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试题与答案

时间:2019-05-12 21:1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试题与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试题与答案》。

第一篇:《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试题与答案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试题与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人文性 与 工具性 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 ”、“ 写作 ”(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 实践性很强 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 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 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

5、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 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 音节;正确书写 声母、韵母、声调;认识 大写字母;熟记 《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 学生识字,帮助 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

学生阅读。

8、识字是 阅读和 写作的基础,是 学生语文学习的教学重点。

9、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 间笔画、演示(实物、肢体)、电教媒体。

10、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 复现。

11、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 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 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 经验世界和 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 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交流与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 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学会倾听、乐于表达 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 学生、教师、文本 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 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 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 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 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 引导学生热爱、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 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19、《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

学生 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2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 活动 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 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 学习空间,增加 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 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 实践能力 和 创新能力。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 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 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重要 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2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 的整体提高。

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和 交融式目标。

25、“分解式目标”按照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 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 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 二维乃至 三维的目标都 交融 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7、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 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 何种结果,最后要注意 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 层次性和 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 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 可测度性。

29、学生只有认识了

一定数量 的字,并且能够正确

理解字义,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 认识能力

30、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 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 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1、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感受、理解、欣赏和 评价的能力。

32、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

能力、阅读 能力、写作 能力、口语交际 能力。

33、《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 参与意识和

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 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3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 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 基本的语文素养。”

35、《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 倾听、表达 与

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 人际沟通 和 社会交往,发展 合作精神。

36、课堂即时评价对

调控教学、激励学生能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又能为终结评价积累素材。

37、课程资源从存在形态看,可以划分为 有形资源和 无形资源两大类。

38、“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 理解和运用 祖国语文,丰富 语言积累,培养 语感,发展思维。”

39、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拼读音节,正确书写 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40、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 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 高雅的言谈举止。

41、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 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42、课程是 动态的生态系统,因“ 教师、学生、文本”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学生

是最活跃的因素。

4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 人文蕴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 多元 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 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 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能学写 读书笔记和常见 应用文。”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2、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

3、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5、对话: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在平等的情形下,就教学问题展开的互动的、有意义建构的、全方位的信息沟通和多元的意义重构活动。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在对话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6、课堂即时评价: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对学生的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作出即时的价值判断。

7、课程资源 :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 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8、语文课程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

9、人本语文课程资源 :是指那些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10、物本语文课程资源:是指那些以物资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11、动态语文课程资源:是指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12、体验学习:是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认识,并将之整和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

13、“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4、交融式目标:“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 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15、分解式目标:“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16、生字复现 :是指生字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

17、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三、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在四大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石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而且,又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处世方法,个性特点、社会背景等的不同,以至想法也不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语文教育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个性化的、多元化的创新理解。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4、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新课程强调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 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5、《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⑴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 ⑵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⑶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

7、识字教学在语文学习中有哪些作用? ⑴识字能认识客观事物; ⑵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起点。

8、你是这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

复现是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老师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比如设置一些游戏,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字见面。

9、《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总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⑴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 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 ⑶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⑷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

11、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与阅读有很大的不同。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书、读文章,是个体的行为。而阅读教学是在学校里课堂上发生的事情。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功利目的。除了促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阅读一些文章书籍,还要有意识地通过阅读,陶冶教化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科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知识——语文的、自然的、科学的、社会的、人文的......还要通过阅读,使学生产生对阅读的兴趣,喜欢阅读,养成阅读的好的习惯。——阅读教学除了“阅读”的自然功能之外,在客观上被附加上了许多的其它。这是阅读教学与阅读的根本区别。

12、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3、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的目标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习作兴 趣,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习作,培植习作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写作的神秘感。(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是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的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14、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15、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6、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十分重要,你认为有哪些途径? ⑴在语文教材中发现课题,即与阅读教学相结合。⑵在校园活动中发现课题。⑶在社会大环境中发现课题。

17、“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

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续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交融式目标在续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续写方便。无论是分解式目标还是交融式目标他们都将目标的三维进行有机整合。无论是由目标导向的学习过程还是由目标指向的学习结果都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18、教学目标有哪两种叙写方式?

教学目标有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两种叙写方式

19、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

1、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⑴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⑵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帖“标签式”的教育。⑶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⑴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 实践机会。

⑵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如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出安排,做好引导。

⑶课内的“扩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

20、什么是课程资源?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仅是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我们认为小学的课程资源可以在一个折中的点上进行认识,即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 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21、课程资源按获取途径分,有哪些种类?

课程资源按获取途径分有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22、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3、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

“探究”学习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例如:在读了《狐假虎威》这篇课文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一个问题:你认为狐狸的做法是否可取?既可以从狐狸不诚实的角度进行否决,也可以从机智的角度对它表示赞同。

24、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优生的独角戏;事与愿违;“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合作学习的时间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状态,老师就叫停。教师对采用合作学习过于随便,常常不看时机,信手拈来。合作学习没有明确分工,任其自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等等。

25、你觉得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最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任务要求不明确,合作无法实施。没抓住合作契机,合作过多过滥。分工不明确,差生容易被忽视。

26、语文教育应重视哪些特点? ⑴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对语文材料反映的多元性。

⑵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⑶语文教学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27、“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

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四、观点论述题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答: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2、试述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答:首先,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训练与实践。从某 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基本的语言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所谓自动化,就是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活动,而长时工作记忆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对有关材料非常熟练。熟练语言材料和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第三,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要掌握这些东西,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记得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

3、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探究学习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的,但不能据此否定接受学习,因为接受学习包括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如果是主动接受还是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比如某些生字的读写,某些词的意思就需要接受性学习。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它培养了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在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这种学习方式是对传统学习的挑战,也是一次革命,尤其是对学生思维的一个解放。

4、你认为在拼音教学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答:(1)优化教学环境,教师要注意随教材内容的变化不断更换教室内的拼音乐园(如板报、墙报、拼音角等)内容。

(2)借助游戏活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注意把游戏引入教学实践,寓教于乐,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借助图画等媒体,汉语拼音教材中的插图直观形象富有童趣,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图弄明白字母的音和形。

(4)在动手实践中巩固,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动手摆一摆,捏一捏等实践活动。

(5)开放教学时空,汉语拼音教学应拓展教学时空,针对本地方言的特点,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在儿童言语交际的实践过程中,有计划的进行正面教育。

5、“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只要会认、会拼读就行了,没有必要抄写、默写。”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从《语文课程标准》汉语拼音的要求看,学习拼音的难度是降低了,时间也减少了,但是汉语拼音的功能并没有减弱。学生要借助汉语拼音这个工具,帮助识字,说好普通话,帮助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因此,要增强孩子对字母与音节的学习与记忆,巩固所学的知识,适当的抄写,默写还是必要的。

6、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么看法? 答:我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是有区别的。听说训练常常是单方面的,重在“倾听”,主要是能听清内容并抓住要点复述出来,多以“独白”的形式存在。而口语交际重在“交际”,是特定情境中听说双方言语互动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语言实践活动, 常以“对话”的形式出现。情境性和互动性是口语交际的基本特征。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题,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不仅需要听说技巧,还需要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与达意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7、《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 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少指导是必然的,不指导是不可能的。《课标》提倡学生自由表达,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但像观察、审题、构思、选材等诸多能力的培养,改写、扩写、仿写、续写等拓展性练习的创设都离不开教师匠心独运的指导。因此作为教师,既要上顾课标,又要下思学情,利用教材,开发资源,沟通生活,激发想象,鼓励创新,给学生的习作创设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把习作引向其他学科的学习,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生活,引向广袤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自由习作,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8、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所谓三维目标是指:“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当然,由于受“升学教育”的影响,过去比较强调知识与能力,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新课标予以着重强调,意在提醒我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属于隐性目标,不像知识的、技能那样比较容易把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的不够扎实。但我们要防止矫枉过正,事实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所以三者不可偏废。

9、你认为“生命课堂”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教师——教材——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每个学生都是鲜活 的生命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影响着对学习对象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全迸发出一些充满生命灵动的想法。在教师的预设和学生的生成之间产生冲突时,教师应及时判断生成信息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的价值,适时调整预设,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因此,我认为“生命课堂”有下列具体表现: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

10、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特点,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精神家园。从课程广度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包;从课程浓度看,或赏心悦目,或回味无穷,或动人心魄,或刻骨铭心;从课程角度看,可提升道德境界,可培养审美情趣,可启迪人生智慧,可丰富文化底蕴。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远的。所以语文课程不能不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其实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实现价值趋向与学生独特体验的和谐统一。

11、你觉得怎么做才能使各种学习方式更加有效呢?请选择一种学习方式具体阐述。

答:学习方式的变革,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找到一条回家之路,教育教学首先是学习,学习是教育教学的本源或个体;研究学生的学习,定要研究学习方式。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许多老师都积极主动地把这些新的学习方式引进课堂。但我们也发现,许多教 师并没有充分领会这些学习方式的内涵、操作方法,结果却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必须强调的是,教学要真正提高质量,仅靠形式上的趋之若鹜是无济于事的,生搬硬套其结果是削足适履。

12、语文教育有什么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如何把握?

答:(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文学性、思想性、综合性、工具性、语言性的综合。(2)学生认识的多元性。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认识也必然存在差异,语文教育要尊重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语文教育的多元化,还需要正确的引导,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3)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是开放而丰富的,主要有3种类型: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实践;语文课堂内的其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4)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它总体的特点是以形表义,音形义结合。具体特点是:“同音归类”、“据形明义”、“依文解字”、“理性分析和整体感悟”。

13、你认为在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答: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好比一个引路人,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想使他们都能到达知识理解的大门前,就要根据他们差参不齐的现状,为他们设计不同的道路,不同的道路会有不同的问题等着学生们去探究,去学习,去思考,但最终目的是,他们都能从不同道路上走到同一扇知识大门前,并且开启这扇门,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而难度就在于教师的问题设计上。(1)确立主题,突出综合性。(2)教学过程的展开要强调实践性。(3)教学方式的选择要强调自由性。(4)学习的组织要强调合作性。(5)学习活动要发挥创造性。

14、综合性学习活动要体现合作性,在具体实践中你是如何体现的?请举例说明。答:由于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跨学科性、主题性等特点,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要求语文教师与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合作;要求教师与社会各界人员(如家长、社会有关机构人员等)相互配合;更普遍的是师生间、学生间的共同参与,愉快合作。只有上述人员形成合力,才能保证综合性学习的顺利实施。

例如,完成一份手抄报,有的同学负责找资料,有的同学负责处理资料,有的同学负责搞版面设计,有的同学负责抄写,有的同学负责美工,但每一项工作小组成员都要集体研究,遇到困难,互帮互助,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还可以请美术、书法老师指导,请家长帮忙等,在合作中学会交往,增强了责任心,健全了人格。

15、有人说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前的语文活动课,你怎么看? 答: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思维,要求教师不要像以前的语文活动课那样“燃尽自己,照亮别人”,而应是“挂在知识网络上的电灯,不断充电,永放光芒”。我们在进行综合性学习设计时就应根据其特色,为学生开启这扇独具魅力的知识之门。(1)确立主题,突出综合性。(2)教学过程的展开要强调实践性。(3)教学方式的选择要强调自由性。(4)学习的组织要强调合作性。(5)学习活动要发挥创造性。

16、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语文负载着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而这种内涵与精神的,仅依靠教材和课堂是不够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因为这样而显得特别重要。课程改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提高素质、实现创造性的跨越平台,作为第一线的课程实施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课程资源观,积极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和所有的课程 资源开发利用一样,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完成。我们语文是无处不在的,语文课程资源也无处不在。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尽快地投入到这充满热情与创新的工作中。只要你是有心人,只要愿意不懈努力,你就一定能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不断收获到精彩。

17、城市学校中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一定比农村学校多。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语文课程资源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我们认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三大板块:一是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指语文教材、学校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各类有助于小学语文学习的教学设施、实践基地以及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生活场景等;二是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一般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三是动态语文课程资源,如语文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师生的生活经验、校园课间文化等。

18、有人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语文书上的内容就能学好语文,教师不必花时间与精力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答:不认同。(1)树立正确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观。(2)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3)锻炼深入的挖掘能力。(4)提升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力。

19、有观点认为,《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文知识的教学,这意味着语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知识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你怎么认为?

