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研究报告结构
附件1:案例研究报告结构
案例研究报告分为两个部分,分别用两个文件提交:
一、案例概况
1.首页:案例标题,参赛者信息(学校、团队和作者姓名)。标题中需出现研究对象(企业、行业、区域)的真实名称,标题应能反映案例研究的具体经济管理问题。
2.版权页(见附件2):授权书,竞赛承诺书
二、报告正文
(要求:报告正文中不得出现任何参赛学校、团队和作者信息。)1.封面:案例标题 2.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用200—300字概括案例的主要内容和结果,不用评价性和提示性的语句。关键词3-5个。
3.绪论;
4.案例研究对象介绍;
描述案例研究对象(企业、行业、区域)的基本信息,要求准确充分。
5.案例主体介绍;
客观陈述案例事实,所述内容及相关数据应准确完整。6.案例研究结论、研究发现与讨论;
运用合理的管理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进行相关问题的延伸性思考。
7.结尾与总结;
8.脚注,附件(图表、附录等)。
案例宜分节,并有节标题。节标题分一级标题,二级标题(1(正文一级标题);1.1(正文二级标题)……,1.2……)。
第二篇:研究报告的结构
研究报告的结构
题目
题目是课题的最高概括,要点明研究的对象、问题、方法。应以陈述句式表达,字数不要超过20个字;忌使用疑问句式。
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研究意义通常是研究者从社会发展、教育实际、现实意义等方面阐述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表述应针对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忌脱离工作实际,空话套话;强调逻辑的严谨。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与本课题相关研究的现状。包括:主要成绩;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研究的空白点等内容。这部分内容要在广泛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体现出“综合”与“评述”的特点。忌只就一两个实例发挥没有综合的特点。同时忌脱离具体研究问题,泛泛而谈,更忌不做考察,枉下结论。
(三)研究的创新点根据相关研究综述,说明本课题的与众不同之处。应从研究内容、对象、方法、途径、侧重点等方面表述;忌缺乏参照,主观想象。
(四)概念的界定界定研究中关键词的内涵、本质。应抓住课题研究的主题进行界定;忌过于宽泛、界定共识性概念。
研究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是指与课题研究紧密相关,对研究目标的达成具
有指导与支撑的作用的理论。表述应与研究的问题形成密切关联;忌理论罗列,逻辑松散。
(二)政策依据说明研究符合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为教育行政所认可。应从具体的实际出发;忌简单罗列,缺乏针对性。
(三)实践依据说明本类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在实践层面上开展的状况。上述三项依据表述上均要先概括,再展开。
研究的原则
研究的原则是本研究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应紧密结合所本研究的具体情况进行论述;忌缺乏针对性。表述上要先概括,再展开。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教育目标:研究要达成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在研究对象的发展与进步。即通过什么方法,促使研究对象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与效果。
科研目标:研究要获得规律的目标,表现在知识的增长,经验的丰富,方法技巧的创新,认识的发展。即通过研究收获什么样的策略、方法、模式等。
工作目标:研究所要达成的教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目标,表现在教学等工作的效益上。上述三项目标的表述均应为将来时态。
(二)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是研究目标的具体细化,是把目标加以分解成一系列可操作的具体研究项目。强调内容与目标要对应,忌两者不对称;强调语言简捷,具体说明研究什么内容,忌描述过多、忌将具体措施表述
成研究的内容。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是指一定范围的学生、教师、学校等群体。应明确研究对象的特征(如:年级、班级人数等)。忌超越研究主题选择研究对象。
(二)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有很多种,公认的有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个案法、文献法等方法选择应以一种方法为核心,进行论述。忌盲目选择多种方法,脱离实际需要。忌杜撰研究方法。
研究的过程
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实施、总结。是课题研究实施的日程安排,应与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相结合,注意与课题研究周期、学校工作日程、个人教学安排的协调。忌脱离研究具体实际,泛泛而谈,在报告中表述时忌文字量过多。
