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00:2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

第一篇: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

《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

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

本课程教学设计注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满足社会对从事机械工业生产、管理一线高素质的数控机床应用型人才需求。

课程设计注意了职业实践活动特点,以“项目教学” 为主线。课程设计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技术应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课程设计以“项目教学” 为教学组织形式,强调职业教育实践,具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特点,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课程采用的 “项目教学”,对各教学项目提出学习目标,进行任务分析,引导学生完成各项目任务和要求,每一项目有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贴近实际,更容易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动手机会,避免空谈,所学知识具有可验证性,实用性,提高学生对数控工艺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注重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对学习效果合理评定,重视学生学习主体性特点。

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力求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教学方法特色鲜明、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手段先进,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拥有一套比较完善的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验实训教材;具有科学的考核方法;建成高水平的、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和科学现代的教学管理体系;能满足学生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探究性学习需求。加强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能够反映最新的科技应用成果,紧跟市场步伐;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通过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课程教学中安排的实验项目及内容

实验项目及内容是:

模块一项目一实验 实验1:数控机床认识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各种数控机床基本的结构、功能,初步熟悉加工过程,使用方法)

模块一项目二实验

实验2:编程表达加工工艺及模拟加工

(实验目的:熟悉简单零件加工的工艺思考内容,并用加工程序表达加工的工艺,在仿真机床上实现简单零件程序加工)模块一项目三实验

实验3:数控加工典型夹具的定位与夹紧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几个典型零件的定位与夹紧来分析夹具的定位与夹紧原理及方法,了解常用数控机床夹具的定位与夹紧原理及方法)模块一项目三实验

实验4:数控车床刀具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具体刀具的观察与拆装了解常用数控车床刀具的结构特点,掌握数控车床加工所用刀具的名称及功用。)模块二项目一实验

实验5:典型零件加工工艺项目实验

(实验目的:熟悉拟定图示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并学会填写数控加工工序卡,刀具卡。)模块三项目一实验

实验6:外圆车削工艺编程加工实验

(实验目的:进一步熟练掌握复合循环指令G90G71G73/G70编程应用,掌握相应的工艺编程计算。)

实验7:端面切削工艺编程加工实验

(实验目的:进一步熟练掌握复合循环指令G90G71G73/G70编程应用,掌握相应的工艺编程计算。)

实验8:螺纹车削工艺编程加工实验

(实验目的:进一步熟练掌握螺纹编程应用,掌握相应的工艺编程及计算。)实验9:典型工件车削工艺编程

(实验目的:进一步熟练掌握综合车削工艺编程应用,掌握相应的工艺编程计算。)

模块三项目二实验

实验10:型腔铣削工艺编程实验

(实验目的:熟悉拟定图示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学会型腔铣削工艺及编程。)实验11:数控铣削简化编程应用实验

(实验目的:进一步掌握数控轮廓铣削工艺编程;进一步掌握简化编程的方法和指令的应用。)

实验12:数控铣削加工综合加工实验

(实验目的:进一步熟悉掌握数控铣削工艺编程的全过程。通过数控铣削加工综合加工练习提高学生工艺编程能。)模块三项目三实验

实验13:镗孔加工、攻丝加工工艺编程实验

(实验目的: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进一步理解镗孔、攻丝加工工艺的方法、多孔加工编程方法、注意点,通过孔结构的加工工艺及编程实验练习,提高学生的工艺与编程能力。)实验14:加工中心多工序加工工艺编程实验

(实验目的:进一步理解掌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序制定方法,通过编制实验练习,提高学生的工艺与编程能力)

实验15:加工中心对刀方案设计及实验试验

(实验目的:进一步理解掌握加工中心Z向对刀方案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工艺创新能力)

二、数控加工工艺实践专用周(1周)

本课程在理论教学完成后,安排有1周校内数控加工工艺实训专用周,在学校数控中心进行。它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工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 既是课堂教学的继续 , 又是毕业综合实践及从事机械加工工作前的实践准备 ,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 是使学生学会把机械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和实施于具体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实践环节。

其主要内容是:

(1)零件图样分析。对工厂加工的典型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进行分析;(2)分析毛坯。熟悉和了解所实习零件的毛坯制造工艺过程和主要技术问题;了解零件的余量分布情况;分析毛坯选择的合理性及特点;对重点零件画出毛坯图。

(3)深入了解分析现场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艺装备。定位粗精基准的选择及其合理性分析;各种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和机床、刀具特点、装夹方法及加工余量的情况;各工序安排的合理性分析 , 并说明阶段的划分、顺序及工序集中与分散的依据理由;了解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及保证方法措施;了解分析主要工序夹具的结构原理, 并分析夹具选用的合理性;熟悉常用加工方法和刀具切削用量的选择;了解各工序所用的机床、刀具、量具及工具;了解各主要工序加工质量检验的方法;了解各主要工序中影响加工质量、生产率及成本的因素;编制零件加工工艺卡片。

(4)机床操作实践。熟悉各种普通或数控机床的操作规程和方法,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机床操作,对零件进行加工。

三、计划将实现的企业数控加工工艺实践周(一周)

本课程将安排了1周在校外机械加工企业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实训”通过实训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1)巩固扩大课堂所学的工艺理论知识 , 理论联系实际 , 丰富实际知识 , 通过对机械加工的生产全过程的了解 , 对其工艺、工装及设备建立深刻的感性认识 , 为进一步深化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

(2)深入分析机械制造工艺过程 ,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3)从生产中收集有关的工艺技术资料和实际技术工作的经验 ,以便更好学好专业知识,提高实践技能;

(4)了解工厂现行产品生产组织管理过程 , 从中获得一定的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实践知识;

(5)加强厂校合作 , 向工人师傅学习, 进一步提高职业素质。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企业实际,针对性强,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深受企业欢迎。特别注重数控新工艺、新知识的应用,与企业生产实际应用保持同步,毕业生一到企业工作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

近几年来,学生参加省、市数控技能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充分说明了我们对《数控加工工艺》课程的开发是成功的。

第二篇:《亲子园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亲子园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课题阶段总结

徐州幼师附幼 徐剑媚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脑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长度;3岁决定一生”的理念已逐渐成为一种实践活动,不仅社会上开办了各种各样的亲子园,各幼儿园收托儿童的年龄也已经普遍向下延伸一个年龄段,有的还开办了收托0—2岁婴幼儿的亲子班。在这种大趋势下,我们幼师附属幼儿园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依托本园优质教育资源(物质资源和师资队伍),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专门为全市以及社区内0—3岁婴幼儿和家长创建了徐州幼师“婴乐坊”亲子园,提供亲子活动、科学育儿、专家咨询等多功能教育活动。

