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认识分米和毫米-苏教版【小学学科网】[本站推荐]
《认识分米和毫米》
xiaoxue.xuekeedu.com
一、在复习回顾中自然引入新课
师:请小朋友回顾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两个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米、厘米”之后,教师组织学生用手势比划1米、1厘米的长度。
师(拿起数学书):看看数学书的封面,要量它的长度或宽度,你觉得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厘米)要量它的厚度,用什么做单位呢? 如果学生回答“厘米”,则组织学生用直尺量一量,发现:数学书厚不足1厘米。如果学生回答说“毫米”,则追问:为什么你要用毫米做单位呢?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指出:毫米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米。毫米,用字母表示是mm。
板书课题:毫米(mm)
二、在学生已有基础上建构学习的平台(一)认识毫米。
1.指认。
师:关于毫米,你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说1毫米是直尺上的1小格。教师则让学生都拿出各自的直尺,在直尺上看一看、找一找“1小格”,长1毫米。学生可能说“1厘米=10毫米”。教师则让学生拿出各自的直尺,找一找、指一指直尺上从哪里到哪里是1厘米,1毫米是从哪里到哪里。学生用“手”指“不清楚”时,教师指导:用铅笔的笔尖指。
组织学生用铅笔笔尖指着直尺,从刻度线0开始,一毫米一毫米地数,“发现”或“验证”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如果先前学生的发言未说及“1厘米=10毫米”,则为“发现”;如果先前学生的发言说及“1厘米=10毫米”,则为“验证”)。先数0~1厘米之间有10个1毫米,再数1~2厘米之间有10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追问:刚才在直尺上指1毫米的时候为什么手指指不清,要用铅笔笔尖才行呢?(因 为1毫米很短)2.比划。
师:1毫米究竟有多短,你能用手比划给大家看一看吗? 学生比划。教师指导:课前发给每位小朋友一张电话卡,拿出来看一看,这张卡的厚度是——1毫米。用手捏一捏这张卡,你有什么感觉?(很薄)用手捏住,然后捏卡的两个手指保持不动,把电话卡抽出来——这时,我们两指间的这道缝大约就是1毫米。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同步操作。教师再指导:把电话卡再插回去,比照一下,正好捏住了吗?
学生完成操作后,接着,不借助电话卡,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组织操作:翻开数学书,数出1张纸,观察:这张纸的厚度有1毫米吗?(没有)2张呢?(没有)3张呢?(没有)继续“添纸”,并用两只手指捏一捏,看看几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交流:你觉得几张纸的厚度是1毫米?
教师指出:像我们数学书这样的纸,把它捏紧,10张纸的厚度大约就是1毫米。3.例举。
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 学生举例。教师参与交流,出示实物光盘、1分硬币,并指出:光盘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xiaoxue.xuekeedu.com
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4.测量。
师: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时,谈到量数学书的厚度用“毫米”做单位。数学书的厚度是几毫米呢?请小朋友动手量一量。5.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哪些活动认识了毫米这个新朋友?——在直尺上指认(板书:指),用手比划(板书:比),在生活中找、举例(板书:找)。(二)认识分米。
1.引入。
师:我们通过指、比、找,认识了“毫米”。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呢?(米、毫米、厘米)如果让它们在楼梯上排排队,“毫米”站在最下面,第二层应该站谁呢?(厘米)你是怎么想的?(1厘米=10毫米)
先出示如下楼梯图,再结合学生的回答,在楼梯图上板书:毫米、厘米。
师:“米”应该站在哪个台阶上呢? 学生可能会说“米”站第3层,也可能会说“米”站第4层。追问:为什么让“米”站第4层? 学生回答第3层应站“分米”之后,教师先在楼梯图上板书“米”、“分米”,再指出:大家的想法和数学家想的一样,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的长度就是1分米,也就是说1米里有几个1分米呢?(板书:1米=10分米)“分米”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又一个长度单位,用字母“dm”来表示。
完成课题板书:分米(dm)
2.认识。
师:你怎么知道“1米=10分米”的?分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刚才我们在认识毫米的时候,是先在直尺上指出了1毫米的长度,现在你能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的长度吗?找到的同学就利用手中的直尺画出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学生操作,交流:怎样画1分米长的线段? 同桌交换,测量检查所画的线段是否是1分米。指导学生用手比划1分米长的线段——先是用两只手指在各自画的1分米长的线段上比划,然后将两只手指离开纸面,观察两只手指之间的距离。两只手指并拢,再张开至1分米,并放置于直尺上检验两手指张开距离是否是1分米。
学生拿出课前发的纸条,凭对1分米的印象,折出1分米长。拿出直尺,检验所折的纸条长度,并进行调整。