研究的实施
解决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措施,这部分是详写部分。阐述课题研究的实际运行状况,在这个过程中对哪些问题进行了怎样的研究;如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一般可以用“具体描述”、“典型事例”和“数据统计”三种方法说明,最好把三种方法结合使用;数据可通过调查、观察、测验、评定等方法获得,数据要真实准确,可用图表表示,图表前要说明数据来源,图表后要对数据进行分析。
典型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事例要真实,要写得具体、生动、有说服力。描述要具体,准确,忌空泛议论的方式。这部分要写得充实、丰满,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各项措施要进行提炼加工,忌记流水账。措施应与研究的内容保持一致。忌将来时态(如:“要”、“可以”、“应”等)。
研究的成果与结论
教育目标的达成是通过研究所获得的教育效果。要与研究目标中的教育目标和工作对应表述,但要紧密结合课题研究内容通过数据、变化等总结和表述,忌空泛。至于获得了哪些表彰、教师获得了哪些奖项,不是课题研究的直接效果,一般不必要写进来;如果是直接效果,则应写进来。
科研目标的达成是通过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包括研究后获得的教育智慧与技巧,要与科研目标相对应。写作这部分的关键是:不是具体事例的描述,而是从大量的典型事例中总结和提炼解决问题的经验,发现和概括某项教育工作的规律。应总结和表述根据观察和研究,有哪些新的认识?解决问题中形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什么?发现了什么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主要经验是哪些?这部分的基本写法是应侧重于理性的阐述。就概括简要地写,不宜展开描述。如果不是一个结论而是几个,可以分几点来写。这部分也是详写部分。
讨论
需要进一解决的问题。这部分是《研究报告》不可缺少的部分。课题研究从问号开始,经过一段研究可以划句号,而且要提出新的问
号来。撰写这部分时,可以先写对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反思,明确指出不足之处;然后再提出该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新问题,并对新问题做简要的分析和论证。这部分要写得简明扼要,是略写部分。
参考文献
要写主要的参考文献,不要写得过多;要写清作者姓名、文献名称、出版单位和出版时间。
第三篇:课题研究报告基本结构
课题研究报告基本结构
2013-01-17 21:46:00 浏览量:94 结题报告的写作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但约定俗成的大体结构是: 1.标题。要求简明扼要反映研究主题。有三种表达式:⑴点题式,即用研究课题的名称作为标题,研究内容、范围、对象和方法一目了然;⑵概括式,即用一句话作标题,言简意赅,反映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⑶结合式,即用主标题和副标题结合组成标题,用副标题把主标题补充完整。
2.署名。要求在标题下面署上研究报告撰写者的工作单位、姓名。如署名课题组或组成人员时,应在扉页下端注明课题组成员及其他人员、研究报告的执笔者,以示对研究报告所承担的权利和责任。
⒊内容摘要。要求把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取得的主要成果作个明晰的交代,是对报告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一般以200-300字为宜。摘要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它包含与报告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往往在最后写成)
⒋关键词。是从文中选取的能够反映其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3-8个规范词,其作用是便于计算机储存和检索,也可提醒读者着意理解所列的词。
⒌引论。包括研究问题概述、研究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等。要求根据原有方案和情报资料,实事求是介绍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可用“问题的提出”等提法。要求交待清楚为什么要研究这一问题,即课题研究提出的原因和研究的意义;要研究什么,即课题研究的假设、研究目标及关键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即目前国内外该课题的研究情况,包括前人研究成果与观点的综述、研究现状的诠释性概要(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总之,选用恰当的措词,开门见山把课题研究的有关问题交待清楚,充分显示研究基础,使研究报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参考课题立项申请中的有关内容。
