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
2、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伙伴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
3、通过诵读诗句懂得大概的意思。在初步感知后,可复诵读,直至背诵。
4、能独立进行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教学重难点:
1、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2、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3、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资料。2.学生准备:
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我的发现)
一、反复品读,自主发现
课件出示句子并提出要求: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二、集体讨论,各抒己见 预设答案:
⑴ 用三个相同的句式描写了漓江的水的“清、静、绿”的特点。⑵ 三个相同的句式是: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⑶ 三个句子相同的地方是:“漓江的水真„„啊”。
⑷ 我觉得这样写,有许多好处。比如:能够强烈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音乐感和节奏感。
这样的句子用在文章里,语言很美,很生动、很形象。⑸ 我发现课文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句子呢。如《桂林山水》中小山的那一段: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骡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在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再如《七月的天山》里面的一段:
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三、介绍句式,辨别练习
1、介绍排比句式:
排比,就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者句子排列在一起。因此,排比一定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词组和句子,而且一定有一部分字词相同。
比如:上面的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意思相连,都是描写桂林的水的特点;句式相似,用了三个“漓江的水真„„啊”。
2、辨别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排比句(1)课件出示例句:
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师总结:以上三个句子描写相关的事物,并且用上了三个相同的句式符合排比的条件,所以是排比句。
(2)课件出示例句:
“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路线;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通过交流认识到:第一个句子只有两个“他”怎样,不符合排比的条件,所以不是排比句。第二个句子只有两个“不管„„”和两个“那么„„”,所以,这句话也不是排比句。
师总结:如果只有两个词组或句子排列的句子,即使结构相同,语气相关,也不是排比句。
四、合作学习,尝试仿写:
1、教师示范引路: 课件出示例句: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为了打开学生思路,师可提出问题:
花海是多么的美丽,想一想在花海上还有哪些景色呢?
师示范引路:花海上有蝴蝶在飞,蝴蝶飞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美丽!以下预设答案可供教师引导: 小鸟飞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美丽!柳树倒映在花海里,显得格外嫩绿。云飘在花海上,显得格外洁白。鱼游在花海里,显得格外活泼。
2、当堂练习:把句子补充为排比句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预设答案: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观看过波涛汹涌的钱塘江大潮,)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欣赏过奇松怪石的黄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四、拓展学习,勤于积累
1、课外搜集有关描写祖国优美山水的资料。2、走进大自然,仿照上面的句子记录大自然的美。
3、进行汇报展示,把看到或搜集到的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佳句名篇,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比一比谁积累的丰富。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宽带网)
日积月累
一、亲情导入,启发谈话:
这里选编了5句有关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看看谁能读懂诗句的大概的意思。
学生反复诵读,尝试自主理解句意。
二、讨论交流,合作理解。
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出自《使至塞上》一诗。开元二十五年春,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前往边地,并任职节度判官。本篇即作于出塞途中。诗句的意思是:一片大漠上的一条直上的孤烟,辽远的河滩尽头一轮滚圆的落日。可以说把广袤的塞上风光写绝了。
⑵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祯)出自《将至桐城》。
⑶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出自《登快阁》一诗。诗句写出了季节和周围的环境:群山上树叶飘落,天空则因秋高而显得远大。江水也更显清澈,在傍晚月光的辉映之下,江水犹如一道白练。这是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江暮景图。
“快阁”──在江西省泰和县东赣江畔,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而得名。⑷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出自《鹧鸪天》。原词为:送人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⑸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出自《春江花月夜》。这两句的意思是:江上涨起了春潮,水面与大海齐平,海面上,明月随着潮水的上涨,也同时升起。
4、反复诵读,直至背诵。
5、比一比谁写的棒。抄写诗句,评选“小小书法家”。
宽带网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本次宽带网是一项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目的在于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大家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课前同学们已经通过网上查找,报刊杂志图书中摘录等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等会儿展示给大家。
二、借助图画,了解知识
1.自读宽带网内容: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三、动手搜集,进行整理
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可用自编手抄报、列表格等形式。有困难的学生可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
四、集体展示,评选最佳
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口头介绍,或者借助投影仪口头介绍。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评选最佳,鼓励学生。
资料链接:
王维《使至塞上》赏析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春江花月夜 唐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板书设计: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我的发现 排比句
