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土地》...-教学教案(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21:1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的土地》...-教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的土地》...-教学教案》。

第一篇:《中国的土地》...-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诗人刘湛秋,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感

2、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诗歌的意象

教学重点:品味诗中具有表现力的诗句,理解诗歌巧妙的抒情方式 教学方法:朗读—想象—品味—创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询问上世纪80年代的背景,导入新课:

记得有一个笑话,有个学生历史考试不及格,回家后,他委屈地对父亲说:“老师尽考一些我出生以前的事,我怎么知道呢?”同学们,你们都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那么,有谁能说说20世纪80年代的事情吗?(要求能答出“改革开放”)是啊!20世纪80年代初,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祖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人生的征途上,历经了坎坷的诗人焕发了青春,写下了这首赞美祖国,赞美人民的诗篇。

二、简介写作背景和诗人生平

这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正从文化大革命的噩梦中醒来,挣脱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中学时代就在《进步青年》杂志上发表过诗作。他曾当过工人、编辑、翻译。50年代末60年代初曾在报刊发表过诗、散文、评论、小说及报告文学等。现为《诗刊》社副编审。

三、反复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节奏,体味诗歌的音乐美。

四、寻英咀华,品味诗中的意境美

(1)诗人通过哪些具体的形象表现“中国的土地”是“神奇”的?

(明确:诗人通过杜鹃花、三峡、神女峰、冻土层、椰子林、海浪等意象,从山川的壮丽、沃土的广阔、文化的悠久、物产的富饶等方面来表现。)(2)诗歌的第二节,怎样写出了中国人民的“美丽”?

(明确:先写外貌之美、次写性格之美,再写思想之美,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美。)

五、寻找美词、美句,体味诗歌的人格美(1)如何理解“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明确:“黄金”,色彩鲜艳,分量沉重,永不褪色,不易改变。用“黄金”修饰“相思情”,形象地表现了华夏子孙对祖国深沉凝重的眷念之情。)

(2)如何理解“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的含义?(明确:这里诗人将人文景观融合到自然景观中,“跃动的欢乐”、“复兴的契机”不仅饱含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更是对充满希望的未来的热烈欢呼。一个伟大的转型期的到来,“中国的土地”因此会更加神奇,更加美丽,更加充满生机。)

六、诗歌特色赏析

1、注重意象,感人至深

诗人把对“中国的土地”的讴歌和礼赞都具体化了。花美、山美、水美、土美,再加上那“黄金般的相思”,这样就避免了空泛抽象,大而无当。

2、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

七、诗歌诵读比赛,看谁朗读得最好,评出“今日朗读明星”

八、仿写训练:

请你仿照例句,以“人生”和“人格”为写作对象,写一句与例句结构相同、感情相同的句子,相信自己,大胆尝试,定能成功。

例句: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顽强勇敢的品质如长江一泻千里。

九、作业

1、背诵《中国的土地》

2、读了这么美的诗歌,感受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你是否也想写几句?那就快拿起笔写下心中的情。题目《土地情诗》

单位: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 [1]

第二篇:《中国的土地》教案

《中国的土地》教案

教学目的:1.了解诗人刘湛秋,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感

2.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诗歌的意象

教学重点:品味诗中具有表现力的诗句,理解诗歌巧妙的抒情方式

教学方法:朗读—想象—品味—创造

时安排:一时

教学过程:

一、询问上世纪80年代的背景,导入新:

记得有一个笑话,有个学生历史考试不及格,回家后,他委屈地对父亲说:“老师尽考一些我出生以前的事,我怎么知道呢?”同学们,你们都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那么,有谁能说说20世纪80年代的事情吗?(要求能答出“改革开放”)是啊!20世纪80年代初,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祖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人生的征途上,历经了坎坷的诗人焕发了青春,写下了这首赞美祖国,赞美人民的诗篇。

二、简介写作背景和诗人生平

这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正从文化大革命的噩梦中醒来,挣脱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刘湛秋(193——)当代诗人。中学时代就在《进步青年》杂志上发表过诗作。他曾当过工人、编辑、翻译。0年代末60年代初曾在报刊发表过诗、散文、评论、小说及报告文学等。现为《诗刊》社副编审。

三、反复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节奏,体味诗歌的音乐美。

四、寻英咀华,品味诗中的意境美

(1)诗人通过哪些具体的形象表现“中国的土地”是“神奇”的?