答: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教学比较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诸如标点符号、词汇、语法、修辞、文体知识和文学常识等等。而新课程明确提出了“不 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知识从昔日的“声名显赫”,变成了今日的“风光不在”。许多语文老师则认为语文知识应从台前走向幕后了,于是在教学中便淡化甚至丢弃了语文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不敢讲语文知识,连最基本的语法、修辞常识和词语的学习积累也被舍弃了。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者有之,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有之,把“综合性学习”上成缺乏语文味的“四不像”者有之。他们在强化了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同时,却淡化了其工具性;强化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又忽视了“知识与能力”,其实质是对语文课程实质和特点的认识有失偏颇。

其实,新课程并非一概否定语文知识的作用,只是不赞成按语法、修辞等语文知识系统来构建语文课程目标,也不赞成教师为“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把它分解成若干知识点逐一讲解,一一落实,要求“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以强调语感的培养、语文的积累,语文知识的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具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它首先应该姓“语”,应该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及读定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通过语文与其他科学的沟通,实现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开放,以促进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语文知识和能力,同时,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也不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

20、你认为目前语文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但是这种有着优秀学习品质的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还存在以下问题:

(1)分组不够合理。我们常见的合作形式是前后桌的4人为一小组,而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男女生搭配而成的,忽略了学生的个 性特点、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有的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小组学生却一言不发,各干各的。同样的学习问题,有的组3分钟就解决了,有的组却6分钟还没完成。

(2)缺乏合作技巧。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些现象:有的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抛出一个问题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于是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局面混乱,相互间的干扰大,效果差。而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往往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学生不会倾听,自然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3)任务时机选择不当。由于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广大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在课堂上加以运用,有时甚至不问教材特点、不分场合地过度使用,把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也成为合作学习的话题,其结果合作学习反而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4)学习不够充分。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课堂上学生刚刚开始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教师一看时间来不及了,往往就急于喊“停”了。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合作学习,只能追求形式,并无真正意义。

21、“‘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就可以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我不赞同这种观点。

因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因此这是一种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观。当然,“自主” 并不是指那些无节制地沉湎于学业以外的活动,放任自流的行动方式,不是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谁也管不着的“天马行空”式的学习态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在缺乏有效支持和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履行这种方法。所以如果教师在组织自主学习时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一味地对学生放任自流,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支持性的参与对学生来说更有意义。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决定了“自主学习”效率的高低。教师除了要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串联教学环节、维持课堂纪律,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教师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包括:(1)组织:组织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2)教学:教师应提供学习目标或方法上的建议,帮助学生训练技能、提供反馈,解释学习中的理论概念。(3)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向更独立、更高层次的学习方式的过度。

总之,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站们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

22、语文素养就是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答:“语文素养就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从内容上看,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而语文素养既包括语文能力,也包括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还包括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文化品质、文化品味、人文精神文明等等。可见,语文素养的概念比语文能力的概念更为宽泛,更能反映全面而真实的语文水平。

23、有教师认为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没有区别。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合作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了信息的多向交流,拓展了获取知识、能力、情感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还创设了自由、平等、活动的空间,解放了学生的个性,树立了进取精神。但目前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合作中优生唱独角戏,学生之间没有互动合作,合作时间没有保证,学生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就结束了。教师对采用合作学习过于随便,合作学习没有明确分工,不能提高学生合作技能等。

24、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对学生有利无弊。

答: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理解难度,为学生多渠道接受信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给课堂教学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它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欢迎。但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们也发现课堂上一些教师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为热闹、花俏而用多媒体的现象。这样对学生并无多少益处。

五、教学设计题

1、请为拼音“z c s”教学写一个教学设计片断。

(出示小朋友、小刺猬、蚕宝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中来了3位客人,他们是冬冬、小刺猬和蚕宝宝,他们来和我们一块儿学习,我们欢迎不欢迎?

教学声母z c s的读音和字形。

(1)看图说话引出z: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 “字”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z”.教学z的发音。示范发音。注意发音时牙齿不能舌尖咬住。顺口溜记形:冬冬写字z z z,像个2字z z z。

(2)看图说话引出c:图上画着什么? 刺猬的“刺”字读得轻短一些就 是声母“c”.教学c的发音。示范发音z和c,说说有什么不同?(z要用力,要送气。)

顺口溜记形:小小刺猬c c c,半个圆圈c c c。

(3)看图说话引出s:图上画着什么?

吐丝的“丝”字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s”,教学s的发音。(教师领读,学生模仿。)

顺口溜记形:蚕儿吐丝s s s,半个8字s s s。

2、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1)、我们来认识一对孪生兄弟,谁见过他们?在哪里见过?

(2)、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出示读音)同桌互相叫一叫,看谁更能干。(3)、看他们的样子,觉得怎么样?(长得很像)哪里像?哪里又不像呢?想个好办法记住他们,不会认错。(左下一个工,右下一个口)

(4)、他们各自还有哪些好朋友呢?(左边、左手、右耳、右面„„)(5)、游戏:我点,我点,我点点点。

3、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语交际的片断。

本文的宗旨是让学生体会到做人的真谛——诚实。我结合课文设计了以下交流点:

1、雄日的花种不开花时他是怎么做的?

2、看见别人都捧着开满鲜花的花盆,雄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当国王询问雄日时,雄日是怎么回答的?

4、国王为什么选雄日当继承人?先是小组内讨论,并分角色表演,作到人人参与。通过讨论知道做人要真诚。然后以雄日成了国王后是怎样治理国家的为主问题,描述一些雄日当国王期间国内发生的不好现象,请同学们个抒己见说说雄日是怎么处理的?是怎么教育那些不诚实的人的?在百姓的眼里雄日是一个怎样的国王?你们喜欢这样的国王吗?为什么?学生自然是说他公平、真诚。那么你是个诚实的孩子吗?能把你做的诚实的事跟大家谈一谈吗? 在坐其余学生可对他所说的发表评论。最后让学生知道美不一定就是好,空不一定就是不好。并送给同学们两句陶行知老爷爷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铭记做人的真谛——诚实。

4、《一夜的工作》一课中对于“极其简单”一词的品悟,你可以如何设计? 师:(巡视)同学们,请自读课文若有让你为之一颤的文字,请在句子上做些记号。找出来还不够,你得细细地品,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光在心里品还不够,还得在书上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用一个词一句话都行。

师(巡视)那些令人感动的地方。你读着读着,你有一种冲动,你想大声的朗读,读你找到的、品过的句子。

(生自主读书3、4分钟)

师:停,总理的这一夜,读着读着,我们的心都为之一颤,是吗?请你读你的句子。

生1:“这是一座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

师:读着读着,你为什么为之一颤?

生1:因为„„简单

师:假如你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你想用哪个词?

生1:极其简单

师:请你再读,把“极其简单”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读

师:好,齐读,体会体会“极其简单”的这四个字

生:(齐读)

师:“如此而已”,是的,你们知道这高大的宫殿的房子曾经是谁住过的地方?也可以猜猜。

生猜:(毛泽东、末代皇帝溥仪)

师:你说得没错,这个人比溥仪更大。这是清朝摄政王载亨住过的房子,摄政王就是„„摄政王的宫殿,可能会有哪些陈设?

生说:(古董、无价之宝、西洋沙发、黄金美玉珍宝、奇花异草,山水盆景)

师:这是„„曾经是那么昂贵的陈设,但是当这座高大的宫殿成为我们总理居住的房子,读下去——

生:(接读)“室内陈设极其简单„„”

师:岁月„„曾经有那样多的奇珍异宝、家具,如今成了总理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的总理!同志们,同学们,“极其简单”真的简单吗?

生:简单

师:对,陈设是简单,但对总理来说简单吗?不简单,不简单是什么?

师:你们知道,这高大的宫殿是谁住的吗?周总理是堂堂一个总理,他有„„的权利,有„„的权利。对于总理办公的地方,它应该有什么?

生说:(沙发、字画、文房四宝、很大的办公桌)、师:你觉得太小了,甚至堆不下更多的文件。对吗?

师:现在这座房子成了总理办公的地方,但室内——

(生接读:“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

师:”本来„„沙发、办公桌,„„总理本应该„„但现在——

(生接读:“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

师:你说极其简单,简单吗?

生:不简单

师:什么不简单?

生:周总理这个人

生:品质不简单

生:性格不简单

生:精神不简单

师:精神不简单吗!说得多好!当你读这句话时,„„

师:此时此刻,当你读这句话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你是怀着一种怎样的 心情来读这句子的?

生:敬佩

生:崇高

生:佩服

师:来,我们一起来带着这种心情读读句子。

(生齐读句子)

师:同学们,这样看似简单,又极其不简单的句子还有吗?

生:“花生米的颗数并不多,„„增加了份量”

师:你是怎么体会到极不简单?

生:总理吃夜宵就只吃几颗花生米„„

师:你又怎样看是极其不简单的?

师:喝这杯茶的是谁?吃花生米的是谁?他是怎样的情况吃这点东西?所以你体会到总理的不简单。

生:齐读

师:真好,是啊!总理的简朴的生活让我们感动。

5、请设计一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案 《赠汪伦》1、2、3、读诗歌。

看课文情境投影。进行自主选择学习。

a想象并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b画一幅赠别的画。C配乐朗读诗歌。

4、读两首赠别的诗。

6、请为习作教学《我发现了》设计一份教案 《我发现了新开的商店》

目标:感受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学会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

过程:

一、审清题意

写一家“商店”,而且是“新开的”店的位置,类别。

二、指导观察

1、整个小店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仔细看看小店的布置、商品、营业员。

三、课上交流你观察的小店

四、口头交流,教师同学帮助评改

五、撰写成文,交流纠正

六、小结:

我们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用心发现就能发现生活中都是美的。

7、请任选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案,并据此设计教学过程。

《柳树醒了》

教学目标:

1、能发现奏里的事物的变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感悟春天的美 教学过程:

一、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1)

出示课题时教学“醒”?。(2)结合课文,出现“春雷、洗澡、柳枝、软了、梳头、柳梢、绿了、玩耍”等词。

2、生字识记

(1)(2)利用偏旁、部件,新旧字联系记忆生字。生字巩固。

3、写字指导

二、朗读感悟

1、通过不同的朗读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2、指导朗读方法

3、抓住重点字词句感悟诗歌(1)“柳树醒了”什么意思?(2)从哪里知道“柳树醒了”?(3)“柳树醒了”说明了什么?