“让每一个儿童都拥有最佳的人生开端。”这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讲过的一句话。孩子从0岁开始,各方面发展为最迅速的时期,良好的早期亲子教育能够充分挖掘儿童发展的潜能,为他们健康快乐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亲子教育是在一种真实情境下的示范式的参与指导,是实现活动与指导的融合。教师、家长和孩子共同相处,遇到具体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帮助。亲子教育课程则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0~3岁亲子教育的具体、系统的方案。在创办和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亲子教育如此重要,而我们徐州市的早期亲子教育质量却是如此的良莠不齐。全市所有的亲子园包括我们本园在内的亲子园课程,均是使用全国各地的亲子课程教材,东选一篇西挑一篇,很不系统,很不规范。所以,我们正在进行新的探索,尝试根据我市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撰写一套具有我们徐州地区地方特色的、适合徐州小宝宝的课程方案,为徐州的亲子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于是,我园成立了《亲子园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课题组,并在我市教科所的大力支持下,批准立项为省级青年专项课题。在研究中我们注重提高服务品质,扩展服务范围,向家长提供教育策略、提供最新教育信息,主动了解社区儿童及家长对早教的需求,针对我园所处小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早期教育工作,从而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社区早期教育之路。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科学性、实用性、互动性、可操作性的活动,发展婴幼儿的运动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使儿童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并形成具有园本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亲子园课程。

2、帮助家长获得科学育儿经验,使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发展观。

3、培养一支具有高质量的早教师资队伍,创建一个高质量的早教基地。

三、研究策略

(一)研究原则:

婴幼儿是一个发展的个体,而亲子教育却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因而亲子教育的任务就是要遵循整体性、发展性、自主性的原则,充分发挥研究者、婴幼儿、家长、社区等几者自身内在的潜能,整合利用各种教育因素、教育契机,使每个婴幼儿及家长得到整体性均衡的发展,将婴幼儿多种能力发展的研究及家长育儿方法的研究和如何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亲子课程的研究贯穿于每一次活动中。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以幼儿园所处社区为中心点,辐射到周边社区调查家庭实施0—3岁婴幼儿教育的现状。(1)调查亲子园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现状及家长对亲子园课程的需求。(2)调查我市其他亲子园的课程设置及有关情况,以便参考借鉴。(3)调查婴幼儿已具有的各种能力处于何种发展阶段。

2、行动研究法

根据0—3岁婴幼儿发展和生理及心理特点,设计亲子教育的活动方案,用以指导0—3岁婴幼儿教育,同时又依据活动方案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和修改,完善方案。

3、案例分析法。

根据0—3岁婴幼儿发展与教育的特点,分析个别案例中的教育实践,并进行总结评价。

4、经验总结法。

主要是将音像资料和文字记录资料及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形成文本材料。

(三)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 2007.5——2007.7

1、制定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及分工,收集专题情报并进行分析。

2、全组人员收集理论等文献资料并进行相关学习。

3、进行调查研究。

实施阶段 2007.7——2008.3

1、组长对亲子园教师和家长进行0—3岁婴幼儿的教育教学指导,定期进行观察、测评。

2、以亲子游戏为载体,组织开展0—3岁婴幼儿亲子游戏活动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3、为0—3岁婴幼儿家长和亲子教师开设讲座,增强科学育儿常识,建立良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师行为方式。

4、教师走入社区宣传推广早教,并实施记录。总结阶段 2008.3——2008.8

1、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构建“亲子教育课程案例信息库”。

2、整理材料,撰写论文报告。

3、汇编成果

四、研究内容与保障措施:

(一)研究内容

1、亲子园课程的特点、设置与开发。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亲子中心,也有各种亲子活动课程。我们的亲子教育遵循着这样几个观点:

1、亲子教育应是从人的新生命诞生就开始的。

2、亲子教育是把握孩子成长敏感期的教育。

3、亲子教育是要适宜每个孩子个性化的教育。

4、亲子教育是一个体现爱心、增强自信心的教育。

5、亲子教育还是一个让每个儿童都能拥有完整人生的教育。

基于以上五点,课题组教师开始对周边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到我市的各个亲子园中进行观摩暗访,撰写了调查报告和观摩后感,以便参考借鉴,发现问题与焦点。这些在对婴幼儿实施教育的课程各有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最初我园大多借鉴其他亲子园的教材和教法,没有自己的特色。现在我们已认识到借鉴的不足,开始进行立足本园的亲子课程改革,在学习了先进的儿童观、发展观的基础上,以新的观点和角度调整自己的工作,来积累一些体现本园亲子教学特色和教师水平的课程体系。

2、亲子园课程对家庭亲子教育实施的辅导。

我们利用亲子园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实践,帮助家长运用适宜的方法促进孩子教养行为的形成。

(1)创设适宜的亲子园环境,指导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环境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驿站,孩子的人格、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都与家庭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父母是家庭环境的塑造着。家庭环境也是一种教育,而且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隐性教育,我园在创设亲子园的物质环境时注意了对家长的示范性和指导性。

我们充分挖掘现有环境资源,利用小小班活动室改建成了亲子活动教室,在采光及色调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低龄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要,铺设了彩色塑胶软垫,购买了小桌椅,定做了小书架、玩具柜,并为半日班的宝宝准备了适合他们高度的毛巾架、水杯格等生活设施。在区域布置上,我们根据宝宝年龄特点设置了娃娃家、小舞台(木偶、纸偶、表演游戏)、阅读区(婴儿画报、幼儿图书、图片等)、聊天角;运动区、建构游戏区、生活区、操作区、益智区等,利用活动区域中的有利条件,使孩子们在乐意参与活动的同时,得到老师和家长的指导,鼓励宝宝们能进行简单的交流,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帮助家长运用规范化的语言与宝宝们进行交流。同时在亲子园玩具的选择和投放上,我们针对低龄宝宝的特点注意了相同玩具材料的重复性。

我们不断的加强亲子园硬件建设,有计划地更新、添置,并鼓励教师、家长与孩子积极动手动脑,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教玩具和布置环境,同时将这些活动与环境布置延伸到家庭中去,满足了孩子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2)精心安排设计亲子活动,帮助家长了解亲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在与家长的接触中,我们感到家长希望了解自己孩子适合什么样的活动的迫切心情。为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我们以研究了不同年龄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关键期,制定了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目标和教研计划,并通过多种活动以促进孩子在语言、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为主。要求老师注意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做到有计划的教育与随机教育相结合,关注活动的时效性。

在活动中我们特别强调关注家长的行为表现,以家长为教育重点,促进家长正确教养观念和行为的形成。为了帮助家长正确认识亲子教育,正确看待孩子的发展,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不适宜行为,我园教师在组织实施亲子活动时做到以下几点:

