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基本结构及相关要求(写写帮整理)
案例基本结构及相关要求
一、案例撰写要求
案例主体(正文)的基本结构及相关要求
案例主体一般应包括:标题及标属、引言、案例摘要、正文、结束语、思考题、附录、脚注和图表等8部分。案例正文以10000字左右为宜,附录不超过5000字为宜。
1.标题和标属:标题是案例的题目,标属即标明案例的适用主题。
2.引言:即案例事件的引子。
3.案例摘要和关键词:简要介绍案例事件的主旨大意或梗概,便于使用者快速了解和把握案例的主题,3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
4.正文:案例一定要有比较完整的事件,有核心人物或决策者,有起、承、转、合,要能够把事件延伸下去;
起是事件的开始,推出由时间、地点、起因
等要素构成的场景,介绍核心人物或决策者、主要角色和其他角色; 承是推出关键事件,引出争端、问题和兴奋点;
转是事件的进一步展开,罗列存在的种种困惑,描述进退两难的抉择困境;要不断深入拓展令核心人物或决策者感到迷惑或难以决断的事情,或展开当事人也无法把握和预料事件结局的事件;
合是事件的高潮,突出机会与制约因素,核心人物或决策者到了不得不进行选择的时刻。
5.结束语:可以是对正文的精辟总结,也可以是提出决策问题引发读者思考或者自然淡出。
6.思考题:结合教学目标一般安排3-5个思考题供读者在阅读时进行同步思考。
7.附录:提供进行案例分析所需要的额外信息,主要包括一些不宜放在案例正文,但又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或理解正文的资料、信息。
8.脚注和图表:脚注以小号字附于有关内容同页的下端,以横线与正文断开;图表可插置到正文相关位置,也可以布置在专页或篇尾,所有的图表都应编号,设标题,并有必要的说明。
第二篇: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及要求
“教师如何撰写教育案例与论文”
作业题
一、简述教育案例的基本结构及其各自的基本要求。答:
教育案例的结构:
(一)案例题目
案例题目是概括案例内容的词句。(二)主题背景
所谓背景就是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境或现实环境。(三)情境描述
情境描述是案例的构成主体,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四)问题探究
(1)学科层面问题,这些问题的探究有助于教育案例的深入分析;(2)操作层面问题,主要探究教育中的一些技巧问题;(3)理论层面问题,对实践中的操作策略进行理论分析。(五)评析反思
教育案例不仅要描述当时的情境,还要交代教育的结果与反思。
二、论述教育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具体要求。答:
教育论文的结构:
(一)论文题目 :题目又称题名或标题。
1、准确得体
2、简短精练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4、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
(三)摘要:
1、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2、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3、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4、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四)关键词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关键词不能列得太多,一般 3 ~ 5 个就可以了。
(五)绪论
序论只能简要地交代上述各项内容,尽管序论可长可短,因题而异,但其篇幅的分量在整篇论文中所占的比例要小,用几百字即可。
(六)本论
本论是展开论题、表达作者个人研究成果的部分。它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必须下功夫把它写充分,写好。
(七)结论:结论是论文的收束部分。论文的结论应包括下述内容:
1、写论证得到的结果
2、结论中最好还能提出本论题研究工作中的遗留问题,或者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及可能解决的途径等。
(八)引文或参考文献
引文加注的方法有许多种,在论文中使用最普遍的主要是下述三种:
1、夹注。即在引文后直接加注说明出处。
2、脚注。又称页注,即在本页下方注明该页中所用引文的出处。
3、尾注。即在全文末尾加注本文中曾使用的引文的出处。
第三篇:论文基本结构要求
各位同学:
有一半的同学已经提交了论文了,在改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共性的问题,现整理出来,供还没有提交论文的同学参考。在我们本学期的第一次毕业实习动员的时候,关于论文的结构、内容的基本要求,有跟大家一一讲解过,可能很多同学都已经忘记了,现在重新整理一下,给大家参考: 论文结构要求如下:
一、公司背景介绍(这部分内容基本上在公司的网站上都会有的)
1、公司的发展历程
2、公司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
3、公司的组织结构(能有组织结构图更好)
二、所在部门介绍
部门职能、部门业务流程、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等
三、某某业务现状调查(或某某公司运营调研)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这部分内容以你的实习单位为背景,根据我和各位确定好的论文主题来写,比如:电话营销业务调查、行政业务调查、连锁经营管理调查、酒店运营调研等,分析现状、提出问题——重点内容)
四、改进建议
(针对第三部分提出的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重点内容)
五、总结
简单总结论文内容或补充点在建议里还没有提到的其他内容。
其他说明:
1、如果各位需要在网上或其他途径找些资料作为论文的参考,也只能在第三、第四部分内容中出现,并且一定要融合到你自己公司背景中来写。第一部分的公司背景介绍和第二部分的所在部门介绍一定是你所在的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介绍;
2、研究,不是实习小结,所以需要以客观的视角来写,尽量不要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不要出现“我认为”、“我学到了”。。。。之类的语言。
第四篇:论文的基本结构要求
论文的基本结构要求
一、毕业论文结构的基本型
人们在长期的写作实践过程中,对某些文体文章的写作逐步形成了一些特定规范——即结构的基本型。这种“型”开始是某个人的创造,但是由于它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所以一直被沿,用下来,并在人们的反复运用中逐步完美、定型化。所以,这种“型”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在人们共同思维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利用这些“型”来写作,不但能比较省力,便于组织材料表达观点,而且这种“型”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而便于人们阅读。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当然,“型”不是个死板的套于,不考虑内容如何,一律削足适履地塞到里边去也是不行的。利用“型”写作,一要注意富于变化,灵活地运用;二要注意当现成的“型”有损于内容表达时,就要坚决地把它丢开。
毕业论文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它也有其基本型,即序论、本论、结论的三段式:
(一)序论
毕业论文的序论,在写作上应包括下列内容:
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这一部分要写得简洁。一定要避免像作文那样,用很长的篇幅写自己的心情与感受,不厌其烦地讲选定这个课题的思考过程。
提出问题。这是序论的核心部分。问题的提出要明确、具体。有时,要写一点历史的回顾,关于这个课题,谁作了哪些研究,作者本人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
说明作者论证这一问题将要使用的方法。
如果是一篇较长的论文,在序论中还有必要对本论部分加以扼要、概括地介绍,或提示论述问题的结论。这是便于读者阅读、理解本论的。
序论只能简要地交代上述各项内容,尽管序论可长可短,因题而异,但其篇幅的分量在整篇论文中所占的比例要小,用几百字即可。至于序论的几种常见写法,因为后面专门有章节论述,这里不再展开。
(二)本论
这是展开论题,表达作者个人研究成果的部分。它是毕业论文的主体部分,必须下功夫把它写充分,写好。
有些毕业论文,序论部分中提出的问题很新颖、有见地,但是本论部分写得很单薄,论证不够充分,勉强引出的结论也难以站住脚。这样的毕业论文是缺乏科学价值的,所以一定要全力把本论部分写好。
一般议论文的本论安排,有所谓直线推论,又称为递进式结构(即,提出一个论点之后,一步步深入,一层层展开论述。论点,由一点到另一点,循着一个逻辑线索直线移动。)和并列分说,又称为并列式结构(即,把从属于基本论点的几个下依论点并列起来,一个一个分别加以论述。)。两者结合起来运用称为混合型。