日积月累 自然风光古诗名句 宽带网 祖国锦绣河山
第二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园地的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本设计力求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伙伴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积极参加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
2、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伙伴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
3、通过诵读诗句懂得大概的意思。在初步感知后,可复诵读,直至背诵。4、可通过抄写,帮助记忆。
5、能独立进行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资料。2、学生准备:
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我的发现)
一、反复品读,自主发现
课件出示句子并提出要求: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
二、集体讨论,各抒己见 预设答案:
⑴ 用三个相同的句式描写了漓江的水的“清、静、绿”的特点。⑵ 三个相同的句式是: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⑶ 三个句子相同的地方是:“漓江的水真„„啊”。⑷ 我觉得这样写,有许多好处。比如:能够强烈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音乐感和节奏感。
这样的句子用在文章里,语言很美,很生动、很形象。⑸ 我发现课文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句子呢。如《桂林山水》中小山的那一段: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骡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在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再如《七月的天山》里面的一段:
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课文表达方式继续深入思考,并进一步体会这种句式的特点。
三、介绍句式,辨别练习
1、介绍排比句式:
排比,就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者句子排列在一起。因此,排比一定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词组和句子,而且一定有一部分字词相同。
比如:上面的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意思相连,都是描写桂林的水的特点;句式相似,用了三个“漓江的水真„„啊”。
2、辨别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排比句(1)课件出示例句:
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师总结:以上三个句子描写相关的事物,并且用上了三个相同的句式符合排比的条件,所以是排比句。
(2)课件出示例句:
“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路线;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通过交流认识到:第一个句子只有两个“他”怎样,不符合排比的条件,所以不是排比句。第二个句子只有两个“不管„„”和两个“那么„„”,所以,这句话也不是排比句。
师总结:如果只有两个词组或句子排列的句子,即使结构相同,语气相关,也不是排比句。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此设计重在指导学生发现排比句子的特点,体会排比句子的妙用。由课内到课外,设计视野比较开阔,内容比较灵活,训练比较到位。
四、合作学习,尝试仿写:
1、教师示范引路: 课件出示例句: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为了打开学生思路,师可提出问题:
花海是多么的美丽,想一想在花海上还有哪些景色呢?
师示范引路:花海上有蝴蝶在飞,蝴蝶飞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美丽!以下预设答案可供教师引导: 小鸟飞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美丽!柳树倒映在花海里,显得格外嫩绿。云飘在花海上,显得格外洁白。鱼游在花海里,显得格外活泼。
2、合作学习,把句子补充为排比句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预设答案: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观看过波涛汹涌的钱塘江大潮,)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欣赏过奇松怪石的黄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典型例句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初步掌握排比句的句式特点后,强化练习,达到能够熟练运用的教学效果。
四、拓展学习,勤于积累
1、课外搜集有关描写祖国优美山水的资料。2、走进大自然,仿照上面的句子记录大自然的美。
3、进行汇报展示,把看到或搜集到的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佳句名篇,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比一比谁积累的丰富。
设计意图: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宽带网)
日积月累
一、亲情导入,启发谈话:
这里选编了5句有关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看看谁能读懂诗句的大概的意思。
学生反复诵读,尝试自主理解句意。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二、讨论交流,合作理解。
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出自《使至塞上》一诗。开元二十五年春,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前往边地,并任职节度判官。本篇即作于出塞途中。诗句的意思是:一片大漠上的一条直上的孤烟,辽远的河滩尽头一轮滚圆的落日。可以说把广袤的塞上风光写绝了。
⑵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祯)出自《将至桐城》。
⑶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出自《登快阁》一诗。诗句写出了季节和周围的环境:群山上树叶飘落,天空则因秋高而显得远大。江水也更显清澈,在傍晚月光的辉映之下,江水犹如一道白练。这是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江暮景图。
“快阁”──在江西省泰和县东赣江畔,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而得名。⑷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出自《鹧鸪天》。原词为:送人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⑸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出自《春江花月夜》。这两句的意思是:江上涨起了春潮,水面与大海齐平,海面上,明月随着潮水的上涨,也同时升起。
4、反复诵读,直至背诵。
5、比一比谁写的棒。抄写诗句,评选“小小书法家”。
设计意图:引导发现,交流发现,指导发现,如此天长日久地进行日积月累的指导,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必然会水到渠成。
宽带网
一、提示谈话,激发兴趣
本次宽带网是一项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目的在于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大家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此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友情建议,积极实践
