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类专业项目化课程理实一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时间:2019-05-12 21:1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子类专业项目化课程理实一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子类专业项目化课程理实一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篇:电子类专业项目化课程理实一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电子类专业项目化课程理实一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摘要:阐述了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的涵义和课程模式的重要性,并以具体的项目课程开发为例,讲述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思路,项目化课程教学微观设计的过程,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资源建设,理实一体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模式创新以及教学效果分析。设计了一套既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技能形成规律,又能满足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项目化课程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为其他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项目化课程;理实一体;电子类专业;教学设计

一、引 言

项目化课程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载体、典型工作任务为单位,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课程模式[1]。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是指以理论知识“必须够用”为原则,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培养目标,以技能训练为核心,将理论、实验及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确定技能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内容,按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教学功能项目(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模式[2-3]。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项目化课程开发模式与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使高职课程的教学效果焕然一新。项目化课程的开发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正得到国内职业院校的广泛应用。

我国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的课程模式基本上发生了四个阶段的变化:“理论课模式”、“理论课+实验课模式”、“理论课+实践课模式”和“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式”[4]。本文以电子类专业必须开设的《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讲述项目化课程理实一体教学设计、理实一体教学实施过程以及教学效果分析。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典型产品为载体,合理优化理实一体的项目化教学设计

1.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的总体设计

由于项目化课程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作为载体,师生共同完成一个个典型工作任务使学生达到掌握技术知识、职业技能并养成职业素养的教学活动,因此在设计理实一体化项目式课程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时要参考一定的设计思路和原则。

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以真实或仿真的产品为载体,以具有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理实一体学训室为平台,将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项目)作为课程的主体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师生共同完成一个个任务(项目),实现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的教学设计原则:(1)教学项目的选取立足职业岗位的原则,把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作为项目的选取内容,并在教学中融入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2)教学设计突出技能训练为主的原则,围绕技能训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和进度;(3)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理论难度依照“必须够用”原则;(4)项目的选取以具有可操作性、易于实现、便于评价为原则。由于电子类专业课程相对比较抽象、难懂,因此项目的选取在整体上按着课程内容的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知识与技能点的安排以递进、并列等关系选取内容。

2.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所有教学资源中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师对该任务单元教学的具体谋划和设计,教学设计的内容应包括任务名称、学时、教学场所、指导教师、教学设备和仪器、教学方法、客户任务描述和教学过程设计[4]。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的教学设计需要分为宏观设计与微观设计,宏观上需要从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入手,按岗位能力的培养要求,将相似的技能归纳为一门课程,然后根据需要达到的技能确定项目数量和任务内容。以电子类专业必须开设的《单片机应用技术》(C语言版)课程为例,课程所含有的具体项目如表1所示。

课程的微观设计主要指课程的教学设计,往往是针对一次教学活动的设计,通过合理的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规划,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知识与技能的成功传授,它包含教学场所的要求与配置、教学教案与电子文档、教学过程的具体设计步骤等的准备等。以《单片机应用技术》(C语言版)课程《项目4按键识别与抢答器的设计》为例,在设计该项目课程的教学过程时,需要设计的微观内容有:教学任务分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职业素养),教学过程设计(任务提出、任务分析),技术知识储备,任务扩展,项目总结(汇报);教学过程可分为:任务的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总结四部分或者按照“项目教学法”的六个步骤进行: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

3.项目化课程理实一体学训室的建设

理实一体项目教学的实施离不开理实一体学训室的支持,教学场所的设计应考虑学生工作岗位的模拟环境,尽量保持一致,同时结合教学过程的顺利实现与执行,如图1所示。学训室分为五个区域:教师工作区主要是项目教学时教师布置项目任务,指导工作任务的实施,设置多媒体投影、触摸屏大屏幕电视、黑板等设施;学生工作区是学生完成学习、工作项目(任务)的主要区域,对于电子类专业的大部分课程,需要制作产品,工作台配置仪表仪器、联网电脑等;师生讨论区是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分析任务,确定方案等活动,有时还可以是理论教学的合适场所;仪器仪表区和参考书籍区是为学生提供教学工作过程所需工作设备、参考资料而准备的必需设备资料。