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出示一次性饮水杯、磁带:饮水杯的高度大约是1分米,磁带的长度是1分米。3.练习。
辨一辨,填一填。
三、在总结提升中建立前后联系
1.交流。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我们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发言时,教师让学生再次用手势逐个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教师
xiaoxue.xuekeedu.com
指着“楼梯图”指出:毫米、厘米、分米、米,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2.挑战。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1()-1()=9()
设计意图:在教材中,先是认识分米,再认识毫米,而本课教学,先认识毫米,再认识分米。教者基于以下的思考:从生活应用的角度看,当度量比较小的物体长度,或度量结果要求比较精确时,用毫米做单位。而在生活中用分米作单位表述物体的长度,相对较少。分米的产生,更多的是构建一个有规律的长度单位的结构,即:将“米”一分为十,得到“分米”;将“分米”一分为十,得到“厘米”;将“厘米”一分为十,得到“毫米”。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先教学“毫米”,再让学生由“十进制”的知识基础生成“分米”的教学,也就更符合知识形成的规律。认识分米,教师设计了指、画、量、比、折、找等丰富的活动,促进学生建立“1分米”长度的表象。
第二篇:《认识毫米、分米》教学实录及评析
《甜甜的梦—— 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实录及评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及相关练习
【教材简析】
本课《分米和毫米》是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认识了米、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头脑中也建立了1米、1厘米有多长的表象。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在生活中对毫米、分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对于学生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这一观点,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分米、毫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谁? 生:孙悟空。
师: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喜欢? 生:因为他很厉害,会72变。生:他的金箍棒很厉害。
师:孙悟空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特别是他的武器——金箍棒,能大能小,特别神奇。今天,就让孙悟空陪伴大家一起学习,好吗?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有一个小朋友和大家一样,也很喜欢孙悟空,有一天他就梦到了孙悟空。(课件)你看,孙悟空变出什么了?
生:金箍棒。
师:仔细看。(课件演示)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金箍棒一会变成1毫米长,一会变成1分米长。
师:1毫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板书)你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金箍棒中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认识毫米、分米)
二、借助素材,理解概念
(一)认识毫米
师:1毫米有多长?谁能说一说或者比划一下? 生:就这么一点。
师:毫米是一个非常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mm表示。在我们的尺子上就有1毫米。你看,这是一把放大了的尺子,谁能来指一指1毫米在哪? 生:(指)这就是1毫米。
师:同不同意?这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那么同样,这一小格的长度也是?
生:1毫米。
师:每一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接下来,请大家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1毫米,用铅笔尖指给你的同位看。
学生互相指着看。师:谁能再来指一指? 一生上前指。
师:对不对?现在从你的纸杯里拿出一张磁卡,用尺子量一量他的厚度是多少。
学生测量,发现磁卡的厚度是1毫米。
师:下面我们就借助磁卡,用手比划出1毫米。先看老师,食指和拇指轻轻地捏住磁卡,再把磁卡抽出来,这时两指间的距离就是1毫米。请大家照样子做一做。学生进行比划。
师:1毫米,给你的感觉怎么样? 生:很小,太小了。
师:是呀,1毫米就这么点。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者厚度是1毫米呢? 生:10张纸的厚度。
师:你估计的真准确,这就是10张,他的厚度大约就是1毫米,你试试。生:1分硬币的厚度。
师:在纸杯里就有1分钱的硬币,拿出来量一量。生:确实是1毫米。生:尺子的厚度是1毫米。
师:你真善于观察。生活中长度或者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还真不少呢。你会用毫米做单位画一画吗?请大家拿出练习纸,在第一个方格里画一条长5毫米的线段。
学生动手画,找一生展示。
师:请这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我从0开始画,花了5个小格,就是5毫米。
师:大家同意吗?5个小格就是5个1毫米,也就是5毫米,你觉得他画的怎么样?