1、明确收集信息的范围。
2、提供收集的途径,如网上查找,报刊杂志图书中摘录。
3、指导收集后的整理,可用自编手抄报、列表格等形式,然后在班级里进行交流和评奖活动。
4、有困难的学生可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有条件的可以搜集更多的资料,力图对祖国名山大川有更为广泛的了解。
三、动手搜集,进行整理
学生动手搜集资料,并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设计意图:围绕本组专题进行的相应延伸拓展学习。学生可以借助画面,了解与五岳相关的知识。在教学当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四、集体展示评选最佳。
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设计意图:在本设计的教学中,注重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思想碰撞思想。指导学生把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既动手又动脑、动心、动情,极大地凝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资料链接:
王维《使至塞上》赏析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赏析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春江花月夜
唐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第三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梳理、总结作者表达情感或想法的方法。“词句段运用”首先通过读词语,让学生体会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其次读语段,选择一幅图画依照语段写一写。“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理解感受毛泽东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
本单元课文感情丰富,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领悟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并能在交流中进行总结。同时能边读诗词边想象画面,为体会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打下基础。学生还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够结合图片,进行简单的仿写。
1.学习“交流平台”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交流课文中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或想法。
2.教学“词句段运用”时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想象画面,体会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了解语段构段方式,指导学生通过看图进行仿写。
3.教学“日积月累”可结合词的意境,指导学生朗读,快速背诵。
【知识与技能】
1.回顾、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哪些语句特别能
够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感知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2.仿照语段选一幅图画写一写。
3.读背诗词,感知诗词特点和其中渗透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想象,引导学生体会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2.通过观看图画,感知语段的构段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互相交流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点
1.感知课文中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了解语段构段方式,培养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难点
1.体会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2.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毛泽东的相关资料。
2课时
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特别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的句子,体会、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说说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1.感悟哪些语句能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2.说说乡村与城市生活的不同。
一、交流平台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4篇课文,其中有3篇课文描写了乡村生活,作者对于乡村生活有什么样的感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2.课件出示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同学们,你们是从哪里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呢?
4.小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
6.教师小结。
二、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灯火辉煌
肥沃 静谧 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2.交流读两组词语时,所想象到的不同画面。
3.说一说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1.学习选择一幅图画进行仿写。
2.学习“日积月累”。
发现构段方式,能够看图进行仿写。
一、词句段运用
1.出示文中语段,学生自读。
2.标识语段中的“绘成、构成”两个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语段的构段方式。
(“绘成、构成”前面的内容是对景物的分写,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概括)
3.观察图画,学生任选一幅图画写一写。
4.小组内交流读语段。
5.全班交流朗读的语段,教师相机点评。
二、日积月累
1.揭示课题
(1)解题。
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之后,反其意而用之所写。当时中国面临着许多困难,而写这首词的目的就是要是鼓励中国人民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战胜困难。毛泽东借咏梅来言志,鼓舞广大的人民群众,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4.合作探究,感知词意。
(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坚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梅花虽然美丽但她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背诵这首词。
(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虽是对这一单元的总结与拓展,但其中的知识含量也十分丰富,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中进行交流。当学生有疑问的时候,我当好一名授“渔”人,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我还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园地一
最新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园地一》
我的发现