(明确:诗人通过杜鹃花、三峡、神女峰、冻土层、椰子林、海浪等意象,从山川的壮丽、沃土的广阔、文化的悠久、物产的富饶等方面来表现。)

(2)诗歌的第二节,怎样写出了中国人民的“美丽”?

(明确:先写外貌之美、次写性格之美,再写思想之美,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美。)

五、寻找美词、美句,体味诗歌的人格美

(1)如何理解“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

(明确:“黄金”,色彩鲜艳,分量沉重,永不褪色,不易改变。用“黄金”修饰“相思情”,形象地表现了华夏子孙对祖国深沉凝重的眷念之情。)

(2)如何理解“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的含义?

(明确:这里诗人将人文景观融合到自然景观中,“跃动的欢乐”、“复兴的契机”不仅饱含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更是对充满希望的未来的热烈欢呼。一个伟大的转型期的到来,“中国的土地”因此会更加神奇,更加美丽,更加充满生机。)

六、诗歌特色赏析

.注重意象,感人至深

诗人把对“中国的土地”的讴歌和礼赞都具体化了。花美、山美、水美、土美,再加上那“黄金般的相思”,这样就避免了空泛抽象,大而无当。

2.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

“中国的土地”在诗人的眼里之所以“神奇”、“美丽”,一是因为自然景观:山川河流,土地鲜花,树木海浪,这些景观无不透着“奇”;一是因为人文景观: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有着敦厚的性格,顽强的毅力,宽广的心胸,解放的思想,这有机的结合,更是作者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

七、诗歌诵读比赛,看谁朗读得最好,评出“今日朗读明星”

八、仿写训练:

请你仿照例句,以“人生”和“人格”为写作对象,写一句与例句结构相同、感情相同的句子,相信自己,大胆尝试,定能成功。

例句: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顽强勇敢的品质如长江一泻千里。

九、作业

.背诵《中国的土地》

2.读了这么美的诗歌,感受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你是否也想写几句?那就快拿起笔写下心中的情。题目《土地情诗》。

第三篇:诗歌教案:中国的土地

中国的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刘湛秋,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感

2、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诗歌的意象

3、反复朗读,体会诗情,理解诗人对祖国土地和人民的深情

4、体会诗歌的形象美和含蓄美

教学重点:品味诗中具有表现力的诗句,理解诗歌巧妙的抒情方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1、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祖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人生的征途上,历经了坎坷的诗人焕发了青春,写下了这首赞美祖国,赞美人民的诗篇。

2、简介写作背景和诗人生平

这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正从文化大革命的噩梦中醒来,挣脱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中学时代就在《进步青年》杂志上发表过诗作。他曾当过工人、编辑、翻译。50年代末60年代初曾在报刊发表过诗、散文、评论、小说及报告文学等。现为《诗刊》社副编审。

二、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

学生听读,注意文中的生字词和朗读的节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1)蔷薇(qiáng w ēi)色:这里指白色.(2)敦(d ūn)厚:忠厚.(3)契(qì)机:指事物转化的关键.(4)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注意:朗读的节奏以不读破句意为基本准则.首先是语法标准,其次是语意标准,再次是朗读习惯,最后是把握语感.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需要特别注意的字词有:姹紫嫣红

蔷薇

敦厚

契机

3、生读课文.体会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交流明确: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的山川、美丽的人民的颂扬。

三、深入研读

1、学生品读全诗,理解诗歌的内容.思考: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明确:诗歌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神奇的土地,而是美丽的人民。

2、老师设问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问题设置如下:

(1)诗人通过哪些具体的形象表现“中国的土地”是“神奇”的?