由于毕业论文论述的是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一般篇幅又较长,所以常常使用直线推论与并列分论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而且往往是直线推论中包含有并列分论,而并列分论下又有直线推论,有时下面还有更下位的并列分论。毕业论文中的直线推论与并列分论是多重结合的,其他一些篇幅较长、论述问题比较复杂的论文也多采用这种方式,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头提出问题,接着就对各阶级进行分析,然后综合起来得出结论。文章步步深入,层层展开,用的是直线推论。然而,在对各阶级分析的那一层次中,又逐一分析了地主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用的是并列分论。就整篇而言,就叫直线推论中包括着并列分论。毛泽东同志运用这种结合形式,完满地表达了文章的内容,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至于本论部分的具体写法,因后面章节要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三)结论
结论是论文的收束部分。毕业论文的结论应包括下述内容:
写论证得到的结果。这一部分要对本论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引出基本论点,这是课题解决的答案。这部分要写得简要具体,使读者能明确了解作者独到见解之所在。
最值得注意的是,结论必须是序论中提出的,本论中论证的,自然得出的结果。毕业论文最忌论证得并不充分,而妄下结论。要首尾贯一,成为一个严谨的、完善的逻辑构成。
对课题研究的展望。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是作为学生对某项课题的研究所能取得的成果也只能达到一定程度,而不可能是顶点。所以,在结论中最好还能提出本课题研究工作中的遗留问题,或者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及可能解决的途径等。
最后,对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给予自己帮助的同志表示谢意。上面所说的是毕业论文结构的基本型。这个基本型是一般常用到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公式,作者可以根据表达的研究内容加以灵活地变通处理。
二、毕业论文常用的几种结构形式
前面所讲的序论、本论、结论是毕业论文结构的基本型,就毕业论文全文的具体结构安排,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一)总提分述
所谓总提分述f就是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几个方面去论证,阐明中心论点。这种形式也叫“首括式”(演绎法);
(二)先分论后总论先分论后总论,就是从几个方面比较分析,然后归纳起来
第五篇:论文的基本结构要求
一、毕业论文结构的基本型
人们在长期的写作实践过程中,对某些文体文章的写作逐步形成了一些特定规范——即结构的基本型。这种“型”开始是某个人的创造,但是由于它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所以一直被沿,用下来,并在人们的反复运用中逐步完美、定型化。所以,这种“型”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在人们共同思维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利用这些“型”来写作,不但能比较某某力,便于组织材料表达观点,而且这种“型”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而便于人们阅读。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当然,“型”不是个死板的套于,不考虑内容如何,一律削足适履地塞到里边去也是不行的。利用“型”写作,一要注意富于变化,灵活地运用;二要注意当现成的“型”有损于内容表达时,就要坚决地把它丢开。
毕业论文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它也有其基本型,即序论、本论、结论的三段式:
(一)序论
毕业论文的序论,在写作上应包括下列内容:
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这一部分要写得简洁。一定要避免像作文那样,用很长的篇幅写自己的心情与感受,不厌其烦地讲选定这个课题的思考过程。
提出问题。这是序论的核心部分。问题的提出要明确、具体。有时,要写一点历史的回顾,关于这个课题,谁作了哪些研究,作者本人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
说明作者论证这一问题将要使用的方法。
如果是一篇较长的论文,在序论中还有必要对本论部分加以扼要、概括地介绍,或提示论述问题的结论。这是便于读者阅读、理解本论的。
序论只能简要地交代上述各项内容,尽管序论可长可短,因题而异,但其篇幅的分量在整篇论文中所占的比例要小,用几百字即可。至于序论的几种常见写法,因为后面专门有章节论述,这里不再展开。
(二)本论
