汉语语法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主要参考书:
王还主编,《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年。
刘月华主编,《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年。
齐沪扬主编,《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各类期刊论文。
编写者:对外汉语教研室
人: 朱 红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教学大纲
执笔
第四篇: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短语
短语
一、短语在语法单位中的重要性
朱德熙曾经指出,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和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
二、短语研究的角度
1、结构类
主要看它内部的结构类型。
2、功能类,凭借它在更大的单位里担任职务的能力即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定它的类。
3、按短语构成要素是否凝固来分类。固定短语 临时短语
4、可以从意义上分: 单义短语 多义短语 几个农场的青年 热爱人民的领袖 我想起来了
5、可以按它的成句能力来分: 能加句调成句的叫自由短语
不能加句调独立成句的叫不自由短语
6、按照短语的层次多少划分,可以分成: 一层短语(简单短语)中国历史 多层短语(复杂短语)蓝蓝的天空上忽然出现了乌云
三、短语的结构类
(一)主谓短语
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组成,主谓有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动词性谓语 形容词性谓语 名词性谓语
(二)动宾短语(述宾短语)
由动语和宾语两部分组成,前后是支配和被支配、关涉与被关涉的关系。
根据后面所带宾语的情况,动词可以分为 名宾动词(体宾动词)吃 喝 拿 谓宾动词 进行 打算 主张 兼宾动词(名谓宾动词)指出 说
(三)偏正短语
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部分组成,修饰语在前面,修饰、限定后面的成份。偏正短语分为定中短语和状中短语。
1、定中短语 由定语和中心语组成,其间有修饰关系。木头房子 新书 高高的个子 绍兴黄酒 三只鸟 写字的桌子
2、状中短语
由状语和谓词性中心语组成,其间有修饰关系。热烈祝贺 激动地说 兴奋地回答 已经结束 立刻动身 慢走
(四)中补补语(述补短语)
由中心语和补语两部分组成。补语附加在中心语后面,其间是补充关系。
敲了三下 睡了半小时 说清楚 洗干净 跳上 拉下 说得清楚 说不清楚 喜欢极了 说不清楚
气得脸都发青 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五)联合补语
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其间是联合关系,可细分为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学校和工厂 讨论并通过
升学或就业 积极而且热情
(六)连谓短语
由不止一个谓词性成分连用,谓词性成分之间没有语音停顿,没有主谓、偏正、动宾、中补、联合关系,也不用任何关联词语。笑着说 躺着看书 抽烟喝茶 分析研究 喜欢看电影 反对做假 疼得直哭 哭得头昏脑涨 争论停止 游行结束 举手表决 骑马进城
(七)兼语短语
兼语短语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重叠而成的,动宾短语的宾语兼任主谓短语的主语。请他进来 派你去西安 选班长做代表 有人敲门
典型的兼语短语的谓语动词往往带有使动性,如,请、派、选、催、劝、组织、号召、通知、鼓励、领导、阻止等。辨析 请他来 希望他来
1、动词本身有没有使动义。
2、兼语短语中,前后动作之间一定有因果关系。
3、在动词后面有没有停顿。
4、兼语短语可以针对动宾短语来提问。
(八)同位短语
同位短语前后所指成份所指内容相同,在句子中充当同一个句法成份,意义上构成复指关系。首都北京 京剧《空城计》 春城昆明 宝岛台湾
(九)方位短语
由方位词直接附在名词性或动词性词语后面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
大门外 山坡前 世界上 晚饭后 改革中 帮助下
(十)量词短语
是指数词或代词加上量词组成。例如: 一次 一个 这本 那个
(十一)介词短语 是由介词跟跟附在其后的其他词语组合而成。用刀子 用大碗
被老师 按客观规律 因为他
(十一)“的”字短语
由结构助词“的”附加在其他词语之后构成,主要作用是使谓词性成份转化为名词性成份。例如: 红的 吃的 木头的 指出下列短语的结构类:
三列火车 感谢你 上街买菜 他走了 学术会议 用毛笔
三本 祖孙三代 进门脱鞋
称他为歌迷 马上回来 一种新式的炊具电磁炉 长大 1999年那年 爬出去 我们自己 讨论:
影响短语结构类型的因素
1、词序
历史悠久 悠久历史 观点正确 正确观点 讨论热烈 热烈讨论 工作积极 积极工作
转播中断 中断转播 人民代表 代表人民 市场管理 管理市场
2、虚词
介词、助词等虚词可以和实词组合。虚词出现与否,出现哪个虚词,可以决定短语的类型。我妈妈 我妈妈的 吃药 吃药的 为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 对于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 后山的树林里 后山的树林 他们的精明 他们精明 温度的下降 温度下降
3、成分类。
短语的成分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和短语,还可以是短语和短语。短语的构成成分应该受到重视,因为要得到短语的结构模式,就要确定短语构成成分的语法类别。名词+动词 动词+名词 形容词+名词
名词+形容词
五、短语的功能类
短语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做句法成分,所有短语都能充当一个更大的短语里的组成成分;另一方面是成句,大部分短语加上句调能独立成句。
(一)按照它跟别的词语组合时能充当什么句法成分。常作主语、宾语,功能相当于名词的叫名词性短语(体词性短语)。
能作谓语,功能相当于谓词的叫作谓词性短语。
主谓短语
常作谓语,可归为谓词性短语。动宾短语 谓词性短语 偏正短语
定中短语 名词性短语 状中短语 谓词性短语 中补短语 谓词性短语 联合短语 老师和学生 名词性短语 讨论并且通过 谓词性短语 连谓短语 谓词性短语 兼语短语 谓词性短语 同位短语 名词性短语 方位短语 名词性短语
“的”字短语 名词性
量词短语和介词短语 归类还不易断定
(二)根据短语成句与否 能加句调成句的叫自由短语。不能加句调成句的叫不自由短语。
六、复杂短语
大短语中包含小短语,从而形成复杂短语。
1、同类包含
包含与自身结构关系性质相同的句法结构关系 真善美与假恶丑 男女老少 南开大学新图书馆 万里长征老干部
他学习努力 讲得好极了
2、异类包含
包含与自身结构关系性质不同的句法结构
好人好事 你来我往 读书写字 看得见摸得着 历史悠久的中国 开得飞快的车 我的哥哥姐姐 牡丹和玫瑰都开了
七、短语的意义类 单义短语 多义短语
1、由词类不同形成的多义 饭不热了 自行车没有锁 他爬过那座山
2、结构关系不同形成的多义 进口彩电 文学语言 奶油面包
3、结构层次不同造成的多义 一个学生的建议
4、结构关系和结构层次都不同 发现敌人的哨兵
5、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多义 鸡不吃了 汽车运走了 提拔团长
6、语义指向不同造成的多义 他在车厢上贴标语
八、短语的研究方法
短语需要一类一类地研究,很多短语还没有来得及调查,特别是口语中的。如朱德熙先生就分析过《”在黑板上写字”及相关句式》 《含程度补语的述补结构》
第五篇: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示例
趣 可理解为趣味兴姑且理解为可提起你兴致的事物
兴趣即为 可以提起你兴致 对你有吸引力你喜欢、向往的事物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示例的交际原则
在教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课堂上,汉语语法是无法回避的教学内容,对遣词造句规则的讲解自然也是教师非常重要的基本功。既反映教师的经验,也显示教师的功底。
许彩华(2007)曾使用自陈评定量表和自传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发现老教师讲解语言点的能力更强,对课堂的控制感更好,对教学的情绪体验也更积极。同时也发现对外汉语教师从业之初的难点主要是:用学生能懂的方式讲解语言点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这两个难点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是一致的,具有跨时间性。
对汉语语言点的讲解,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从来也不主张大量使用语言学术语进行语法分析式的讲解,因此让学生明白一个语言规则,最可行的方法就是举例子,伴以简单而又到位的归纳。
然而怎么举例,举什么例子,举多少例子,以怎样的语言或样式来归纳,都需教师对语言形式有高度敏感。这种敏感来自深厚的语言学功底与教学艺术的完美结合,并且对语言结构的使用环境和场合有恰当把握,更要考虑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及其对语法学习持有的务实态度。
