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复习课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2 21:0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VB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复习课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VB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复习课教学案例》。

第一篇:VB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复习课教学案例

《VB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

复习课教案

平桂高级中学 陀君

一、案例背景信息

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 年级:高一年级

所用教材版本: 粤教版《算法与程序设计》 学时数:1课时(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流程图正确区分VB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并记住相关语句格式,能编写出简单明了的程序关键代码;

过程与方法:充分认识VB程序中三种基本结构的实用性,体会生活中算法的存在和精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自我探究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意识。

2、教学重点:顺序、选择(分支)和循环三种基本结构的区分及其对应的VB语句的使用。

教学难点:for循环结构,各类语句关键代码的编写。

三、教学实录

1.复习引入

师:我们之前学过VB的基本结构,通常程序有三种最基本的结构,是哪三种结构?

大部分学生在底下小声回答,师让某生回答,说:顺序模式、分支模式、循环模式。

师:分支模式也可称为?

部分学生:选择模式。

师:非常好,接下来看下这三种结构的流程图,然后分别指出这三个流程图是什么结构。(出示三种流程图结构)

2.正题

(1)顺序结构P38:

执行第一条语句后,必然从第二条语句继续,顺序执行所有的语句,直到执行完最后一条语句为止。

例1:例

1、a=1

b=2

c=a+b

a=c-a

b=c-a 最后,变量b的值是(1)

(2)选择结构(分支结构):P42 根据条件判断其是否成立,如果成立执行成立的分支;否则执行另一分支。其一般形式为: If 条件

Then

语句序列1 Else

语句序列2 End If

单行形式为:

If 条件

Then 语句组1 Else 语句组2 例

2、a =10

If a>=10 Then

a=a+1

Else

a=a-1

End If

该程序段运行后,变量a的值是(D)

A.8

B.9

C.10

D.11

【师读题,学生思考。请同学回答,让同学们思考a=5结果是多少】

(3)循环结构:P51

根据条件判断其是否成立,如果条件成立则重复执行循环体(循环结构中某语句序列),直到条件不成立,退出循环结构为止。

循环结构的常用形式为:

for 循环变量 = 初值 to 终值

[step 步长] [循环体] next [循环变量] 注:当“step 步长”项缺省时,表示步长是1

重点讲解For循环语句执行过程(P52)

4、s=0 for I=1 to 5 s=s+I next

最后,变量s的值是()

【这个题目是最简单的For结构语句,让学生更好理解】 3.课堂巩固练习

1、有以下程序段:

①. I = 3 ②.J = 0 J = 5 For I = l To 5 I=I+J J=J十1 Next

③.j = 0 ④.J = 0 If J>0 Then If J>0 Then J=J+1 J=J+l End if Else J=J-1 End if 以上四个程序段中,属于顺序结构的是

,是,属于循环结构的是。

2.以下程序,运行后 x的值为()x =2 y= 3 y=y+1 x=x+y-1 A.l B.3 C.5 D.7

3、以下程序,运行后变量A的值为()X = 20 If x >= 10 then A = 5 * x else A = 4 * x end if print“A的值是“;A 最后,变量A的值是()

A、50 B、40 C、100 D、80

属于分支结构的4.综合上机实践

编程计算1到100之间所有 奇数和。算法描述如右图所示 程序段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sum As Integer Dim i as Integer Sum = 0 For i = 1 to 100 If ① Then Sum =② End if Next i Print ”奇数的和:";③ End sub 思考:

1、如何编写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和的程序?

2、编写计算1*2*3*4*...*10的值并输出?

【教师讲解每一句代码的意义,让学生思考空格处填什么?上机编写运行,并思考问题一和二,教师巡视指导】

四、教学反思

1、本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学思路清晰,例子简单易懂,课堂信息反馈及时。

3、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1)目标明确,任务设计合理。学生有所收获,基本学生都已理解VB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并能辨别对应的VB语句,突出重点。

(2)难点突破不够,程序编写讲解不够深入,很多学生只会根据已有模式套用。For语句的理解也是懵懵懂懂。

4、忽略了课堂小结,并且在上机之后,应该对同学们编写情况有个总结,指出同学们做得好的地方和不好地方。

第二篇: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及要求

“教师如何撰写教育案例与论文”

