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两个新偏旁,两条绿线内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生字卡片、插图、光盘、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指名读课题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二、借图初解:
1、好多小朋友都对寇准写的这首诗很感兴趣。现在就请大家自己好好地读一读这首诗吧!(出示古诗)
2、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赛读
3、读了这么久,你都读懂了些什么?(交流)
4、现在就请大家到这幅画里去找找诗句的意思。(出示挂图)
5、交流:从画中你看明白了什么?
你们觉得华山怎么样?(紧紧围绕高生发开去)
6、我们已经在图中寻找了那么久,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是不是比刚才明白了一点,把你对诗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生自由读)
三、品读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篇课文很特别,这首诗的意思,不光图里有,课文里也有。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细心地把古诗的意思找出来。
(2)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些。
出示句子: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3)谁来读读第一句话?看看谁读得美。(指名读)
谁看出来了,这句话是那句诗的意思?
(4)谁来读读第二句话?看看谁读得美。(指名读)
谁看出来了,这句话是哪句诗的意思?
(5)师读诗句,生读出相应的解释,再换一下。
(6)现在你们一定对这首古诗游乐自己的认识,请把你们对在这首古诗的理解告诉你的同桌。(同桌说说诗的意思,师巡视)
(7)读到这里,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试着读出感情(指名齐读)
(8)是的,华山真高!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躲躲白云。所以,寇准见了才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第二篇:《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上课背景
第一课时已完成:初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后,重点阅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教学生字:华、路、自、己。
● 教学内容
1、理解第二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古诗;
2、教学剩下的生字:与、齐、称;
3、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激发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兴趣。
● 教学重难点
学习理解第二自然段。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对话激趣
1、继续学习第24课,齐读课题。
2、复习生词。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生:古时候有个小孩儿名叫寇准,他跟着先生去登华山)
【课堂上老师把学生看成朋友,学生也会把老师看成朋友,这样融洽的师生关系,为下一步创设情境做好铺垫,同时通过谈话又掌握了学情,在平等师生对话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智能。】
二、欣赏风景、创设情境
1、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啊!你们现在最想干什么?(去看看华山)这节课我们就和小寇准还有他的先生去游览这座驰名中外的华山吧!
2、课件播放录像。初步感悟华山的雄伟壮丽。
【此处欣赏录像,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学生从第一课时开始可能就对华山充满了好奇,很急切的想知道其真面目。另外,也为学习第二自然段及整节课的教学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初步感知华?quot;高这一特点】
三、借助情境,欣赏品读
1、你们觉得华山怎么样?(高、美丽等等)板书:高
2、老师和你们的感觉一样。课件出示:华山真高。(指名读)
3、华山的最高峰有2160.5米,而我们熟悉的紫金山只有448米,就是说,要5座紫金山
加起来才能和华山相比。课件出示:华山真高哇!(再指名读)
4、华山这么高,爬到山顶容易吗?为什么?(可以从高和山路崎岖两个方面回答)理解艰难。(指名读词、句子)
5、登上山顶后,我们会看见什么呢?教师配乐范读三、四两句,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6、指名说看见了什么,相机板书。板书:蓝天、山、太阳、白云
7、自由读这两句话,边读边想想蓝天、山、太阳、白云在哪儿?课件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8、(指名读,指名说它们的位置)相机板书。板书:在头上、在脚下、那么近、山腰间
9、看到的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可以做动作)
10、你们读得真好!王老师比原来更喜爱这这雄伟的华山啦!我可以赞美它一下吗?(可以)师激情朗读。课件出示:啊!华山真高哇!你们也学着王老师的样来赞美华山吧。(指名读、齐读)
11、把这几句连起来朗读。课件出示: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12、小朋友们,站在华山顶上,小寇准和我们一样感受到了华山的雄伟、高大,他的心情十分激动,已经--情不自禁了。(出示词卡,指名读)
13、小寇准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课件出示: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小小组合作学习这首诗,提出要求:先读,讨论意思,再有感情地读。
14、小组汇报。(简单说说古诗的意思,教师结合板书适机指导)小组读。(加上动作)齐读。
15、先生听到这首诗,有什么反应呢?齐读第三自然段。
16、小朋友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对华山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们喜欢华山吗?(配乐通读全文)
【此处着重体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学习过程。同时,也注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在儿童的学习和思维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这里没有使用太多的直观素材,更多的是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去感悟、去交流,逐步深化华山在学生心中雄伟、高大的印象。】
四、赏识鼓励,教学生字
1、小寇准的诗得到了先生的赞扬,小朋友们,你们想和他一样吗?那么,老师要看看今天哪个小朋友写字时最认真,王老师也会对你连连点头称赞的。
2、看与、齐、称三个字的笔顺。
3、实物投影教学生字。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
【这个环节设计重点指导学生识字写字,但在写字前,教师特意将课文中的小寇准树立成学生心中的小榜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由于还是一年级的学生,所以写字的姿势应该要强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2、课后练习:将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摘抄至拓展练习本上。
3、写下自己对华山想要说的话或也作一首小诗来赞美华山。
第三篇: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咏华山(第二课时)
执教日期
三维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第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资源
多媒体、贴画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策 略
一、复习旧知,对话激趣
1、出示:沿着山路 艰难 宋代 寇准 七岁 与 齐 山腰间 情不自禁 吟诵 称赞 华山 山顶
2、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什么?
