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下面就我们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2)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3)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5)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6)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当然,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的各个方面,但必须有所依据,例如《卤族元素》这节教材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①在学习氯的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氟、溴、碘的主要性质以及它们一些重要化合物的用途;②使学生初步掌握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关系,并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自然族的概念,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作准备;③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依据现象作出结论的能力;④对学生进行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对教学的认知目标突出了,但对教学的非认知目标比较忽视。如在教学的知识运用和发展阶段,把练习内容一步到位与高考“接轨”等,而较少考虑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较少考虑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及创造精神的培养等,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日,我们应该自觉地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让化学教学围绕提高公民素质的总体目标运作。
二、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根本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达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搞好以下四个设计。
一是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一般认为,按时间序列把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较为合适,这种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开始,重要的是应该向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这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二是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叠起。如在《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中,首先设疑:“盐溶液是显中性还是显碱性或显酸性?为什么?”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说明现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再如学习《氮气》一节,讲氮气的化学性质时,首先分析分子的键能,提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如何?当在高温等条件下,氮气分子获得足够能量后,从氮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来看,氮气可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
三是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考查学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各种类型的习题,以便打好基矗还要注意布置综合性和有一定灵活性的习题,并加强解题指导,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要布置学习解答过深、过难和过量的习题,以减轻学生负担。”认真实施这一要求,加强化学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设计是极为必要的。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着重考察学生刚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适时地穿插安排,多选用难度不大,全班学生绝大多数都可以答对的习题;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要配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达到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并逐步形成化学知识结构的作用。
因此,课外作业题的综合性、题型的多样性、例题的灵活性及答案的隐蔽性等都要比课堂练习高一些。这样经过相当时间的培养、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伴随教学进程的发展得到提高。四是板书设计。课堂教学的板书,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形式,它既可以弥补语言难以表达的不足,如化学用语,又可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一份好的化学教学板书,应有科学性、直观性和艺术性。板书设计要体现以下原则:①体现教学目标性,能揭示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一堂课的精髓;②体现教授的系统性,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③体现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上课的注意中心。
三、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目前书刊上介绍的化学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探索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教学法……一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定。只要“省时、启智、轻负、高效”就是好方法。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掌握好化学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地等,针对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还可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应用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特别要注意的是,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认真开展实验设计,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展问题、研究问题,这样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原电池》一节可设计以下实验来突破:①观察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②在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中用铜板接触锌板,有何现象?③在锌板和铜板在稀硫酸中不接触,用导线在外电路通过电流计连结,观察现象;④将稀 硫酸换成蒸馏水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什么问题?上述实验问题是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实验的进程中,经老师点拨,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由上可知,化学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值得去探讨,教师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
第二篇: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论文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中学化学]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下面就我们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
(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
(2)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
(3)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
(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
(5)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
(6)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当然,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的各个方面,但必须有所依据,例如《卤族元素》这节教材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①在学习氯的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氟、溴、碘的主要性质以及它们一些重要化合物的用途;②使学生初步掌握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关系,并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自然族的概念,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作准备;③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依据现象作出结论的能力;④对学生进行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对教学的认知目标突出了,但对教学的非认知目标比较忽视。如在教学的知识运用和发展阶段,把练习内容一步到位与高考“接轨”等,而较少考虑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较少考虑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及创造精神的培养等,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日,我们应该自觉地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让化学教学围绕提高公民素质的总体目标运作。
二、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根本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达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搞好以下四个设计。
一是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一般认为,按时间序列把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较为合适,这种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开始,重要的是应该向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这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二是问题设计。
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叠起。如在《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中,首先设疑:“盐溶液是显中性还是显碱性或显酸性?为什么?”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说明现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再如学习《氮气》一节,讲氮气的化学性质时,首先分析分子的键能,提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如何?当在高温等条件下,氮气分子获得足够能量后,从氮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来看,氮气可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
第三篇: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质量 会泽县老厂乡三岔小学 徐云彩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素质外,还取决于教学设计,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下面就我的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教学目标切实可行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 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 2.巩固哪些知识?