(2)诗歌的第二节,怎样写出了中国人民的“美丽”?

学生交流明确:

(1)诗人通过杜鹃花、三峡、神女峰、冻土层、椰子林、海浪等意象,既为写实也为写意,把祖国的东西南北,古往今来都函盖其中.似乎随意拈来,实则精心选择,内涵丰富令人遐想,正所谓“信手新诗落珠贝”.(2)先写外貌之美:黄头发,黑皮肤.次写性格美:敦厚温柔,顽强勇敢.再写思想更美:葡萄挂霜,并且核里“绽开复兴的契机”,表明已经成熟,犹如中国人民饱经风霜的洗礼,摆脱了幼稚和愚昧,走向了改革和开放.而成熟意味着新的生长和繁荣,亦如中国的复兴和昌盛.师小结:作品由外貌写到性格,再写到内心,层次井然有序,思想逐加深,直接把抒情推向高潮.3、学生再读诗歌,寻找美词、美句品味,体味诗歌的人格美。要求:在课本上标记美词美句,并写好眉批或者点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共享学习结果。集体交流个人品析结果。教师点拨小结:

(1)“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明确:“黄金”,色彩鲜艳,分量沉重,永不褪色,不易改变。用“黄金”修饰“相思情”,形象地表现了华夏子孙对祖国深沉凝重的眷念之情。)

(2)理解“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的含义。(明确:这里诗人将人文景观融合到自然景观中,“跃动的欢乐”、“复兴的契机”不仅饱含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更是对充满希望的未来的热烈欢呼。一个伟大的转型期的到来,“中国的土地”因此会更加神奇,更加美丽,更加充满生机。)

4、诗歌特色赏析

(1)、教师点拨——注重意象,感人至深

诗人把对“中国的土地”的讴歌和礼赞都具体化了。花美、山美、水美、土美,再加上那“黄金般的相思”,这样就避免了空泛抽象,大而无当。

(2)、教师点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中国的土地”在诗人的眼里之所以“神奇”、“美丽”,一是因为自然景观:山川河流,土地鲜花,树木海浪,这些景观无不透着“奇”;一是因为人文景观: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有着敦厚的性格,顽强的毅力,宽广的心胸,解放的思想,这有机的结合,更是作者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

5、反复吟咏诗歌,进一步体味诗歌通过具体的意象来表达赞美之情。

四、拓展延伸

请你仿照例句,以“人生”和“人格”为写作对象,写一句与例句结构相同、感情相同的句子,相信自己,大胆尝试,定能成功。

例句: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顽强勇敢的品质如长江一泻千里。

五、作业

1、背诵《中国的土地》

2、读了这么美的诗歌,感受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你是否也想写几句?那就快拿起笔写下心中的情。题目《土地情诗》

3、对比阅读《我爱这土地》写出读后的赏析。要求2、3选做其一。

第四篇:土地教案

最佳答案

教学目标 :继续注重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朗读领会文意。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精彩的段落和语句。

教学难点 :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 具:小黑板或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流程:

一、导语 :首先请大家听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同学们听过歌曲有何感受?(学生可随意发言,之后教师总结导入)是的听过歌曲后,歌声中那段令人悲痛的历史再现眼前,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家乡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流离失所的东北人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情感写下了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

二、基础知识检测

1、注音:炽痛()泛滥()嗥鸣()怪诞()亘古()谰语()蕻()

汉字:gǎo头()默 qì()污 huì()蚱 měng()斑 lán()田 lǒng()

解词:炽痛 泛滥 谰语 怪诞 亘古 默契 污秽

2、作者介绍:学生介绍后教师补充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现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小说《曹雪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在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说说你听完本文后有何感受?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此点一下文章的结构。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 课文的标题是“土地的誓言”,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吗?如果不是,该如何解释?

