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课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时间:2019-05-12 18:1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咏华山》课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咏华山》课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一篇:《咏华山》课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分析教材

《咏华山》苏教版小语第二册教材的一篇文包诗式的课文,也就是把一首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中,即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美华山的事,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启发。在学习中要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如山腰、远远近近、只有天在上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同时感受寇准的聪明才华,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本课可以通过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咏华山》是一篇文包诗式的课文。由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能力、识字能力,所以对于山的高还是容易理解的,他们的兴趣是诗的含义及到底华山高到什么程度。所以老师课堂所要做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能抓住文中的词语及课件的辅助理解华山的高,如何联系上下文理解诗的含义,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举头、回首等词语意思。在此基础上读好课文,体会文中的诗的韵味。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第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华山)、小黑板、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爬过山吗?我国最有名气的山有五座,它们是&&人们称它们为五岳,(出示:五座山图片,老师介绍)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华山。先一起来读好它的名字。(板书:华山,学习生字华,点明它是多音字。)

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华山吧。多媒出示动画:欣赏华山的风光

3、看了有什么感觉呀?(美、高)很多到华山的人和你们一样,都喜欢写诗或文章来赞美它!看,这里就有一首七岁孩子写的诗(出示:《咏华山》一诗)自己来念一念!(出示带拼音的古诗)

4、读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由易到难排列问题:谁写的?为什么写?诗是什么意思?&&)[

课文就解答你们提出的一个个问题。我们来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

要求: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读通每一个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小孩情不自禁登华山远远近近

山腰艰难情不自禁吟诵

(或将生字归类来认读)

3、昨天预习小朋友都给课文标段了,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呢?(提示古诗和上面内容上一段,有标点符号)同座位分段读课文,读得好的夸夸他,不好的地方互相纠正。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简评。

5、现在你们解决了哪些小问号呢?

◇谁写的?哪段告诉我们了?引导学生读出这一段。

◇为什么写?诗又是什么意思?(引导:可以用一句什么话或一个词语来评价华山板书:高华山真高哇!

6、看来同学们对课文都基本上了解了大概意思。过渡:华山到底怎样的高呢?让我们一起再来细细读读课文第二段,寻找答案吧!

三、精读全文

(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段,指读。

2、讨论:华山到底怎样的高?请找出文中的句子来。

三四句:你能用动作告诉大家:假如你是华山,蓝天、山、白云、太阳都在哪里吗?(或上台玩拖移游戏)高不高?练读,(引导:如果你在山顶,还可能看见什么呢?)总结:华山真高哇!练读这两个句子。

还从什么句子体会到华山的高呢?第一句。为什么能从这句感觉到华山的高呢?读词语:艰难

(引导:你仿佛眼前出现什么样的画面?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再读词和句,读出艰难的感受。)总结:奇险天下第一山,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山真高哇!

我们南京也有一座很高的山,是什么山呀?对了,老师还知道:紫金山有5座紫金山那么高!华山怎么样?引导学生再次齐说句子华山真高哇!

3、让我们再来完整地读读这一段,再次体会华山的高吧!男女生读!

4、如果你在华山顶上,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5、小朋友们都忍不住,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想去看、写去拍照&&.寇准也忍不住作了一首诗,忍不住,控制不住自己都叫情不自禁,出示词语情不自禁,指名读。[

6、小寇准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让我们也像寇准一样,再来吟诵《咏华山》吧!(出示古诗,齐读。指导什么叫吟诵?)

7、这首诗的意思就蕴藏在这段中,你们找到吗?同座位找找!交流。

8、你们能用动作表示出诗的意思吗!自己试试。(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9、那你们能边做动作边背诗吗?这首诗题目是什么呀?对了!(板书:咏)

10、现在知道咏是什么意思了吗?就让我们在一起赞美华山吧!(师生齐背《咏华山》)

12、先生听寇准吟诵《咏华山》后有什么反应呢?读第三段,指名模仿先生赞美!如果你是那位先生,你还会怎样说?