图1 理实一体学训室布置图

三、以工作任务驱动为中心、行动导向为方法,精心组织理实一体的项目化课程教学

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教学过程是指教师在充分考虑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能力发展放在首位,并遵循“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原则,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中,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结合工程实际,以典型性、实用性、综合性为指导,精选、划分、设计工作项目的教学活动[5-6]。项目化课程教学通常采用分组学习,合作协同完成工作任务的形式开展教学。

1.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教学的准备

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的教学准备有以下部分:(1)以工作任务驱动为手段,明确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2)明确项目(任务)的教学策略、教学媒体、课时分配、教学评价方式等;(3)分解项目,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任务,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根据工程实际,以典型性、实用性、综合性为准则划分学习任务;(4)精心准备教学课件、教案、素材、软硬件等教学资料;(5)以行动导向为核心,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程序。

2.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教学的实施

项目化课程理实一体教学过程可分为:任务的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总结与扩展训练四部分进行。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本课程是一门程序编辑与硬件设计结合紧密、理论与实践动手要求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应采用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如该课程“项目3显示接口与广告灯的设计”的教学,教学过程如表2所示。

任务提出主要是分析本项目的主要任务和扩展任务,教师可以展示完成后的产品实物或者仿真效果;任务分析主要以教师分析为主,引导学生了解项目任务的大概情况;任务的实施,教师分析整个任务的硬件电路设计、程序编程的思路和设计的C51知识点,这一步骤可以放到师生讨论和知识传授里进行;任务总结主要是学生设计和制作具体的产品或者仿真电路,师生共同评价任务成果;任务扩展主要是在前一个任务的基础上扩展更多任务,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

3.以作品考核为主、实施差异化的教学评价

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团队合作完成项目任务的课程模式,学生以团队协作和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是在任务驱动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因此,教学评价坚持以作品考核为主、以过程考核为重点,并结合学生个体的差异,实施差异化、职业技能纵向成长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价,坚持弱化传统的理论考试,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形式。

具体评价方式为项目成绩为70%,期末考核30%(也可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调整)。平时项目成绩分配到各个项目中,每一个项目按照百分制的计分方式,在一个项目内分为作品成绩、平时成绩、团队内互评成绩,并以相应的百分比分配,最后将各个项目折算到总成绩中。

根据职业教育的学生具体情况和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给予学生一定的成长空间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项目评价时,注重差异化和纵向成长评价结合的方式考核,在具体项目考核中,给分需要根据学生的成长情况和成长空间,适当分配一些奖励分,如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设立一些激励分数,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在理论考试中,设立一些根据难易不同分配不同等级分值的试题,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完成不同的测试。

四、结 语

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是在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工作岗位,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教理念和行动导向课程开发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通过选择真实的或者接近企业真实环境的项目,并分解为若干任务(模块)进行教学实践。项目化课程的开发与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破解了电子、电气、机电、光伏发电等工科电类课程理论性及实践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在掌握必须够用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职业素养、社会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曾小波,田拥军,葛庆.高职“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课

程项目化改革的实践探索[J].职教通讯,2013,(24).[2] 吴映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关于理实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交通职业教育,2006,(6).[3] 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微观设计研究[J].职

教通讯,2011,(10).[4] 申荣卫,台晓虹.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

理实一体化教学微观课堂设计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

术教育,2013,(32).[5] 侯秀丽.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高职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J].素质教育,2011,(6).[6] 曾小波,葛庆,田拥军.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电子类

专业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4,(1).