这是展开论题,表达作者个人研究成果的部分。它是毕业论文的主体部分,必须下功夫把它写充分,写好。
有些毕业论文,序论部分中提出的问题很新颖、有见地,但是本论部分写得很单薄,论证不够充分,勉强引出的结论也难以站住脚。这样的毕业论文是缺乏科学价值的,所以一定要全力把本论部分写好。
一般议论文的本论安排,有所谓直线推论,又称为递进式结构(即,提出一个论点之后,一步步深入,一层层展开论述。论点,由一点到另一点,循着一个逻辑线索直线移动。)和并列分说,又称为并列式结构(即,把从属于基本论点的几个下依论点并列起来,一个一个分别加以论述。)。两者结合起来运用称为混合型。
由于毕业论文论述的是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一般篇幅又较长,所以常常使用直线推论与并列分论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而且往往是直线推论中包含有并列分论,而并列分论下又有直线推论,有时下面还有更下位的并列分论。毕业论文中的直线推论与并列分论是多重结合的,其他一些篇幅较长、论述问题比较复杂的论文也多采用这种方式,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头提出问题,接着就对各阶级进行分析,然后综合起来得出结论。文章步步深入,层层展开,用的是直线推论。然而,在对各阶级分析的那一层次中,又逐一分析了地主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用的是并列分论。就整篇而言,就叫直线推论中包括着并列分论。毛泽东同志运用这种结合形式,完满地表达了文章的内容,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至于本论部分的具体写法,因后面章节要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三)结论
结论是论文的收束部分。毕业论文的结论应包括下述内容:
写论证得到的结果。这一部分要对本论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引出基本论点,这是课题解决的答案。这部分要写得简要具体,使读者能明确了解作者独到见解之所在。
最值得注意的是,结论必须是序论中提出的,本论中论证的,自然得出的结果。毕业论文最忌论证得并不充分,而妄下结论。要首尾贯一,成为一个严谨的、完善的逻辑构成。
对课题研究的展望。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是作为学生对某项课题的研究所能取得的成果也只能达到一定程度,而不可能是顶点。所以,在结论中最好还能提出本课题研究工作中的遗留问题,或者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及可能解决的途径等。
最后,对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给予自己帮助的同志表示谢意。上面所说的是毕业论文结构的基本型。这个基本型是一般常用到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公式,作者可以根据表达的研究内容加以灵活地变通处理。
二、毕业论文常用的几种结构形式
前面所讲的序论、本论、结论是毕业论文结构的基本型,就毕业论文全文的具体结构安排,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一)总提分述
所谓总提分述f就是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几个方面去论证,阐明中心论点。这种形式也叫“首括式”(演绎法);
(二)先分论后总论
先分论后总论,就是从几个方面比较分析,然后归纳起来得出结论。这种结构形式也oq“尾括式”(归纳法);
(三)总提、分述、总论
总提、分述、总论三者兼而有之,也称为“双括式”:
(四)推进式
推进式就是一步一步深入,是由浅入深的论证方法,也叫退步式:
(五)综合式
把以上几种方式结合起来安排层次结构,就可以形成综合式结构。一篇论文往往要论及许多事物,牵涉到许多方面。而每一事件又都是复杂的,都有很多方面。因此,论文往往难以用单一结构来说明问题。这就有必要采用综合式的结构:
(六)散述式
散述式就是边分析边作结论,没有总提也没有总结,是松散的叙述,在毕业论文中很少采用这种结构方式,一般用于一些议论文中:
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第四层次
如斯大林:《悼列宁》一文
三、毕业论文的构段
安排好毕业论文的层次结构,还应注意构段,毕业论文在构段上有其特殊的要求。它要求有统一、完整的规范段;充分运用段中主句;适当的容量。
(一)统一、完整的规范段
段,有规范段与不规范段。规范段是指统一、完整的单义段。.所谓统一,是一段集中表达一个意思。所谓完整,是一段表达的意思要完整。这样的单义段叫做规范段。不规范段是指兼义段和不完整段。所谓兼义段,是一段表达两个以上意思的段。所谓不完整段,是一段没有把一个意思表达完整,而在实际表达中是应该不再分段,把它集中在一个段里写完的段。