学生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这一标题比较独特,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本身发出的誓言”。

四、研读、揣摩

1、朗读课文,划出文中最精彩的段落品读揣摩

此处学生答案可能不一,说得有道理即可,重点揣摩“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

小组间反复品读讨论分析本段的精彩之处,可结合练习一,讨论后派代表回答,对答得好的同学要予以表扬。

教师对此作以补充总结(参考答案)(1)本段在列举东北景物时选择了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2)本段在形容景物、物产时用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形容词。(3)本段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充沛,使景物描绘更形象、生动。(4)文章从听觉、视觉、嗅觉等多角度来描绘东北景物、物产,给人以耐人寻味的感觉。

2、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思乡之情,感情舒缓,境界优美,找出文中最富有感情和最精彩的语句,联系文章的背景,理解、揣摩这些句子。

让学生将划出的语句反复品读加以揣摩,以加深对作者感情的理解。

参考例子如下:

(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泛滥”一词是贬义褒用,这里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2)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使我不得不回去。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爱,渴望回到故乡去的迫切心情。

(3)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

表达了作者与故乡密不可分的亲密之情,须臾不可分割。

(4)这时我起来……乃是我的家乡。

表达了作者对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与决心。

(5)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洗去她的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表达了作者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及甘愿为故乡解放而奉献一切的决心。

(6)在故乡的土地上……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在句中没有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语句,因为埋藏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作者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垄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而今,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昔日的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所以用“埋藏”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谁埋藏了我们的欢笑,谁夺去了我们的“田垄”,我们就要埋藏他们!让埋藏我们欢笑的田垄成为埋藏侵略者的墓地!这正是作者发出铮铮誓言的原因之一。

文中还有很多,学生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五、反思归纳

1、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人称的变化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文章正是运用了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才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共鸣,这一点值得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借鉴。

2、谈谈学过本文后你有何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同学们谈得都很好,希望同学们在学过这篇文章后真正经受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沿着前辈们奋斗过的足迹发奋图强,用生命来热爱我们的家乡,用生命来捍卫我们的祖国。

六、知识小结与拓展

1、作者端木蕻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情,家乡永远是一个人灵寄宿之地,那么请你用一句五言古诗概括家乡在一个人生命旅途中的无可替代。

生答,答案可能不一,意思对即可

教师小结:月是故乡明。

回答者: Lǒv戀云天使-二

2007-3-23 18:28

第五篇:八上地理中国的土地教案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教学目标:

1.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重点)2.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难点)

3.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

4.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图形分析法、问题启发式、导入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人多地少 类型齐全

课时目标: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2.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每一寸土地 3.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案一:展示多媒体课件,有关中国的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及中国13亿人口的图片(百度图库里有)。

方案二: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的“物”有多博,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地”有多大。这个“地”又属于自然资源中的什么资源呢?

生:土地资源 师板书: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讲授新课:

一、人多地少 自学提示:

阅读课文,请你得出有关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情的结论。生:人多地少(板书)合作探究:

1.多媒体投影我国土地面积:960万;居世界的第三位。2.投影中国地形图、中国降水图。

引导学生从地形和降水的角度分析我国土地面积广而耕地面积少的原因。教师点拨:东部季风区耕地分布广而西部非季风区极少耕分布。

3.投影展示中国、美国地形图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从两国在地形上的差异(比较两国山地、高原和平原所占比重)、海陆位置差异(美国东西两面临海,受海洋气流影响较深,因此干旱区、半干旱区面积较少),分析为什么中美两国土地面积相近,而中国耕地总面积只及美国的一半。4.读图3-10印度、美国、中国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2008年)点拨:结合中、美两国人口数量,完成人均耕地数的比较。

结合中、印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及耕地比重完成比较。

1. 读图3-11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与世界人均数的比较(2008年)

计算: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相对世界人均数的百分数,并回答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师生得出结论:地少人多

二、类型齐全

读图3-12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1.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由哪些类型构成。哪些是可利用的土地,哪些是难以利用的土地。生:可利用的土地:耕地、林地、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教师点拨:我国土地类型齐全(板书),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1. 看看我国哪个类型所占的比重大,哪两个类型所点的比重小。