生:画的很好,很直,注意到了线段有两个端点,还写上了长度。师:你看的真仔细。好,我们再来画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这一次,你要边画边想,你有什么样的发现?
学生画,找一位学生的作品展示。
师:看看这位同学画的对不对?10毫米就是要画几个小格? 生:10个小格。就是10个1毫米。师:你有什么发现呀?
生:我发现10毫米就是1厘米。
师:同意吗?(板书:10毫米=1厘米)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10毫米=1厘米 师:发现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呢? 生:2厘米。师:是多少毫米呢? 生:20毫米。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10毫米就是1厘米,20毫米就是2厘米。师:说的真清楚,那么0到3呢? 生:是3厘米,30毫米。师:2到6呢?
生:是4厘米,也就是40毫米。
师:看来这些问题一点也难不倒大家,那么,你会用毫米来量一量吗?请大家从纸杯里拿出这根小的金箍棒,先用眼睛看一看、估一估,这根金箍棒大约是多少毫米?
生:我觉得是30毫米。生:我觉得是40毫米。
师:那到底是多少毫米呢?用尺子量一量。学生动手测量。生:是42毫米。
师:谁能来展示一下,你是怎样量的?
生:先把一头对准0刻度线,再看另一头,4厘米还多了2毫米,所以是42毫米。
师:大家都是这么量的吗?你瞧,我们的新朋友——毫米,帮我们准确的测量出了这根金箍棒的长度。那么,这个回形针的长度呢?
生:是25毫米。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厘米还多出了5毫米,所以是25毫米。师:铁钉的长度呢? 生:是55毫米。
师:好大家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认识毫米的?(课件)先在尺子上指一指,再借助磁卡用手比划出了1毫米的长度,接着找到了生活中的1毫米,最后,我们还发现了毫米和以前学过的厘米之间的关系。孙悟空的金箍棒除了能变成1毫米长,还能变成多长来?
生:1分米。
(二)认识分米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学习毫米的步骤和方法来认识分米。大家看,这根金箍棒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大家在小组里按照黑板上的提示,借助你桌子上的学具,合作研究,完成表格。
学生讨论研究。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成果说给大家听? 生:(1)尺子上0到10就是1分米。
师:你怎么知道刻度0到刻度10的长度就是1分米呢? 生:因为我量了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正好就是10厘米。师:你们也是这样找的吗?接着往下说第2个问题。生:(2)把手放在0和10上,就比划出了1分米。师:好,大家都一起来比划一下。
生:(3)我们发现,纸杯的高度大约就是1分米,三角板比较长的那条边大约长1分米,磁卡的长边大约长1分米,我的手掌的宽度大约是1分米,铅笔盒的宽度大约是1分米„„
师:大家的发现可真不少。
生:(4)我们发现,10厘米=1分米。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因为金箍棒的长度是1分米,正好就是10厘米,所以10厘米=1分米。(板书)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还发现10分米正好就是1米。师:这个发现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米尺的长度是1米,10厘米就是1分米,所以米尺上有1分米、2分米、3分米„„(大家一起数)正好就有10个1分米。师:所以,10分米=1米(板书)
师:请大家把学具收好,在大家的共同合作下,你现在和分米交上朋友了吗? 生:交上了。
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啊? 生:毫米、分米、厘米、米。师:谁能按顺序排一排? 生:毫米、厘米、分米、米。
师:再找一位同学来说一说,我们一起来比划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生:1毫米„„(学生边说,大家边比划)
师:说的好,比划的也好,这些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0毫米=1厘米,10厘米=1分米,10分米=1米
生:我还知道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1000毫米=1米。师:你知道的可真多。你会用这些长度单位吗?