这是一项启发学生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中的比喻。题目中共列出了八种事物的图案,虽然排列上没有什么规律,但都是在形状上有相似之处的事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特点,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积累语言,进一步体验发现的乐趣。过程建议:
1、观察图画,引导发现。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些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2、根据提示,创生想象。请你把伙伴泡泡里的话补充完整(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还能换一种说法吗?(剪刀像燕子的尾巴)你还能用这样的方法说说其他的事物吗?组内互相交流观察所得。
3、联系经验,拓展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事物之间非常相似?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如眉毛像弯弯的月牙儿,河水像一面镜子等)日积月累
这次活动安排了“读读认认”“读读背背”“我会说”三项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读读认认”重点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自读自认生字新词;通过组词等练习分辨每组两个字在形、义方面的不同之处。“读读背背”是积累中华传统文化的春联。这四副春联用词凝练、生动,想象奇特优美,句式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品读吟诵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我会说”是通过练习描写景物特点的形容词与描写景物名词的搭配,让学生积累和练习运用语言。过程建议: 读读认认
1、读:读读下面的字词,看看你有什么发现?(都是用熟字加偏旁组成的新字)
2、记: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3、说:给每组的两个字分别组词,然后再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读读背背
1、读读。学生自己读对联,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教师示范对联的读法,学生感悟吟诵的语气。(注意读的节奏稍慢,上联和下联节奏要相同,以2017.3.1 最新版
显示其对应关系。上联一般要吟得低缓一些,下联一般要诵得高而平。如,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学生模仿读、对读、齐读、想象读。
2、背诵。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背诵对联。
3、展示。学生互相交流课外搜集的描写春天的诗句。我会说
1、说说。读读横线后面的词语,说说横线上应该填什么?
2、评评。在组内说自己填的内容,其他同学评评。教师要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词语,只要搭配准确就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一些这样的短语,读读写写。
3、练练。害羞的()()的眼睛()的笋芽儿()的嗓音()的世界 嫩绿的()口语交际
本次交际活动的话题是《春天里的发现》。虽然话题跟一年级下册第一组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相似,但本次交际的角度和表达的程度要求有很大不同。本次训练要求学生在过去感知春天的基础上细心观察,展开想象,突出对春天一些现象的“新发现”,而且还要在说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激发学生初次写话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提高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本次口语交际练习可以和本组各课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也可以与下面的“展示台”和“宽带网”结合起来进行,把搜集的资料和将要展示的作品作为口语交际的凭借,也可以把口语交际和写话的成果作为展示的内容。具体形式教师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交际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整理以前有关春天的资料(文字、图片等)。
2、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过程建议:
1、播放歌曲《小鸟小鸟》,听后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
2、在春天里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学生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在小组内说一说。
要求:(1)可以从植物、动物、天气变化及人们的活动等方面入手。
2017.3.1 最新版
(2)发现要“新”,尽量与众不同。
3、全班交流汇报“新发现”,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条理尽可能多的说出自己的新发现,或者专注于某一种事物,把它说具体。如对小草的发现可以从开始探出头来说到长出嫩绿的小尖叶,从“草色遥看近却无”说到绿草如茵的景象。鼓励学生大胆把自己的联想结合自己的发现说出来。
4、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议,评选“最具慧眼”奖。
5、把自己的新发现整理一下写出来,教师适当提醒学生先想想写话的顺序再动笔。然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分享写话的快乐。展示台
本次活动主要展示和交流本组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教师要根据教材中学习伙伴的提示,拓展交流和展示的形式,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平台,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1、结合本组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根据学习伙伴的提示,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搜集描写春天的词句,展示写有关春天内容的书法作品,还可以唱唱有关春天的歌曲,创编赞美春天的舞蹈,画一幅春天的图画„„)
2、小组内交流,大家互相分享学习的收获。
3、班级交流展示,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才艺”奖。宽带网
这是本册语文园地新开辟的一个栏目,这个网名新颖有趣,富有时代气息,旨在拓展学生学习时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它也是本组学习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主要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包括亲自观察、利用图书、电脑网络等)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过程建议:
1、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市花”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除了教材所举的例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交流其他城市的“市花”资料)
2、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交流某种“市花”的来历,或者交流“市树”的有关资料。
3、根据学生交流的信息资料,师生共同评选最佳作品出一期墙报。
2017.3.1 最新版
2017.3.1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2.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5.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总结出有类似规律的词语。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第二行:写日月的第三行:描写山的(4)多样读
(5)背诵
三、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