生: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耕地、林地所占的比重相对偏小。教师点拨:不同,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一样。分析:各种资源所占比重对我国经济的作用及开发利用的方向。(小组探究后班级展示)

草地——居世界前列,能较好发展畜牧业 林地——所占面积比重少

耕地——世界7%的土地养活世界21%的人口(板书)

(激趣):我国耕地鸭梨山大(压力山大)啊!更何况我国现有的宜垦荒地资源数量不多,其中可垦为耕地的荒地就更少了。

联系实际:我们家乡的土地类型以什么为主? 生:耕地、林地

2. 中国三个地势阶梯中,哪个阶梯上的土地类型复杂一些?(结合图3-12说明)课外拓展:收集这类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保护方面的资料。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主要学习了: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2.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是类型齐全。

反馈练习:1.我国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A.耕地

B.草地 C.林地 D.建设用地

2.“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烧炭利用的是_______资源,长期伐薪烧炭可能造成的后果不包括下列那一项()A.森林面积减少

B.水土流失加剧 C.土地荒漠化 D.石油资源枯竭 读下图,回答3~4题。

(注:1亩≈666.7m2)

3.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A.面积不变

B.面积不断扩大

C.减少速度加快

D.减少速度由快变慢 4.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的基本国策是

A.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B.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C.占多少,垦多少

D.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5.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评价,正确的是()A.类型齐全,给发展农、林、牧、渔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B.各类土地比例比较合理 C.各类土地分布比较均匀 D.各类土地利用中保护较好 6.读“中国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其中 表示耕地分布的图例有()A. A和C B.B和C

C. A和B D.C和D 7.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回答问题。(1)我国耕地、林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难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我国所 有的土地利用类型中,占的百分比最大。(2)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用地将会不断增加,耕地将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区域差异明显

课时目标:

1.准确说出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重点)

2.针对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的基本特点。(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讲授新课:

读图3-13国耕地分布,同时出示中国地形图、中国降水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图。思考并小组讨论、交流: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2.西北内陆区耕地相对集中分布的地方,一般应具备哪些自然条件? 班级展示交流并归纳总结:

参考答案:1.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2.具备的自然条件:河流沿岸,山麓冰雪融水或有地下水源的地方。

3.读图3-14中国林地分布。思考并小组讨论、交流:

我国的林地和草地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 班级展示交流:

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天然林地分布在东北和西南;东南部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东部草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4.读“中国土地资源构成”图和“中国耕地分布”示意图,加深对我国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的理解。

5.思考并小组讨论、交流:

从热量、水分、光照等角度分析各地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班级展示交流:

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耕地和林地。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

西北内陆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土地生产力较低。

二、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阅读并讨论交流:

1.我国土地类型的构成特点?

总结归纳: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即可垦荒地少。2.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利用,使耕地、林地、草地等遭到哪些方面的破坏,程度如何? 归纳总结:

(1)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严重;乱占耕地现象严重。(2)滥砍滥伐森林的问题仍然严重。

(3)超载放牧或弃牧草开荒使草地退化,生产力大幅度下降。

3.出示投影片:漫画《水土流失》、《小草的哀求》。结合漫画说一说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阅读《我国人均土地资源量不足》。我们自己生活的地区中还有哪些破坏与污染土地资源的现象?还有哪些乱占耕地的现象? 思考并讨论交流:

4.怎样解决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班级展示交流:

(1)一方面必须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的生产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高产田高产稳产;另一方面要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稳定耕地的总量。

(2)切实执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方针,严禁滥伐、盗伐森林。

(3)在牧区划区轮牧,设法保持草地的生产力。教师启发:

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有这些措施?这些措施能起到保持土地资源的作用吗?