★活动前面向全体的示范讲解 ★活动中对家长的个别化指导 ★指导家长科学观察宝宝活动

★调动家长间的互动,交流有益教养经验

亲子活动中,加强了对家长和幼儿的随机指导,及时将幼儿园和家庭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做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迁移。使家长感受到亲子教育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它是随时可见的,不需要家长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只需要一颗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的心。如在教育技能方面:教师在组织用小沙锤给音乐配节奏的活动时,教师在对家长的指导时很自然地告诉家长,回家后,可用小瓶子装上豆子或米,然后在将瓶子封好就可以进行这个游戏了。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缩短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使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地处理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培养孩子情感方面,教师会情绪饱满的面对家长和孩子,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会用语言、表情、拥抱等方式告诉孩子我们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同时对孩子确立自信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当孩子出现某些行为问题时,教师会主动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可能存在的情绪问题或技能问题等。如:月龄宝宝拿什么东西都要咬,我们让家长知道那是因为宝宝处于口腔期,正是通过咬的动作探索和了解周围世界等。

(3)形式多样的家长学校

★定期开展不同类型的家长专题讲座,《父母也需要成长》、《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婴 幼儿营养与保健》、《放心让宝宝上幼儿园》等,家长在接受理论辅导的同时,结合自己的育儿实际,往往表现出一种豁然开朗的惊喜。

★ 进行“家庭亲子教育论坛”和“家长沙龙”活动,如《开开心心亲子园》、《亲子互 动在身边》,并且在QQ中设群,鼓励家长相互讨论,撰写心得,获得新知,提高素质。

★组织家长进入课堂,亲身感受教师角色,感知亲子园的教育功能

3、亲子教育活动中构建“三方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亲子活动中家长既是活动的承载者又是活动的传递者,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正确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并将观念和方法融入到与孩子相处每一刻最终实现孩子健康和谐发展。它的形式为教师传递给家长,家长传递给孩子,孩子反馈给家长和教师。这种发展是全面的,立体的,丰富的,实现这种发展是我们开展亲子活动的根本目的。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的教师会主动地针对自己所组织的亲子活动进行反思,深刻研讨如何组织针对不同年龄班、不同孩子的活动方案,如何突出课程的顺序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如何体现和构建“三方互动”的教学模式,为建立案例集和信息库做准备。

4、面向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教宣传和亲子教育活动,让早教基地为更多的家庭服务 课题组成立以来,尝试了多种形式的面向社区家长的宣传活动,帮助家长提高对早期教育的正确认识,包括:张贴、发放介绍亲子教育意义的宣传文章以及我园亲子乐园的招生简章和活动介绍;在园内举办亲子活动照片展、布置家教宣传栏,邀请社区家长参观、咨询;举办家教讲座和家教咨询,针对家长关心的宝宝教养问题进行咨询和答疑;免费开放示范课、试听课等等,我们还组织本园托班、亲子园的婴幼儿幼儿及家长,开展亲子采摘、亲子户外、亲子植树、亲子游艺、亲子制作等社会实践活动,扩大了亲子教育的影响,形成了完整的亲子教育体系。

(二)保障措施:

0~3岁的婴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研究群体,有众多的未知性问题和复杂因素的存在,这就要求必须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我们申报的课题《亲子园课程的设计与实践》,有幸被立项为省十一五青年专项重点课题,领导们十分重视,教师们也很认真,我们确定每周三为课题组研讨日,每周五为亲子教师教研日,每月一次活动观摩,积极进行科学研讨和教学实践。同时,我们大力鼓励教师学科研、搞科研,表扬奖励扎实搞科研的教师,给予教师适当的研究自由度,使其能张显个性。在研究过程中,力求教师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乐意出谋划策,从而建构多元智慧,大大提高了我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科研水平,增强了课题的科学性和生命力。

五、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进行了大半年的研究,我们通过及时分析,及时总结,也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无论是教师的理论水平或是教师的研究能力都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孩子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主要取得的成绩有:

1、进行了0—3岁婴幼儿家庭的教养现状的调查,并撰写了调查分析报告。

2、观摩暗访了多家亲子园,总结了有关课程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课题组比较成熟的课程设计研究和实践方向。

3、进行了多次教学活动反思,形成了多篇活动反思笔记。

4、教师根据宝宝实际,因地制宜地自创了很多亲子活动的内容与方式。

5、多次开放亲子活动观摩课,受到一致好评,提升了课题的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

6、家长对0—3岁亲子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越来越深刻,意识越来越浓厚,育儿方式越来越科学。

六、体会与思考:

(一)加强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师要做有心人,要更具钻研的精神。在检查教师的台帐中,我们会发现教师们的专业技术知识还有所匮乏,时常是嘴上会说,但手上写不出来。或是写的论文没有份量,不会将经验很好地用文字表达出来。在下一步研究进程中,我们要重点加强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教师的文字功底,提升论文的质量。

(二)全面科学地评价家长的指导行为。

家长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在活动中细致观察家长指导幼儿的行为,同时更要鼓励家长科学地指导孩子,使他们能区分良好的指导行为和有问题的指导行为,能根据有问题的指导行为来对照自己,从而改善自己的指导行为,获得科学的育儿经验。

(三)亲子教育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基础性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需要从政府到各级部门自上而下的重视与支持。上海宝山区0—3岁婴幼儿家庭接受早期教育的普及率已达到95%,而且作为进入本市优质幼儿园的首选条件,我想这就是差距。

通过这一阶段的尝试与研究,使我们越发感受到0—3岁亲子教育是场革命,是从教育孩子到父母自身教育的革命,在目前还是起步阶段,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的努力方向有:

(一)和家庭合作评价幼儿的进步,建立0~3岁婴幼儿教育的评价机制。

(二)和家庭及社区合作制订课程计划、课程管理、课程评估及家教指导的实效评估。

(三)设立亲子园网站,创办亲子教育专刊,收集家长“金点子”,实施家园互动。

(四)成立亲子教师志愿者资源库,建立专业的亲子师资培训,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0—3岁亲子教育中来。

(五)发挥骨干示范园的辐射作用,开展城乡早教结对活动,带动徐州早教蓬勃发展。

(六)和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组建亲子园联合体,实现资源共享。

1、总之,在课题的探索过程和积极推动下,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把亲子园的课程做优、做精、做好,以推动我们徐州早教市场科学、良性、有效地发展。对格式的要求

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按每一万字左右分段检测。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都不会影响通过。系统的算法比较复杂,每次修改论文后再测可能会有第一次没测出的小段抄袭(经2 年实践经验证明,该小段不会超过200 字,并且二次修

改后论文一般会大大降低抄袭率)

第三篇:亲子园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亲子园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脑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思路决定出路; 高度决定长度; 3 岁决定一生”的理念已逐渐成为一种实践活动,不仅社会上开办了各种各样的亲子园,各 幼儿园收托儿童的年龄也已经普遍向下延伸一个年龄段,有的还开办了收托 0 — 2 岁婴幼儿 的亲子班。