⒍主论。要求充分反映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
⑴交待研究方法。主要指研究对象、研究工具与材料、测量方法与程序等。要求交待清楚研究的操作定义;研究采用的特殊工具、设备和方法手段;研究对象的确定(总体、样本、抽样方法等);调查的方法与项目;实验因素的操作、无关因素的控制;资料的收集和处理等。研究方法交待要具体,条理要清楚。有些材料可用附件形式附在报告后面。
⑵分析研究成果。主要指概述研究发现与结果,对假设、问题、目标的结果描述,统计检验的结果等。要求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与数据进行数量统计,做出定量分析;对非数量化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分析、比较、归纳,开展逻辑推理,用文字进行定性分析。数据可用直方图、曲线图、折线图等图表形象地表示出来,让人一目了然。研究结果最好用一般与典型、数据与事例相结合来表示表述。⑶讨论相关问题。主要指对结果的诠释,研究的局限性,对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对未来的启示等。要讨论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对研究结果作理论上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包括提出质问;与他人研究结果进行比较、论证和分析。还要讨论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以便为同行进行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⒎结论。包括对结果的概括和推论,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与措施等。要求简明归纳研究成果的基本要点,即研究了什么问题,有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同时,还可根据研究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和下一步应深入研究的问题。要求客观真实,简洁明确,鲜明集中,让人们能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⒏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对研究报告中所引用的或者是提到的资料注明其出处来源。这既是表示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也为读者查找文献提供方便。如参考的文献在数十种以上,则选择最主要的写。
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研究报告撰写的灵活性,可根据需要或个人喜好产生一些变式。
第四篇:组织结构案例
案例:一个成功企业家的难题
1案例作者:陆瑞新
一、开场白
1983年,在江南某省的一个小镇上,因投机倒把屡受批斗已出走十几年的刘月突然回到了镇上。此时,投机倒把已不那么令人心悸,乡镇企业已开始萌芽。第二天,镇上就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镇长带着几个干部拎着礼品去了刘月家。这比当年镇长带着派出所干警区刘月家搜捕更令人兴奋。人们议论着,猜测着,预感到有什么重大事件将会在小镇上发生。果然,一个月后,镇政府以原粉丝厂的旧厂房,设备折合资金1.75万元,刘月自行筹资13.5万元兴办的第一家乡镇工业——伟业铜带厂正式诞生。
15年后的今天,该厂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6亿元资产,下属9家境内独资或控股子公司、4家境外独资公司的大型综合性铜冶炼加工的企业集团——伟业集团公司。铜加工属于资金密集与技术密集型行业,由于行业进入壁垒高,乡镇企业一般不敢问津。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此行业拥有绝对垄断地位。整个行业主要由三家大型国企控制。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是中原铜加工厂,它是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以下依次是上海铜材厂和西北铜加工厂。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依托机制上的优势,铜加工行业上演了乡镇企业大败国有大型铜加工企业的“灵猴斗大象”的精彩一幕。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型国有铜加工企业已经日趋衰落,困难重重,几乎全面亏损。而乡镇、合资企业则成为行业龙头,一派兴旺。由于资金困难,无法进行必需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国企在技术上、设备上的许多优势也几乎丧失殆尽,优秀人才更是大量流失,已沦落成为过去意义上的“乡镇企业”。伟业集团最近刚投资2亿元将中原铜加工的一条板带连铸连轧生产线购入。由于缺乏配套设备和流动资金的投入,该生产线一直闲置,日损失数以万计,企业不得不忍痛割爱。伟业集团则在生产线购入后三个月内就生产出第一批优质铍青铜带,并直接出口美国,效益十分可观。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前景一片光明,公司正在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已成功地兼并了几家关联企业,按计划将在5年内成为中国铜业的霸主。对此,年届不惑的刘董充满信心(刘月任伟业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人们习惯于亲切地称呼刘董事长为“刘董”)。然而,深谋远虑的刘董并非盲目乐观之人。他隐约感到公司似乎已处在某种生死攸关的嬗变阶段,许多问题操作起来都已不如以前那么得心应手,第六感觉告诉他,潜在的危机越来越大。经过几天的冥思苦想后,他请来了新近才担任公司高级人事顾问的杨教授。