二、创设情境 想象感悟
1、看图片,体会爬山的艰难。
2、读好: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3、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4、读好这句话
三、借助情境 欣赏的读
1、找出描写华山高的句子,读给同桌小朋友听
2、交流
(1)出示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通过比较,感受华山的高
★简笔画华山,感受华山的高
★齐读:啊!华山真高啊!
★通过画远远近近的山,感受华山的最高
★联系前后文理解自己是谁
★ 再读啊!华山真高啊!感受高
★找出诗句中写华山高的句子,读好诗句
(2)出示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 请生板画太阳
★ 板画白云
★ 读好句子: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 找出诗句中赞美华山美景的句子
★ 读好整首诗
★ 理解情不自禁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夸夸寇准
2、了解寇准这个人
3、咏好诗,感受华山的雄伟和壮丽
版块一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咏华山》,谁来读读这些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板块二
1、华山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我们就随着寇准和他们先一起去看一看。
2、(多媒体演示华山)。寇准抬头看这山顶,他会说些什么?他们在爬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a.理解:艰难
b.指导阅读: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3、登华山可真艰难呀,可小寇准一点都不害怕,还是勇敢地跟着先生往上爬,终于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着周围美丽的风景,他们不由得感叹道(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板块三
1、寇准和先生站在山顶上,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华山的高呢?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睁大小眼睛找一找相关的句子,找到后还可以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
(一)你还从哪句话感受到了华山的高?(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为什么?
(1)是啊,只有蓝天在华山的上面,其他的山都比华山矮,在蓝天下,华山是最高的。
(画华山)这就是华山,它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所以登山者才会忍不住地说:(学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啊!
(2)那远远近近山应该在哪儿呢,谁来画一画?你为什么这样画? 是呀,跟旁边的山相比,华山也是最高的,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画远处的山)
(3)可老师不明白了,这里的自己指的是谁呀?
(4)寇准和先生站的可真高啊,你能把华山的这种高读出来吗?(分男女生齐读)站在这样的高山上,情不自禁地说:学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啊!
(5)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色,寇准用了这首诗中的哪一句来赞美它呢?(出示整首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变色)
你能读好这句诗吗?
寇准站在山顶上,看到不管是近处的山还是远处的山都比华山矮,不由得感叹道:(指板书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二)你还从这一自然段的哪句话感受到了华山的高呢?(出示第二自然段)(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1)别急着坐下去,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平时,太阳离我们很远,现在却很近,为什么呀?(华山很高)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太阳就好像在我们的头顶,我们一抬头就能看到太阳,一伸手好像就能摸到太阳。谁来画这个太阳?
(2)谁也找到了这句话?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华山的高的?
平时,白云都在高高的蓝天上,现在呢山腰间。看来华山可真高啊!
谁来画白云?(画简笔画)
看,朵朵白云飘荡在山腰间,寇准和先生站在山顶上,怎样才能看见白云呢?(低下头)
(3)想不想亲眼来看一看这神奇的景象?(出示画面)(师读: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4)现在,你能读好这句话了吗?(指名2人,评价:真近啊,老师好像都闻到太阳的味道了;呀,你还把白云读的美美的呢,真棒)一起来读。
(5)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都好像站在白云上面了,难怪寇准又不由得感叹道:(看板书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6)这么美的景色,寇准又吟诵了哪一句诗来赞美它呢?(出示整首诗)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变色)
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诗?(抬头就是红红的太阳,白云在山腰间飘呀飘的,多美呀,谁来美美的读一读?你还加上了动作呢,感觉更美了,谁能像他一样来读?)我们一起来读。
2、现在,谁能来把整首诗美美的读一读?
3、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每一句诗的意思,现在让我们把这首诗和课文中的句子来对照着读一读,完整的感受一下这高高的华山吧,分男女生来读。
4、多高的华山呀!此时此刻,华山就在你的脚下,它已经完全被你征服了,你的心情怎么样?(高兴)你真想高兴地干什么呢?(喊叫、唱歌、蹦跳)实在忍不住了,迫不及待地想要喊想要唱想要跳,就叫情不自禁。(出示,领读,分小组读)
5、寇准登上这高高的华山,心中也是无比的自豪,他再也忍不住了,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齐读古诗)。
6、像你们这样全身心的投入,用赞美的语气来吟诵就叫咏,咏华山就是用诗歌来赞美华山,跟着老师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课题。
板块四
1、寇准7岁时就吟诵出这么一首好诗,难怪先生会连连点头称赞!谁能学着先生的样子来夸一夸他?如果你也在寇准的身边,你会怎样称赞他呢?