第二篇:《治安案件查处》课程项目化教学要素与设计研究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新大洲大道280号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公安司法系 甘勇 ***

《治安案件查处》课程项目化教学要素与设计研究

甘勇①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海南 海口,571100)

摘要:《治安案件查处》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以项目化教学模式完善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能力训练项目设计是项目训练的前提。为此,必须在进行项目化教学要素基本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治安案件查处》课程项目化设计和改造。

关键词:治安案件查处;项目化;要素;项目设计

《治安案件查处》是公安院校治安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公安专业强调“教、学、练、战”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改革中,往往也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如何完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和优化集能力、知识、技能为一体的训练项目,对治安管理专业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具有典型示范价值。

一、当前《治安案件查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教学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实际工作需要展开,这就要求课程实践教学尽可能贴近一线实战,在高度仿真的“工作情境”中进行。《治安案件查处》课程实训项目的选择只能源于治安部门案件查处的实际工作任务,以培养治安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治安案件办理的基本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实施《治安案件查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中问题突出。

(一)教师实战经验缺乏,项目设计能力不足。人是项目实施的决定性因素,而只有办案能手,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办案能手”。从事《治安案件查处》教学 ①作者简介:甘勇(1972—),男,河南信阳人,海南政法职业学院讲师,从事刑法学及治安学方面研究 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亲自办理治安案件的经验,这是《治安案件查处》课程教师的基本要求。目前,从事《治安案件查处》课程教学的教师多是从校门到校门,只有少数来自一线实战部门。虽然大多数院校会安排教师定期调研,参加实务部门挂职锻炼,但由于各种原因,未必能够全程和深度地参与治安案件办理,接触的案件类型及参与的办案环节往往也非常有限。这些很容易导致课程教学内容与实践的具体情况脱节,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反映在课程的项目化改革上,则往往表现为对岗位工作任务吃的不透,找的不准,从而使项目设计脱离实际,培养的也并非查处治安案件真正需要的能力,即使能设计出比较符合岗位任务要求的实训项目,但项目实施能力比如项目质量控制能力也是一个短板。

由于已经认识到校内专任教师缺乏实战经验的现实,有些院校也尝试从实务部门聘请干警担任课程兼职教师,但由于体制机制问题,除个别公安院校外,真正能在工作之余到院校授课的未必是真正的一线办案能手。加之这些兼职教师往往缺乏基本的教学组织能力,实训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项目实训条件明显不足。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尽管一些院校也建设了一定数量的治安管理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除了更多发挥毕业顶岗实习点的作用,校外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并不高,这决定了其与课程实训的关联度不高。治安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场所建设中比较典型的应该就是所谓模拟派出所的建设,但一般表现为空间不大,设施不够齐全,仿真度也不高,基本属于一个静态场所的摆设,只有个别公安院校进行了模拟街区、模拟银行等的设计,可以看作模拟派出所的延伸。再如公安工作信息化在模拟派出所建设中如何进行体现就是一个问题,由于校园环境的相对封闭,在公安机关大力推行网上办理治安案件的情况下,很多院校治安案件查处的模拟实训仍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严重脱离公安工作实际,也影响能力训练项目实训效果。

(三)项目考核设计不够科学。项目(方案)设计是项目实施的前提和基本要素,如何进行项目考核即项目质量控制是实训项目设计阶段就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与一些工科课程中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实训项目不同,《治安案件查

处》课程的实训项目一般只能由扮演不同角色的学生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很难对个体的学生在项目实施中的作用及体现的能力水平进行科学评判,所以以小组为评价对象就成为不得已的选择,很难说这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课程实训项目考核应以项目最终形成的物化成果(比如办案文书)为依据,这未免过于理想化。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在《治安案件查处》课程项目实训过程中的表现与所谓项目物化成果之间未必具有一致性。原因之一就是实训过程必须通过多人良好协作才能实现,而所谓物化成果(比如办案文书)则可以由个别学生“独立”完成,体现的其实只是个别学生文书制作的能力而已。实训考核占比不断加大是职教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对于承载着“教、学、练、战”一体化改革要求的《治安案件查处》课程来说,考核设计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