三、实践活动

1、课堂活动 仿照课文编诗句。

春天跟 说话了。说着说着。

2、课外活动

“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到户外寻找春天,说一说并画一画你眼中的春天。

8、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一个在语文教学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教学片断

《菜园里》识字教学设计片断

一、揭题

课前:老师在教室四周摆上许多蔬菜。

师:我们来到了“菜园”你们想认识它们吗?想和它们打招呼吗?

二、生字词教学:

1、带领学生亲自去看、摸、闻各种蔬菜,拿卡片读一读相应的蔬菜名。

2、师拿出蔬菜,学生举卡片(蔬菜名)

师校对读音:南nan 茄子qie zi

3、巩固生字

5、刚才认识了那么多蔬菜,谁愿意说说它们?

(说说你看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生

1、南瓜身上有刺。

2、南瓜是黄色的,圆形的,皮很硬。

3、西红柿红红的,软软的,还有一股清香味。

9、请写一两条解决“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好方法。“识字”与“写字”相结合

1、猜字迷:“一点一横梁,梁下开个窗,大口张着嘴,小口住里藏。(高)

2、背顺口留:“来”“横下点撇再加横,一竖竖在字中央,左一撇来右一捺,这个来字不会忘。(来“

10、、北京将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请你以〈〈奥运——北京〉〉为主题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片段。《奥运——北京》综合实践活动片断

1、看:

学生查看有关“北京”的相关资料、特别是有关“奥运”的。

2、说:

把查看到的资料在班级中交流。

3、画

画画你心中的奥运。

4、写:写写我为奥运献计献策。

11、请为下面这段话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长城气魄雄伟。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城墙高8至10米,用大条石和城砖砌成。城墙顶部铺着平整的方砖,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走。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长城》

1、课前请同学们自己上网查有关“长城”的历史背景,资料图片等相关介绍。

2、学生在班级中交流查找结果。

3、出示本段话:

(1)(2)(3)(4)(5)(6)(7)的鸡公桥》。

1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交

自由读本段,说说和你查到的资料是否吻合。多媒体演示“长城”的图片资料。用一个词来概括“长城”。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长城气魄雄伟”。反复诵读,提醒“诵读”时应用怎样的语气。背诵本段话。

模仿本段:用一段话写一写家乡有特色的“建筑物”。如《家乡际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请结合某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一处口语交际的案例。设计提示:

(1)抓导入环节进行口语交际,激发兴趣,鼓励探究。(2)抓重点字词进行口语交际,加深理解,锤炼语言。(3)抓重点句段进行口语交际,揭示中心,抒发情感。(4)抓空白填补进行口语交际,启发想象,扩展思路。(5)抓疑惑之处进行口语交际,引发争论,明辨事理。

(6)抓总结归纳进行口语交际,扩展延伸,升华全题 《小白兔与小灰兔》

1、(讨论)师:小白兔与小灰兔,你们更喜欢谁呢?为什么?

2、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1)(2)(3)(4)喜欢小白兔,他很关心别人,很聪明。

喜欢小灰兔,他和小白兔一起帮山羊收白菜,说明他能助人为乐。反对(2)的观点说:小灰兔很懒。

他因为不懂“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道理,我想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会马上改正的。我要讲个(小灰兔种菜)的故事给小朋友们听。

3、角色表演《小白兔与小灰兔》

4、续编故事《小灰兔种菜》

1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拟一份教学设计。

《四季》

1、师:一年四季多奇妙,她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美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2、交流:

生:(1)用画的方式来表达

33(2)用唱的方式来表达

(3)背古诗的方式来表达

3、读文悟文

(1)(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4、仿课文写一写你最喜欢的季节

(1)(2)(3)

14、写一个汉语拼音教学与说话教学、识字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片段。《识字4》

一、看图谈话,引出所学生字

1、观察彩图,说说图上有什么呢?它们在干什么呢?(展、运、网、蜻蜓、蝴蝶、蚂蚁、蚯蚓、蝌蚪、蜘蛛)

二、朗读感悟

1、自由试读识字儿歌

2、读出带有生字的句子,结合句子学习生字(蚂蚁、前、空、房、网)

3、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学习带“虫”字旁的字;用基本字加偏旁编儿歌的方法记生字。

4、同桌交流记生字的好方法

5、男、女比赛表演,小组比赛读、开火车读。

三、配合动作表演读,并背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五、展示活动

古诗 儿歌 小散文

1、我会认:(本课生字)

2、结合课文自编儿歌

15、请设计一个随文识字的教学片段。

随文识字《所见》

一、看图激趣

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齐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所、牧童、捕、闭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意。鸣蝉 ..

3、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结合画面理解诗意

2、交流学习

3、学生自由读诗歌

四、简述诗意,熟读成诵

五、书写生字

六、案例分析题

1、一位教师在教《小镇的早晨》一文时,在帮助学生概括了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三个特点后,布置了一次小练笔:仿照《小镇的早晨》的写法,以《校园的早晨》为题来进行写作,写出校园早晨的特点。要求每个学生写其中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后,小组中四人合成一篇文章,结尾共同完成。动手之前,要求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校园早晨的特点,明确各自的任务。

请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进行评述。

评析:该教学片段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尤其是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本片段中的教师让学生先讨论校园早晨的特点,并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后在进行合作,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得深刻的体验。同时有培养了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2、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总-分-总”的表达方法。

(2)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3)着重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

试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评析:该教师采用了“交融式”的目标叙写方法。在目标1中,“展开”、“掌握”、“运用”,体现“过程与方法”的维度;“理解”、“了解”、“学会”表现“知识与能力”的维度。此目标可属于“二维整合性目标”。再看目标

2中的“通过„„感受”体现“过程与方法”的维度,“激发„„情感”则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案例中的教学目标叙写清晰明确,体现了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同时也加强了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3、一位教师在执教《落花生》一课,学到父亲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时,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题目为“你更喜欢谁”的辩论。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情绪高涨,“花生派”和“桃子石榴派”针锋相对,结果“不但对别人有用,而且讲体面”的观点占了上风,“花生派”的神情甚是尴尬。

请谈谈你对以上教学片段的看法。

评析:该教学片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虽然在课堂上体现了学生的多元感悟,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与感受,但忽略了该论题与文本追求的价值是否一致。阅读教学以一、二个有争议的论题作为研读专题,让学生深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寻找依据,并运用口头语言以说服或驳倒对方的观点,这种研究性阅读确实具有训练学生思维及表达能力的作用。但教师应在此过程中做好引导与点拨,以防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游离于文本之外。如果这种辩论将课文所赋予的价值取向丢弃了,那就得不偿失了。对于学生的独特体验我们应该尊重、理解但应以不违背文本与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4、《找骆驼》中,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意思后,提出:商人找到骆驼后,回来的路上再遇老人,会对老人说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通过自己读课文后,想法很多,例如:1、对老人说谢谢,对不起,我错怪你了。2、不和老人说话,不理老人,自己偷偷走掉。3、一个老头,闲着没事干,出来瞎溜达啥等等说话较多。学生说第一种想法时,引导他们从书上找理由,学生能较快说出。当学生说到第二种想法时,我问:“你的理由是什么?”

“这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商人。”一生说。

“对,我童话书里看到很多商人都是坏蛋。”又一生说。

“那如果你看到这样的商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我试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说出:“老人帮你找到了骆驼,你应该谢谢他。”之类的话,可是学生却说:“这个坏蛋,打他一拳,让所有人都打他一拳。”

„„

用学习方式的有关理念对以上案例进行简单评析。

评析:在该教学片段中该教师的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想象讨论得出“知恩图报”这一结论,没想到事与愿违,学生觉得这个商人该打。显然该教师在设计探究性问题时,忽略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这样做非但没有提升课文的意义,37 反而冲淡了文本本身的思想主题。在我们的体验学习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追求课堂氛围,而忽视了文本内容中有价值的东西。出现以上的问题并不是学习方式本身的错,而是许多教师没有对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引导。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要找到合适的探究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但更重要的是做到适时的过程引导。

5、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在大熊猫的故乡》的教学片段:

师:作为有志于大熊猫保护的我们,能不能为“大熊猫栖息地申遗”做一些我们能做的事情呢?比如设计申遗主题词或策划一个保护大熊猫的宣传广告。

屏幕出示:用一两句话来表达申遗美好愿望或设计一则保护大熊猫的公益广告。

师:有困难吗?老师举个例子。比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主题就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再比如,中央电视台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是这样的:“如果人类再不节约用水,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这项任务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现在开始。(几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反馈。)

生:我写了三条:第一条:保护大熊猫,别让大熊猫成为灭绝动物。第二条,保护大自然,让大熊猫快乐地生活。第三条是,别让“活化石”成为博物馆的标本。

师:哇,太棒了,一下子就来了个高产作家!(笑)

生: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熊猫走了,没有再回的时候。师:哈哈,当代朱自清!(笑,掌声)生:保护大熊猫,为中国添一份荣耀!师:掷地有声!(掌声)

生:等到大熊猫灭绝的时候,你的记忆里是否还有它的模样?

师:诗一般的语言。

生:茂密箭竹,绵绵白云,清清泉水,可爱熊猫„„ 师:一幅画!一首诗!当代小诗人。

生:老师,我还有一条。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成功成为新的遗憾。

师:成功?这个怎么说?我帮你改一下好吗?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

生: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掌声)生:老师,我这个是一幅画,大熊猫妈妈对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吃早餐!”(笑,掌声)

师:哈哈,真好!老师忽然觉得这是个绝妙的广告创意。广告画面是:大熊猫妈妈对着小溪对面竹林里的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喝早茶!(笑)然后响起背景音乐:(教师用新近流行的网络歌曲《两只蝴蝶》的旋律唱道)亲爱的,你慢慢来,穿过竹林来喝小溪水„„(全场笑声,掌声,气氛热烈)

试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评析:课堂即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作出及时的价值判断。在本教学片段中该教师就采用了这种评价方式。我们能从他的评价语言当中感受到他对学生的尊重与赏识,同样也能感受到该教师的智慧与幽默。在面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时,该教师并不忙着否定,而是引领其思考并巧妙的加以改正。这样的评价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不仅肯定了学生富有创意、富有个性的思考方式,又给全体学生一种美的享受。

6、窦桂梅老师在执教《落叶》一课时有这么一个片段:

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课文的第一句话:“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这一句话,窦老师提示道,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很有趣,请大家找一找!片刻,学生找到了“一片片”这个词。窦老

师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个词,然后在黑板上画了一片树叶,问大家:“这就是‘一片片’的树叶吗?”学生回答说:“不是。”窦老师转身又在黑板上画了一片树叶,问大家:“那么是两片喽?”“不是两片,‘一片片’是指好多好多片树叶!是指许多片树叶!”学生回答。“那应该怎样读这个词?”窦老师问。于是,学生轻轻地读起来“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要读出你的体会,要读出你的理解!”窦老师启发着。

一会儿,窦老师请学生起来读这一句话。生1:(读得很流利,但不够有感情)

师:这是你的感受,很好!(又请一位学生来读)

生2:(读得很有感情,在读“落”和“一片片”的时候放慢了速度,加重了语气)

师:(肯定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随后,问大家)你们想想,树叶是怎样往下落的?