课堂小结:

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且我国又是一个有12亿的人口的国家,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们要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一方面应从我国有12亿的人口出发,要做到切实保护耕地,少占耕地。另一方面我们要在风沙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为保护草场应建立人工草场。我们还应在“土地日”(6月25日)时积极宣传我们的国策“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区域差异明显

1.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2.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

3.草地分布在内蒙古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二、珍惜每一寸土地:

1.存在的问题

2.解决的措施

反馈练习:

1.下列地形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的是()A. 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大小兴安岭

2.“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 林地 B.耕地 C.草地 D.难以利用土地 3.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表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水土流失不严重 B.森林资源有日益减少的趋势

C.草场普遍超载,导致草质下降,草场遭到破坏 D.土地沙化严重,南方也出现了成片的沙荒地

4.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下列搭配合理的是()A.我国西北地区一发展林业为主

B.我国南方丘陵、山地一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为主 C.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围湖造田、扩大商品粮基地 D.内蒙古高原一退耕还牧

5.读图3-6,该图反映的现象是()

A.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 B.围湖造田,造造成洪灾威胁 C.滥垦草原,造成风沙盛行

D.燃烧柴草,造成大气污染

6.读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和B的土地利用类型是,C的土地利用类型是,D的土地利用类型是。(2)将A与B的土地利用类型进一步区分,A为 B为。

(3)从温度带来看,A区域主要分布在()

①寒温带 ②中温带 ③暖温带 ④热带和亚热带(4)从干湿区来看,B区域主要分布在():

① 湿润区 ② 半湿润区 ③ 干旱区 ④ 半干旱区

(5)区域A和B大致以 — 为分界线,这条线与我国

1月 ℃等温线及年降水量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7.读漫画“愁” “小鸟的悲哀”和“小草的哀求”,回答下列问题

(1)“愁”揭示了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是______ _____。(2)我国是否存在这些问题?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___。(3)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___ _ _。

(4)“小鸟的悲哀”反映了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5)请对漫画中反映出的问题,今后应如何预防这类问题的发生?

(6)“小草的哀求”反映的问题是____________,这种问题在我国的____________地区尤为严重,解决此种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 6.(1)耕地 林地 草地(2)水田 旱地(3)④(4)②

(5)秦岭 淮河

0 800

7.(1)人口与资源

(2)存在 我国人口众多,虽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3)控制人口数量、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等(4)滥砍滥伐严重(5)严禁滥砍滥伐(6)超载放牧 西北 划区轮牧

教学反思:

下载《中国的土地》...-教学教案(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的土地》...-教学教案(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土地科学》杂志

    刊名: 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s 主办: 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1-8158 CN: 11-2640/F 复合影响因子......

    中国土地税费制度

    我国土地主要税费 一、土地增值税 1、定义:土地增值税是指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以转让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

    中国土地制度改革何处去

    中国土地制度改革何处去?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有诸多涉及城市化和土地的内容,相关条文争议颇大,不同的角度有着甚至截然相反的理解;土地问题的复杂性、敏感......

    中国土地制度改革会议记录

    读书会第九次讨论会会议记录 时间:2008年4月7日晚上7点 地点:北青办公室 主持人:季晨雪 参加人员:郭俊林毛星芝王成陈家欢贺治方 刘琦倪凌聂淑亮侯英睿梁瑞银 讨论主题:中国土地......

    中国土地政策蓝皮书(2013)

    中国土地政策蓝皮书对未来的土地政策进行了推断: 一、从基层吸取好的成功做法,上升为政策法律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应充分尊重地方和群众首创精神,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成功做法和......

    中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中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土地问题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30年前中国经济 改革得以起步的一个关键所在。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

    中国的土地串联词(精选合集)

    中国的土地串联词 (1)不朽诗篇,写下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文明; 悠悠岁月,见证了新中国56年的发展历程。 穿越历史时空,有一种光芒永远在祖国大地上闪亮 那来自于华夏儿女不老的爱国......

    土地管理学教案

    土地管理学教案 第一章土地管理基础与制度 第一课时 一、土地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土地的概念 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