在一般文章中,规范段与不规范段是可以同时运用的。特别是文艺写作,随着事件(或情节)的发展,人物、景物的描写,人物对话的表现,分段比较自由、灵活,不规范段的运用是大量的。
毕业论文的构段则要求统;、完整的规范段。这是因为毕业论文是逻辑的构成。从整篇文章来看,毕业论文是由一个基本论点(中心论点)和若干个论据(其实是若干个上位论点与它们的下位论点或材料)和论证组成。从文章中的一个小的局部来看,它也是由一个论点,若干个论据和作者的论证构成的。这样看来,毕业论文的一个小的构段单位,除了少数单一的论点段、论据段之外,一般的段应该是有着论点、论据、论证的段落。也就是说它应该是一个统一、完整的整体。即使单一的论点段、论据段,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完整的独立单位。所以,毕业论文的构段,由于这种逻辑构成上的要求,应该保持其固有的逻辑上的完整性,把表达一个意思的论点、论据、论证组织到一起,构成一个统一、完整的规范段。
这样构段的好处是:对作者来说,一个意思写成一段,这就要求他在动笔前必须对表达的意思想得清清楚楚,不能含糊,不能模棱两可,这是有助于明确观点的。同时,由于一段是一个完整的逻辑构成,势必要求他严谨地考虑每个段的组织安排的完整。对于读者来说,一段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规范段是便于阅读、理解的。大家都有过这种体验,读没有一个明确中心,忽而说东忽而说西的兼意段,是最感头痛的。
许多毕业论文都是用规范段来写作的。甚至有些学术论文,在严格的规范段前加上序码,以表示其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与科学的写作方法是值得大家在毕业论文撰写中学习的。
(二)充分运用段中主句显示段旨
段的中心意思是段旨,也叫段的主题,段的论点。全段是围绕着这个段旨展开的,又是为阐述这个段旨服务的。这个段旨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叫段中主句,或段中主题句。
毕业论文中的段是逻辑构成,最适宜于以段中主句来显示段旨。这无论对于作者,对于读者都是很有好处的。
段中主句对于作者的作用。作者先把一段的主句定下来,这是一段的主题、中心。作者把握住它,以它为中心铺陈、展开,不致把话说到别处去。段中主句能起到统领全段的作用。有了段中主句,可以避免段的不统一和段中的观点发生变化。
段中主句对于读者的作用。它能鲜明地告诉读者,这一段的中心写的是什么,它能使读者不致误会作者的用意,所以,善于读文章的人是很会寻找段中主句,把握一段要点的。
段中主句在段中的位置:
1.通常在段首
就是在段的开头第一句。段首是个题目的位置,它特别能引起读者的注目,把段中主句放在段的开头处,以领句地位出现,领起下文,这不但对于作者来说,限定了段旨,便于围绕这个中心铺陈展开下文;同时,也便于读者,在一段的开头处就能了解全段的中心,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全段的内容。
2.有时在段尾
就是在段的最后一句。段尾,虽然不如段首醒目,但在全段中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也是一个引起人们注意的地方。特别是,先列举一些材料,而后概括、归纳或引出结论,把段中主句安排在一段的末尾是顺理成章的写法。
3.也有时在段中
段中主句在段的中间以腰句出现,这不是很容易一眼就看得出来的。但有时确有这种必要。当段中主句既是上半段的结论,又是下半段的前提时,只好放在段的中间。段中主句放在段的中间是比较少见的,总是由于叙述条理的必要,万不得已时才安排在这里。
4.兼置于段首、段尾
长段,为了使读者对段中主句增强印象,常常把它放在段的开头领句位置,又让它在段的末尾,以结句再出现一次。这么前后照应,对段旨反复申说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段中主句的写法,要求概括性。要以短短的句子,十分鲜明地把段旨揭示出来。那么,一个句子很难概括出来怎么办?也可以先以一句话概括出全段的要点,接着再写一个补充句,把全段要展开论说的意思说完全。
(三)适当的容量
这是谈段的长度问题。段,究竟应该有多长,是没有固定标准的。一者因为,段的长短不能从形式上规定,而应该由每个段所表达的内容来决定。内容多则长,内容少则短。二者因为,段的划分有伸缩性,是可长可短的。因为全体中一个部分内容上的集中是相对的。有大的集中,又有小的集中,这会因作者而不同。有人把可以分开的几个小段并到一起,写成了一个大段;有人把一个可以合拢的大段又劈开写成了几个小段,这是正常现象。
但是,毕业论文的分段,一般说来应该长一点。这是由它的内容的充实性所决定的。在一个小段里,很难对某一论点展开周密、细致的论述。如果用几个小段来论述一个观点,有时又会把论点、论据和严密的逻辑推理给割裂开了,这样的表达效果是不好的。所以,还是并列一起写成一个大一点的段为好。
有的毕业论文在写作上分段过于零碎,妨害了内容的表达。这种情况,也时有发生。当然,毕业论文也不是一律都得写成长段,特别是写很长的段。段过长也不好,不便于理解。所以,我们提出,段的容量要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