二、《治安案件查处》课程项目化教学要素对课程设计的影响

毋庸置疑,只有在我们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改造和设计时,才存在所谓的项目化教学要素对课程设计影响的问题。什么是项目化教学要素呢?无论是真实的(如实习岗位教学)还是高度仿真的项目教学,无不表现为一定数量的人在一定时间运用一定的手段工具,按照一定的程序步骤完成一件承载着所谓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的具体事情,并形成一定的成果。《治安案件查处》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虚实结合的工作任务、经由任务选择的有组织的人、一定时间与空间构成的任务环境、完成任务的手段工具与程序,来源于实务部门的典型案例,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项目方案本身也是一个项目化教学要素。以工作任务为例,《治安案件查处》课程内容项目化改造的依据只能是公安机关治安案件查处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因为只有在分析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需要哪些能力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岗位核心能力,并据此确定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相应的实践教学方法。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基层科、所、队是治安案件调查处理的主要岗位,其工作内容包括治安案件受案、调查、取证、定性、量罚、执行、案卷管理等;治安案件查处工作程序包括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

听证程序。这又意味着在一个比较复杂的项目任务训练中,学生可能要模拟演练的角色相当多,包括公安局长、法制办审核人员、办案部门负责人、办案人员、当事人、证人、鉴定人等等。课程项目化教学要素既影响课程项目化设计的模式选择,也最终影响项目化课程的实施及效果。

三、《治安案件查处》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构想

(一)《治安案件查处》课程教学设计的模式选择

按照项目化教学的典型理论,课程项目化改造强调系统优化。而按照系统论的基本观点,系统优化也就是本质优化,即系统的各构成要素、环节均须优化,并在此建构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所以,课程项目化改造重在项目优化设计。其重点有二:一是课程整体教学项目化设计,二是课程单元教学项目化设计。课程整体教学模式属于更高层次的顶层设计问题,在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中,课程项目设计既涉及课程综合项目设计,也关注课程单项项目设计。前者,设计和选取一个或几个贯彻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以作为对学生进行所谓职业岗位综合能力训练的载体。后者则侧重对单项能力的训练。在课程项目化整体教学设计模式上,戴士宏教授总结了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课程整体设计模式。有所谓“贯穿项目+”的一体化模式,有所谓 “双线并行”以及“多项目串行”等几种比较典型的模式。那么,对于《治安案件查处》课程来说,什么样的项目化教学设计模式是最合适或者说比较合适的呢?笔者认为,所谓 “双线并行”模式本质上反映的是如何处理课内与课外的课程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关系问题,即如何通过所谓双线任务强化能力训练的问题,考虑到实训场所是否持续开放等因素,个人对课外任务训练部分的实施效果原则上持怀疑态度。而“穿项目+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精心设计一个全课程的贯穿项目,并将其分解为若干子任务。从上述治安案件查处岗位工作任务的复杂性分析,很难设计一个关于治安案件查处的贯穿项目。找到一个经由各种办案程序办理的治安案件案例也许不难,但考虑到项目化教学要素中最为重要的人这一要素并非机器,如何保持案例对于学生的新颖性和新鲜感是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否则,课程实训项目实施过程就会成为一个

了无趣味的办案程序展示过程。

(二)《治安案件查处》课程能力项目设计基本看法

1、《治安案件查处》课程能力训练项目原则上为课内完成项目

综上,笔者认为,对于《治安案件查处》课程来说,“多项目串行”的教学设计是不得已的选择。这种设计强调通过多个由浅入深的能力训练项目的反复操作与多次循环,不断巩固与强化学生的办案能力。之所以认为“多项目串行”的教学设计是不得已的选择,主要是对于最后的综合性能力训练项目,因为涉及的程序庞杂,除了要求学生主要在课外完成外,目前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其效果如何存疑。这也引申出另一个问题:《治安案件查处》课程课内完成的能力训练项目设计可以达到什么样的复杂程度,综合性训练项目的程序覆盖面及课时跨度怎样最为适宜。另外,即使按照“双线并行”的教学模式设计能力训练项目,笔者认为课外训练项目也只能作为课内项目的补充。