生3:慢慢地、一片一片地往下落。(边说边加上优美舒展的动作)师:这落叶多美啊!飘飘洒洒„„

生4:(不由自主地接了上去)随风舞动„„ 师:很有诗意啊!(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师:还有想说的吗?

生5:树叶慢慢地飘落下来„„

师:(边说边做动作)就这样,落叶像小蝴蝶、像小蜻蜓,多快乐啊!大家快读啊,现在,你就是小蝴蝶、小蜻蜓,轻轻地落下来了„„

(学生边表演,边朗读课文,教室里气氛很热烈)请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评价这个片段的教学。

评析:在上述案例中我们看到了灵动的生命课堂。叶澜教授说过,学语文就要把语言文字变得鲜活起来,变成孩子能看得见能够理解的东西。在上述案例中窦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能力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一片片”这一

个词,一连问了好几个有层次性的问题,且通过板画帮助学生理解“一片”与“一片片”的区别。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美读,在读的过程中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并让学生通过想象进行边表演边朗读,使学生真正做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景语背后的情味跃然纸上,使学生的语感广化、深化、美化、敏化。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7、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请你综合评述这个教学过程。

评析: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具有省略的,应注重学科间的渗透,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当前教改的热门方向。在该案例中教师将语文课的听、说、读、写等学习活动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表演、画画、歌曲等综合性、动态性的语文活动中丰富体验。但在学科整合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度”的问题,如果学科渗透无度,就会使语文课迷失本性,异化本质,变成“四不像”了。如上述教学设计中如果学生在对古诗意境理解不深,且没有任何体验的情况下能进行贴切的表演吗?这种看似自主、开放的教学方式真能取得实效吗?

自主学习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学习观。然而凡事都得有一个适用

性,“过犹不及”是大忌。

8、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总结全文时的片段: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生:它很聪明,自己想办法喝到水了。生:乌鸦爱动脑,他想的办法挺巧妙。生:乌鸦很勤快,渴了的时候到处找水喝。生: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多脏呀!生:乌鸦不太会动脑筋,挺愚蠢的。生:乌鸦不会唱歌,叫声很烦人„„

(教师对每种答案都点头肯定或微笑示意,特别对后四种意见大力赞赏)你认为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有哪些优点?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评析:在本教学片段中,该教师注重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这对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端无疑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虽然在课堂上体现了学生的多元感悟,但忽略了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是否一致。教师只要学生给的答案与众不同,就一味地给予表扬及肯定。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只追求答案的“标新立异”,以博得老师的赞赏。这种体验学习将课文所赋予的价值取向丢弃了,得不偿失。对于学生的独特体验的尊重、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与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9、这是一位老师执教《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

师:请从“苹果树”上摘一个带有你认识的字的“苹果”贴到黑板上。(教师出示教具苹果树)

学生纷纷争抢“苹果”。(共10个字,没摘到字的同学又回到座位上)师:老师帮助你们贴到黑板上。(要贴的位置过高)

生:“做操”贴到哪儿好呢?(还剩一个词语)师:大家一起看一看,贴到哪儿好呢? 生:贴在下边好!生:贴在题目旁边。生:„„

师:还是贴在中间好一些。(教师把字贴在小露珠、小鸟、小蜜蜂画中间,形成环行板书)

师:请把自己摘的苹果上的字领大家读一读。(学生依次领读词语)你是怎样看待以上教学的?请发表你的观点。

评析:上述教学片段中该教师虽然力求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但却导致了 “华而不实”的后果。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在此前提下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伙伴,以饱涨的情趣展开学习活动,才是有价值的。在上述片段的识字游戏中,这看似活跃的‘自主’,其结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虚假的,是华而不实的自主。即使是参与活动的学生也不过随意抢摘一个而已,匆匆而过,期间又有多少思考与选择呢?抢摘后的支配权还在教师手中

10、以下是两位教师用“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

设计一:(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指名交流。

设计二:(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小组长组织交流各人的句子,选出最佳句子;(4)小组内修改、练说最佳句子,准备参加班级交流;(5)各小组汇报交流,评出最佳句子。

试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

分析:第二位老师设计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造句变成了

生动有趣的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更容易摆脱学着别人造句,甚至一味地抄袭背诵别人的造句,从而迸发出自己的思维火花。

11、下面是一位教师关于“菜”字的教学: 师:小朋友,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菜”字的?

生1:我喜欢吃榨菜,榨菜的包装袋上有这个字,我就记住了。生2:我在菜场门口的牌子上看到过这个字。

师:你们能联系生活来认字,很好。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3:我想写一写,记住这个“菜”字。师:这是个好办法。

生4:“草”字头加“采”就是“菜”,青菜的“菜”。师:加一加记住这个字,也是好办法。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5:“花”字去掉下面部分,加上“采”,就是“菜”。

生6:“花”字去掉下面的“化”,“彩”字去掉右边的三撇,合起来就是“菜”。生7:“苗”字去掉下面的“田”,加上“采”就是“菜”。

师:很好,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记住了这个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你认为该教师的教学符合哪些新课程理念?还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分析:该教师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充分鼓励学生识字方法的多样化。学生运用了结合生活、写一写、加一加、换偏旁等识字方法使他们对“菜”的印象更为深刻。但是,对于学生不同的识字方法,教师应给出不同的评价,鼓励学生选择方法最优化。特别是第五’第六’第七位学生的发言缺少思维含量,不利于记住生字。

12、某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我们的画》中设计了以下几组活动: 活动一:教师在课前把教室布置成刚刚举办过“二年级画展”的样子,让学

生自由观赏,与环境互动,自然地萌发办自己班级画展的愿望。

活动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画,请小组里的伙伴对自己的画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

活动三:教师出示自己的画,进行示范介绍,请学生针对介绍和绘画作品提建议,为学生提供交际案例,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样子,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画,把话说完整,把图画的内容说清楚。好朋友要仔细倾听,认真评价。

活动四:以小组为单位,推选评委,带领大家评选“最受欢迎的画”,推荐参加班级画展,为了本组的画能被选中,小组的同学必须想办法说好推荐的理由,说服其他组的同学,其他组里的同学可以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自己的意见。

活动五:请获奖的同学在音乐声中上台领奖,其余学生当好小记者,采访获奖的同学,让他们谈谈获奖时的感受、创作的过程等。

你是怎样评价上述设计的?请从教和学的角度进行评述。

分析: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针对话题本身和低段儿童的特点,采用灵活多边的恶性市组织口语交际活动,即在“举办画展”的大情境统领下,先后设计了小组合作说画、评画,教师示范说画、评画,想好朋友介绍自己的画说画评画,说服同学说画评画,小记者采访等多个回合的交际情境。在不同的情境中,交际主体身份也个不相同:小组交流时是组员的伙伴,教师示范时是学生,评选“最受欢迎的画”时是评委,采访获奖同学时是小记者。在教学中,始终要求交际对象认真倾听,并能就自己的理解对交际主体所展示的交际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交际主体根据不同的交际情境灵活应答。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优化交际效果,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13、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

45(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语言;(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请您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与的角度进行评述。

分析:该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没有把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简单地罗列,而是每一个目标中都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交融在一起。在目标1中,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维度,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在目标2中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维度,发展语言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维度;在目标3中,在读中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维度,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体高。“抓、反复揣摩、体会、通过活动、发展、在读中、共鸣”等词不但使我们明白教学目标设计时,刻画动词遇用语用词的重要性,还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三维目标”的完美融合。

14、以下是浙教版第11册《三顾茅庐》的教学片段: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在具体的朗读训练之后)师:什么叫“大贤”?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武艺十分高强的人叫什么?

生:大侠!

师:家里钱非常多的人呢? 生:大款!

师:能够做一手美味佳肴的人呢? 生:大厨!

师:当今非常出名的歌星、影星叫什么?

生:大腕!

师: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 生:大师!

师:现在你明白什么叫“大贤”了吗? 生:就是指在道德和才华方面非常出众的人。生:就是思想素质和才华能力方面最伟大的人。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你认为本案例“词义教学”给你什么启示? 分析:理解词义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利用近义词、反义词理解词义。比如“大贤”这个词语,可先问学生“贤”是什么意思,“大贤”又是什么意思。而该教师却改变了师“授”生“受”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设计利用同类词让学生在理解词义时举一反三。从大侠、大款、大厨、大师的词义中自主探究出“大贤”的含义,别具匠心。毕竟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其意义来源于生活,这为我们联系生活理解词义提供了基础。

15、学习《五彩池》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时,老师们都要让学生针对段尾的省略号进行想象练习,于是学生会想象出水池各种奇特的形状。这当然没有错,而我觉得五彩池的美不仅仅美在形状,还有它瑰丽的颜色、奇妙的变化。因而,在学完全文后我进一步让学生想象:五彩池还像什么?由于思维的惯性,学生依然围绕着形状做文章。如果这样一直说下去,学生禁锢了思维就不会得到开解。此时我说:“在我的眼睛里,五彩池就像一块块奇异的宝石,闪耀着迷人的光芒。”经我这样一说,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从“形状”的圈子里跑出来了,一个个奇妙的想象脱口而出。

试评述以上教学片段。

分析: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教学中十分常见,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容易被禁锢。其实学生通过充分的阅读、想象和感悟,已经引起了丰富的想象和美感,只是联想与言语间像隔了一层窗户纸。该教师运用示范说,捅破了这层

窗户纸,使学生的言语被激活了。该教师对教材的空白处作这样的处理体现了他对教材独到的体验。其实,每一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都应倾其所能进行二度创作,即怎样以此为例,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对优秀文化的热爱,挖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潜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16、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

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分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传统的习作教学强调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学生往往会抄袭作文、背诵作文,乃至是胡编滥造,使得习作缺少学生真实的体验。而该老师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投入现实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不仅激发了学生习作的愿望,唤起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能力,养成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善于思考、大胆创新的良好习惯。

17、请点评下面的识字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现在有4个偏旁娃娃急着想与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认识它们吗?瞧,他们来了(课件显示偏旁“冫”“彳”“扌”“刂”)谁认识她们呀?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老师,我认识“刂”旁,我记得您说过刀字在旁边叫立刀旁,与锋锐刀箭有关。

生:我认识“冫”旁,三点水去掉一滴水,这一滴水可能是因为天气太冷了,结成冰了。应该与水的温度有关。

生:老师,我想给小朋友介绍剩下两个偏旁“扌”和“彳”旁。“彳”旁表示有很多人,“扌”旁表示与手动作有关。

师:偏旁娃娃想与小朋友做捉迷藏游戏,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到她们藏在哪儿

吗? 生:老师,“刂”旁藏在“到”的右边,“秋一来到”的“到”。

生:“到”字读音与右边“刂”旁读音相似。

生:“冫”旁藏在“凉”字左边,“凉快”的“凉”。

生:两点水加京就是“凉”,凉风、凉气。

生:“彳”旁藏在“往”字左边,“向往”的“往”,我很向往飞上月球拍张照。生:我听姥姥说,旧社会有很多地主欺负老百姓,“往”字边表示很多人,右边表示地主。

生:“排”字带“扌”旁,排队需要伸手,与手的动作有关。

生:老师,我还觉得右边像小朋友在排队,两竖是操场,两边三横是三排小朋友。我们海鹰小队可以演示这个“排”字。

生:我有好办法记住“树”,“木”加“对”就是树,果树、桃树。

生:我还想到敌人“又”进“村”子里就是“树”,梨树。

生:“丛”去掉横就是“从”。

生:两个小人手牵手也是从。

生:小时候姥姥讲故事开头都是“从前啊„„”。

生:“会”字我有好办法记住,上面是人,下面是云,就是开会的“会”,开会的人像天上的云那么多。

分析:首先,该教师以“现在有4个偏旁娃娃急着想与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认识它们吗?”“偏旁娃娃想与小朋友做捉迷藏游戏,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到他们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其次,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理解生字,从生字的偏旁、字形中揣摩生字的读音和意思,鼓励识字方法的多样化。但是,对于学生这些灵动的表现却不见教师鼓励或赞赏的评价,这不免让人觉得遗憾。

18、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台湾蝴蝶谷》的教学片段: 师:大家喜欢祖国的宝岛台湾吗?