三、理解应用,深化概念
师:孙悟空现在想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迎接挑战?第一关: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课件出示6幅图,学生口头完成。
师:当我们不确定要用哪个长度单位的时候,大家可以想一想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有多长。第二关:帮小蜜蜂采蜜。请大家在练习纸上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订正。
四、课后总结,反思提升
师:同学们,看看黑板,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我认识了1毫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
生:我还知道了10毫米=1厘米,10厘米=1分米,10分米=1米 师:你觉得开心么?为什么?
生:因为我可以和大家合作研究新知识。生:我掌握了很多认识长度单位的方法。
师:孙悟空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你还想看看金箍棒吗?(课件)金箍棒不仅能变成1毫米长,还可以变得更小,不仅能变成1分米长,还可以变得更长,这里面还藏着很多的知识,以后我们会学习到。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第三篇:二年级下数学说课稿-分米 毫米的认识-人教版【小学学科网】
《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xiaoxue.xuekeedu.com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义务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间的化聚和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先通过让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引入新的长度单位,接着用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方法,让学生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理解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练习的安排是这样的:T1、2、3、6是实际操作题,使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T4是填计量单位。T5是分米、厘米、毫米间的换算,以巩固单位间的进率。
2、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几方面出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厘米和毫米的正确表象。
(2)、让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与合作意识。
3、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都是使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4、教学关键: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5、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使教学顺利进行,在教具上需要准备的是多媒体课件,学具需要准备大量的实物,如:图钉、铅笔、树叶、绳子、纸条、硬币等。
二、说教法学法。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着这一理念,我在教法和学法上是这样设想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旨在扬弃满堂灌的教学,努力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始终,运用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教学中,我准确把握知识的层次与深度,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通过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认识长度单位的具体观念。
三、教学程序设计。
本着“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的素质教育课堂观,我特地设计了实践操作、以旧引新;自主探索,学习新知;总结全课,回顾整理;综合运用,深化巩固;”四个层次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新课程的理念。
先说第一层次,实践操作,以旧引新。
安排两个环节:1、复习长度单位米。同桌合作剪一条1米长的绳子。
2、请学生用这1米长的绳子测量铅笔的长度,觉得怎样?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因为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延伸与发展。这样设计,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一方面通过剪1米长的绳子,复习了米,另一方面为下面建立四个长度单位的具体观念,提供了直观材料,并且安排用1米长的绳子测量铅笔的长度,激起了学生对探索新知的强烈渴求,使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的探索中去。)
xiaoxue.xuekeedu.com
再说第二层次,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先安排让学生简单的认识一下刻度尺,找到0刻度,为接下来学习厘米等单位做好准备。然后就是厘米的认识。我打算先让学生着重建立1厘米的具体观念,再认识几厘米,在认识厘米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测量。具体我是这样做的:
1、认识厘米。先让学生知道0-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再找一找直尺上还有哪里是1厘米?让学生尝试着归纳直尺上怎样的长度是1厘米,接着通过闭眼想,动手剪1厘米的绳子,与图钉比较,找自己身 上的1厘米等手段建立并强化1厘米的具体观念。我想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例子,一定会让学生印象深刻。
2、认识几厘米。充分发挥学生手中尺子的作用,让学生数0---
5、4—7各是几厘米,从哪里到哪里是2厘米、4厘米,数数尺上共有几厘米。着重认识几厘米,可以为下面学习分米打下基础。
(从认识1厘米,到认识几厘米,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3、学习用厘米测量。这一环节的设计,我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先让学生量纸条的长度,然后交流,说说到底是怎样进行操作的,让学生各抒己见后再归纳测量的方法。在学生交流的方法中也许会出现不是从0刻度开始,或者尺子没有0刻度的情况,这里进一步让学生同桌讨论,交流测量方法。最后再让学生在学具或身体上寻找物体进行的练习。
(对于用直尺测量的方法,在传统教学上,是一定要让学生测量物体对准0刻度后进行操作,而现实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因此,对从任意刻度开始的测量方法绝对不能加以否定。测量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样量,而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生间的不同差异,先让学生尝试,再反馈,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来掌握测量的方法。)
探索新知的第三方面我将一改以往先教分米的做法。在学生学会量之后再去测量,往往兴趣很高,但在量的过程中发现所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难以准确表达,出现了新的认知冲突,以此为突破口激起学生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的兴趣。
先数直尺上的小格,引出1毫米,1厘米=10毫米,然后问周围有哪些事物的长度是1毫米,用剪刀剪下1毫米,用1分硬币比划一下1毫米,说说量哪些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等等。