作业题

一、简述教育案例的基本结构及其各自的基本要求。答:

教育案例的结构:

(一)案例题目

案例题目是概括案例内容的词句。(二)主题背景

所谓背景就是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境或现实环境。(三)情境描述

情境描述是案例的构成主体,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四)问题探究

(1)学科层面问题,这些问题的探究有助于教育案例的深入分析;(2)操作层面问题,主要探究教育中的一些技巧问题;(3)理论层面问题,对实践中的操作策略进行理论分析。(五)评析反思

教育案例不仅要描述当时的情境,还要交代教育的结果与反思。

二、论述教育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具体要求。答:

教育论文的结构:

(一)论文题目 :题目又称题名或标题。

1、准确得体

2、简短精练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4、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

(三)摘要:

1、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2、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3、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4、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四)关键词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关键词不能列得太多,一般 3 ~ 5 个就可以了。

(五)绪论

序论只能简要地交代上述各项内容,尽管序论可长可短,因题而异,但其篇幅的分量在整篇论文中所占的比例要小,用几百字即可。

(六)本论

本论是展开论题、表达作者个人研究成果的部分。它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必须下功夫把它写充分,写好。

(七)结论:结论是论文的收束部分。论文的结论应包括下述内容:

1、写论证得到的结果

2、结论中最好还能提出本论题研究工作中的遗留问题,或者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及可能解决的途径等。

(八)引文或参考文献

引文加注的方法有许多种,在论文中使用最普遍的主要是下述三种:

1、夹注。即在引文后直接加注说明出处。

2、脚注。又称页注,即在本页下方注明该页中所用引文的出处。

3、尾注。即在全文末尾加注本文中曾使用的引文的出处。

第三篇:VB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篇一:vb程序设计fornext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vb程序设计for„next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组 吴涛

一、教学目标设计

本课内容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第五节《分支结构》的基础上,结合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重点介绍循环结构for„next展开的。在前面几节的学习中,问题比较简单,算法也不复杂,不画流程图也能比较清楚的描述出来。引入分支结构后,需要根据条件的真假,从两条路径中选择一条执行,算法逐渐复杂,流程图愈发显得重要,所以在介绍循环结构处理问题时时一定要配以流程图介绍。

本课内容设计很多程序的分析,以及讨论程序执行结果,如果在教室里面上,写板书的时间就浪费了,但如果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学生只有简单的理性和感性认识,而学生的实践操作这一环就缺少了,相应认知效果就不明显了,利用网络课件,学生可以自己浏览学习,自主下载认知分析。所以本课必须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以网络课件为辅助,以问题为导思,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故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1.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和功能;2.理解for-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 3.结合分支结构的内容学会使用for-next语句实现计数循环。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作为工具,并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本课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作为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的for„next语句,其格式、功能、执行过程、执行结果、并利用它来解决问题、编制简单程序都是本课内容。

学习重点:学会for„next的格式及其含义,理解由for„next编写的程序的过程、结果。

学习难点:for„next的格式及其含义,由for„next编写简单的程序。

三、教学对象分析

1、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在高一时学习过在网络环境下浏览、搜索、下载等知识,但很久不接触网络,操作已经生疏了,所以事先要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针对性训练,能把网络上的文字数据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上,如把vb程序段复制粘贴到vb程序环境中执行看结果等等。

2、分支结构的内容只有上过一次课,所以要求学生事先对上次课的内容做好充分 的复习。

四、教法设计

演示法:把制作的网络课件所在的网址告诉学生,引导学生通观本次课所有内容;并从旧知识中获得启迪、从而解决问题;复习、提问、新知识的讲解。

成果展示法:将学生通过对网页上程序下载到vb环境中执行的正确结果在全班展示,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认同,从而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热情。

五、网络教学环境设计

1、使用自己制作的主页―――vb循环结构

2、学生的计算机上面都装有microsoft visual basic软件,可以把所制作的网页上的程序复制到本地计算机上面执行。

3、通过top2000教学控制系统向全体学生转播自己的观点、依据、学习成果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

2、播放《分支结构》的多媒体课件以供复习之用;

3、学生回答复习提问中的三个问题;

4、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新课内容自主学习;