第二篇:《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答案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答案

一、填空题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

独特而有差异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人文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简笔画、演示、电教媒体。

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7、《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

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8、《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听”、“说”、“写”(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读”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语文课程与其他方面形成一个整体”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9、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10、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段语文的教学重点。

11、《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12、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13、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14、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5、学生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字义,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

16、创设情境、实现互动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7、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8、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

19、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0、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 教师、教材、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

21、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22、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3、“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

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补充:

1、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 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 音节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复现。

4、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 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5、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中进行。

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7、《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的表达。

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 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9、《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0、“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11、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结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层次性

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12、《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3、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15、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16、课堂即时评价对调控教学、激励学生能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又能为终结评价积累素材。

17、课程资源从存在形态看,可以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能学写

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19、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0、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

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

二、名词解释

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点,具有明确分工和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

2、语文课程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它可以分为: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人本语文课程资源、动态语文课程资源。

3、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标题。

4、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5、课堂即时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质性评价,称为“课堂即时评价 ”,也称“情境性评价”。这种评价主要针对在学生互动为主的多元(师生、生生)状态下课堂教学的过程与结果。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同学、学生本人;评价结论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激励性评语、体态动作、实物、象征性物品;评价对象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

6、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以物资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材、校园景观、生活场景都是一种物化形态。

7、体验学习: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8、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补充: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4、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就教学问题展开多向的信息沟通与多元的意义重构。

5、动态语文课程资源: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堂上,学生突然喷发的思维火花、一件偶发的事件,学校里进行的各种语文学科的竞赛,孩子们课间的欢娱等都是语文课程的动态资源。

6、“三维目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7、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出现 “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明显词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都把二维或三维的目标交融在一起。

8、生字复现:

(一)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汉字见面。

(二)复现生字的途径和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在语境中复现生字的特点,让学生多读多看多悟;(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创造更多复现机会;(3)重视课外活动引导,在生活的大语言环境中复现生字。

9、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三、简答题

1、“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答:“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如:教学《捞铁牛》一文第二段,这一段包括四、五、六自然段,讲的是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一只只铁牛。可以这样处理这一部分的:

(1)课前用小木板、木条制作了类似教材插图中的“大船”,还准备了绳子、石块、“铁牛”(用大石快代替)、玻璃缸。(2)然后让学生分组操作,演示怀丙捞铁牛的过程,同时让学生说说他们在捞铁牛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3)最后再读第四自然段,去验证观察的结果。又如: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

4、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

答:⑴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①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②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③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①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

②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好安排,做好引导。

③课内的“扩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

5、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答:①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②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③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④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6、《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7、“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 答:分解式目标是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进行设计,每个纬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交融式目标是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而无论是“分解式目标”还是“交融式目标”,它们都将目标的“三维”进行有机整合。无论是由目标导向的学习过程还是由目标指向的学习结果都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8、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答:“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9、什么是课程资源?

答: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10、教学目标有哪几种叙写方式?

答: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

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标题。

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出现 “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明显词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都把二维或三维的目标交融在一起。

1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受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12、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答: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学习的挑战,也是依次革命。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点,具有明确分工和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的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

四、观点论述题

1、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1)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正确的。(2)探究学习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重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解放了学生的思维。(3)接受学习有被动和主动之分,主动的接受学习也发挥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2、语文素养就是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答: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3、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答:首先,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基本的语言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所谓自动化,就是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活动,而长时工作记忆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对有关材料非常熟练。熟练语言材料和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

第三,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要掌握这些东西,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记得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

4、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关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

5、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一线的许多老师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比较模糊,总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行了。其实这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误区。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对于小学语文课程,其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很多,可以开发的素材丰富多彩。如:语文教材、学校图书室、实践基地、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士,语文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师生的生活经验,校园课间文化等。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资源的开发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

6、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1)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2)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只有“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3)“知识和能力”目标在“三维目标”中起着奠基作用,是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基础,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新课程并没有否定它的重要性。(4)新课程的教学应在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目标达成,同时重视其他两个纬度目标的达成。

7、“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只要会认、会拼读就行了,没有必要抄写、默写。”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这种说法有些片面。新课标指出,要注意指导学生利用汉语拼音这根“拐棍”大量识字、大量阅读;注意“过程与方法”,不强调知识性地、成人化地学习汉语拼音,培养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书写汉语拼音只要求抄写,不听写,不默写。由此可见,对汉语拼音,一定量的抄写还是必需的。教师要引导喾掌握和巩固汉语拼音,在“四线三格”中按书写的顺序和应占有的位置认真指导抄写(或描红)。

8、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为了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多元感悟,许多课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想方设法引出学生的各种不同的答案,不管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只要与众不同,教师就给予表扬,甚至称之为“有创意”,结果引起了学生的误解。于是学生绞尽脑汁说出一些“标新立异”的答案,以博得老师的赞赏。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端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应该明确,这里追求的并不是违背文本和社会价值观的个性阅读。当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文本和社会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如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学生有“我敬佩白骨精”的个性化解读,这其实已经背离了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及时引导:白骨精费尽心机想达到什么目的?她的出发点是什么?稍一点拨,学生就会发现白骨精的出发点是残害别人,越会动脑筋想办法,害人就越深,所以不值得我们敬佩、学习。有了这样的提醒,学生们就不会造成价值观的混乱了。对于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对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五、教学设计题

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际交际教学片断。

答:本文的宗旨是让学生体会到做人的真谛——诚实。我结合课文设计了以下交流点:

1、雄日的花种不开花时他是怎么做的?

2、看见别人都捧着开满鲜花的花盆,雄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当国王询问雄日时,雄日是怎么回答的?

4、国王为什么选雄日当继承人?先是小组内讨论,并分角色表演,作到人人参与。通过讨论知道做人要真诚。然后以雄日成了国王后是怎样治理国家的为主问题,描述一些雄日当国王期间国内发生的不好现象,请同学们个抒己见说说雄日是怎么处理的?是怎么教育那些不诚实的人的?在百姓的眼里雄日是一个怎样的国王?你们喜欢这样的国王吗?为什么?学生自然是说他公平、真诚。那么你是个诚实的孩子吗?能把你做的诚实的事跟大家谈一谈吗?在坐其余学生可对他所说的发表评论。最后让学生知道美不一定就是好,空不一定就是不好。并送给同学们两句陶行知老爷爷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铭记做人的真谛——诚实。

请写一两条解决“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好方法。

答:继续坚持“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写结合”的做法。所谓“寓识于读”,也就是要把识字寓于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课文注有汉语拼音的优势,力求在读书过程中认识生字,不搞脱离课文的、孤立的识字;所谓“以识促读”,则要求我们把认识生字与正确、连贯地诵读课文紧密结合,用识字去促进课文的诵读;“识写结合”的意思是说,要把识字与写字紧密结合,识什么就练写什么,以识字促进写字,以写字巩固识字的成果。

3、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答:

1、我们来认识一对好朋友,谁见过他们?在哪里见过?

2、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出示读音)同桌互相叫一叫,看谁更能干。

3、看他们的样子,觉得怎么样?(长得很像)哪里像?哪里又不像呢?想个好办法记住他们,不会认错。(左下一个工,右下一个口)

4、他们各自还有哪些好朋友呢?(左边、左手、右耳、右面……)

5、游戏:我点,我点,我点点点。

4、请为下面这段话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长城气魄雄伟。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城墙高8至10米,用大条石和城砖砌成。城墙顶部铺着平整的方砖,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走。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答:教学目标: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2、指导学生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读懂句子,理解内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教学过程: 1.、看长城风光片。思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听教师朗读,思考:你在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3、学生自学。

4、找学习伙伴交流:可交流自学情况,可朗读体现自己的感悟

5、全班交流。重点句举例:

6、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1)、学生谈自己对长城雄伟气魄的感悟和理解。

(2)、谈“巨龙”这一比喻运用的巧妙。

(3)、朗读体会。(个人——集体),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情况。)

7、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该怎样来读这一句话?

(2)、两组交流:谈自己的处理——现场朗读。(3)、学生评价同学、教师的朗读,加深对句子中蕴涵的感情的理解。(4)、全体有感情地朗读。8、随音乐朗诵课文,表现长城的气魄雄伟。视觉认识:长城气魄雄伟

六、案例分析题

1、《桂林山水》

试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答:该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目标清晰明确,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明确表述教学目标,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如“合理想象”是在了解景物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用“对比手法”学习写作方法。

2、《台湾蝴蝶谷》的教学片段:你认为这位教师的现代媒体使用恰当吗?请加以评述。

答:在本案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合理地使用教学多媒体,以致于在教学中无法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老师采用了先呈现画面,再读语言文字的方法,看上去是以画面帮助理解语言文字,欣赏蝴蝶谷的美丽景色,实质上是教学媒体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像,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语文学习应该提倡先阅读感悟,在学生有所理解、有所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教学媒体,加深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感悟。

3、“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 试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

答:设计二比设计一好,从三个方面可以说明:从学生参与来说,设计一的“指名交流”,参与交流的只是几个同学,许多学生只是一个旁听者,有些甚至没有认真倾听。设计二中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失实在在地参与学习。从学习方式来看,设计二合理地运用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内的学习既有组长的组织,又有组员的积极参与。从语言发展来看,学生得到的训练不只是会用“一起”造一个句子,在交流句子、推荐最佳句子、修改句子、练说句子、汇报交流等各种形式中,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训练,发展了语言,所以说这种自主、合作是有效的。

4、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 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5、《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你是怎样看待以上教学的?请发表你的观点。

答: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并没有充分领会自主学习的内涵,操作上有点华而不实的感觉。《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学习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在此前提下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伙伴,以饱满的情趣展开学习活动,才是有价值的。因此说,自主学习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学习观。然而凡事都有个适用性,“过犹不及”是大忌。在本片断的识字游戏中,这种看似活跃的“自主”,其结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虚假的,是华而不实的自主。即使是参与活动的学生也不过随意摘抢一个而已,匆匆而过,期间又有多少思考与选择呢?摘抢后的支配权还在教师手中。学生自主原则的实质在于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惟此,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才是有价值的。

6、《赠汪伦》的思路:请你综合评述这个教学过程。答:(1)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2)目标的达成上,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3)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外结合,引起学生的思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新秩序。

(4)学科间的整合设计看上去是形式多样,气氛活跃,但画画、表演实质上只是使课堂变得热闹而已,对诗歌的学习理解并没有很大的帮助,丧失了语文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篇:《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答案案例部分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答案(案例部分)

五、教学设计题

1、北京将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请你以〈〈奥运——北京〉〉为主题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片段。

答:《奥运——北京》综合实践活动片断

1、看:学生查看有关“北京”的相关资料、特别是有关“奥运”的。

2、说:把查看到的资料在班级中交流。

3、画画画你心中的奥运。

4、写:写写我为奥运献计献策。

2、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

答:

1、我们来认识一对好朋友,谁见过他们?在哪里见过?