2、《治安案件查处》课程能力训练项目应依复杂程度按层次设计

如何判断能力训练项目的复杂程度?没有标准的答案。笔者认为只能从项目要素的复杂程度来判断。比如时间的跨度,空间是否转换,涉及的人员多少、程序类型等等。从层次上,比较稳妥的做法是将能力训练项目区分为单项能力项目、综合能力项目。也有学者认为在单项能力项目和综合能力项目之间还应设计单元能力项目,如治安案件调查取证单元,项目涵盖治安案件传唤、询问、检查、现场勘查、扣押、检查检测等调查方法的模拟实训、调查终结、法律文书的制作,入卷证据的收集、审查、运用,治安案件调查终结报告的制作等。所以,所谓单元能力项目也应属于综合能力项目。

3、《治安案件查处》课程能力训练项目设计时应考虑其过程与质量可控 《治安案件查处》课程项目化改造以治安部门办案任务为基本依据,治安部门办案质量如何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是否依法规范文明办案。为了避免当事人和群众对办案人员执法程序是否合法文明的质疑,执法记录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同样的道理,《治安案件查处》课程能力实训项目在设计时应考虑其训练

演示过程的可控性,能够再现,便于分析评估,并作为考核重要依据。所以模拟实训场所必须有实时录音录像设备,课外进行的补充项目也应要求学生自行录音录像。有学者主张以治安案件案卷评查为内容,设计“执法质量考评”综合实训项目,这无疑是合理的。但笔者认为不应过分看待案件案卷制作在单项能力项目评价中的作用,单纯以案卷评查作为质量考评依据,易使项目实训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戴士宏,《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2]戴士宏 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3] 张先福,治安案件查处>课程实践教学探讨,《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

[4] 刘轶,完善“治安案件查处”课程实训教学的思考,《教师》,2010(4)。

第三篇:基于项目化教学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改革与实施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改革与实施

摘 要:为适应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本文从项目化教学入手,介绍了《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与改革历程,探讨了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法,指出教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改革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建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认识建筑施工在建筑专业上的重要作用,正确处理建筑施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两者之间的关系,具备正确操作建筑设备并按照要求进行建筑施工处理等相关职业能力。

该课程依托项目化教学和我校国家级建筑实训基地进行改革。项目化教学是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它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和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并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

一、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课程体系开发

基于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开发首先要确定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然后进行教学设计,最后进行教学实施。《建筑施工技术》课程遵循浙江省建筑实训课程体系标准为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设置依据浙江省新课程改革以及我国建筑行业施工相关规范为行业发展与职业岗位要求,结合建筑企业需求,共同确定课程典型工作任务,以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工艺、掌握施工方案拟定等技能为核心,将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融于教学内容。在课程设计开发过程中,将工作过程中的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

(一)《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学习项目设计。该课程根据建筑生产实践和工作能力为突破口,建立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模块,重构建筑施工的学习情境,改革建筑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体系一改传统的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实验操作的教学方式,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每个学习任务都是以建筑施工工艺与技术应用为载体,以建筑施工职业活动为基础,以建筑实际工作任务重构课程内容,将建筑的知识、技能、素质训练融合于实际施工现场与施工过程当中。我们初步确定了以下学习项目有:

1、土方工程项目

2、桩基础工程项目

3、混凝土结构工程项目

4、预应力混凝土工程项目

5、砌体工程项目

6、脚手架工程项目

7、结构安装工程项目8防水工程项目

9、装饰工程项目等。

(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流程设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整个流程设计以项目化教学为要求,按教学准备、解释任务和方法、确定重点与提出问题、确定小组和工作时间、学生加工信息、学生展示工作结果、讨论与评价、保证工作结果的正确性八个阶段有序进行。

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课程教学的实施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校《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保持了教学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上述的八个教学环节全部都有,同时在给学生安排项目或者任务时,注意工作的全面性,工作成果明确,使教学过程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做到“六要”:要明确工作任务、要明确工作对象、要明确工作方法、要明确劳动组织、要明确工作进度,防止项目化教学流于形式。