5、讲解新课,指出重点;

6、思考并回答新课中的三个问题;

7、进行思考练习阶段,要求学生先看懂程序,并可辅以下载运行得出结果;

8、思考题要求学生自主编写程序;

9、给出参考程序;

10、课后作业思考

11、下课

七、思考

对于适合的内容,可以说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环境教学手段都要比在原有普通教

学下的效果要好,但各个学校的网络条件也有差异,机房的合理利用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vb对于编写简单的可视效果程序,应该来说完全可以完成,也因为配以可视化界面效果有亲切感,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作为一门计算机入门语言,也应该是不错的。vb的循环结构作为程序设计的三大结构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如能熟练掌握,那么对于以后的编程就又多了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篇二:【付晓弓】《vb循环结构》教学设计及反思 vb循环结构

南京市江宁区汤山中学 付晓弓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程序画一个带颜色的圆

2、学会使用程序同时画多个圆

3、学会循环语句的使用

4、能灵活运用循环语句

5、体会循环语句的意义

二、重点与难点

1、了解画圆的语句

2、了解循环语句的格式

3、能灵活使用循环语句

三、教学手段:

任务驱动、合作探究、屏幕演示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vb学习的第3节,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对vb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为这个课的进行创造了条件。教学目标确定合理,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从任务的完成情况来看,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关键点是在对循环语句的理解和运用上面,通过让学生分析程序,基本达到了理解的目的。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上看,学生能按照学件的要求,结合老师的讲解,层层递进地学习,并给以适当的探索空间,既完成了任务,又理解了知识点。本节课主要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辅以学生之间合作和探索,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让学生在学习中既锻炼了操作,又获得了能力的提高。应该说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不足的是,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虽然能理解循环的意义,但是在循环语句的具体操作与判断方便缺乏灵活性,如果让学生自行编写程序,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都需要在后续的课程中继续训练与操作。篇三:vb的循环嵌套教案

vb程序设计中循环嵌套的使用

一、课题名称

vb程序设计中循环嵌套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思想,准确掌握“for-next”循环结构的应用以及循环嵌套的使用。2.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循环的嵌套,能编写双重循环结构的程序;能熟练应用print 方法、tab()函数和abs()函数控制输出格式。3.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锻炼他们探索规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循环嵌套语句的结构和使用

2.难点:内外循环的功能及print、tab()、abs()函数对输出格式的控制

通过多次强化训练,让学生掌握重点,学生实训时老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并再最后总结集中讲解一遍重点,难点以让学生突破重、难点。

四、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情景引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例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上机实践,得出本节课所教授新知识。

3.分层教学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提问或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同,并对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给以更多的上机实践指导。

五、教学用具

计算机实训室,visual basic6.0软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

把课前调试好的课本上图1-12-1的程序设计演示给学生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起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这个小程序是如何实现的,学完本堂课就知道了!

(二)导入

1.复习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也称重复结构,它的作用是使一段程序能重复执行,被重复执行的部分称为循环体。但重复一般都是有条件的,即在满足for语句中的条件下才执行循环体,否则退出循环体。“for-next”语句的语句格式:

格式:for〈变量名〉=〈表达式1〉 to 〈表达式2〉 step〈表达式3〉

〈语句序列(循环体)〉 next 说明:1)当步长为1时,step 1可省略不写;

2)语句序列中可以含有任意多条语句,也可无任何语句,称为空循环; 3)语句序列中可以含有循环结构;

4)有时需中途退出循环,这时用exit for命令。2.应用循环结构的具体实例

编写程序输出如下字符图形: 1 2 3 4 5 程序如下: for j=1 to 5 print j;next j print 3.提出问题

上面的代码完成了在一行内输入5个数字,如果要得到三行同样的字符图形,即如图

(一)所示的图形,应该怎么写程序呢?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图

(一)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自由讨论和上机实验如何实现输出上面的字符图形

(三)引出循环嵌套结构

要得到图一所示的图形,我们可以将上面的“for-next”语句重复3次,但是如果要打印20行,30行甚至更多行呢?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我们知道循环结构能够使一段程序重复执行,如果把上面的“for-next”语句放到另外一个循环之中,让它反复执行3次,能不能得到图形