13、真不简单,寇准当时才七岁,(年纪小)这样的好诗竟然是一个刚7岁的寇准吟诵的。老师如果在场,一定也会夸他你的语文学得真好!

师小结:希望我们班小朋友也能向寇准那样从小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第二篇:《咏华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学会12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华山)、小黑板、录音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小朋友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吗?

小沉香劈开大山,救出了自己的妈妈,还记得这座大山叫什么吗?

板:华山

2、说一说华山的特点:(高)

板:(简笔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

要求: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读通每句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登华山 山路远 远近近山 腰间

艰难 情不自禁 吟诵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4、过渡:让我们一起来爬一次华山,看看到底有多高

三、精读全文

(一)第一自然段:

出示图一:

1、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

2、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3、师引说: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

(二)第二自然段:

1、老师有首诗就是介绍了华山

出示: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自由读,指读,齐读

2、师边画边述:

1)小孩儿跟先生就是沿着这条山路爬上山顶的。

2)爬这样的山路感觉怎么样?

①理解:“艰难”

指名读,读出“山高路险”

②指导朗读第一句

3、为什么爬华山如此艰难?(高)

4、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带着问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

5、出示图二:

让我们一起跟他们到华山顶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6、学习第四、五句

1)指名读

2)说一说句子意思

3)动手比划一下“山腰间”

4)与小朋友一起将句子用间笔画来体现

5)讨论:

①白云不是在天上,这儿为什么写在山腰间?

②白云画在山的什么位置?

7、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会用一句什么话来评价华山?

“啊,华山真高哇!”

指名读,齐读

8、如果你在华山顶上,你想说什么?做什么?

9、小朋友们都忍不住了,这就叫“情不自禁”

出示“情不自禁”,指名读

10、这个小孩儿跟你们一样也情不自禁了,吟诵起了一首小诗

板:(完整课题)咏

读题

这首诗的意思就蕴藏在课文中,你能找到吗?

11、交流

1)出示相应的两句句子

2)师读诗,生接句

3)指名读诗

4)点拨

举头——抬头回首——回头

5)要求给诗句配上动作读一读,背一背

(三)第三自然段:

1、这首诗吟诵得怎么样?听后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2、这个老先生的反应跟大家一样

边读边配动作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第四自然段:

1、这个小孩儿真不简单,谁来介绍一下他是谁?

2、为什么要用“才”七岁,(年纪小)

3、这样的好诗竟然是一个刚7岁的寇准吟诵的你知道他怎么吟诵出来的吗?

(认真学习语文)

4、小朋友们想向寇准学些什么?

5、师小结:

寇准能吟诵出这样的好诗,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我们班小朋友也应向寇准那样从小学好语文,长大后用好语文。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让我们跟小孩儿和先生再去华山看一看

22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除了蓝天,远远近近

更无山与齐。的山都在华山脚下。

举头红日近,太阳显得那么近,山

回首白云低。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五、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正音、质疑

2、给生字找朋友

3、分析字形

沿:右半部分,上边是“”,不是“几”

近:先写“斤”,再写“辶”,第二笔是竖撇

与:熟字去偏旁记忆,“写”去掉“冖”

齐:撇捺要伸展

4、描红、临写

六、课外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咏华山》是“文藏诗”的一篇课文,也就是把一首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中,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启发。

1、围绕诗展开讨论.学习。

古诗是全文内容所在,先出示古诗设疑,围绕古诗学习课文,展开讨论。

2、借助文来解诗。

诗句蕴藏的意境就在文中,通过阅读课文绘制简笔画,简明.形象化古诗。

第三篇:《咏华山》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燕之屋

《咏华山》第二时堂教学设计--燕之屋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7

一、复习导入

、齐读题

2、复习生字及词语(生字先开火车,再齐读;词语请小老师带读)

3、复习第一自然段

师:上节,我们还借助拼音读通了文。知道了古时候有一个小孩,他和先生一起去登---华山。(板书题,生书空:华)

二、精读品味(友情提醒:查找本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文题目)、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华山怎么样呢?

2、交流感受,引出中心句:“啊!华山真高哇!”