3.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
4.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 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当然,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几个方面,但必须有所依据,如《小数的近似数》这一节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1.能根据题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准确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改写。
3.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感受到求小数的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4.使学生经历用小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真切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把教学的认知目标突出了,但对教学的非认知目标却比较忽视。如在教知识的运用和发展阶段,把练习内容一步到位与高考“接轨”等,而较少考虑如何教。内容联系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日显得更重要,我们应该自觉的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二、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合理化是根本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做好以下三个设计:
1.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一般认为,按时间序列把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束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较为合适。课的开始,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这一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束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束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2.问题设计
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对于教学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如学习《乘法分配律》一节,讲时,首先分析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提出:乘法分配律怎样使用才能使等号左右两边的结果一样? 3.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
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着重考查学生对刚学过的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适时地穿插安排难度不大,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答对的习题。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要配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达到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并逐步形成化学知识结构的作用。因此,课外作业题的综合性、题型的多样化、例题的灵活性及答案的隐蔽性等都要比课堂练习高一些。这样经过相当时间的培养、训练,学生的答题能力就会伴随着教学进程的发展得到提高。
由上可知,化学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值得去探讨,教师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使教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赶上时代教育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中学化学教师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学新课程改革中去,使化学课堂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增长知识才能的殿堂。在此基础上,我们课堂上的教学质量才会有根本性的保障。学生才会肯学、乐学,在新形势下的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提高。
三岔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纪实
2018年5月20日,三岔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示暨第三批中心组第一次研修活动在三岔小学如期举行,这里文化浸润,书香萦绕;这里质朴宁静,铅华洗净;这里生机勃勃,梦想有翼!
这天共90名小学数学教师汇聚一堂,观摩三节中心组代表的汇报展示课,分享三位专家级教师的教学论坛,学习这些老师的上课教学方法。可以说这是我最大的一次数学盛宴,更是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期间我感受实小学生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这一刻,或激情飞扬,或温和沉静,或龙吟虎啸,或浅吟低唱,所有的一切都是思维在飞越、才智在闪耀、光彩在夺目,令人振奋令人痴迷令人向往!
章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认识四边形》,这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课始,章老师开门见山让学生画一画心目中的四边形,然后收集学生作品进行观察分类,学习材料源自学生,显得亲切自然,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特别高。在学生分类后林老师不断质疑,引导孩子们初步感知并归纳四边形的基本特征是有四条直的边,有四角,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接下来通过几何画板依次连接四个点,变化出各种各样的四边形,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并着重探讨了凹四边形,以此突破学生的认知难点,也有效落实了教学重点。这之后一材多用将以上变幻出来的四边形分类,此次分类旨在引导学生从边和角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四边形,深入认识特殊四边形,为后续学习铺垫。在课的最后章老师提供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搭一搭四边形,学生搭出的四边形是多种多样的,有普通四边形,有特殊四边形,还有凹四边形,学生此刻对于四边形的认识是丰满的。是全面的、是到位的。可以说整个教学经历了形象——抽象——直观的过程,学生在深入认识四边形的同时,也发展了空间想象能力。可以说这节课是扎实成功的。
第二节课由李光生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是一堂经典课例,李老师敢于向经典挑战,上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李老师采用了在格子图中直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通过操作,提出了比剪拼更多的方法,展现了学生的学习个性,这样的教学是顺应学生的思维惯性,是原生态的学生自主研究的课堂。这源于李老师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以及对课堂的高度把握之上。本课的练习设计更是独具匠心,李老师尝试将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以及各种图形以及各种图形的变化都囊括其中,贯穿了变与不变的思想。最后还尝试将平行四边形的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相邻两条边相乘做了比较,将知识引向更加深远的三角函数,让听课老师大开眼界。可以说这是一节创新且有思想的课。
第三节课由余启富老师执教《相差数与倍数》,这节课是余老师在研究抛硬币问题时想到的,经过研究他发现“相减关系”和“相除关系”他们的变化规律是不一样的。如果两个量在同时增大,要使它们相除的商不变,他们相减的差就越来越大;要使它们相减的差不变,那么它们相除的商就会越来越接近1。基于以上的分析,余老师为了让学生了解数与数之之间的一些规律,也为了让学生在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中获得归纳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以及体验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他设计了这节课。说这是一节充满智慧且有深度的课。
可以说,这三节课都是从薄到厚,上出不一样的境界。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做到:
1、解读教材,要居高临下;
2、解读目标,要有的放矢;
3、解读学生,要把握起点。
4、有效地追问帮助学生更主动地触摸概念的本质属性。
5、关注思维提升,培养空间观念。
第四篇: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质量
四川省巴中中学
杨启林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素质外,还取决于教学设计,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下面就笔者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教学目标切实可行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
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 2.巩固哪些知识?