“让每一个儿童都拥有最佳的人生开端。”这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讲过的一句话。孩子从 0 岁开始,各方面发展为最迅速的时期,良好的早期亲子教育能够充分挖掘儿童发展的潜能,为他们健康快乐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亲子教育是在一种真实情境下的示范式的参与指导,是实现活动与指导的融合。教师、家长

和孩子共同相处,遇到具体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帮助。亲子教育课程则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 0~3

岁亲子教育的具体、系统的方案。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科学性、实用性、互动性、可操作性的活动,发展婴幼儿的运动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使儿童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并形成具有园本特色和地方特色的 亲子园课程。、帮助家长获得科学育儿经验,使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培养一支具有高质量的早教师资队伍,创建一个高质量的早教基地。

三、研究策略

(一)研究原则:

婴幼儿是一个发展的个体,而亲子教育却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因而亲子教育 的任务就是要遵循整体性、发展性、自主性的原则,充分发挥研究者、婴幼儿、家长、社区 等几者自身内在的潜能,整合利用各种教育因素、教育契机,使每个婴幼儿及家长得到整体 性均衡的发展,将婴幼儿多种能力发展的研究及家长育儿方法的研究和如何形成具有本园特 色的亲子课程的研究贯穿于每一次活动中。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以幼儿园所处社区为中心点,辐射到周边社区调查家庭实施 0 — 3 岁婴幼儿教育的现状。

(1)调查亲子园 0 — 3 岁婴幼儿家庭教养现状及家长对亲子园课程的需求。

(2)调查我市其他亲子园的课程设置及有关情况,以便参考借鉴。

(3)调查婴幼儿已具有的各种能力处于何种发展阶段。、行动研究法

根据 0 — 3 岁婴幼儿发展和生理及心理特点,设计亲子教育的活动方案,用以指导 0 — 3 岁婴 幼儿教育,同时又依据活动方案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和修改,完善方 案。、案例分析法。

根据 0 — 3 岁婴幼儿发展与教育的特点,分析个别案例中的教育实践,并进行总结评价。、经验总结法。

主要是将音像资料和文字记录资料及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形成文本材料。

(三)研究过程:、制定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及分工,收集专题情报并进行分析。、全组人员收集理论等文献资料并进行相关学习。、进行调查研究。、组长对亲子园教师和家长进行 0 — 3 岁婴幼儿的教育教学指导,定期进行观察、测评。、以亲子游戏为载体,组织开展 0 — 3 岁婴幼儿亲子游戏活动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为 0 — 3 岁婴幼儿家长和亲子教师开设讲座,增强科学育儿常识,建立良好的教学理念和 教师行为方式。、教师走入社区宣传推广早教,并实施记录。、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构建“亲子教育课程案例信息库”。、整理材料,撰写论文报告。、汇编成果

四、研究内容与保障措施:

(一)研究内容、亲子园课程的特点、设置与开发。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亲子中心,也有各种亲子活动课程。亲子教育应遵循着这样几个 观点: 1、亲子教育应是从人的新生命诞生就开始的。2、亲子教育是把握孩子成长敏感期的 教育。3、亲子教育是要适宜每个孩子个性化的教育。4、亲子教育是一个体现爱心、增强自 信心的教育。5、亲子教育还是一个让每个儿童都能拥有完整人生的教育。、亲子园课程对家庭亲子教育实施的辅导。

利用亲子园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实践,帮助家长运用适宜的方法促进孩子教养 行为的形成。

(1)创设适宜的亲子园环境,指导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环境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驿站,孩子的人格、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都与家庭环境有密 切的关系,父母是家庭环境的塑造着。家庭环境也是一种教育,而且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隐性 教育。

(2)精心安排设计亲子活动,帮助家长了解亲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在与家长的接触中,家长希望了解自己孩子适合什么样的活动的迫切心情。为促进孩子的全

面发展,研究不同年龄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关键期,制定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目标和教研计划,并通过多种活动以促进孩子在语言、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为主。要求老师注意抓住每一个教

育契机,做到有计划的教育与随机教育相结合,关注活动的时效性。

在活动中特别强调关注家长的行为表现,以家长为教育重点,促进家长正确教养观念和行为 的形成。

为了帮助家长正确认识亲子教育,正确看待孩子的发展,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不适

宜行为,在组织实施亲子活动时做到以下几点:

★活动前面向全体的示范讲解

★活动中对家长的个别化指导

★指导家长科学观察宝宝活动

★调动家长间的互动,交流有益教养经验

亲子活动中,加强了对家长和幼儿的随机指导,及时将幼儿园和家庭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 式做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迁移。使家长感受到亲子教育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它是随时可见的,不需要家长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只需要一颗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的心。如在教育技能方面:

教师在组织用小沙锤给音乐配节奏的活动时,教师在对家长的指导时很自然地告诉家长,回 家后,可用小瓶子装上豆子或米,然后在将瓶子封好就可以进行这个游戏了。教师有针对性 的指导缩短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使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地处理所遇到 的一些问题。

在培养孩子情感方面,教师会情绪饱满的面对家长和孩子,当孩子取得点滴进 步时会用语言、表情、拥抱等方式告诉孩子我们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同时对孩子确立自信 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当孩子出现某些行为问题时,教师会主动帮助家长分析孩子 可能存在的情绪问题或技能问题等。

(3)形式多样的家长学校

★定期开展不同类型的家长专题讲座,《父母也需要成长》、《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婴

幼儿营养与保健》、《放心让宝宝上幼儿园》 等,家长在接受理论辅导的同时,结合自己的育

儿实际,往往表现出一种豁然开朗的惊喜。

进行“家庭亲子教育论坛”和“家长沙龙”活动,如《开开心心亲子园》、《亲子互

动在身边》,并且在 QQ 中设群,鼓励家长相互讨论,撰写心得,获得新知,提高素质。

★组织家长进入课堂,亲身感受教师角色,感知亲子园的教育功能、亲子教育活动中构建“三方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亲子活动中家长既是活动的承载者又是活动的传递者,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

正确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并将观念和方法融入到与孩子相处每一刻最终实现孩子健康和 谐发展。

它的形式为教师传递给家长,家长传递给孩子,孩子反馈给家长和教师。这种发展

是全面的,立体的,丰富的,实现这种发展是我们开展亲子活动的根本目的。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主动地针对自己所组织的亲子活动进行反思,深刻研讨如何组织针 对不同年龄班、不同孩子的活动方案,如何突出课程的顺序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如何体现

和构建“三方互动”的教学模式,为建立案例集和信息库做准备。、面向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教宣传和亲子教育活动,让早教基地为更多的家庭服务

课题组成立以来,尝试了多种形式的面向社区家长的宣传活动,帮助家长提高对早期教育的 正确认识,包括: 张贴、发放介绍亲子教育意义的宣传文章以及亲子乐园的招生简章和活动 介绍;在园内举办亲子活动照片展、布置家教宣传栏,邀请社区家长参观、咨询;举办家教 讲座和家教咨询,针对家长关心的宝宝教养问题进行咨询和答疑; 免费开放示范课、试听课