(这里我将课前准备的大量的感性材料提供给学生,因为“毫米”这个概念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比“厘米”更难以建立,教学中通过比划、找实物和观察老师提供的1分硬币的厚度来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一定会学得很愉快。)
接下去请学生用1米、1厘米、1毫米的绳子去测量一下课桌边的长度,试一试有没有困难,引出分米的教学。教学时直接让学生能够剪出10厘米长的绳子,直观的感受1分米的具体观念,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用手比划1分米的实际长度,找1分米的实物。虽然在整节课中这是一个弱化的环节,但因为学生已掌握了厘米和毫米的学习方法,分米的教学会来得轻松些。
最后,用1米、1分米、1厘米的绳子去比一比、量一量,也可以同桌讨论,计算,从而自己得出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做数学,比空洞的说教与死记硬背更好。
(整个探索新知的过程,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源泉,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个“再发现”。)
说说第三层次,总结全课,回顾整理。问问学生有什么收获?简简单单的一个问题,能对全课的知识进行一次梳理。
最后说说第四层次,综合运用,深化巩固。这里安排了三个综合练习。1、手指游戏:老师说长度,学生用手来比划。2、帮小红填上合适的单位。3、小明的日记。(改错题)
xiaoxue.xuekeedu.com
特别是后两个练习,我一改以往枯燥的样式,把填单位和改错题放到具体的故事情境中,即生活中,因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很多,将所获得的知识马上进行检验并用于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最为根本的用意,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最后安排了一个课外练习,和爸爸妈妈合作,制作一份调查表,身边的常识量一量我知道。将课内的知识进行了延伸与应用,又增进了与爸爸妈妈的感情。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我关注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爱数学、用数学的热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第四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毫米”教案
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2.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3. 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课件,尺,软盘。2. 学生准备: 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谈话:(演示课件)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到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提问: 在刚才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引导: 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厘米)你能用手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枝铅笔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说明: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孩子们熟悉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又能让学生觉得有趣,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设疑:(课件演示)红红又问了一个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还短,或者比1厘米长但比1米短,又该怎样表示它的长度呢?指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探索实践1.认识分米。(1)量一量。要求: 请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介绍: 一般来说,文具盒长大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边说边板书: 20厘米、10厘米)(出示10厘米的彩条)10厘米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板书: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请同学们想一想,20厘米就是多少分米?学生齐读: 10厘米是1分米。(2)认一认。引导: 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指名演示交流: 不管从哪个刻度到哪个刻度,1分米都等于多少厘米?(板书: 1分米=10厘米)提问: 你手上的尺全长大约几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② 体验。?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并借助直尺比画出1分米。我们现在比画的就是一拃的长度,一拃大约是1分米。? 一人比画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比画得对不对。?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说明: 让学生大胆估测,并把估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通过在直尺上数一数、徒手比画和估计彩纸条上1分米的长度,从借助测量工具到直接估测长度,逐渐加大了难度,有利于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和意识。虽然学生估计的1分米并不十分准确,但只要是较接近的,都应予以鼓励。](3)画一画。① 要求: 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纸上。② 交流: 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用实物投影展示汇报。③ 引导:(边说边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直尺上的刻度0画到刻度10。那么可不可以从刻度1开始画起呢?如果这样,应该画到哪里呢?为什么?如果从刻度2、3开始画呢?[说明: 让学生知道用直尺画1分米的线段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既利于进一步理解分米与厘米的关系,又利于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④ 小结: 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⑤ 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4)找一找。先在小组内相互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再组织全班交流。(5)数一数。引导:(出示米尺)谁来数一数,1米是多少厘米?是多少分米?你是怎样数的?又是怎样想的?(板书:1米=10分米)(6)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同桌合作: 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说分别接近几分米。(也可以先让学生估测一下,再进行测量)[说明: 学生估测的数据与结果有差距,但通过估测再进行实际测量,有利于学生增强对实际长度的感知,培养估计能力。]2. 认识毫米。(1)引导: 我们以前量过数学书的长边和短边,现在老师想请你帮个忙,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有的同学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有的说1厘米不到,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完成课题板书:分米和毫米)(2)小组学习。① 出示学习步骤。? 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是多少毫米。?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找一找、量一量。② 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说明: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因此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又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还较弱,所以出示了具体的学习步骤。这样,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与讨论,从而理解毫米的含义。]③ 汇报: 通过小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追问: 1厘米中数出了多少毫米?想想看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3)提问: 你能用手比画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教师先演示一下,再要求同桌学生互相比画,并用一分硬币进行检验。(4)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互相说一说。