2、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寇准长大后还成了宋代的宰相,治理国家,抵抗外敌入侵,像现在的温家宝总理一样,为国家、为老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
3、最后,让我们像寇准一样再次吟诵这一首好诗,尽情地感受华山的雄伟与壮丽吧。
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画画华山,配上自己的文字
(每天一句话)
第四篇:咏华山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两个新偏旁,两条绿线内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生字卡片、插图、光盘、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指名读课题——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二、借图初解:
1、好多小朋友都对寇准写的这首诗很感兴趣。现在就请大家自己好好地读一读这首诗吧!(出示古诗)
2、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赛读
3、读了这么久,你都读懂了些什么?(交流)
4、现在就请大家到这幅画里去找找诗句的意思。(出示挂图)
5、交流:从画中你看明白了什么?
你们觉得华山怎么样?(紧紧围绕“高”生发开去)
6、我们已经在图中寻找了那么久,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是不是比刚才明白了一点,把你对诗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生自由读)
三、品读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篇课文很特别,这首诗的意思,不光图里有,课文里也有。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细心地把古诗的意思找出来。
(2)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些。
出示句子: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3)谁来读读第一句话?看看谁读得美。(指名读)
谁看出来了,这句话是那句诗的意思?
(4)谁来读读第二句话?看看谁读得美。(指名读)
谁看出来了,这句话是哪句诗的意思?
(5)师读诗句,生读出相应的解释,再换一下。
(6)现在你们一定对这首古诗游乐自己的认识,请把你们对在这首古诗的理解告诉你的同桌。(同桌说说诗的意思,师巡视)
(7)读到这里,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试着读出感情(指名——齐读)
(8)是的,华山真高!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躲躲白云。所以,寇准见了才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9)请小朋友读读第一句话,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交流:“艰难”看出华山的特点:高大,险峻)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寇准的这一首诗,把华山的高大、险峻、神奇、美丽全道出来了,难怪先生听了——(连连点头称赞)
(2)先生都称赞了些什么?能加上先生的动作说说吗?
指名表演读——全班表演读
(3)如果你是先生,你还会称赞些什么?
3、演读课文:
(1)四人小组演读课文
(2)指名演读课文
(3)全班表演读
四、作业:
背诵课文
第五篇:咏华山 教学设计(精选)
《咏华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这是苏教版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是“文”话题由头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首先,《咏华山》一文以平实浅近的短文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学生读了故事短文进而学习古诗,就好比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很容易登堂入室,进入诗境,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化难为易,为儿童学习古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其次,《咏华山》以一篇完整的阅读课文的形式出现,学生必须像阅读其他课文一样,首先认真读好课文,借助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捕捉有效信息,学习课文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然后借助短文研究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一篇课文既读文又学诗,可收到读文、学诗一箭双雕的功效。再则,学生在读文与诗的过程中,势必要以文诗对照进而比较学习,寻找文与诗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写作的来龙去脉,探索理解古诗的丰富内涵,体会古诗句法结构的特点,这就可以从多角度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综合效应。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和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3、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本课新词。对课文第2段诗文的体会领悟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1.示图(示ppt1)(示“华山图”)示词(华山)读准词。看看这样险峻、高耸的华山。人们忍不住要夸赞、歌颂它。就叫做(示“咏”)华山,齐读课题“咏华山”。
2.放视频(示ppt2)欣赏华山之美,师简介,生谈感受。3.文中也有一首小诗人写了首诗来咏华山,(示ppt3)诗文范读,生跟读诗。
二、初读感受 1.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汇报这首诗谁写的?(示ppt4)做简介。示第四节,(示ppt5)这里有3个生词:宋代、寇准、七岁读准 3.检查字词,文中还有些生词读一读,正音。(示后两行生词)4.分组读课文。相机指导,读顺句子
三、精读感悟
(一)第一节
这天,七岁的小寇准也外出游玩,引读第一节
(二)第二节、第三节
1.(示ppt6,可与ppt7、8、9、10链接)教学第二节,借助(示ppt7、8、9、10)帮助学生理解难点:A 山势险——第一句话中的“艰难”“自古华山一条道” B 山十分高耸——以“啊!华山真高哇!”为中心,借助“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脚下。”“太阳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进一步感受华山高耸入云。
2.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读出山的险峻,感受华山的独特景象。
3.看到山势险峻高耸入云的华山,你想说什么?激发学生情感,引出——“情不自禁”
4.(示图ppt11)再次吟诵诗文,指名读出各自的情感。引导朗读相应课文第二节二到五句。5 5.(示图ppt12)看图配乐背诵诗文。师引导背诵第二节二到五句。6.小小年纪尽能诵出这样的诗文,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是——“好诗、好诗”引读第三节。
四、总结全文、背诵古诗
五、学写生字:
齐:第五笔是“丿”不是“l”。
与:注意笔顺,第二笔竖折折钩和第一横连上,和第二横分开。
六、实践作业
1、想象诗文景象,画一画。
2、收集写山的古诗,读一读。
3、课外推荐:《七岁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