(一)的输出呢?我们一起来试一下: for i=1 to 3 for j=1 to 5 print j;next j print next i 执行程序,得到如图

(一)所示的字符图形。

得出结论:像上面的程序那样,已经知道了循环的次数,可以再利用一个“for-next”循环语句,这样就形成了循环中套循环的结构,我们称之为循环的嵌套。

注意:外循环控制行数,内循环控制

(四)进一步探究、加深理解

再看一个由数字组成的字符图形

(二): 1 1 2 1 2 3 1 2 3 4 图形

(二)观察该图形的特点,其规律是第一行输出1个字符,第二行输出2个字符,第i行输出 i个字符。由刚才的嵌套循环例子可知,外循环控制的是输出的行数,内循环控制输出列数,因此我们只需在图形

(一)程序的基础上把forj=1 to 5的终值5改为i即可,学生自己上机验证修改后的程序是否能得到图形

(二)。

最后看图形

(三)1 1 2 1 2 3 1 2 3 4 图

(三)这个图中的字符和图二中的字符一样,只是每行第一个字符的位置不同。要改变每行第一个字符的位置,可以使用tab()制表函数。图形的程序代码如下: for i=1 to 4 print tab(40-i*3);for j=1 to i print j;注意:此处课本上为print i,应该为print j 才能得到图

(三)next j print next i 课本后面的“想一想”问题由学生自己在课后思考练习

(五)综合练习、探索实践

1.效果演示。把课前调试好的课本上的程序设计再次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演示运行页面。

程序部分演示页面效果图如下:

单击“左上部分”及“右下部分”效果图 2.程序界面设计

由学生参考演示界面自行完成。3.程序代码编写

学生先看课本上已给出的代码,有不能理解的语句的举手询问教师。然后学生根据教材中已给出的代码上机实训,并思考补充教材中未给出的代码。期间前后排的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

教师最后给出正确答案,并就巡视时学生出现的问题、易错点、难点再讲解一遍。

(六)总结与提升

循环嵌套就是在循环体中又有循环的

结构,循环体外的循环称为外循环,循环体内的循环称为内循环。如果程序需要,还可以在内循环里再嵌入另一个循环,从而构成三重循环,甚至多重循环。

循环嵌套应用中的常见错误及其注意事项: 1.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循环变量名称不能相同。

2.外循环必须完全包含内循环,不可以出现交叉现象。

(七)课后思考练习

由学生课后单独思考并写好各题程序,教师下次课抽查提问。

第四篇:作文布局三种基本结构

作文构思布局的三种基本结构

一.作文的构思(结构布局)法

构思是指在动笔作文前,对文章的内容、表达方式和结构层次的总体设计。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详写、哪里略写的问题。它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具体地说,文章构思就是对选材过程中所选的材料作分解和组装,使之有序化、审美化的思维过程,因为每个人的大脑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分解和组装的方式也呈现多种多样,这里介绍几种大家常用的构思法,以打开同学们构思的路子。

1、一字(词)贯穿构思法

一字(词)贯穿,是提在构思文章时,选择一个和中心思想紧密相关的关键字或词连接文章的所有材料,从而形成文章的骨架。如《背影》一文,就是采用一词贯穿构思法,文章从始至终以“背影”一词不达意贯穿全文,使读者深深体会到一颗慈父心,体会到父子之间的深情。运用此法,要注意文章要扣紧一个字或词来写,只有这样,才有条件以此为辐射点,进行多角度的思维,才有利于有层次地、深入地进行描述或抒情,使文章丰满而有韵味。如微笑,目光,声音等类的写作。

2、排比组合构思法

排比组合,是指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的片断排比组合成文来表现一个主题的构思方法。用这种方法构思的记人、叙事、写景的文章,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

运用排比组合的构思法需要注意的是:

A、所组合的片断的形式要统一:或者是人物形象的一系列片断组合,或者是事件的一系列片断组合,或者是景物的一系列片断组合等。

B、片断本身的叙述必须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

C、片断可以是横向排列,也可以是纵向排列。横向的排列要安排好主次、实虚的关系,纵向的排列要注意时间的先后顺序。

格式分类:

A并列式排比B递进式排比(如《感受自然》和《我读三国》)C小标题或镜头式排比

3、纵横对比构思法

纵横对比,是指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在同一篇文章中来叙写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构思,形成鲜明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或动静对比,或美丑相映,或真假相衬,或善恶对立,或冬夏对比,或天地对照等等。如通过两篇日记或书信写同一件事中的两个不同人的相同或不同的感受。

我的视线 ――记一把蓝色的雨伞

我的视线,这么久以来都不得不为一把蓝色的雨伞所牵绊……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

小时候的那些下雨天,妈妈总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学校接我,我的头顶是一片蓝色,肩膀也笼罩于一片蓝色之中,触目所及都是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后来的一个下雨天,矮小的我抬头和妈妈说话,却发现妈妈的那一半天空是一片阴沉的灰色,风夹杂着雨滴,落入妈妈灰色的天空,妈妈的肩膀湿了,额前的头发也湿了,而我,依旧置身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妈妈,雨伞歪了,”我提醒道,“没有,雨伞没有歪啊。”妈妈轻轻回答,我的视线落在倾斜的伞柄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固执地说道,“没有,真的没有……”

后来我长大了,不再要妈妈在下雨天接我,那把蓝色的伞在柜子中一年一年地褪色,我曾一度以为我淡忘了它。

或许是巧合,又是一个雨天,又是那把蓝色的伞,伞下的是妈妈和我,快和妈妈一样高的我撑着伞。

我的视线那么不自觉地落在了伞柄上,那一幕与小时候的情景混在了一起,妈妈笼罩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而我肩膀湿了,头发也湿了。

“雨伞歪了,”妈妈提醒我,“没有,伞没有歪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重复道。“妈,真的它没有歪,没有。”伞下是许久的沉默,回头却瞥见晶莹的水珠划过妈妈的脸颊。

那把褪了色的伞,又重现以前明彻如天空的蓝色。

终于明白,这么久以来,妈妈都为我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现在,我多想也给妈妈一片快乐的天,即使孟郊说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于是我的视线便牵绊于那把蓝色的伞,每天深夜在灯下夜战的人是我,每个周末穿梭于补课地点的人是我……

这一切,都因为那把倾斜的蓝色的伞。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让我的视线不敢移开,永远都不敢移开。

5、欲扬先抑构思法

欲扬先抑,是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一般用来写人。

6、时空推(转)移构思法

时空推(转)移,是指在选择材料后以时间的推移或空间的转移来组织材料行文的一种构思法。

在考试中成长

“考试”,一个用来检查某段时间内学习效果的手段,在校园里引起了不小的争论。优生以此为荣,差生为考所困。但我们都在考试中不断长大。

从“呱呱”坠地到如今成为一名中学生,我经历了无数次考试:小考、中考、大考、毕业考、分班考……其中有庆幸也有遗憾,从中我对“考试”的理解也日趋深刻。

3岁时我就就参加了“考试”那时的我只觉得“考试”很好玩儿,认为“×”和“√”是同一种符号,可以共存。

5岁时,考试得“√”的同学有小红花,得“×”的同学却只有掉眼泪的份儿,使我认识到“×”与“√”有明显的区别。

上了小学一年级,我对考试有了特殊的感受,常常为“√”而疯狂,为“×”而叹息。三年级时,大家都开始认真地做功课,“√”成了同学之间竞争的目标,大家都想在考试中为“√”而拼搏。此时的考试是位老师,及时提醒我们预习、复习。

五年级时,考试成了人人讨厌的过街老鼠,因为“√”的骄傲,骤然增多了“×”,使自己在年级的地位自由落体一样飞速往下掉。而“×”接连不断地来临又使我陷入悲伤不能自拔。

在痛苦中我逐渐明白考试对于我的意义,虽然我在“√”“×”面前仍然有欣喜、失落,但我懂得了能从“×”中去探求新的真理以获取更多的“√”才是最大的收获。

如今上了中学,面对一张张血淋淋的竞赛试卷,我惊奇的发现,我很坦然,没有欣喜,没有失落,而学会了独自在寂寞中冷静思考。终于明白考试是一种自我检测的工具,哭与笑对考试来说毫无意义,只有勇敢地去面对它,改变它,才是考试于我真正的意义。

考试犹如母亲和蔼地用“√”告诉我勤奋、刻苦、奋斗,才有可能赢;又犹如父亲严厉地用“×”告诫我失落、痛苦、消极,必定输。母亲的鼓励使我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父亲的谆谆教诲使我懂得了“失败乃成功之母”。

我在考试中慢慢长大,我会以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将“×”不断变为“√”!