1.《建筑施工技术》课程项目总体实施。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一共设计了九大学习项目,12个单元,每个项目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完整的学习(工作)单元。课程主要以建筑施工技术”在实际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应用为项目载体,项目设计的典型性既要有普遍应用的含义,又要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同时也要兼顾学生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建筑施工员、材料员等5大员证书)的要求,考虑学生毕业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我们构建了由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逐步递进实施教学。

2.《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以土方工程项目为例,课程实施的准备工作:(1)在上课前教师安排本次课程的主要任务,派发课程的工作任务单,阐述课程的基本要求。(2)向学生提出项目任务。该项目最终要求学生在8分钟内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模拟操作填土压实的实训要求。(3)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要符合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组4~5人,设小组长一名,协调本小组成员的学习和任务的完成,并对组员完成课程任务的情况给予初步的小组评价。(4)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实训材料事先准备好。

课程实施过程如下:(1)课程导入:教师首先向学生讲清楚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并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提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求教师要用贴切而精炼的语言、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已设计好的学习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完成教学任务创造条件。(2)尝试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先给出最简单的填土压实方法,在简单演示和实践操作后,即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教师适当指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注意观察,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入下一个环节。(3)提出问题:提问不是没有目的的,要事先精心设计,注意启发性和针对性。例如,教师此刻就可以提出“土方填土压实如果换种方法可以操作好吗?”等问题。(4)查阅并理解和记住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会阅读书本或查阅其他资料,获得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并理解和识记。(5)回归工作任务:让学生把所获得的知识与任务联系起来,在掌握了专业知识后,再对土方填土压实进行实践,看学生是否可以完成该项目任务。(6)成果展示与评估:该项目的成果完成后,先自评,然后小组推选最好的成果参加小组评价,最后班级评价。(7)延伸应用:作为项目化的教学成果,应尽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因此,应把项目工作的结果应用到实际工作实践中。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改变传统的“授学”为“导学”,提升建筑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

三、《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能力的应用

基于项目化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产品质量控制和安全的意识,对此我们进行了以下改革。

(一)注意课程能力的连续性与考证结合。《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有《建筑材料》、《建筑力学》等,在课程能力培养过程中,我们确保建筑类课程连续性,学好建筑施工技术以后,可以为后续课程的实训提供支撑。尤其是为学生考取“浙江省建筑类五大员”职业资格证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注意课程能力在建筑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按照教学计划,《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此时,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建筑施工技术技能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符合实际建筑行业的标准和规范。

(三)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思考。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项目化学习,实现教学与工作“零距离”对接,教师则通过项目化教学,改善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一个项目的结束,也就是下一个项目的起点,做好项目衔接,非常的重要。

四、结语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说明,项目的教学法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而且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改善建筑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伦超.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开发实践――以《公路施工技术》课程为例[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3):31-33.

第四篇:项目化教学实施情况总结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Android操作系统及应用开发》课程

项目化教学实施情况总结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纷纷崛起,并且有可能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使得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实际岗位需求。当前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就是课程教学改革,因此项目化教学的理念提出,可以说是促进高职课程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本课程在实行了一个学期的项目化教学实践之后,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在项目化教学实践中,我们所做的工作

1.精心设计项目

将基于岗位的人才培养体系中“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师”的岗位需求与素质要求进行剖析,提取训练技能点,设计项目,尽可能做到技能点和项目的融合性。本课程中设计了一个贯穿全课的大项目,在大项目中设计了四个分项目,在每个分项目中又设计若干子项目,通过子项目对学生进行基础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的训练,然后整合每个分项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最后综合这四个分项目,融会所学的东西,达到本课程的开设及训练目的。