华山有多高呢?有谁知道?(华山有两千两百多米高。小朋友们,咱们的教学楼高不高啊?华山可比它高多了,大约有一百五十座教学楼那么高。你们说,华山高不高?)

谁来读读华山的高?[师抓关键词评议,指导朗读]

3、你还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华山很高?

(1)第一句: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了山顶。

理解“艰难”

指导朗读(学生练读,再指名读)

全班齐读后引读:我们感受到了:“啊!华山真高哇!”

(2)第三句: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远远近近的山画在哪?

指导读:这些山,有远的,有近的,一座连着一座,可真多啊!它们全在华山的脚下呢!只有华山最高。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只有华山最高?

男生齐读后引读:我们再一次深深感受到了:啊!华山真高哇!

(4)第四句: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太阳画哪?

白云画在哪儿?山腰间在哪儿?小朋友们,你们都有腰,快摸给老师看一看。嗯,在身体的中部。那山腰就是在山的中部。画一朵云行吗?两朵行吗?书上怎么说的?

师:是啊,这儿一朵,那儿一朵,这就叫朵朵白云。你们看,华山都已经在白云的上面了。它真是太高了。不仅高,而且美。(板书:高、美)

谁能把自己感受到的读给大家听?

女生齐读后引读: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啊!华山真高哇!

4、看插图读背第二段

读:书上有一副插图,画的就是刚才我们看到的景色。站在山顶上,抬头望去,蓝天上太阳公公离我们可近了;低头望去,白云姐姐在山腰间自由自在地散步,远远近近的山,都变得矮小了,一切都在自己的脚下。啊!华山真高哇!把你的感受再次读出来吧!

背:不看文字,只看图画,还能把这几句话背出来吗?我们一起来背。

、学习古诗

登上这么高的华山,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小孩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地咏出了一首小诗(引读)

自己再读读,联系刚才学过的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小朋友们真聪明,能联系文内容来读懂诗的内容。可老师有些不太明白,你们会帮我吗?举头是什么意思?回首呢?

指导朗读:我明白了,这下我就可以加上动作来读了。

我吟诵得好吗?我为什么能吟诵得这么好?(我是一边读一边想象,眼前仿佛真的看到了那高高的华山。还有要注意在吟诵古诗时声音要有高有低,很有节奏的。)

你们也来吟诵吧,可以自己,也可以和同桌位两个人,还可以在吟诵的时候加上动作和表情。

6、学习第3段

这首诗短短的20个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华山的高大壮美,它可真是一首好诗啊!难怪先生要连连点头称赞。谁来当当先生,来夸一夸他。能加上动作吗?

真是一首好诗啊!用诗来赞美,这就叫咏,一起来读题。(补充题)

背诗:学到这,我忍不住想和这小孩一起,站在这高高的华山顶上再一次情不自禁地咏华山!让我们一起来吟咏吧!

7、学习第4段

引读:这么好的诗是谁写的?那时他才几岁?

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写出这么好的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寇准从小就这么聪明好学,所以长大后才成为了宋朝非常有名的宰相。)

8、有感情齐读全文

三:学习生字

与:第一笔不要写得太长,第二笔比第一笔稍宽些。第三笔不要写在“与”的肚子里,稍微写得外面一点,这样就写好了。

齐:老师还想提醒大家,下面两笔第一笔是撇,不是竖。(老师范写)注意,撇和捺要像小鸟的翅膀一样舒展开。

四、作业、把《咏华山》背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几首写山的古诗,背一背。

第四篇:咏华山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咏华山》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认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新词。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诗文对照,背诵古诗。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电脑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在《宝莲灯》中,沉香救母劈开的是哪座山。今天,老师想领你认识这一座山,它的名字叫“华山”。(板书:华山)领读,指出“华”是多音字。

2、你们去过华山吗?那咱们就一起去看看吧!(放视频)说说华山给你的感受。

教师解说:这就是华山,它在我国陕西省。你看,华山又高又险,难怪人们称它是“奇险天下第一山”。登华山的路只有一条,而且曲曲折折,可难走了!所以,要登上华山,是很不容易的。但在古时候,有个7岁的小孩不仅登上了华山,还把自己登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就是咏华山。(板书:咏)

3、齐读课题,解释“咏”。

(二)过程

1、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诗的作者是谁?寇准,出示读音,读清楚。(3)说说文中有什么地方你不懂?