成长回眸

余余落辉,我爱一抹最美;涓涓潺水,我掬一捧最清;回顾走过的树林,我独恋枫叶最红;回眸成长的足迹-----我不忘毅者无疆的坚强。

7岁时,我爱看《西游记》,而孙悟空便是我的信念。纵然可以千变万化,也要忍受五指山下的嘲讽,一压就是五百年,一忍就是风吹雨打,谁能顶天立地,坚强,被一只猴神化得如此悲壮,这便是开始,即便寂寞也精彩,大丈夫能屈能伸,猴哥,就应该这样。

10岁时,我迷上《三国演义》,原先只是喜欢打打杀杀,敬佩关羽而怨恨曹操,那一夜,考试失利后难眠的一夜,心头一触,原来曹操才是英雄。这位大将军在宛城丧子折兵后的痛定思痛;这位汉丞相败走华容道时的嘲笑诸葛亮、周瑜;这位魏王在割须弃泡后巧施反间计,连遭挫折到始终不忘统一天下的抱负,不像刘备,被火烧七百里联营,烧回白帝城后一病不起;不像孙权,夺会荆州,守者父兄的基业就面南称帝。曹操把坚强演义到顶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公的诗好不令人痛快!

那一夜,我醒了,困难打不败,挫折打不倒,我学会了坚强。

13岁,我张大了,渐渐孤傲了,但《名人传》却逆转了我,他们都有伟大的成就,而他们也都是磨难造就的人,他们在漫漫黑夜中摸索前进,而坚强是他们心中的航标,即使看不到光明,他们却将坚强表现得淋漓尽致。贝多芬在双目失明后继续创作乐曲,坚强是他音乐的音符;米开朗琪罗在教堂中,即使心不情愿,也全神贯注的雕刻,坚强是他的灵感,直到生命最后仍在坚持。我心中孤傲的火焰慢慢熄灭,化作一泓平静泉水。

今年我15岁了,回眸成长之间,我懂了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既然上天已降大任于你我,那么,就让我们带者坚强出发吧!去奋斗,去拼搏,去履行生命的诺言!

以上几种构思法,在一篇文章中常常结合起来使用,希望在作文时细心体会。

第五篇:三种课型的基本环节

三种课型的基本环节---淄博市普通高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2008-10-30 7:45 新授课基本环节

基本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和特点,通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素材、演示实验或对已有知识的拓展深化等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研究课题,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弓l导学生积极 思维、大胆质疑(问题驱动)。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该环节一般采取学生先个人自主探究学案内容,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交流。具体要求如下:

1、确定学习目标,通过学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相关内容,整理重点和难点。

2、自主学习侧重于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整理向小组提出,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其他小组(老师)提出。

3、教师及时巡视,适时点拨。既要发现好的做法,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

4、自主学习要有时间要求,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三、成果展示、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的成果。通过板演、问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展示汇报交流。

2、师生合作共同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和阐释。教师要适时引导、激发学生讨论、辩论等,完成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四、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1、针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已有经验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提升。要注重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及与学过知识的联系,并选取难度适中的典型题目进行应用训练;要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提升,澄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

2、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要突出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与方法的掌握,突出学习态度的培养和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

3、及时对小组探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1、根据学案中的相应内容,进行典型习题的巩固性练习。

2、进行变式训练,掌握和巩固知识的多样性与多元化,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应变技巧。

3、学生做完学案后上交,教师全批全改,督促学生完成学案并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复习课基本环节

基本环节:问题驱动、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知识梳理、点拔归纳→典例评析、深化提高→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一、问题驱动、自主学习

1、按照考试大纲对知识点和能力的要求,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式提纲和针对性练习题,以学案形式呈现。

2、学生按照学案内容自主完成学习提纲和针对练习题的内容。复习巩固知识要点,掌握主干知识和规律。

二、重点难点、合作探究

1、对通过自主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理解不到位的难点疑点,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争辩掌握重点、理解难点、消除疑点。