2.项目化教法尝试

在学生完成一项确定的工作,他们需要计划并且完成工作。将传统的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 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学生是学习主体、是项目实施的主要执行者,根据项目教学的教法思路和教学设计原则,设计了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情境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境环境,项目中实际任务安排做到与实际项目的一致性,让学生体会岗位素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以便于以后实习或毕业后,对实际工程项目的无缝连接。

(2)规范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小项目,并示范解决项目的过程,工程化操作分析、设计、解决需求,安排时间讲解、重在标准化、规范化方面,然在以后的项目中,学生会自动参考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示范项目的解决要点,为解决自主和创新项目打下基础,在入门项目中,教师在项目中讲解和操作时间会比较多,但也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以确保学生能够接受。

(4)协作学习。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的全局性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对学生进行了明确分组,要求各个小组独立承担一个项目的所有任务。可以同学间交流讨论,同时教师担当技术顾问,以确保完成工程项目。

(5)学习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本课程考核主要包括项目教师评价、项目学生自评、综合实践考核、工作报告等几个部分。

3.兼顾学生的层次

在本次项目化实践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因素,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项目设计中进行适当的完善:将项目任务进行层次化设计为“基本任务+提高任务”;基本任务要求所有学生都完成,提高任务针对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设计,以提高他们的能力,同时保障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的公正性与公平性。

二、实施效果分析

在实施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分析需求——设计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等环节基本能做到工程化操作,职业素质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总体来说,在本课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对于课程效果,在课后座谈中学生谈到两点:

1、学习目标更加明确:知道了通过学习后具体能实现什么效果或得到什么成果,具体项目中会根据对某个技术点的实际应用深入分析,用需求来验证项目的完成情况。

2、学会了学习方法:以前学习只是看教材,教材上有的能够模仿完成,教材上没有的就不会操作了。现在则会尝试参考相关资料,通过与他人交流、跟老师互动等方式独立完成任务。

另外,在校企合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把学生送到企业的实际岗位进行实训,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三、在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地方

1.课程教材建设。教材是课程改革的体现,也是指导学生在实践中的重要依据。我们需要根据当前项目化教学改革来制定与传统教学课程不同内容的教学,不再与学科中理论知识相关联,而是以指导工作任务为主的系统归纳的方案。而且教学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动态的,需要与实际相结合,针对地区的市场变化来制定教材内容,作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指导手册。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走上实践岗位的第一道关卡,因此应当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通过与多个企业联合,实现校企共赢的局面。在组织形式上,可以让在校学生组成工作任务团队,在实践的地方进行实际项目的操作,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3.学校需要重视就业引导工作。职业院校作为高等的教育机构,就是需要将岗位需要的人才进行输送,而一些学生并不能够找准自己的目标,因此应当在项目教学的同时进行职业的引导工作。根据学生在项目操作过程中的表现来帮助学生选择职业。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找准自己就业的方向。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的项目化教学实践,我们缺乏的不是思路与理论,而是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应当根据实际的实践条件与现有的教学设备进行改革,构建以生产需要为出发点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而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为市场培养出实用型的人才。

第五篇:《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是家政学专业的应用基础课程。介绍了《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地位,阐述了基于不同功能服饰作为授课对象而开展的项目化教学的内容组织和教学资料组织。通过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最后,指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服饰设计与制作;项目化;教学改革

一、课程地位

《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是家政学专业的一门应用基础课,课程主要的教学任务是:掌握服饰设计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各种常见服饰的基本制作原理、方法和技巧;能正确使用服饰设计与制作的常用机器和工具,并进行简单的维护、科学合理地进行服饰缝制与熨烫;能进行指定风格服饰的初步设计与制作。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课程教学任务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尝试。

二、课程教学内容

《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在组织教学内容时,突破了以往按教材章节内容组织教学内容这一习惯思维方式,按照项目化教学思想重新组织授课内容。《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选择了四种不同功能服饰(礼服设计与制作、西服套装设计与制作、家居服设计与制作、裙装设计与制作)作为实验对象,围绕这四种服饰设计与制作的整个流程设置课程教学项目,分配项目教学任务。在进行教学任务设置时,按照服饰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划分每一项目的教学任务。在进行项目的实操环节中讲授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点。