2、再读课文

(1)分段读课文,一组一段。

过渡:那你想不想跟小寇准去登华山,看看山顶的景色?

3、以读代讲,理解课文

(1)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谁来读一读。出示“艰难”一词,什么意思?刚才我们看到,华山直插云霄,只有一条路上山,所以爬华山是……(艰难),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评价。全班读。

(2)先生和小寇准爬呀爬呀,终于爬上了山顶。他说了哪一句话?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指名读。

出示华山课件:如果你就站在这么高的山顶,你想怎么来读这句话?(指名读)

教师范读,指名读。强调两个感叹号的读法,再指名读,齐读,充分感悟华山的高。

(3)小寇准站在山顶上,看到了什么?“除了蓝天„„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出示“远远近近”,“远远近近的山”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山高),读一读(指名读,全班读);

出示“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请同学们用白纸画一画这幅图。指名生上黑板来画一画,说说你理解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白云在哪里?(山腰),齐读“山腰”,这说明华山怎么样?(高)读一读这句话。

(4)请生有感情地读第二段。

(5)如果你现在就是小寇准,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6)你们被华山的景色迷住了,不由自主地就想赞美,这种感受就是“情不自禁”!指导读“情不自禁”(提示禁是前鼻音),文中的小寇准也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出示“吟诵”,“吟诵”就是有感情地诵读,请学生复述吟诵的意思,赞美起华山来,不过他赞美华山的是一首诗。咱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出示古诗)

(7)读古诗

指导“更”、“与”、“齐”、“首”的读音与意思。读一读全诗,它的意思课文中有,说说在哪。

古人的吟诵是摇头晃脑,让我们也来试一试。你们能边做动作边读吗?谁来试一试?全班试一试,全班试着背一背。

(8)小朋友们读得真好,想不想读一读全文。全班读。

过渡:真棒,剩下的下节课讲,现在我们书写,我相信你们书写绝不逊色于你们读书的水平。

4、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说一说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请生读一读,谁来做 3 小老师,带着读一遍。

(2)去掉拼音你们还认得吗?读一读。(3)出示字爬山游戏,开火车读一读。(4)小组交流:怎么记住这些字?

(5)“岁”字如何记,学习“山字头”,山字头要小,稍微宽一点,为了给“夕”遮雨,学生书空,描红。

(6)“称”是“禾苗旁”,稍微比右边小一点,书空,描红。

四、板书

huà

咏华山

寇准

艰难

远远近近

山腰

情不自禁

吟诵

第五篇:《咏华山》课堂教学案例评析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采用了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这篇课文叙述了寇准跟着先生登华山时赞美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教材特点,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充满兴趣地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通过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评评,来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片段1]

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让我们一起随着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看。

(出示句子: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读完后把你看到了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师:谁来把你刚才交流的告诉大家?

生:我在华山顶上看见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看见了远远近近的山都像在自己的脚下。

生:我看见了白云在山腰间飘动。

师:小朋友读了这两句就看见了蓝天、白云、太阳和远远近近的山,你们真会读书。

师:你觉得华山的景色怎样?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美丽。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迷人。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奇特。

师:是啊,华山的景色真美啊!老师这儿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组合画成一幅画。

(请学生自由画图,一生板演)

师:你们觉得他画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把太阳画在小孩的头顶上很好。因为华山很高,太阳看起来离我们很近。

师:你说得真好,说明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我觉得他把山画在小孩的脚下很好。因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脚下。

师:那你觉得华山怎样?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很高,高得山都在自己脚下了。

生:我觉得他把白云的位置画错了。

师:那你觉得白云该画在哪里?你来画给大家看看。

(生重新画)

师: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吗?