三、总结1. 提问: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提问: 连同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你能把这些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吗?[说明: 在教学中已经通过对直尺的观察,初步沟通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总结能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2. 提问: 那么现在再来看看前面红红提出的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短该用什么单位量?(毫米)比1米短但比1厘米长呢?(分米或厘米)
四、巩固练习1. 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看图想一想,再指名回答。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确定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2. 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先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再组织交流,启发学生说清楚选择的理由。必要时,可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3. 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先让学生自由判断,再启发学生通过实际测量验证猜想。
第五篇: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分米和毫米-苏教版2014【小学学科网】
苏教版《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xiaoxue.xuekeedu.com
《分米和毫米》是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我在教学后对照教学要求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导要“简”:
本课教学环节若不紧凑教学内容必定完成不了,因此我在如何“导”得快、简、趣上动了脑筋。我让学生联系上学期学过的厘米和米导入本课,通过学生测量文具盒引出长度单位分米,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则直接拿起数学书,问:如果要测量数学书的厚度,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呢?然后让学生自己量一量看。在新知探索结束后又以“今天小朋友们学了不少新本领,用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实践应用的练习环节。课中几次的“导”比较简明,整个教学过程就显得自然而顺畅。
二、教要“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老师的教就要体现在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精心设计问题、精要讲解上。如:在引出分米这个长度单位后,我设计了“1分米到底有多长?”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比划)、找一找(举例)、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加深对分米认识,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最后小结“现在你知道1分米有多长了吧!”。如此老师教给了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要“精”也体现在两次小结中,新知探索结束后“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新朋友?现在已经知道了哪几个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这几个长度单位还可以用字母m,dm,cm,mm来表示,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在书上找一找有关介绍。”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强化了重点,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三、练要“实”:
本课教学中参与面广,活动量大,重在动手操作,实践中体验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往往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后,时间成了难以把握的因素,我犹豫过、担心过,但课堂教学要扎实必须是学生“练得实”。这节课该学生动手的,我尽可能不包办代替。如:用学生尺测量学习用品、用米尺测量桌椅、测量线段等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怎样量并剪下10厘米的吸管以及怎样画1分米长的线段,我都根据
xiaoxue.xuekeedu.com
学生的回答在实物投影下演示,规范学生的操作。在认识毫米时,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别的测量1分硬币电话卡银行卡10张纸的厚度,充分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在用米尺测量桌椅高度前,我先让学生说用米尺测量需注意什么,使操作活动讲求实效。但是由于时间还是紧张,书上的练习没能在课堂上都解决.四、学要“活”:
整节课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运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学习,可以说学得比较“活”。如:学生经历估一估、量一量、剪一剪,从一根吸管上找到1分米,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运用了“猜测——验证”的学习方法,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沟通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时,放手让学生在米尺上数线段,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这把米尺的长度有几个1分米呢?填一填1米=()分米。这是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在认识毫米时,我让学生测量数学书的厚度,激起该用什么长度单位的矛盾心理,我不急于让学生说量的结果,而是“听听辣椒哥哥和西红柿弟弟是怎么说的”然后问:现在你知道了什么?还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数学书的厚度是6毫米;尺子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长度是1毫米;不到1厘米时要用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等这相当于看书自学。课上有多次同学间的合作测量、探索交流等,让学生知道在动手中“学”、向书本“学”、向同学“学”等方法。
总之,本课教学设计中还有很多不到之处,希望得到更多指教。