2、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出示读音)同桌互相叫一叫,看谁更能干。

3、看他们的样子,觉得怎么样?(长得很像)哪里像?哪里又不像呢?想个好办法记住他们,不会认错。(左下一个工,右下一个口)

4、他们各自还有哪些好朋友呢?(左边、左手、右耳、右面……)

5、游戏:我点,我点,我点点点。

六、案例分析题

1、《找骆驼》中,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意思后,教师提出:商人找到骆驼后,回来的路上再遇老人,会对老人说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通过自己读课文后,想法很多,例如:1、对老人说:“谢谢,对不起,我错怪你了。”2、不和老人说话,不理老人,自己偷偷走掉。3、一个老头,闲着没事干,出来瞎溜达啥?等等。学生说第一种想法时,教师引导他们从书上找理由,学生较快说出。当学生说到第二种想法时,教师问:“你的理由是什么?”

“这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商人。”一生说。

“对,我童话书里看到很多商人都是坏蛋。”又一生说。

“那如果你看到这样的商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教师试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说出:“老人帮你找到了骆驼,你应该谢谢他。”之类的话,可是学生却说:“这个坏蛋,打他一拳,让所有人都打他一拳。”

……

用学习方式的有关理念对以上案例进行简单评析

答:此案例,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提出问题研讨,整个进程中,实施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选择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益于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同时,对文本的开发起到了促进作用。应该说在学习方式选择上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引导学生探究中,出乎意料,出现了生成。这是很自然,很正常,也是很好的事,她说明小学生虽阅世不深,但知识面正在不断的拓展,他们是非分明,爱憎分明,感恩心切,纯朴可爱,对“知恩不报”、“忘恩负义”的“坏蛋”恨不得“打他一拳”。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年幼易冲动,有些人还不知采用怎样的方法更好的处理问题,有待于教师正确的引导,故在学生出现对“忘恩负义”者及“坏蛋商人”要“打他一拳”以示打抱不平时,老师应该问:采取这样的态度处理问题,妥当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家再仔细读读课文,文中的“商人”是不是这样的人,从而让学生回到正确的处理问题上来,回到对文本的深入探究中来,从而实现情感熏陶与知识技能培养有机结合,以此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之目的。

2、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在大熊猫的故乡》的教学片段:

师:作为有志于大熊猫保护的我们,能不能为“大熊猫栖息地申遗”做一些我们能做的事情呢?比如设计申遗主题词或策划一个保护大熊猫的宣传广告。屏幕出示:用一两句话来表达申遗美好愿望或设计一则保护大熊猫的公益广告。

师:有困难吗?老师举个例子。比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主题就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再比如,中央电视台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是这样的:“如果人类再不节约用水,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这项任务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现在开始。(几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反馈。)

生:我写了三条:第一条:保护大熊猫,别让大熊猫成为灭绝动物。第二条,保护大自然,让大熊猫快乐地生活。第三条是,别让“活化石”成为博物馆的标本。

师:哇,太棒了,一下子就来了个高产作家!(笑)

生: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熊猫走了,没有再回的时候。

师:哈哈,当代朱自清!(笑,掌声)

生:保护大熊猫,为中国添一份荣耀!

师:掷地有声!(掌声)

生:等到大熊猫灭绝的时候,你的记忆里是否还有它的模样?

师:诗一般的语言。

生:茂密箭竹,绵绵白云,清清泉水,可爱熊猫……

师:一幅画!一首诗!当代小诗人。

生:老师,我还有一条。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成功成为新的遗憾。

师:成功?这个怎么说?我帮你改一下好吗?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

生: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掌声)

生:老师,我这个是一幅画,大熊猫妈妈对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吃早餐!”(笑,掌声)

师:哈哈,真好!老师忽然觉得这是个绝妙的广告创意。广告画面是:大熊猫妈妈对着小溪对面竹林里的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喝早茶!(笑)然后响起背景音乐:(教师用新近流行的网络歌曲《两只蝴蝶》的旋律唱道)亲爱的,你慢慢来,穿过竹林来喝小溪水……(全场笑声,掌声,气氛热烈)

试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答:“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这一理论在这一课堂评价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就要对每个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希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观。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关怀,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聪明人,体现出评价是为了孩子发展的理念。但也有个别处引导得不够巧妙。

3、以下是两位教师用“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

设计一:(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指名交流。

设计二:(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小组长组织交流各人的句子,选出最佳句子;(4)小组内修改、练说最佳句子,准备参加班级交流;(5)各小组汇报交流,评出最佳句子。

试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

答:设计一是典型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师生间单一的信息交互形式,而设计二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方式,后者较前者无疑是一种进步。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全员参与,个个兴趣盎然,通过说、改、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交往,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采用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发挥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学生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语文中的合作学习作为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平台,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4、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分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传统的习作教学强调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学生往往会抄袭作文、背诵作文,乃至是胡编滥造,使得习作缺少学生真实的体验。而该老师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投入现实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不仅激发了学生习作的愿望,唤起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能力,养成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善于思考、大胆创新的良好习惯。

第四篇:《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2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考试大纲

一、填空题

1、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2、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简笔画、演示、电教媒体。

4、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5、《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6、《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的表达。

7、《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结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0、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独特而有差异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人文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二、基本概念

1、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1、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它可以分为: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人本语文课程资源、动态语文课程资源。

2、“三维目标”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分解式目标

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标题。

三、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

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

(一)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汉字见面。

(二)复现生字的途径和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在语境中复现生字的特点,让学生多读多看多悟;

(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创造更多复现机会;

(3)重视课外活动引导,在生活的大语言环境中复现生字。

3、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4、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

⑴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①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②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

③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①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

②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好安排,做好引导。

③课内的“扩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

5、课程资源按获取途径分,有哪些种类?

课程资源按获取途径分,可以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资源。校内资源主要指本校教师、学生以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是指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资源是指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6、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又如: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

四、观点论述。

1、试述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答:首先,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基本的语言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所谓自动化,就是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活动,而长时工作记忆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对有关材料非常熟练。熟练语言材料和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

第三,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要掌握这些东西,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记得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

2、有观点认为,《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文知识的教学,这意味着语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知识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你怎么认为?

答:《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中的要素就包括语文知识。《新课标》中是这样表述的:“„„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一表述至少提供了三个信息:一是仍然要学习语言知识,但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要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能力和接受程度,要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要随文学习,而不是概念的演绎;二是“不求系统和完整”,也就是不要把大学生中文系要学的汉语的系统知识全都下放到中小学,而是要根据需要适当教学;三是以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小学语文学习是以语言运用主的,而不是以语言运用规律的研究为主的,因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必须重视语言环境。

新课程改革也好,传统教学也好,从来没有否定过语文知识的教学,淡化语文知识的教学,只不过是从中小学语文学习的实际出发,不再像过去那样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而不是意味着语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教学是可有可无的。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常用标点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

3、语文素养就是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答: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4、有教师认为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没有区别。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合作学习不等于简单的把学习者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如果在一个小组中,学习者坐在一起,做他们各自的作业,并且他们之间可以进行自由的交谈,这种学习并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如果一个小组被分配了某项任务,然而只有一个学习者把所有的工作完成了,而其他人却在游玩,这种学习也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因为一个合作性的小组意味着每一个成员都有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小组形式的学习必须基本一定的条件才能称其为合作学习。

第五篇: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观点论述与教学设计)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 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2、试述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首先,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基本的语言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所谓自动化,就是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活动,而长时工作记忆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对有关材料非常熟练。熟练语言材料和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第三,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要掌握这些东西,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记得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

3、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探究学习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的,但不能拒此否定接受学习,因为接受学习包括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如果是主动接受还是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比如某些生字的读写,某些词的意思就需要接受性学习。

4、你认为在拼音教学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1)优化教学环境,教师要注意随教材内容的变化不断更换教室内的拼音乐园(如板报、墙报、拼音角等)内容。(2)借助游戏活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注意把游戏引入教学实践,寓教于乐,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借助图画等媒体,汉语拼音教材中的插图直观形象富有童趣,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图弄明白字母的音和形。(4)在动手实践中巩固,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动手摆一摆,捏一捏等实践活动。(5)开放教学时空,汉语拼音教学应拓展教学时空,针对本地方言的特点,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在儿童言语交际的实践过程中,有计划的进行正面教育。

7、《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谈谈自己的看法。少指导是必然的,不指导是不可能的。《课标》提倡学生自由表达,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但并不是不指导。作为教师,既要上顾课标,下思学情,利用教材,开发资源,沟通生活,激发想象,鼓励创新,给学生的习作创设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把习作引向其他学科的学习,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生活,引向广袤的想象空间,鼓励“童话化”、个性化习作,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自由习作,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8、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与能力”不重要了。请问你是怎么看待的?