等等,我们还组织本园托班、亲子园的婴幼儿幼儿及家长,开展亲子采摘、亲子户外、亲子 植树、亲子游艺、亲子制作等社会实践活动,扩大了亲子教育的影响,形成了完整的亲子教 育体系。

(二)保障措施: 0 ~ 3 岁的婴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研究群体,有众多的未知性问题和复杂因素的存在,这就 要求必须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鼓励教师学科研、搞科研,表扬奖励扎实搞科研的教师,给予教师适当的研究自由度,使其能张显个性。在研究过程中,力求教师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乐意出谋划策,从而建构多元智慧,大大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科研水平,增强了课

题的科学性和生命力。

五、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了 0 — 3 岁婴幼儿家庭的教养现状的调查,并撰写了调查分析报告。、观摩暗访了多家亲子园,总结了有关课程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课题组比较成熟的

课程设计研究和实践方向。、进行了多次教学活动反思,形成了多篇活动反思笔记。、教师根据宝宝实际,因地制宜地自创了很多亲子活动的内容与方式。5、多次开放亲子活动观摩课,受到一致好评,提升了课题的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家长对 0 — 3 岁亲子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越来越深刻,意识越来越浓厚,育儿方式越来越科 学。

六、体会与思考:

(一)加强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师要做有心人,要更具钻研的精神。

要重点加强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

教师的文字功底,提升论文的质量。

(二)全面科学地评价家长的指导行为。

家长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在活动中细致观察 家长指导幼儿的行为,同时更要鼓励家长科学地指导孩子,使他们能区分良好的指导行为和 有问题的指导行为,能根据有问题的指导行为来对照自己,从而改善自己的指导行为,获得

科学的育儿经验。

(三)亲子教育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基础性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需要从政府

到各级部门自上而下的重视与支持。上海宝山区 0 — 3 岁婴幼儿家庭接受早期教育的普及率 已达到 95%,而且作为进入本市优质幼儿园的首选条件,我想这就是差距。

通过这一阶段的尝试与研究,越发感受到 0 — 3 岁亲子教育是场革命,是从教育孩子到父母

自身教育的革命,在目前还是起步阶段,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的努力方向有:

(一)和家庭合作评价幼儿的进步,建立 0 ~ 3 岁婴幼儿教育的评价机制。

(二)和家庭及社区合作制订课程计划、课程管理、课程评估及家教指导的实效评估。

(三)设立亲子园网站,创办亲子教育专刊,收集家长“金点子”,实施家园互动。

(四)成立亲子教师志愿者资源库,建立专业的亲子师资培训,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 0 — 3 岁亲子教育中来。

(五)发挥骨干示范园的辐射作用,开展城乡早教结对活动,带动徐州早教蓬勃发展。

(六)和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组建亲子园联合体,实现资源共享。

总之,在课题的探索过程和积极推动下,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把亲子园的课程做优、做精、做好,以推动我们徐州早教市场科学、良性、有效地发展。

第四篇:中职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培训心得

中职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培训心得

2015年12月11日,李所长来到我校,为所有的专兼职教师做了题为《中职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李所长从北京一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的改革谈起,探讨了教育的本质,让大家对课程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后从中职课程实施的教学设计和具体实施两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解析和指导。最后为大家着重介绍了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在实际教学运用时候应注意的一些要点。

聆听了李所长的讲座之后,让我们对教学有了更多高屋建瓴的认识,引导我们先对自己所授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各个部分的要求,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方案成型的基础上,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具体对我的启发有以下两点。

第一,还原课堂真实的学习过程。在平时听课中发现,很多老师仍然自顾自在课堂上以讲授为主,完全忽视教学规律和中职学生的特点。李所长讲到,课程是静态的,教学却是方法和手段都需要用到的动态的过程,学生只从听讲得到的知识是肤浅的,正如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中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李所长也谈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内心感悟。真正的学习是接受时和体验式相结合的。而不是靠课堂单纯的言语传授。当然,言语的引导和点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定要让学生成为整堂课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最终是否学会开展,而不是成为老师个人展示的舞台和磨练口才的阵地。课堂教学要遵循学习规律,要尊重真实的学习过程,一定要避免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模式。

其二、把握课改的三项原则,大胆尝试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李所长指出课改的三项原则是:突出能力目标;主要载体是“项目”和“任务”;学生是主体。课改不能追求表面的浮华和热闹,而要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要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即使是用讲授式居多的语文课,也应该讲听、说、读、写的能力目标放在首位。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就我个人的课改体验来谈,也确实体会到了当我们把能力目标放在首位后,整个课堂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拿《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为例,传统的讲法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逐段翻译串讲,总结分析结构,整个流程按部就班,毫无新意。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也讲得辛苦又乏味。本学期,我将古文的学习完全改变了模式,《邹》这篇课文学习难度不大,我将初步翻译交给学生完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扮演。我发现学生完全可以顺利的完成任务,而且学习兴趣明显浓厚了。语法的学习,我先设定了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特殊句式五大范围,让各组进行出题比赛,每题都可以给小组加分,然后来考全班,答对的同学加分鼓励。文言文课堂也变得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远远超出传统的课堂讲授。通过课改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语文课堂也可以大量的使用任务驱动等新的教学方法,把听、说、读、写都分解成一个个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让听、说、读、写真实地转化成了学生内在的能力。

在听完李所长的培训后,让我们对自己的教学有了一个整体的、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们明确了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同时也增加了我们探索创新的勇气和决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革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仅在学生的综合素养上多加引导和熏陶,而且让学生获取到更加实用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努力,希望打造出个性的,能够引起更多情感共鸣,雅俗共赏,同时以能力锻炼为主线的高效语文课堂。

2015年12月18日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与实施可行性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与实施可行性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亮点,使学生学会自主性、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是改变现有教育体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该课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走向课程的综合化,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促进个性的发展,因而该课程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新教学模式。

迎胜小学始建于1948年,前身是冯玉祥将军在泰山居住期间创建的十五处“武训小学”之一。周围环境清新优雅,文化氛围浓厚。学校占地面积8.5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15个教学班,学生1千多名,教师40名。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在认真学习国家综合实践课程指导纲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我校自身特点和周围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积极申报、完成了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与实施可行性研究》的研究,我们把研究的方向定位于“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确定了以“深化高效课堂,优化校园资源,密切社区联系,走

近泰山文化”为主题,以“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为主线的课题研究内容。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文献概述:

在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行动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是以必修课的形式被纳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它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这既符合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又满足了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及学生实际的状况。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热爱劳动的习惯以及必须的生活技能等等。”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贯彻这一精神的重要举措。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研究便成为教育界关注的课程改革热点之一。综合实践活动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周围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性、科学性、综合性问题进行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要任务。它要求学生以大量时间参与实际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探索、主动体验,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科技教育为载体,开展各项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我校针对当代素质教育的背景,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从学校实际出发,开展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研究,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制定了菜单式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着力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积极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突出“亲近自然,关注社会、自主实践、快乐生活”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和探究,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探索一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有效路径,从实践层面与理论研究上寻求突破。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进步、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些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追求。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

三、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人的认识一点也离不开实践,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强调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也离不开实践。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毛泽东同志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让学生从小参加实践活动,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获得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直接经验。

(二)研究性学习理论。

1、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赫尔巴特(He‟erbate)等提出,要以问题解决为基础来改革教学和课程的一条原则:应该让学生就学科内容形成问题,具有对知识的好奇,想知道“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然后再去探索,去寻找答案,解决自己认识上的冲突,通过这种活动来使学生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在这一教学改革设想中,有一条被广泛采用的核心思路,就是通过思维来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所建构的知识。问题解决活动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激活自己的原有经验,理解分析当前的问题情境,通过积极的分析、推论活动生成新理解、新假设。在问题解决活动中,新的经验的相互作用得以更充分、更有序地进行,这使得学习活动真正切入到学习者的经验世界中,而不是按照教学设计预先编定的框架和路线来生成。问题解决为新、旧经验的同化和顺应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当前深受研究者重视的一种学习形式,是让学生在小组或小团队中开展学习,互相帮助,以学习某些学科性材料。Cohen(1994)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学习活动,这种小组要足够小,以便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而且,学生们是在没有教师直接、即时管理的情况下进行学习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除此之外,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学校的某些传统活动等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结合开展。

2、在课程内容的开发过程中,应力图以综合主题的方式,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之中。

3、坚持生活性及现实性原则,重视体验与探索来自小学生现实生活并对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以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及课题。

4、根据学校及所在地区的特点,充分开发与利用学校、社区和地方的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空间。

5、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提供学生多元自主的学习机会,满足小学生发展个人兴趣、专长的需要。

五、课题研究目标

1、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

通过“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等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系列,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具备责任感,使命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的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形成学科学习的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追求,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试验操作能力。

六、课题研究思路及实施原则 课题研究的思路:

首先,我们确定了我们的研究思路:根据小学各年级段学生的兴趣、需要及相应学科的特点,探索并构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与实施可行性研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交流为形式,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具体操作程序和要求,分四步进行。第一步:激发兴趣、引题,进行自学探究。第二步:解疑导拨,合作探究。第三步:强化实践探究。第四步:激励评价,引深探究。课题研究遵循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学生是主人翁,探究是学生的小研究,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必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主动探究。

2、探究性原则

实践是少先队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的是实践过程中必须伴随学生的探究活动。

3、创新性原则 我们要学会对已有经验的学习继承。但我们更提倡学生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在学习、活动的方式方法、内容的拓展上有一定的创新,要特别重视对教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流畅度、变通度、独创度的思维训练,提高创新的能力和才干。

4、综合性原则

在小探究活动中,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价值观、品格培养三位一体,相互结合,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七、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实验法、总结法、观察法,同时结合问卷、听评课、研究课、个案研究等来进行。依据研究目标,我们进行了历时2年多的课题研究。我们的研究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题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7年7月—2008年7月)

1、加强课题试验的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2、我校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认真学习,从而找到研究的方向与切入口。

3、对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进行调查研究,使我校的课题研究目的更明确,针对性更强。

4、完善、读懂研究方案,撰写课题实施方案,申报课题。

(二)实施阶段(2008年7月—2009年3月)

1、建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领导小组

学校建立起由校长牵头,教导处与德育处负责人、年级组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该课程的管理和指导。

2、制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的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制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它是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行动指南。制定这一实施方案,首先要分析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经验水平,确定课程实施的起点;要将《纲要》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具体化,使之符合本校实际。其次,要组织力量学校的课程资源,特别是社区所赋予的特色资源和学校的传统资源;要广泛地发动教师和学生,征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及他们对这些活动的初步打算,从而形成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库。再次,要对课程实施的主要问题如课时、教师、评价等作出初步的规定。最后,要在实践中修改,使之逐步完善,逐步呈现学校特色,逐步增强指导性。

3、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计划

在每学年或每学期初,学校要求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负责人组织本年级教师,在学校的总体规划下,让教师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设想和意见,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可能,在此基础上,制定本年级的学年或学期实施计划。

4、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果进行评价及展示活动。

5、建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制度

(三)总结阶段(2009年3月—2009年7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

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对自己参与研究的过程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归类、整理;在这基础上,课题组主要成员进行归纳。

2、提炼成果,形成校本化的课程形态。

每位教师撰写自己研究的成果,包括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的案例、教学材料、教学参考、教学设计等;在这基础上,课题组主要成员进行分析、提炼,形成完善的校本化课程。

3、总结经验,形成结题报告。

在总结自己、学习他人的基础上,我们总结、提炼经验,逐步形成研究报告,使研究报告成为全体研究参与者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成为继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八、课题研究程序及发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贴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的实践性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特点。

1. 学校高度重视,统筹规划,认真、系统按步骤实施课题研究。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成立了以学校业务副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各班班主任为成员,并推选了一批有专长的教师担任活动的辅导员,定期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群雁高飞离不开领头雁,优秀的课改实验离不开先进的带头人,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因为领导的重视,消除了实验老师的后顾之忧,激发了实验老师的工作热情。领导的重视,是课题实验必不可少的坚强后盾。

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领导充分重视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开展课题研究与提高教师素质相结合”是我校一直坚持的一条科研工作思路,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兴领域的探索中,我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选派实验教师到北京、济南、日照等地考察学习,带回了宝贵的实践经验。通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组织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关的理论,了解事实背景、目标、价值以及方法、途径等,提高了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践的积极性。在逐步开发研究及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更新了陈旧的教育观念,掌握了正确的科研方法,理论上的成熟和观念上的转变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严格要求,确保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我校在使用教材上以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资料为主,结合本校学校实际,创造性的进行了调整,可选用、可添加、可改造,使教学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了必要条件。子课题研究以来,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纳入课程表,占用地方课时,平均每周3课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配,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按常规分散排入课程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等内容,集中进行排课,将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合并使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各学科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性、互补性。在各科教学中,学校要求教师结合学科特点把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内容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如语文课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谜》等课文,不仅让学生理解课文,而且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查阅各种资料,让学生明白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我们这个美丽而又脆弱的家园。再如数学课中,学习了丈量面积,组织学生对校园进行实地测量、计算,对校园进行规划,设计自己心目中的校园。根据学生爱好,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在我校刚开始以五年级为起点进行,要求每班学生分组进行,以组为单位确定课题,做到班班有课题,人人有工作。确立的课题很有意义,如邮市和邮票史,球的形状与运动时的关系等。让老师都感叹到,我们的学生真不简单。然后学生根据课题的需要寻找指导教师,接着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确定好课题,做开题报告、研究学习,寻找答案,结题总结等,学生在研究性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没有的知识,体会到很多书本没有的知识,研究的领域涉及到生活、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学校也在低年级尝试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时间在每周一下午进行,由科任教师兼任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指导教师。2.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实际,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