三、教学资料组织

《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使用相关教材外,根据项目化教学的要求,还需要给学生补充人体工程学、服装卫生学、服装制版排料等方面的知识,向学生提供相关的服饰设计与制作规范、国家标准等资料,以便于学生查阅和学习。

四、课程教学效果

(一)采用项目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课程所选用的授课项目全部来自于生产实践,与学校合作的几个服装企业分别解决四种功能服饰后整理工作、服饰制作环节、服饰设计环节,其设计思维和加工工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样学生可以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实际参与企业服饰设计与制作的整个工作过程,便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由于整个实验过程有企业服饰设计与制作的整个流程作为参照,直观形象,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每次上课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结合所讲授内容,查阅大量图片和视频资料,甚至到相关服饰设计公司和加工厂进行调研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将一些最新款的服饰设计的构思方式、造型方法及加工方式,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既生动又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然后教师再深入的介绍其制作原理,学生就容易接受,加深了学生对设计思维、造型方法、制作技巧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合理设计实验项目,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是一个综合性、实操性较强的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包括不同风格的服饰从设计到制作的整个过程。为了让学生能在有限的学时里,掌握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所涉及的所有内容,教师就必须结合课程所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合理设计实验,例如,在服饰设计思维方式及服饰造型方法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有意识地给各组设定了不同主题(如晚礼服的造型设计),要求各组学生按各自的主题进行造型设计。这样学生在进行主题性思维方式训练、造型设计时,就会发现各组的设计构思方式是不一样的,设计效果有好有差,通过差距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最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服饰设计思维方式及造型方法。

(四)采用阶段性考核,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课程总成绩由实验成绩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其中实验成绩由每次项目考核成绩构成,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成绩占40%;实验项目评分主要依据实验态度、出勤率、实验项目完成进度、实验项目完成质量、个人在合作项目中所承担内容等进行综合评定;个人阶段性考核成绩由各个小组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和小组内部对本组成员进行个人评价,在教师综合评分的基础上加入小组评定成绩即是个人得分。这种评分方式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小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才能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项目。采用阶段性考核,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保证考核成绩的公正公平合理,确保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在本组中拿到高分。

五、结语

按服装企业服饰设计与制作的整个流程开展项目化教学,充分体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思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但在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立体裁剪部分,从设计到制作大概需要一周的连续制作,才能保证设计思路的连续性和制作的不间断性,而实验课程排课是每周一次,影响教学效果。另外,实施项目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将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完善和重构理论知识结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相.项目化教学法在模具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研究,2011.[2] 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项目课程设计[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 蔡红.《服装造型技术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3.基金项目:吉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作者简介:牟业(1981-),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家政学。

下载电子类专业项目化课程理实一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子类专业项目化课程理实一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发布稿)

    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 (试行稿)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过程,就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是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过程,也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

    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5篇材料)

    《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 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 本课程教学设计注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满足社会对从事机械工业生产、管理一线高素质的......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摘要:针对目前《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首先......

    高职《大学英语》项目化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高职《大学英语》项目化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能力训练项目及考核方式等四方面对高职大学英语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该设计是对高职大学英语教......

    高职《餐饮服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索

    高职《餐饮服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索 摘要:项目化教学模式体现的是“以任务为引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征。在高职《餐饮服务》课程教学中,根据餐饮服务工......

    高职思政课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浅探

    高职思政课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浅探 贺继明 蒋家胜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10041) 摘要:本文借鉴“服务学习,,理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专题教学与实践教学......

    中职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培训心得

    中职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培训心得 2015年12月11日,李所长来到我校,为所有的专兼职教师做了题为《中职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李所长从北京一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的......

    项目课程的教学设计探讨

    高职教育教学参考第九辑 项目课程的教学设计探讨 王 伟 叶 颖 (1.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广东广州510091 2.广东省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510500) 【摘要】本文结合一个项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