本文拟就代表汉语语法特点的几个语法点举若干教学实例,来说明在给学生语法示例时,看似信手拈来的例子,其实经过精选挑选甚至创造,必须是将语法结构与语义、语用、语境甚至学习者实际结合起来考虑的典型例子。这些例子不但担负着说明语言规则的作用,而且鲜活益智,易于理解,从而令学习者过目不忘,并可能成为他今后学习的原点。
一
凡教留学生汉语的,谁都知道解释“了”破费周折,凡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也都觉得“了”的用法不好把握。尽管语法书和各家对“了”的语法意义及其用法说明或简或繁,都言之成理,但学生遇到的问题却是很难将这些规则一一对应到语境中去。句尾助词“了”表示“状态变化”或“新情况的出现”,是国内学者都认可的说法,李讷、Chang,VincentWu-chang、屈承熹等海外学者则将句尾助词“了”称作已然体或叙述体标记。然而对于学习者而言,他们关心的是该怎么用“了”来还原“变化”或“新情况的出现”这些抽象的意义,什么时候在叙述一个事件时必须用上“了”。
经验告诉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一旦将“了”的用法跟“变化”、“叙述体”、“肯定语气”等概念纠缠在一起,是相当被动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设法跳出学生的追问,举出典型用例来说明,还要充分信任学生的体悟力。这里介绍笔者惯用的一个讲解句尾助词“了”的案例,并借此尝试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一下“了”的功能。
我们问年龄时,“你多大?”和“你多大了?”的适用范围即询问对象可以没有区别,既可问孩子,也可问成人,当然,用“你多大了”问成人时可能会带有某种发觉对方有与年龄不符的言行而加以调侃讥讽的意味,但其形式不是不可接受的。但是如果我们问身高,“你多高?”和“你多高了?”适用范围却不相同:“你多高?”既可以问孩子,也可以问成人;而“你多高了?”,多一个“了”字,却只适用于还在成长的儿童,绝无可能用来询问成人。原因说出来当然很简单,年龄一直都在发展变化,身高的发展变化却是有阶段性的。这个例子因为可以非常确切地划分适用对象,因而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该怎么理解“了”所传递的“变化”的讯息。
其实作为一个语气助词,“了”关涉的是说话者看事物的态度和角度,如果我们承认一个事物有发生、发展和消亡,把它看作一个在时间轴上连续发展的事件,结合这样的背景再说明它在某一特定时刻的状况,那么我们就可以用“了”。如果我们只关注一个事物在某一特定时刻的情况而忽略它的历史和未来发展,那我们就不必使用“了”。刘勋宁称使用“了”时遵循“言有所为”的原则,即要有一个背景,Li&Thompson也指出“了”字句表示事态与特定状况的相关性,说的也都是同样的意思。但在给学生讲解时,为了好懂,我把它简单地概括为“讲故事”的原则,而非使用专业性很强的术语。
由于世界本身就是时空两轴的,所以很多时候,看世界的方式本来就是既可以动态也可以静止地,无所谓对错,但有些基本前提却会影响人们的态度,譬如对孩子和成人的身高的理解。二者比较,对孩子的身高,既可以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去看,也可以只关注当下而不管“前因后果”;对成人,除非特殊情况,人们不太可能意识到其身高的变化,所以也就不大可能从动态的角度来评价这件事。使用“了”反映出说话人以动态的眼光描画事物、陈述事件的态度,关于这点,也可以解释“太大”和“太大了”,“最好”和“最好了”两类结构的异同。一般都认可前者语气比后者生硬或者直率得多,并以此作为“了”表达特定语气的结语。但为什么给人这种感觉呢?我想可以这么解释,因为不用上“了”这么讲话的人没有向听话者暗示自己思考的过程。
句尾助词“了”本质上牵涉的是语气,是主观的难以量化的东西,但引发某种主观判断的客观线索,也不是不能寻找到。笔者觉得,寻找和揭示出这种线索,对于留学生理解和使用“了”一定是有帮助的。
二
如果说关于某些虚词,不一定是“了”,其用法要不要明确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师那里还有争议的话,那么一些重要的格式,譬如“是„„的”,是学生肯定要学习的表达。“是„„的”句有几种类型,这里仅限于对过去发生事件的环境之强调一类。
学生对此格式如何使用的困惑,一是不容易搞清楚与用在陈述已经发生的事件中的“了”的区别。譬如“我上个月结婚了”和“我是上个月结的婚”,这两个句子,如果翻译成英文,可以是一样的,但在汉语中却承担不同的功能,其中到底有什么不同?二是老师们解释此类句式时惯用的“强调”究竟为何义?为什么要强调?总不能“辞不够,强调凑”吧。
对于学生的这两点困惑,目前的汉语教材中,《汉语口语速成》等的用例选择和英文释义已相当不错,笔者在讲解中又突出了一个情景交际的练习,即让学生互问个人出生信息:
1)你是在哪儿出生的?2)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然后,以半开玩笑的方式反问学生为什么这两个句子不能换成“你是在哪儿出生了”和“你是什么时候出生了”。学生结合教材的释义,就可以很自然地明白,在“是„„的”句中,听说双方关注的重点显然不是事件发生没发生这样的事实,而是事件发生时的时间、地点、方式等背景信息,因此,当说话人使用“是„„的”句时,就意味着某一事件存在与否这样的一个前提是不言而喻,无需解释的。我们问“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时,被问话的人就站在面前,他出生没出生这件事当然不需要再被考虑。而“你什么时候出生了?”这句话是不是就真的完全没有可能说呢?也不是,当一方不相信“我在某天出生”这个事实,有意抬杠时,就有可能急赤白脸地反问“你什么时候出生了?!”语言学家们所谓的“强调”,其实指的是一种语用价值,只有结合交际场景,才突显出来。
三
重叠是汉语实词常见的语法手段,却是汉语学习者学习之后常常回避使用的语言形式。笔者不止一次听到留学生谈起对动词重叠的听觉感受,他们觉得“说说”“谢谢”“介绍介绍”,听上去都有加重语气即强调的意味,因为依照他们母语学习的语感,只有着重要说明的时候,才会重复某个词。而汉语教材中对此的说明恰恰是与他们的主观感受相反的,汉语教材通常将汉语里的动词重叠的作用零散地解释为减少减弱动作的量,常常表示尝试义,或表示客气,或传递一种轻松的口气。这种描述当然不能说是错误的,但是缺乏清晰的逻辑线索让学生改变他们依赖母语获得的主观感受,而这很可能是造成留学生对动词重叠的使用采取回避策略的原因。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教材现有的解释之外,揉进更易被学生理解和乐于接受的要素。
笔者就此常举的带有对比意味的例子有二:第一,“他打了我”和“他打了打我”,二者形式上区别只是一个字,但大异其趣,前者表达的恐怕是打得很严重,后者说的却是打得很轻、很亲热。这样的例子,会让学生对汉语里动词重叠是减少动作量这个核心观念记忆深刻;第二,“咱们散散步吧”和“咱们散步吧”,二者均可说,但“咱们结婚吧”和“咱们结结婚吧”,却是前者听着自然,后者听着别扭,其实是根本不能说。为什么同为动作行为,有的量减少与否(如“散步”),两种表达都可接受,而有的量减少与否(如“结婚”)却出问题?专家语法对此的解释往往比较复杂,认为这是两类不同的动作动词,但在面对留学生的汉语课堂上,引入过多的术语无疑给教学双方增添麻烦,笔者在教学中则还是站在判断语言形式成立与否,必须看其是否符合交际语用的基本立场,然后从礼貌原则入手来加以解释的。
我们知道,动词重叠最常见于表达建议和意愿的祈愿句中,不论建议对方还是自己有意做什么,都应礼貌得体,注重分寸,方能使交际进行下去。同为礼貌得体,“咱们散步吧”和“咱们散散步吧”,后者更客气,因为这时减少动作的量,是不给听说双方负担,散步是放松,不该紧张;但“结婚”可不一样,普世的价值观不会把结婚当儿戏,“咱们结婚吧”,真诚、庄重才显得体,假如这时说话者把“结婚”的量也减少的话,说成“咱俩结结婚?”,带着戏谑甚至轻薄,这不但不客气,反倒是大不敬了。
四
以上三则用例,说明汉语语法中许多看似不合语法的表达形式,归根结底是不合语用。那么落实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就是教师对语法规则的解释,不但要说明结构规则、意义,更要说明用法。在说明用法时该怎么结合学生实际,用生动而富于交际性的典型例子
来实现,才是教学的关键。
现在外语教学,早已不再就教不教语法而争论,问题的焦点已经是怎么教规则,怎么透过语言实例,将枯燥的语法条目化为无形而神奇的益智内容和富于交际意义的活动,来加深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的理解,启迪学生思考,促进他们对语言的掌握。即便是热衷掌握规则的成年人,学习外语时面对某个词语或结构,了解其使用规则从来也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是应用前的序曲。
因此,如果教师花大量时间解释语法,指望学生长时间关注语言形式本身,又不能恰时引导他们学以致用,其实是违背对外汉语教学宗旨的。当然,展示语言的使用规则,教师的课堂用例设计和组织要富于交际性,得体恰当,这还只是保证语法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方面,而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课文以及练习的设计,其实也需要体现得体性的交际语用原则,也应追求内涵丰富的趣味。将汉语研究的新成果转化到教学实践中,甚至利用教学实践发现新的汉语事实、进行新角度的研究。
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用心,更需要教材编写者的用心。这样,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才会摆脱死板、教条的面目,转而成为真正促进外国学生掌握汉语的因素而收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