在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经验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我们提炼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模式实施可行性研究,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①、设疑激趣,明确主题。教师充分预设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产生强烈的兴趣,让他们积极投身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

②、指导活动,自主实践。活动实施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指导,根据不同的活动,主要包括:指导学生成立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指导学生完成活动的准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等等。在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活动以后,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又要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在他们遇到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时提供及时的帮助。

③、全程评价,激励创新。为实现重结果,更重过程,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步骤完成以后,及时进行评价,评价的形式有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导师评价等;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是否完成任务的层次上,而是要体现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尤其要体现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的激励,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④、交流反思,生成主题。活动结束时,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活动的收获,如成果展示、活动总结等,反思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在老师的引导下,生成新的活动主题,实现活动主题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挖掘地方人文、地理等资源,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 确定切实可行的活动主题,课内外紧密结合,认真开展好综合 实践活动。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我们在确立活动课题时溶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一体,结合本校实际及学生特点,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

如在设计《我为北京奥运做贡献》主题活动中,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采访了解,积极学习宣传奥运知识,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使泰安更加山青水绿,四年级开设了《美丽的泰安》这个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课题,让学生“走近泰安,了解泰安”。活动中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开展了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出台环保倡议书,收集废旧物品等一列实践活动。通过汇报破坏环境的调查结果,认识到环境污染事件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极大危害;在征集环保寄语过程中,充分表现出了孩子们爱心和创意。如:“花儿很美,爱它的人心灵更美”、“让绿色和我们一起成长”等;在易拉罐等废旧物品再利用做成小手工艺品的过程,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品尝到了创造的喜悦;通过倡议书和签名活动,同学们都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查阅有关资料,投入到环保的行列,从自身做起,参与绿化,宣传环保,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自己的家园更美丽、更洁净增砖添瓦。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发现有一部分同学经常在校内的小商店购买零食、明星贴画、小玩具等东西,触动了灵感,设计了《零花钱该怎样花?》的这样一个主题活动。从简单常见的一幕开始,让学生研究起来,却大有嚼头----零花钱从哪里来的?一年的零花钱有多少?零花钱都干什么了?零花钱怎样花有意义?零花钱……。五年级设计的《家庭交通工具的变迁》的主题活动,起因就是老师和同学们看到我校的家长开私家车接送学生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就同学生一起研究了这个主题。有的小组对“私家车该不该买”做了问卷调查,并做了详细的统计表;有的小组对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做小报;有的小组对高区的交通情况走访了交警大队;有的小组对未来的交通工具展开想象,绘出了美妙的蓝图…..。

如 “敬老爱老献爱心”活动,“露一手我能行”特长展示活动,“爱我家乡、爱我校园”知识竞赛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以自主开放的活动课为抓手,以社区为广阔的舞台,通过课题设计,调查访谈,收集资料,信息加工,撰写实验报告等流程,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调高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阵地,课外活动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广阔舞台。我校坚持课内外结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效果显著。如科技小组在每周二下午活动,利用科技活动室,来展示学生的小发明、小创造、小作品。这些琳琅满目的作品有的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有的是自己的发明创造。作品不但构思新颖独特,设计美观雅致,而且颇具一定的科研价值。比如学生的泥塑,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花鸟虫鱼,看上去一个个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还有的学生设计出了房门自动报警装置,防滑筷子,防尘面罩等。在这里,他们的特长得到了发挥,潜在的才能也得到了施展。再如每周四下午定期开展的美术第二课堂活动又给酷爱美术的同学提供了学习展示的机会,他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描画心中美好理想,未来的蓝图。室外写生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学生用心去感受自然,拥抱自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4. 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活动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探究性和自主性 的特点,体现人的整体发展,自主发展,多元发展,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活动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如结合清明节扫墓活动,让学生进行信息资料搜集,进行调查访问,了解英雄事迹,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活动后,学校进行征文、绘画比赛,既培养了学生组织处理语言文字的能力,想象能力,又在动手、动脑的不断实践中更深地体会烈士们的精神,思想受到熏陶。学校金星电视台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每年一度的艺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张扬个性的天地。各种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学校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摇篮,履行了教书育人的职责。

例如在研究垃圾处理问题上,就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索有关环境保护和垃圾处理的信息,要求到社区进行环境调查,要求对调查出来的垃圾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活动中甚至包括协助社区清除垃圾的劳动。这项活动不仅覆盖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这么复杂的活动仅靠个人是完成不了的,更靠几个或多个同学的共同协作。学生在活动的同时,不但锻炼了能力,而且深刻明白了团结、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

5、加强学校与外界联系,拓宽教育渠道,提高学生道德情操。

我校和天外村广场联系成立了“义务导游小分队”“宣传泰山小导游”“环保卫士小分队”,定期到天外村广场活动,捡拾广场上的白色垃圾,为游人提供了舒适的旅游环境;义务给游人做现场小导游,介绍泰安的巨大变化与泰山的美丽风光。通过此项活动,学生不仅环保意识提高了,还从中感受到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学生们与外界的联系加强了,社会道德情操受到了熏陶,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

6、积极组织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有效锻炼学生参与社会能力。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入实际的社会情景,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我校开展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少先队大队委牵头组织,联系各年级和社会单位,统一组织,统一进行。

社区服务:①、家政服务:主要与擂鼓石社区、迎胜社区等居委会联系,固定每月一次到各居委会孤寡老人那里开展社会服务,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嘘寒问暖,让学生与老人聊聊天,关心老人的生活,从而使学生发挥社会爱心,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身边的每一位人,达到提倡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的目的。②、学校管理服务:通过少先队大队委,每天由相应同学进行值日管理,提倡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体验和自主总结,学生亲身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了解学校,帮助学校更上一层楼,从而培养了学生一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③、各种公益活动:我校成立了„献爱心助学基金,每位学生都亲身参与其中,发挥一份爱心,贡献一份力量,拿出自己的零用钱来帮助困难学生度过难关。