3.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
4.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 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当然,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几个方面,但必须有所依据,如《卤族元素》这一节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1)在学习氯的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氟、溴、碘的主要性质以及它们的化合物。
(2)使学生初步掌握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关系,并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同族的概论,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作准备。
(3)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依据现象作出结论的能力。(4)掌握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点。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把教学的认知目标突出了,但对教学的非认知目标却比较忽视。如在教知识的运用和发展阶段,把练习内容一步到位与高考“接轨”等,而较少考虑如何教。内容联系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日显得更重要,我们应该自觉的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二、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合理化是根本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做好以下三个设计:
1.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一般认为,按时间序列把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束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较为合适。课的开始,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这一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束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束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2.问题设计
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对于教学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如学习《氮气》一节,讲氮气的化学性质时,首先分析分子的键能,提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如何?当在高温条件下,氮气分子获得足够能量后,从氮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来看,氮气可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强大的好奇心,效果不言而喻。
3.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 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着重考查学生对刚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适时地穿插安排难度不大,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答对的习题。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要配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达到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并逐步形成化学知识结构的作用。因此,课外作业题的综合性、题型的多样化、例题的灵活性及答案的隐蔽性等都要比课堂练习高一些。这样经过相当时间的培养、训练,学生的答题能力就会伴随着教学进程的发展得到提高。
由上可知,化学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值得去探讨,教师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使教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赶上时代教育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中学化学教师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学新课程改革中去,使化学课堂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增长知识才能的殿堂。在此基础上,我们课堂上的教学质量才会有根本性的保障。学生才会肯学、乐学,在新形势下的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提高。
第五篇: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下面就我们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2)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3)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5)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6)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当然,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的各个方面,但必须有所依据,例如《卤族元素》这节教材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①在学习氯的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氟、溴、碘的主要性质以及它们一些重要化合物的用途;②使学生初步掌握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关系,并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自然族的概念,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作准备;③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依据现象作出结论的能力;④对学生进行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根本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达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搞好以下四个设计。
一是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一般认为,按时间序列把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较为合适,这种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开始,重要的是应该向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这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二是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叠起。如在《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中,首先设疑:“盐溶液是显中性还是显碱性或显酸性?为什么?”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说明现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三是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
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着重考察学生刚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适时地穿插安排,多选用难度不大,全班学生绝大多数都可以答对的习题;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要配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达到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并逐步形成化学知识结构的作用。
因此,课外作业题的综合性、题型的多样性、例题的灵活性及答案的隐蔽性等都要比课堂练习高一些。这样经过相当时间的培养、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伴随教学进程的发展得到提高。
四是板书设计。课堂教学的板书,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形式,它既可以弥补语言难以表达的不足,如化学用语,又可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一份好的化学教学板书,应有科学性、直观性和艺术性。板书设计要体现以下原则:①体现教学目标性,能揭示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一堂课的精髓;②体现教授的系统性,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③体现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上课的注意中心。
三、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目前书刊上介绍的化学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探索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教学法……一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定。只要“省时、启智、轻负、高效”就是好方法。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掌握好化学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地等,针对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还可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应用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特别要注意的是,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认真开展实验设计,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展问题、研究问题,这样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实验的进程中,经老师点拨,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由上可知,化学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值得去探讨,教师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