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关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

9、你认为“生命课堂”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教师——教材——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影响着对学习对象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全迸发出一些充满生命灵动的想法。在教师的预设和学生的生成之间产生冲突时,教师应及时判断生成信息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的价值,适时调整预设,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因此,我认为“生命课堂”有下列具体表现: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

10、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事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为了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多元感悟,许多课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想方设法引出学生的各种不同的答案,不管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只要与众不同,教师就给予表扬,甚至称之为“有创意”,结果引起了学生的误解。于是学生绞尽脑汁说出一些“标新立异”的答案,以博得老师的赞赏。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端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应该明确,这里追求的并不是违背文本和社会价值观的个性阅读。当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文本和社会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如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学生有“我敬佩白骨精” 的个性化解读,这其实已经背离了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及时引导:白骨精费尽心机想达到什么目的?她的出发点是什么?稍一点拨,学生就会发现白骨精的出发点是残害别人,越会动脑筋想办法,害人就越深,所以不值得我们敬佩、学习。有了这样的提醒,学生们就不会造成价值观的混乱了。对于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对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16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一线的许多老师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比较模糊,总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行了。其实这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误区。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对于小学语文课程,其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很多,可以开发的素材丰富多彩。如:语文教材、学校图书室、实践基地、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士,语文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师生的生活经验,校园课间文化等。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资源的开发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

17、城市学校中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一定比农村学校多。这样书对吗?为什么? 这种说法不对。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它可分为三大板块:一是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二是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三是动态语文课程资源。从中可以知道: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它并没有城市与农村之分。并不是说农村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网络设备,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就一定比城市学校少。我们语文是无处不在的,语文课程资源也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广大小学语文老师具备一定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技能,树立正确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观,具有细致的观察能力,深入的挖掘能力和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力,并投入到这充满热情与创新的工作中,一定能收获与城市老师同样多的语文课程资源。

18、有人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语文书上的内容就能把语文学好,教师不必花时间与精力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答:不赞同。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而这种内涵与精神的传承,仅依靠教材和课堂是不够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正因为这样而显得特别重要。课程改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提高素质、实现创造性的跨越平台。作为第一线的课堂实施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课程资源观,积极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和所有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样,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完成。只要我们是有心人,只要愿意不懈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不断收获精彩。

19、有观点认为,《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文知识的教学,这就意味着语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知识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你怎么认为?

《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中的要素就包括语文知识。《新课标》中是这样表述的:“„„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一表述至少提供了三个信息:一是仍然要学习语言知识,但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要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能力和接受程度,要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要随文学习,而不是概念的演绎;二是“不求系统和完整”,也就是不要把大学生中文系要学的汉语的系统知识全都下放到中小学,而是要根据需要适当教学;三是以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小学语文学习是以语言运用主的,而不是以语言运用规律的研究为主的,因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必须重视语言环境。新课程改革也好,传统教学也好,从来没有否定过语文知识的教学,淡化语文知识的教学,只不过是从中小学语文学习的实际出发,不再像过去那样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而不是意味着语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教学是可有可无的。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常用标点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仅供参考)

20、你认为目前语文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转变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在学习态度、情感与学习兴趣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课程推进中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观。然而目前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为体现“自主”而放任自流,教师对于学生的感知或是听之任之,或是蜻蜓点水,或都予以肯定,缺乏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和在感情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有时自主学习又华而不实,我们看到的自主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种虚假的自主,学生在活动中没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没有更多的时间实践,每次只是匆匆而过,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了信息的多向交流,拓展了获取知识、能力、情感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还创设了自由、平等、活动的空间,解放了学生的个性,树立了进取精神。但目前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合作中优生唱独角戏,学生之间没有互动合作;合作时间没有保证,学生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就结束了。教师对采用合作学习过于随便;合作学习没有明确分工,不能提高学生合作技能等。

3、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带领学生走上了新的学习旅程。但许多教师对探究学习是雾里看花,教学中安排的探究环节设计往往脱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甚至离开教材与学生进行空对空的交流。有时的探究活动是教师信手拈来,不能引导学生提炼有价值的问题,过于随意,或是探究的问题过于分散,在交流中产生各自为阵的局面,这些都不能实现应有的探究效果。

4、体验学习“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实施建议”中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可是在我们看到的体验过程中,更多的是教师因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忽视了文本内容中有价值的东西。(仅供参考)

21、“‘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写教学纪律就可以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因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因此这是一种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观。当然,“自主”并不是指那些无节制地沉湎与学业以外的活动,放任自流的行动方式,不是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谁也管不着的“天马行空”式的学习态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在缺乏有效支持和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履行这种方法。所以如果教师在组织自主学习时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一味地对学生放任自流,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支持性的参与对学生来说更有意义。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决定了“自主学习”效率的高低。教师除了要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串联教学环节、维持课堂纪律,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教师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包括:(1)组织:组织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2)教学:教师应提供学习目标或方法上的建议,帮助学生训练技能、提供反馈,解释学习中的理论概念。(3)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向更独立、更高层次的学习方式的过渡。总之,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站位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仅供参考)

教学设计

1、请为拼音“zc s”教学写一个教学设计片断。

(出示小朋友、小刺猬、蚕宝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中来了3 位客人,他们是冬冬、小刺猬和蚕宝宝,他们来和我们一块儿学习,我们欢迎不欢迎?

(三)教学声母z c s的读音和字形。

(1)看图说话引出z: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 “字”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z”.教学z的发音。示范发音。注意发音时牙齿不能舌尖咬住。顺口溜记形:冬冬写字z z z,像个2字z z z。

(2)看图说话引出c:图上画着什么?刺猬的“刺”字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c”.教学c的发音。示范发音z和c,说说有什么不同?(z要用力,要送气。)

顺口溜记形:小小刺猬c c c,半个圆圈c c c。

(3)看图说话引出s:图上画着什么?

吐丝的“丝”字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s”,教学s的发音。(教师领读,学生模仿。)

顺口溜记形:蚕儿吐丝s s s,半个8字s s s。

2、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

1、我们来认识一对好朋友,谁见过他们?在哪里见过?

2、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出示读音)同桌互相叫一叫,看谁更能干。

3、看他们的样子,觉得怎么样?(长得很像)哪里像?哪里又不像呢?想个好办法记住他们,不会认错。(左下一个工,右下一个口)

4、他们各自还有哪些好朋友呢?(左边、左手、右耳、右面„„)

5、游戏:我点,我点,我点点点。

3、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语交际的片断。本文的宗旨是让学生体会到做人的真谛——诚实。我结合课文设计了以下交流点:

1、雄日的花种不开花时他是怎么做的?

2、看见别人都捧着开满鲜花的花盆,雄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当国王询问雄日时,雄日是怎么回答的?

4、国王为什么选雄日当继承人?先是小组内讨论,并分角色表演,作到人人参与。通过讨论知道做人要真诚。然后以雄日成了国王后是怎样治理国家的为主问题,描述一些雄日当国王期间国内发生的不好现象,请同学们个抒己见说说雄日是怎么处理的?是怎么教育那些不诚实的人的?在百姓的眼里雄日是一个怎样的国王?你们喜欢这样的国王吗?为什么?学生自然是说他公平、真诚。那么你是个诚实的孩子吗?能把你做的诚实的事跟大家谈一谈吗?在坐其余学生可对他所说的发表评论。最后让学生知道美不一定就是好,空不一定就是不好。并送给同学们两句陶行知老爷爷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铭记做人的真谛——诚实。

4、《一夜的工作》一课中对于“极其简单”一次的品悟,你可以如何设计? 师:(巡视)同学们,请自读课文若有让你为之一颤的文字,请在句子上做些记号。找出来还不够,你得细细地品,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光在心里品还不够,还得在书上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用一个词一句话都行。

师(巡视)那些令人感动的地方。你读着读着,你有一种冲动,你想大声的朗读,读你找到的、品过的句子。

(生自主读书3、4分钟)

师:停,总理的这一夜,读着读着,我们的心都为之一颤,是吗?请你读你的句子。

生1:“这是一座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

师:读着读着,你为什么为之一颤?

生1:因为„„简单

师:假如你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你想用哪个词?

生1:极其简单

师:请你再读,把 “极其简单”这种感受读出来。生读

师:好,齐读,体会体会“极其简单”的这四个字

生:(齐读)

师:“如此而已”,是的,你们知道这高大的宫殿的房子曾经是谁住过的地方?也可以猜猜。

生猜:(毛泽东、末代皇帝溥仪)师:你说得没错,这个人比溥仪更大。这是清朝摄政王载亨住过的房子,摄政王就是„„摄政王的宫殿,可能会有哪些陈设?

生说:(古董、无价之宝、西洋沙发、黄金美玉珍宝、奇花异草,山水盆景)师:这是„„曾经是那么昂贵的陈设,但是当这座高大的宫殿成为我们总理居住的房子,读下去——

生:(接读)“室内陈设极其简单„„”

师:岁月„„曾经有那样多的奇珍异宝、家具,如今成了总理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的总理!同志们,同学们,“极其简单”真的简单吗?

生:简单

师:对,陈设是简单,但对总理来说简单吗?不简单,不简单是什么?

师:你们知道,这高大的宫殿是谁住的吗?周总理是堂堂一个总理,他有„„的权利,有„„的权利。对于总理办公的地方,它应该有什么?

生说:(沙发、字画、文房四宝、很大的办公桌)、师:你觉得太小了,甚至堆不下更多的文件。对吗?

师:现在这座房子成了总理办公的地方,但室内——

(生接读:“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

师:”本来„„沙发、办公桌,„„总理本应该„„但现在——

(生接读:“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

师:你说极其简单,简单吗?

生:不简单

师:什么不简单?

生:周总理这个人

生:品质不简单

生:性格不简单

生:精神不简单

师:精神不简单吗!说得多好!当你读这句话时,„„

师:此时此刻,当你读这句话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你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这句子的?

生:敬佩

生:崇高

生:佩服

师:来,我们一起来带着这种心情读读句子。

(生齐读句子)

师:同学们,这样看似简单,又极其不简单的句子还有吗?

生:“花生米的颗数并不多,„„增加了份量”

师:你是怎么体会到极不简单?

生:总理吃夜宵就只吃几颗花生米„„

师:你又怎样看是极其不简单的?

师:喝这杯茶的是谁?吃花生米的是谁?他是怎样的情况吃这点东西?所以你体会到总理的不简单。

生:齐读

师:真好,是啊!总理的简朴的生活让我们感动。

5、请你设计一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案

请你任选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案,并根据此设计教学过程《新年心语》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教学内容: 设计制作一份新年贺卡并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教学目的:

1、在新年到来之际,尝试着给自己的亲友、老师或同学送上一份新年的祝福、感激或劝勉等。

2、在自主探究的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情感,感受人情之美,进一步体验人间真情。

3、培养美术、写话、电脑等综合运用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现有资源自主探究,培养搜集、处理资料,创造性地使用资源,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课前准备:美术课上制作完成“新年心语”贺年卡的封面。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同学们,2006年的元旦近在眼前,新的一年又将开始。同学们都希望通过做贺卡来表达大家对亲朋好友的新年祝愿,为了帮助大家实现这一心愿,我们进行了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并取名为“新年心语”。谁来说说什么是“心语”?(发自内心的、有真情实感的话)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设计制作贺卡封面;第二阶段是在贺卡上写心语、送贺卡。

二、欣赏贺卡封面上一节美术课上我们一起制作完成了贺卡的封面,先来欣赏一下!

三、撰写制作封面制作得都很好,但要使它成为一件精美的礼物送给别人,我们还需要在这上面写下满含真情祝愿的话语。怎么写呢?请看!

(一)初步感知“心语”。

1、出示范例。

2、阅读讨论。大家读一读,想一想:这是谁写的?写给谁的? 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写的? 都写了些什么? 逐一讨论问题,然后指名读。师:当新年的钟声快要敲响的时候,学生送来了新年的祝福,哎呀!我突然觉得一年来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我很高兴,因为学生懂事了,他们做了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大家看,这当中哪些句子特别感人,你想再读一读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感情。

3、今年哪些同学已经收到了贺卡?请到前面来,读一读,让我们一同分享你的快乐。(三人)(1)你收到贺卡时的心情是怎样的?(2)你打算怎么办呢?(送贺卡给对方)师:对!收到贺卡的同学就要及时祝福对方,我们应该互相祝福,彼此勉励,在交往中增进友谊,共同进步。(3)大家都想这样做吗?