特别是在四川大地震中,我校与擂鼓石路社区联合组织了“关爱灾区,奉献爱心”募捐活动。

四川地震灾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也牵动着迎胜小学全体师生的心。学校全体师生自发行动起来,积极开展赈灾募捐活动,仅一天的时间,全校师生捐款26428.60元。为筹集更多的赈灾物资,更有力地帮助灾区人民,2008年5月17日上午9时,在天外村广场,迎胜小学联合泰前擂鼓石社区 “情系灾区”募捐活动如期举行。在雄壮有力的鼓乐队声中,顾校长宣读了“向灾区贡献一份爱心”的倡议书,随后由四位老师和60位学生一起激情朗诵师生自己创作的长诗《我们都是一家人》,最后在《人间有爱》音乐声中,募捐开始。时值旅游旺季,不少登泰山的中外游客纷纷驻足。有的在学生主办的“情系灾区,我为灾区作贡献”手抄报展板前,认真阅读;有的排起队伍,按顺序主动捐款。同学们将现场亲手制作的幸运星、千纸鹤、绿丝带分发给路人和游客,祈望将对祖国最真挚的祝福带到四面八方。通过一系列公益活动,培养了学生乐于服务社会的意识,使他们更加关爱他人,帮助别人,从小就形成高尚的品德,宽广的胸怀。

④、义务活动:我校成立了迎胜小学雷锋团,经常性地到各个社区开展义务劳动,如打扫街道,宣传课改精神等,这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也是我校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提高到一个新层次的充分体现。当然,也是学生融入生活,获得感受,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⑤、社会实践:通过与劳动基地建立起联系,经常性的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劳动的辛苦,体验农民的劳累,感受生活的真谛所在。让学生懂得珍惜周围的一切,运用科学来改善生活,美化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科学的良好习惯,并且学会艰苦,懂得把这种精神应用到学习中来。7.珍爱生命演练活动。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安全工作,增强我校师生消防安全意识,本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提高自救防范能力,做到在发生火警火灾时,能临危不乱,有序、迅速地按照消防逃生路线安全疏散,确保生命安全和校园的消防安全。2010年11月30日上午,迎胜小学全体师生开展了火灾消防演练活动。

拉响警报后,演练正式开始。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手拿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头前进,表现沉着有序,在短短几分钟里全校一千一百多名学生全部撤离到了规定的安全地点。

演练结束前,尹校长作了演练总结,分析了目前校园的消防安全现状及存在隐患,号召大家努力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消防意识,一旦发现火灾,要沉着应对,做好安全逃生和灭火工作。

通过这次演练,大大提高了校园师生的消防意识和逃生技能,真正把消防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8.劳动与技术教育。

我校不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的各种劳动,如我校开展的绿化校园等,让学生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的思想。9.信息技术教育方面。

在我校,建立了信息技术中心,有专门的电脑教室,每个办公室至少配有两台电脑,各班级都有电脑、电视,建立了校园网和校园电视台等。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开设不同程度的电脑课程,学生能学电脑、用电脑,根据需要上网查找资料。运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处理,从而培养了一种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教师在教会学生学电脑、用电脑的同时,也进行思想教育,熟悉计算机技术的道德规范。九.课题研究结论及成果:

我校自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来,师生共同参与、共求发展,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无论从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学校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模式。即,通过挖掘地方人文、地理资源,以“公民教育”和“生命践旅”实践活动为载体,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定单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丰富了我校的课程建设,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了我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2、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优化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增强了教师反思意识,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校本教研科学有序地进行,引领教师走向专业化成长之路。有一部分骨干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脱颖而出,有十多位教师在省市、县上了示范课和优质课竞赛中获奖,有五十多篇相关的论文获奖、发表,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新课程的改革。在试验工作中,课题组全体成员的教科研意识、实践操作能力、研究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对于这些年轻教师而言,这些对于他们今后的工作是大有好处的。

3、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改善了学生学习方式,增长了学生见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与创造能力,开阔了学生视野,为学生的一生幸福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大批在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和主题实践活动中展示了风采。

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课题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质疑解惑能力确实有一定的提高。通过分析推广实验班前后两次测试成绩以及推广实验班与平行班的测试成绩,我们不难看出,无论从纵向分析,还是横向分析,我们都可以看出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大体上是可行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此外,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研究能力明显增强和学生的情感日益丰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明显提升。4.加强了学校与外界联系,拓宽了教育渠道,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情操。5.课题研究,为我校带来了可喜的殊荣。

我校是省、市、区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承担着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等6个省级以上课题的实验任务。几年的课题研究,结出了累累硕果。近几年,学校共有30余节课在省市、区各级优质课评选中获奖,10余名教师在省、市、区各类教研活动中执教示范课,仅今年上学期我校就有3篇论文推荐参加省级评选、12篇论文在《教育科研通讯》《泰安教研》《泰山教育》上发表。综上所述,在这次课题实验研究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得到了一定提高。我们经过两年多的研究,课题目标基本完成,课题论证成果初步显现。

十、课题研究体会及今后建议: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在推广原课题成果、充分领会其精华所在的基础上,不断归纳总结,提出在原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教师要特别注意:

1、研究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做的层面上,有些做法还没有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如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展示课,有的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成果,教师是怎样引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这一活动对学生自主意识研究性学习培养与能力发展有何意义等问题,我们都没有涉及过。有待于今后继续探索。

2、研究性学习与其它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如何整合,如何做到研究活动不增加学生的负担等问题,有待于今后讨论与研究。

我们还认为,教师主导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有效发挥,而且教师的教学机智和灵活调控能力不是靠短时间就能提高的,这需要教师不断地钻研和长期的积累。因此,今后我们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深化、细化地延伸到课题研究中的一些问题,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研究作出更大的努力。

3.学生评价的问题。

面对各种考试,面对升学压力,教师心理不够轻松,评价中如何将定性描述与定量打分结合起来。评价没到位,机制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难成常态课。4.如何确保活动经费的持续到位、政策性的保证学生的实践需求?

这些都是我们在推广研究中所遇到的、并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但我们相信今后会继续学习、继续探索、继续创新、继续改革,不停在教改,直到综合实践课程取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2、陈琦·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下载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设计与实施 课程目标  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形成整体性认识; 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能够针对具体教学任务进行规范的教学设计; 初步掌握课堂......

    课程与教学设计大全

    课程与教学设计 课程与教学是一个古老的研究领域,关于课程与教学的知识和理论与是浩如烟海,而且很难评判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是错的。各种理论和知识都有其产生的背景、适用......

    课程与教学设计(大全)

    网络课程 1.什么是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是信息时代条件下课程新的表现形式。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

    课程与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 2、探究学习3、课堂即时评价 三、简答题 1. 如何理解教学对话的性质? 2. 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有何区别? 3. 简述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探索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探索 文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 摘要 学校课程改革包括国家课程的科学实施和校本......

    教学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合集5篇)

    教学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Reform and practice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Curriculum 邹霞 四川师范学院 E-mail: zx@163.net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

    软件开发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软件开发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摘要:该文针对新疆医科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软件开发设计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介绍。软件开发设计课程的开设将涉及软件项目开发的相关......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摘要:针对目前《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