生:因为山腰是在山的中间,所以要画在山的中间。

师:你不仅看得仔细,也很善于思考。[

师:小朋友画得真好,那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奇特的景象吗?

生:因为华山很高。

[评析: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画画、学生评议等环节,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受到华山美丽景色的熏陶,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片段2]

师:请小朋友自由练读这两句话,看看谁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

(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试试?

师: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感受到华山真的很高。

师:谁能读得比他还要好?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华山真高啊!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体会一下华山的高。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亲眼看到了这雄伟美丽的华山景色。如果此时你也在华山上,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会做动作的还可以做做动作。

生:(边做动作边说)啊,真是太美了!

生:华山真高啊!

师:是啊,华山的风景多美啊,小朋友读着读着,就不由得发出了赞叹,有的还做着动作,这就是情不自禁。小寇准看到这美丽的风景,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他做成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赞美华山的?

[评析:作者胸有境,入境如与亲。只有让学生进入情境,学生才能真正体会语言的蕴意。情不自禁一词是文与诗的联系点,教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借助学生换位体验,自悟其情,体会词语意思,也顺理成章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古诗的学习上。]

[教学片段3]

师:寇准才七岁,就能一下子做出这么好的诗,所以先生听了---

生:连连点头称赞。

师:老师请小朋友同桌间互相合作,来演一演小寇准吟诗和先生称赞的情景。小朋友在表演时还可以配上动作。我们来比比看,哪组同学表演得最好。

(学生自由组合表演)

师:哪组小朋友来表演给大家看?

(一生演寇准,边吟诗边表演举手、回首等动作,一生演先生,边听边说边点头。)

师:你们觉得他们两个表演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把小寇准的举手、回首都表演出来了。诗也念得很有感情。

生:我觉得老先生边说边点头称赞表演得很好。[

生:我觉得老先生还可能会捋捋胡子,翘翘大拇指。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我们一起表扬表扬他。让我们一起来吟吟这首诗,来赞一赞小寇准吧!

(师生共同吟诗表演)

[评析:通过感悟、表演、评议,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共同表演课文情境。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评议,在反馈过程中,有机捕捉学生评议中的亮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大胆地发表创见,集思广益,发扬民主,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取得了教好的效果。笔者认为,成功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读中感悟,体会意境,培养语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从兴趣入手,以华山的各种画面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采用自由读、小组读、比赛读、齐读等各种朗读方法,品位语言,如在指导啊!华山真高啊!一句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到华山的高;在初步感知了华山顶上的风景后,通过换位朗读来体会华山的风景美;以读促悟,运用学生的实践体会,来理解情不自禁,达到培养语感,形成积累的目的。

二、学科间整合,受到美的熏陶

有人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语文是一种载体,它与其他学科是息息相关的,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和整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咏华山》一文将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集于一体。在教学中,在学生充分感知华山语言美的基础上,我采用让学生读读、画画、评评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美术才能,在音乐中感受画面美,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从而将音乐、美术、语文有机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的分科教学,使学生在语文自主实践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三、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创造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让学生演一演小寇准和先生,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议,深化理解了课文内涵,在交流中提出了不同的创新见解,无不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下载《咏华山》课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咏华山》课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两个新偏旁,两条绿线内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感受华山的雄伟壮......

    《咏华山》第一课时教学谈-教学教案

    1、处理识字教学时,以阅读为主线,寓识字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把识字的要求分步实现,逐步加深: 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检测时,侧重纠正生字的读音。 细读课文......

    卓雪梅《咏华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咏华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合师附小二小卓雪梅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吟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

    《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7个生字,理解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初步体会古诗的意思。4、......

    《咏华山》课堂教学设计--香水古轩

    一、课前谈话。 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 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3、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二、复习。 ⒈认读词语。......

    咏华山第二课时(五篇)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两个新偏旁,两条绿线内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感受华山的雄伟......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五篇范文)

    ● 上课背景 第一课时已完成:初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后,重点阅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教学生字:华、路、自、己。 ● 教学内容 1、理解第二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古诗;2、......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内容 咏华山(第二课时) 执教日期三维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教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