(二)说心语。

1、谁来说说,你打算祝福谁? 为什么?

2、学生说“心语”,师生评议。

(三)写心语。人间最美好、最高尚的就是一个“情”字,亲情、友情、师生情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爱,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好,请大家把心中的话儿在草稿纸上写下来!

1、明确要求:(1)以书信的格式写;(2)写上真心的感激与祝愿。

2、学生开始写作、讨论,教师巡视。

3、老师选一“心语”输入电脑。

4、呈现评议、修改电脑中的“心语”,然后指导排版(横、纵)美化。

5、学生修改、誊写、美化。

四、展示评议后随机送卡祝贺展示贺卡——生读——师生评——送出

1、指名展示介绍自己的贺卡。

2、赠送贺卡,互相祝贺。(1)当众赠送。(引导进行口语交际、礼仪教育)哪些人的贺卡是送给本班同学的?把你的同学请到前面来。明确送贺卡的要求。有礼貌;态度大方;说清楚。(2)个别赠送。同学们的贺卡五彩缤纷,祝福的话语也各不相同,大家送去的是心里话,是友情,是爱心。就在这一声声的祝贺中,同学之间增进了友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和谐,更加美好。(3)回家赠送。(4)邮寄。(5)发电子邮件。老师这儿还有一份电子贺卡,但怎样赠送出去呢?

六、总结延展新年到来之际,我们做贺卡、送贺卡,初步体验人际交往的乐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10、北京将在2008年奥运会,请你以《奥运—北京》为主题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片断。

活动过程设计

(一)、介绍活动目的,简要了解活动的过程安排由教师向学生介绍这次活动的目的:北京成功申办2008 年奥运会,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都感到骄傲和自豪。同学们一定都想知道更多的知识,并且把自己获得的有关知识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就做一次小编辑,我们分组完成一份小报(图文混排),并且将自己的成果放到因特网上与别人共享。让世人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二)、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完成的小报,让学生了解活动的目标。

1、学生观看教师的作品。

2、共同讨论分析教师范例的特点。教师范例的主题是什么?文章内容是否与主题有关?整个小报采用了怎样的布局样式?图片是否符合主题思想?„„

(三)、将学生分组,(四)、资料汇总、分析,初步制作 1、了解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到多少“北京奥运”的文字知识和图片。以此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A、你知道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的三个理念是什么?(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B、你知道北京申奥宣传口号是什么?(新北京新奥运)C、你知道北京申办奥运会徽的含义吗?(申办会徽由奥运五环色构成,形似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的“中国结”,又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图案如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象征世界人民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D、奥运会的运动项目有哪些?(田径、赛艇、棒球、自行车、游泳、拳击、排球„„)E、你还知道了北京奥运的哪些常识?

2、请学生说说:你对“北京奥运”的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奥运历史、中国历届金牌数、吉祥物、会徽、火炬、奥运建筑、绿色奥运„„)

3、有关“北京奥运”的知流,确立主题。

4、根据各自确立的主题,采用筛选法,保留最能表达主题思想的文字资料及图片。

5、将各小组的其它资料共享,使其他小组能从别人的资料库中获取有用的资源。

6、有些文字资料,内容较长,而我们小报的版面有限,所以请同学进行分析概括,精选出最主要的内容备用。

7、各组各自分工,设计小报版面样式、色彩搭配、内容剪辑,图片插入(须考虑图片是否切合主题、插入的地方、大小„„)

8、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完成小报的文稿编辑工作。

11、请为下面这段话设计一份教学方案:长城气魄雄伟。它像„„

教学目标: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2、指导学生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读懂句子,理解内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教学过程: 1.、看长城风光片。思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听教师朗读,思考:你在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3、学生自学。

4、找学习伙伴交流:可交流自学情况,可朗读体现自己的感悟

5、全班交流。重点句举例:

6、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1)、学生谈自己对长城雄伟气魄的感悟和理解。(2)、谈“巨龙”这一比喻运用的巧妙。(3)、朗读体会。(个人——集体),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情况。)

7、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该怎样来读这一句话?(2)、两组交流:谈自己的处理——现场朗读。(3)、学生评价同学、教师的朗读,加深对句子中蕴涵的感情的理解。(4)、全体有感情地朗读。8、随音乐朗诵课文,表现长城的气魄雄伟。视觉认识:长城气魄雄伟

1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请结合某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一处口语交际的案例。设计提示: ⑴、抓导入环节进行口语交际,激发兴趣,鼓励探究。⑵、抓重点字词进„„

答:《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呢?生:我和家人在一块儿吃年夜饭。生:我和哥哥在放美丽的烟花,满天的烟花可漂亮了。生:我们一家人穿着新衣服到广场玩,那儿的喷泉变化可多了。师:同学们的大年夜过得多么幸福!可是你们知道吗,在遥远的丹麦有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却光着头、赤着脚去卖火柴。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师:读了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生:我觉得小女孩很可怜,我很同情她。生: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对比小女孩的生活真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啊。生:我很气愤,究竟是谁让小女孩受这么多的苦啊。师:(出示挂图)是啊,卖火柴的小女孩好可怜!同学们看图说说小女孩怎么可怜了。生:小女孩身上只穿了一件破衣服,披着条旧围巾,我觉得她可怜。生:我觉得小女孩可怜在大雪天还光着头赤着脚在走路。生:小女孩都抱成一团了,雪花还无情地落在她身上,能不可怜吗?师:你们说小女孩这个时候冷吗?请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说说。

(三)总结全文,思想升华:师:同学们,小女孩这样可怜,让我们伸出友谊之手去帮助她,怎么样?心动不如行动,你会怎样帮助她呢?生:我会认小女孩做妹妹,给她吃好穿暖,还让她像个小公主一样温暖快乐。生:我会给她介绍好多朋友,让她不再孤单„„ 生:我会把她带到这儿,让她和我们一起学习、游戏。师:可惜,你们的爱心小女孩是无法感受到的,因为她生活在一个冷漠的世界里。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努力吧!

1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设计一则教学案例。

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上的这只小鸭子是怎样的?指名学生说,教师随机板演重点词语。请同学们从书上划出描写丑小鸭外貌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背诵书上的句子。教师课件展示白天鹅展翅飞翔录像,请同学们说说白天鹅是怎样的?指名学生说,教师随机板演重点词语。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划出课文中描写白天鹅外貌的句子。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同是描写白天鹅,书上写的和同学们说的有什么不同?背诵描写白天鹅外貌的有关句子。总结写作方法。

(三)教师课件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如:大象、狮子、白兔、松鼠、金鱼等,学生可任选其中一种动物进行练笔,也可以写自己喜爱的其他小动物或某一物体。交流习作片段,评议。点评:这案例,是对如何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的探索。他在教学中都体现了一个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运用。

一、把时间还给学生。《丑小鸭》主要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为学生提供说的内容,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教给学生说的方法。

二、把课堂融入生活。《丑小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写作方法,为学生提供各种熟悉的动物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三、让个性得到张扬。教师十分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使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一个舞台。《丑小鸭》老师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但并不局限于此,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的天地。`

14、写一个汉语拼音教学与说话教学、识字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片段。《ai ei ui》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准确拼读声母与ai ei ui组成的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2、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二、教学重难点:

声母与ai ei ui组成的拼读与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一、复习拼音。

1、同学们,谁还认识这些拼音娃娃?(教师指名学生读韵母“ai ei ui ”)

2、这些拼音娃娃和声母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新的音节,你们能读出来吗?(指名学生读音节:chui zai pei mei dai。)

二、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女孩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读“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

2、小女孩说话的时候,小白兔也敢来了。你们喜欢小白兔吗?为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谈论小白兔——有从外形上说的,有从习性上说的,有借助童话说的。)

三、学习儿歌。

1、教师教读儿歌。

2、让学生说说儿歌中的小白兔怎么样?

3、认识生字。

(1)指名学生读音节

(2)自主识字,相互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是怎么认识的?(有的说是从广告上学的;有的说是爸爸教的;有的说通过拼读认识的;有的说是同桌告诉的;有的说这个字是某个人的名字„„学生回答时,还让学生给生字找个朋友,组成词语)

4、课堂间休。(当学生汇报“在”的时候,要学生用“在”说一句话。学生说“春天在哪里?”教师顺势要学生唱《春天在哪里》。教师和学生边唱边跳。)

5、读儿歌。

(1)教师领读。(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教师引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3)小组轮读

(4)指名学生读

(5)学生加动作读

(6)学生表演读

(7)教师与学生合作着表演读

(8)师生同唱“小兔乖乖”

四、巩固生字。

1、教师创设问题:“小白兔和你们比谁最聪明呀?下面你们和小白兔比一比,记一记课文下面的生字吧!”

2、开火车游戏。(学生读生字卡片

15、请设计一个随文识字的教学片段。例: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三册《风》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的片段:

1、师:你想读读《风》这首小诗吗?那就看看大屏幕(出示投影片——古诗《风》),自己小声地读读吧。边读边找出不认识的字。

2、生自由读诗。

3、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4、师:说说吧,你用了什么方法,认识了哪些字?并且领同学们读一读。

5、学生全班交流。

6、师:还想再读读你新认识的字吗?(出示投影片——单独列出的生字)这一遍你想怎么读呢?

7、交流

8、师:这些字我们都认会了,那我们就小组合作着读读这些字吧。请各小组的一号小组长起立。你们打算用什么样的方法组织小组同学读一读呢?预设: 生1:我们想用抢答的方法,我拿出一张字卡让他们读,看谁读得最快。生2:我想让他们齐读,这样每个人都读得到。生3:我觉得拿出一张字卡,让每个人都读一遍这个方法最好。„„

9、师:你们的方法可真不少,那就赶快行动吧。比比哪个组长最负责任,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读。小组合作识字。

10、师:你们看,这些字宝宝在和我们做游戏呢。它们淘气地躲在小动物的身后,你能根据它露出来的那部分猜一猜,这是课文中的哪个字吗?(出示生字卡片,猜字游戏)

11、师:和我们做过游戏,这些字宝宝被风吹回到了我们的小诗中,现在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自己先读一读。

12、指名读,其他同学做听众并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为字音是否准确。

13、师:刚才,孩子们学得真认真。我想奖励同学们一份特别珍贵的礼物,那就是宝贵的一分钟,在这一分钟里,请大家闭上眼睛,想想当风吹起来的时候,我们周围的景物是怎么变化的?

下载《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试题与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1、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回答(一):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探究学习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的,但 不能拒此否定接......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1)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答案 一、填空题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第一章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解读 “理念”一词,近年被广泛使用,其意思与"观念"基本相同。有人认为"理念"比观念新,新在"理念"表达出一种愿望......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库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参考答案(一至三大题)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 、......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一、概念题 1、语文课程资源 2、分解式目标 3、探究学习4、“三维目标” 二、简答题 1......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五篇模版)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第一次统考复习资料 ☆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库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库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 2、自主合作探究 3、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