此时杨教授正坐在一间非常简陋的办公室里。如果不是门口挂着的牌子上赫然写着的“刘董办公室”的字样,杨教授一定会以为是走进了一间乡村中学教师的办公室:一张书桌,一张椅子,外加一张单人床。办公室有一扇门直通隔壁会议室,公司全体高层管理干部正在开会,门未关紧,本地方言的争论声伴着一股呛人的烟味一阵阵传来,刘董的声音总是最洪亮的。
“真不可思议,这就是一个拥有16亿元资产的大型企业集团的高层会议室,这屋子里的决策者们竟然没有一个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尽管杨教授是长年泡在企业,为企业提供各类咨询服务的实物型管理专家,也不得不惊叹于家乡这一知名企业迅速崛起的奇迹。凭经验,他感觉到此行的担子不轻,也预感到面临的可能是中国当代企业所遇到的典型难题。他不由得涌起一种莫名奇妙的激动与兴奋„„
两个星期后,通过与公司所有上层管理成员的深入接触,以及一系列规范化的调查分析,杨教授带着经研小组反复讨论过的初步诊断意见,与刘董花了一整天时间,就有关重要问题专门探讨交换意见之后,得出了一些初步研究纲要。
二、企业管理概况 1 刘兴倍主编:《管理学原理习题库》,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128-131页。
1伟业集团是先有一个核心企业,再由“核”扩散发展起来的,产权纽带紧密,实际上属于一种较典型的母子控股公司模式。集团公司对下属自公司的经营战略、重大投资决策和人事任免均有绝对控制权。刘月先生既是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又是二级控股(独资)公司的董事长、法人代表。集团公司总部管理班子十分精干,总共不到80人。新老三会在职能上实际是交叉互兼得:党委会、工会与职代会的主要领导是监事会的主要成员。集团董事会是最高权力和决策机构,由集团正副总和二级公司总经理组成的理事会实质上协商和执行机构,无决策权。这是一种较典型的中小型企业集团的管理模式。
在职能部门设置方面,董事会实际上只有董事会办公室是实体,其职能并未与董事会的需要相吻合。理事会的一办四部是最近才设立的,职能也未明确界定。从人员配置上看,各部部长都是由对应的主管副总兼任,形式上是直线职能模式,实质上是职能式组织模式,即职能部门除了能实际协助所在层级的领导人工作外,还有权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向下层人员下达指令。这种模式运行起来可能会不利于集中统一指挥,各副总之间协调工作量大,主要负责人易陷入事务之中,不利于责任制的建立和健全。公司组织机构变动频繁,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位更迭更是像走马灯似的,许多高层经理都弄不清公司现在的组织结构。
三、面临的困惑
从刘董自身的角度,他请来杨教授,主要是为了解决以下三大难题。
一是集权分权问题。刘董觉得自己太累了,每天签审公司上下报账的财务票据就要花2小时,公司其他大小事情几乎都要他拍板,总有做不完的事。他平均每天只睡3个小时,最近就有两次晕倒在办公室,再这样下去肯定不行。
当杨教授听说公司采购员差旅费也要刘董亲自签字时,不禁惊讶地问:其他副总和部门负责人怎么不分忧?不分权怎么能经营这种大型企业?刘董敏感地解释道:我也懂得要分权,而且曾坚决奉行“用人不疑”的原则,可是教训太大了。1995年放权,贸易公司经理用假提单卷走了980万元人民币,至今没有下落。我只得集权,工作不到两年,实在不行,只好再度放权,没想到这次是总经理携款1500万元跑到国外去了,他还是我的亲戚,公司的创业元老。我只好再次集权,如今是董事长总经理一肩挑,每天上午8:00-10:00就成了审判资金报告的专门时间。我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但现在实在不知道该相信谁了。该怎么办,到底人家外国人是怎么分权的,请专家们帮助筹划。
二是决策风险问题。公司越做越大,大小决策都集中在刘董身上。“我总是胆战心惊的”,刘董恳切地说,“过去我拍板下去,涉及的资金少的只有几十元多的也就几万、几十万元,现在任何决策动辄就是几千万上亿元,弄不好就是全军覆没。我心里没底,但也得硬着头皮拍板,怎么会不紧张惧怕呢?我表面故作轻松,其实心里压力太大了。这不,才四十岁,头发几乎全白了。”
三是控制问题。在深入的交谈中,刘董向杨教授剖白了心迹:外面的人总以为我在公司里是绝对权威,甚至耀武扬威、随心所欲。其实我觉得要控制这家公司是越来越困难了。过去,我给员工发一个小红包,拜个年什么的,就会得到员工真诚努力的回报。近年来,尤其是1995年有关部门界定我个人在公司中的产权占90%、镇政府只占10%后,员工们的心里似乎在悄悄地变化,过去最亲密的战友都和我疏远了,工作表面上很努力,实际上大多是在应付我。我给他们的工资一加再加,现在高层经理年薪已达10万-15万元,还没人配备了专车、司机和秘书,但他们就是怪怪的,提不起劲。现在公款消费和大手大脚浪费的现象也开始在公司蔓延,原有民营企业的优势正在逐步消失,两起携款外逃事件似乎是必然的,而且以后也还可能发生类似的事情。我感觉到我的公司在全面地腐化堕落。更糟糕的是,我控制不了局面,在这个庞大的公司面前竟显得那么虚弱和无能为力。我对前景感到害怕„„
讨论题:
1、如何重新设计集团组织结构,从而解决集权分权问题?
2、如何减少决策风险,避免个人的错误决策?