2、对合作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感到疑惑的问题,向老师和全班同学提出。

三、知识梳理、点拨归纳

1、教师结合课堂上学生讨论情况和小组提出的问题,对本节课的突出问题、重点知识进行归类,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

2、教师结合小组提出的问题对本节的重点知识、难点、疑点进行重点讲解,对相关理论和规律进行归纳、拓展。

四、典例评析、深化提高

1、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为学生出示有针对性的例题和探究性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问题的解答,对难度较大的,小组内可进行合作学习。

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结果和思维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提问,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形成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4、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正确的分析问题,规范的解答问题,灵活的应用知识,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1、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选择适量的变式练习进行课堂训练,达到熟练、巩固和提升的目的。

2、教师及时巡视,把握学生的训练状况,并适时评析,对重点的内容进一步强调和拓展。

3、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归纳整理,前挂后联,完善知识体系。典型的问题要在错题本上做好整理记录。讲评课基本环节

基本环节:自查自纠→合作交流→问题汇报→教师点拨→梳理巩固。

一、自查自纠

(教师对试卷必须全批全改,并对典型问题和出错较为集中的问题作好记录)

1、发放答案,对照自查。让学生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错题的原因(包括知识、思路、方法、技巧、规范等方面),更正解题过程与结果。

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二、合作交流

1、对于学生自查自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实施合作学习。个人提出问题,其他同学解答或小组内进行讨论、争辩等。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

2、教师巡视各组讨论,及时调控讨论情况,掌控学生思维的脉搏。

三、问题汇报

1. 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小组未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进行整理并集中时间汇报。

2. 对各组展示的问题,教师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形成的原因,理清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教师点拨

对学生所提较为集中的问题,教师要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规律认识、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从解题过程的规范性方面,从题干情景和设问的变化性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举一反三,实施重锤敲击。

五、梳理巩固

1、学生梳理错题解答的规律与方法,完成满分卷。

2、根据试卷中出现集中的问题和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在课后投放一组对应的补偿训练题(注意针对性),以强化对试卷中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训练题的选择要注意对错题进行变式处理,通过改变条件、背景或设问,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增强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据实际情况对某些教学环节作适度调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教学过程自然流畅,使教学内容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 的多边活动中得到有效的落实,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载VB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复习课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VB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复习课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主体结构验收的基本程序

    五大责任主体验收程序情况 基础(主体)结构验收的基本程序: 1.在施工单位完成施工内容,并自验合格的基础上,施工单位对将验收的施工的内容进行自评。 2.由施工单位报当地质量安全......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结构模式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结构模式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城关中心小学 胡庆福一、《梳理-练习》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揭示课题,提出目标→概括梳理,形成系统→强化练习,形成技能→共同释......

    音乐说课基本程序

    一、说课最基本的要求 1.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是说课的基本要求。条理清楚是教师在对教材的整体分析和把握中体现出来的。先说什么,再说什么,然后说什么,最后说什么,什么是重点,什么......

    班队课的基本程序

    班队课的基本程序 班队课分类:班队课分为班会课与队课 班会课:学生在教室内里按常规的上课位置就坐,在老师组织下进行有主题的活动或对上周班级各项工作进行总结,高年级段的可由......

    八年级下册VB程序教学设计

    第四课学学程序设计——初步认识编程软件VB 教学目标及要求: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程序以及语言的分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总结和自主探索能力; 情感态......

    案例基本结构及相关要求(写写帮整理)

    案例基本结构及相关要求 一、案例撰写要求 案例主体(正文)的基本结构及相关要求 案例主体一般应包括:标题及标属、引言、案例摘要、正文、结束语、思考题、附录、脚注和图表等8......

    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案例设计

    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案例设计作者: 冯海军 (初中化学云南昆明初中化学一班 )评论数/浏览数: 4 / 762发表日期: 2010-12-20 21:21:24 编者按:洋思中学的教学方法,为我校优化课堂教......

    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教学案例

    《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教学案例 不久前的一节公开教学观摩课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固执、可笑的想法,这是一堂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这堂课既没有生动鲜亮的多媒体课件,也没有丰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