3、如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第五篇:幼儿教育案例结构概说
幼儿教育案例结构概说
幼儿教育案例是发生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其中也可能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充分发挥案例在幼儿教育领域的作用,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幼儿教育案例的特征、结构及案例的撰写作些介绍。
幼儿教育案例讲述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有时间、地点、人物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有叙述完整的情节。选择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叙述的问题是经常碰到又难以解决好的问题,我们才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去说明、解释、处理类似的事件。案例叙述还应该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比如,教师或家长的素质、幼儿园或家庭的教育现状、案例发生的契机、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等等,以便读者(研究者)从更深的层次来分析、研究。具体说来,一个完整的幼儿教育案例,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引言
引言也可以说是开场白。引言不必太多,描述案例发生的大致场景,含蓄地反映可能涉及到的主题,让读者(研究者)在阅读案例前有一个基本的心理准备即可。
2.教育背景
即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等。在案例中将这些背景交待清楚,将直接关系到对案例中解决问题方法的分析、评判是否真正能把握事件背后所隐含的问题实质。
案例是发生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之中的,因此,教育背景的介绍不必面面俱到,而应主要说明事件的发生是否有特别的原因和条件。比如,有位教师叙述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孩子在幼儿园绘画时,不管是画动物、植物还是人物,他都只使用黑颜色的笔。经了解才知道,孩子的父母感情不和,家庭生活一直处于冷战状态,孩子体会不到家庭的温馨,因此,心情总是比较抑郁。可以说,孩子的黑色画笔其实是代表了他黑色的心情。这一家庭背景对事件的发生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因此,在案例中写明是必要的。
3.事件
事件是案例的灵魂。应该说,事件发生时的材料是繁杂的,在叙述时应把握反映主题的特定内容,剔除与主题无关的内容。特别要注意的是,要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最好能够写出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有一位教师写了一个名为《当孩子面对竞争》的案例,由几个情节组成,其中的两个情节是这样的:
运动会开始了。操场上,消防队员接力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在“加油加油”的呼喊声中,消防队员们按规则跑到指定地点穿上一件外套(必须扣4个纽扣)和一双鞋子(必须系好鞋带),然后冲向火场救火。消防队员们一个接一个地在场地上奔跑着,突然,我们班的小朋友喊:“大三班小朋友犯规了,他只扣了3个扣子!”大三班那个孩子只得停下来扣好纽扣。过了一会儿,我们班的陈晨在匆忙中也只扣了3个纽扣就跑过去救火了,有一个孩子叫了一声:“陈晨,你的扣子——”
旁边的小朋友连忙对他说:“嘘——别作声„„”那个孩子赶紧闭上了嘴。比赛结束,陈晨跑回来时,孩子们的脸上居然有一种“占了便宜”的开心表情。
亲子项目“风雨同舟”是最吸引眼球的比赛,6辆自行车上分别坐着6个小家庭,孩子坐在三角架的小木椅上,妈妈坐在车后凳,最辛苦的蹬车活儿自然就交给爸爸了。等骑到指定地点时,他们还必须停车穿上一件3人雨衣再返回。但听一声哨响,6辆自行车争先恐后冲了出去。不一会儿,大四班的自行车就领了先,这位爸爸车技十分娴熟,妈妈给一家人穿雨衣的动作也非常利索,他们骑在了最前头。我们班皓皓家的车也不甘落后,在他们后面紧追不舍。眼看就要到终点了,大四班的自行车突然“吱——”一声刹住了,原来他们的雨衣卡在了钢圈里,一家子怎么扯都扯不出来,皓皓家的车一下子就超了前。我们班的孩子高兴得又叫又拍手,有的还幸灾乐祸地哈哈大笑,都忙不迭地叫:“皓皓加油!皓皓加油!”皓皓爸爸不负众望,率先冲到了终点,获得了冠军。大家围着皓皓激动地欢呼着,全然不顾大四班那个孩子垂头丧气的样子。
这个案例的事件叙述比较成功。虽然第二个事件稍嫌哕唆,但这位教师还是能剔除运动会中许多无关的事件,只将与所表现的主题——当孩子面对竞争——有关的情节纳入她的视野。而且,叙述特别注重幼儿相关表现的细节描写,比如孩子们在竞赛中表现出来的对待别人和自己失误的不同态度(矛盾冲突),交待得清清楚楚,这样的叙述有利于读者(研究者)清楚地把握事实的真相,并由此进行深入的分析。
4.问题
案例是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幼儿教育案例的最大特点是要揭示幼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思考。因此,在撰写案例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要交待清楚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同样以《当孩子面对竞争》为例。这位教师在叙述了几个情节后,将问题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教师未把体育竞赛作为一个培养幼儿良好竞争心理的最佳时机,更没有把公平竞争作为一个重要的德育内容来关注,以致这一部分内容成为教育中的盲区,出现种种问题——当我们让幼儿一遍遍喊着“赛出友谊,赛出风格”进场时,并没有让幼儿了解这句话的真正涵义,而使之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第二,教师在体育竞赛中急于求成的心态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幼儿。教师对于比赛结果的过分看重——事先多次要求幼儿力争第一而没有告诉他们女口何去争第一,在比赛场地上对裁判规则的几次质疑,对比赛过程的一些焦虑与紧张反应,都使孩子隐隐觉得胜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却忽略了其他。应该说,这位作者抓问题比较准,她看到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实质性的问题。
5.解决问题的方法
撰写幼儿教育案例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问题,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解决问题是案例重要的一环。在这一部分内容中,需要详细叙述解决问题的步骤或过程。叙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即时解决问题,事后解决问题,还有罗列解决问题的种种设想。
《贝贝摔倒了》的作者是这样叙述的:
贝贝小朋友走路时不小心摔倒在地,教室里发出了哄堂大笑,老师忍不住说:“你们知道什么叫幸灾乐祸吗?”许多孩子都摇摇头。老师又说:“幸灾乐祸就是看到别人遇到困难,不但不去帮助他,反而去嘲笑他。你们说说,这样的行为好不好呢?”孩子们都说:“这样不好。”刚才那几个笑声最响的孩子都难为情地低下了头。随后,教师组织小朋友就“看见别人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帮助别人有什么好办法”进行了讨论。小朋友们积极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通过讨论,孩子们积累了一些方法。(节选自《案例研讨实录》,《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这个案例中,作者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直接写在其中,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即时解决问题”。而在《当孩子面对竞争》中,作者采用的是“事后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位教师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了“王楠姐姐的眼泪”、“聂卫平叔叔的故事”、“在比赛的最后一分钟”、“赢得世人尊敬的中国女排”等故事,采用“一天一个小故事,一天一点新感动”的故事导行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
应该说,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案例中叙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既有基本的模式,又无定法。关键在于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交待清楚,以供读者(研究者)参考、评论。
6.评析
评析,有时是反思或讨论,一般地说,可以让读者(研究者)深化对案例的认识。郑金洲博士认为,评析的作用至少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评论可以为同一论题提供多种不同的视野。同样是一个论题,每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和经历出发,可能提出的是多种不同认识。例如同样是分析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的说法不一定等同于学校管理者的说法,师范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决策部门人员和社区工作者又可能别有一番高论。每种认识都促使大家对案例有更进一步的思考,不一定要给出正确的答案。其二,评论可以把案例与研究连结起来。评论者一般既会对事件中的问题情形等作出分析,同时也会进一步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这些问题为日后的研究又提供了一定的方向。其三,评论也可以提出可供选择的不同的实施策略。案例中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受作者的局限而囿于一定范围,而集思广益的讨论,可以反映出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当事人提供其他切实可行的方案。”(引自《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撰写评析要特别注意针对解决问题方法的得失进行评论,同时,尽可能避免自己的成见或偏见对事件评析的影响。撰写者对案例中所涉及的人物,往往存在一些成见,这些成见可能是合理的,也有许多是不合理的。若在评析时依据的是不合理的成见,则评析的结论可想而知也往往是片面的。
最后,提请大家注意撰写幼儿教育案例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1.要把握幼儿教育案例的文体特征。幼儿教育案例与幼儿教育论文不同。论文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以记录过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是通过事件来说明道理。案例也不同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预设的,案例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是结果的描述。可以说,案例与教学实录更接近一些,只是教学实录是纯粹的教学过程的记录,而案例则需要叙述教育背景,点明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评析。
2.要保证所叙述的材料的真实性。真实性是对撰写案例的最基本的要求。失去了真实性,读者(研究者)会因依据虚假的材料来分析讨论而得出不合适的甚至是错误的结论。同样,案例中所列举的所有数据,也都应该经过仔细核对,以保证准确,并应说明所引材料的出处。
3.要注意保护案例中所涉及的人物的合法权益。撰写案例,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教师、家长、幼儿等。而案例中的人物的所作所为,有正面的例子,也有反面的例子。若是正面的例子,但说无妨;若是反面的例子,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所涉及人员的情绪。因此,若是叙述反面的事件,一定要避免出现人物的名字(在文中可以用“xxx”或“某教师”、“某家长”、“某幼儿”等来表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特别是在撰写评析时,要对事不对人,对案例中所涉及的事件的评析,只能点明其不足之处,而不要涉及对人物的人格、道德品质等的评价。
摘自《学前教育》杂志2004年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